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构产权与国有资产理论研究

中国机构产权与国有资产理论研究

一、产权理论与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葛冬伊[1](2020)在《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文中认为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数量庞大、价值可观,而当前政府对于这部分房产保值增值的方式就是租赁。围绕这部分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解决办法,既有利于国有经营性房产保值增值,也能给其他县市区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阐释国有资产、国有经营性资产、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等相关概念,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合同管理理论等,梳理和归纳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实地走访、人员访谈、资料查阅,发现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公开程度不够、租赁效益不高、管理松散随意、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由此,可能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闲置房产多、分散无法有效利用,并以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成因。最后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结合县(市、区)政府管理实际,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方式。为温州市乃至浙江省提供县(市、区)级国有经营性房产的管理样板,期望在国有房产资源整合方面作出一些前瞻性的创新性探索。

杨正乾[2](2020)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文中提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流动性强且容易产生流失风险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更多关注,而流动性弱且监管难度较低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行政事业性资产)关注度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带来了行政事业性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增大,政府加速退出竞争性领域,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增幅逐年扩大,未来将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分配好”“使用好”和“管理好”行政事业性资产成为摆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广西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呈现总量上资产不断增长、结构分布上流动资产为主、单位分布上事业单位资产占比最大、层级分布上市县行政事业性资产占比最大等特点,但仍存在制度建设存在漏洞、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缺失、具体管理效率不足等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管理认识尚待提升、管理方法仍需创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评价未全面覆盖等原因。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下,基于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系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目标,采取“背景分析—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优化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对策建议”研究思路,基于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并提出推进资产管理法制化进程、创新实际管理方式、完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等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全面优化。

杜方正[3](2020)在《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国有企业面对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现实难题,在犯罪论实践上的首要反应,当属建立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管理体系。上位法需求、合规制度的来源构成与行政监管要素是当前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有效合规判定基准偏离刑事合规的预设轨迹以及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目的判定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适用的主要问题。刑事合规本质上是由国家与企业出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之共同目的,采取的刑事实体、程序性及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手段在内的各项管理运行机制与措施。建构与完善企业合规制度是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与实现内部治理的潜在要求。国有企业开展刑事合规管理有着天然的法理基础与实践来源。风险刑法理论、情境预防理论以及刑法治理模式理论成为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国家法层面的刑事合规、国有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以及国资监管层面的刑事合规是国有企业三阶层刑事合规基本分类。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在于,国有企业是最为重要的合规主体,具有明显的法律拟制属性,刑事合规具有法治国企建设的内生动力。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实现现代企业治理则属于国家和企业共同的价值目标。刑事合规制度的风险防控既力求避免国家法层面的刑事法律风险,也对企业层面的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设置必要“警戒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基础路径与合规风险传导机制。准确识别与评估刑事合规风险是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关键。刑事合规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以审计监督、监察监督与专项合规管理为基础路径,主要针对商业活动与生产经营中的贪污贿赂型刑事合规风险、职权型刑事合规风险与经营型刑事合规风险。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基理上,刑事合规管理体系是刑事合规传导阻断机制的基准阀门,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具有不确定性与跳跃性的基本特性。常规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与突发型刑事合规风险传导共同构成了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标准化模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起点体现在行政监管与刑事合规的零和博弈,两者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合规管理首要面对的难题。行政和解的引入具有法定意义结案机制的参考价值,是有效刑事合规前置径路的必经环节,更是刑事合规立足长远的借鉴之策。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行政监管逻辑构造则表现于对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反思。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刑事合规上的突破与进展,必然需要对现有的刑事合规管理架构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改造,创设与组建统一的综合性合规部门,统筹管理国有企业风险防控事项;合理协调监察与刑事合规职能关系,突出合规的前置刑事合规风险防控特征;突破西方产权理论束缚,完善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特殊合规激励政策机制;突破反腐败、反欺诈和反贿赂刑事合规领域,以刑事罪状论构建刑事合规职能视阈。刑事合规制度是否有效且得到充分地遵守与执行,关键在于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有效与否。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的有效证成既遵循一般企业合规的客观规律,无一例外地围绕保证企业实现合法合规经营为根本目标。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有效性证成紧紧围绕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与刑事合规制度的开放性展开。流于形式的刑事合规管理更是对企业有限管理资源的浪费与实质阻碍。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的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应当力求在法律逻辑与司法实践中回避“故步自封”与“因循守旧”。作为迅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刑事合规需要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和“兼容并蓄”的气魄,敢于尝试、能够突破,于正当化基础之上实现刑事合规制度的“行稳致远”。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旨在建立以反腐败、反贿赂为中心的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与合规制度体系。通过引入预防商业贿赂合规失职罪的法律适用,反商业贿赂立法应坚持主体身份的一致性、合规体系的衔接性与资产保护的平等性等基本要素,以非自愿的排除性、出罪功能的自治性与追诉权的裁量性等维度构建刑事合规出入罪机制。刑事合规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与完善合规制度与体系的动因,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合规管理体系上的程序性展现。提倡依托行政与刑事合规激励新机制,激发“先行先试”国有企业在实现合规管理有效性与风险防控上有所突破与日臻完善,为全面推行企业合规制度奠定坚实环境基础与提供行动范本。

温演驰[4](2020)在《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有的组织类型,自形成设立以来就以实现公益为其根本宗旨,主要承担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的职能。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运用国有或公共资源提供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资源配置不合理、政事不分等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尝试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但因客观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主观思路不清晰,改革几陷于停顿。直至2011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思路开始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原有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与公益二类,并创新引入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将事业单位改革推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我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市场资源配置属性,因此也成为天然的改革试验地。法人治理结构源于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却对西方的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属性相类似的非营利组织、高校、公立医院等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将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可行性。我国也的确在广东、上海、浙江、重庆等地进行了先期的试点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然而,随着试点改革不断深入,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关问题也逐步显现,例如外部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的缺失、思想与认识准备不足、模式生搬硬套、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内部配套制度缺失、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党组织作用不明确等,严重掣肘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历程,并以深圳市为例,通过理论、相关试点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剖析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借鉴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以期为全国各地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供理论及经验参考。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八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问题、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创新点及不足,着重论述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理论及概念进行概述,并追踪理论溯源,为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阐述并分析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产生背景、探索历程以及各省市试点改革情况,总结揭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成效及面临的问题;第四章以深圳市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分别介绍了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环境背景、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试点探索情况,并通过对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问卷调查以及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的比较访谈,分析总结当前深圳市试点改革的成效及面临的瓶颈;第五章以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为对象,从实证角度论证影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因素,其中研究表明“政策落实不达预期、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是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关键问题;第六章研究了日本、美国、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治理情况,总结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第七章从目标、原则、内外部措施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其中外部措施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内部措施包括明确理事会成员配备、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界定党组织与理事会权力关系;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

肖凡[5](2020)在《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国有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国国有科研机构拥有较大的专利储量,其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科学设计国有科研机构的职务发明权属制度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专利法律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是针对基于职务发明而产生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在单位和职务发明人之间进行有效配置的制度。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问题是指,在国有科研机构中,职务发明创造之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原始地归属于谁以及产生的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众所周知,一项科技发明创造既有赖于单位的物质投入,也离不开职务发明人的智力投入,因此科学合理的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不仅可以激发职务发明主体的创造热情,而且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法经济学分析的方法从以下五个部分对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问题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概述职务发明权属制度及我国国有科研机构的职务发明权属问题。首先,梳理职务发明及其权利归属制度,阐述职务发明的概念、要件及类型,总结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理论和各国制度实践;其次,梳理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具体分析我国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发展阶段、立法现状和司法适用问题;第三,分析我国国有科研机构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问题,指出我国国有科研机构的内涵及外延,阐述我国国有科研机构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分析在现行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之下,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现状及原因。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对国有科研机构权属法律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国有科研机构理念的“公益性”和专利制度的“功利性”之间的冲突和耦合;其次,分析和总结国有科研机构发明创造之权利主体的争论和发展;第三,从法经济学角度对职务发明法律关系进行分析,运用成本效益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国有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面临的成本和风险。第三部分,从实践层面,对域外国家的相关职务发明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梳理。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个视角,对美国的大学及国家实验室的雇员发明规则和科技成果转化规则、德国大学及公立研究机构的立法及实践、瑞典的雇员发明规则及“教授特权”制度、加拿大的公务机构职务发明权属规则及大学实践进行探析。第四部分,从实践层面,对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改革及实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开展的“职务发明混合所有制”改革,然后梳理其他地方的实践,最后对我国各地方开展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第五部分,对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提出重构的建议。首先,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应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其次,现行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基本规则保持不变,同时赋予职务发明人实施权;第三,明确职务发明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享权,并对不同类型的职务发明采取差异化的法定收益比例标准;最后,拟定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条文。

张倩[6](2020)在《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政府为了履行公共职能而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各级人大代表全体公民享有对政府国有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权利。2017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的意见》,并通过审议正式建立了此项制度,该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强化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与治理。太原市于2017年安排部署全市政府资产报告试点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尤其最近几年,在国家建设节约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推动下,资产管理模式也在逐渐改进,国有资产更加透明。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的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建设创新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对太原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目前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国有资产存量情况不准确、资产清查不实、产权不明,国有资产配置不均且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管理在日常核算、盘点、保管、出租出借等基础工作中的违规行为普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等突出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完善新形势下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一是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实施;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资产清查程序;四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五是创新管理模式,借鉴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扩建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更好的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钱琨[7](2020)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D研究所为例》文中指出国有资产是国家向民众输出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作的根本保障。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已经保有33.5万亿的国有资产总量,且一直在持续增长中,然而持续增加的国有资产如何发挥着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却无法衡量,故而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强调:“需要对与国有资产相关的各类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加以完善,并进行绩效考核模式的探索,让考核指标有着更强的针对性与导向性。”在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提到:需要对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与完善,实现绩效管理的全面推行,并对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的构建阐明了新要求。此外,在相关政策文件中,财政部也频繁提到:“对国有资产管理,各级财政部门、主管机构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绩效评价,进行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和实践成果,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延伸领域,逐渐被理论界和实务界重视。作为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得以履行需具备的物质基础,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能够使得资产管理水平提升,获得更高的管理绩效,最终实现事业单位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公共服务的目的。但是,根据现有的实践结果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还存在着评价主体不明确、指标体系不健全、评价对象不清晰、缺乏评价问责机制等问题。深入研究与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能够使得资产结构与资产配置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助于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让国有资产从购置、验收、日常使用管理到管理绩效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也能够厘清资产的产权归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了绩效评价模型。本文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依托相关理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产权特征进行分析。第二,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作深入分析。由此发现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评价结果应用不足等问题。第三,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状况,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进行关键指标的设计,明确出核心的四个一级指标,然后运用德尔菲法对各指标具体的权重予以明确,进而建立起相应模型。第四,通过相关数据计算和案例分析,结合D研究所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数据等,对D研究所的资产管理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对绩效评价指标打分,得出该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总分为81.81,然后总结其管理的效果与不足之处。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为使得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得到改进与提升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譬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进资产预算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等。本研究有围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构建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案例进行验证分析,为此类科研型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

荣静[8](2020)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促进国家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高校已经形成相当可观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为高校从事高等教育、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物质保证,也为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Z高校建校历史悠久,但作为西部高校,与“双一流”高校相比,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差距比较明显。尤其近年来,Z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资产管理观念相对滞后、部门间协作困难、条件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此种形势下Z高校必须要更加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本文从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Z高校国有资产的概况及管理现状,采用理论与实际数据及访谈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当前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管理队伍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刘静宇[9](2020)在《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存在众多困难,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存在管理职责不清晰、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背景下,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与国有经济建设相结合、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相结合,建立科学、高效、公平、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为研究目标,对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举措构建,旨在探求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现阶段适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制度。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实地调研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的原因,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水平、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探索形成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切实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潘利朋[10](2020)在《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数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国家也对各级政府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管理也成为了各级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办公用房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及效益,如果对办公用房的管理缺位,就很容易滋生腐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加强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的管理,也是推进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党政机关正常办公,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节约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对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试图通过总结归纳当前Y县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的方式,深入研究其背后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经过调研可以发现,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已经开始探索集中统一管理的思路,有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首先介绍了Y县在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中的管理依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办公用房的管理主体和对象的基本情况;接着梳理出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主要存在房产管理权责边界不清,基础管理不到位,产权登记不完全,房产清查整改形式化,房产租赁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办公用房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管理队伍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本文结合Y县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包括厘清部门间权责关系,建立清查摸排制度,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等;提高管理队伍水平,包括加强宣传引导,定期培训指导;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以查促改,以督促管;依托科技手段,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管理。以上措施,对提高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效率,规范管理行为,节约财政性资金支出、降低政府运营成本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产权理论与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权理论与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资产
        2.1.2 国有经营性房产
        2.1.3 租赁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3 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现状
    3.1 国有经营性房产基本情况
    3.2 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方式
4 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公开程度不够
        4.1.2 租赁效益不高
        4.1.3 管理松散随意
        4.1.4 工作效率较低
    4.2 原因分析
        4.2.1 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4.2.2 制度严密性不强
        4.2.3 监管机制不完善
5 国内外典型管理方式及启示
    5.1 国外管理方式
        5.1.1 瑞典
        5.1.2 美国
    5.2 国内管理方式
        5.2.1 上海市
        5.2.2 合肥市
    5.3 国内外经验启示
6 完善温州市L区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的建议
    6.1 集中整合租赁资源促公开
    6.2 改革委托代理方式增效益
    6.3 构建配套监管机制强管理
    6.4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品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2 外部性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4 绩效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5 委托代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广西自治区为例
    3.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演进
    3.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3.2.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特点
        3.2.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3.3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4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基本思路
    4.1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
    4.2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原则
    4.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着力点
5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具体举措
    5.1 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5.2 创新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实际管理方式
    5.3 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监管体系
    5.4 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5.5 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
    5.6 健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预算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制度现状及适用问题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现实境遇
        一、刑事合规制度的法律评价
        二、刑事合规制度的义务来源
        三、刑事合规制度的行政监管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适用问题
        一、合规文本模式导致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形式化
        二、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偏离企业刑事合规预设轨迹
        三、法律程序性障碍影响刑事合规价值与目的判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概念重构与法理探寻
    第一节 刑事合规概念二元视角与基本立场
        一、合规理论框架下的刑事合规
        二、关键概念视角下的刑事合规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法理依据
        一、风险刑法理论的合规导向
        二、情境预防理论的合规指引
        三、企业犯罪治理的合规维度
        四、刑事合规阶层性分类理论确立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与价值目标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价值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风险识别与传导规制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路径
        一、刑事合规风险识别的基础路径
        二、刑事合规视角下贪污贿赂型风险
        三、刑事合规视角下的职权型风险
        四、刑事合规视角下的经营型风险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边界与规制
        一、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国企边界
        二、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基本原理
        三、刑事合规风险传导标准化模型
        四、刑事合规风险传导的规制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行政镜像与治理反思
    第一节 行政镜像: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的零和博弈
        一、国有企业行政监管的权力来源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公法属性
        三、破解之道:行政和解稳步引入
    第二节 治理反思: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体系的重塑
        一、国有企业多重风险治理制度形成与层叠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管理架构塑造与提升
        三、应然之解:“综合合规职能体系”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有效性与证成轨迹
    第一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正当化的“抱朴守拙”
        一、法人替代刑事责任原则的演进
        二、刑事合规形成机制的预防功能
        三、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正当性原则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开放性的“行稳致远”
        一、国有企业刑事合规的开放性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过程再溯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指引与激励的初步方案
    第一节 重点领域刑事法律风险的合规指引
        一、域外专项刑事合规的制度借鉴
        二、反商业贿赂统一立法初步构想
        三、国有企业反商业贿赂合规指引
    第二节 刑事合规激励的刑事政策与行政指向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合规适用
        二、国有企业刑事合规激励的基础路径
    本章小结
余论:企业合规布局的前提与范本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要求
    1.1.2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索内在需求
    1.1.3 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发展客观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框架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事业单位
    2.1.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2.1.3 法人治理结构
2.2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2.2.1 理事会的内涵与运行
    2.2.2 管理层的权责与构成
    2.2.3 监事会的职能与设置
2.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2.3.1 共同治理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4 新公共服务理论
2.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4.1 必要性的生成逻辑:明确定位、共办共治、激发活力
    2.4.2 可行性的生成逻辑:理论可行、政府支持、试点有效 第3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与现状
3.1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提出的背景
    3.1.1 我国法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3.1.2 事业单位法人地位确立过程
    3.1.3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规范与完善
3.2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探索历程
    3.2.1 制度创新探索
    3.2.2 借鉴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结构探索
    3.2.3 全国各地试点经验探索
3.3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成效
    3.3.1 促进厘清政事关系
    3.3.2 探索创新治理模式
    3.3.3 推进整合各方资源
    3.3.4 促进坚守党管干部
3.4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面临的问题
    3.4.1 外部层面:法规财政保障不足,利益群体潜在抵触
    3.4.2 内部层面:制度机制运行紊乱,自主管理沦为形式 第4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案例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4.1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法规政策环境
    4.1.1 具有法制保障优势
    4.1.2 具有先行示范优势
    4.1.3 具有人力保障优势
    4.1.4 具有财政保障优势
    4.1.5 实行“三不定”政策
4.2 深圳市部分典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情况
    4.2.1 管委会模式: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4.2.2 理事会模式:深港产学研基地、南方科技大学
    4.2.3 董事会模式: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4.3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情况调查分析
    4.3.1 调查对象
    4.3.2 调查问卷设计及实施过程
    4.3.3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4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访谈调查分析
    4.4.1 访谈对象
    4.4.2 访谈设计
    4.4.3 访谈记录
    4.4.4 访谈结论
4.5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成效
    4.5.1 自主管理权限逐步增大
    4.5.2 分权制衡架构逐渐完善
    4.5.3 多元主体共治成效初显
    4.5.4 联合监管体系日趋成熟
4.6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推进的瓶颈
    4.6.1 外部瓶颈:法规制度仍不完善,潜在约束制约自主管理
    4.6.2 内部瓶颈:运行体系仍不健全,党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第5章 深圳市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假设
    5.1.1 治理架构完整性
    5.1.2 治理环境差异性
    5.1.3 治理因素多样性
5.2 调查设计
    5.2.1 总体构思
    5.2.2 样本统计
5.3 调查问卷分析
    5.3.1 政策支持下的全面推广
    5.3.2 经验学习下的探索推进
    5.3.3 地区实践下的改革尝试
5.4 统计数据分析
    5.4.1 变量测量
    5.4.2 因子分析
    5.4.3 认知程度及交叉分析
5.5 调查实证结论
    5.5.1 政策落实效果未达预期
    5.5.2 理事会成员作用不明显
    5.5.3 公众参与途径不够多元 第6章 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域外经验
6.1 日本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1.1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特点
    6.1.2 日本社会公益组织治理
6.2 美国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2.1 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特点
    6.2.2 美国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
6.3 新加坡公益机构法人治理经验
    6.3.1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特点
    6.3.2 新加坡公益法定机构治理
6.4 经验总结
    6.4.1 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4.2 利益各方广泛参与决策
    6.4.3 强化公益组织独立地位
    6.4.4 探索多样法人治理模式 第7章 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7.1 明确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价值目标
    7.1.1 强化法人地位
    7.1.2 维护运作秩序
    7.1.3 保障运行效益
    7.1.4 坚守公益使命
7.2 确立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基本原则
    7.2.1 权责法定原则
    7.2.2 权责明确原则
    7.2.3 协调运转原则
    7.2.4 各方制衡原则
7.3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措施
    7.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7.3.2 优化产权投资制度设计
    7.3.3 创新人事财政配套制度
    7.3.4 构建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7.4 构建完善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措施
    7.4.1 明确法人治理结构理事配备
    7.4.2 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监督
    7.4.3 建立多元主体共治运行体系
    7.4.4 界定党组织理事会权力关系 第8章 论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后记

(5)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节 职务发明及其权利归属概述
        一、职务发明的概念
        二、职务发明的类型
        三、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
    第二节 我国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概述
        一、我国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历史进程
        二、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现状
    第三节 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相关制度
        一、我国国有科研机构的内涵及外延
        二、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的权利归属规则
        三、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的归属及其转化困境
第二章 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问题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有科研机构理念与专利制度的冲突与耦合
        一、国有科研机构理念与专利制度的价值冲突
        二、国有科研机构理念与专利制度的契合
    第二节 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属的论争
        一、国家专利权的质疑
        二、单位专利权的确立
        三、发明人专利权的争论
    第三节 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属的法经济学逻辑
        一、成本效益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域外国家政府资助科研成果的权利归属制度
    第一节 美国的相关制度及实践
        一、雇员发明规则
        二、拜杜规则
        三、10096 号行政命令
    第二节 德国的相关制度及实践
        一、雇员发明制度
        二、政府资助科研项目成果归属实践
    第三节 瑞典的相关制度及实践
        一、《雇员发明权法》
        二、“教授特权”制度及其实践
    第四节 加拿大的相关制度及实践
        一、一般规定
        二、《公务员发明法》(Public Servants Inventions Act)
        三、滑铁卢大学的实践
第四章 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的特殊性
        一、雇佣关系的特殊性
        二、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三、财产处置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的试点改革
        一、西南交通大学
        二、其他地方实践
        三、分析与总结
第五章 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的制度重构
    第一节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原则
    第二节 职务发明专利权与实施权相分离
        一、权能分离论
        二、权能分离理论适用于国有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合理性
        三、权能分离理论应用于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的具体实施路径
    第三节 明确职务发明人对成果转化的收益分享权
        一、国有科研机构和职务发明人转化收益分享原则
        二、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转化收益的“约定优先”原则
        三、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转化收益法定标准的差异化原则
    第四节 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规则之条文拟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本文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国有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二章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和管理目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
    第二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程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展沿革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梳理
        三、各级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
    第三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样本分析
    第四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成效
        一、完成问题资产的清理基本摸清“家底”
        二、人大监督职能增强
        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四、实现公务用车监管一张网
第三章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资产存量情况不够准确
        二、资产配置不均使用效益低
        三、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
        四、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二节 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二、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资产管理手段单一技术落后
第四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一、法制化管理
        二、公开化管理
        三、社会化管理
        四、分类管理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一、“公物仓”模式
        二、委托企业代理
        三、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节 启示
第五章 完善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
        二、加强资产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一、国有资产配置方面
        二、国有资产日常使用管理
        三、国有资产处置、调拨环节
    第三节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二、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程序
        三、提高资产信息公开度、透明度
    第四节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按需设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
        二、增加模块记录大额资产修理信息
        三、覆盖资产各环节责任到部门和人
        四、与财务信息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第五节 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D研究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从问题与对策角度研究
        二、从绩效评价框架体系构建角度研究
        三、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角度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内涵及特点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涵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特点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产权理论
        三、投入产出理论
        四、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第三章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及绩效评价现状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与结构现状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与体制现状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现状
    第二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一、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
        二、评价主体客体不明确
        三、评价指标未转化整合
        四、评价结果应用机制缺失
    第三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轻效率重量化管理理念仍然存在
        二、绩效理论体系与实务体系不完备
        三、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联动性较差
第四章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主体
        一、财政部门
        二、主管部门
        三、事业单位
    第二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单个指标设计原则
    第三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第四节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比重
第五章 D研究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第一节 D研究所基本概况及国有资产现状
        一、D研究所基本概况
        二、D研究所国有资产情况
        三、D研究所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第二节 D研究所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一、资产保障水平
        二、资产管理水平
        三、资产运行效率
        四、资产管理效果
    第三节 评价结果
    第四节 D研究所国有资产管理成效及不足
        一、国有资产管理成效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六章 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措施
    第一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第二节 推进资产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第三节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
        一、建立国有资产考核机制
        二、建立绩效考核的问责机制
        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信息系统
    第四节 建立完善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8)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国有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
        (三)国有资产管理优化
    二、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理论
        (一)产权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公共产品理论
        (四)绩效评价理论
第二章 Z高校国有资产概况及管理现状
    一、Z高校概况
    二、Z高校国有资产概况
        (一)国有资产构成情况
        (二)国有资产总额变动情况
    三、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一)管理主体方面
        (二)管理制度方面
        (三)管理职能方面
        (四)绩效管理方面
第三章 Z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构职能界定不清晰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资产考核评价不完善
        (四)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五)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二、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二)部门间联动管理难度大
        (三)条件保障不足
第四章 优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管理职能划分
        (一)保障管理机构履职
        (二)建立联动管理机制
    二、加强资产管理制度供给
        (一)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依法全过程监管
        (二)加快无形资产制度建设,依法评估管理
    三、构建完整的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一)扩充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模型
        (二)借助过程数据,保证可持续执行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一)拓展系统功能,统一管理平台
        (二)利用共享平台,提升使用效益
    五、打造专业化资产管理队伍
        (一)配备专业人才,提升工作效率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章 结论及反思
    一、结论
    二、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9)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2.1.2 固定资产
        2.1.3 固定资产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的财产学说
        2.2.3 产权理论
3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3.1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3.1.1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结构
        3.1.2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特点
        3.1.3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
    3.2 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固定资产配置不均
        3.2.2 固定资产标记管理不规范
        3.2.3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不及时
        3.2.4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效果不彰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3.3.2 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不力
        3.3.3 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3.3.4 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4 国外与国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4.1.1 美国:以国会为主体的分级管理模式
        4.1.2 法国:分类管理模式
        4.1.3 新加坡:分类管理和分层管理相结合
    4.2 国内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
        4.2.1 上海:“两级管理,三个层次”
        4.2.2 珠海:“一委两局”、“三层构架”
        4.2.3 北京:“一体两翼”
    4.3 经验借鉴
        4.3.1 依法管理国有资产
        4.3.2 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
        4.3.3 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5 完善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5.1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
        5.1.1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5.1.2 设定科学的配置标准
        5.1.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2 提升固定资产职能部门履职水平
        5.2.1 做好固定资产标记管理工作
        5.2.2 做好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工作
        5.2.3 夯实固定资产基础管理
    5.3 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5.3.1 健全固定资产调配程序
        5.3.2 完善固定资产监督机制
        5.3.3 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析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办公用房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国有房产
        2.1.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
        2.1.3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公共财政理论
        2.2.3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现状与问题
    3.1 办公用房管理的现状
        3.1.1 管理依据
        3.1.2 管理主体
        3.1.3 管理对象
        3.1.4 主要管理措施
    3.2 办公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权责边界不清
        3.2.2 管理基础薄弱
        3.2.3 产权登记不完整
        3.2.4 内部调剂困难
        3.2.5 清理整改形式化
        3.2.6 租赁不规范
第四章 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问题的原因
    4.1 体制机制不健全
        4.1.1 清查制度不健全
        4.1.2 配置制度不完善
        4.1.3 考核激励制度缺乏
    4.2 管理队伍水平不高
        4.2.1 管理人员观念认识不足
        4.2.2 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
    4.3 缺乏有效监管
第五章 解决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问题的对策
    5.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5.1.1 厘清责任部门的职责职权
        5.1.2 建立房产清查制度
        5.1.3 健全房产绩效考核制度
        5.1.4 建立房产使用权管理系统
    5.2 提高管理队伍水平
        5.2.1 打造专业化管理人员队伍
        5.2.2 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5.2.3 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培训
    5.3 健全监督监管体系
        5.3.1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5.3.2 完善租赁监管机制
        5.3.3 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5.4 建立房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产权理论与中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管理研究 ——以温州市L区为例[D]. 葛冬伊.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D]. 杨正乾.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3]我国国有企业刑事合规制度研究[D]. 杜方正. 东南大学, 2020(02)
  • [4]我国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研究[D]. 温演驰. 吉林大学, 2020(08)
  • [5]我国国有科研机构职务发明权利归属法律问题研究[D]. 肖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太原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 张倩.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7]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以D研究所为例[D]. 钱琨.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以Z高校为例[D]. 荣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大连航标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刘静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Y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研究[D]. 潘利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国机构产权与国有资产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