一、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伟[1](2021)在《洪镇涛“三主一副”教学思想及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菲[2](2020)在《朱绍禹语文教学观研究》文中提出朱绍禹(1922-2008),中国当代着名的语文教育家。他长期在高校任教,以研究语文教育为己任,为语文教学的发展付出了锲而不舍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受世人的赞赏。他的语文教学观内涵丰富,不仅影响了 20世纪的语文教学,而且也指导着当下的语文教学。朱绍禹的语文教学观,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参与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改革和融入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他在特殊的环境下,出于使命与责任,从事语文教学;在孜孜不倦地教学中,打开了语文教学新的局面,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教学研究。他坚持不懈、执着向上的精神,为其研究提供了动力源泉和精神保障。朱绍禹的语文教学观,主要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观、写作教学观和师生关系观四大方面。其基本理念蕴含着辩证统一的观点,即语言和思维的统一,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以及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其阅读教学观,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关注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重视文言文教学,注重提高阅读效率;其写作教学观,树立育人目标,端正写作态度,主张立足于生活和阅读,在掌握文体的基础上加强训练,进而进行批改讲评;其师生关系观,主张尊重和理解学生,并以问题为核心,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朱绍禹的语文教学观,仍具有现实意义,为当下的阅读教学观、写作教学观和师生关系观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阅读教学观对当下的启示是,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改善文言文教学,传承中华文化,实施群文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教学观对当下的启示是,践行立德树人,培养写作动机和能力,强化文体意识,注重写作次序,并使学生懂得修改方法和评价技巧;师生关系观对当下的启示是,在双方的互动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虽然朱绍禹的部分语文教学观存在历史局限性,但不能否认朱绍禹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语文教学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批判地继承朱绍禹语文教学观中与时俱进的部分,可以启迪当前的语文教学,同时也是对朱绍禹最诚挚的纪念与缅怀。
谢晓婧[3](2017)在《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研究》文中提出教材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凭借,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内容载体,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是发挥教材最大效能,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基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要注重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专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1]。鲁人版教材力求贴合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改革理念,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型”教材,教材的活动设计体现在单元话题、选文、“学习活动”、“活动性学习专题”的各个方面。鲁人版“活动型”教材实现了教材结构体系和呈现方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但是通过实践调查并结合笔者高中阶段学习本部教材的经历发现,“活动型”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是一个名词符号,师生们只是把教材作为选文的汇编,单纯的进行选文学习,忽视了教材中熔铸了无数编者心血的活动设计。为了让鲁人版“活动型”教材更好地体现其编写特点和功能,本文对教材的活动呈现方式作了系统的分析,将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一一分类。希望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鲁人版“活动型”教材中活动设计的精髓,让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真正鲜活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活动型”教材的学习获得应有的收益,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鲁人版高中语文五册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在通过掌握相关资料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分为以下5章。论文第一章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建设,即鲁人版教材诞生的大背景,包含“一纲一本”至“一纲多本”的教材演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五种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诞生以及对除鲁人版教材以外4种版本教材特点的简单归纳这三个部分。第二章是对鲁人版“活动型”教材的简单介绍,包含教材的结构分析、编写目的、主要特点以及“活动型”教材概念界定这四个部分,以期对教材可以有整体性的理解。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分析了鲁人版教材的活动呈现方式,介绍了话题单元、教材选文、“学习活动”和“活动性学习专题”这四个板块在“活动型”教材中发挥的作用,并且对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做出了详细的分类,通过分类明确各种活动所指向的学习目标。第四章是在第三章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得出鲁人版“活动型”教材在实践应用领域的价值,主要包含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领域的价值。第五章讲述了鲁人版“活动型”教材的设计反思,并针对设计反思给出了相应的使用建议,希望将教材设计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弥补。
李彬[4](2010)在《叶圣陶美育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叶圣陶把阅读、欣赏、写作作为语文美育的三大目标:阅读和欣赏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而写作则是表现美的事物,抒发美的情感,创造美的手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阅读为欣赏打下基础,为写作提供素材;欣赏为写作提供技巧,提高阅读水平;写作可以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进一步挖掘叶圣陶语文美育思想之精髓和灵魂,彰显其与语文课改的联系,必然能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耿红卫[5](2007)在《叶圣陶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贡献》文中指出叶圣陶作为20世纪着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因其涉及了中国现当代教育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规律、领域而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完整性。本文着重从叶圣陶关于德育观、养成习惯教育观、导学自学教学观三个方面,来谈他对20世纪中国教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贺芹[6](2006)在《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叶圣陶是我国二十世纪前期着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家。他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他对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的利弊了如指掌,并因此写下了大量的文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博大精深,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是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以自己切实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其理论研究,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都是他经验的总结和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见。其语文阅读观散见于其教育文集与书信中。他对语文教育的精辟见解和理论分析,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着当代性的光辉;尤其是他的文学阅读观,深刻而新颖,渗透着强烈的现代意识。他的文学阅读观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文学活动主体的基础上。他把文学阅读的核心从作家转移到了读者,并认为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了作品,而读者在这创造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近些年来,对叶老的研究大多数是宏观的整体的研究,而对其阅读方面细致的微观研究还是很少见的。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强调阅读教学要符合认知规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今天;参照当代教育理论,结合当代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对叶圣陶文学阅读思想进行一番细致的研究探讨,发掘其阅读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拟结合时代背景来重新认识、剖析并汲取叶圣陶的文学阅读思想中的精华,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服务于新课程改革,以期创新文学阅读教学,希望会对现代文学阅读改革有所启示和借鉴。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当代理论透析叶圣陶的文学阅读观”。从当代理论视角:即接受美
吴加芬[7](2005)在《建构独树一帜的语文教材体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由于对语文学科的功能和任务不明确,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难免产生偏颇。再加上教材长期大一统,这些使得语文教材的编写问题重重。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语文教材开始从“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甚至迈出了“多纲多本”的步子,但从总体上说改革的思路还不宽,传统的包袱还太重。可喜的是在世纪之交,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它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指明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大学学者也纷纷介入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中学语文教育,一起编写教材,编写课外读物。他们的介入是否能给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呢?笔者主要通过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教授主编的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和本地区所使用的语文版实验教材的比较,并听取了一些一线中学教师的意见,来深入探究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优劣。比较与调查的结果表明,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建构起独树一帜的语文教材体系,有利于实现学术成果的转化和普及,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但这还需要学术界给予语文教育界较多的指导和帮助。本文试图通过以上的比较和走访调查,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提供参考。
杨朔[8](2004)在《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 ——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担负着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重任。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驾驭教材,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材做深入研究与探讨。 本论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两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出评述性的论文。本人认为实验教材的优势在于:教材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是语文界长期存在的关于学科性质争论的焦点之一;教材的单元提示、课前预习、课后习题等一系列设计,加强了对学生整体感悟文章能力的培养;教材通过安排“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训练,体现出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增加了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使教材更富有时代感;教材中增设了名着导读、课外古诗文背诵,体现出对于不同阶段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教材适当地降低了难度,更加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实验教材中一些不足之处:(1)选文的典范性不够,难于完成语文教学所承担的重任;(2)选文内容及编排顺序与学生心理发展不相适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语文训练要求欠具体、明确,难于达到运用知识并转变为技能的目的;(4)教材内容缺乏弹性,没能给师生留出较多的选择和拓展的空间;(5)作文教学要求模糊,不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导学系统目标不够明确,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7)作业系统配置太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理解和感知文章;(8)文言文编排不集中,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文言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提出在实践中建设理想语文教材的设想:(1)精选典范性篇章,体现母语教学的特点;(2)教材内容要富有引导性,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3)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科学地编排课文顺序;(4)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设计科学的导学、作业系统;(5)明确写作要求,合理安排写作训练:(6)集中编排文言文篇目。以上设想意在使语文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与实用,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本:并使教师在教材编写与实际教学中找到一个契合点,也真正成为教师的教本。基于上述目的本人对实验教材做了尝试性的研究探讨,意见可能很不成熟,希望得到专家老师的指正,并借此机会与同行切磋交流。
杨仁孝[9](1998)在《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文中研究指明引导自学”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教育观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部分。叶圣陶勤于实践,精于总结,既汲取西方教育理论的精华,又植根中华上千年教育传统的沃土,在长期探究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引导自学”思想理论。叶圣陶精辟阐述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自学”,认为学...
二、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论文提纲范文)
(2)朱绍禹语文教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朱绍禹语文教学观的形成背景 |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 |
一、五四时期,新思想传入 |
二、抗战时期,接触日本文化 |
三、建国初期,以苏联为师 |
四、改革开放,新理论影响 |
第二节 学科改革背景 |
一、民国时期,“教学法”定名与变化 |
二、建国初期,“语文教学法”的艰难处境 |
三、文革时期,“语文教学法”的停滞 |
四、改革开放后,“语文教学法”的重建与发展 |
第三节 教育实践背景 |
一、初入教坛,积极探索 |
二、创办学会,着书立说 |
三、离开岗位,散发余热 |
第二章 朱绍禹语文教学观的基本理念 |
第一节 语言和思维的统一 |
一、重视语言教学 |
二、关注思维教学 |
第二节 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
二、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
第三节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
一、彰显民族性 |
二、体现世界性 |
第三章 朱绍禹阅读教学观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朱绍禹阅读教学观的主要内容 |
一、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
二、探索阅读教学模式 |
三、重视文言文教学 |
四、注重提高阅读效率 |
第二节 朱绍禹阅读教学观的当代启示 |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
二、教给阅读方法,发展创新精神 |
三、改善文言文教学,传承中华文化 |
四、实施群文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
第四章 朱绍禹写作教学观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朱绍禹写作教学观的主要内容 |
一、树立育人理念,渗透写作态度 |
二、立足于生活,依托于阅读 |
三、重视写作文体,加强基本训练 |
四、关注批改环节,注重讲评方式 |
第二节 朱绍禹写作教学观的当代启示 |
一、践行立德树人,培养读者意识 |
二、激发写作动机,培植表达能力 |
三、强化文体意识,注重训练次序 |
四、掌握修改方法,懂得评价技巧 |
第五章 朱绍禹师生关系观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朱绍禹师生关系观的主要内容 |
一、成功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学生 |
二、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是以问题为核心 |
第二节 朱绍禹师生关系观的当代启示 |
一、加强师生交流,构建新型关系 |
二、发挥教师引领,强化问题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研究重点 |
2. 主要概念界定 |
3. 主要研究方法 |
(三) 文献综述 |
1. 对鲁人版教材的全面分析与评价 |
2. 鲁人版与其他版本教材的对比研究 |
3. 选取鲁人版教材某一方面进行研究 |
4. 关于鲁人版“活动”教材的研究 |
一、一纲多本,各有千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建设 |
(一) 从“一纲一本”走向“一纲多本” |
(二)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与五种新教材应时而生 |
(三) 新课标之下五种高中语文教材各有所长 |
1. 以综合为特色的人教版教材 |
2. 以专题为特色的苏教版教材 |
3. 以语言鉴赏为特色的语文版教材 |
4. 以三线结合为特色的粤教版教材 |
二、独树一帜,彰显特色: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简介 |
(一)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结构分析 |
(二)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目的 |
1. 构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材新模型 |
2. 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自主活动平台 |
3. 凸显语文教材的活动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
(三) 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 |
1. 别出心裁的单元结构 |
2. 广泛多元的单元选文 |
3. 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 |
4. 自主学习的编写视角 |
(四) 鲁人版“活动型”教材的概念界定 |
1. 与“活动”相关的概念 |
2. 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概念界定 |
三、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的活动呈现方式 |
(一) 以话题单元为活动切入点 |
(二) 以选文为活动平台 |
(三) 以“学习活动”为活动中心 |
1. “学习活动”的概述 |
2. “学习活动”的内容分类 |
3. “学习活动”的特点 |
(四) 以“活动性学习专题”为拓展和升华 |
1. “活动性学习专题”的概述 |
2. “活动性学习专题”的活动内容分类 |
3. “活动性学习专题”的活动方式分类 |
4. “活动性学习专题”的特点 |
四、鲁人版“活动型”教材在实践应用领域的价值 |
(一) 对教学研究领域的价值 |
1. 活动促使学生研究的深入 |
2. 活动成为激发学生潜能的契机 |
(二) 对教材研究领域的价值 |
1. 展示了新的单元呈现方式 |
2. 实现教材与实践活动的融合 |
3. 促进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反映地方语文文化 |
五、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的设计反思与使用建议 |
(一) 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的设计反思 |
1. 教材应增加选文数量 |
2. 教材的活动设计应更有指向性 |
(二) 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的使用建议 |
1. 不要让活动的主体缺席 |
2. 活动应注重教师的引导 |
3. 活动的开展应因人而异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单元“学习活动”教学案例 |
附录2:“活动性学习专题”教学案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叶圣陶美育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养成阅读习惯—— 语文美育的首要之义 |
二、 培养欣赏能力—— 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 |
三、 “作文”与“做人”统一 —— 语文美育不变的追求 |
(6)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由当代理论透析叶圣陶的文学阅读观 |
(一) 接受美学的阐释 |
(二) 教育心理学的阐释 |
二、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叶圣陶文学阅读观 |
(一) 兴趣与习惯是基础 |
(二) 培养语感是重要途径 |
(三) “自决、自辨、自奋、自探”是目标 |
三、叶圣陶文学阅读观对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
(一) 语感训练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
(二) 阅读教学的不同层次与过程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建构独树一帜的语文教材体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当代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状况 |
(一) 旧有教材的编辑理念及其弊端 |
(二) 社会呼唤高质量的语文教材 |
(三) 课改推动了语文教材建设的发展 |
二、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优劣评析 |
(一) 北师大版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
(二) 北师大版坚持工具性,做足人文性 |
(三) 理论价值 |
三、结论 |
(一) 提供解读作品的方法 |
(二) 方便教学 |
四、提高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质量的几点建议 |
(一) 将反馈程序编入教材 |
(二) 开发和利用教辅资源,提高教材的适应性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致谢 |
(8)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 ——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 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 |
(一) 语文学科的性质 |
(二) 语文课程的目标 |
(三) 语文教育的特点 |
(四) 语文教材编写的建议 |
二、 对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的评述 |
(一) 七年级实验教材的优点 |
(二) 七年级实验教材中存在的不足 |
三、 在实践中建设理想的语文教材 |
(一) 精选典范性篇章,体现母语教学特点 |
(二) 教材内容要富有引导性,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
(三) 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科学地编排课文顺序 |
(四) 合理地安排写作训练 |
(五) 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设计科学的导学、作业系统 |
(六) 文言文作为推荐阅读篇目要集中编排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洪镇涛“三主一副”教学思想及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 张佳伟. 延边大学, 2021
- [2]朱绍禹语文教学观研究[D]. 陈菲. 扬州大学, 2020(02)
- [3]鲁人版“活动型”语文教材研究[D]. 谢晓婧.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2)
- [4]叶圣陶美育观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 李彬.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0(01)
- [5]叶圣陶的教育改革思想及其贡献[J]. 耿红卫. 现代教育科学, 2007(01)
- [6]叶圣陶文学阅读观的当代价值[D]. 贺芹.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7]建构独树一帜的语文教材体系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探析[D]. 吴加芬.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4)
- [8]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 ——兼谈语文教学中的理想教材[D]. 杨朔.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1)
- [9]叶圣陶“引导自学”思想摭谈[J]. 杨仁孝. 云南教育,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