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林锡娴[1](2017)在《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仙方活命饮是治疗疮疡肿毒阳证的常用方,临床常用之治疗痤疮,疗效颇佳,但至今未有循证医学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对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RCT文献行meta分析,并通过观察仙方活命饮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提供并补充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一、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外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定为2016年12月31日以前,治疗组以口服中药方仙方活命饮为主要治疗手段,对照组以西药或中成药为主要治疗手段。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要求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对最终的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其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皮损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二、临床疗效观察: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痰瘀互结型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予仙方活命饮汤剂,对照组(40例)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口服,两组均联合火针外治,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后对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一、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13篇文献,实验组共纳入研究对象711例,对照组共纳入研究对象6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1.有效率:仙方活命饮组治疗痤疮有效率高于抗生素组(OR=3.03,95%CI[1.90,4.83],P<0.00001)及中成药组(OR=2.22,95%CI[1.10,4.45],P=03<0.05),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疗效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或维A酸类药组治疗(OR=3.34,95%CI[2.23,4.99],P<0.00001),而与维A酸类药物相比则疗效相当(OR=1.11,95%CI[0.51,2.43],P=0.79>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仙方活命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OR=0.33,95%CI[0.20,0.56],P<0.0001),而仙方活命饮组与中成药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OR=3.09,95%CI[0.31,30.40],P=0.33)。3.治疗后皮损评分:只有2篇纳入文献对治疗结束后皮损评分进行了评定,且对照组干预措施均为中成药,结果显示仙方活命饮对患者皮损的改善优于中成药(MD=-4.44,95%CI[-6.33,-2.55],Z=4.60(P<0.00001)。二、临床疗效观察:80名痰瘀互结型痤疮受试者中,实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共有可评价患者75例,其中实验组37例,对照组38例。1.基线比较:经检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可比。2.皮损评分:两组治疗4周后组内皮损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组间皮损评分比较,P=0.480(P>0.05),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的皮损评分差值比较,P=0.060(P>0.05),差异不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组间皮损评分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8周后的皮损评分差值比较,P=0.010(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两种治疗方案都是有效的,治疗4周后两组间皮损评分无显着差异,而随着疗程延长,8周后仙方活命饮组对皮损的改善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3.中医症候评分:两组治疗4周后组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4周后组间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组间治疗4周后中医症候评分差值比较,P=0.002(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组间中医症候评分比较,P=0.000,差异具有显着性。两组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差值比较,P=0.000(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而仙方活命饮组对中医症候的改善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4.综合疗效: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P=0.006(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说明仙方活命饮组综合疗效优于盐酸米诺环素组。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Fisher的精确检验,P=0.24,P>0.05,差异无显着性。结论一、Meta分析:本研究表明: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有效率高于抗生素、中成药,而与维A酸类药物相比无显着差异,且本方联合西药治疗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治疗。仙方活命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低,与中成药相比无显着差异。仙方活命饮对患者皮损的改善优于中成药。但鉴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相对较少、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二、临床疗效观察:通过对两组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证实了两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且实验组对皮损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综合疗效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仙方活命饮是治疗痰瘀互结型痤疮的良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田雨[2](2016)在《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及讨论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骨科收入治疗的97例临床诊断为"肱骨近端骨折"且符合录入研究标准的病例。依据所给予治疗方案的区别,分为两组:A组为手术治疗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为保守治疗组,使用中医传统手法整复、超肩夹板固定以及中药伤科熏洗汤熏洗治疗。通过长海疼痛尺、肢体肿胀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侧肩部疼痛及肿胀的变化情况。通过Neer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21版软件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第1天、第5天、1周、4周长海疼痛尺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疼痛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919>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即刻疼痛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1天疼痛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5天疼痛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4周疼痛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883>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第1天、第5天、1周、4周患肢肿胀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954>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即刻肿胀程度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865>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1天肿胀程度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5天肿胀程度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4周肿胀程度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678>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复查X线片,比较骨折复位情况,经过x2检验,P=0.000<0.05,故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有差异。4.两组治疗后3天内、第4周、第12周、第24周患侧肩关节Neer评分情况:两组治疗后3天内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203>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4周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0<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12周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01<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24周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相比较,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633>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治疗后第24周患侧与健侧肩关节Neer评分情况:A组内,治疗后第24周健侧、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P=0.679>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内,治疗后第24周健侧、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P=0.418>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24周健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通过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986>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第24周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通过经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P=0.633>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医保守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肿胀症状缓解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肖羽[3](2016)在《外用溃疡油治疗急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观察与研究》文中提出感染性创面,当属中医学“疮疡”的范畴。现代医学将疮疡定义为: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创面的产生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素及机体内在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根据创面损伤深度,可分为Ⅰ类创面(表皮性损伤)、Ⅱ类创面(真皮性损伤)和Ⅲ类创面(全层性损伤)。创面愈合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即止血期、炎症反应期、增殖期和重塑期。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全身因素(包括营养、全身性疾病、使用药物等)和局部因素(包括感染、换药、血肿、异物等)。感染性创面临床多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温升高、脓液或血性液体渗出,甚至形成窦道或脓肿。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渗出液培养见致病菌。据各代医家文献记载,中医外治法治疗疮疡由来已久,剂型多样,不拘一格。现多采用消毒换药后中药外敷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着。溃疡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自制剂,选用大黄、白芷、川芎按比例粉碎后加入香油调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收口,滋润肌肤之效,可有效缓解创面疼痛,改善局部微循环,并保持湿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目的:观察溃疡油外敷与西医常规碘伏换药治疗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便于中医外治法的临床推广。资料与方法: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东直门医院普外科门诊急性感染性创面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均予常规碘伏消毒后,治疗组采用溃疡油浸润无菌纱条外敷,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浸润无菌纱条外敷,隔日换药一次,观察期为14天。记录患者病程、创面大小、皮温、VAS疼痛评分及疼痛消失时间、皮温恢复正常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等相关数据,对比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8.5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17.14%,总有效率为9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皮温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以及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应用溃疡油外敷治疗感染性创面,可提高治愈率,有效缩短治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可进一步研究溃疡油的适用范围,使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疾病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栾莉莉[4](2014)在《祛毒Ⅰ号液在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低位肛瘘术后患者使用祛毒Ⅰ号液的临床研究,初步评价祛毒Ⅰ号液治疗肛瘘术后止痛促愈作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低位肛瘘行瘘道切开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准备、手术方式、术后管理等治疗相同的条件下,治疗组每日便后用祛毒Ⅰ号液坐浴;对照组每日便后用高锰酸钾坐浴。分别于用药后3、7、14天记录患者的疼痛、肉芽水肿、渗出、创面大小情况并评分,观察比较以上两组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情况,出院8周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疼痛方面3、7、14天分别比较,经t检验,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创面愈合方面3、7、14天分别比较,经t检验,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总体效果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83.3%。结论:祛毒Ⅰ号液对低位肛瘘术后的创面愈合具有较好的止痛促愈作用,减轻患者痛苦,疗效优于高锰酸钾。
郭增元[5](2012)在《牛兴东主任医师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一、牛兴东老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二、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现状;三、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的中医临床研究。第一部分:牛兴东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1.牛兴东老师学术思想渊源1.1师承渊源:吾师毕业于包头医学院,后因工作需要拜李氏祖传名中医(自称脾胃派)和西学中专家为师,向他们学习中医,1975年考入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四部经典和临床各科,接受名师指点。在临床实习时,拜晁恩祥老师为师,毕业后又参加了2年制西学中研究班。工作中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名家名着,不拘泥于一家之言而无门户之见,勤于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学术思想。1.2牛兴东老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牛老师曾先后接受了全面系统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教育,曾先后拜多位名医为师,在学术思想上,牛老师博采众家和中西之长。①看中医,病证结合。牛老师主张临证时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要为病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也要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统一。此“病”既包含中医之病名,也包含西医之病名。牛老师主张中医要吸收现代科学对疾病的认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要把现代科学物理的、生化的、实验室的各方面检查结果作为辨病的依据,同时中医可以将这些检查结果视为望、闻、问、切的延伸和放大,作为辨证论治的佐证。但反对片面强调辨病而丢掉了中医的灵魂-辨证论治。②治未病,脾胃先行。牛老师继承古训,提出治未病,无论是未病先防,还是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均应脾胃先行,强调应顾护脾胃之本。脾胃不仅因其生长滋养作用为“后天之本”而攸关人体,也由其所具有的中央枢机功能而成为气机升降,水火运行,脏腑活动的肯綮。脾胃是心肺肝肾生理活动的枢纽,即脾胃一虚,五脏受累。调脾胃可以养五脏,固元气,御外邪,促康健。③脾胃病,重调气血。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所以无论内伤或外邪等诸多因素均易导致气虚或气滞血瘀,且脾胃病病程绵长,失治误治,久病入络,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故牛老师论治脾胃病,重视调治气血。调气包含健脾气,降胃气,疏肝气;调血包含养血、活血、化瘀。2.牛兴东老师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阐述了牛兴东老师治疗胃脘痛、反流性食管炎、肠易激综合征、胃术后并发症的临证经验。牛兴东老师在治疗胃脘痛时,认为“调气机,除痛之法“,调畅气机既包括健脾气、疏肝气、和胃气、宣肺气,也包括散实邪、化痰湿、活瘀血、消食滞、解热毒等;“化瘀血,久痛安和”,吾师在治疗胃脘痛时强调应用养血、活血、化瘀之品,特别是久痛患者;“健脾胃,治痛之本”,脾胃虚弱是胃脘痛起病之基础,又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因此健脾养胃是治疗胃脘痛的固本之法,应贯穿于胃脘痛治疗的全过程。并总结出治疗胃脘痛十二法:健脾益气法、健脾行气法、温胃散寒法、温中健脾法、消食导滞法、疏肝和胃法、泻肝清胃法、燥湿运脾法、清化湿热法、养阴益胃法、化瘀通络法、辛开苦降法。牛兴东老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因多为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或过食辣,导致气、火、湿、痰、瘀互结。病位在食管、重点在胃,与肝、胆、脾、肺等脏腑密切相关。胃失和降是基本病机,肝胃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火、湿、痰、瘀互结于食管为主要病机。故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和胃降逆。临证时牛老师多将其分为五型进行辩证施治:肝胃不和型、肝郁胃热型、脾虚气滞型、气滞血瘀型、气郁痰热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位在肠,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肝气郁结为发病之关键,在治疗上健脾补肾固其本,疏肝安神治其标。临证时吾师多将其分为七型进行辩证施治: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调,传导失司型;脾虚不运,传导失司型;肾阳不足,传导失司型。吾师认为胃术后并发症病位在胃,脾胃虚弱是病机之本,而气滞、血瘀、湿蕴、痰阻、热郁、食滞为疾病之标。治法当用调气、活血、解毒。调气即健脾气、降胃气、疏肝气;活血即养血、活血、化瘀;解毒即化痰、除湿、清热、消食。临证时吾师多将其分为七型进行辩证施治:脾胃气虚型、脾胃阳虚型、脾胃阴虚型、肝气郁结型、肝胃郁热型、胃肠积热型、胃络瘀阻型。老师处方处方精炼,配伍严谨,作用明确,既传承了经方的理法,又结合了一些现代的药理研究,疗效显着。第二部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现状1.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研究现状主要从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探讨、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中医方法治疗、实验研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2.反流性食管炎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主要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专家门诊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选用疏肝和胃降逆汤:醋柴胡12g、炒枳实15g、炒白芍15g、姜半夏12g、旋覆花10g(包煎)、乌贼骨10g、炒白术15g、党参12g、吴萸10g、黄连5g、枇杷叶10g、生甘草6g。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吗丁啉片。8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胃镜。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80.00%,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在改善如烧心、反酸、脘胁胀满或胀痛等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改善呃逆、嗳气、善太息、情志抑郁、胃脘嘈杂、纳差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比较显着的差异(P<0.05)。3.胃镜下食管炎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胃镜下食管炎症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疗效确切,与奥美拉唑合吗丁啉治疗的效果相当。(2)疏肝和胃降逆汤能显着改善患者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纳差、胃脘嘈杂等症,对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明显疗效。(3)本方较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早期,病情轻中度,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证的患者。(4)推测本方具有促进胃肠动力恢复,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增强胃十二指肠排空,有效减少胃液和胆汁等酸、碱性物质的反流,具有抗炎、抗溃疡,促进食管粘膜修复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5)本方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卢冬彦[6](2011)在《双柏散局部外敷对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疼痛评分、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等指标观察评价双柏散(原名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为肝癌患者寻求安全有效、廉价、耐受性好的癌痛辅助治疗药物的同时,也使这一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疗法得以推广应用。[方法]通过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以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区或上腹部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合格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分别予双柏散或安慰剂局部外敷,指导患者进行NR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RS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从而评价双柏散治疗肝癌癌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在NRS评分方面,经治疗后,治疗组NRS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应时点的评分进行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开始敷药后1小时左右疗效最佳。治疗组NR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治疗组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不一致,提示双柏散外敷止痛疗效较为持久。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胃肠不适、腹泻、头晕、消瘦程度)等领域的生存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在社会功能领域的分数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善不明显。通过对治疗前后血分析、肝肾功能变化的分析,未见双柏散外敷对患者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有损害作用;心电图检测均未见明显心脏毒性反应;一般体检项目均未见明显异常;入组的所有患者实验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双柏散外敷能有效缓解肝癌癌性疼痛,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腹胀腹泻、纳差恶心、头晕等症状,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多方面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副作用小,且简单易行,为肝癌癌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苗云峰[7](2008)在《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解毒通腑汤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加奥硝唑静滴。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及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情况。若在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转手术治疗。观察各组体温、腹痛消失时间、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的变化,开始用药前及用药后第3、7天各记录1次。结果:1.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患者用药后第3、7天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均比用药前降低。治疗组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的变化等同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患者口服解毒通腑汤治疗后,腹痛、体温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能明显改善,无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发生。结论:1.解毒通腑汤能缩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腹痛时间。2.解毒通腑汤能促进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体温、白细胞、NEUT(%)、TNF-α值降低。3.解毒通腑汤能促进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和消失。
吴付花[8](2000)在《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文中研究指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 ,初起可消痈散结 ,促其消退 ;成脓期可促使脓液早熟易溃 ;溃后可使排脓通畅 ,促进疮面修复。应用该方治疗多种疮疡 ,取得显着疗效。
二、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
1.1.1 痤疮的发病机制 |
1.1.2 痤疮的现代治疗 |
1.2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
1.2.1 痤疮的病理因素 |
1.2.2 痤疮的中医内治法 |
1.2.3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 |
1.3 仙方活命饮简介 |
第二章 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 |
2.1 研究设计方案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文献的检索策略 |
2.1.4 文献的筛选 |
2.1.5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1.6 文献数据资料的提取 |
2.2 统计分析 |
2.2.1 异质性检验 |
2.2.2 数据模型的选择 |
2.2.3 森林图及漏斗图的解读 |
2.3 研究结果 |
2.3.1 文献筛选结果 |
2.4 meta分析统计结果 |
2.4.1 有效率统计分析 |
2.4.2 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分析 |
2.4.3 治疗后皮损积分统计分析 |
2.5 讨论 |
2.5.1 纳入文献质量分析 |
2.5.2 结果指标分析 |
2.5.3 展望 |
第三章 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
3.1 临床资料 |
3.1.1 病例来源 |
3.1.2 诊断标准 |
3.1.3 临床分级 |
3.1.4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3.1.5 纳入标准 |
3.1.6 排除标准 |
3.1.7 剔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分组 |
3.2.2 治疗方案 |
3.2.3 观察指标 |
3.2.4 统计学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基线比较 |
3.3.2 疗效分析 |
3.3.3 不良反应 |
3.4 讨论 |
3.4.1 仙方活命饮组方分析 |
3.4.2 火针的作用机理 |
3.4.3 现代药理研究 |
3.4.4 统计结果分析 |
3.4.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补充要求 |
1.4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A组 |
2.2 B组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结果 |
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 |
2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情况比较 |
3 两组治疗后骨折复位情况比较 |
4 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
5 两组治疗后第24周双侧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特点与现代方式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外用溃疡油治疗急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感染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感染性创面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感染性创面的认识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溃疡油的研究进展 |
1 药物组成及药理研究 |
2 溃疡油的临床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外用溃疡油治疗急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3 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4.1 观察时间 |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5 评价标准 |
5.1 疗效评价标准 |
5.2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3 数据统计分析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研究结果 |
6.3 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7 讨论 |
7.1 中医外治法溯源 |
7.2 感染影响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 |
7.3 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分析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祛毒Ⅰ号液在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肛瘘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
1.1 古代中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肛瘘治疗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低位肛瘘术后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及研究概述 |
2.1 西医学对肛瘘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2.2 西医学对肛瘘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西医学对低位肛瘘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
2.4 西医学对低位肛瘘术后的治疗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依据 |
3. 观测指标 |
4. 治疗方法 |
5. 疗效判定 |
6. 统计方法 |
7. 治疗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祛毒Ⅰ号液治疗低位肛瘘术后的依据 |
2. 方药分析及组方意义 |
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治疗经验总结 |
5. 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牛兴东主任医师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牛兴东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
1. 牛兴东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 |
2. 牛兴东老师脾胃病学术思想 |
2.1 看中医,病证结合 |
2.2 治未病,脾胃先行 |
2.3 脾胃病,重调气血 |
3. 牛兴东老师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 |
3.1 胃脘痛 |
3.2 反流性食管炎 |
3.3 肠易激综合征 |
3.4 胃术后并发症 |
第二部分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和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1. 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研究现状 |
1.1 中医病名研究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治疗 |
1.4 专方专药 |
1.5 其他治疗方法 |
1.6 中西医结合 |
1.7 实验研究 |
1.8 评述与展望 |
2. 反流性食管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2 临床诊断 |
2.3 治疗方法 |
第三部分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的研究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方法 |
6. 治疗结果 |
讨论 |
1. 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名的认识 |
2. 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对反流性食管炎中医治则的认识 |
4. 方药分析 |
5. 疗效评价 |
6. 疗效可能机理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继承人简介 |
(6)双柏散局部外敷对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1.1 中医文献关于肝癌的描述及记载 |
1.2 肝癌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
3 肝癌的治疗方法 |
3.1 肝癌的西医治疗方法 |
3.2 肝癌的中医药治疗 |
4 中医对癌痛的认识 |
4.1 中医文献关于癌痛的描述及记载 |
4.2 癌痛的病因病机 |
5 现代医学对癌痛的认识 |
6 癌痛的治疗方法 |
6.1 癌痛的三阶梯止痛法 |
6.2 癌痛的中医药治疗 |
6.2.1 癌痛的中医内治法 |
6.2.2 癌痛的中医外治法 |
7 生存质量的概念、特点及发展概况 |
8 生存质量与中医学的内在关系 |
9 生存质量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 |
10 生存质量在癌症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 |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一般资料 |
1.2 合格病例的选择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2.3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药物及调制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病例分组标准 |
2.4 观察指标 |
2.4.1 疗效指标 |
2.4.2 安全性指标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病源来源及分布 |
3.2 基线资料的组间比较 |
3.3 NRS评分的组间比较 |
3.4 生存质量评分(《QOL-LC V2.0》)的组间比较 |
3.5 安全性指标的组间比较 |
3.5.1 血分析及肝肾功能的组间比较 |
3.5.2 心电图及一般情况的组间比较 |
3.5.3 不良反应的组间比较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7)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要约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西医诊断标准 |
(三)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四) 纳入标准 |
(五) 排除标准 |
(六)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二、研究方法 |
(一) 病例分组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测指标 |
(四) 观测方法 |
(五) 疗效判定标准 |
(六) 统计方法 |
三、一般资料 |
(一) 性别分布(见表1) |
(二) 年龄分布(见表2) |
四、研究结果 |
(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腹痛消失时间的比较(见表3) |
(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温比较(见表4) |
(三)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WBC、NEUT(%)比较(见表5) |
(四)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比较(见表6) |
(五)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7) |
(六) 临床总疗效 |
五、安全性观察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祖国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阑尾炎的认识 |
(一) 阑尾的生理功能 |
(二) 阑尾炎的病因与病理 |
(三)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理分型 |
(四) 急性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 |
(五) 急性阑尾炎与白细胞、TNF-α的关系 |
三、方药分析 |
(一) 中药溯源 |
(二)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四、疗效及机理分析 |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中医证候评分表 |
致谢 |
(8)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疮疡初起以消为贵 |
2 成脓期可促使脓液早溃, 为溃后愈合奠定基础 |
3 溃后期有活血行滞, 解毒散结之功, 使经络通, 排脓畅, 促进新陈代谢, 使疮面修复快而好 |
四、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仙方活命饮治疗痤疮的meta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D]. 林锡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2]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 田雨.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6)
- [3]外用溃疡油治疗急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观察与研究[D]. 肖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祛毒Ⅰ号液在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栾莉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9)
- [5]牛兴东主任医师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研究[D]. 郭增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双柏散局部外敷对原发性肝癌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卢冬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7]解毒通腑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D]. 苗云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8]翟兴明运用仙方活命饮治疗疮疡的经验[J]. 吴付花.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