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椎后突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

急性腰椎后突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

一、急性腰椎后小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梅[1](2010)在《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技术操作标准化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 Transverse Process Syndrome, TLVTPS)、急性腰扭伤(Acute Lumbar Sprain)的针刀操作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针刀技术操作内容。研究目的通过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急性腰扭伤的技术操作标准化研究,总结并制定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中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的的操作技术规范,建立临床统一的技术操作标准,使广大的临床针刀医生有所遵循,以达到规范术式、减少意外事故、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研究方法通过本课题相关知识的学习、文献研究、临床调研、问卷调查、专家意见征询、专家论证等方法全面搜集相关的文献和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以相关文献资料和针刀系列教材为文献来源,以临床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征询反馈信息为修正依据,以西太区《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方案专家意见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文件编写体例为蓝本,分别编写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急性腰扭伤的推荐方案(共三版)和专家调查问卷(共二版)。再以第三版推荐方案内容为核心,以西太区《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为蓝本,编制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结果《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和《用于急性腰扭伤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研究结论以国家标准编制原则为指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医学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并结合针刀疗法临床技术操作特点,以文献整理、临床调研、专家意见征询与论证为手段,是制作《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及《用于急性腰扭伤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切实可行的方法。

林玉慧[2](2016)在《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当前麻木中医药治疗研究系统性不够、深度不高的现状,通过系统总结古今医家论治麻木的理论文献和诊治经验,提出以气血不足、痰瘀痹阻为基本病机,根据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研制蠲痹通络方,以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为麻木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治法方药。方法临床收集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患者120例,包括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腕管综合征麻木。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蠲痹通络方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0.5mg、维生素B110mg,每日3次,每次各1片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2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控制麻木发作、减轻麻木程度、改善麻木相关症状等方面的差异,评价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并观察评价其对不同病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结果(1)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个月疗程时,痊愈率12.7%,显效率21.8%,总有效率70.9%。2个疗程时,痊愈率46%,显效率34%,总有效率92%。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1,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对照组1个疗程时痊愈率5.6%,显效率14.8%,总有效率42.6%;2个疗程时痊愈率20.4%,显效率22.4%,总有效率69.3%。.其中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5,也明显优于1个疗程的疗效。提示,治疗麻木,不管采用中、西药物,治疗疗程均以2个月为佳。两组治疗后1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1。治疗后2个月,痊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甲钴胺、维B1对照组。(2)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程度:Levi法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两组麻木程度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麻木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VAS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不同疗程两组VAS评分比较,P均<0.01,表明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程度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3)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两组不同疗程均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且以2个疗程更为明显,蠲痹通络方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4)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重滞感、针刺感以2个疗程疗效更为明显;对于灼热感、蚁行感则只需要1个疗程就能明显改善。西药对照组对于改善酸、胀、痛、肿、针刺感亦以2个疗程为佳;对于重滞感则只需1个疗程就有显着疗效;对于清冷感、灼热感、蚁行感则无明显疗效。(5)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蠲痹通络方治疗2个月后,伴随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得以改善。其中,治疗组对于改善乏力、形寒怕冷、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的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6)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统计治疗2个月后,两组对不同疾病麻木疗效,结果显示:末梢神经炎麻木:治疗组痊愈率50%、显效率29.2%、总有效率91.7%,对照组分别为24%、12%、60%。两组比较,P<0.05。神经根压迫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1.2%、显效率52.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10%、30%、75%。两组比较,P<0.05。腕管综合征麻木:治疗组痊愈率44.4%、显效率11.1%、总有效率77.7%,对照组分别为50%、25%、100%。两组比较,P>0.05。表明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治疗有明显疗效,尤其是末梢神经炎麻木、神经根压迫麻木。结论: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明显优于甲钴胺、维B1对照组,能有效减轻麻木程度,减少发作频率,疗程以2个月为佳;蠲痹通络方改善麻木的同时,亦能有效改善酸、胀、痛、肿、清冷感、灼热感、重滞感、针刺感、蚁行感等麻木相关症状及乏力、形寒怕冷、怕风、腰酸、腿软、颈项僵硬、头昏、烘热汗出等麻木伴随症状;蠲痹通络方对于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张普[3](2019)在《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探索中医中药内服外治联合使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作用机理和手法治疗特点,对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做出客观评价,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综合治疗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今后更多的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将2018年1月至12月在甘肃省中医院中医康复治疗中心、骨科和针灸推拿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生产批号:甘药制Z09001921)杜仲腰痛丸,12粒,口服,2次/日,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脊柱调衡手法,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2组治疗均隔日一次,5次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不足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者可提前结束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末次治疗后各做一次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并记录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程长短,治疗前组间JOA总分及其组成部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比较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2组患者治疗后组内、组间JOA评分和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体有效28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体有效24例、无效6例,有效率8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和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均可有效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的不适症状。2.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在第三腰椎横突端压痛VAS评分、JOA总分及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上优于针刺联合杜仲腰痛丸。3.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安全性和舒适性好,患者容易接受,易于推广。

二、急性腰椎后小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腰椎后小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技术操作标准化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一) 中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三) 针刀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急性腰扭伤的研究概况
        (一) 中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三) 针刀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正文
    1 研究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2.1 本课题相关知识的学习
        2.2 文献研究
        2.3 临床调研
        2.4 问卷调查
        2.5 专家意见征询
        2.6 意见、建议的处理方式
        2.7 专家论证
    3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急性腰扭伤技术操作标准文本框架及内容的设定
        3.1 推荐方案(第一、二版)的框架及内容的设定和变化
        3.2 专家调查问卷内容的设定和变化
        3.3 推荐方案(第三版)框架和内容设定
        3.4 临床实践指南框架和内容的设定
    4 研究成果
        4.1 《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
        4.2 《用于急性腰扭伤的针刀临床实践指南(讨论稿)》
    5 讨论
        5.1 针刀标准化体系的思考
        5.2 针刀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5.3 编制体会和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治疗推荐方案 第一版
    附录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治疗推荐方案 第二版
    附录3 急性腰扭伤针刀治疗推荐方案 第一版
    附录4 急性腰扭伤针刀治疗推荐方案 第二版
    附录5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专家调查问卷 第一版
    附录6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专家调查问卷 第二版
    附录7 针刀治疗急性腰扭伤专家调查问卷 第一版
    附录8 针刀治疗急性腰扭伤专家调查问卷 第二版
    附录9 意见汇总和处理表
    附录10 相关人员意见征询名单汇总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麻木的文献回顾、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现代医学对麻木发病机理的认识与治疗研究概况
        1.1 麻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有密切关系
        1.2 慢性压迫、缺血、营养缺乏、炎症、中毒等都可导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
        1.3 西药治疗麻木因其缺乏针对性而存在争议
        2 中医对麻木的认识及其流派
        2.1 先秦至三国时期为麻木病证认识的初步形成期
        2.2 晋唐以荣卫不和,风寒入于肌肉立论
        2.3 宋辽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初步区分麻与木
        2.4 明代充实麻木理论,治疗方法更加丰富
        2.5 清代医家继承前人经验,在理论与治疗上均有突破
        2.6 现代中医继承先辈智慧经验,发病学说渐成体系,辨证方法日臻完善
    第二章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理论研究
        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立论依据
        1.1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古代文献依据
        1.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依据
        1.3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是治疗麻木的重要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评价
    1 诊断标准与病例纳入标准
        1.1 麻木中医诊断依据
        1.2 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诊断依据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终止标准、脱落及剔除标准
    2 观察指标
        2.1 麻木病程
        2.2 麻木部位
        2.3 麻木发作频率
    3 统计学方法
    4 临床资料
        4.1 病例来源及分组
        4.2 两组病例脱落情况
        4.3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4.4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5 两组患者既往病史
        4.6 两组患者个人史
        4.7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8 两组患者麻木诱发或加重因素
        4.9 两组患者麻木部位
        4.10 两组患者麻木程度
        4.11 两组患者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4.12 两组麻木不同疾病分布情况
    5 治疗方法
        5.1 治疗组
        5.2 对照组
        5.3 合并治疗处理
    6 疗效评定
    7 治疗结果
        7.1 两组总疗效比较
        7.2 两组治疗后麻木改善程度比较
        7.3 两组治疗后麻木发作频率比较
        7.4 两组不同病种麻木疗效比较
        7.5 两组患者麻木相关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7.6 两组患者伴随症状改善程度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麻木病因病机探讨
        1.1 麻木虽有外感、内伤之分,而以内伤为常见
        1.2 气血不足、风痰瘀阻是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病机
    2 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基本治法
    3 临床常用加减药物功效分析
        3.1 桂枝
        3.2 肉桂
        3.3 细辛
        3.4 桑枝
        3.5 羌活
        3.6 秦艽
        3.7 葛根
        3.8 片姜黄
        3.9 白附子
        3.10 川牛膝
        3.11 防己、天仙藤
        3.12 桑寄生、杜仲
        3.13 地鳖虫
        3.14 生地黄
        3.15 赤芍
    4 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发病特点分析
        4.1 中老年女性多发
        4.2 高血压病患易患麻木
        4.3 肢体静止、寒冷刺激是麻木主要的诱发或加重因素
    5 蠲痹通络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的疗效分析
        5.1 蠲痹通络方治疗麻木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
        5.2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改善麻木程度
        5.3 蠲痹通络方能明显减少麻木发作频率
        5.4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相关症状
        5.5 蠲痹通络方能有效改善麻木气血不足、风痰瘀阻证候表现
        5.6 蠲痹通络方对多种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疾病均有明显疗效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2.2 随机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脱落和剔除及不良事件分析
        3.2 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情况基线分析
        3.3 治疗前VAS、JOA及其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3.4 治疗后VAS、JOA及其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3.5 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1.传统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疗
    2.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研究
        2.1 概述
        2.2 解剖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3 诊断
        2.4 治疗
    3.脊柱调衡手法
    4.杜仲腰痛丸的相关研究
    5.临床难点及手法治疗的思路
    6.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
    附件2 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
    附件3 知情同意书
    附件4 治疗图录
    附件5 伦理审查批件
文献综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现状
    1.传统中医药治疗
    2.现代医学治疗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急性腰椎后小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技术操作标准化的文献研究[D]. 张学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2]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麻木的临床研究 ——附蠲痹通络方治疗60例周围神经损伤性麻木疗效观察[D]. 林玉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3]脊柱调衡手法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研究[D]. 张普.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急性腰椎后突关节损伤43例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