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生长情况及适宜树种调查

杉木生长情况及适宜树种调查

一、杉木生长与适地适树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秦乐[1](2009)在《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类型划分与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济南市南部山区荒山造林是“2008济南市造林绿化行动”的最重要部分。南部荒山不仅土壤薄,且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利用率也很低。本研究是在对济南市南部山区荒山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立地因子,找出主导因子,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建立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给出造林关键技术建议,为济南市南部山区荒山造林绿化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主要养分分布规律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随着坡度的降低而增加。表现在坡位方面为下坡>中坡>上坡,说明了土壤养分有向下汇聚的现象。表现在坡向方面为阳坡>阴坡。特别是对速效氮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前人对山地的研究相同。对土壤厚度、石砾含量的研究表明:随着坡位的降低土层厚度增加,土壤中的石砾含量减少;随着坡度的减小,土层厚度增加,石砾含量减少;在同等条件下,阴坡的土层厚度大于阳坡,阴坡土壤中的石砾含量小于阳坡。(2)立地因子组成分析:对有机质和速效N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相关性高度显着,其相关系数为0.947,Sig.(显着性值)为0.000,线性拟合结果为:有机质=0.146×速效N+1.256。对量化后的定性指标和定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有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172%。这三个主成分分别反映的指标为速效N和速效K,土壤厚度,坡度,这四个立地因子即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划分的主导因子。(3)立地类型划分:运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结合山东省济南市的地质地貌主要特征及分异规律,综合数量化因子和非数量化立地因子,根据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找出影响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入手划分立地类型。具体划分为:立地区(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立地区);立地亚区(泰山鲁山北部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丘陵山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低山沙石山地棕壤类型组、低山石灰岩山地褐土类型组);立地类型(低山沙石山地棕壤较厚土层缓坡贫瘠立地类型、低山沙石山地棕壤厚土层缓坡较贫瘠立地类型、低山石灰岩山地褐土较薄土层陡坡肥沃立地类型、低山石灰岩山地褐土薄土层陡坡较肥沃立地类型)。对济南市荒山绿化造林工程有较强的指导作用。(4)立地质量评价:在聚类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四类立地类型按照“优、良、中、差”划分等级,选用分类号表达方式为其赋值,即:优——00,良——01,中——10,差——11。运用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以输出值Out1和Out2的组合来评断其立地质量等级:Out1和Out2的组合为00时表明样地的质量等级为“优”。Out1和Out2的组合为01时表明样地的质量等级为“良”。Out1和Out2的组合为10时表明样地的质量等级为“中”。Out1和Out2的组合为11时表明样地的质量等级为“差”。(5)造林技术措施: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立地质量为“优”的类型Ⅱ和“良”的类型Ⅰ以营造经济林为主,而立地质量为“中”和“差”的Ⅲ和Ⅳ类型,应以建设生态林为主。并在造林地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树种组成、造林方法和幼苗设计等方面给出造林建议。

熊朝耀,赵凤喜[2](2006)在《云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云南省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提出必须做到对造林树种的遗传控制、种苗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及合理施肥,并优化林木栽培方式,形成育林模式制度,从而达到定向、速生、丰产、高效的培育目标.

高晗[3](2004)在《长白山珍贵阔叶树种子园建园配套技术》文中提出长白山林区珍贵阔叶树种—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蒙古栎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种源和个体,这些优良个体在造林时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增益。通过对长白山林区的水、胡、黄、椴、柞天然林、人工林的优势林分的生长状况及立地条件的关系、营造林技术、种子园现状及其它相关资料的分析,并对继往建园技术进行总结,结合临江林业局珍贵阔叶树建园设计,提出了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蒙古栎的建园立地选择,天然林、人工林选优方法,及嫁接苗培育,无性系或家系配置、树体管理、花粉管理、土壤管理,主要病虫鼠害防治等一整套第一代种子园营建技术。对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珍贵阔叶树种子园设计营建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王晗生[4](2002)在《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黄土高原以严重的水土流失闻名于世,水土保持工作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迄今,从整体上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防蚀植被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依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为取得植被建设实质性的成效,不能不使人们对黄土高原长期造林种草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 本文从广义植被(包括农作物)的角度出发,通过广泛搜集资料以及野外考察,采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植被建造中存在的根本性关键问题,如植被建造依据及技术与模式、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景观生态建设等进行了探讨。 首先,讨论了植被结构与其防止土壤侵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或郁闭度的大小并不一定就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充分条件,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还与覆盖层的高度密切相关,覆盖层高度大并不有利于植被保持水土。贴地面覆盖层的发育程度(盖度或厚度)是防蚀有效植被的充分必要条件,贴地面覆盖因而也是其更为一般的基本本质特征。植被保持水土重要的是应具有贴地面的覆盖层,促进贴地面覆盖层的发育或关注贴地面覆盖层的变化是植被保持水土的关键。 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指出现有防蚀植被定义的缺陷,论述了其涵义,认为防蚀植被应当是在侵蚀地区,以防止土壤侵蚀或以固沙为目的,植物充分占据地面空间,一般具紧密结构,或者显着具有有机体(枯落物以及生物量)贴地面覆盖特征的植被。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防蚀植被就是发育良好的自然植被或者接近自然的人工植被,与纯粹追求经济目标的人工植被相比,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演替、经营等方面是不同的。据此,通过对荒坡问题的讨论,认为应当将灌苹坡,尤其草坡与真正的荒坡区别开来而对待。 为因地制宜地建造植被,本文还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屈性的有关观点,以及生物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分异性和植被地带性特征,说明黄土高原可表征为森林、草原等地带,不能认为黄土高原不具有森林发育的地带性环境。相对于森林地带北界森林线,森林草原地带北界应为树木线。植被建造不应局限于一种土地利用模式,如朱显谟“28字方略”,不能无视疏林及稀疏灌丛在森林草原地带的客观存在。 在阐述植被建造依据之后,本文讨论了植被建造的技术与模式,表明典型水土保持植物是建造水土保持植被的首选植物。在分析人工林经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水土保持林划分为公益性和公益及商品兼顾林两类,并论述了其成林过程、途径等方面的性质,表明人工水土保持林接近自然的属性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特征;使得林木在一个世代内保持其稳定性而不早衰,或者演替为地带性顶极植被而产生的稳定性,则奠定了其功能持续的基础:较短时期内形成良好的贴地面覆盖是其快速有效性的前提。鉴于造林的一般立地特征,黄十高原除建造森林植被外,更应高度重视草灌的水土保持作用。在一定情况下,可不必全面造林种草,如植被带状种植形式,可以较少的占地面积,就能达到良好的水工保持目的。植被带状种植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中也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地,水土保持林内可以间种牧草.但粮、药、菜等间作形式欠妥。商品林虽然通常也被称其为“林”,但它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森林,可以说,两品林属于作物栽培范畴也有一定的根据。“杂草”概念及其控制具有相对性。 本文接着又讨论了植被土壤水分状况及其与经营的关系,表明在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又强烈的条件下,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埋藏深,土壤于化是植被作用下易于发生的现象,是人为营造大片耗水性强的植被类型,高密度以及追求高生本量的必然结果。这种植物生长用水与环境供水之间的矛盾表现,对人工林草植被的稳定性构成亚重威胁,并对植被衰败后的深根性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显然,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对追求经济目标来说是不利的,但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并不一定就产生负面影响。植被作用下土壤干化的显现,表明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址以实现,水源涵养林是水土保持林,但水土呆待林不一定就是水源涵养林。人为可以将植被作用下的上壤干化现象加以调节和控制,如局部带状或团块状种植、疏伐、轮作、休闲等。何况,土壤干化并不是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以此为由或者根据植被减少流域年总径流量的结果,怀疑甚至否定黄土高原林草植波的建造。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现象说明,在贯彻适地适种原则的基础上,还需选择耗水量少的抗旱节水植物和可维持土壤水库水平的密度或盖度,这是保证植被稳定持久值得重视的又一重翌方面。从有利于流域水资源状况的改善,在满足水土保持目标的前提下,人工林草植被的发展也应该适度规模。公益性植被建造不能根据作物栽培的水分利用原则,极尽将降雨转化为生物产量。 最后,本文由景观生态学的观点理解生态环境建设,分析了“山川秀美”的涵义,讨论了黄士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重点、原则、途径等。基本农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生态环境

陆道调[5](1996)在《桂南地区杉木马尾松人工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桂南地区收集的人工实生林分标准地材料和优势解析木杉木93株,马尾松162株,建立优势高生长Richards模型。用参数预估法编制桂南地区的杉木、马尾松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表。杉木、马尾松各指数级曲线拟合平均剩余标准差分别是0.2943m和0.2323m;经另外68株和52株优势解析木检验,预报误差分别为0.487m和0.506m,适应性好。

林民治,徐英宝,乐载兵[6](1992)在《粤北三个林场杉木林立地分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粤北3个林场杉木林的立地指数与立地园子的相关,筛选出影响杉木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坡位、(?)殖层厚度、土层厚度与海拔调试。根据主导因子,定性定量相结合,划分为2种立地类型小区、6种立地类型组、14种立地类型。同时,导出评估杉木林生产力的预测方程,评价不同立地单元的杉木林生产力。

四川省林业发展项目赴日考察团[7](1987)在《四川省林业发展项目赴日本国考察报告》文中认为 为执行国际开发协会(1605—CHA)项目任务,由四川省林业厅林业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郭成评任团长,工程师杜孝生、洪雅林场副场长刘国祥、工程师段官安为团员和成都市外办朱正明翻译一行5人,于1986年7月20日至8月9日,对日本国进行营林技术考察,其目的在于学习借鉴日本人造柳杉、落叶松的营林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及柳杉材和间伐小径材加工利用等。在日期间,实地考察了日本国立林业试验场,关东林木良种场,群马县沼田营林暑,林业机械化培训中心,木材加工厂,长野县岩村田营林暑,静冈县龙山森林协会,京都北山林业,三重县诸户林业所。同时还参观了岩手县岩富士机械厂,静冈沼津锯材机厂及小松油锯株式会。拜访了林野厅和与四川结为友好省县的山梨县。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接待,介绍了情况和经验,参观了从林木育种到森林主伐更新的生产现场,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体现了中日人民的友谊和林业工作者的友好合作精神,基本达到了考察的目的。现将主要情况介绍于下:

栗元周[8](1983)在《实行集约经营 振兴我国林业》文中研究说明 根据自然资源和国家要求,林业部提出到本世纪末林业战略目标是t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2.7%提高到20%,林木总生长量从现在每年2.2亿立方米提高到4亿立方米以上,国家木材产量从现在的4,800万立方米增加到1亿立方米(不包括大部分地区用材和全部群众用材等);森林工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力争翻两番。实现上述目标,实行集约经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许慕农[9](1982)在《林分密度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四、研究林分密度的途径和方法从当前国内外研究林分密度的工作实践来看,各国研究林分密度的林学家们均从下列两方面开展工作。(一)建立密度试验林,长期定位观察:这是研究林分密度的基本方法。通过长期对密度试验林的定位观察以获得如下的必需资料:1、各年的季节生长进程,物候期和年生长量,生物量(包括某一段时期和某一部

韩也良[10](1981)在《对安徽大别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基带的讨论》文中认为 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表明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特征,也明显地反映了山地所处的水平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它的基带的植被组成,更与水平地带性的植被类型有着直接的联系。由于本地植被垂直带谱,特别是它的基带反映着水平地带性的特征,所以它是划分植被水平带或植被区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它的研究和了解,直接关系到山地的规划和利用。大别山是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褶皱带向东延伸的部分,高耸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接壤之处,但山体的主要部分都在安徽、称皖西山地。在安徽由金寨入境后,经霍山、岳西,向南入潜山、太湖、宿松境、向东入舒城,桐城境内,南北宽约150公里左右。它是一

二、杉木生长与适地适树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杉木生长与适地适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类型划分与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立地与立地类型划分
        1.1.1 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与立地类型划分
        1.1.2 立地类型划分
    1.2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1.2.1 立地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2.2 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1.3 工程造林及关键技术研究
        1.3.1 树种的选择研究
        1.3.2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研究
        1.3.3 造林树种组成研究
        1.3.4 造林地整地研究
        1.3.5 造林方法研究
        1.3.6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研究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4.2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5 济南市南部山区造林研究概况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与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林业资源与生产概况
    2.2 研究目的意义
        2.2.1 济南市荒山绿化的背景
        2.2.2 济南市荒山绿化的意义
    2.3 研究主要内容与分析方法
        2.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3.2 研究的关键问题
        2.3.3 材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2.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2.4.1 研究的特色
        2.4.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章 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
    3.1 立地类型划分
        3.1.1 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分析
        3.1.2 数量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1.3 线性回归分析
        3.1.4 立地因子主成分分析
        3.1.5 立地类型划分
    3.2 立地质量评价
        3.2.1 立地质量评价的原则及指标体系
        3.2.2 神经网络与林业研究应用
        3.2.3 BP 神经网络的建立
        3.2.4 立地质量评价
第四章 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4.1 整地设计
        4.1.1 整地方式规划原则
        4.1.2 大穴鱼鳞坑整地
        4.1.3 小穴鱼鳞坑整地
    4.2 整地与造林密度设计
        4.2.1 整地密度设计
        4.2.2 造林密度设计
    4.3 造林林种与树种配置设计
    4.4 造林方法与苗木规格设计
        4.4.1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4.4.2 造林方法和造林树种
        4.4.3 苗木规格设计与要求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类型划分
        5.1.1 土壤主要养分测定
        5.1.2 立地因子组成分析
        5.1.3 立地类型划分
    5.2 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质量评价
    5.3 济南市南部山区造林技术措施
    5.4 讨论
        5.4.1 本研究的特点
        5.4.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济南市南部荒山与造林效果图
致谢
作者简介

(2)云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必要性
    1.1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全世界的共同趋势
    1.2 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木材供需矛盾
    1.3 云南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需要
2 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严重滞后, 产权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2.2 林业经济结构和林业产业加工布局不合理
    2.3 资金不足, 林业科技尚未完全应用于生产
3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3.1 造林树种的遗传控制
    3.2 造林苗木控制
    3.3 造林地的立地控制
    3.4 造林地密度控制
    3.5 造林施肥措施
4 结 语

(3)长白山珍贵阔叶树种子园建园配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发展趋势
2 研究方法
    2.1 建园的基础材料来源
    2.2 建园园址选择及区划
    2.3 种子园建园用优树的选择
        2.3.1 优树选择的基本方法
        2.3.2 优树选择的林分条件
        2.3.3 优树标准
3 建园技术
    3.1 营建技术
        3.1.1 立地选择
        3.1.2 嫁接方式
        3.1.3 嫁接苗的培育
        3.1.4 种子园无性系配置技术
        3.1.5 移栽定植
    3.2 子代测定
        3.2.1 采种
        3.2.2 苗期测定
        3.2.3 营建子代测定林
    3.3 阔叶树种子园经营管理技术
        3.3.1 土壤管理
        3.3.2 树体管理
        3.3.3 花粉管理
        3.3.4 开花结实规律
        3.3.5 主要病虫鼠害防治
        3.3.6 档案管理
4 结论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4)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abstract)
引言
    0.1 植被及其建设沿革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重要进展
    1.1 立地分类与适地适树研究
        1.1.1 立地分类途径
        1.1.2 国内立地分类研究
        1.1.3 黄土高原立地分类研究
        1.1.4 适地适树问题
    1.2 苗木质量研究
    1.3 树木抗旱性研究
    1.4 旱作生产研究
    1.5 综合问题研究
    1.6 小结
第二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
    2.1 黄土高原植被现状
    2.2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3.1 研究内容
        2.3.2 技术路线
    2.4 小结
第三章 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
    3.1 植被地上部分的主导地位
    3.2 类比分析
    3.3 群落结构分析
        3.3.1 地被物的功能
        3.3.2 覆盖层的高度
        3.3.3 草灌防蚀效益
        3.3.4 林分固沙作用
    3.4 作物栽培证据
    3.5 小结
第四章 防蚀植被的界定
    4.1 现有防蚀植被的定义
    4.2 防蚀植被的涵义
    4.3 小结
第五章 植被恢复依据
    5.1 有关论点辩析
        5.1.1 黄土无林论
        5.1.2 草原次生论
        5.1.3 石油论
        5.1.4 厚层黄土观
        5.1.5 400mm降水论
        5.1.6 植被分区歧义
        5.1.7 气候变迁论
    5.2 植被生长对地域的响应
        5.2.1 现实植被生长
        5.2.2 植被生产潜力
    5.3 植被地带性特征
        5.3.1 植被类型及分布
        5.3.2 植被带范围
    5.4 植被恢复效果
        5.4.1 典型实例
        5.4.2 植被建造类型
    5.5 小结
第六章 植被建造技术取向与模式
    6.1 水土保持植物选择
    6.2 水土保持林经营
        6.2.1 人工林经营状况
        6.2.2 水土保持林性质
    6.3 空间配置形式
    6.4 对有关植被的再认识
    6.5 小结
第七章 植被作用下的土壤干化及其调控
    7.1 土壤干化的普遍性
    7.2 土壤干化的实质
    7.3 土壤干化的植被效应
        7.3.1 对当前植被的影响
        7.3.2 对后续植被的影响
    7.4 土壤干化的水文效应
        7.4.1 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的区分
        7.4.2 对河流流况的影响
    7.5 调控措施
    7.6 小结
第八章 景观生态建设
    8.1 “山川秀美”的涵义
    8.2 建设目标
    8.3 建设重点
    8.4 建设原则
    8.5 建设途径
    8.6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杉木生长与适地适树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南部山区立地类型划分与工程造林关键技术研究[D]. 秦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2]云南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问题探讨[J]. 熊朝耀,赵凤喜.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01)
  • [3]长白山珍贵阔叶树种子园建园配套技术[D]. 高晗.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4]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 王晗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5]桂南地区杉木马尾松人工实生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J]. 陆道调. 广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6(02)
  • [6]粤北三个林场杉木林立地分类的研究[J]. 林民治,徐英宝,乐载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02)
  • [7]四川省林业发展项目赴日本国考察报告[J]. 四川省林业发展项目赴日考察团. 四川林业科技, 1987(01)
  • [8]实行集约经营 振兴我国林业[J]. 栗元周. 农业技术经济, 1983(05)
  • [9]林分密度研究概述[J]. 许慕农. 山东林业科技, 1982(03)
  • [10]对安徽大别山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基带的讨论[J]. 韩也良. 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02)

标签:;  ;  ;  ;  ;  

杉木生长情况及适宜树种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