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yndite德比尔斯公司的聚晶金刚石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第一机械工业部人造金刚石考察组[1](1981)在《赴英国、爱尔兰、西德、荷兰考察人造金刚石技术总结》文中研究说明 一、概况 1980年11月6日至12月1日,以一机部磨料所和第六砂轮厂五人组成的人造金刚石考察小组,应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工业金刚石分部的邀请,去西欧四国进行考察访问。考察组的主要任务为:(1)了解戴比尔斯公司人造金刚石生产情况,特别是粗颗粒高强度金刚石(SDA)的生产技术水平,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索技术引进的可能性;(2)了解国
赵志刚[2](1986)在《对人造金刚石钻头结构参数选择和聚晶钻头使用情况的看法》文中提出本文着重分析了两个相关的问题,其一是国内外人造金刚石钻头结构方面,关于金刚石质量,粒度、浓度、摆法、胎体性能等技术参数的选择问题,如何参照国外的参数值,合理地研究设计出适合我国的钻头结构。其二是,如何面对世界金刚石工业掀起“聚晶热”的挑战,使我国钻探切削具能够尽快步入以人造金刚石及其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时期,并结合国外的使用实例,结合国内的试验情况,结合地矿部“七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人造金刚石复合材料及其钻头的开发”,研究出适用于我国的各种人造金刚石聚晶及其复合材料,以及新型超硬材料的开发应用问题。
谢晓红[3](2011)在《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如何降低PDC取芯钻头切削齿在钻进岩层时的磨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复合片在立式车床上磨削岩样的方法模拟PDC取芯钻头切削岩石,对PDC取芯钻头的切削角、出露量、平均线速度和岩石压入硬度对复合片切削齿磨损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定了六组不同的切削角、五组不同的出露量、五组不同的平均线速度以及五组不同岩样,在正压力和磨削路程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测得各个条件下复合片体积磨损量的变化规律。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钻头切削角在钻进时的应力分布做了进一步分析,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可行性验证。本课题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合片切削齿的体积磨损量,当切削角为10°和15°时,其最佳出露量为2.00mm;当切削角为20°25°和30°时,最佳出露量为3.00mm;而5°的切削角是不可取的;(2)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合片切削齿的体积磨损量,当出露量为1.50mm时,切削角应选用10°;出露量为2.00mm时,切削角选择10°-15°之间的数值;出露量为2.50mm时,切削角应选择20°;出露量为3.00mm和3.50mm时,切削角应设计为30°;(3)复合片切削齿的体积磨损量在钻进时与平均线速度成正比:(4)复合片切削齿的体积磨损量与岩石压入硬度成反比;(5)压入硬度大的岩石,适宜采用较大的切削角,而压入硬度小的岩石,适宜较小的切削角;(6)切削齿受力点的有效应力随切削角的减小而增大。
丁培道,石功奇,周守则[4](1993)在《工具材料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综述了工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刀具材料及超硬工具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马膺[5](1981)在《新型人造金刚石拉丝模》文中研究表明 常规类型 目前拉丝工业使用的人造金刚石拉丝模是由聚晶金刚石模胚与其外套碳化钨支承环烧结成一体的。 这种拉丝模通常被压入拉丝机用的标准模套内。现在,约有十种不同的模胚,用其制造的金刚石拉丝模孔的直径从0.12m/m至7.6m/m。
吕世杰[6](2010)在《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温压标定及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的发现》文中研究指明高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高压作用下物理性质的一门学科,属于极端条件下的凝聚态物理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物质在高压下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性质,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状态方程,相变等等,也为发现新现象、新规律、高压下合成新材料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高压研究依赖各种高压设备,在大腔体静态高压设备中,六含八多压砧高压装置能获得的温压条件范围较广,各种原位测量技术的配备,使其在材料学、地球与行星物理学、矿物学、岩石学等研究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调试和标定工作;第二部分为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体系的探索和发现。(一)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调试和标定。以本实验室新建的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为对象,介绍了其独特的机体构架和高压模具的设计特点,一级压砧优异的同步性及实验的重复性,以及六含八式二级增压系统的样品组装。根据压砧的定位因素和挤压块受力形变特点,探索出快速校准一级压砧的方法,使得更换和校准压砧快捷而准确。并使用本实验室开发的加工夹具,成功地制作出叶腊石八面体传压介质、密封边等部件,还总结出用于高温高压实验的叶腊石的焙烧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利用金属Bi丝和半导体粉末ZnTe材料对12.5/8(八面体边长/二级压砧截角边长)样品组装进行了压力标定,标定点对应压力分别为2.55,7.7,9.6和12.0GPa;进而,在10GPa压力下,利用WRe3-WRe25热电偶将温度标定到1560℃,结合铁碳二元高压相图以及堵头处石墨加热炉转变为金刚石的温度点,验证了标定结果的正确性,给出样品腔内的轴向平均温度梯度约为21℃/mm。这些工作为本实验室六含八高压装置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可以对10mm3的样品在12.0GPa,2000℃的条件以内开展高温高压实验。(二)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体系的探索和发现。金刚石具有多种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质:最高硬度,最高热导率,最宽的透光波段,禁带宽度宽,介电常数小,抗强碱和强酸腐蚀等等,使它成为不可替代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工业、科技、国防、装饰等许多领域。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有许多种,目前,高温高压触媒法仍然是主要的合成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发现的触媒体系有多种类型,不同体系需要的温度压力条件也不相同,迄今报道的触媒的最高压力为8.5GPa。我们认为在更高压力条件下可能还存在新的触媒体系。于是,使用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在压力9.0-9.6GPa,温度1600-1850℃的条件下,对锡(Sn)铅(Pb)合金、锑(Sb)、铋(Bi)、硒(Se)、碲(Te)等添加物与石墨共存体系展开了金刚石触媒探索实验。发现在9.6GPa,1800-1850℃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单质元素硒(Se)和碲(Te)分别对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具有明显的触媒作用。保持条件不变,当合成时间由30min延长到60min时,金刚石成核量有明显增加,粒度平均尺寸提高近一倍,合成晶体形貌多为八面体。而Sn-Pb合金和Sb,Bi在相近实验范围内都没有这种作用。根据这些结果,参考理论计算值和相关参数,提出了关于Ⅵa族元素对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触媒机理的一种解释:氧族元素(O、S、Se、Te)具有相同的外壳层电子结构,有利于它们在高温高压下和碳原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的化合物(CX或CX2),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分解出的碳原子以金刚石相成核并生长,随着反应的持续,亚稳态石墨相的碳原子可以通过这种氧化-还原过程不断转化为金刚石相碳原子,促进金刚石的晶体生长。
斯蒂夫·吐温,俞永康[7](1988)在《国外磨料矿物工业近况》文中研究表明 磨料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由于现代重工业,如钢铁、汽车、建筑等行业不景气,影响了磨料的需求量。故低价磨料与新型、硬质、高价磨料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当前,由于高效、长寿新型磨料产品的开发。因而使磨料市场的价格不断下跌:甚至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人造磨料厂通常设立在电价低、市场需求量大的地方,如美国、加拿大、东西欧、日本以及印度。而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一些新厂家,特别是
二、Syndite德比尔斯公司的聚晶金刚石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yndite德比尔斯公司的聚晶金刚石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3)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PDC钻头的发展与应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金刚石复合片性能研究情况 |
1.2.2 切削齿工作角的研究情况 |
1.2.3 切削齿尺寸设计研究情况 |
1.2.4 布齿密度研究情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DC取芯钻头的设计与制造 |
2.1 金刚石复合片 |
2.1.1 混合型复合片 |
2.1.2 聚晶型复合片 |
2.2 PDC钻头 |
2.2.1 PDC钻头的分类 |
2.2.2 PDC取芯钻头的制作流程 |
2.2.3 PDC取芯钻头的结构参数 |
2.2.4 PDC取芯钻头的性能特点 |
2.2.5 PDC取芯钻头的工作特点 |
2.3 PDC取芯钻头的磨损 |
2.3.1 PDC取芯钻头的破岩机理 |
2.3.2 PDC取芯钻头的失效形式 |
2.3.3 PDC取芯钻头的磨损机理 |
第三章 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试验 |
3.1 试验方案设计 |
3.2 试验准备 |
3.2.1 复合片的选定 |
3.2.2 卡具制作 |
3.2.3 岩样制备 |
3.2.4 岩样的可钻性 |
3.3 试验装置 |
3.4 试验步骤 |
第四章 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出露量和切削角对PDC切削齿磨损规律的影响 |
4.2 平均线速度对PDC切削齿磨损规律的影响 |
4.3 压入硬度对PDC切削齿磨损规律的影响 |
第五章 PDC取芯钻头切削齿应力分布有限元分析 |
5.1 有限元分析的简介 |
5.1.1 基本思路 |
5.1.2 有限元分析软件 |
5.1.3 ANSYS软件的特点 |
5.2 PDC切削齿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六章 PDC取芯钻头现场钻进试验 |
6.1 现场钻进 |
6.1.1 设备型号及参数 |
6.1.2 所用钻头规格及钻进规程 |
6.1.3 钻进工艺 |
6.1.4 操作注意事项 |
6.1.5 地层情况 |
6.2 钻头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课题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6)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温压标定及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压物理学概述 |
1.1.1 高压物理学研究意义 |
1.1.2 高压物理学的发展简介 |
1.2 静高压实验技术 |
1.2.1 对顶砧(opposed anvil s)高压装置 |
1.2.2 多顶砧高压装置(multi-anvil apparatus) |
1.3 高压下的物性研究及应用 |
1.4 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1.4.1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温度压力标定 |
1.4.2 金刚石新触媒体系的探索 |
1.5 本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 |
2.1 引言 |
2.2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结构原理 |
2.2.1 三柱式对称主体结构 |
2.2.2 滑块式高压模具的结构原理 |
2.3 滑块式一级压砧的定位及高压下的校准 |
2.3.1 滑块式一级压砧定位的影响因素 |
2.3.2 对滑块式一级压砧相对位置的高压下校准 |
2.4 滑块式一级压砧的高压同步性简介 |
2.5 单缸上顶式液压系统和加热系统性能简介 |
2.5.1 单缸上顶式液压系统的稳定性、保压性和可控性 |
2.5.2 功率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加热系统性能 |
2.6 八面体叶腊石、密封边的制作工艺 |
2.6.1 车床专用正八面体加工夹具简介 |
2.6.2 八面体叶腊石的制作 |
2.6.3 正八面体叶腊石打磨中心孔夹具的设计和制作 |
2.6.4 密封边模具的设计和制作 |
第3章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压力温度标定 |
3.1 静态压力的几种测量方法 |
3.1.1 室温2(5℃)下压力定点标准 |
3.1.2 红宝石荧光测压法 |
3.1.3 高温下压力的测量 |
3.2 标定使用的原矿叶腊石传压介质的特性 |
3.2.1 叶腊石传压介质的物性 |
3.2.2 标定用叶腊石传压介质的高温焙烧 |
3.3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压力标定 |
3.3.1 压力标定样品的组装 |
3.3.2 压力标定的加压原理及测量电路 |
3.3.3 压力标定数据分析 |
3.4 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温度标定 |
3.4.1 加热与测量电路 |
3.4.2 温度标定的样品腔体组装 |
3.4.3 温度标定数据分析 |
3.4.4 样品腔体轴向温度梯度的估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体系的探索 |
4.1 人工合成金刚石的研究现状 |
4.1.1 金刚石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分类 |
4.1.2 人造金刚石的合成历史 |
4.1.3 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方法 |
4.1.4 触媒作用下用石墨合成金刚石的机理研究 |
4.1.5 触媒作用下用石墨高压合成金刚石的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
4.2 金刚石新触媒的探索与发现 |
4.2.1 研究背景 |
4.2.2 样品装置及实验过程 |
4.2.3 样品检测与分析 |
4.2.4 结果讨论 |
4.3 Ⅵa主族元素高压下金刚石触媒机理探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创新之处 |
5.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纳米金刚石无助剂高压烧结行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Syndite德比尔斯公司的聚晶金刚石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赴英国、爱尔兰、西德、荷兰考察人造金刚石技术总结[J]. 第一机械工业部人造金刚石考察组. 磨料磨具与磨削, 1981(01)
- [2]对人造金刚石钻头结构参数选择和聚晶钻头使用情况的看法[J]. 赵志刚. 河南地质, 1986(03)
- [3]PDC取芯钻头切削齿磨损规律的研究[D]. 谢晓红. 中南大学, 2011(01)
- [4]工具材料的研究现状[J]. 丁培道,石功奇,周守则. 材料导报, 1993(01)
- [5]新型人造金刚石拉丝模[J]. 马膺. 磨料磨具与磨削, 1981(06)
- [6]滑块式六含八大腔体高压装置的温压标定及高压合成金刚石新触媒的发现[D]. 吕世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9)
- [7]国外磨料矿物工业近况[J]. 斯蒂夫·吐温,俞永康. 非金属矿, 19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