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二叠纪褶皱珊瑚石炭-二叠纪地理植物区系

中国西藏二叠纪褶皱珊瑚石炭-二叠纪地理植物区系

一、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论文文献综述)

范影年[1](1985)在《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文中研究说明前言本文依据石炭—二叠纪褶皱珊瑚不同的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以界山大坂—多玛—改则县茶布区—东巧一线,接怒江断裂为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物区系,即该线以北的古特提斯海生物区系和以南的冈瓦纳生物区系。前者,以具鳞板的中国地方性的属 Cystophren- tis,Pseudouralinia,Kueichouphyllum,Yuanophyllum,Kionophyllum,Yatsengia 及 Waa-

范影年[2](1983)在《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文中研究表明前言本文依据石炭—二叠纪褶皱珊瑚不同的组合特征及分布规律,以界山大坂—多玛—改则县茶布区—东巧一线,接怒江断裂为界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物区系,即该线以北的古特提斯海生物区系和以南的冈瓦纳生物区系。前者,以具鳞板的中国地方性的属 Cystophren- tis,Pseudouralinia,Kueichouphyllum,Yuanophyllum,Kionophyllum,Yatsengia 及 Waa-

纪占胜[3](2006)在《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文中指出研究了西藏及滇西地区石炭纪一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的时空演化规律、讨论了成因及其地质学意义,最终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勘探的区域和层系提出了建议。在地层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拉萨地区旁多群的地层序列、厘定了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岩石地层序列、在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发现了三叠系的碳酸盐岩地层剖面,新建了三叠系江让组、指出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的地层时代不是晚二叠世,而是晚三叠世一早中侏罗世。在青藏高原和滇西地区,共考察10余条剖面,通过系统分析,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石炭系一三叠系的地层格架。在古生物学方面,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晚石炭世一晚三叠世的牙形石序列。发现了晚石炭世的Neognathodus动物群、中二叠世Vjalovognathus动物群和Rabeignathus动物群、中二叠世中后期的Mesogondolella动物群、晚二叠世长兴阶的Clarkina动物群,在阿里狮泉河地区的左左剖面的左左组中上部发现了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化石。此外,在措勤敌布错的江让组中识别出了早三叠世一晚三叠世的多个牙形石带。在微古植物学上,在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永珠组下部发现了混生孢子组合、在敌布错组和坚扎弄组中发现了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孢粉组合。系统采集了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腕足类化石,首次建立了腕足类和牙形石化石带的对比关系。发现了牙形石和腕足类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地层划分的意见分歧,指出现在的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地层划分的主导门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并在理论上初步探讨了存在矛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冰海相杂砾岩、含砾板岩的特点、成因、大地构造背景和时空演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申扎地区德日昂玛一下拉剖面的珊瑚、腕足类和牙形石类在形态、结构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分析,总结出早石炭世一中二叠世生物群性质暖一冷暖混生一冷一冷暖混生一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沉积特征、沉积相的分析得出了相同的规律。在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石炭一二叠纪冰期和冈瓦纳大陆冰川、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谷系、生物群性质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冈瓦纳一特提斯过渡相区是在早石炭世末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形成的裂谷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为大陆边缘裂谷,在中二叠世时期裂谷作用增强,发展成陆表浅海,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末期,而羌南和羌北在晚二叠世末期已经拼合到劳亚大陆,三叠纪早中期,又一次大规模伸展,三叠纪末期受喜马拉雅块体的俯冲碰撞,冈底斯以北隆升成陆地。构建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构造演化模型。在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指出羌南和羌北地区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时期,隶属于冈瓦纳大陆的北缘,经过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的冈底斯以南地区的裂谷作用的加强和强烈的伸展运动,在晚二叠世末期已经拼贴在劳亚大陆的南缘,在三叠纪时期羌南和冈底斯以南地区又一次强烈的伸展,在雅鲁藏布江一带形成具有洋盆性质的深水盆地,在班公湖一怒江断裂带在附近拉伸出大陆边缘的裂谷,晚三叠世末期,雅鲁藏布江一线俯冲碰撞,冈底斯及以北地区强烈隆升,形成陆地。通过三叠纪时期的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序列,分析出三叠纪在冈底斯北缘、羌南地区形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的岩相配置,通过盆地热演化史和牙形石有机变质成熟度的分析,指出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北缘和羌南的三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任卉[4](2019)在《西藏改则地区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文中提出西藏羌塘盆地改则地区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富产四射珊瑚化石。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改则县冈玛错以南地区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化石8属15种(包括3个相似种,5个未定种),分别为:Arachnolasma aichiapinense Fan,Arachnolasma chabugense Fan,Arachnolasma sp.indet 1,Arachnolasma sp.indet 2,Axophyllum jamdaense Fan,Clisiophyllum cf.subimbricatum Thomson,Clisiophyllum sp.indet,Dibunophyllum cf.turbinatum M.Coy,Dibunophyllum sp.indet 1,Dibunophyllum sp.indet 2,Diphyphyllum gerzeense Fan,Kueichouphyllum heishikuanense Yü,Kueichouphyllum sinense Yü,Neoclisiophyllum jamdaense Fan,Slimoniphyllum cf.retiforme Fan&Chen。珊瑚化石均为具鳞板的单体和丛状复体四射珊瑚,以三带型为主,部分为双带型,与欧、亚地区早石炭世四射珊瑚群面貌有一定的相似性。将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划分为一个组合带——Kueichouphyllum heishikuanense-Arachnolasma chabugense组合带,包括两个组合亚带,下部为Kueichouphyllum heishikuanense-Axophyllum jamdaense组合亚带,上部为Arachnolasma chabugense-Clisiophyllum cf.subimbricatum组合亚带。其中,Kueichouphyllum heishikuanense-Axophyllum jamdaense组合亚带与湖南Yuanophyllum带的Arachnolasma sinense-Heterocaninia tholusitabulata亚带、西藏Pseudodorlodotia-Zunyiphyllum组合带可比;Arachnolasma chabugenseClisiophyllum cf.subimbricatum组合亚带与湖南Yuanophyllum带的Neoclisiophyllum yengtzeense-Koninckophyllum stellatum亚带、西藏Yuanophyllum-Aulinia组合带可比,确认西藏改则县冈玛错以南地区日湾茶卡组属于下石炭统维宪阶上部。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动物群为暖水型生物化石组合,属欧亚特提斯生物大区,表明其与扬子板块亲缘性密切。

林英铴,黄柱熙,刘鹏举[5](1997)在《论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的地理区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依据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群特征的研究,岩关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北方珊瑚大区——中国北方珊瑚区:①兴安珊瑚分区以Ankhelasma和Homalophylites等北美分子为主的单体不具鳞板的珊瑚;②准噶尔珊瑚分区以Kasinela,Hebukephyylum等欧亚分子为主体的单体无鳞板珊瑚。(二)特提斯珊瑚大区——中国南方珊瑚区:①华南珊瑚分区以Cystophrentis-Pseudouralin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西部珊瑚分区以Beichuanophylum-Siphonophylia-Humboldtia为代表的珊瑚群。大塘期珊瑚地理区系可分(一)特提斯珊瑚大区——K.Y.珊瑚区:①北天山—吉中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Gangamophylum-Siphonophylia为代表的珊瑚群;②南部珊瑚分区以Yuanophylum-Keichouphylum为代表的珊瑚群。(二)冈瓦纳珊瑚大区——藏南珊瑚区:①冈底斯—口念青唐古拉珊瑚分区以Rhopalolasma-Mirusophylum为代表的小型单体无鳞板的珊瑚群;②喜马拉雅珊瑚分区以Longiclava-Cumminsia为代表的单体不具鳞?

葛旭[6](200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中国四射珊瑚的研究历史,试图全面反映我国在四射珊瑚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解放后我国研究四射珊瑚的研究机构逐步建立,研究人员倍增,四射珊瑚基础资料得到大量积累,四射珊瑚的分类和演化取得重要进展。分类和演化是古生物研究的基本内容,所有资料的积累和新概念的建立,最后都归纳到对分类和演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本文重点讨论各地质时期四射珊瑚的分类和演化取得的成就,分时间、空间分布和完成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本文依据四射珊瑚的属种特征,统计研究四射珊瑚分布的相关数据并制作化石分布图。分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两个时期对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地层研究成果汇总,总结了各个时期划分生物古地理的不同方法,并对古地理图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80年代以来,四射珊瑚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引进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方法,为四射珊瑚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四射珊瑚古生物学开始与理论古生物学结合,主要表现在珊瑚的集群绝灭与灾变事件的研究。本文还对涉及到的四射珊瑚的三次大的绝灭事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通过总结中国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历史,对于以后的研究方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向:1、分类学依然是今后四射珊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2、注重四射珊瑚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研究;3、从不同尺度和坚持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四射珊瑚。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7](1994)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保山地区与扬子地区及藏南地区沉积相、生物群特征及古地磁资料的对比,讨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沉积相变化特征表明保山地区在晚古生代经历了与藏南地区十分相似的地质历史,而与扬子地区完全不同。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四射珊瑚、腕足类和脊椎动物等底栖生物与扬子地区有明显差别,二者之间似乎存在显着的隔离;而与藏南地区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泥盆纪与晚石炭世的动物群与藏南及其邻区十分相近,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古地磁资料显示晚古生代扬子地区位于赤道附近,而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则位于中纬度地区。根据古生物学、沉积学及古地磁资料对比推测保山地区与藏南地区在晚古生代位于同一大陆边缘,二者远离扬子地区。保山地区作为一个中间地块位于包括藏南地区在内的冈瓦纳构造域,而扬子地区则处于另一构造域──南亚构造域,二者为宽阔的大洋──古特提斯洋隔离。

朱占祥[8](2009)在《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事件地层的时空分布》文中指出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事件地层,可区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始的形成事件(包括沉积事件、海水进退事件、缺氧事件、冰川及古气候演变事件、生物事件、生物灭绝事件、火山喷发事件等);另一类为后期形变事件(如构造不整合事件、大陆漂移事件、岩浆侵位事件、变质事件等)。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总结,概述了区内事件地层。

卫民[9](1999)在《生物标志的环境含义及其应用》文中指出生物标志,包括生物的壳体构造、生态特征、地球化学和群落组合等,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首先论述了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地球因素和宇宙因素。并根据西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主要生物门类,特别是微体古生物的古生态,论证生物标志的环境含义。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标志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划分和对比地层、判断沉积相、分析古气候变化、划分生物地理区、推断海(湖)平面变化、指示地质找矿和阐释宇宙演变。最后,探讨生物标志的研究方法,包括分类统计学方法、形态构造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和沉积埋藏学方法。

方少伯[10](2020)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钱滩组(上石炭统)珊瑚动物群及其环境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上石炭统石钱滩组珊瑚化石丰富。本文系统描述了采自奇台县石钱滩-双井子一带石钱滩组珊瑚化石15属26种(包括1个亚种,1个新种,3个未定种),分别为:Lophophyllidium pendulum(Grabau),Lophophyllidium treaseptatum Zeng,Zaphrentites parallella Carruthers,Zaphrentites sp.,Metriophyllum xinjiangense Zeng,Bradyphyllum bellicostatum Grabau,Amplexus crassoseptatus Zeng,Cyathaxonia sp.,Multithecopora junggarensis Wang,Bothrophyllum conicum(Fischer)Trautschold,B.shuangjingziense sp.nov.,B.pulchellum Zeng,Caninophyllum shuangjingziense Zeng,C.yui Wang,Timania schmidti Stuckenberg,T.dongjunggarensis Zeng,T.pseudotimanoides Zeng,T.dongjunggarense crassoseptata Zeng,Pseudotimania mosquensis Dobrolyubova et Kabakovich,Gshelia minor Zeng,G.qitaiensis Zeng,Sidleckia bjornoyana Fedorowski,Caninia breviseptata Cai,C.terrai Schindewolf,C.sp.,Pseudozaphrentoides mapingensis(Lee et Yu)。结合系统切片内容讨论Caninophyllum与Bothrophyllum属。Caninophyllum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轴连隔壁便分离为主隔壁及对隔壁,成年期主隔壁缩短,对隔壁与相邻的其它一级隔壁等长。在Bothrophyllum中,轴连隔壁持续存在到个体成熟早期。对隔壁与相邻的其它一级隔壁等长或较其余一级隔壁长。石钱滩风景区一带石钱滩组产出Zaphrentites-Lophophyllidium-Multithecopora珊瑚组合,生态位属于底栖组合BA2下部至BA3上部,大致相当于滨岸带至局限台地,为水体浑浊、基底较软、浅水低能的闭塞环境。双井子一带石钱滩组产出Caninophyllum-Bothrophyllum-Timania珊瑚组合,生态位属于底栖组合BA3,可能为适于大量生物繁衍的开阔浅海,水动能较强。

二、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论文提纲范文)

(3)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三、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一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 西藏石炭-二叠系的研究历史
    第二节 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古生物地层区系划分
    第三节 西藏石炭纪和二叠纪的地层和古生物特色
    第四节 冈瓦纳-特提斯过渡相区的石炭-二叠系研究意义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主要研究剖面和工作重点介绍
第二章 拉萨地区旁多群形成环境与时代的研究
    第一节 拉萨地区石炭-二叠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二节 旁多群地层层序的完善
    第三节 旁多群的沉积构造、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解释
    第四节 坠石在旁多群中的发现及意义
    第五节 生物地层和地层年代
    第六节 旁多群的划分和对比
第三章 申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研究及其意义
    第一节 申扎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地层划分
    第二节 沉积特征和环境解释
    第三节 古生物及地层时代的研究现状及争论焦点
    第四节 永珠组下部的混生微古植物群
    第五节 腕足类和牙形石时代意见的分歧
    第六节 德日昂玛-下拉剖面的研究意义
    第七节 扎杠-木纠错剖面中上二叠统的地层和古生物研究
第四章 夏岗江混生植物群及其地层时代新解
    第一节 研究历史及现状
    第二节 坚扎弄组和敌布错组的孢粉学研究
    第三节 敌布错组下伏地层中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
第五章 狮泉河地区中、上二叠统牙形石的发现
    第一节 羊尾山剖面那子夺波组顶部的牙形石动物群
    第二节 左左地区羊尾山组和左左组的牙形石动物群
第六章 羌南-保山地层区石炭-二叠系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羌南地层小区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序列
    第三节 保山地层小区的石炭-二叠系地层序列
    第四节 Rabeignathus 牙形石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第五节 丁家寨组时代下限的新认识
第七章 石炭-二叠纪古生物群和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成因及其意义的探讨
    第一节 古生物群时空演化规律
    第二节 沉积体系时空演化规律
    第三节 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的成因
    第四节 地层古生物学和构造学意义
第八章 青藏高原三叠系时空格架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第一节 西藏三叠系研究的新进展
    第二节 夏岗江植物群时代修订和江让组发现的意义
    第三节 三叠系的时空格架及其演化过程
    第四节 西藏三叠系研究的地质意义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实测剖面描述
图版说明
图版

(4)西藏改则地区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区位置及其概况
    1.2 改则地区石炭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选题背景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质特征
    2.2 研究区地层概况
        2.2.1 冈玛错-日湾茶卡地层小区
第三章 四射珊瑚动物群及组合划分
    3.1 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地质时代
    3.2 日湾茶卡组珊瑚生物古地理特征
第四章 系统描述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6)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四射珊瑚的研究意义
        1.1.1 生物学意义
        1.1.2 生物地层学意义
        1.1.3 古地理意义和古气候意义
        1.1.4 构造物理学方面的应用
2. 四射珊瑚研究现状
    2.1 研究方法
    2.2 主要成果与主要认识
3. 四射珊瑚分类和演化研究史
    3.1 奥陶纪
        3.1.1 分类与演化特征
        3.1.2 地理分布
        3.1.3 主要完成人
        3.1.4 其它有历史价值的问题
    3.2 志留纪
        3.2.1 分类与演化特征
        3.2.2 地理分布
        3.2.3 主要完成人
    3.3 泥盆纪
        3.3.1 分类与演化
        3.3.2 化石分布
        3.3.3 主要完成人
        3.3.4 其它有历史价值的问题
    3.4 石炭纪
        3.4.1 分类与演化特征
        3.4.2 地理分布
        3.4.3 主要完成人
    3.5 二叠纪
        3.5.1 分类与演化特征
        3.5.2 地理分布
        3.5.3 主要完成人
4. 四射珊瑚生物地层学研究史
    4.1 古生代
        4.1.1 成果综述
    4.2 晚古生代
        4.2.1 成果综述
5. 四射珊瑚生物古地理研究史
    5.1 奥陶纪
    5.2 志留纪
    5.3 泥盆纪
    5.4 石炭纪
    5.5 二叠纪
6. 四射珊瑚理论古生物学研究史
    6.1 O/S 界限事件
    6.2 泥盆纪F/F 事件
    6.3 P/T 界线事件
7. 结论
    7.1 分类学依然是今后四射珊瑚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7.2 注重四射珊瑚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交叉研究
    7.3 从不同尺度和坚持使用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四射珊瑚
致谢
参考文献

(8)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事件地层的时空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藏高原晚古生代沉积事件
2 青藏高原晚古生代生物事件
    2.1 生物绝灭事件
        2.1.1 志留纪末生物绝灭事件与志留系和泥盆系生物地层界线
        2.1.2 泥盆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及泥盆系与石炭系生物地层界线
        2.1.3 二叠系末期生物绝灭事件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
    2.2 生物相演变事件
    2.3 生物地理区系变迁事件
3 冈瓦纳特提斯大陆碎裂漂移及冰川事件
4 喜马拉雅中石炭世的海退事件
5 青藏高原二叠纪地层中三个不整合事件的时空分布
    5.1 早二叠世早期阿丁斯克期与栖霞期之交不整合事件的确定与分布
    5.2 早二叠世与晚二叠世之交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分布
    5.3 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之交不整合事件的确定及分布
6 青藏高原晚古生代的岩浆事件
    6.1 晚古生代岩浆侵入事件
    6.2 晚古生代岩浆喷发事件
        6.2.1 泥盆纪的岩浆喷发事件
        6.2.2 石炭纪的岩浆喷发事件
        6.2.3 二叠纪的岩浆喷发事件
7 青藏高原晚古生代变质事件
8 结语
    8.1 冈瓦纳特提斯相地层建阶及阶的使用问题
    8.2 龙木错-查桑-双湖-北澜沧江—双江开合带
    8.3 鉴于青藏高原晚古生代地层的特殊性

(10)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钱滩组(上石炭统)珊瑚动物群及其环境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地质背景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2.1 石钱滩组(C_2sh)生物地层
        1.2.2 石钱滩组珊瑚
    1.3 存在问题
    1.4 技术路线
    1.5 工作量统计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构造
    2.3 岩石地层
第3章 剖面描述
    3.1 双井子东南沟上石炭统石钱滩剖面
    3.2 石钱滩背斜南翼上石炭统石钱滩组剖面
    3.3 珊瑚化石产出状况
第4章 四射珊瑚动物群环境
    4.1 底栖组合概念
    4.2 珊瑚古生态学研究现状
    4.3 A、B两处珊瑚动物群
        4.3.1 A处珊瑚动物群
        4.3.2 B处珊瑚动物群
    4.4 A、B两处时空关系与演化模式
第5章 关于Bothrophyllum与 Caninophyllum属的讨论
    5.1 Bothrophyllum与 Caninophyllum属的区别
        5.1.1 关于Bothrophyllum与 Caninophyllum的争议
        5.1.2 Bothrophyllum与Caninophyllum的原始定义
        5.1.3 Caninophyllum与Bothrophyllum模式种区别
        5.1.4 小结
    5.2 Caninophyllum与相近属的区别
第6章 化石描述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附录

四、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J]. 范影年.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985(01)
  • [2]中国西藏石炭——二叠纪皱纹珊瑚的地理区系[A]. 范影年.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6)——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一), 1983
  • [3]西藏石炭—三叠纪沉积体系和古生物群演化规律及其地质意义[D]. 纪占胜.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6(01)
  • [4]西藏改则地区下石炭统日湾茶卡组四射珊瑚动物群及其地层意义[D]. 任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论中国早石炭世珊瑚的地理区系[J]. 林英铴,黄柱熙,刘鹏举.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7(04)
  • [6]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D]. 葛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7]论保山地区晚古生代大地构造位置[J]. 王训练,加藤诚,王鸿祯. 地球学报, 1994(Z2)
  • [8]青藏高原晚古生代事件地层的时空分布[J]. 朱占祥. 四川地质学报, 2009(S2)
  • [9]生物标志的环境含义及其应用[J]. 卫民. 岩相古地理, 1999(01)
  • [10]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石钱滩组(上石炭统)珊瑚动物群及其环境意义[D]. 方少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标签:;  ;  ;  ;  ;  

中国西藏二叠纪褶皱珊瑚石炭-二叠纪地理植物区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