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论文文献综述)
彭博[1](2011)在《京西图书馆设计定位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以大型城市公共图书馆设计定位为研究对象,以长安街西延长线石景山区CRD建设为落脚点,其内容的展开将从图书馆的定位、建筑的选址、内外部空间功能和环境设计、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结合京西文化及CRD职能、工业文明主线,阅览空间与展览空间相融合,创造一个工业文明博览、图书阅览、文献收藏、资料提供、学术交流、图书销售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化休闲中心。通过分析大型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发扬的相互关系,讨论京西文化的保存与传承,结合北京西部地区相对缺乏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提出“京西图书馆”这一命题,并着重从建筑性质、建筑功能、建筑形态以及具体的建筑设计等方面对京西图书馆定位研究。在总结基础理论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京西图书馆的设计定位和概念设计。设计为拟建项目,将从选址、规划、功能、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研究。最后,结合之前所做的研究,探讨大型综合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休闲娱乐区建设的相互关系,并推导出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王雪[2](2007)在《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文中提出本文首先概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指出高校图书馆经历的三次变革,是一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史。同时界定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与现存问题,比较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个性与共性,从而引发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趋势的思考。其次分别分析在新的建筑形势下,这些新趋势(人性化、开放化、数字智能化等)在图书馆建筑中的应用:人性化趋势,作为校园建筑的图书馆,其位置和形态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它与整个校园中心区的关系,有利于学校和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并能充分尊重校园文脉和传统校园文化,彰显校园特征是图书馆最外在的人性化设计;图书馆核心的阅览空间及环境设计越来越关注空间的品质和阅读者的心理感受,注重交流场所的设置,从基本阅览行为的空间到辅助行为发生的空间其空间及环境设计都是以读者满意度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最后指出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在强调“以人为本”管理原则和服务理念时,强调将对图书馆馆员自身的关注与对读者的关注的内在一致性。开放化趋势,首先指出图书馆走向开放性的发展必然及其走向开放性的相对优势,构成开放性设计的管理模式(“人本位”的管理模式)、技术要素(功能分区的“模块化”理念)、特征(空间的通透性、模糊性、多样性、流动性)及设计原则(以读者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弹性空间的布局原则);着重介绍开放性的内部空间设计,内部功能流线的简洁和富有选择性,阅览层的灵活空间和剖面的整体空间设计及开放性内部空间带来外部形态的变化,导致建筑表皮的通透性、均一性及形态的自由性。数字智能化趋势,首先指出带来图书馆馆藏含义及阅读介质的变化、信息存贮技术对藏书的影响、导致图书馆组织模式、工作模式及服务模式等图书馆模式的变化。其次详细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导致图书馆建筑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的变化、带来更简短的流线序列和多功能的设计模式,更智能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导致建筑造型、细部设计及采光方式的变化。最后提出建设自助型复合化的高校图书馆的概念。指出自助型复合化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区划的重分配与空间结构重组织,提出自助型复合化的高校图书馆的实现方式,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不断适应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完善的要求。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3](1989)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会员成果目录》文中指出 1989年5月23日是省图书馆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日。为了展示十年来会员的科研成果,学会办公室根据会员个人的填报材料,整理编辑了这个成果目录。目录主要收录了会员在出版社、刊物上正式出版发表的论着或在地市以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过的论文。凡属工作成果,如:书目索引、咨询课题、工作改革建议等均不予收入。目录中的款目以着者为标目,内容包括着者单位、成果名称、出版社或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年代、卷期。款目按作者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同一作者下的成果按出版或发表时间排列。
郭守利[4](1987)在《建立和发展乡镇图书馆初探——兼谈创办乡镇图书分馆的体会》文中认为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日趋深入,我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一大批农村图书馆(室)相继建立,对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两个文明”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县区图书馆普遍面临着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因势利导,把已经建立起来的乡、镇图书馆(室),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建立和发展农村乡镇图书分馆。一、建立、发展图书分馆的理论依据图书馆担负着保存文化遗产、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怎样才能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书刊资料的需求
吴双福[5](1983)在《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文中提出 我馆是一个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约170万册。馆藏的大部分图书,包括所有的外文过刊、中文科技过刊、外文书,都在内阅借书处流通使用。近二年多,我们共接待读者六万六千人次,提供书刊二十一万册次。我认为,这里的读者需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周期性和变换性。一、需求的多样性:多样性,主要是说不同类型读者对书刊的需求不同,各有自己的针对性。1、科研读者:老年科研读者:主要是教授和工程师等。他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很高的外语水平,是科研的指导力量。他们查阅的目的性明确,一般都需要外文书刊,外借与内阅并重,尤以外借外文书为多,对期刊的需求量很大。
二、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京西图书馆设计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序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2.1 京西图书馆 |
1.2.2 设计定位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实地调研 |
1.4.2 理论分析 |
1.4.3 方法总结 |
1.4.4 实践验证 |
1.4.5 技术路线 |
1.5 预期的研究成果 |
2. "京西图书馆"概念的形成 |
2.1 北京图书馆分布现状 |
2.1.1 区域人口、经济与图书馆分布 |
2.1.2 根据图书馆性质分类的分布 |
2.1.3 根据图书馆规模分类的分布分析 |
2.1.4 小结 |
2.2 城市发展与大型图书馆建设 |
2.2.1 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图书馆建设 |
2.2.2 城市文化的"前置性"和"先导性" |
2.2.3 图书馆建设对城市文化乃至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
2.3 京西地域所具备的建设大型图书馆的基础 |
2.3.1 时代基础 |
2.3.2 物质基础 |
2.3.3 文化基础 |
2.4 京西图书馆的提出 |
2.5 小结 |
3 "京西图书馆"的基本定位 |
3.1 性质定位 |
3.1.1 文明的体现 |
3.1.2 京西图书馆网络的塑造 |
3.1.3 非"京西"的(不受地域的空间限制、对全国对世界有影响的) |
3.2 功能定位 |
3.2.1 规模定位 |
3.2.2 内容涵盖全行业特色 |
3.2.3 纸与光并存 |
3.3 形态定位 |
3.3.1 基于体验理念的复合阅览空间 |
3.3.2 流动的室内开放空间 |
3.3.3 趣味横生的儿童阅览空间 |
3.3.4 氛围热烈的交谈室 |
3.3.5 宁静惬意的休闲角 |
3.4 小结 |
4 "京西图书馆"的设计定位及概念设计 |
4.1 选址 |
4.1.1 银河商务区形成的重点区域 |
4.1.2 银河商务区E地块 |
4.2 规划 |
4.2.1 交通规划 |
4.2.2 场地内部规划 |
4.2.3 城市空间形态规划 |
4.3 功能空间设计 |
4.4 各功能部分的具体设计 |
4.4.1 入口大厅设计 |
4.4.2 室内开放空间设计 |
4.4.3 复合阅览空间设计 |
4.4.4 儿童阅览室设计 |
4.4.5 集体研究室设计 |
4.4.6 休闲角设计 |
4.5 外部空间 |
4.6 造型设计 |
4.6.1 形体设计 |
4.6.2 建筑细部设计 |
4.6.3 灯光夜景设计 |
4.7 小结 |
5. 意义及总结 |
5.1 大型综合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娱乐休闲区建设 |
5.2 现代图书馆设计的原则与趋势 |
5.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校图书馆设计研究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
2.1 回顾: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
2.2 反思:高校图书馆的特点与现存问题 |
2.2.1 高校图书馆的性质 |
2.2.2 高校图书馆的个性与差别 |
2.2.3 高校图书馆的现存问题 |
2.2.4 问卷调查的发放——大学图书馆使用者的行为方式研究(后附调查问卷及结论) |
2.3 展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
2.3.1 人性化趋势 |
2.3.2 开放化趋势 |
2.3.3 数字智能化趋势 |
第三章 人性化趋势 |
3.1 涉及相关理论 |
3.2 人性化的场所感的塑造 |
3.3 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
3.3.1 基本阅览行为的空间设计 |
3.3.1.1 领域主张、关怀心理需求的设计 |
3.3.1.2 多价空间——以少至多、高度灵活的设计 |
3.3.1.3 启示阅读环境的空间形态设计 |
3.3.1.4 良好的空间形态与质量上的舒适性设计 |
3.3.2 必要辅助行为的空间设计 |
3.3.2.1 交通空间的沟通意向和易达性 |
3.3.2.2 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 |
3.3.3 交流场的实现 |
3.3.3.1 专设的交往空间和潜在的交流场所 |
3.3.3.2 营造宜人的专设交往空间 |
3.3.3.3 活动可栖息的潜在交流场所 |
3.4 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设计 |
3.5 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 |
3.5.1 图书馆读者工作人性化的实施 |
3.5.2 人性化管理的策略 |
第四章 开放化趋势 |
4.1 高校图书馆走向开放性的发展必然 |
4.1.1 开放性是高校图书馆的天然属性 |
4.1.2 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的相对优势 |
4.1.3 开放性的实质 |
4.2 开放性设计要素、特征与原则 |
4.2.1 构成开放空间的管理模式 |
4.2.2 构成开放空间的技术要素 |
4.2.3 开放空间的特征 |
4.2.4 开放空间的设计原则 |
4.3 开放性的内部空间的实现方式 |
4.3.1 功能流线的简洁和富有选择性 |
4.3.2 平面——灵活空间设计 |
4.3.3 剖面——整体空间设计 |
4.3.4 开放性内部空间形态构成 |
4.4 开放性的外部形态设计 |
第五章 数字智能化趋势 |
5.1 数字图书馆概述 |
5.1.1 数字图书馆概念提出及其基本特征 |
5.1.2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分析 |
5.1.3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
5.2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模式的影响 |
5.2.1 数字化技术导致馆藏含义及阅读介质的变化 |
5.2.2 信息贮存技术变革对藏书的影响 |
5.2.3 数字化技术导致图书馆组织模式、工作模式及服务模式的变化 |
5.3 数字化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 |
5.3.1 信息传播技术导致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的变化 |
5.3.2 更简短的流线序列和多功能的设计模式 |
5.3.3 更智能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 |
5.3.4 图书馆建筑造型及细部设计的变化 |
5.3.5 图书馆采光方式的变化 |
第六章 走向自助型复合化的高校图书馆 |
6.1 概念的提出及产生的背景 |
6.2 自助型复合化高校图书馆空间的区划与重组 |
6.2.1 空间区划重分配 |
6.2.2 空间结构重组织 |
6.3 自助型复合化高校图书馆的实现方式 |
6.3.1 开放贯通的馆内空间,以适应馆藏理念的转变 |
6.3.2 独立完善的管理与借阅空间,以适应服务理念的转变 |
6.3.3 智能化技术手段,满足“自助型”的服务和管理 |
6.3.4 功能与服务范围的扩展,提高综合效率 |
6.3.5 交流空间与阅览空间的有机组合,体现人文关怀 |
6.4 高校图书馆的当代建筑实践 |
6.4.1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
6.4.2 柏林大学图书馆 |
大学图书馆使用者的行为方式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插图或附表清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京西图书馆设计定位研究[D]. 彭博. 北方工业大学, 2011(08)
- [2]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的新趋势[D]. 王雪.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3]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会员成果目录[J]. 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办公室. 黑龙江图书馆, 1989(S1)
- [4]建立和发展乡镇图书馆初探——兼谈创办乡镇图书分馆的体会[J]. 郭守利. 图书馆学刊, 1987(05)
- [5]我馆内阅借书处读者需求试析[J]. 吴双福. 黑龙江图书馆, 198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