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银泻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

元始银泻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

一、袁氏银屑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龚坚[1](2020)在《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皮肤组织中Spred蛋白表达差异,明确Spred蛋白与银屑病相关性;同时通过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实验,明确银屑病中Spred-1蛋白与Ras/E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基于Spred-1/Ras/ERK信号通路研究清血毒颗粒合剂治疗银屑病可能机制。方法:1.纳入符合要求的15例健康对照和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及正常人表皮组织中Spred-1、Spred-2、Spred-3蛋白表达定位和丰度,同时观察两组样本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2.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过表达Ⅰ、Ⅱ组、空载病毒Ⅰ、Ⅱ组,每组8只。过表达Ⅰ、Ⅱ组、空载病毒Ⅰ、Ⅱ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对应病毒,模型组和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2天后,模型组、空载病毒Ⅰ组、过表达Ⅰ组小鼠采用IMQ造模,过表达Ⅱ组、空载病毒Ⅱ组、正常组小鼠予以凡士林外搽对照,连续7天,第8天后处死取样。实验观察小鼠PASI评分变化;并对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Spred-1过表达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组织病理影响;同时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Spred-1蛋白及皮损区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3.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8只。前三组采用IMQ造模,正常组小鼠予以凡士林外搽对照;搽药2h后,模型组、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用相应药物灌胃;实验连续进行7天后,第8天后处死取样。实验过程观察小鼠PASI评分变化;并对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组织病理影响;同时进行Western blot及RT-PCR实验观察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Spred-1/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在临床实验部分,Spred-1蛋白在正常人的表皮层全层及真皮层均有表达,但主要集中在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下部,真皮层、角质层和颗粒层上部表达低。Spred-2蛋白表达于表皮层全层,除基底层、真皮层表达较弱外,在其他部位表达强。Spred-3蛋白在棘层、颗粒层下部及角质层均有表达,在基底层及真皮层无表达。同时与正常人相比Spred-1、Spred-2、Spred-3在银屑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中表达位置一致,但平均荧光密度值下降(P<0.05)。2.在动物实验中,我们首先验证了Spred-1过表达腺病毒。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我们发现在过表达Ⅱ组中Spred-1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与空载病毒Ⅱ组和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能在体内正常表达;同时空载病毒Ⅱ组与正常组相比Spred-1蛋白及m 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后能在小鼠体内正常过表达,而空载病毒对小鼠无影响。同时三组小鼠实验过程未见皮损产生,皮肤病理表现相似,且平均表皮厚度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及空载病毒不能产生自发性皮损且对正常皮肤病理无明显影响。3.在Spred-1过表达实验中,模型组小鼠从实验第4-5天可见少许红斑、鳞屑,随后红斑增多、皮损浸润增厚、鳞屑成层,最严重症状出现时间约在实验第7-9天之中;与模型组相比,空载病毒Ⅰ组与模型组皮损严重程度、皮疹变化时间及皮肤病理表现相似,两组PASI评分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两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空载病毒体内注射后对IMQ诱导的银屑病皮损、病理无影响;而过表达Ⅰ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整体轻于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PASI评分与后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较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显着降低(P<0.05),说明Spred-1过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4.在Spred-1蛋白过表达实验中,Spred-1蛋白过表达后,过表达Ⅰ组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与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相比显着下降(P<0.001),说明Spred-1蛋白表达升高后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并且能缓解银屑病样小鼠症状;而空载病毒Ⅰ组与模型组相比,两组Ras、p-Ras、Raf1、p-Raf1、ERK1/2、p-ERK1/2、VEGF的蛋白及m 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空载病毒对Ras/ERK通路m RNA表达无影响。5.在中药干预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红斑、浸润肥厚等症状程度更轻,PASI评分减低(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下降明显(P<0.05),说明清血毒颗粒合剂和复方青黛胶囊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对比清血毒颗粒组与复方青黛胶囊组,我们发现清血毒颗粒组小鼠红斑、浸润、鳞屑等症状消退速度较复方青黛胶囊更快,PASI评分明显低于复方青黛胶囊组(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两组亦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改善作用优于复方青黛胶囊。6.在中药干预实验中,我们应用清血毒颗粒合剂治疗银屑病样小鼠,发现治疗后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中Spred-1 m RNA表达升高,而皮损区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降低(P<0.001),说明清血毒颗粒合剂能够通过干预Spred-1/Ras/ERK通路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复方青黛胶囊治疗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后三区域中Spred-1 m RN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区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降低(P<0.001),说明复方青黛胶囊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Ras/ERK通路。结论:1.Spred-1、Spred-2、Spred-3蛋白表达于正常人表皮全层,但在各层表达具有细微差别;同时,三种蛋白在银屑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表达定位与正常人表达一致,但平均荧光密度值降低。2.在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Spred-1蛋白表达降低,Ras/ERK通路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Spred-1过表达后能够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缓解银屑病小鼠症状。3.通过提高Spred-1蛋白表达,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可能是清血毒颗粒合剂能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马志翔[2](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郭曦彤[3](2020)在《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索从建库起到2019年12月有关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整理文献中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使用的腧穴,总结出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与治疗模式。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建库至2019年12月的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导入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导入Excel表提取纳入文献基础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穴频次分析,对111个处方进行穴位频次统计,共涉及75个穴位,总频次为758次。穴位频次超过6的穴位有29个,占总频次为669次(88.25%);2.腧穴与经络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处方用穴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为344次(45.38%)。用穴个数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多,为19个;3.腧穴分布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所选腧穴主要分布于背腰部,其用穴频次为357次(49.44%),用穴个数为23个;4.特定穴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共使用了 58个特定穴,使用频次为627次(82.71%)。特定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非特定穴,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背俞穴,使用频次为286次(45.61%),用穴个数为12个;5.针刺治疗方式相关性分析,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共使用了 5种针刺方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常规针刺,使用频次为279次(36.8%);其次为穴位埋线,使用频次为179次(23.61%);以及刺络拔罐,使用频次为164次(21.63%);6.组穴规则分析,得出高频穴位组合19组,其中2穴位高频组合有16组,如:曲池,足三里(44次);肺俞,肝俞(41次);肺俞,曲池(35次)等。3穴位高频组合有3组,如肺俞,肝俞,脾俞(30次);肺俞,肝俞,肾俞(29次);肺俞,曲池,足三里(26次);7.穴位组合分析,共得出4条规则,一共21组穴位模式。置信度为1的有两组,分别是:肺俞,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肝俞;8.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出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5个腧穴核心组合,分别为:身柱至阳神道;身柱至阳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肺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陶道灵台中枢;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曲池风市尺泽。进一步聚类,得出4首新穴位处方。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4首新处方分别为:身柱至阳神道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中枢以及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风市尺泽;结论:1.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穴位分别是:曲池、肺俞、肝俞、足三里、肾俞、血海、大椎、脾俞、阿是穴、膈俞、三阴交、心俞、合谷、膀胱俞、胆俞、风池、委中、大肠俞、风市、胃俞、三焦俞、小肠俞、陶道、百会、厥阴俞、灵台、太冲、外关、阳陵泉。其中穴位频次超过40的穴位有5个,分别是:曲池、肺俞、肝俞、足三里、肾俞;2.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经络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3.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在人体部位中的分布多位于:腰背部、下肢部和上肢部;4.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常用特定穴分别是:背俞穴、五腧穴、下合穴、八会穴和原穴;5.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常用治疗分布是:常规针刺、穴位埋线和刺络拔罐;6.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针刺处方中高频穴位组合,分别是:曲池,足三里;肺俞,肝俞;肺俞,曲池;7.针刺寻常型银屑病常用核心穴位由肾俞、肺俞、肝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大椎、心俞、膈俞、血海配伍而成;8.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新处方4组,分别是:身柱至阳神道中枢;肺俞小肠俞膈俞肝俞心俞脾俞厥阴俞;陶道灵台太渊中枢以及合谷风池曲池三阴交血海风市尺泽;

周苏梅[4](2020)在《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传统中药涂擦的基础上,将中药涂擦法与推拿手法相结合,应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索其对患者临床症状、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选取成都市某三甲中医院符合试验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中药涂擦法,试验组在中药涂擦法的同时运用推拿手法。3.资料收集:(1)一般资料:入院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生活习惯等。(2)疗效指标:于入组当日及三个疗程结束时观察、评估、记录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4.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人录入,SPSS 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后共完成78例临床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2.基线资料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生活习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前后同组患者组内疗效指标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较各组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红斑、浸润及鳞屑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病例分别有34例、29例,总有效率分别是87.18%、74.3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中药涂擦法及中药涂擦法联合推拿均可改善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2.中药涂擦法联合推拿在减轻皮损红斑、浸润、鳞屑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DLQI评分方面,其疗效优于传统中药涂擦法。但暂不能说明两种方法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方面有差异。

舒秋红[5](2018)在《中药熏洗联合黄榆膏包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黄榆膏包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睡前均先予中药熏洗治疗,熏洗完毕后治疗组患处予以黄榆膏包敷治疗,对照组患处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涂,每晚一次,10天为一疗程,共三个疗程。所有患者每隔10天来我院复诊,每次均由同一名医生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反应,计算相关评分,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等。待全部治疗结束后,判定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结果:1.治疗第10天时,两组患者PASI积分及皮肤镜下皮损评分都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20天时,两组患者PASI积分及皮肤镜下皮损评分都较治疗第10天时下降,两组间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30天时,两组患者PASI积分及皮肤镜下皮损评分均较治疗20天时下降,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9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黄榆膏包敷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时与中药熏洗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疗效相差不大,短期使用副作用都很小,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都能有效减轻银屑病患者皮损严重程度及改善患者瘙痒情况,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特殊不良反应。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临床上可作参考应用。

石红乔[6](2016)在《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皮肤处起红斑、表面覆有多层易剥离银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有白疙、松皮癣、干癣、蛇风等名称,俗称牛皮癣。据调查,目前银屑病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截至2007年,我国银屑病患者已经达到458万人。由于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有遗传因素,又与免疫、炎症、细胞增殖与凋亡、神经介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仍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所以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本病西医以免疫抑制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效果不稳定,毒副反应明显。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经验,但缺少系统而严谨的临床研究,对有效方剂的机制探讨不够深入,从而影响了中医药的广泛使用。因此,加大对银屑病病因病机及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尤其是对有效临床验方进行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是目前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临床实验、动物实验三方面对中医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以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白疙胶囊对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IFN-γ)、皮损严重程度、中医症候和甲襞微血管的影响,并评价该药物的安全性及疗效性。2.观察白疕胶囊对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影响和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及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清热活血搜风法对银屑病样皮损病理改变、PCNA的影响。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从中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出发,分析导致银屑病的多种因素,探讨中医清热活血搜风法在治疗银屑病中的作用。2.临床实验研究:采用专人选择分配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白疙胶囊,观察组服用银屑胶囊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按照皮损严重程度分值估算PASI评分,评价白疙胶囊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用HM-3型微循环显微检查仪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襞微血管分布情况,并用ZL6000C血流变仪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比积)评价白疕胶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疙胶囊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IFN-γ)治疗前后的检测指标变化,评价白疕胶囊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影响。3.动物实验研究:A、制作鼠尾鳞片颗粒层模型,分别取各组鼠尾部,常规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并进行HE染色和计数。B、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造模,分别取各组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常规制作病理切片标本并进行HE染色和计数有丝分裂。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用药物前后小鼠阴道上皮PCNA的表达。4.研究结果:A、理论探讨:银屑病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而血分有热实际是由气分有热,郁久化毒,毒热波及营血而致。我们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发现,血分有热固然是银屑病的主因,但血热而夹风夹瘀,则是该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对本病的治疗,不仅强调清热凉血,也应重视搜风和活血,在治疗中往往采用清热活血搜风法而取得佳效。B、临床实验(1)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0天,治疗组白疕胶囊和对照组银屑胶囊两组患者以皮损症候评分以及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2)安全性评价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检查,治疗前后两组均全部正常。(3)观察白疕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均明显降低。(4)甲襞微循环的改变通过检测发现寻常型银屑病组与对照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活血化瘀治疗后可以观察到银屑病的甲襞微循环改变,流态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由原来的粒流、线粒流变为线流;襻周状态表现为乳头由平坦变为浅波纹或波纹状;渗出减少或消失;形态改变表现为甲襞微循环血管清晰,管襻长度增加。对照组渗出改变明显,血管形态流速改变不明显。(5) 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服用白疙胶囊治疗8周前、后血清TNF-αIL-8、IL-6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为治疗8周后的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IL-8、IL-6和IFN-γ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动物实验(1)小鼠尾部鳞片模型 证实药物可促进颗粒层形成的作用,具有抗银屑病作用(2)雌鼠阴道上皮模型 证实药物对其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3) PNCA的表达 证实药物能促进PNCA的表达,可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增生。结论:1.清热活血祛风法治疗血瘀型银屑病有较好的疗效。2.白疕胶囊能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对甲皱襞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治疗后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6和IFN-γ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3.白疕胶囊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的颗粒层形成,可降低雌鼠阴道上皮PNCA的表达,对其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

孟丽萍[7](2013)在《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古今药方纵横,梳理、分析古今医家运用有毒中药山豆根的理论与经验,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查询检索系统”和“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探讨山豆根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既能控制山豆根的毒性,保证用药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治疗作用进行合理配伍,提供文献支持和临床用药参考。方法:文献学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以中医文献学的方法梳理历代本草方书对山豆根的记载,构建“山豆根方药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平台,利用频数描述和多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山豆根方的基本用药特点,包括方源、给药途径(内服与局部用药)、剂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挖掘山豆根不同主治病证常见药物组合,探究其配伍规律。结果:通过频数分析,得到了与山豆根配伍药物的频数分布特征,以功效归类,提炼、总结出常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与相应的主治病证范围;通过多元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得到山豆根处方中对其功用、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搭配,为分析山豆根减毒增效配伍组合提供了客观依据。结论:山豆根在方剂中的减毒增效配伍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本研究运用频数和多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山豆根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配伍甘草,是解山豆根之毒最为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合麦冬、生地、白芍等,可防苦燥伤阴之偏。与桔梗、甘草合用,是山豆根治疗咽喉肿痛的有效组合;治疗心肺之火上攻之咽喉肿痛,与射干、板蓝根、玄参等为伍,也颇为常用;治痘毒咽痛,则与升麻、紫草、葛根等相配;治痰热蕴肺、风寒外束之咳喘,多与半夏、细辛、陈皮、麻黄配伍;治肺热阴虚之咳喘,每与麦冬、生地、白芍、知母、丹皮搭配;治痈疮肿毒,常与连翘、银花、重楼、板蓝根合用;治急性肝炎,多与虎杖、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等配伍;治慢性肝炎,每配伍连翘、白花蛇舌草清除余毒,合以丹参、丹皮、枳壳等调畅气血;配以黄芪、白术、当归等扶助正气;银屑病,常与连翘、土茯苓、板蓝根、赤芍、丹皮等配伍。若与大黄、神曲为伍,可能使毒性增强。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确有疗效的有毒中药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编号:2009CB522800)的资助。

段行武[8](2007)在《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我国和全世界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当前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得以阐明,治疗仍然存在疗效不满意和易于复发的问题。现代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基本病理表现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和分化不全,以及真皮毛细血管的增生。我院内制剂——消银解毒饮在我科临床应用二十余年,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近期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临床研究显示,其治疗银屑病的总有效率为91.8%,显着优于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用药治疗4周后,患者鳞屑中IL-8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在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其对SEB诱导的小鼠血清IL-8的升高有拮抗作用,具有显着的免疫调节功能。为探讨消银解毒饮除通过免疫调节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外,是否尚具有对角质形成细胞的直接作用;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有何影响;以及消银解毒饮中凉血、解毒、祛风除湿等三组主要成分在治疗银屑病时所起的作用。我们运用药理血清的研究方法,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为研究对象,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后各组药物血清对其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药物对其凋亡的影响;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药物对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通过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位。并为中医辨证组方规律的研究以及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显示:①MTX组较蒸馏水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差异亦加大,在浓度高于10%时二者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消银解毒饮组和凉血方组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存活率明显降低,且细胞的存活率与含药血清浓度呈负相关,浓度越高存活率越低。消银解毒饮组在浓度为5%、10%时较蒸馏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到20%时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凉血方组在浓度为10%时较蒸馏水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当浓度升高到20%时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而解毒方组和祛风除湿方组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的存活率有所降低,但各个浓度组与蒸馏水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在含药血清浓度为20%时,解毒方组、祛风除湿方组、凉血方组等三组细胞的凋亡率与蒸馏水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别(P<0.05);而消银解毒饮组、MTX组凋亡率显着增高,与蒸馏水组相比有极为显着性差异(P<0.001)。③在5%浓度下,MTX组、消银解毒饮组和凉血方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所降低,但只有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为显着的差别(P<0.05)。在1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及MTX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所下降,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和MTX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凉血方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较为显着的差别(P<0.05)。在2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祛风除湿方组、凉血方组以及MTX组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均有下降,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及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祛风除湿方组有较为显着差异(P<0.05)。④在5%浓度下,MTX组和消银解毒饮组对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COLO-16分泌VEGF有抑制作用,消银解毒饮组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极其显着的差异。在1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及MTX组对COLO-16细胞分泌VEGF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消银解毒饮组和解毒方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消银解毒饮组P<0.001,解毒方组P <0.01)。在20%浓度下,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凉血方组以及MTX组对COLO-16细胞分泌VEGF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及MTX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着性差异(P<0.001)。消银解毒饮组、解毒方组凉血方组及MTX组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VEGF含量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结果表明:①消银解毒饮能抑制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增殖并诱导其凋亡。②消银解毒饮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过度增生亦具有的抑制作用。③消银解毒饮还可抑制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④在消银解毒饮的拆方中,凉血药物对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发挥主要作用,解毒药物对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起主要作用;而三组药物的协同配合可使各种作用明显加强,从而对银屑病的有效治疗发挥更好的作用。⑤消银解毒饮除通过免疫调节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外,还可通过对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直接抑制及诱导其凋亡,抑制真皮微血管的异常增生而发挥治疗作用。消银解毒饮可通过多个环节,多个靶点对银屑病发挥治疗作用。为临床运用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徐佳[9](2007)在《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加凉血活血汤治疗进行期银屑病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观察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治疗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进一步观察上述两种药物对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的作用;2.观察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在对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角化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对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药物及空白药物(白凡士林)对照的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的疗效及安全性;2.通过雌激素周期中小鼠阴道上皮增生活跃,鼠尾鳞片缺乏颗粒层,有角化不全的特点,模拟银屑病表皮动力学紊乱模型,观察传统芩柏膏组、细化芩柏膏组、白凡士林组、模型对照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研究结果:本项研究共入组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患者60例,传统芩柏膏组、细化芩柏膏、空白药物(白凡士林)组各20例。经统计分析,两组中药组及空白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及局部PA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治疗后细化芩柏膏组皮损评分较传统芩柏膏组低,两组间评分无显着性差异;两组中药治疗后较空白组均有极显着性差异。在治疗过程中,第2、4、6周传统芩柏膏组与细化芩柏膏组之间总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三组综合疗效分析,传统芩柏膏组总有效率为70%,细化芩柏膏组总有效率为80%,空白药物组总有效率为45%。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中药组无显着性差异,两组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三组单项症状比较,三组均能显着改善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皮损的红斑、鳞屑、浸润、瘙痒症状,在鳞屑、浸润、瘙痒方面中药组明显优于空白药物组,具有显着性差异;两组中药组之间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而在治疗过程中,在改善红斑、浸润、瘙痒的时间上,尤其瘙痒方面,细化芩柏膏更优于传统芩柏膏。传统芩柏膏组1例患者初用时有轻度发红、刺激感觉,继续用药5天后不适感消失;细化芩柏膏组、白凡士林膏组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及小鼠尾部鳞片表皮制备银屑病模型,通过分组给药分别观察对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和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角化的影响。组织HE染色显示,传统芩柏膏与细化芩柏膏均可显着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细化芩柏膏更优于传统芩柏膏,两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而空白药物组可促进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传统芩柏膏与细化芩柏膏均可显着促成鼠尾鳞片表皮的颗粒层的形成,传统芩柏膏与细化芩柏膏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与空白药物组之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能够显着改善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皮损的面积以及症状,降低皮损局部改良PASI评分。细化芩柏膏在疗效上更优于传统芩柏膏。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两组中药膏均可显着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促成鼠尾鳞片表皮的颗粒层的形成。

向丽萍[10](2006)在《竹Ⅱ对银屑病患者NGF、NGF受体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icacy of Zhuhuang Granules II for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nd the effect on NGF and NGF receptor of psoriasi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blood-heat.Methods: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ed with Zhuhuang GranulesⅡand Yenxiaoling suspension respectively. Record the PASI accumulated points、DQOLS scores and the cases of the recurrence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one week after treatment、the 1st month、the 3rd month、the 6th month、the 9th month and the 12th month. Meanwhile, measure the levels of NGF in blood serum and the expressions of NGF and NGF receptor in the skin les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one week afer treating.Results:1.The clinic effective rate of Zhuhuang GranulesⅡgroup was 93.18%,which was better than Yenxiaoling suspension group (P<0.05) .2. The DQOLS scores of all cases in the two groups declined after treating ,but the drop of the Zhuhuang Granules II group was more remarkable than that of Yenxiaol ing suspension group(P<0.05) .3. The expressions of NGF and NGFR in the skin lesion were declined, but the expressions of that in Zhuhuang Granules II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of that in Zhuhuang GranulesⅡ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Yenxiaoling suspension group (P<0.05) .4.After the follow-up for a period of 12 months, the recurrences of Zhuhuang GranulesⅡgroup were less than Yenxiaoling suspension group,thes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 5.The level of NGF in blood serum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ZHG II group、Yomxoe;omg group and heathy group, as well a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ZHG II has better curative effects on treating psoriasis patients belong to liver depression and blood-heated syndrome, Its machanism related with declining the expression of NGF and NGF-R, modulating the role of neuro-immuno-endocrine , improving hematodynamice and regulating Emotion.

二、袁氏银屑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袁氏银屑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研究
        1.1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寻常型银屑病中药治疗的机制研究
        1.3 小结
    2.SPRED蛋白家族实验研究进展
        2.1 SPRED蛋白家族结构及功能
        2.2 SPRED蛋白家族与Ras/MAPK信号通路
        2.3 SPRED蛋白家族与疾病
        2.4 小结
    3.银屑病与SPRED-1蛋白
        3.1 Ras/ERK 通路与银屑病
        3.2 SPRED-1蛋白可能是潜在的银屑病治疗靶点
        3.3 清血毒颗粒合剂“从毒论治”银屑病
        3.4 本研究的着眼点和假说的提出
第二章 SPRED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达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Spred-1基因过表达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四章 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1.1 银屑病的西医研究概况
        1.1.1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1.1.2 西医病因病机
        1.1.3 西医诊断依据
        1.1.4 西医诊断评分方法
        1.1.5 西医实验室检査
        1.1.6 西医治疗
    1.2 银屑病的中医研究概况
        1.2.1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名的认识
        1.2.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医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用穴规律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2.1 检索策略
        2.2.2 文献筛选
        2.2.3 数据规范化
        2.2.4 筛选步骤
        2.2.5 数据处理
        2.2.6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检索分析结果
        2.3.2 研究分析结果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寻常型银屑病选穴规律
        3.1.1 常用穴位
        3.1.2 常用经络
        3.1.3 常用特定穴
        3.1.4 新处方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银屑病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一)西医学对银屑病治疗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银屑病的研究现状
    二、中药涂擦配合推拿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三、白疕软膏中药涂擦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理论依据
    四、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与脱落标准
        (六)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七)终止试验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图
        (二)研究类型
        (三)样本量估算
        (四)病例分组
        (五)盲法的应用
        (六)干预方案
        (七)观察指标和评价工具
        (八)资料收集
        (九)统计分析
        (十)质量控制
        (十一)科研伦理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一)两组研究对象完成情况比较
        (二)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一)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疗效评价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一、研究讨论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二)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涂擦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理论依据
        (三)干预前后效果指标变化分析
        (四)推拿治疗的优势
        (五)安全性讨论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中药熏洗联合黄榆膏包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实验方案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治疗方案
        1.3.1 实验用药
        1.3.2 实验思路
    1.4 诊断标准
        1.4.1 中医诊断标准
        1.4.2 西医诊断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病例排除标准
    1.7 终止试验病例标准
    1.8 疗效判定
        1.8.1 PASI积分值及疗效判定标准
        1.8.2 瘙痒程度评分标准
        1.8.3 皮肤镜下银屑病严重程度评估
2、研究方法
    2.1 相关指标检测
    2.2 入组后方法干预
    2.3 具体治疗方法
    2.4 疗效观察指标及方法
    2.5 统计方法
3、统计结果与分析
    3.1 统计结果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积分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镜下皮损严重程度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3.6 不良反应
    3.7 临床疗效分析
讨论
    1、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籍的认识
        1.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治疗的认识
    2、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西医对病因认识
        2.2 西医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治疗方法的认识
    3. 中药熏洗方组方依据
        3.1 中药熏洗方配伍原则、方解
        3.2 中药熏洗方现代药理研究
    4. 黄榆膏功效及相关药理研究
        4.1 黄榆膏组成与功效
        4.2 现代药理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银屑病中医学研究概况
        1.1 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1.4 发展与展望
    2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影响因素
        2.3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研究评价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3.3 ELISA法检测银屑病患者治疗8周前、后血清TNF-α、IL-8、IL-6和IFN-γ水平的变化
        3.4 检测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8周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4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白疟胶囊对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有丝分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白疕胶囊对小鼠雌激素期阴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清热活血搜风法相关问题讨论
    1 银屑病病因病机与清热活血搜风法
        1.1 银屑病“热、瘀、风”的病理特点是应用清热活血搜风法的基本依据
        1.2 清热凉血、搜风通络是清热活血搜风法的主要作用机理
    2 清热活血搜风法组方规律及用药原则
        2.1 组方规律
        2.2 用药原则
    3 白疕胶囊药物选择及配伍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缩略词表
    2 技术路线图
    3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山豆根药性毒效相关文献研究
    一、 性味归经
        1.性味
        2.归经
    二、 毒性
        1.毒性认知演变
        2.毒性反应
    三、 功效主治
    四、 用量用法
    五、 影响山豆根毒效相关因素研究
        1.炮制
        2.用量
        3.煎法
        4.服法
        5.病证
        6.配伍
        7.品种
        8.个体差异
第二部分 基于方剂组成统计分析的古今用药规律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与数据标准化处理
        1.山豆根药名规范
        2.山豆根方选择标准
        3.药物数据规范
        4.病证数据规范
        (二) 研究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各历史时期山豆根方配伍用药与主治病证分布
        1.山豆根内服方
        2.局部用药方
        (二) 古今山豆根方主治病证与配伍用药总体分析
        1.频数分布
        2.因子分析
    三、 讨论
        (一) 减毒配伍
        (二) 增效配伍
第三部分 山豆根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规律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资料来源
        (二) 文献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三) 分析方法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资料分布
        (二) 临床应用
        1.适应症
        2.临床疗效
        3.不良反应
        (三) 剂量
        (四) 用法
        1.剂型
        2.给药方法
        (五) 配伍
    三、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8)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词表
文献综述
    一、中药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进展
    二、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三、银屑病中医内治概况
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 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二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 增殖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三 消银解毒饮及拆方对角质形成细胞COLO-16 分泌VEGF 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加凉血活血汤治疗进行期银屑病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中对银屑病的记载
        1.1 病名及症状探讨
        1.2 病因病机探讨
        1.3 治法方药探讨
        2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
        2.1 中药复方论治银屑
        2.2 中草药单方论治银屑病
        2.3 中草药外治银屑病
        2.4 中医药其他疗法治疗银屑病
        2.5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实验研究
    第2章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及副作用
        3.1 全身系统性治疗药物
        3.2 局部外用药物
        3.3 其他
前言
第二篇 传统芩柏膏及细化芩柏膏治疗进行期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篇 传统芩柏膏及细化芩柏膏治疗银屑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动物实验(一)
        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动物实验(二)
        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10)竹Ⅱ对银屑病患者NGF、NGF受体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中医对银屑病的论治
        1.1 古籍文献论述
        1.2 当代医家的承传
        1.3 银屑病的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窥探
    2.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银屑病发病机理研究
        2.2 银屑病治疗现状及疗效分析
    3.情志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
    4.银屑病复发的探讨
    5.导师对银屑病的认识和治疗特色
        5.1 遵循"整体观"
        5.2 重视血热与银屑病的关系
        5.3 重视情志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地位
        5.4 导师治疗银屑病的创新
第二部分 临床与试验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临床观察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3.实验室指标检测
        3.1 血清NGF检测
        3.2 皮肤NGF及受体检测
    4.统计分析
    5.结果与分析
        5.1 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PASI积分
        5.2 疗效
        5.3 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5.4 二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GF检测
        5.5 二组治疗前、后皮损NGF及受体检测
        5.6 不良反应
        5.7 复发情况
        5.7.1 复发率
        5.7.2 复发诱因
        5.7.3 复发时PASI积分、DQOLS评分
第三部分 讨论
    1.竹黄颗粒剂Ⅱ号的组方分析
        1.1 竹Ⅱ的选药依据
        1.2 竹Ⅱ方解
    2 竹黄Ⅱ号治疗银屑病疗效分析与讨论
        2.1 竹黄Ⅱ号的近期疗效机制分析
        2.2 竹Ⅱ远期疗效分析
        2.3 竹Ⅱ治疗肝郁血热型银屑病远期疗效机理分析
    3. 对目前中医药研究银屑病现状的反思
    4.今后研究方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及继续教育情况
附:综述
临床观察表

四、袁氏银屑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D]. 龚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2]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研究[D]. 郭曦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周苏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中药熏洗联合黄榆膏包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舒秋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6]清热活血搜风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石红乔.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基于古今药方纵横的山豆根应用规律研究[D]. 孟丽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3)
  • [8]消银解毒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细胞生物学研究[D]. 段行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 [9]传统芩柏膏、细化芩柏膏加凉血活血汤治疗进行期银屑病临床及实验研究[D]. 徐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竹Ⅱ对银屑病患者NGF、NGF受体的影响及远期疗效观察[D]. 向丽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元始银泻丸治疗银屑病367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