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型火电厂中DCS控制系统的运用及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罗杰[1](2021)在《火力发电厂控制网络及其发展方向》文中提出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大脑",除少数小型自备电厂仍使用传统的模拟盘及单元式组合仪表外,在目前新建及技术改造电厂中,控制系统已基本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DCS系统是一种控制功能分散,操作显示集中,采用分级结构的智能站网络。从1975年Honeywell公司推出第一套DCS系统至今,DCS经历了三次大的产品更替,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该控制方案成熟可靠,且从系统硬件到软件均完成国产化,在火电厂不同规模机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DCS系统的更替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DCS系统的控制网络组成形式也随之升级迭代。
郑童心[2](2021)在《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火力发电是最重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燃油发电以及垃圾生物质发电等。由于我国煤炭储量大,开采量居世界领先,所以燃煤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形式。由于燃烧化石能源,会排SO2,NOX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而循环流化床锅炉(CFB)机组的诞生,为燃煤电厂注入了清洁煤燃烧技术。而CFB机组控制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了电力设计行业的一项重要课题。超临界CFB锅炉是在亚临界的参数上发展起来的,炉膛内介质温度和压力决定了机组规模,350MW的规模是目前国内大型火电厂的主流机组,针对350MW超临界CFB电厂,本论文以提出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电厂的控制方案为目标,采用DCS系统作为全厂控制系统,并研究了主要设备的测点设置以及工况数据采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首先,研究了DCS的功能组成,系统划分以及主要系统的控制参数需求。提出了DCS各功能的主要控制目标,在电厂控制系统中的测点采集数据,都是作为DCS得以发挥控制作用的基础。基于该控制策略,研究了测点需求。其次,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锅炉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锅炉烟风系统、锅炉燃油系统以及锅炉启动系统开展设计。然后,同样根据DCS的具体设计要求,对汽机部分控制系统展开了详细的测点设计,重点按照汽机蒸汽系统、抽汽系统、凝结水系统、除氧给水系统等开展设计。综上所述,在本论文的设计工作中,本人担任工程“主要设计人”职务,完成了提出控制方案,电厂控制系统测点设置及实施的全部工作。具体而言,本论文针对超临界CFB锅炉与超350MW汽机及其辅机的特征与运行需求、各子系统的运行方式,各设备之间的连锁运行关系,最终设计出一套完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测点设置方案。文中以每个系统后给出系统仪表控制图,直观表示测点设置位置和类型,作为主要研究成果。实际上,本论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具体项目建设实施中,通过安装、接线、组态、调试,进行验证,本论文控制方案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有效避免了由于火电厂工艺系统庞大,若无目的地将所有运行参数送入DCS,系统无法负荷的问题。同时针对控制需求,解决了炉膛压力控制、温度控制以及锅炉床压风量控制等控制问题。
谢昊昌[3](2021)在《核电站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系统设计研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核电,对于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经过市场调研,我国至2021年在运核电装机达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每年将有5-6台机组在建,每一台百万机组造价120亿元人民币。鼓型滤网作为核电站外岛循环水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对保证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它由驱动装置带动传动轴上的小齿轮,并驱动鼓网上的大齿圈旋转,通过网片和捞污斗将大于网孔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捞出水面后,由自动冲洗装置将污物冲洗到集污坑,从而使网板网孔不被污物堵塞,保持网板干净正常运行,本课题要研究的冲洗水系统便是保证鼓型滤网高效运行的最终保障。首先讨论国内外核电鼓形滤网阴极保护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必要性,明确了核电冲洗水系统对于核电建设安全的重要意义。研讨该项技术在国内外领先程度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性、先进性及技术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讨论鼓形滤网冲洗水系统具体解决方案,按照水位差计检测到的水位差值通过PLC技术向集控室内的DCS控制系统设在循环水泵房的远程I/O站发送重要信息、工艺参数及报警信号,以达到自动控制方式运行。同时,通过模拟主控制计算机情景,导出相应数据信息,以达到云心人员对鼓形滤网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及相关参数的监控。最后对该项目的预期前景做展望。
吴庆康[4](2020)在《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大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气净化技术是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重要措施。烟气排放参数的稳定达标与采取的烟气净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选取合适的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集散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为控制方式,结合丰县鑫成热电厂2×1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首先对湿法与半干法两种主流烟气治理方案的工艺原理进行介绍,说明了各自的工艺特点。并结合电厂的现有的运行方式对两种方案展开详细的比较说明,最终确定了以半干法脱硫与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烟气治理工艺并对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根据其烟气净化系统的控制难点及要求对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半干法脱硫结合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由于其重点在于协同处理,脱硝系统必须依托脱硫系统进行有效反应,所以要求整个DCS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从DCS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入手,通过对烟气治理系统各个参数的控制要求对DCS系统制定了设计方案,通过对烟气排放控制策略的优化,解决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最后,从电厂实际的运行情况及烟气排放参数来看,以DCS作为控制系统的脱硫脱硝设施能够满足工程改造的要求,DCS系统对于烟气排放数据的变化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排放数据优于烟气超低排放标准。该论文共有图40幅,表16个,参考文献81篇。
李强[5](2020)在《300MW火电机组DCS改造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生产过程的控制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系统的复杂程度持续增加,对DCS的处理能力和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DCS作为火力发电厂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发电厂监视、操作、调节、报警、保护等任务,其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机组运行年限的增长,DCS各部件的老化会逐渐严重,故障率随之升高,可靠性降低。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极有必要对运行年限久,老化严重的DCS进行改造。本文主要针对九华发电公司燃煤发电机组的DCS改造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我国火电厂控制系统由基地式仪表到DCS的整个发展历程。从300MW机组现状,DCS老化程度,工作人员对DCS功能的新需求等角度详细阐述了该公司DCS改造的需求。其次,经过对三个主流品牌DCS的软硬件及改造费用进行对比分析,选择了最适合该公司实际需求的品牌,来进行本次DCS改造工作。然后,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DCS改造的方案设计,分别对控制器、I/O卡件、供电系统、系统网络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配置。另外,对重要控制组态进行了搭建或优化工作,具体如下:(1)对SCR脱硝系统进行了控制组态优化工作。原PID控制效果不理想,SCR出口NOx波动较大,导致出口NOx浓度容易超标。本次控制组态优化工作,主要是在原PID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控制,组成了模糊PID控制方式。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后,利用Simulink对模糊PID控制效果进行仿真,比较了优化前后的实际控制效果,确认了使用模糊PID控制后,控制品质有了明显提升。(2)对磨煤机热风门进行了控制组态优化工作。原热风门与锁紧装置为一体化控制方式,在DCS画面上无法对二者单独进行操作,也无法对二者的开关状态分别进行监控。本次控制组态优化工作,通过修改控制组态和电气控制回路,将热风门与锁紧装置改为单独控制方式,方便了对设备的监控和维护。(3)搭建了给煤机皮带秤校验的控制组态。增加了给煤机皮带秤校验按钮,避免了校验给煤机皮带秤时在控制组态中关闭功能块的操作,降低了操作过程的安全风险。通过搭建控制组态,实现了给煤机皮带秤自动校验,大部分的校验步骤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减少了校验人员的工作量。(4)搭建了真空严密性试验的控制组态。原真空严密性试验的所有试验步骤均为试验人员手动进行,人工操作较多,且人工计算真空下降值时误差较大。通过搭建控制组态,实现了真空严密性试验的自动进行,减少人工操作,试验结果更加准确。最后,总结了本次DCS改造后的改善情况和不足之处,并介绍了DCS改造的成果。
赵立慧[6](2020)在《火电厂引风机故障预警与诊断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对火电厂节能环保标准逐步提高,电厂的脱硫系统和大功率机组同步建设、同时投产。将引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进行合并,采用小汽轮机驱动引风机是节能改造的必然趋势。但引增合一的汽动引风机系统存在监测参数多、设备故障试验代价高及故障数据少的问题。同时,数据驱动故障预警研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与现场结合不紧密。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使用了多变量状态估计技术(MSET)对现场设备进行了状态监测,实现了异常状态提前预警的目的。可为火电厂检修提前时间量,辅助运行人员进行设备监控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了现场数据的传输和后台算法,为MSET算法在本地化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深入现场,基于Python开发实时数据采集接口,实现了接口快速取数、运行稳定。在后台算法部分,总结了前人研究理论结果,结合现场条件对现有的记忆矩阵D提取进行了优化。此外,本文从数据架构、典型故障模式以及现场实际数据情况等多角度出发,克服了以往模型理论研究与实地结合不足的缺陷。本研究采用MSET方法对汽动引风机相关测点进行状态监测,首先,构造了合理的记忆矩阵。然后,使用奇异值分解法计算广义逆矩阵,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以江苏某电厂为研究对象,提取现场含有喘振故障的数据集合,并采用本文方案对实时数据进行了状态预警。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案能够合理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捕捉到引风机早期故障趋势,对该喘振故障能够提前约5h预警。
薛文彬[7](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巩少龙[8](2019)在《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厂作为电力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其电力生产技术的完备与否十分重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电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对电厂发电机组自动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计划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系统)系统对电厂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厂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生产,确保电力供应。而随着电力客户需求和电力设备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原有DCS系统越需要不断的优化改善和升级,以适应电厂发电机组生产运行的要求。论文在DCS系统概述基础上,对X电厂DCS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DCS系统改造的需求进行分析,结合X电厂的实际情况对X电厂DCS组态进行优化,将一些成熟人工干预经验转化为控制策略,并提出具体的DCS系统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对DCS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锅炉系统、公共控制系统和汽轮机系统3个部分。论文通过对原有DCS控制系统进行完善优化,实现对X电厂发电机组设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实现整个发电机组内部的数据资源共享,通过对发电机组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测,掌握发电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依据运行异常状况及时做出停机和检修处理,确保整个发电机组长期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刘婧艳[9](2018)在《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应用DCS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日益深刻。但是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依然比较严重,大气中往往以SO2以及各种烟尘为主,这也导致了严重的酸雨问题出现。电厂的烟道气中硫含量较高,超过了排放标准,不能直接排放,因此要对电厂的烟道气进行脱硫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是控制SO2排放的主要途径。目前,DCS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电力、化工等行业。DCS系统一般包括多个部分,例如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DAS)、开关量顺序控制系统(SCS)以及热工保护系统等。随着各种设备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DCS软硬件的成本逐步降低,有力的推动了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本文结合电厂烟气脱硫的原理和DCS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原理,对火电厂脱硫过程的DCS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对DCS各个构件进行详细的设计说明,对控制指标和设计要求进行阐述。通过对W电厂脱硫系统进行DCS设计和改造探究,提出了对DCS升级改造的方案,并且对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际运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系统改造,脱硫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烟气污染物浓度大幅度降低,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最低限值。改造完成的DCS能够快速的应对其参数的变化,并且可以迅速的恢复平衡,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何兴[10](2018)在《DCS在制氧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文中提出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开放性、灵活性、易于维护等特点,在制氧行业中应用广泛。某公司3×2l000m3/h制氧机组在项目建设时受技术成熟性、投资费用等方面影响,签订的DCS控制方案存在服务器不能开展停机检修、备品备件不兼容、系统I/O点数富余量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DCS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需针对该系统工艺及控制特点,对DCS系统的硬件、软件等环节进行了研究,并对DCS系统在设计、安装、调试各阶段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首先对DCS控制系统在某公司制氧系统中的优化改造需求进行了分析,在当前经济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对制氧机系统里DCS控制系统加以合理改造,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运行速度、降低故障率,保证制氧机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极为关键。其次分析了DCS日常安全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系统软件、硬件和维护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析DCS系统安全运行的相关措施。且通过对优化改造方案进行设计、比对、项目实施实现了对某公司DCS制氧系统的优化与改造,保证了DCS系统长期可靠、稳定的运行。最后本文通过实验将某公司DCS系统中以前的Control NET网络升级为最新的FTE容错以太网络,使用效果较好。这也使得以太网在DCS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二、小型火电厂中DCS控制系统的运用及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火电厂中DCS控制系统的运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火力发电厂控制网络及其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DCS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形式 |
1.1 DCS管理网络(MNET) |
1.2 DCS系统网络(SNET) |
1.3 DCS直接控制网络(CNET) |
2 DCS控制网络的发展方向 |
2.1 以太网作为控制网络的优势 |
2.2 以太网作为控制网络的问题 |
2.3 工业以太网的改进 |
3 结束语 |
(2)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50MW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2 CFB机组的发展现状 |
1.2.3 350MW超临界CFB机组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2.3.1 350MW超临界CFB锅炉可控性分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1.3.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设计方案概述 |
2.2.1 系统功能 |
2.2.2 系统组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锅炉控制系统设计 |
3.1 CFB锅炉控制需求 |
3.1.1 炉膛床温控制系统设计 |
3.1.1.1 炉膛床温的动态特性分析 |
3.1.1.2 炉膛床温控制设计架构 |
3.1.1.3 炉膛床温测量选型 |
3.1.2 炉膛床压控制系统设计 |
3.2 锅炉烟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 一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2.1.1 一次风压力控制 |
3.2.2 锅炉床温测点设计 |
3.2.3 二次风系统控制设计 |
3.3 锅炉燃油系统控制设计 |
3.4 锅炉启动系统控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设计 |
4.1 汽机蒸汽系统控制设计 |
4.1.1 主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2 再热蒸汽控制系统设计 |
4.1.3 汽机旁路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
4.2 汽机抽汽系统控制设计 |
4.3 汽机凝结水系统控制设计 |
4.4 给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 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5.1 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控制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实现及结果分析 |
5.1 控制系统实现 |
5.1.1 自动化网络配置 |
5.1.2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实现结果 |
5.1.3 DCS性能指标测试 |
5.1.4 设计方案保护校验测试结果 |
5.2 设计方案结果分析 |
5.2.1 协调控制 |
5.2.2 总风量控制 |
5.2.3 床温控制 |
5.2.4 床压控制 |
5.2.5 床枪入口燃油压力及流量控制 |
5.2.6 设备布置特点 |
5.3 控制系统实现现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核电站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系统设计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核电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项目预期前景 |
第二章 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
2.1 拟采取研究方案 |
2.2 项目研究关键技术 |
2.3 项目可行性分析 |
2.4 项目创新点 |
第三章 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系统需求分析 |
3.1 阴极保护系统主要功能 |
3.1.1 阴极保护系统冲洗水控制模块 |
3.2 阴极保护系统核心流程 |
3.3 阴极保护系统的安全需求 |
第四章 阴极保护系统技术设计及运行条件 |
4.1 系统和设备运行控制方法 |
4.2 阴极保护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阴极保护系统软件部分设计 |
4.3.1 对控制器及编程软件的选择 |
4.3.2 对PLC控制器的系统设计 |
4.4 阴极保护系统硬件部分设计 |
4.4.1 鼓型滤网滤水设备设计 |
4.4.2 鼓型滤网冲洗水设备设计 |
4.4.3 鼓型滤网设备结构 |
4.4.4 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电源装置容量计算 |
4.5 系统和设备运行性能参数 |
4.5.1 运行参数表 |
4.5.2 性能参数表 |
第五章 DCS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及相关标准 |
5.1 性能要求 |
5.2 材质要求 |
5.3 电气要求 |
5.4 仪表与控制 |
5.5 标准与规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课题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烟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
2.1 改造工程背景 |
2.2 烟气净化技术介绍 |
2.3 烟气净化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烟气净化系统DCS设计 |
3.1 烟气净化系统的功能及需求分析 |
3.2 MACS系统介绍 |
3.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4 DCS控制系统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烟气净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4.1 控制方式分析 |
4.2 模拟量计算控制回路 |
4.3 开关量顺序控制系统 |
4.4 烟气排放浓度控制策略优化 |
4.5 运行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300MW火电机组DCS改造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火电厂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1 50 年代(基地式仪表) |
1.2.2 60 年代(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
1.2.3 70 年代(组件组装式仪表) |
1.2.4 80 年代(DCS) |
1.2.5 90 年代(FCS) |
1.3 SCR脱硝控制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DCS改造需求分析 |
2.1 DCS改造需求 |
2.2 300MW机组现状 |
2.3 设备老化 |
2.4 对参数颜色报警的需求 |
2.5 对组态软件中自定义功能块的需求 |
2.6 对组态软件中查询共享信号的需求 |
2.7 对调用趋势曲线的需求 |
2.8 DCS改造费用 |
2.9 DCS改造指标 |
第三章 DCS改造方案选择 |
3.1 FCS与 DCS的选择 |
3.2 DCS软硬件对比 |
3.2.1 控制器 |
3.2.2 I/O卡件 |
3.2.3 系统网络 |
3.2.4 人机接口站 |
3.2.5 算法组态软件 |
3.3 DCS改造费用对比 |
3.4 结论 |
第四章 DCS改造方案实现 |
4.1 过程控制站 |
4.1.1 控制柜 |
4.1.2 控制器 |
4.1.3 I/O卡件 |
4.2 人机接口站 |
4.3 供电系统 |
4.3.1 外部供电系统 |
4.3.2 内部供电系统 |
4.4 系统网络 |
第五章 设备和操作流程控制优化 |
5.1 SCR脱硝控制优化 |
5.1.1 原SCR脱硝控制方式 |
5.1.2 模糊控制基本概念 |
5.1.3 模糊控制器设计 |
5.1.3.1 输入量的模糊化 |
5.1.3.2 建立模糊控制规则表 |
5.1.3.3 输出量的去模糊化 |
5.1.3.4 模糊控制查询表 |
5.1.4 仿真结果 |
5.1.5 模糊PID控制应用效果 |
5.2 磨煤机热风门控制优化 |
5.2.1 热风门和锁紧装置一体化控制方式 |
5.2.2 热风门和锁紧装置单独控制方式 |
5.3 给煤机皮带秤校验控制优化 |
5.3.1 增加给煤机皮带秤校验按钮 |
5.3.1.1 关闭功能块的风险 |
5.3.1.2 给煤机皮带秤校验按钮的实现 |
5.3.2 自动校验的解决方案 |
5.3.2.1 校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
5.3.2.2 自动校验的实现 |
5.4 真空严密性试验控制优化 |
5.4.1 真空严密性试验手动操作步骤 |
5.4.2 自动进行真空严密性试验的实现 |
5.4.2.1 试验自动触发 |
5.4.2.2 自动记录真空值 |
5.4.2.3 试验结果计算及评价 |
第六章 DCS改造总结 |
6.1 DCS改造改善 |
6.1.1 系统稳定性提高 |
6.1.2 增加参数颜色报警功能 |
6.1.3 提供了自定义功能块 |
6.1.4 查询共享信号方便 |
6.1.5 调用趋势曲线方便 |
6.1.6 优化了设备和操作流程控制 |
6.2 DCS改造不足 |
6.2.1 未完成全部控制优化工作 |
6.2.2 未实现DCS故障预测功能 |
6.3 DCS改造验收 |
6.4 DCS改造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火电厂引风机故障预警与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智能故障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
1.2.1 多元智能故障监测方法概述 |
1.2.2 故障监测预警技术应用分析 |
1.3 基于数据驱动的状态预测应用现状 |
1.3.1 现场数据采集条件 |
1.3.2 状态估计在故障预警的应用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火电厂汽动引风机设备情况概述 |
2.1 汽动引风机简介 |
2.1.1 现场结构布置方案 |
2.1.2 设备监测参数及联锁保护机制 |
2.1.3 典型故障分析及相关测点 |
2.2 现场设备及数据条件概况 |
2.2.1 故障检修系统简介 |
2.2.2 汽动引风机现场运行监测与数据情况 |
2.3 数据通信架构 |
2.3.1 现场数据通信架构 |
2.3.2 故障监测平台通信架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Http的现场实时数据采集 |
3.1 数据传输 |
3.2 Http接口服务 |
3.2.1 连接数据库服务 |
3.2.2 接收请求报文 |
3.2.3 处理请求并对资源的映射及访问 |
3.2.4 构建响应并发送响应 |
3.3 接口开发示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数据驱动的MSET模型数学基础 |
4.1 多变量状态估计技术 |
4.2 历史运行数据预处理 |
4.2.1 数据预处理技术关键点 |
4.2.2 历史数据预处理 |
4.2.3 记忆矩阵筛选 |
4.3 残差评价与阈值处理 |
4.3.1 残差分析方法 |
4.3.2 平均偏离度预警方法 |
4.4 现场应用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汽动引风机的建模验证与结果分析 |
5.1 相关变量选取 |
5.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5.2.1 历史运行数据采集 |
5.2.2 数据预处理结果 |
5.3 喘振故障时间段预警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7)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DCS系统概述 |
2.1 DCS系统的基本概念 |
2.2 DCS系统的特点 |
2.3 电厂中应用的DCS系统 |
2.3.1 火电厂生产的控制要求 |
2.3.2 电厂中应用DCS系统的条件 |
2.3.3 电厂中DCS系统的主要构成 |
第三章 X电厂DCS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方案 |
3.1 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客户需求和业务需求分析 |
3.2.2 DCS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3.2.3 功能需求分析 |
3.3 总体设计方案 |
3.3.1 总体设计思路 |
3.3.2 重点方案设计 |
3.4 系统平台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硬件平台 |
3.4.2 系统软件平台 |
第四章 X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锅炉本体及辅机系统 |
4.1.1 锅炉本体部分 |
4.1.2 锅炉辅机部分 |
4.2 汽轮机系统 |
4.2.1 ETS系统联锁跳闸逻辑优化 |
4.2.2 TSI系统控制逻辑优化 |
4.2.3 汽轮机转速联锁启动交、直流油泵、高备泵逻辑优化 |
4.2.4 主油箱液位计优化 |
4.2.5 交、直流油泵联锁逻辑优化 |
4.3 公共控制系统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应用DCS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控制系统的研究发展 |
1.2.1 PLC控制系统 |
1.2.2 DCS系统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烟气脱硫原理以及工艺流程设计 |
2.1 国内外脱硫相关研究 |
2.1.1 燃烧前脱硫 |
2.1.2 燃烧中脱硫 |
2.1.3 燃烧后脱硫 |
2.2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原理 |
2.3 烟气脱硫系统工艺设计 |
2.4 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组成 |
2.4.1 烟气脱硫系统 |
2.4.2 公用系统 |
3 湿法烟气脱硫控制系统 |
3.1 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
3.1.1 集散型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3.1.2 集散型控制系统各层次的功能 |
3.1.3 DCS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系统 |
3.2 不同厂家DCS性能比较 |
3.2.1 HARMONSRelease110系统技术概述 |
3.2.2 PlantScapeDCS技术概述 |
3.2.3 SUPCONJX-300XDCS技术概述 |
4 W电厂脱硫系统的DCS设计 |
4.1 工程背景 |
4.2 DCS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4.2.1 脱硫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
4.2.2 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
4.2.3 脱硫系统工艺指标和设计要求 |
4.2.4 脱硫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图 |
4.2.5 脱硫控制系统软硬件配置 |
4.3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4.4 模拟量计算控制 |
4.4.1 增压风机入口压力控制 |
4.4.2 石灰石浆料浓度控制 |
4.4.3 吸收塔的液位控制 |
4.4.4 吸收塔的PH值及塔出口的二氧化硫的浓度控制 |
4.5 开关顺序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 |
4.5.1 烟气系统 |
4.5.2 石灰石制浆供给系统 |
4.5.3 工艺水系统 |
4.5.4 石膏脱水系统控制 |
4.5.5 废水系统控制 |
4.5.6 浆液循环泵停止顺序控制 |
4.6 脱硫控制系统抗干扰系统 |
4.6.1 提升DCS自身抗干扰能力 |
4.6.2 抑制常见的干扰信息 |
4.7 烟气的PLC取样系统 |
4.8 小结 |
5.脱硫控制系统调试 |
5.1 冷态调试 |
5.1.1 单体调试 |
5.1.2 分系统调试 |
5.1.3 整体调试 |
5.2 热态调试 |
5.2.1 热态初调阶段 |
5.2.2 试运行 |
5.3 数据采集系统调试 |
5.4 模拟量控制系统调试 |
5.5 顺序控制系统调试 |
5.6 烟气检测PLC系统的调试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DCS在制氧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DCS在制氧系统中的概述及研究现状 |
1.2.1 系统概述 |
1.2.2 DCS国外研究现状 |
1.2.3 DCS国内研究现状 |
1.2.4 制氧DCS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
1.3 选题意义 |
1.4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DCS系统安全运行相关措施 |
2.1 软件安全的保障 |
2.2 硬件安全的保障 |
2.3 日常维护及检修时的安全 |
2.3.1 日常维护 |
2.3.2 备件的储备及故障处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某公司3X21000制氧DCS总体设计 |
3.1 研究技术路线 |
3.2 某公司制氧DCS控制系统现状 |
3.2.1 服务器存在的问题 |
3.2.2 备品备件兼容性及系统I/O点容量存在的问题 |
3.3 系统改造建议及方案 |
3.3.1 DCS系统分离和升级改造方案 |
3.3.2 分离后的原DCS系统改造实施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某公司制氧DCS系统改造实施步骤和内容 |
4.1 DCS系统改造实施步骤 |
4.2 分离升级前工作 |
4.2.1 前期准备工作 |
4.2.2 停车时现场工作 |
4.3 3#空分 DCS 系统服务器重新安装过程 |
4.3.1 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 |
4.3.2 施工条件及准备工作 |
4.3.3 工器具及材料、备件的准备 |
4.3.4 检修施工顺序 |
4.3.5 主要项目及重点项目施工方法 |
4.4 分离升级成功后工作 |
4.5 模拟反馈控制测试及效益分析 |
4.6 功能测试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公司制氧DCS系统改造应急措施和方案 |
5.1 空分系统的分离和升级 |
5.2 在线重新安装服务器 |
5.2.1 异常内容及方案 |
5.2.2 恢复到原冗余服务器系统的应对步骤 |
5.3 全停安装服务器 |
5.4 现场安全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以太网在DCS中的应用 |
6.1 以太网 |
6.2 DCS系统网络框架 |
6.2.1 管理层 |
6.2.2 系统层 |
6.2.3 控制网 |
6.2.4 硬件设备层 |
6.3 FTE网络的特点 |
6.4 以太网引入某公司制氧DCS系统的实验研究 |
6.4.1 FTE网络的建立 |
6.4.2 FTE网络的配置 |
6.4.3 Cisco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 |
6.4.4 交换机上电 |
6.5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小型火电厂中DCS控制系统的运用及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火力发电厂控制网络及其发展方向[J]. 罗杰. 大众用电, 2021(11)
- [2]350MW超临界CFB燃煤电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郑童心.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核电站鼓型滤网阴极保护系统设计研究应用[D]. 谢昊昌.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D]. 吴庆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300MW火电机组DCS改造及应用研究[D]. 李强. 东南大学, 2020
- [6]火电厂引风机故障预警与诊断系统研究[D]. 赵立慧. 华北电力大学, 2020
- [7]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8]X电厂DCS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D]. 巩少龙.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5)
- [9]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应用DCS的实践与探索[D]. 刘婧艳.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1)
- [10]DCS在制氧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D]. 何兴. 兰州理工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