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罗青平[1](2019)在《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的发掘及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禽巴氏杆菌病(Avian pasteurellosis)又称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鸡、火鸡禽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感染的病禽主要表现为急性死亡,死亡率极高。早期使用磺胺类、氯霉素等抗生素预防治疗禽巴氏杆菌病有一定效果。但随着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一方面导致禽蛋禽肉等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另一方面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预防控制本病的最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是免疫预防。禽多杀性巴氏杆菌(Avian pasteurella,Pm)有15种血清型,用不同血清型的巴氏杆菌制备疫苗免疫,发现各血清型之间并不能提供交叉保护。当前我国使用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是灭活疫苗,最好的商业化灭活疫苗对同源血清型菌株感染的免疫保护率不到80%,保护期短。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和免疫保护期,或者研发新型高效的新疫苗,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对某些细菌在限铁和非限铁培养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比较分析,发现限铁培养的菌液中有大量的免疫原性蛋白,与非限铁培养的菌液相比呈明显的上调表达。基于这样的发现,我们推测禽巴氏杆菌在限铁培养条件下也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免疫原性相关蛋白,可挖掘筛选免疫原性强的蛋白制备安全高效的亚单位疫苗,或以此方法培养的细菌制备疫苗也可能比非限铁培养的禽巴氏杆菌制备的疫苗会产生更好更高效的免疫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下:1.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限铁培养及灭活疫苗研究本研究采用限铁(PMR)或正常培养基(PMN)培养Pm并监测其生长情况,绘制了限铁培养基和正常培养基中Pm的生长曲线。在培养前2小时,两种条件下的Pm生长能力无显着差异。在正常培养基中,Pm在4小时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12小时后达到平台期。但限铁培养基中Pm的对数期和平台期较正常培养基延迟2小时。限铁培养条件Pm生长速度低于正常培养基(P<0.05),说明缺铁条件明显抑制了Pm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限铁培养制备的疫苗免疫保护率明显优于正常培养菌株制备的疫苗,其攻毒保护率达到100%,可有效保护免疫鸡群免受禽巴氏杆菌的感染。但无论是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还是正常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一次免疫与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差异不明显,二次免疫鸡群抗体持续期相对较长,限铁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期大于6个月,显着高于其他灭活疫苗。2.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原性相关蛋白的发掘本研究模拟动物体内环境,在限铁环境中培养Pm。然后通过蛋白质组学,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鉴定出Pm在限铁环境中有262个差异蛋白点,其中99个蛋白质点表达量上升,选取其中的13个显着上调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有11个检索出蛋白种类,分别代表了4类蛋白质,其中8个为外膜蛋白,1个为天冬氨酸裂解酶,1个为是30S核糖体蛋白,还有1个为假想蛋白。选取3种分泌蛋白进行克隆表达并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免疫原性(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都有大量的报道,本研究不再重复)。将纯化后的分泌蛋白Asp裂解酶(aspA)、假想蛋白H和30S核糖体S6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40日龄雏鸡,结果显示免疫28天后抗体水平达到最高,35天后呈下降趋势,Asp裂解酶、假想蛋白H和核糖体蛋白S6亚单位疫苗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66.67%、80%,Asp裂解酶和S6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接近于常规灭活疫苗,而且此外疫苗免疫组免疫部位出现红肿,剖开免疫部位可见白色的油状物,可能是灭活疫苗中含有不能被机体吸收的油佐剂造成的,而亚单位疫苗免疫组没有出现这种状况。因此本研究的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3.禽巴氏杆菌asp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以NCBI数据库中的禽巴氏杆菌标准株Pm70全基因组作为参照对禽巴氏杆菌Asp裂解酶(aspA)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根据同源重组技术,首先通过融合PCR的方法将禽巴氏杆菌aspA基因的左右同源臂融合,然后将融合片段和卡那抗性基因盒通过双酶切连接到自杀质粒上,再利用电转的方法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化到Pm中,最后通过抗性筛选及PCR鉴定,成功构建基因缺失株,与野生型亲本株比较结果显示:aspA基因的氨基酸分解代谢作用对禽巴氏杆菌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提高禽巴氏杆菌抗酸能力、厌氧生存能力和限铁环境生存能力;然而,aspA基因缺失并没有显着降低禽巴氏杆菌的毒力。
杨婷婷[2](2018)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文中指出以肺部纤维化和出血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一种对养猪业影响巨大的呼吸道疾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引起探究其感染肺部致病的分子细胞机制,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疫苗保护效果不佳,因此寻找新的疫苗候选分子具有重要意义。宿主在细菌感染后,会引起体内细胞因子等产生重要变化,从而调节机体的获得性免疫,该研究结果对于疫苗的。为了了解小鼠在APP感染后,细胞因子等的变化,进行了本研究。APP滴鼻感染小鼠,48h后尸检或宰杀动物,取肺部组织,一部分利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变,一部分用于Q-PCR方法检测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白介素(Interleukin,IL)因子、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相关因子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感染APP后小鼠表现出呼吸困难和厌食。在尸体解剖中,发现肺部组织急性出血性肺。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Q-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L-8、IL-10、NLRP-3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TLR家族中TLR-2、TLR-4与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量显着增加,IRF家族中IRF-1、IRF-5、IRF-7 mRNA与对照组相比呈显着性增加。IL-1β、IL-6、IL-10、TNF-α表达升高,可能参与APP感染的发病过程。TLR-2、4可能调节小鼠炎症反应过程中IRF-7和IRF-5的表达。NLRP-3炎症小体在APP感染期间参与小鼠炎症反应。细菌的细胞膜表面蛋白免疫动物可能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为了验证我们前期工作发现APP可能表达的膜蛋白NLPI(New lipoprotein I)的免疫保护效果。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APP nlpi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然后以APP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lpi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由900 bp组成,编码一个含29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为一外膜脂蛋白,与该编码蛋白在APP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具有很高同源性。与细菌细胞外膜表面蛋白具有相互作用,分析表明NLPI参与细胞分裂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将nlpi亚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表达APP rNLPI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West-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34 kD处有特异性条带,可被相应的阳性血清识别。动物保护实验采用BALB/c小鼠(Mus musculus)进行,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抗体滴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果表明弗氏不完全佐剂+50μg rNLPI、弗氏不完全佐剂+30μg rNLPI、弗氏不完全佐剂+10μg rNLPI、30μg rNLPI免疫后,可诱导小鼠分别产生40%、20%、10%和20%存活率。佐剂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全部死亡。存活小鼠精神状况慢慢恢复正常,并采食。可见,rNLPI皮下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和较高的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弗氏不完全佐剂具有类似的调节机体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影响IgG表达的作用,本实验可见弗氏不完全佐剂对该分子无显着的免疫增强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筛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分子疫苗积累了基础资料。
马超锋,陈铭,徐永杰[3](2017)在《PCR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提出为建立准确、快速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的PCR方法,根据Gen Bank中波氏杆菌ptxA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建立的PCR方法扩增兔波氏杆菌,可扩增出870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特异性好,仅对波氏杆菌有特异性的扩增,而对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的扩增结果呈阴性;敏感性较高,最低检测限可达6.8×10-7μg/m L;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临床疑似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兔的脏器及鼻拭子样品,可扩增出目的条带,且与细菌分离的结果一致。可见,建立的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用于临床上兔波氏杆菌病的快速诊断及鉴定。
胡佳佳[4](2011)在《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文中指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引起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可广泛感染家畜、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呼吸道上皮,能引起猪、马、猫、狗、兔、小鼠、豚鼠等哺乳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常导致感染动物发生鼻炎和支气管肺炎。人也有感染该菌的报道,尤其是小孩和免疫力缺陷的人群。该菌在兔群中感染率非常高,危害家兔健康,危害兔产业的健康发展。百日咳杆菌粘附素(pertactin, PRN)是Bb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存在于菌体外膜上。PRN还是Bb定植过程中的重要黏附因子,是Bb定植过程的关键。研究表明,PRN能够显着降低Bb在免疫小鼠肺脏的定植水平。因此本试验将prn基因进行了克隆,表达,并对其免疫保护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本试验还利用重组蛋白PRN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结果如下1.参照GenBank公布的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的prn基因序列(AY376325)设计了一对特异性扩增相应核苷酸片段的上、下游引物。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9-Tvector,经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将目的片段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为pGEX-4T-1-prn。将此表达载体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在IPTG诱导下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同时有少量以可溶形式存在于上清中;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能被兔Bb特异性阳性血清识别,证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有望成为实用有效的诊断抗原和疫苗抗原。2.本试验应用表达的重组蛋白PRN为包被抗原,建立了一种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试验确定重组蛋白PRN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500ng/mL,最佳封闭条件为2%的BSA37℃封闭1.5h,最适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40,血清最适作用时间为60min,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5000,最适作用时间为60min,底物最适显色时间为37℃,10min。试验证实该方法不仅敏感、特异、快速、简便,而且经济、易于重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断尾采血,用建立的间接ELISA测定其血清效价。用2×LD50Bb对免疫后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攻毒,观察十天并记录小鼠死亡情况。结果显示浓度较高的两个重组蛋白PRN免疫组和灭活疫苗免疫组小鼠均没有死亡,存活率为100%。浓度最低的重组蛋白PRN免疫组小鼠死亡2只,存活率为66.7%。阴性对照组小鼠死亡5只,存活率仅为16.6%,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死亡。死亡的小鼠死前均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从其肝脏、肺脏均能够分离到形态典型的Bb菌。本研究成功表达了百日咳杆菌粘附素;重组蛋白PRN对ICR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还成功应用重组蛋白PRN建立了一种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从而为该病的诊断和防制,以及疫苗的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熊富强[5](2009)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可广泛感染家畜、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呼吸道上皮,能引起猪、马、猫、狗、兔、小鼠、豚鼠等哺乳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常导致感染动物发生鼻炎和支气管肺炎。人也有感染该菌的报道,尤其是小孩和免疫力缺陷的人群。该菌在兔群中感染率非常高,危害家兔健康,严重影响实验兔质量和科学研究。目前,国内外在猪萎缩性鼻炎的研究中,对波氏杆菌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家兔波氏杆菌的研究较少,对其检测方法的报道更少,特别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兔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仍未见报道。鉴于单抗在疾病的诊断、防治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制备了该菌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该菌的ELISA检测方法。主要试验和结果如下:1.以Bb分离株BLJ05的灭活菌液为免疫原,腹腔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Bb单克隆抗体(McAb),结果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抗Bb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7D5和D6B2。用间接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对所制备的McAb特性进行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株A7D5和D6B2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600和1:102400;且不与兔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兔的常见病原菌反应,特异性强。两株单抗亲和力实验表明杂交瘤细胞株A7D5亲和力略高于D6B2。ELISA相加试验表明它们针对相同的抗原表位。该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今后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诊断、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奠定了基础。2.以Bb分离株BLJ05为免疫原,制备兔抗Bb免疫血清,将其IgG提纯,并利用第一章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Bb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以兔抗Bb IgG铺板,用方阵法筛选两种抗体最佳反应浓度;用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鉴定,并与PCR检测方法比较。结果显示,免疫血清IgG的最佳稀释度为1:6400,浓度为2.5 mg/L;单抗IgG的最佳稀释度为1:800,浓度为5 mg/L。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与兔常见菌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均不发生反应,同时与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
王欣,恽时锋,王芳,范志宇[6](2008)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适用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的fim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利用该PCR方法扩增出425 bp的目的基因片段,该产物序列与GeneBank上公布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肠埃希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交叉性反应;并且最小可检出菌液浓度为3.6 CPU。用该PCR方法检测了从江苏、山东等地采集的146份兔鼻拭子,结果检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阳性92例,阳性率为63.01%。结论建立了快速检测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PCR方法。
王欣[7](2008)在《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文中指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广泛感染包括猪、犬等家畜,兔、豚鼠等实验动物,雪貂、考拉熊及栗鼠等野生动物在内的多种哺乳动物,并造成急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人也有感染该菌的报道,尤其是小孩和免疫力缺陷的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养兔业的发展,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明显增加,并常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已成为兔业养殖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养兔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由三部分组成,一是OMP-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二是针对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菌毛蛋白建立并比较了三种抗体检测方法;三是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主要试验和结果如下:1.应用超声波裂解结合超速离心法提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外膜蛋白(OMP),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兔波氏杆菌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确定抗原的包被浓度为14.44μg/mL,检测血清作1:400稀释,以及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与微量凝集试验相比,符合率为87.56%,敏感性提高约33倍。该ELISA方法不仅敏感、特异、快速、简便,而且经济、易于重复,适于推广应用。2.利用超声波处理结合TritonⅩ-100溶解法制备粗提的菌毛抗原,建立了三种用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抗体检测方法: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E))、玻片凝集试验(SAT)、间接血凝试验(IHA)。临床检测了458份兔血清样品,结果发现,IHA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最高(73.36%),其次为AGID(63.54%)和SAT试验(61.79%);IHA与AGID的符合率为90.17%,与SAT试验的符合率为86.68%,AGID与SAT的符合率为89.08%。IHA更为敏感,且与AGID有较好的符合率,可用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血清学监测。3.根据GenBank中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毛蛋白基因(fim2)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出大小为425bp的目的基因片段,建立了快速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PCR方法。该产物序列与GeneBank上公布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交叉性反应,并且最小可检出菌液浓度为3.6CFU。用该PCR方法检测了从江苏、山东等地采集的146份兔鼻拭子,结果检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阳性92例,阳性率为63.01%。本试验应用超声波裂解结合超速离心法制备了Bb的外膜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制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间接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参考;利用超声波处理结合TritonⅩ-100溶解法制备粗提的菌毛抗原,建立了三种用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抗体检测方法: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玻片凝集试验(SAT)、间接血凝试验(IHA),为基层部门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依据;根据Bb主要毒力因子fim2基因建立了快速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PCR方法。
杨孟鸿[8](2016)在《赣州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文中指出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泛流行,已成为导致猪贫血、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赣州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筛选有效药物制定高效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如下:1、对赣州18个县(市、区)的40个年出栏1000头肉猪自繁自养猪场场中,选择30个猪场共收集到302个样本,分别对不同阶段猪群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PCR结合瑞氏染色法为最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猪附红细胞体病表现为高感染率、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季节性成为流行新趋势;该病以混合感染、继发感染为主,是导致猪群感染本病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2、将40头感染发病猪分8组,每组5头猪,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处理,结果显示:土霉素、强力霉素是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理想抗生素,914A是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3、本试验以3个年出栏2000头肉猪的自繁自养猪场,分成4组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保健可以有效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是防控该病的有效途径;应激是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天气变化、转栏时应及时添加强力霉素200 g/吨,青蒿素、黄芪多糖、板蓝根复方提取物1000g/吨;减少猪群间蚊虫机械传播,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
朱秀高[9](2013)在《猪场病原检验方法的应用分析与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的扩大及国外引种数量的增长,养殖硬件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养猪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验也得到不断积累。但还有一些新的疾病持续出现,如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有一些原来存在但极少发生的疾病开始频繁出现,并造成严重危害,如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和回肠炎;多种疾病导致的混合感染已经成为当前猪场中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如高热病、仔猪原因不明性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
高建峰[10](2011)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文中提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主要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自1987年报道于美国南部,现已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大范围流行,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6年,在我国猪群内暴发了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的疾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极为惨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国内学者的不断的探索与研究,证实了该病的主要病原是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尼多病毒目,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全长约为15 kb,含9个开放式阅读框(ORFs),其中ORF1编码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长度约为2.9 kb,不同毒株因序列存在着差异而长度不一。在PRRSV的非结构蛋白中,Nsp2基因的保守性最差。但Nsp2含有多个B细胞表位,且表位集中的区域亲水性较强,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病毒感染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De Lima M et al.,2006; O leksiewicz MBetal.,2001)。本研究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Nsp2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其免疫原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以PRRSV WUH3株为研究对象,对Nsp2基因进行分析,通过截去Nsp2基因C端跨膜区的疏水序列,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PRRSV的截短的Nsp2抗原决定区域,将其克隆到pET-28a(+),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p2, IPTG诱导后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blot分析证明蛋白有免疫学活性,用得到的Nsp2蛋白以及N蛋白混合包被作为抗原,建立了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取纯化的Nsp2蛋白按100μg/只的剂量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进行乳化,并作为免疫原采取常规皮下多点注射免疫6-8周龄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经过3次克隆后获得了一株抗PRRSV Nsp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A2F1。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这株单克隆抗体株能与Nsp2蛋白以及PRRSV WUH3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PRRSV CH-1a株发生反应,证明获得的McAb为针对PRRSV WUH3株的McAb。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重链为IgG1型,轻链为K链。采用间接ELISA法测得单抗的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为1:8000,腹水效价为1:128000。这株单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Nsp2基因的功能及建立准确快速PRRSV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的发掘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危害与防控 |
1.1.1 病原学 |
1.1.2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特点 |
1.1.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致病性 |
1.1.4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 |
1.2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 |
1.3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免疫原性蛋白研究进展 |
1.3.1 荚膜(Capsule) |
1.3.2 脂多糖(LPS) |
1.3.3 外膜蛋白(OMP) |
1.3.4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 |
1.3.5 菌毛和粘附素 |
1.3.6 铁代谢相关蛋白(IROMPs) |
1.3.7 唾液酸代谢(SAM) |
1.4 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研究进展 |
1.4.1 灭活疫苗 |
1.4.2 弱毒活疫苗 |
1.4.3 亚单位疫苗 |
1.4.4 免疫复合物疫苗 |
1.4.5 基因工程疫苗 |
1.5 铁代谢及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
1.5.1 宿主阻止铁吸收的机制 |
1.5.2 细菌对铁元素的吸收 |
1.6 蛋白质组学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
1.6.1 蛋白质组学简介 |
1.6.2 蛋白质组学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限铁培养及灭活疫苗研究 |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株和试验动物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 |
2.3.2 疫苗制备 |
2.3.3 疫苗质量检验 |
2.3.4 疫苗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 |
2.4 结果 |
2.4.1 限铁环境中Pm生长曲线 |
2.4.2 疫苗的制备 |
2.4.3 疫苗免疫后抗体监测 |
2.4.4 攻毒试验结果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原性相关蛋白的发掘 |
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株,质粒和培养条件 |
3.2.2 主要试剂耗材 |
3.2.3 主要仪器 |
3.2.4 培养基及抗生素的配置 |
3.3 实验方法 |
3.3.1 禽源巴氏杆菌分泌蛋白提取 |
3.3.2 一向等点聚焦 |
3.3.3 双向SDS-PAGE |
3.3.4 染色 |
3.3.5 分泌蛋白质谱分析 |
3.3.6 筛选蛋白的动物保护性实验 |
3.4 实验结果 |
3.4.1 二维电泳结果 |
3.4.2 质谱分析结果 |
3.4.3 筛选蛋白原核表达检测 |
3.4.4 免疫与攻毒保护性检测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禽巴氏杆菌asp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的研究 |
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2 材料 |
4.2.1 菌株和质粒 |
4.2.2 实验动物 |
4.2.3 主要试剂 |
4.2.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4.2.5 主要仪器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引物设计 |
4.3.2 细菌的培养 |
4.3.3 细菌的基因组的提取 |
4.3.4 重组质粒pBC-SK-?aspA的构建 |
4.3.5 重组质粒pBC-SK-?aspA-kan的构建 |
4.3.6 多杀性巴氏杆菌C48-1 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4.3.7 自杀性质粒的电转化 |
4.3.8 △aspA::kan突变株的筛选和鉴定 |
4.3.9 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 |
4.3.10 突变株的生化特性 |
4.3.11 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 |
4.3.12 富马酸对缺失株生长速度的影响 |
4.3.13 酚红显色实验 |
4.3.14 酸性环境生存实验 |
4.3.15 厌氧环境生存实验 |
4.3.16 限铁环境生存实验 |
4.3.17 aspA基因转录是否受铁离子调控 |
4.3.18 限铁环境下缺失株对铁离子的利用 |
4.3.19 限铁环境下生物被膜的测定 |
4.3.20 粘附与侵袭实验 |
4.3.21 毒力实验 |
4.3.22 疫苗免疫和攻毒保护试验 |
4.4 实验结果 |
4.4.1 aspA基因左右同源臂以及Kana抗性基因的PCR扩增 |
4.4.2 aspA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的构建 |
4.4.3 重组质粒pBC-SK-?aspA的酶切鉴定结果 |
4.4.4 重组质粒pBC-SK-?aspA-kan的酶切鉴定结果 |
4.4.5 △aspA::kan突变株的筛选结果 |
4.4.6 △aspA::kan突变株PCR鉴定结果 |
4.4.7 遗传稳定性结果 |
4.4.8 突变株的生化特性 |
4.4.9 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
4.4.10 富马酸对缺失株生长速度的影响 |
4.4.11 酚红显色实验结果 |
4.4.12 酸性环境生存实验结果 |
4.4.13 厌氧环境生存实验结果 |
4.4.14 限铁环境生存实验结果 |
4.4.15 aspA基因转录受铁离子调控 |
4.4.16 限铁环境下缺失株对铁离子的摄取 |
4.4.17 限铁环境下生物被膜的测定 |
4.4.18 粘附与侵袭实验结果 |
4.4.19 毒力实验结果 |
4.4.20 免疫攻毒实验结果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Publications |
致谢 |
(2)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高频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2.流行病学 |
3.发病机制 |
3.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3.2 致病机制 |
3.3 APP毒力因子及致病性 |
3.3.1 APP的溶血外毒素(Apx) |
3.3.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
3.3.3 菌毛(Fimbriae) |
3.3.4 荚膜多糖 |
3.3.5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 |
3.3.6 转铁结合蛋白(Transfer rinbinding peptides,TBP) |
4.诊断 |
4.1 常规镜检与病原学诊断 |
4.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
5.疫苗的研究现状 |
5.1 灭活疫苗 |
5.2 弱毒活疫苗 |
5.3 亚单位疫苗 |
5.4 基因工程苗 |
6.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TLR/NLRs/IRF信号通路在APP感染致小鼠肺部病变中的作用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和实验动物 |
1.1.2 培养基 |
1.1.3 试剂 |
1.2 方法 |
1.2.1 APP培养与小鼠模型建立 |
1.2.2 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
1.2.3 切片染色 |
1.2.4 引物设计 |
1.2.5 荧光定量PCR |
1.2.6 计算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
2.2 细胞因子在小鼠肺部表达水平 |
2.3 感染APP小鼠肺部TLR家族表达水平 |
2.4 小鼠感染APP后 IRF家族在肺部表达量 |
2.5 感染APP后小鼠肺部细胞因子表达量 |
3.讨论 |
第三章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nlpi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种、质粒和培养基 |
1.1.2 主要试剂 |
1.1.3 引物设计 |
1.2 方法 |
1.2.1 菌株复苏和培养 |
1.2.2 APP nlpi基因的克隆 |
1.2.3 APP nlpi基因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APP nlpi基因克隆 |
2.2 APP nlpi 的进化分析 |
2.3 APP nlpi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2.4 APP NLPI与细菌细胞分裂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 |
2.5 与APP NLPI相互作用猪的细胞膜表面PDZ结构域蛋白的分析 |
3.讨论 |
第四章 重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NLPI蛋白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质粒和培养基 |
1.1.2 主要试剂 |
1.1.3 引物设计 |
1.2 方法 |
1.2.1 APP扩增 |
1.2.2 APP nlpi基因的克隆 |
1.2.3 APP nlpi基因分析 |
1.2.4 p ET-nlpi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1.2.5 重组NLPI蛋白(recombinant NLPI,r NLPI)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1.2.6 rNLPI的 Western-blot鉴定 |
1.2.7 免疫保护试验 |
1.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APP nlpi基因克隆 |
2.2 APP nlpi的进化分析 |
2.3 APP nlpi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
2.4 重组质粒p ET-nlpi的构建和r NLPI蛋白的检测 |
2.5 r NLPI的表达和免疫原性鉴定 |
2.6 r NLPI免疫保护试验诱导小鼠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 |
2.7 抗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观察 |
3.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PCR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1.1 菌株、临床样本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1.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2 方法 |
1.2.1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
1.2.2 模板DNA的制备 |
1.2.3 PCR方法建立 |
1.2.3. 1 PCR反应 |
1.2.3. 2 PCR反应条件优化 |
1.2.3. 3 PCR扩增产物鉴定 |
1.2.3. 4 PCR特异性试验 |
1.2.3. 5 PCR敏感性试验 |
1.2.4 临床样品波氏杆菌的PCR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反应的条件优化结果 |
2.2 特异性试验结果 |
2.3 敏感性试验结果 |
2.4 PCR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 |
3 结论与讨论 |
(4)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及其危害 |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原学 |
2.1 形态及培养特性 |
2.2 抗原结构及生物学活性 |
3 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
4 症状及病变 |
4.1 临床症状 |
4.2 大体解剖观察 |
4.3 组织病理学观察 |
5 诊断 |
5.1 细菌学诊断 |
5.2 血清学诊断 |
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6 药物敏感性 |
7 防治 |
7.1 免疫接种 |
7.2 药物预防 |
7.3 综合防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一章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prn基因的扩增 |
2.2 克隆质粒pMD19-T-prn的鉴定 |
2.3 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prn的鉴定 |
2.4 pGEX-4T-1-prn重组蛋白的表达 |
2.5 重组蛋白表达形式的鉴定 |
2.6 Western blot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方法及内容 |
2 结果 |
2.1 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2.2 封闭液和封闭时间的确定 |
2.3 抗原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2.4 羊抗兔IgG的最佳稀释度和作用时间 |
2.5 底物作用时间 |
2.6 结果判定 |
2.7 阻断实验 |
2.8 敏感性试验 |
2.9 间接ELISA保存期试验 |
2.10 间接ELISA重复性试验 |
2.11 临床应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重组蛋白PRN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免疫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效价测定 |
2.2 腹腔内攻毒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5)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及其危害 |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病原学 |
3. 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
4. 诊断 |
5. 防治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一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第二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7)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及其危害 |
2.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病原学 |
3. 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 |
4. 基因型 |
5. 诊断 |
6. 防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部分 |
第一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OMP-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和仪器 |
2. 试验方法及内容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第二章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菌毛粗提物三种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比较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第三章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全文总结 |
附录 |
致谢 |
(8)赣州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
1.简介 |
2.病原学 |
2.1 病原的历史来源及分类 |
2.2 病原的生物学特性 |
3.致病机理 |
4.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5.诊断方法 |
6.流行病学 |
7.防治研究 |
第二章 赣州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和病原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1.2.1 相关试剂配制[22] |
1.2.2 调查范围与对象 |
1.2.3 病料采集 |
1.2.4 实验室检测 |
1.2.4.1 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 |
1.2.4.1.1 镜检法[23] |
1.2.4.1.2 ELISA检测 |
1.2.4.1.3 PCR法检测 |
1.2.4.2 其它病原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五种镜检检测方法的比较 |
2.2 镜检法、ELISA和PCR检测的比较 |
2.3 不同内脏器官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率比较 |
2.4 不同地区猪附红细胞体发病和流行情况 |
2.5 不同阶段的猪附红细胞体发病和流行情况 |
2.6 不同规模猪场猪附红细胞体发病和流行情况 |
2.7 不同季节猪场猪附红细胞体发病和流行情况 |
2.8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模式调查 |
3.讨论 |
3.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 |
3.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特点 |
3.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模式 |
3.4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探讨 |
第三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有效药物的筛选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和病原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1.2.1 相关试剂配制[22] |
1.2.2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1.2.2.1 治疗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1.2.2.2 治疗药物毒性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1.2.3 临床症状观察和死亡情况分析 |
1.2.4 病原试验室检测 |
1.2.4.1 猪附红细胞体病原的镜检 |
1.2.4.2 PCR法检测 |
1.2.5 猪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结果 |
2.1 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结果 |
2.2 试验各组猪治疗后采食量与饮水量结果 |
2.3 试验各组猪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
2.4 试验各组猪治疗后死亡情况及病理变化结果 |
2.5 试验各组猪治疗后镜检检测结果 |
2.6 试验各组猪治疗后PCR检测结果 |
2.7 猪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3.讨论 |
3.1 猪附红细胞体的有效药物分析 |
3.2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理想药物 |
3.3 猪附红细胞体的防治药物 |
第四章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仪器 |
1.1.3 主要试剂 |
1.2 方法 |
1.2.1 相关试剂配制[22] |
1.2.2 猪场防治措施 |
1.2.3 临床症状观察和死亡情况分析 |
1.2.4 病原实验室检测 |
1.2.4.1 猪附红细胞体病原的镜检: |
1.2.4.2 PCR法检测 |
2. 结果 |
2.1 猪场发病和死亡情况 |
2.2 发病猪治愈情况 |
2.3 猪血液病原检测情况 |
3. 讨论 |
3.1 药物保健可以有效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是防控本病的有效途径 |
3.2 中草药对于预防猪附红细胞体具有一定的效果,可用于猪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3.3 应激是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猪应激时做好药物保健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
3.4 减少猪群间机械传播猪附红细胞体病,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猪场病原检验方法的应用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直接法 |
1.1培养法 |
1.2 PCR法 |
1.3 ELISA法 |
2 间接法 |
(1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1.1.1 PRRSV的分类 |
1.1.2 PRRSV的理化特性 |
1.1.3 PRRSV的抗原性 |
1.1.4 PRRSV的生物学特性 |
1.2 PRRSV分子生物学特征 |
1.2.1 PRRS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
1.2.2 PRRSV的蛋白质 |
1.2.3 PRRSV的抗原性变异 |
1.2.4 PRRSV的毒力变异 |
1.3 PRRS的诊断研究 |
1.3.1 病毒分离 |
1.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1.3.3 抗原检测 |
1.3.4 血清学试验检测抗体 |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毒株、细胞与菌株 |
3.1.3 载体与质粒 |
3.1.4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3.1.5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3.2 试验方法 |
3.2.1 RT-PCR扩增截去跨膜区序列的Nsp2基因片段 |
3.2.2 RT-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 |
3.2.3 PCR扩增产物或酶切产物回收与纯化 |
3.2.4 外源DNA片段与克隆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
3.2.5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2.6 连接产物的转化 |
3.2.7 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
3.2.8 Nsp2的原核表达 |
3.2.9 表达产物的提取 |
3.2.10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检测 |
3.2.11 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3.2.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4.1.1 截去跨膜区序列的Ns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4.1.2 截去跨膜区的Nsp2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4.1.3 Nsp2-ELISA、Nsp7-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4.1.4 Nsp2-ELISA、Nsp7-ELISA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
4.1.5 Nsp2-ELISA、Nsp7-ELISA、N-ELISA三种检测PRRSV抗体的ELISA方法的比较 |
4.1.6 Yhbw以及Nsp7-Yhbw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4.1.7 Yhbw以及Nsp7-Yhbw的原核表达 |
4.1.8 Yhbw-ELISA、Nsp7-Yhbw-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4.1.9 Yhbw-ELISA、Nsp7-Yhbw-ELISA阴阳临界值的确定 |
4.1.10 Yhbw-ELISA、Nsp7-Yhbw-ELISA、Nsp7-ELISA三种检测PRRSV抗体的ELISA方法的比较 |
4.1.11 PRRSV 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4.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4.2.1 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4.2.2 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
4.2.3 单抗的特异性鉴定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截去跨膜区序列的Nsp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5.1.2 pET-28a(+)-Nsp2融合蛋白的纯化 |
5.1.3 Yhbw以及Nsp7-Yhbw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5.1.4 pET-28b(+)-Yhbw以及pET-28a(+)-Nsp7-Yhbw融合蛋白的纯化 |
5.1.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L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
5.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重要免疫原性相关蛋白的发掘及功能研究[D]. 罗青平.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2]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重组NLPI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研究[D]. 杨婷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3]PCR检测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马超锋,陈铭,徐永杰.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4)
- [4]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D]. 胡佳佳.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5]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熊富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6]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王欣,恽时锋,王芳,范志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07)
- [7]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 王欣.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8]赣州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治研究[D]. 杨孟鸿. 江西农业大学, 2016(03)
- [9]猪场病原检验方法的应用分析与建议[J]. 朱秀高.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3(02)
- [10]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Nsp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 高建峰.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