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25例检查及治疗效果分析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25例检查及治疗效果分析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塞——附25例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喜梅[1](2021)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比较患者溶栓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血流速度(MCA-Vp)、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动脉搏动指数(P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患者溶栓前的MCA-Vp为(19.25±6.64)cm/s、MCA-Vm为(10.31±15.34)cm/s、PI为(0.87±0.07),溶栓后即刻分别为(87.05±14.25)cm/s、(63.21±6.12)cm/s、(0.60±0.11);患者溶栓后即刻的MCA-Vp、MCA-Vm高于溶栓前, PI低于溶栓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7.04±2.10)分明显低于溶栓前的(15.20±3.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过程中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持续监测,可以有效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价患者的血管再通状况,对监测患者的病症及预后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指导。

杨晓园[2](2021)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王英[3](2021)在《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观察等方面,探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ACI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急性期一般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调脂、合并症并发症治疗等。中药组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益气活血化痰方(黄芪、胆南星、法半夏、党参、桃仁、红花、当归、丹参、天麻、白术、蜈蚣等组成),100ml/袋,饭后温服,每天3次。疗程14±2天,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的水平变化及TCD评估脑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1、两组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NIHSS评分疗效评定,中药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中药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后脑侧支循环比较,中药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6、治疗后Hcy水平比较,中药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7、治疗后NSE水平比较,中药组下降更明显,但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8、治疗后ADL评分比较,中药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9、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及药物安全损害,安全性评价1级。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方可有效运用于风痰阻络型ACI患者,能有效改善脑侧支循环,降低患者Hcy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ADL值,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作为风痰阻络型ACI患者临床辅助治疗选择之一。

林慧颖[4](2021)在《八段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认知衰弱症(Cognitive Frailty,CF)老年人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八段锦干预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是否与认知和身体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有关。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在福州市的三个社区筛选出102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八段锦组,对照组接受每月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健康教育;八段锦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接受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共24周的八段锦运动干预。并于干预前和干预24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dmonton Frail Scale,EFS)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测量两组对象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整体认知功能、身体衰弱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差值t检验分析方法及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两组对象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整体认知功能、身体衰弱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差异。采用偏相关探索分析八段锦对CF老年人认知功能、身体功能的改善作用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 24.0中完成。结果:1.整体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干预24周后,八段锦组的Mo CA总分显着高于对照组(2.51±0.32 vs 0.34±0.44,P<0.001),而八段锦组的EFS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1.94±0.20 vs-1.16±0.23,P=0.012);Mo CA总分和EFS得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组和时间交互效应上均存在显着的效应值差异(P<0.05),八段锦组优于对照组。2.脑血流动力学参数:(1)差值t检验分析显示,干预24周后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八段锦组变慢的速度显着低于对照组(-1.31±1.66 vs-8.48±2.23,P=0.046),右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BFVmean)八段锦组较对照组显着加快(1.65±1.49 vs-4.61±1.61,P=0.029),左侧大脑中动脉PSV八段锦组变慢的速度显着低于对照组(-2.97±2.12 vs-8.21±1.50,P=0.022),左侧大脑后动脉PSV八段锦组较对照组显着加快(2.99±1.72 vs-1.88±1.70,P=0.048),基底动脉PSV八段锦组变慢的速度显着低于对照组(-1.28±1.99vs-6.74±2.33,P=0.024),基底动脉BFVmean八段锦组较对照组显着加快(0.22±0.93 vs-3.78±1.55,P=0.041),基底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八段锦组较对照组显着加快(1.05±0.76 vs-2.53±1.18,P=0.012),其余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八段锦组在右侧大脑中动脉的PSV、BFVmean和EDV上有显着的组与时间交互作用(P=0.012,P=0.005,P=0.019),在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左侧后动脉的PSV上有显着的交互作用(P=0.045,P=0.048),以及在基底动脉的BFVmean和EDV上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29,P=0.012)。3.生活质量:干预24周后,八段锦组的精力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0.69±0.73 vs-1.86±1.05,P=0.048);八段锦组的精力得分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中存在显着的组间效应(P=0.011)、组和时间交互效应(P=0.048),在其他各维度未见显着差异(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八段锦组左侧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变化与Mo CA总分变化有显着负相关关系(r=-0.308,P=0.047);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与衰弱量表得分变化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规律性八段锦运动能明显改善认知衰弱症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2.规律性八段锦运动能明显改善CF老年人右侧大脑中动脉PSV、BFVmean、EDV,左侧大脑中动脉的PSV,左侧大脑后动脉的PSV,以及基底动脉的PSV、BFVmean、EDV。3.规律性八段锦运动改善CF老年人认知功能可能与其改善左侧后动脉PS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关。

刘洪波[5](2021)在《综合运动疗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综合运动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客观评价综合运动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开展综合运动疗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方法从重庆市中医院收集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7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组(A组)、运动疗法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B组)和运动疗法联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C组),每组25例。A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B组患者接受快走、24式太极拳的运动康复治疗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C组患者接受快走、24式太极拳的运动康复治疗和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研究周期为6周,分别于研究开始和结束时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结果(1)血脂指标变化: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B组和C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2)颈动脉血管超声指标变化: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三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和运动疗法均可改善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2)运动和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3)运动和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大剂量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孟冬[6](2021)在《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ranscranial Doppler,,TCD),分析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颅内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及颅内血流动力学之间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纳入标准为发病72小时以内的急性轻重度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且同时满足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OCSP分型为部分前循环,采集一般资料和头颅MRI,分别于入组当天和7天进行中医证候学、神经科量表测评和TCD检测,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本研究共收集75例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男性55例(占73.3%),女性20例(占26.7%);年龄最大者80岁,年龄最小者37岁,平均年龄63.13±10.74岁;既往高血压45例(占60.0%),糖尿病23例(占30.0%),高脂血症19例(占25.3%),冠心病15例(占20.0%);吸烟史41例(占54.7%),饮酒史33例(占44.0%)。②中医证候要素入组当天主要以内风、内火、痰湿、血瘀为等实证常见,虚证(阴虚和气虚)较少。入组7天时中医证候要素以痰湿、血瘀为主,内风、内火证候要素分值下降。③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入组第7天NIHSS评分较入组当天明显降低。④对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TCD相关指标做相关性分析,内风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高,阻力减小;内火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痰湿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瘀血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快,搏动指数与阻力指数均减慢;气虚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增快;阴虚证候要素积分增高时,颅内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高。⑤将脑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与年龄、性别、血压、烟酒嗜好、既往史和NIHSS量表做相关分析,血流异常组与血流正常组相比,年龄更高,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饮酒人数更多,既往病史更多,NIHSS评分基本一致。两组做统计学比较,发现舒张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瘀阻络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颅内血流动力学之间具有相关性。脑动脉血流速度与舒张压之间具有相关性。

叶小强[7](2020)在《介入封堵对CS合并PFO患者的中期疗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卵圆孔未闭封堵术预防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相关的不明原因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复发的效果及安全性仍有争议,本文拟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CS合并PFO患者的中期疗效评估。方法:选取经本院影像学、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等常规检查确诊收治的不明原因脑卒中合并PFO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28例),研究组采用介入封堵治疗(AMPLATZER封堵器+短期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抗血小板治疗,随访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缺血性卒中的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穿刺部位血肿、股动静脉瘘、心律失常、瓣膜关闭不全等发生。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无心房水平残余分流、静脉血栓形成、封堵器移位、脱落等情况。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明显差异,患者基线资料未见明显区别,两组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比较两组的卒中复发情况,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6例患者出现缺血性卒中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 vs 6/28,P<0.05)(4.17%VS 21.43%,P<0.05)。结论:应用介入封堵治疗对不明原因卒中合并PFO患者,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吴婷,闫学强,谢圣兵,张坤燕,朱佳婉,姚静远,钟雪玲,唐佳,钟水生[8](2020)在《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颈动脉狭窄入院行CEA的45例患者,CEA术前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按照入院手术探查前是否采用彩超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进行分组,将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观察组,将未标记颈部血管体表走行位置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2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中失血量(80.3±11.1)ml高于观察组(57.0±10.8)ml,切口长度(69.3±10.9)mm高于观察组(48.8±7.0)mm,血管暴露所需时间(26.1±5.6)min高于观察组(18.0±5.1)min,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8.9%高于观察组3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体表走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及超声医生推广应用。

张秋奂[9](2020)在《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HRMRVWI)分析基于CISS分型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颅内血管斑块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HRMRVWI(平扫+增强)及常规MRI检查,其中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PAOPA)组17例,动脉到动脉栓塞(ATAE)组20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HP/IEC)组4例,混合机制(MM)组0例。由于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和混合机制组病例数较少,避免导致统计结果的偏差,所以仅对于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和动脉到动脉栓塞组做了统计分析,分别比较了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特征,颅内全脑斑块总体分布及增强特征,责任血管斑块位置、分布、形态、负荷、信号、厚度、增强特征以及责任血管管腔狭窄程度、重构特点等。结果:(1)两组间在年龄、性别、是否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否吸烟、以及NIHSS评分、他汀类药物使用等基本临床特征方面差异不显着(p>0.05);(2)对于颅内全脑斑块总体分布以及增强特征的分析,两组间在斑块2级强化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E组高于PAOPA组(31.0%vs 19.7%),在全脑斑块数量、前循环和后循环斑块数量分布以及全脑斑块增强累计分数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责任斑块分布及位置特征的分析,两组责任斑块均多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75.0%vs 70.6%),并且多累及血管前壁或上壁;(4)对于责任斑块特征及管腔的分析,ATAE组的斑块表面不规则发生率(65.0%vs 29.4%),斑块负荷(73.69±12.13%vs 65.24±11.57%)以及斑块 2 级强化发生率(80.0%vs 29.4%)均明显高于PAOPA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0级强化发生率(10.0%vs 47.1%)方面,ATAE组明显低于PAOPA组(p<0.05),在斑块偏心性分布、斑块内高信号发生率、斑块厚度、责任血管狭窄率和重构方式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5)对于ATAE组患者逻辑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斑块2级强化发生率可以作为动脉到动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Exp(B))和 95%CI 为 10.494(1.394,78.996),ROC 曲线下面积(AUC)0.753。结论:1、动脉到动脉栓塞组与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比较,存在更多的斑块不规则发生率,更高的斑块负荷,更高的斑块2级强化发生率而多表现为不稳定性斑块特征;2、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多表现为稳定性斑块特征;3、斑块2级强化发生率对于动脉到动脉栓塞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动脉到动脉栓塞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目的:通过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ASL)脑灌注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分析缺血性中风亚急性期痰湿证患者颅内梗死特征及脑血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症状性缺血性中风患者27例,其中痰湿证为主证14例,非痰湿证为主证13例(气虚证为主证7例,血瘀证为主证6例,称为气虚血瘀证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3D ASL脑灌注成像检查。根据DWI图像上缺血灶数量分布,分为单发梗死灶和多发梗死灶;根据缺血灶的大小,分为腔隙性梗死(梗死直径≤15mm)和非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直径>15mm);并测得最大梗死核心区ADC值。将3D ASL脑灌注原始数据通过GE后处理工作站ASL处理模块计算出全脑血流量(CBF)图,分别测量最大梗死核心区(患侧)和镜像区域(对侧)脑血流量值,以及尾状核头、豆状核、背侧丘脑、黑质、红核及齿状核等脑深部核团,大脑中动脉供血区(M1、M2、M3、M4、M5、M6)、大脑前动脉供血区(A)、大脑后动脉供血区(P)、小脑半球(Cb)等区域脑血流量值。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单发梗死灶均占有较高的比例,痰湿证组中非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直径>15mm)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64.3%vs 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梗死核心区 ADC 值比较(0.65±0.18*10-3vs 0.62±0.14*10-3)mm2/s,两组差异不显着(p>0.05);(2)脑血流量的分析,组内比较中,痰湿证组和气虚血瘀证组两组患者梗死核心区域CBF值均明显低于对侧CBF值(28.04±8.37 vs 40.78±7.02,34.22±6.47 vs 39.39±6.99)[ml/(100 g.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中,两组间在梗死核心区CBF值差异显着(p<0.05),痰湿证组明显低于气虚血瘀证组(28.04±8.37 vs 34.22±6.47)[ml/(100 g·min)],而在镜像区域(对侧)以及脑部其他区域CBF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梗死灶大小和核心梗死区域脑血流量可以做为临床缺血性中风亚急性期痰湿证证候诊断的影像客观参考。痰湿证组患者中非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直径>15mm)所占比例较高,核心梗死区域脑血流量低于气虚血瘀证组。2、磁共振DWI和3DASL脑灌注技术可以为缺血性中风亚急性期痰湿证患者临床中医证候诊断过程提供一定帮助。

高佳秀[10](2020)在《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对比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项丛刺疗法的临床疗效。2.以针刺时效性中的即刻效应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表面肌电图(s EMG)、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影响,探讨项丛刺疗法的针刺时效性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论文一:将9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8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每日一次,每周5次,每次30分钟。试验组在对照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行项丛刺疗法,具体取穴如下:主穴:风池(双);配穴:天柱(双)、完骨(双)、廉泉、旁廉泉(双)、金津、玉液。针刺方法:0.35mm×40mm毫针,首先针刺双侧风池穴,向喉结方向捻转进针约35mm。其次针刺双侧天柱及完骨穴,向喉结方向捻转进针约35mm;廉泉、旁廉泉向舌根方向直刺约35mm,以100转/分速度各穴捻转15秒,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选用一次性采血针,医者戴一次性医用胶皮手套,以左手拇指、示指将舌体上卷,右手持采血针点刺金津、玉液,深度约12mm,出血量约23ml,每周2次。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表面肌电图(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间及平均振幅)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果。2.论文二:对试验组42例(脱落6例)患者针刺风池穴及项丛刺即刻,行自身前后对照,分别探讨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者VFSS(口腔期、咽期时间及舌骨移动度)的影响、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s EMG(空吞咽及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和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及平均振幅)的影响、项丛刺疗法及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TCD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论文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吞咽等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 EMG空吞咽及吞咽5ml水的模式下,时间及平均振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1治疗后,两组洼田吞咽能力等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1.2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及下降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1.3 s EMG示,两组治疗后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两组治疗后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及下降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吞咽时间低于对照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颏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平均振幅及升高值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平均振幅及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论文二:2.1.VFSS示,与针刺前较,针刺风池穴即刻可减少口腔期吞咽时间、咽期吞咽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针刺风池穴可增加舌骨上移、舌骨前移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s EMG示,2.2.1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比较:在空吞咽、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2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比较:在空吞咽、吞咽5m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空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 TCD示:2.3.1对血流速度增快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TCD比较,RMCA血管的Vs、Vd、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TCD比较,LMCA血管的Vs、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的Vs、Vd、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对血管速度正常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TCD比较,各血管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均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即刻TCD比较,各血管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3.3针刺对供血不足者来说,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TCD比较,RMCA血管Vd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减低(P<0.05),PI指数较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项丛刺即刻与针刺风池穴比较,RACA血管PI指数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CA血管Vm较针刺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血管Vs、Vd、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RI指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I指数较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A血管Vs、Vm较针刺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风痰阻络型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肺炎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2.项丛刺疗法可有效改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增加吞咽肌群的收缩能力及协调性。3.项丛刺疗法在改善吞咽肌群肌力及协调性、减少吞咽时间、促进舌骨及舌骨喉复合体运动等方面临床效果优于风池穴。4.项丛刺疗法对异常血液动力学的“双向调节”作用优于风池穴,而对正常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加快或减慢作用。5.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效应明显,表现为吞咽肌群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具有穴位特异性。6.项丛刺疗法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即刻效应优于风池穴,具有更好地针刺时效性。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塞——附25例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塞——附25例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溶栓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比较
3 讨论

(3)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研究
    1.1 中风病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
    1.2 ACI的西医学理论基础
    1.3 益气活血与化痰法防治风痰阻络型缺血性中风
    1.4 脑侧支循环途径防治ACI
第2章 临床观察
    2.1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与结语
    3.1 益气活血化痰方组方依据及方义
    3.2 研究结果分析
    3.3 结论
    3.4 不足之处与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益气活血法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八段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来源、对象招募方法
        2.1 研究对象来源
        2.2 对象招募方法
    3 研究对象的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样本量估算
    5 研究对象分组
        5.1 随机化序列产生方法
        5.2 随机分配序列隐藏
        5.3 设盲与揭盲
    6 干预方案
        6.1 对照组:健康教育
        6.2 试验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训练
    7 结局指标的测量
        7.1 认知功能评定
        7.2 身体功能评估
        7.3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
        7.4 生活质量评估
        7.5 安全性指标
    8 数据处理与分析
        8.1 数据缺失值的处理
        8.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9 质量监控
        9.1 研究对象入组的质量监控
        9.2 随机对照与盲法的质量监控
        9.3 干预过程的质量监控
        9.4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的质量监控
    10 伦理审查与临床试验注册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1.1 一般情况
        1.2 干预期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体力活动情况比较
        1.3 两组研究对象出勤率和脱落情况比较
    2 两组结局指标的基线比较
        2.1 两组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的基线比较
        2.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的基线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的基线比较
    3 两组各结局指标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分析
        3.1 两组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干预前后差值比较
        3.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干预前后的差值比较
        3.3 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的差值比较
    4 两组各结局指标干预前后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4.1 两组的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干预前后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4.2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干预前后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4.3 两组生活质量干预前后的混合线性模型分析
    5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身体功能变化的相关分析
        5.1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Mo CA总分变化的偏相关分析
        5.2 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和EFS得分变化的偏相关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八段锦运动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身体功能的调节作用
    2 八段锦运动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脑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2.1 八段锦对CF老年人大脑中、前、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2 八段锦对CF老年人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影响
    3 八段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4 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与认知及身体衰弱的相关性
    5 小结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课题筛查量表
    附录B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器照片
    附录C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现场及结果报告照片
    附录D 课题评估及干预现场照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综合运动疗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疗法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2.2 运动疗法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2.3 运动疗法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2.4 运动疗法对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组方法
        3.2.2 治疗方案
        3.2.3 观察指标
        3.2.4 血脂的检查方法测定
        3.2.5 颈动脉超声检查及IMT测量方法
        3.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基线资料的比较
    4.2 三组患者血脂的比较
    4.3 三组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IMT的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5.2 颈动脉IMT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5.3 运动疗法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探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 知情同意书
    附件二 病例登记表
    附件三 病例登记表
    附件四 实验方案过程执行记录表
    附件五 实验方案过程执行记录表
    附干预方案图示

(6)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对于中风病的认识
        1 中风病名的历史沿革
        2 中风病因病机的演变
        3 中风中医证候要素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CD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1 TCD技术
        2 TCD技术在脑梗死中的应用
        3 TCD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入组当天与入组第7天对比
        3 相关性分析
        4 大脑中动脉梗死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急性脑梗死入院当天与入院7天中医证候要素和NIHSS评分比较
        3 中医证候要素与TCD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大脑中动脉梗死脑动脉血流速度与相关因素分析
        5 小结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学习成果
附录

(7)介入封堵对CS合并PFO患者的中期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tract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及相关定义
    2.5 对象分组
第三章 治疗过程
    3.1 研究组
    3.2 对照组
第四章 随访和结果
    4.1 随访项目
    4.2 随访时间
    4.3 统计学分析
    4.4 数据资料
    4.5 数据分析和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摘要
    ABSTRACT
第二部分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HRMRI研究进展
    1 缺血性脑卒中评估的影像技术方法
        1.1 HRMRI技术
        1.2 其他影像技术
    2 HRMRI技术在颅内动脉管腔及管壁的应用
        2.1 在血管管腔方面的应用
        2.2 在血管管壁方面的应用
    3 HRMRI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分型及血管差异的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脑中风中医辨证的影像技术应用进展
    1 MRI技术在脑中风中医辨证的应用
    2 CT成像技术在脑中风中医辨证的应用
    3 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脑中风中医辨证的应用
    4 DSA技术在脑中风中医辨证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相关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患者分组依据
        1.4 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及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磁共振扫描方法与参数
        2.2 图像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基本临床资料分析讨论
        2 斑块特征分析
        2.1 全脑斑块分布及增强特征分析
        2.2 责任斑块分布及位置特征
        2.3 责任斑块特征及管腔分析
        2.4 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
    讨论
        1 基本临床资料分析讨论
        2 斑块特征分析
        2.1 全脑斑块分布及增强特征的分析讨论
        2.2 责任斑块特征及管腔的分析讨论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缺血性中风亚急性期痰湿证患者DWI及脑灌注特点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缺血性中风患者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磁共振扫描方法与参数
        2.2 图像分析
        2.3 技术路线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基本临床资料分析
        2 DWI梗死特点分析
        3 脑血流量分析
    讨论
        1 基本临床资料特点分析讨论
        2 DWI梗死模式及ADC值特点分析讨论
        3 脑血流量特点分析讨论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项丛刺疗法治疗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项丛刺疗法对吞咽障碍患者VFSS、sEMG、TCD的影响研究
    材料与方法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吞咽障碍的认识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于吞咽障碍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塞——附25例检查及治疗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 韩喜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7)
  • [2]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D]. 杨晓园.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3]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对侧支循环的影响[D]. 王英.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4]八段锦对认知衰弱老年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 林慧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综合运动疗法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析[D]. 刘洪波.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6]急性脑梗死痰瘀阻络证中医证候要素与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D]. 孟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介入封堵对CS合并PFO患者的中期疗效评估[D]. 叶小强. 汕头大学, 2020
  • [8]术前彩超标记定位颈部血管走行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价值[J]. 吴婷,闫学强,谢圣兵,张坤燕,朱佳婉,姚静远,钟雪玲,唐佳,钟水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15)
  • [9]斑块稳定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相关性分析[D]. 张秋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项丛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风痰瘀阻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D]. 高佳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25例检查及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