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胃镜简介

纤维胃镜简介

一、纤维胃镜检查法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嵇泽胜[1](2020)在《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发生吞咽障碍高风险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即进行吞咽康复训练,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以期降低患者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浙江省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2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气管插管患者的资料,符合纳排标准患者共316例,根据吞咽障碍筛查结果将患者分组。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婚姻状况、BMI、吸烟史、饮酒史、居住情况。临床资料包括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肺部疾病史、插管时长、气管插管型号、停用镇静药时间、是否进行胃镜检查、APACHEⅡ评分、入院时B型利钠肽、是否为术后患者、CPOT评分、留置胃管天数、拔管时心率、拔管时收缩压、拔管时舒张压、拔管时呼吸、拔管时SPO2。采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运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预测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的效能。根据预测模型开发方便临床医护人员使用的微信小程序来预测患者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风险。研究结果:本研究构建模型队列纳入222名患者,其中103例患者吞咽障碍筛查结果为阳性,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6.4%。单因素分析与吞咽障碍相关的因素有7个,分别为年龄、居住情况、肺部疾病史、插管时长、CPOT评分、留置胃管天数、拔管时心率,其他因素在两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把P值>0.05但<0.1的因素“拔管时SPO2”也作为方程候选变量,再增加临床经验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APACHEⅡ评分”共9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0岁)、长时间插管(>48h)、CPOT评分高(≥2分)、拔管时心率快(>110次/min)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Logit(P)=-1.959+0.661*高龄+0.918*长时间插管+0.398*CPOT(1)+1.921*CPOT(2)+1.201*拔管时心率快。据此作出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5,灵敏度为70.87%,特异度为68.06%,预测准确率为73.36%。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2=1.863,P=0.932)。根据回归方程开发了预测模型小程序,医护人员只需输入患者年龄、插管时长、CPOT分值、拔管时心率,再点击“计算”即可直接得出患者发生拔管后吞咽障碍的概率值,当概率值超过48%时预测该患者发生吞咽障碍风险较高。研究结论:1.患者高龄(>70岁)、长时间插管(>48h)、CPOT评分高(≥2分)、拔管时心率快(>110次/min)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关注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给予患者合适的营养方案。2.本研究得出的Logistic回归方程可预测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生概率,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5,显示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灵敏度为70.87%,特异度为68.06%,预测准确率为73.36%。Hosmer-Lemeshow检验P=0.932,表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根据模型开发的小程序方便临床医护人员在患者插管期间或拔管后早期预测其PSD发生风险,从而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刘梦飞[2](2020)在《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戊己丸是中医学经典方剂之一,由黄连、白芍(炒),吴茱萸(制)按6:6:1的比例组成,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和肠易激综合症。本研究采用熔融制粒法制备了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WJGP),综合微丸的粘附性能、漂浮性能以及溶出性能筛选了制剂的处方,并选择粘附材料用量(X1)、漂浮材料用量(X2)、卡波姆(CP)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比例(X3)三个因素进行星点设计实验,得出最佳处方为:含药量35%,粘合剂(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用量35%,粘附材料(卡波姆934、HPMC K100M)用量21.64%,漂浮材料(碳酸氢钠)用量8.00%,卡波姆934:HPMC K100M 3:4。对微丸的包衣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包衣处方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水分散体(Eudragit NE30D)为包衣材料,包衣浓度10%,包衣增重10%,滑石粉用量30%。最终处方优化后的WJGP具有胃粘膜粘附特性,体外组织留存量达85.4±1.29%,微丸可以在人工胃液中1min内起漂,且8小时后具有88.6±1.33%的漂浮率。另外,由于体内良好的粘膜粘附性,WJGP可以在胃中停留6-8小时。家兔分别灌胃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与戊己丸,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符合单室模型,能显着增加平均驻留时间,消除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以戊己丸为参比制剂,小檗碱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260.16%,芍药苷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291.47%。这可能是由于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增加了药物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研究了WJGP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分别探讨了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WJGP)抗乙醇型大鼠胃溃疡和抗乙酸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作用机制。建立的乙醇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出现了急性胃损伤,乙酸型大鼠胃溃疡模型出现了慢性胃粘膜损伤,西咪替丁和WJGP各剂量的治疗均有效改善了大鼠的临床症状,降低了溃疡指数,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的水平、IL-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中剂量组效果与西咪替丁相当,且药效强于同剂量的戊己丸。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WJGP抑制NF-κBp65的核易位,从而抑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WJGP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与通过NF-κB途径改善抗氧化和抗炎状态有关。

刘晓妍[3](2020)在《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种内镜下微微创选择性肌切开术,因其具有疗效佳、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首选方案。本研究评价我院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长期疗效性及并发症,对比分析长病程和短病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AC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符合研究条件的共84例,其中术后5年以上患者共26例。术前79例患者完成胃镜检查,73例患者完成食道测压,84例患者均完善Eckardt评分。术后43例复查胃镜,其中术后1年内复查胃镜19例,5年以上复查胃镜15例。术后18例复查食道测压,其中1年内复查食道测压6例,术后5年以上复查食道测压共8例。分别对术后1年内和5年以上患者进行疗效、术后反流和复发情况的评价。疗效的评价使用Eckardt评分、食道测压,术后并发反流的评价采用Gerd Q量表和胃镜检查,术后复发诊断依靠Eckardt评分结合胃镜和食道测压。比较POEM手术对不同病程的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一般情况:符合本研究的84例患者男性38人(45%),女性46人(55%)。年龄范围(15-81)岁,平均年龄(47.61±15.17)岁,中位年龄46.5岁,病程中位数5年。一、短期疗效及近期并发症分析:1.术后短期疗效:Eckardt评分:术后1年内治疗有效83例(术后评分≤3分),临床缓解率97.6%(83/84)。术后1年内84例患者由术前(6.81±1.57)分降至术后(1.65±0.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辨食道测压:术后1年内复查食道测压6例,6例患者术前术后测压值对比,术前LES静息压(26.35±5.89)mm Hg,术后LES静息压(16.50±5.9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ES残余压(21.28±6.04)mm Hg,术后LES残余压(9.15±3.7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后近期反流率和复发情况:术后并发反流:术后1年内20例有反流症状,反流症状发生率为23.8%(20/84)。术后1年内19例患者复查胃镜,其中8例诊断为食道炎,且8例均有反流症状。复发:术后1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1.2%(1/84)。二、术后5年以上患者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分析:1.长期疗效分析:Eckardt评分:术后5年治疗有效22例(术后评分≤3分),术后5年临床缓解率84.6%(22/26)。术后5年以上,26例患者由术前(6.88±1.73)分降至术后(2.65±0.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分辨食道测压:术后5年以上复查食道测压8例,8例患者术前术后测压值对比,术前LES静息压(31.13±5.69)mm Hg,术后LES静息压(12.33±10.0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LES残余压(16.94±7.93)mm Hg,术后LES残余压(6.03±5.7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后远期反流率和复发情况:术后并发反流:术后≥5年患者共26例,术后9例有反流症状,反流发生率为34.6%(9/26)。术后5年以上的复查胃镜者共15例,9例诊断为食道炎,且9位Gerd Q症状量表均提示有反流症状。复发:考虑复发者共5人,复发率19.23%(5/26)。三、POEM术后短期和长期的疗效、并发反流症状的对比:1.术后短期和长期的疗效对比:对术后5年以上的26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通过配对T检验对比术后Eckardt评分判断疗效。26例患者术后1年内Eckardt评分(1.50±0.86),术后5年以上Eckardt评分(2.65±0.9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反流症状及复发率的对比:对术后5年以上的26例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对比术后短期和长期反流症状发生率。26例患者术后1年内3例有反流症状,反流症状发生率为11.5%(3/26),术后5年以上9例有反流症状,反流发生率为34.6%(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四、POEM手术对不同病程的患者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1.本研究共84例患者纳入不同病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探究,平均中位病程5年,参考中位病程,将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相比,疗效分析:病程>5年组术后Eckardt评分(2.06±0.81),病程≤5年组术后Eckardt评分(1.43±0.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反流率:病程>5年组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占全组48.4%(15/31),病程≤5年组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占全组26.4%(1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Eckardt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642、0.091、0.198)。2.为进一步探究术后疗效最佳时机:病程≤5年的患者以1年为间隔进行分组,即病程<1年组、1~<2年组、2~<3年组、3~<4年组、4~≤5年组。各组术后疗效Eckardt评分分别为(1.06±0.77)、(1.07±0.47)、(1.75±0.46)、(1.88±0.64)、(2.00±0.58),多组之间方差统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术后反流症状分别占各组的比例为25.0%(4/16)、21.4%(3/14)、37.5%(2/8)、37.5%(3/8)、28.6%(2/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7)。各组间性别、年龄、术前Eckardt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03、0.212、0.231)。疗效分析经过事后多重检验,病程<1年组,1~<2年组两组进行对比,术后Eckardt评分分别为(1.06±0.77)、(1.07±0.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将2~<3年组,3~<4年组,4~≤5年3组数据连续入组,术后Eckardt评分分别为(1.75±0.46)、(1.88±0.64)、(2.00±0.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将病程<2年组与2~5年组相比,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Eckardt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33、0.918、0.319),两组术后Eckardt评分分别为(1.07±0.64)、(1.87±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将病程不足2年组与病程超过2年组相比,两组间性别、年龄、术前Eckardt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45、0.454、0.266),两组术后Eckardt评分分别为(1.13±0.57)、(1.98±0.71),两组术后Eckardt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1.POEM手术对于贲门失弛缓患者无论短期(1年内)还是长期(5年以上),疗效均显着。但随着术后年限增长,可能存在疗效下降、复发率升高的趋势。2.随着POEM术后年限增长,反流并发症可能有所增高。3.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病程短于2年时可能是POEM手术的最佳时机。

董慧萍[4](2017)在《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4例胃溃疡患者分别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然后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法在诊断其病情方面的准确率。结果:对本组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对其进行X线钡餐检查时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为95.2%,假阴性率为4.8%。对本组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与X线钡餐检查在诊断其病情方面的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方面的临床价值相当。

张建军[5](2015)在《X线胃肠造影对39例胃溃疡诊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X线胃肠造影对39例胃溃疡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胃溃疡患者,对其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及传统的硫酸钡充盈压迫法造影检查及电子纤维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的结果为标准,分析X线胃肠造影对胃溃疡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检查后,以电子纤维胃镜检查为标准,X线胃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4.87,假阴性率为4.76%。结论 X线胃肠造影与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各有各的好,在临床使用时应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申古修,莫海云,刘一武,陈福生,刘敏方[6](2015)在《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该院462例上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口服超声造影剂,观察其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等各部位形态及层次结构,分析异常回声区。超声造影诊断消化性溃疡的93例患儿,比较其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以胃镜检查结果作对照,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的符合率为93.54%,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对胃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可作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筛查方法而应用于临床。

温显让[7](2013)在《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异丙酚麻醉和2%盐酸利多卡因麻醉,并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变化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各项数据均无较为明显的差异,SpO2检查中与检查后均平稳;观察组检查中和检查后HR未变化,DBP和SBP检查中下降,检查后回升。对照组检查中,HR、DBP和SBP均上升,检查后HR、DBP和SBP下降。观察组中5例咽喉不适,2例咳嗽,3例躁动,6例恶心呕吐;对照组中23例咽喉不适,13例咳嗽,11例躁动,24例恶心呕吐;观察组中无难以忍受,明显不适仅1例,7例轻微不适,56例无任何不适感;对照组中7例难以忍受,14例明显不适,35例轻微不适,仅有1例无任何不适感。结论异丙酚是临床纤维胃镜检查过程中较常使用的麻醉药物,其具有见效快,作用时间短,安全性较高等特点,是一种纤维胃镜检查中较为理想的麻醉药物。

陈英[8](2013)在《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0例行纤维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检查前采取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取2%盐酸利多卡因喷于咽喉部做表面麻醉3次,观察检查前、检查中、检查结束后5min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不良反应及对纤维胃镜检查的感受。结果:两组检查中及检查后SpO2较为平稳;观察组HR检查中、检查结束后与检查前变化不大,SBP、DBP检查中下降明显,与检查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结束后自行回升,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SBP、DB检查中升高明显,检查结束后开始下降,与检查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咽喉不适、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4.00%,、8.67%、10.00%、5.33%,对照组分别为20.67%、36.00%、37.33%、17.33%;检查无任何不适感者观察组有87.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纤维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麻醉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孟祥中[9](2010)在《我国胃镜检查术的开拓者杨英福教授——纪念中国开展胃镜检查60周年》文中指出1950年10月22日,在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杨英福教授使用沃尔夫.辛德半屈式胃镜,开始对胃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这是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开展消化内科的胃镜检查,同时也是我国开拓内窥胃镜检查的肇始。本文将对杨英福教授的生平及学术成就作一总结,以纪念中国开展胃镜检查60周年,并旨在对中国胃镜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刘华,李玲,王建[10](2005)在《胃镜无痛检查法的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胃镜无痛检查法与常规检查法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将行胃镜检查的201例患者随机分为无痛组(101例)与常规组(100例),两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短效全身麻醉与常规咽部喷雾局部麻醉。结果两组检查中、检查后BP、HR、SpO2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P<0.05,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无痛组较常规组波动范围小。舒适度无痛组(舒适为92.08%)显着优于常规组(舒适为0),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较常规检查法更安全,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纤维胃镜检查法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纤维胃镜检查法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本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回顾
    2.1 正常人体吞咽生理机制
    2.2 拔管后吞咽障碍
        2.2.1 拔管后吞咽障碍病理生理机制
        2.2.2 拔管后吞咽障碍引起的不良后果
    2.3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
        2.3.1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人员
        2.3.2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时机
        2.3.3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筛查工具
    2.4 拔管后吞咽障碍研究现状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
        2.4.3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康复与护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样本
        3.1.2 样本量计算
    3.2 研究指标和工具
        3.2.1 研究指标
        3.2.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开展前的准备
        3.3.2 资料统计学分析方法
        3.3.3 质量控制
        3.3.4 伦理审查
4 研究结果
    4.1 拔管后患者吞咽障碍发生情况
    4.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布
    4.3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比较
    4.4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4.5 模型的验证
    4.6 开发预测拔管后吞咽障碍风险小程序
5 讨论
    5.1 拔管后吞咽障碍危险因素
        5.1.1 高龄
        5.1.2 插管时长
        5.1.3 CPOT评分
        5.1.4 拔管时心率
    5.2 拔管后吞咽障碍的预测模型
    5.3 本研究对临床工作的启示
        5.3.1 常规评估拔管后患者吞咽功能
        5.3.2 关注存在PSD危险因素的患者
        5.3.3 针对PSD高风险患者的吞咽训练
        5.3.4 多学科PSD管理团队建设
6 结论和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戊己丸简介
        1.1.1 戊己丸方源
        1.1.2 戊己丸药方组成
        1.1.3 戊己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3.1 镇痛抗炎作用
        1.1.3.2 抗消化性溃疡
        1.1.3.3 抗肠易激综合征
        1.1.3.4 改善胃肠运动
        1.1.4 戊己丸剂型研究进展
        1.1.4.1 戊己滴丸
        1.1.4.2 戊己安中散
        1.1.4.3 戊己双层片
        1.1.4.4 戊己胃漂浮缓释片
        1.1.4.5 戊己胃漂浮微丸
    1.2 胃溃疡研究进展
        1.2.1 胃溃疡发病原因
        1.2.1.1 中医分析胃溃疡
        1.2.1.2 现代医学分析胃溃疡
        1.2.2 建立胃溃疡模型的方式
        1.2.2.1 乙醇型胃溃疡
        1.2.2.2 乙酸型胃溃疡
        1.2.2.3 水浸-束缚型胃溃疡
        1.2.2.4 幽门结扎型胃溃疡
        1.2.2.5 幽门螺杆菌感染型胃溃疡
        1.2.3 治疗胃溃疡的药物
        1.2.3.1 酸抑制剂
        1.2.3.2 质子泵抑制剂
        1.2.3.3 H_2受体拮抗剂
        1.2.3.4 胃粘膜保护剂
        1.2.3.5 中药复方制剂
        1.2.3.6 胃动力药
        1.2.3.7 其他
    1.3 胃滞留给药系统分类
        1.3.1 胃漂浮给药系统
        1.3.2 胃粘附给药系统
        1.3.3 药物膨胀给药系统
        1.3.4 药物沉降给药系统
        1.3.5 几种机制协同给药系统
    1.4 胃滞留给药系统制剂评价方法
        1.4.1 胃滞留给药系统的体外评价
        1.4.1.1 胃漂浮型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1.4.1.2 胃粘附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1.4.1.3 药物膨胀给药系统
        1.4.2 胃滞留给药系统的体内评价
        1.4.2.1 γ-闪烁扫描法
        1.4.2.2 .X-射线示踪法
        1.4.2.3 胃镜检查法
        1.4.2.4 超声波检查法
        1.4.2.5 动物实验法
    1.5 胃滞留制剂常用材料
        1.5.1 蜡质材料
        1.5.2 起泡材料
        1.5.3 膨胀材料
        1.5.4 粘附材料
        1.5.5 其他材料
    1.6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戊己丸提取物的制备
        2.2.2 戊己丸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2.1 色谱条件
        2.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2.4 精密度试验
        2.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2.2.6 稳定性试验
        2.2.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载药丸芯的制备
        2.2.3.1 粘合剂用量的考察
        2.2.3.2 粘合剂比例的考察
        2.2.3.3 粘附材料种类的考察
        2.2.3.4 粘附材料比例的考察
        2.2.3.5 粘附材料用量的考察
        2.2.3.6 漂浮材料种类的考察
        2.2.3.7 漂浮材料用量的考察
        2.2.3.8 戊己丸载药丸芯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
        2.2.4 包衣处方考察
        2.2.4.1 包衣增重考察
        2.2.4.2 包衣液浓度考察
        2.2.4.3 抗黏剂用量考察
        2.2.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评价指标
        2.2.5.1 溶出性能
        2.2.5.2 粘附性能
        2.2.5.3 漂浮性能
        2.2.5.4 体内组织留存量的测定
        2.2.5.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含量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载药丸芯实验结果
        2.3.1.1 粘合剂用量
        2.3.1.2 粘合剂比例
        2.3.1.3 粘附材料种类
        2.3.1.4 粘附材料比例
        2.3.1.5 粘附材料用量
        2.3.1.6 漂浮材料种类
        2.3.1.7 漂浮材料用量
        2.3.2 星点设计实验
        2.3.2.1 载药丸芯因素与水平的确定
        2.3.2.2 模型拟合
        2.3.2.3 效应面优化及预测分析
        2.3.2.4 验证试验
        2.3.3 包衣条件筛选结果
        2.3.3.1 包衣增重
        2.3.3.2 包衣液浓度
        2.3.3.3 抗黏剂用量
    2.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综合评价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液相条件的考察
        3.2.1.1 检测波长
        3.2.1.2 流动相系统
        3.2.2 标准样品的配制
        3.2.3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的筛选
        3.2.4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3.2.4.1 专属性
        3.2.4.2 标准曲线
        3.2.4.3 绝对回收率
        3.2.4.4 定量限
        3.2.4.5 精密度
        3.2.4.6 稳定性
        3.2.5 含药血浆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
        3.3.1 检测波长
        3.3.2 流动相pH及比例
        3.3.3 血样处理方法筛选结果
        3.3.4 体内分析方法结果
        3.3.4.1 专属性
        3.3.4.2 标准曲线
        3.3.4.3 绝对回收率
        3.3.4.4 定量限
        3.3.4.5 精密度
        3.3.4.6 稳定性
    3.4 生物利用度实验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药效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动物
        4.1.3 动物分组
    4.2 乙醇型胃溃疡模型实验方法
        4.2.1 乙醇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4.2.2 大鼠取材
        4.2.3 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剂率的测定
        4.2.4 组织病理学
        4.2.5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
        4.2.6 IL-1β及 TNF-α含量测定
        4.2.7 免疫组化测定NF-κB蛋白的方法
    4.3 乙酸型胃溃疡模型实验方法
        4.3.1 乙酸型胃溃疡大鼠模型的建立
        4.3.2 给药
        4.3.3 大鼠取材
        4.3.4 溃疡面积和溃疡抑制剂率的测定
        4.3.5 组织病理学
        4.3.6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测定
        4.3.7 IL-1β及 TNF-α含量测定
        4.3.8 免疫组化测定NF-κB蛋白的方法
    4.4 数据处理
    4.5 乙醇型胃溃疡实验结果
        4.5.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的影响
        4.5.2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5.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MDA、SOD的影响
        4.5.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IL-1β、TNF-α的影响
        4.5.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醇型胃溃疡NF-κB蛋白的影响
    4.6 乙酸型胃溃疡实验结果
        4.6.1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的影响
        4.6.2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6.3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SOD、MDA的影响
        4.6.4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IL-1β、TNF-α的影响
        4.6.5 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对乙酸型胃溃疡NF-κB蛋白的影响
    4.7 讨论
    4.8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收集材料
        1.2 排除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胃镜复查情况
        1.5 高分辨食道测压复查情况
    2. 方法
        2.1 POEM围手术期准备
        2.2 手术器材
        2.3 手术过程
        2.4 术后处理
        2.5 观察指标及相关定义
    3.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 短期疗效及近期并发症分析
    2. 术后5年以上患者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分析
    3. POEM术后短期和长期疗效、并发反流症状对比
    4. POEM手术对不同病程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本组患者进行两种检查的结果比较
    2.2 对本组患者进行X线钡餐检查时影像学特征的分析
    2.3 对本组患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影像学特征的分析
3 讨论

(5)X线胃肠造影对39例胃溃疡诊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X线胃肠造影与电子纤维胃镜检查对比
3 讨论

(6)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胃镜检查方法
        1.2.2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标准
    1.3 仪器与试剂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比较
    2.2 消化性溃疡声像图特征
3 讨论

(7)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麻醉深度分级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查前后各项数据变化对比
    2.2 两组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检查感受情况比较
3 讨论

(8)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麻醉深度分级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检查前后HR、SpO2、SBP、DBP变化
    2.2 两组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3 两组检查感受情况
3 讨论

(9)我国胃镜检查术的开拓者杨英福教授——纪念中国开展胃镜检查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曲折经历
2 出国深造
3 主要成就

(10)胃镜无痛检查法的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HR、BP、SpO2比较
    2.2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四、纤维胃镜检查法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D]. 嵇泽胜.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2]戊己胃漂浮粘附微丸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 刘梦飞.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3]POEM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效果观察[D]. 刘晓妍.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进行X线钡餐检查与电子胃镜检查在诊断胃溃疡中的临床价值对比[J]. 董慧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4)
  • [5]X线胃肠造影对39例胃溃疡诊断的应用[J]. 张建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3)
  • [6]胃肠超声造影对儿童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价值[J]. 申古修,莫海云,刘一武,陈福生,刘敏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
  • [7]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 温显让. 当代医学, 2013(33)
  • [8]异丙酚麻醉在纤维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 陈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07)
  • [9]我国胃镜检查术的开拓者杨英福教授——纪念中国开展胃镜检查60周年[J]. 孟祥中. 现代实用医学, 2010(10)
  • [10]胃镜无痛检查法的安全性探讨[J]. 刘华,李玲,王建. 护理学杂志, 2005(17)

标签:;  ;  ;  ;  ;  

纤维胃镜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