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omtrensive Table of Contents(论文文献综述)
陈心雨[1](2021)在《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文中提出文章以哥伦比亚大学谭瑟勒教授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案例,分析了西方目录学课程的思路和实践,试图以此为中国目录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该课程的主要经验包括:以分析目录学为重点教学内容,重视实践中可操作的方法技术,课程体系暗合目录学发展历史,为学习研究提供丰富参考文献。基于此,文章对目录学教育提出了三个建议:汇集多方力量,完善目录学教学框架体系建设;重视书目实践,重建目录学教育与实践的联系;重新寻找定位,关注目录学对传统文化的价值。
刘旭青[2](2021)在《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从《目录学讲义》到《目录学概论》》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联合编写过《目录学讲义》和《目录学概论》两本目录学教材,开启了新中国目录学教材建设、学术研究乃至学科教育的新时代。从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的背景及过程、教材内容的延续与突破、教材形式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的沿革、特征及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目录学教材建设和目录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郑一波,陈瑞,曾建勋[3](2021)在《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印本资源建设时期,联合目录在综合揭示、报道馆藏机构文献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环境下,传统联合目录在资源建设、组织揭示、信息服务等方面存在不适应性,需要创新发展联合目录体系,构建支持资源发现、定位和获取的新型联合目录体系。结合当前文献资源生产和服务模式,新型联合目录体系需要扩大资源范围、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享、细化资源描述粒度、革新目录体系结构、丰富目录服务功能,并以元数据集成整合方式构建集印本资源与电子资源于一体的联合目录集成化体系。跨界协同生态的构建、元数据的持续更新以及联合目录知识关联的揭示和用户情景敏感的资源调度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拓展新型联合目录应用空间,促进文献资源的高效利用。
张妍[4](2021)在《三种藏书志体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末私家藏书盛行,而私家藏书的藏书目录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研究价值之丰富更是诸多学者研究探索的对象。而藏书志体作为藏书目录体例的集大成者,有着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和学术价值。《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皕宋楼藏书志》《善本书室藏书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藏书志体,在藏书数量、质量、内容、目录等多方面充分体现出清末藏书志体的特点和学术价值。
李伟华[5](2021)在《从皇家亚洲学会东方考古、文献研究看丝绸之路的“受阻”、“重建”与“复兴”》文中研究说明15世纪末,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垄断,为了寻找新的东西方贸易通道,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也随之产生。西方诞生了东方学,对东方大部分地区进行研究、调查,影响深远。皇家亚洲学会是英国最为重要的东方学研究中心,长期以来,它推动了东方考古、手稿文献研究,为东方学建构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英国东方学的发展,皇家亚洲学会的各项研究都指向了以中国为重心的丝绸之路。丝路研究的兴起,使零碎分散的东方考古与文献研究从点、线、面走向立体,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东方学研究体系。中国学者似应有甄别地吸收国内外东方学研究成果,积极推动以丝路为视域、以中国为重心的东方学研究。
保继刚,冯劲,黄细花,赵雪璎,吴盈盈,王昆欣,褚倍,李冬,汪汇,罗晓东[6](2021)在《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文中提出自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深化文旅融合成为新时代文旅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文旅融合的核心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全面及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的文旅行业人才培养也须与时俱进。"文旅融合实践中存在哪些矛盾""何种人才能够满足文旅行业发展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应如何培养新型文旅人才"等问题成为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在当前文化和旅游的各个领域加速融合的背景下,这些问题的探索具有如下意义:第一,立足文旅行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为文旅人才培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相关实施方案拓展思路、激发有益的思考;第二,在明确文旅行业人才主要内涵的基础上,为适应文旅产业健康发展探寻文旅人才培养战略和实施路径。鉴于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负责人、《旅游论坛》执行主编、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组织了主题为"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专题笔谈,以期引发学界与业界对文旅行业人才培养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此专题笔谈是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支持的重要成果之一。感谢隽雨仙博士后协助编辑。
朱晓鹏[7](2021)在《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的重建》文中研究指明马一浮提出的着名的"六艺论"不仅成为容纳和概括了其核心性思想的学说,而且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马一浮通过系统地论述六艺如何统摄古今中外一切学术,力图阐明"六艺之学"即是"国学",而"国学"归根结底就是传统儒学。正因此,不仅他自己的儒学思想可概括为是一种"六艺论儒学",而且他更是以此来理解和阐发原始儒学的基本思想和根本精神,实现了对六艺论儒学的重建。
李真,左亚楠[8](2021)在《从《中国文献解题》看伟烈亚力对中西文献学交流的贡献》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文献解题》是1867年在上海出版的一部有关古代中国文献的西文目录学着作,作者为英国新教来华传教士、着名汉学家伟烈亚力。作为目前所见西方世界第一部按中国古代四部分类法编撰的指南目录,该书对2000多部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分类解说,撰写了较为详细的提要,为西方学者准确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典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西方汉学史上,《中国文献解题》因其资料翔实、考据权威,成为19世纪以来西人研究中国典籍最实用的参考书之一,在近代中西文献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石贤平[9](2021)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司法部虽然制定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但评估标准未能涵盖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刑事审判、死刑复核等全部环节,且相应的评估配套机制和法律保障措施尚未建立,因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成。探讨如何构建以及构建一套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是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面临的首要问题。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也能够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与此同时,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正当性的主要体现是评估指标体系既是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法治评估的拓展与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评估指标体系还能够促使政府履行好刑事法律援助义务、增加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合法性以及增强政府对决策的调控能力。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包括宪法、国际公约、政策法律等法源依据,尤其是《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同时还具有评估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在国家评估标准、评估组织和评估人员保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构建条件。考察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现状后发现,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几个阶段,2019年司法部出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及其评估说明是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里程碑事件,从此中国有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国家标准。尽管这一标准离评估指标体系尚有距离,但至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标准的出台也使得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增加为两种:一种是司法行政部门主导的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另外一种是以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司法裁判评估的的运行模式。两种模式下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区别。此外,从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的运行现状看,其自行制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在评估试点运行中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仍存在诸多障碍,其中理念障碍是首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理念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对评估指标体系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评估标准制定时民事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指标设置不仅合理,指标体系运用上也较为随意,对评估结果基本不用等。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独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遴选机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尚未建立评估异议审查制度和评估结果运用制度,评估经费未纳入专门经费序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等。通过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外评估指标既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两者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等。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等。因此,中国在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注意借鉴吸收域外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和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引下,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和技术构造性原则,满足全部评估指标构建要素的前提下,解决由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哪些阶段、在哪里评估等评估适用问题,构建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保证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需要确保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这需要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理念转型的前提下,首先对指标体系提供运行机制保障,多措并举地推进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不断完善运行配套制度。此外,要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要在中国法律援助立法中正确定位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保障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作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周渊[10](2021)在《《碛砂藏》研究百年综述》文中提出宋刻、元补、明递修的《碛砂藏》在上世纪30年代影印出版,为学界广泛使用。百余年来,研究这部藏经的论着层出不穷,共检得353条,编、着者208人。本文整理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不仅梳理了研究简史,也从9个方面介绍学界的成果,分别是现代收藏、与其他藏经的关联、目录、刻工、刊刻地点与相关人物、扉画与刊记、随函音义、校勘、影印本。
二、Comtrensive Table of Cont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mtrensive Table of Contents(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综述 |
3 着名目录学家谭瑟勒的生平与学术 |
3.1 乔治·托马斯·谭瑟勒其人 |
3.2 谭瑟勒的学术观点与成就 |
4 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 |
4.1 课程主要内容 |
4.2 课程体系框架 |
4.3 课程经验总结 |
4.3.1 以分析目录学为重点教学内容 |
4.3.2 重视实践中可操作的方法技术 |
4.3.3 课程体系暗合目录学发展历史 |
4.3.4 为学习研究提供丰富参考文献 |
5 启示与建议 |
5.1 汇集多方力量,完善目录学教学框架体系建设 |
5.2 重视书目实践,重建目录学教育与实践的联系 |
5.3 重新寻找定位,关注目录学对传统文化的价值 |
6 结语 |
(2)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从《目录学讲义》到《目录学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的时代背景及缘起 |
2.1 两校初次合编目录学教材 |
2.2 两校再次合编目录学教材 |
3 合编教材内容上的延续与突破 |
3.1 学科元理论的确立 |
3.2 学科体系的建构 |
3.3 全新研究领域的开辟 |
3.4 方法与方法论的创新 |
4 合编教材形式上的继承与创新 |
4.1 教材编写的过程控制 |
4.2 教材编写的组织形式 |
4.3 教材编写的体例特点 |
4.4 教材编写的话语转换 |
5 从教材编写看目录学的未来与发展 |
5.1 教材与时俱进是目录学的时代性召唤 |
5.2 基础理论革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深层动力 |
5.3 学术共同体是支撑目录学研究的有生力量 |
5.4 目录学教育的缺失直接带来教材建设的乏力 |
6 结语 |
(3)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
2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体系框架 |
2.1 信息资源 |
2.2 建设主体 |
2.3 标准规范 |
2.4 目录结构 |
2.5 服务体系 |
3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构建方式 |
3.1 元数据获取采集 |
3.2 元数据转换映射 |
3.3 元数据集成融合 |
3.4 元数据质量控制 |
4 数字环境下新型联合目录的应用机制 |
4.1 构建联合目录跨界协同生态 |
4.2 建立联合目录元数据持续更新机制 |
4.3 增强深层次的知识化关联揭示 |
4.4 建设用户情景敏感的资源调度机制 |
5 结语 |
(4)三种藏书志体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藏书志体” |
2 三种藏书志之比较 |
2.1 收录书数量、质量之比较 |
2.2 体例形制之比较 |
2.3 目录分类之比较 |
2.3.1 属类有所减少。 |
2.3.2 属类有所增加。 |
2.3.3 属类有所变化。 |
3 结 语 |
(5)从皇家亚洲学会东方考古、文献研究看丝绸之路的“受阻”、“重建”与“复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丝路受阻与欧洲东方学的兴起 |
二东方考古研究 |
(一)亚述学 |
(二)东方钱币学 |
(三)东方佛教考古研究 |
三东方手稿研究 |
(一)东方手稿收集 |
(二)东方翻译基金支持下的东方文献翻译 |
(三)《会刊》的手稿研究 |
四东方学建构与丝绸之路研究 |
(一)“点状”的考古发现与“线性”的文献研究 |
(二)“点状”与“线性”结合的时空定位 |
(三)丝绸之路研究与“立体”研究 |
(6)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从文旅融合发展谈“四项能力”修炼的重要性 |
1与时代同频,把握战略机遇 |
2匹配战略机遇的“四项能力”修炼 |
文旅融合中的人才困境和优化路径 |
1行业融合中的人才困境 |
2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的思考 |
3旅控集团人才方略的实践探索 |
文旅行业人才培养及发展———以宋城演艺公司为例 |
1中国文旅业的发展生机和人才缺乏的矛盾 |
2宋城演艺人才发展的经验 |
2.1宋城演艺简介 |
2.2人才培养生态及发展中的问题 |
3文旅行业人才发展思考 |
从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变迁考察旅游人才培养的迭代 |
1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时间维度的变迁历程 |
1.1 2004年版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奠定专业发展基础 |
1.2 2015年版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1.3 2021年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新起点 |
2从高职旅游类专业目录变迁看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 |
2.1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特点 |
2.2旅游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
3从旅游高职专业目录变迁展望旅游人才培养迭代 |
4结语 |
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1文化创意旅游的内涵界定 |
2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现状与需求 |
2.1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现状 |
2.2我国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需求 |
3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
3.1构建“一纲四目、知行合一”的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
3.2形成“递进式”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
3.3深度拓展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
(8)从《中国文献解题》看伟烈亚力对中西文献学交流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文献解题》概述 |
二、《中国文献解题》对中西文献学交流的贡献 |
(一)《中国文献解题》是第一部采用中国传统目录学“四分法”的西文中国文献指南目录,在借鉴中国目录编纂方法上亦有所改造 |
(二)实为一部融汇书籍史、目录学、文化史等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大全的书目 |
(三)辑录的书目不局限于传统中文文献,体现了中西兼收、会通学术的特点 |
三、结论 |
(9)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实证检验法 |
(三)比较分析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评析 |
一、概念解读 |
二、相关概念界分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石 |
一、法治指数理论 |
二、有效辩护理论 |
三、控辩平衡理论 |
四、指定辩护理论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司法正义价值分析 |
一、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 |
二、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正当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 |
二、法治评估的拓展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 |
三、行政管理模式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法源依据 |
二、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基础 |
三、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条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沿革 |
一、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阶段 |
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评述 |
三、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述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一、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 |
二、司法裁判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三、两种模式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的异同 |
第三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现状:以H省试点工作为例 |
一、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基本概况及其评估指标 |
二、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基本数据样态及主要指标评估得分情况 |
三、对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结果的评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障碍及其成因 |
第一节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障碍 |
一、理念障碍 |
二、机制障碍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障碍成因分析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目标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
二、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 |
三、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 |
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外评估指标相似性分析 |
一、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 |
二、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 |
三、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 |
四、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 |
第二节 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 |
第三节 域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 |
二、探索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 |
三、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 |
四、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构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机理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要素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范畴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设置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设置:以一审审判阶段为研究对象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保障 |
一、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和运行能力现代化的理念转型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的法律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中文专着(含外文译着) |
(二)中文论文类(含案例,报刊,文件) |
二、外文文献 |
(一)英文专着 |
(二)英文文献 |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10)《碛砂藏》研究百年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简史 |
(一)影印本出版前 |
(二)影印本出版后 |
二、现代收藏 |
(一)中国 |
1.陕西开元、卧龙寺藏本 |
2.山西崇善寺藏本 |
3.北京柏林寺藏本 |
4.零散收藏 |
(二)日本 |
1.大阪杏雨书屋 |
2. 零散收藏 |
(三)美国 |
1.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 |
2.零散收藏 |
三、与其他藏经的关联 |
(一)版本传承 |
(二)配补情况 |
二、目录 |
(一)来源 |
(二)研究情况 |
1.目录的真实性 |
2.与其它目录做比较 |
五、刻工 |
(一)刻工表 |
(二)刻工的背景 |
六、刊刻地点与相关人物 |
七、扉画与刊记 |
(一)扉画 |
(二)刊记 |
八、随函音义 |
(一)语音特点 |
(二)文献传承 |
九、校勘 |
十、影印本 |
1.民国本 |
2.中华本 |
3.新文丰本 |
4.线装书局本 |
总结 |
四、Comtrensive Table of Cont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J]. 陈心雨.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06)
- [2]两校合编目录学教材:从《目录学讲义》到《目录学概论》[J]. 刘旭青.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05)
- [3]数字环境下联合目录体系创新研究[J]. 郑一波,陈瑞,曾建勋.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10)
- [4]三种藏书志体之比较[J]. 张妍. 图书馆界, 2021(05)
- [5]从皇家亚洲学会东方考古、文献研究看丝绸之路的“受阻”、“重建”与“复兴”[J]. 李伟华. 新丝路学刊, 2021(02)
- [6]专题笔谈: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J]. 保继刚,冯劲,黄细花,赵雪璎,吴盈盈,王昆欣,褚倍,李冬,汪汇,罗晓东. 旅游论坛, 2021
- [7]论马一浮对六艺论儒学的重建[J]. 朱晓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8]从《中国文献解题》看伟烈亚力对中西文献学交流的贡献[J]. 李真,左亚楠.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9]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石贤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碛砂藏》研究百年综述[J]. 李周渊. 佛学研究,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