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扣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虹[1](2020)在《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诗能帮助学生认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诗教”传统,在小学低年级“统编本”教材中生活化气息的古诗占据了重要地位,新课标也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古诗教学仍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人为地割裂古诗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现状,笔者试图将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理论进行适当地结合,及时更新古诗教学的理念,合理调整古诗教学的教学目标,努力完善古诗教学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解读古诗教学内容,尝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活化的古诗教学策略,进而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拉近古诗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提高低年级古诗的教学效率,这便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例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从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内涵、缘起和本质三个角度对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概念展开一个详细的论述。第二章从基于古诗内涵、基于学生生活以及预设生成与辩证统一这三个方面论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第四小节则针对以上三方面用古诗《画》的教学示例进行实证评析。第三章从变换诵读方式、紧扣古诗文本和精心创设情境这三个角度来论述生活化的古诗教学方法,而第四小节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与评析就是对以上三角度的实证。第四章则从古诗内容解读的儿童化、古诗内容解读的多元化以及古诗内容解读过程的生活化来阐述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古诗内容解读的生活化,同样在第四节用古诗《咏柳》与《池上》教学具体示例进行实证分析。总之,希望本研究可以给一线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一套具体实用的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效率。
金琪[2](2020)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问题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问题设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零散且无意义,而利用问题群则可有效解决这一弊病。问题群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情况以及文本特征等,预判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的从不同角度切入设计的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层次性、知识性等特点的指向性明确且互相关联又各自独立的问题序列,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进行指导、点拨,明确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学习效率。本文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群设计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及优秀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归纳,探索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群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总结问题群设计的一般规律,并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提出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具体策略。希望通过这些探究,为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途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近年来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及问题群设计研究的现状,明确研究的意义与方向;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详细地阐述了问题群的概念、教学价值、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全面介绍问题群;第三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教学案例的分析、归纳,阐述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群设计的一般规律——包括遵循结构性思维方式,立足学情,考虑文本特征、文本价值、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问题群设计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提出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具体策略,基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文本的不同内容及特征等,根据问题群设计的一般规律,从不同角度切入设计问题群。
冯启佳[3](2016)在《余映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主问题”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提问形式,它在阅读教学中能产生“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首先客观地分析了“主问题”设计提出的背景,指出当前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不足之处以及余映潮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主问题”设计所做的工作,并结合余映潮的相关专着,对“主问题”的内涵以及“主问题”设计的意义做了一个细致的阐述;其次,根据“主问题”设计在形式、结构、内容上的特点,从文本、学生、课堂等角度,具体阐释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技巧;最后,针对“主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课堂提问艺术,提出有效改进“主问题”设计的一些策略。本文通过研究认为,余映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对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深入研究,可以加强广大教师对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重视和提问形式以及内容等的改进,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序、机智与高效。
莫燕[4](2020)在《群文阅读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群文阅读教学不断发展,加之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学习任务的出现,作为多文本阅读教学的一种凭借,学习任务单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有关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缺少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的研究。本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式调查中学语文教师设计和使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优化策略。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梳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明确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概念、功能与特点,并确定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分: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设计关于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选取部分中学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回收与统计,进而分析中学语文教师设计和使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现状,发现教师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认可度整体较高,但使用意愿较低;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类型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群文阅读学习任务的设计大多存在不足等问题。第三部分:基于中学语文教师设计和使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现状及相关的访谈结果,从教师的实践操作少、实践指导少、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课时有限这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中学语文教师设计和使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现状的原因。进而针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要提高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认识,重视学习任务单的使用;要优化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提高学习任务单使用效率;要落实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实施,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的优化改进策略。
吕钦[5](2019)在《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文学阅读教学仍以教师单向授受为主,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性不高,缺乏思考,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生本”“建构”等理念。鉴于此,笔者开展了“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研究,以期转变文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一元化、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实施策略,努力构建“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体系。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重点阐述本文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及意义,并就研究方法、研究范畴作了概述。正文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概念、学理与实践基础、基本类型与操作过程,为第二章实践研究铺设理论桥梁;第二章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小说、散文、诗歌中“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课例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而分别总结这三类文体进行“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实施策略和评价机制;第三章运用思辨总结法,对“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发现其实施过程中的意义与不足,并指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完善“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对“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的探索,本文发现:切实开展“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聚焦教学目标实现、转变教学方式、降低学习难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但该教学也存在诸多不足:支架运用不指向教学目标以使支架搭建具有随意性;学生学情复杂以使识别学习起点困难;教学难点多样以使难以构建合适支架;教师理论浅薄以使支架搭建缺乏科学性。基于此,笔者提出四大改进策略:搭建指向教学目标的支架;基于学生实际搭建支架;围绕教学难点搭建支架;教师丰富相关理论知识。虽然“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存在某些问题,但该教学适应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全面标注教学要点,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兰兰[6](2019)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散文是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散文在编排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散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数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排特点进行研究,探寻具体的散文教学策略。第一章界定“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相关概念,阐释编选理念,统计并梳理现代散文的编选概况。第二章从形式、内容的双重结构出发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现代散文的编排特点。第三章对应于第二章所分析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排特点,提出“梳理单元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依体而教,适时微调单元;巧用插图,以’形’促’读’;读写结合,提高多种文体写作能力”这四点具体的散文教学策略,以期为实际散文教学提供借鉴。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唐明超[8](2020)在《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习题课教学承担着巩固新知,深化理解,拓展应用的重要任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教材教是教学的基本思想,研究教材并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教学活动是基本形式。开展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大多表明变式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习题课教学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规律,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是该研究的主要内容。该项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来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二是比较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与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成果上的差异,进而提炼出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一般方法和基本策略。经历了测试工具的设计与预测,对照班与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可以认为基于教材例题与习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比常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几个基本原则:(1)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引导学生多参与并完成课堂思维活动,思维活动的充分性往往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3)问题设计要适应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变式要层级递进;(5)注意变式的时机与变式的度,不能为变而变。开展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是:(1)通过精选课本上的典型例题或习题作为变式教学的母题,整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加深问题难度、替换问题背景等方式对母题开展有梯度的变式设计;(2)围绕阶段性教学目标,对具体问题开展类比变式、逆向变式、探究变式等多种方式;(3)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变式探究意识,既能自主变式又能开展合作探究;(4)注重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通过科学地评价优化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构建知识的逻辑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希望该项研究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或者设计并开展习题课教学活动时提供参考。
刘子源[9](2019)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效教学是教育者追求的理想。语文教学有效性是备受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在改革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目标设置不精确,表述形式化,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将语文课上成非语文课;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造成课堂失控;教学媒体应用不适度,干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等,这些都是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因此,如何通过教师“教”的行为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研读语文教育期刊及着作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考察课例中的有效教学行为,探讨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教学无效、低效的现象,提出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在理论方面,本文界定了“有效教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等概念。语文有效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体现课堂权威;要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语文阅读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在实践方面,本文采用“课例研究”的方法研究语文教学问题。文中选取了现代实用文、现代散文、小说、古诗文四种文体的实际教学课例进行研究,并从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准备策略,包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注重教师个性发展;探寻文本教学价值,精心解读文本;注重分析学情,把握学生特点。授课策略,包括遵循教材建议,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协调“讲”和“问”,提升师生对话质量;完善课堂管理,为有效教学提供纪律保障。评价策略,包括及时反思教学;优化教学评价方式,构建阅读教学评价机制;课堂内外结合,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谢萌萌[10](2019)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年来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考察也越来越为关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重,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并不显着。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能够图文并茂的呈现学生的思考方式,将文章的主要知识点组织的更加系统化、简洁化。学生在动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协调左右脑同时进行工作,从而使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本研究从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入手,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应用于初中语文各类体裁的文章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本研究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将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以思维导图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将思维导图划分为线性归纳型、放射发散型和平面整体型三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分别应用于各种文体的阅读文章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切实的可行性以及良好的课堂效果,能够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沉闷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然而,思维导图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和使用误区,进而引发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以期能使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研究希望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演示,阐明思维导图教学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应用,力求能真正付诸于教学实践,改善现有课堂教学的弊端,能为其他致力于在教学中尝试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师提供参考。
二、紧扣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紧扣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引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研究评述 |
第一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概论 |
第一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内涵 |
一、生活化教学理论 |
二、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三、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四、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
第二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缘起 |
一、应对新教材生活化古诗教学实践的需要 |
二、贴合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心理的需要 |
三、促进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 |
第三节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之本质 |
一、高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谋略 |
二、合理协调教学关系的教学方法 |
三、独特展示教师风格的教学技巧 |
四、新颖彰显教学理念的教学措施 |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基于古诗内涵,设定教学目标 |
一、依照古诗主旨 |
二、尊重古诗内容 |
三、了解古诗启示 |
第二节 基于学生生活,设定教学目标 |
一、基于低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 |
二、基于低年级学生未来生活的发展 |
三、丰富低年级学生当下的生活经验 |
第三节 基于学生主体,灵动生成教学目标 |
一、课前精心预设 |
二、课堂关注生成 |
三、及时机智应变 |
第四节 古诗《画》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画》的教学示例 |
二、古诗《画》的课例评析 |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变换诵读方式 |
一、变换朗读方式 |
二、变换背诵方式 |
三、变换吟诵方式 |
第二节 紧扣古诗文本 |
一、紧扣关键字词 |
二、替换部分字词 |
三、留意诗中空白 |
第三节 精心创设情境 |
一、古诗情境教学的概念及依据 |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情境教学的原则 |
三、精心设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情境 |
第四节 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静夜思》的教学示例 |
二、古诗《静夜思》的课例评析 |
第四章 小学低年级古诗内容解读的生活化 |
第一节 古诗内容解读的多元化 |
一、从单一解读向多元解读转换 |
二、从单篇阅读向群文阅读转换 |
三、从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换 |
第二节 古诗教学内容解读的儿童化 |
一、古诗教学内容儿童化解读的价值 |
二、低年级学生儿童化解读的年龄特征 |
三、儿童化解读古诗的具体策略 |
第三节 古诗内容解读过程的生活化 |
一、古诗识字教学的生活化 |
二、古诗内容还原的生活化 |
三、古诗作业设计的生活化 |
第四节 古诗《咏柳》与《池上》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一、古诗《咏柳》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二、古诗《池上》的教学示例与评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教学经验选摘 |
致谢 |
(2)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研究 |
1.2.2 关于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研究 |
1.2.3 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课堂观察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概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文学类文本 |
2.1.2 问题 |
2.1.3 问题群 |
2.2 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价值 |
2.2.1 加深文本理解,推动知识构建 |
2.2.2 串联教学环节,推进教学进程 |
2.2.3 及时获取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
2.3 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问题连续体理论 |
2.4 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原则 |
2.4.1 平等对话原则 |
2.4.2 因材施教原则 |
2.4.3 适时聚焦原则 |
2.4.4 设计规范原则 |
2.4.5 排列有序原则 |
2.4.6 预设与生成结合原则 |
3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规律探析 |
3.1 遵循结构性思维方式设计问题群 |
3.1.1 纵向结构 |
3.1.2 横向结构 |
3.1.3 混合结构 |
3.2 立足学情设计问题群 |
3.2.1 着眼学生阅读思维显性化 |
3.2.2 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 |
3.2.3 搭建新旧知识连接桥梁 |
3.3 依据文学类文本特点设计问题群 |
3.3.1 根据文体特征设计问题群 |
3.3.2 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问题群 |
3.3.3 根据文本价值设计问题群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策略 |
4.1 诗歌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
4.1.1 诗歌文体特征 |
4.1.2 诗歌问题群设计策略 |
4.2 散文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
4.2.1 散文文体特征 |
4.2.2 记叙性散文问题群设计策略 |
4.2.3 抒情性散文问题群设计策略 |
4.2.4 议论性散文问题群设计策略 |
4.3 小说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
4.3.1 小说文体特征 |
4.3.2 小说问题群设计策略 |
4.4 戏剧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 |
4.4.1 戏剧文体特征 |
4.4.2 戏剧问题群设计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余映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理论基础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三)建构主义的新教学观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文本分析法 |
(四)比较分析法 |
四、文献综述 |
(一)“主问题”设计提出的现实依据的研究 |
(二)有关特级教师余映潮的研究 |
(三)关于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研究 |
第一章 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概述 |
第一节 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提出 |
一、“主问题”设计提出的教学背景 |
二、“主问题”设计提出的理论基础 |
三、“主问题”设计提出的实践基础 |
第二节 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基本内涵 |
一、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重要问题 |
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问题 |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中心问题 |
第三节 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意义 |
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合提炼 |
二、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
三、有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特点、原则与技巧 |
第一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特点 |
一、形式:简约多变 |
二、结构:清晰有序 |
三、内容:综合开放 |
第二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原则 |
一、紧扣文本,整体勾勒 |
二、关注学生,力求发展 |
三、联系课堂,合理安排 |
第三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技巧 |
一、提纲挈领,一线串珠 |
二、因生设问,读写结合 |
三、激活课堂,创新活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理性思考 |
第一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缺憾 |
一、缺乏文本的细节处理 |
二、忽视学生的主动提问 |
三、高估课堂的实际参与 |
第二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改进策略 |
一、抓住关键,层层追问 |
二、思疑结合,巧妙曲问 |
三、面向全体,深题浅问 |
第三节 余映潮“主问题”设计的发展前景 |
一、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 |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优势 |
三、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4)群文阅读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将群文阅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
(二) 群文阅读教学发展,学习任务单受到关注并被运用 |
(三) 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需要发挥学习任务单的作用 |
(四)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在设计和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
二、研究现状 |
(一) 群文阅读研究 |
(二) 群文阅读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研究 |
(三) 现有研究的趋势与不足 |
三、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一) 认识并重视学习任务单,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
(二) 明确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内涵、特点与功能 |
(三) 发挥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 |
(四) 丰富中学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实施的研究 |
第一章 学习任务单及其在群文阅读中的特殊性 |
一、学习任务单的概念界定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二) 学习任务单的概念界定 |
二、群文阅读中学习任务单的特点 |
(一)目标性 |
(二) 逻辑性与梯度性 |
(三) 指导性与操作性 |
(四) 情境性与趣味性 |
第二章 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的理论基础及调查设计 |
一、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 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
四、数据回收与处理 |
(一) 数据回收情况 |
(二)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一、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的现状 |
(一) 教师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认可度整体较高,但使用意愿较低 |
(二) 教师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类型和功能的认识存在差异 |
(三) 大部分教师具有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学习和实践的意识 |
(四) 大部分教师能较好根据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具备设计能力 |
(五) 教师设计的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大多存在不足 |
(六) 大部分教师具有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使用的评价反馈意识 |
二、造成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设计和使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 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认识不够,影响教师使用的积极性 |
(二) 设计和运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实践少,影响教师经验的积累 |
(三)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指导少,影响教师的设计水平 |
(四) 学生对群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不强,影响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效率 |
(五) 语文教学课时有限、零散,影响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实施效果 |
第四章 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优化设计和实施策略 |
一、提高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认识,重视学习任务单的使用 |
(一) 转变群文阅读教学理念,重视学习任务单的使用 |
(二) 强化运用学习任务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识 |
(三) 增强对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功能与特点的认识 |
二、优化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提高学习任务单使用效率 |
(一) 明确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要素,完整设计任务单 |
(二) 依据教学目标、文本和学情,科学设计学习任务单 |
(三) 遵循一定的设计逻辑,合理有序地设计学习任务单 |
(四) 结合群文阅读的特点,高效设计具体的群文阅读学习任务 |
三、落实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实施,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 |
(一) 积极学习积累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使用经验 |
(二) 发挥教学机智,灵活使用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 |
(三) 注重评价反馈,优化群文阅读学习任务单的实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3: 案例集 |
致谢 |
(5)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范畴 |
第一章 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概念 |
一、“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含义 |
二、相关阅读教学异同的比较与分析 |
第二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基础 |
一、学理基础 |
二、实践基础 |
第三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类型与操作 |
一、基本类型 |
二、操作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小说中“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运用 |
一、“支架式”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二、“支架式”小说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三、“支架式”小说阅读教学的评价机制 |
第二节 散文中“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运用 |
一、“支架式”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二、“支架式”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三、“支架式”散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机制 |
第三节 诗歌中“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运用 |
一、“支架式”诗歌阅读教学的基本特点 |
二、“支架式”诗歌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三、“支架式”诗歌阅读教学的评价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
第一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聚焦目标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 |
三、降低学习难度,维持学习兴趣 |
四、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以教导学 |
第二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不足 |
一、支架指向性差,搭建支架具随意性 |
二、学生学情复杂,准确识别起点困难 |
三、教学难点多样,难以构建合适支架 |
四、支架种类繁多,搭建支架缺乏科学 |
第三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
一、指向教学目标,灵活搭建 |
二、基于学生实际,贴近认知 |
三、围绕教学难点,因势利导 |
四、丰富理论知识,科学构建 |
第四节 “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的发展前景 |
一、适应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 |
二、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
三、有助于全面标注教学要点 |
四、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概述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相关概念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概念 |
二、现代散文的概念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概念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选理念 |
一、落实立德树人,关注生命意义 |
二、坚持守正创新,重视经典作品 |
三、突出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
四、体现时代精神,联系生活实际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选概况 |
一、编选数量 |
二、编选格式 |
三、文本类型 |
四、作者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编排特点 |
第一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编排的形式特点 |
一、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 |
二、多样化的单元组文方式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编排的内容特点 |
一、各类型散文年级分布相对合理 |
二、问题设计注重情感体验 |
三、插图再现真实文本内容 |
四、读、写内容紧密相连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梳理单元主线,确定教学内容 |
一、聚焦“自然之美”,引发联想想象 |
二、了解“杰出人物”,把握人物特征 |
三、浸透“独特情思”,抒发人生感悟 |
第二节 依体而教,适时微调单元 |
一、同类拓展,尝试微单元教学 |
二、单篇教学,把握散文文本特征 |
第三节 巧用插图,以“形”促“读” |
一、插图导入,吸引注意 |
二、插图设疑,锻炼思维 |
第四节 读写结合,提高多种文体写作能力 |
一、句段仿写,品味语言 |
二、篇章悟写,加深理解 |
三、依托文本,提高写作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后记 |
(8)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能力要求 |
1.1.2 2017 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1.1.3 习题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4 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高中数学习题课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变式教学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结构 |
1.6 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途径 |
2.2 关于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4 关于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
2.5 文献综合述评 |
2.6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3.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实验研究法 |
3.2.3 行动研究法 |
3.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3.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3.3.2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3.3.3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3.3.4 马登的变异理论 |
3.3.5 解题理论 |
3.4 课题研究的工具 |
3.5 小结 |
第4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及策略 |
4.1 高中数学习题课实施变式教学的原则 |
4.1.1 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导向 |
4.1.2 学生的过程参与为途径 |
4.1.3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4.1.4 变式的层级递进性 |
4.1.5 变式的适时性和适度性 |
4.2 高中数学习题课开展变式教学的策略 |
4.2.1 精选课本的典型例题与习题为母题 |
4.2.2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合理变式 |
4.2.3 学生合作探究深化变式 |
4.2.4 科学评价与课堂生成的强化 |
4.3 小结 |
第5章 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设计案例 |
5.1 《集合习题课》教学设计 |
5.2 《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习题课》教学设计 |
5.3 《指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
5.4 《对数函数习题课》教学设计 |
5.5 《基本初等函数章末习题课》教学设计 |
5.6 《函数与方程习题课》教学设计 |
5.7 小结 |
第6章 实验研究 |
6.1 实验设计 |
6.1.1 实验目的 |
6.1.2 实验假设 |
6.1.3 实验对象 |
6.1.4 实验变量 |
6.1.5 实验策略 |
6.1.6 实验伦理 |
6.2 前测工具的设计 |
6.2.1 前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
6.2.2 前测工具的结构 |
6.2.3 前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
6.2.4 前测工具的难度 |
6.2.5 前测工具的区分度 |
6.2.6 前测工具的效度 |
6.2.7 前测工具的信度 |
6.2.8 前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
6.3 后测工具的设计 |
6.3.1 后测工具的双向细目表 |
6.3.2 后测工具的结构 |
6.3.3 后测工具预测数据基本统计量分析 |
6.3.4 后测工具的难度 |
6.3.5 后测工具的区分度 |
6.3.6 后测工具的效度 |
6.3.7 后测工具的信度 |
6.3.8 后测工具的完善及确定 |
6.4 实验过程 |
6.4.1 预测确定测试工具 |
6.4.2 实施前测与数据整理 |
6.4.3 教学干预 |
6.4.4 实施后测与数据整理 |
6.5 实验结果 |
6.5.1 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6.5.2 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6.6 实验结论 |
6.7 小结 |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
7.1.1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内容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
7.1.2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原则在于紧扣目标且变式有度 |
7.1.3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7.1.4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优化思维又服务高考 |
7.1.5 习题课变式教学的意义在于重视过程又强化生成 |
7.2 课题研究的反思 |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前测工具 高一新生《数与代数》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
附录 B 后测工具 高一学生必修1知识与素养水平测试试卷 |
附录 C 前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
附录 D 后测工具预测试得分表 |
附录 E 前测对照班成绩表 |
附录 F 前测实验班成绩表 |
附录 G 后测对照班成绩表 |
附录 H 后测实验班成绩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有效教学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概述 |
第一节 有效教学 |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
三、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
第二节 语文教学有效性 |
一、语文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源 |
二、语文教学有效性概念辨析 |
三、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内涵探究 |
第三节 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
一、语文教学实际的需要 |
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例分析 |
一、现代实用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例分析 |
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例分析 |
三、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例分析 |
四、古诗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课例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
一、教学设计中的“协同性” |
二、教学理念中的“语文味” |
三、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四、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缺失的表现与反思 |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精确 |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 |
三、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 |
四、教学媒体应用不适度 |
第三章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
一、提升专业素养,发挥教师个性 |
二、探寻教学价值,精心解读文本 |
三、注重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特点 |
第二节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授课策略 |
一、遵循教材建议,重视方法训练 |
二、协调“讲”和“问”,提升对话质量 |
三、完善课堂管理,提供纪律保障 |
第三节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
一、在反思中提升,在感悟中成长 |
二、优化评价方式,构建评价机制 |
三、课堂内外结合,提升实践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思维导图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思维导图相关概念 |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
二、思维导图与概念图辨析 |
三、思维导图与教学板书辨析 |
第二节 思维导图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脑科学理论 |
二、图式理论 |
三、知识可视化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特性 |
二、思维导图的功能 |
第四节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一、手工绘制思维导图 |
二、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
三、思维导图绘制注意事项 |
第二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及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
一、学生方面的价值体现 |
二、教师方面的价值体现 |
三、课堂方面的价值体现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教学需求 |
二、教学条件 |
三、教学操作 |
第三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
一、前期分析 |
二、教学应用 |
三、总结评价 |
第二节 不同类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一、线性归纳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二、放射发散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三、平面整体型思维导图的应用 |
第三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一、线性归纳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二、放射发散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三、平面整体型思维导图的应用案例 |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中的相关思考 |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局限性 |
一、思维导图绘制时间长,比较繁琐 |
二、思维导图的自主多样性不利于教学评价 |
三、思维导图可视化特征易导致思维的惯性 |
四、思维导图难以描述和呈现感性的认识 |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的误区 |
一、过于夸大思维导图的使用功能 |
二、盲目延伸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 |
三、思维导图类型的应用模式化 |
第三节 克服思维导图不利条件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一、教师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
二、引导学生学习,加强技巧掌握 |
三、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论文结构图 |
附录二 :陈盈达思维导图评分量表 |
附录三 :孙易新思维导图评分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紧扣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生活化策略[D]. 张海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问题群设计研究[D]. 金琪.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余映潮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研究[D]. 冯启佳. 苏州大学, 2016(02)
- [4]群文阅读中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研究[D]. 莫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小学语文“支架式”文学阅读教学研究[D]. 吕钦. 苏州大学, 2019(04)
- [6]“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教学研究[D]. 王兰兰. 苏州大学, 2019(04)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高中数学习题课变式教学实验研究 ——以原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为例[D]. 唐明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 刘子源. 扬州大学, 2019(02)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谢萌萌.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