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电针麻醉效果观察:腧穴、电针与针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猪牛羊电针麻醉效果观察:腧穴、电针与针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一、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1](1976)在《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文中提出 中西结合的针刺麻醉的创新震惊了中外,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是我同广大医务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指引下创造成功的,是继承和发扬了针制疗法的丰硕成果。近几年来,我们在推广家畜针刺麻醉术的过程中,对麻效较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2](1976)在《猪、牛、羊电针麻醉的麻效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探》文中研究指明 中西结合的针刺麻醉的创新震惊了中外,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指引下创造成功的,是继承和发扬了针刺疗法的丰硕成果。家畜针刺麻醉术的广泛开展,将兽医学科推进到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其麻效问题继1971年后,已为人们所公认,为此,我们在推广家畜针刺麻醉术的过程中,对麻效较为可靠的三阳络—抢风组穴,百会—尾根组穴,百会—天平组穴通电与断电的麻效和有无后效期问题,穴位电针与神经干周围和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3](1976)在《猪、牛、羊电针麻醉的麻效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探》文中研究指明 中西结合的针刺麻醉的创新震惊了中外,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成果之一,是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和科学研究人员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指引下创造成功的,是继承和发扬了针刺疗法的丰硕成果。家畜针刺麻醉术的广泛开展,将兽医学科推进到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其麻效问题继1971年后,已为人们所公认,为此,我们在推广家畜针刺麻醉术的过程中,对麻效

魏嘉[4](2010)在《电针山羊痛阈及脑内前阿黑皮素原基因表达的时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EA)是电刺激与传统针灸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20世纪60年代末,电针在动物手术中广泛应用,其操作简便,对动物机体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很快,克服了药物麻醉引起的心脏和呼吸抑制以及反刍动物胃内容物返流和胃肠臌气的缺陷,应用前景良好。小实验动物(如大鼠)的研究表明,内源性阿片肽是针刺镇痛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刺可以诱导中枢内释放内源性阿片肽,主要为脑啡肽、p-内啡肽和强啡肽。这三种阿片肽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发挥镇痛作用。频率是电针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表明低频(2 Hz-15 Hz)电针诱导中枢释放脑啡肽和β-内啡肽,2 Hz与15 Hz交替刺激时,能同时释放脑啡肽、p-内啡肽和强啡肽,此时小实验动物的镇痛效果最好。针刺镇痛实践表明反刍动物(牛、羊)针刺镇痛效果优于其他种属动物,其镇痛适宜频率(30 Hz-100 Hz)高于小实验动物镇痛适宜频率(2 Hz-15 Hz)。可见,反刍动物针刺镇痛必然存在其特有的中枢分子调节机制。电针镇痛不但具有“即时”镇痛效应(针刺时立即表现的镇痛效应),而且停针后还具有痛阈缓慢下降的后效应。目前,人们尚不清楚针刺诱导的后效应是否由于启动阿片肽的基因表达引起的。在内源性阿片肽中,p-内啡肽在中枢分布广泛且镇痛作用最强。因此,以反刍动物山羊为实验对象,观测电针后山羊痛阈及脑内p-内啡肽的前体物质——前阿黑皮素原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两者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阐明高频镇痛的机理。本实验选取健康成年杂交雄性山羊42只,体重为23~27kg,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电针组,对照组6只山羊,电针组36只山羊。电针组山羊采用“百会-鬐甲”、“耳根-三阳络”组穴电刺激30 min,固定频率60 Hz,电压3 V-4 V,分别于电针前、停针后0 h、2 h、4 h、6 h、8 h、12 h、24 h测定山羊痛阈,并于停针后2 h、4 h、6 h、8 h、12 h、24 h(每个时间点6只羊)迅速取脑内镇痛相关核团组织(纹状体、杏仁核、垂体、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孤束核);对照组不电针直接取核团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并逆转录,再进行实时相对荧光定量PCR,观察上述核团中前阿黑皮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痛阈值表明,电针30 min后,山羊痛阈显着升高,停针后0 h的痛阈最高,与电针前相比痛阈升高了88%,然后痛阈开始下降,但于8 h时略有回升,随后继续下降,于24 h时降到最低点,但仍比电针前升高12%。实时相对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电针后不同时间山羊纹状体、杏仁核、弓状核、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腹内侧核、垂体、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和孤束核内前阿黑皮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发现所有核团电针组前阿黑皮素原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电针后POMC mRNA的加速表达至少可持续24 h。

郭海停[5](2011)在《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文中提出一氧化氮(NO)是一种广泛存在体内的小分子物质,在神经系统中参与信号传导,但在痛觉调制中发挥的双重作用一直被人们所讨论。电针能够引起体内多种痛觉调制物质含量发生变化,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同样受电针参数的影响。不同动物对电针产生的镇痛效果有着差异表现,作为电针镇痛效果良好的山羊,电针后体内中枢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有着怎样的趋势及电针对痛阂的影响如何值得探讨。我们采取从低频到高频分4个不同频率对山羊进行电针观察痛阈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山羊中枢中镇痛相关区域中一氧化氮唯一催化酶,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含量变化进行观察,描述不同频率对山羊中枢nNOS的影响以及nNOS与痛阈变化的关系。本实验选取35只成年健康公山羊,体重25±2Kg,随机分成对照组、2Hz组、40Hz组、60Hz组和100Hz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电针组山羊以“耳根-三阳络”和“鬐甲-百会”两对组穴,针前测定基础痛阈。按各自组别对应频率电针30min后再测定痛阈,静松灵深度麻醉,甲醛灌流固定处死,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抗原标记,然后采图计算IOD值半定量分析对比。痛阈测定结果显示60Hz电针组山羊平均痛阈升高84%,40Hz组升高51%,100Hz组升高54%,2Hz组升高35%。与前人试验结果大致相符。nNOS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00Hz电针能显着上调山羊隔区、杏仁核、PAG、孤束核、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丘脑室旁核、中缝大核和脊髓部位的nNOS含量(P<0.05)。2Hz电针能显着上调隔区、杏仁核、PAG、蓝斑、脊髓、下丘脑室旁核和中缝大核内的nNOS含量(P<0.05)。40Hz电针能显着上调杏仁核、PAG、脊髓、丘脑室旁核内nNOS含量(P<0.05)。60Hz组仅显着上调丘脑室旁核内nNOS含量(P<0.05)。试验结果显示60Hz电针刺激基本不引起nNOS含量发生变化,且痛阈值升高最多。

杨亚洁[6](2021)在《葛根素对产后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和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从泌乳相关激素和JAK2/STAT5信号通路两个层面探讨其促进泌乳的机制,进而检测葛根素对乳糖、乳脂和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究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的安全性,旨在为中医食养食疗中合理应用葛根及葛根素促进产后泌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葛根素对产后缺乳模型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1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取分娩前后相差不超过24 h的40只母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乳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葛根素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多潘立酮)组,每组母鼠8只,每窝仔鼠也调整为8只。分娩后的第3天开始造模和给药,每天上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每天上午溴隐亭灌胃(1.6mg/kg);每天下午,除缺乳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外,葛根素低剂量组灌胃(18mg/kg),葛根素高剂量组灌胃(72mg/kg),多潘立酮组(3.5 mg/kg),灌胃共10天。第11天称重后处死,收集母鼠血液和乳腺组织样本。观测母鼠、仔鼠的体重变化、评估母鼠泌乳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母鼠的乳腺病理形态。1.2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机制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母鼠血清中催乳素(PRL)、孕酮(P4)、雌二醇(E2)及乳腺组织中PR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组织中催乳素受体(PRLR)、β-酪蛋白(β-casein);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PRLR、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激活因子5a(STAT5a)、β-casein、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表达量。2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2.1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量的影响取分娩前后相差不超过24 h的24只母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葛根素低剂量组和葛根素高剂量组,每组母鼠8只,每窝仔鼠也调整为8只。分娩后的第3天开始造模和给药,每天上午,葛根素低剂量组灌胃(18mg/kg),葛根素高剂量组灌胃(72mg/kg),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10天。第11天称重后处死,收集母鼠血液和乳腺组织、肝脏、肾脏、卵巢、子宫样本。观测产后正常小鼠、仔鼠的体重变化、评估小鼠泌乳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产后小鼠的乳腺病理形态。2.2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机制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PRL、P4、E2及乳腺组织中PR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组织中PRLR、β-casein;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组织中PRLR、JAK2、STAT5a、β-casein、GLUT1、FAS的表达量。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产后小鼠的肝脏、肾脏、卵巢、子宫病理形态。结果:1葛根素对产后缺乳模型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1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乳模型组母鼠体重减少量明显增加(P<0.05),仔鼠体重、乳腺重量和乳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从造模的第3天起,缺乳模型组母鼠单小时泌乳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缺乳模型组相比,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母鼠的体重减少明显延缓,仔鼠体重和乳腺重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葛根素低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乳腺指数明显升高(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的单小时泌乳量均明显升高(P<0.05 或P<0.01)。乳腺组织HE染色结果发现,缺乳模型组乳腺腺腔较小,腺腔内分泌物明显减少,乳腺组织严重萎缩;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乳腺腺腔明显变大,腺腔内分泌物明显增多,乳腺组织萎缩明显恢复。1.2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机制研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乳模型组血清中PRL、P4、E2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乳腺组织中PRL含量也显着降低(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缺乳模型乳腺组织中PRLR、β-casein的黄褐色阳性表达明显减少;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缺乳模型乳腺组织中PRLR、JAK2、STAT5a、β-casein、GLUT1、FAS蛋白表达均显着减少(P<0.01)。与缺乳模型组相比,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血清中PRL、P4、E2含量显着升高(P<0.05或P<0.01),乳腺组织中PRL含量也显着升高(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和多潘立酮组乳腺组织中PRLR、β-casein的黄褐色阳性表达明显增多;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乳腺组织中PRLR、JAK2、STAT5a、β-casein、GLUT1、FAS 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仅 GLUT1 蛋白表达葛根素高剂量较低剂量好,其余指标的蛋白表达均为葛根素低剂量更好。2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2.1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从给药的6天起,葛根素低剂量组的泌乳量显着升高(P<0.05),而仅在第6天时,葛根素高剂量组的泌乳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组产后小鼠体重减少量、仔鼠体重增加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葛根素低剂量组乳腺重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结果发现,葛根素低、高剂量组均可见乳腺小叶内腺泡明显变大,分泌物明显增多;葛根素低剂量组较高剂量组腺泡内分泌物较多,脂滴较少。2.2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机制的影响及安全性初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葛根素高剂量组血清中PRL含量显着升高(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葛根素低剂量组β-casein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葛根素低剂量组明显增强(P<0.05);而葛根素高剂量组乳腺组织中PRLR、β-casein的黄褐色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葛根素低剂量组均明显减少(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葛根素低剂量组PRLR、β-casein、FAS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葛根素高剂量组PRLR、JAK2、β-casein、FAS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也低于葛根素低剂量组(P<0.05或P<0.01),葛根素高剂量组STAT5a的表达还明显低于葛根素低剂量组(P<0.05)。葛根素低、高剂量组肝脏、肾脏、卵巢、子宫HE染色观察未见病理学异常,各组间组织器官指数也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低、高剂量均对产后缺乳小鼠具有明显的促进泌乳作用,但低剂量时泌乳效果更好。其泌乳机制可能与提高泌乳相关激素PRL、P4、E2含量相关,还与激活JAK2/STAT5信号通路有关;葛根素还可能提升缺乳小鼠的乳汁品质,增强乳糖、乳脂和乳蛋白相关蛋白表达。葛根素低剂量时对产后正常小鼠有一定的促进泌乳作用,其泌乳机制可能与升高PRLR蛋白表达有关,但对JAK2/STAT5信号通路影响不大。葛根素低剂量组还有可能增强乳蛋白和乳脂相关蛋白表达,提升乳汁品质。但葛根素在高剂量时对泌乳产生抑制作用,其乳蛋白和乳脂的表达也受到抑制。葛根素低、高剂量下,母鼠肝肾、卵巢子宫病理并未发现明显病理性改变,其安全性较好。

二、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4)电针山羊痛阈及脑内前阿黑皮素原基因表达的时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针刺镇痛的起源和发展
        1.1.2 针刺镇痛的机制
        1.1.2.1 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
        1.1.2.2 针刺镇痛的体液机制
        1.1.3 针刺后效应
        1.1.4 抗阿片肽与针刺耐受
        1.1.5 电针参数对针刺镇痛效果的影响
        1.1.6 反刍动物针刺镇痛的研究与应用
        1.1.7 β-内啡肽研究进展
        1.1.8 针刺镇痛相关核团研究进展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2.2 主要药品及试剂
    2.3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制
    2.4 实验动物
    2.5 电针方法
    2.6 痛阈测定
    2.7 核团定位方法
    2.8 核团取材
        2.8.1 核团定位
        2.8.2 核团取样及保存
    2.9 核团总RNA的提取
        2.9.1 总RNA提取操作步骤
        2.9.2 RNA电泳
        2.9.3 总RNA浓度测定
    2.10 逆转录
    2.11 PCR
        2.11.1 引物设计
        2.11.2 PCR步骤
        2.11.3 普通琼脂糖凝胶电泳
    2.12 实时相对荧光定量PCR
        2.12.1 实时相对荧光定量PCR步骤
        2.12.2 实时相对荧光定量结果数据统计
    2.1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电针后不同时间山羊痛阈的变化
    3.2 电针山羊脑内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1 电针山羊杏仁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2 电针山羊纹状体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3 电针山羊弓状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4 电针山羊下丘脑室旁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5 电针山羊下丘脑腹内侧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6 电针山羊垂体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7 电针山羊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8 电针山羊中缝大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9 电针山羊巨细胞网状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3.2.10 电针山羊孤束核POMC mRNA表达的时程变化
4 讨论
    4.1 试验动物的选择
    4.2 试验中电针参数的选择
    4.3 痛阈变化及针刺后效应
    4.4 山羊中枢核团电针后POMC mRNA的表达
    4.5 时间点的选择
    4.6 试验涉及的镇痛核团的选择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5)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针刺镇痛的研究情况
        1.1.1.1 针刺镇痛的起源和发展
        1.1.1.2 针刺镇痛的神经机理
        1.1.1.3 针刺镇痛的物质基础
        1.1.1.4 影响针刺镇痛的因素
        1.1.2 一氧化氮的研究进展
        1.1.2.1 NO的功能
        1.1.2.2 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进展
        1.1.2.3 NO与痛觉的关系
        1.1.2.4 NO与电针的关系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1.4 主要溶液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电针过程
        2.2.2 痛阈测定
        2.2.3 灌流固定
        2.2.4 取材
        2.2.5 组织切片
        2.2.6 免疫组化
        2.2.6.1 免疫组化相关试剂工作浓度
        2.2.6.2 SABC法
        2.2.6.3 免疫组化结果计数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频率对痛阈值的影响
    3.2 不同频率对山羊中枢nNOS表达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与痛阈值变化
    4.2 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神经中枢nNOS表达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葛根素对产后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产后缺乳的调治研究进展
        1 产后缺乳的西医研究现状
        2 产后缺乳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葛根素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进展
        1 对乳腺癌的作用
        2 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
        3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
        4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5 对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6 对乳腺发育及促进泌乳的作用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葛根素对产后缺乳模型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节 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雌性小鼠动情周期检测方法
        2.2 配种及分组
        2.3 造模与给药
        2.4 泌乳相关指标数据收集
        2.5 样品准备
        2.6 石蜡切片、HE染色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对仔鼠窝重的影响
        3.2 对母鼠体重的影响
        3.3 对单小时泌乳量的影响
        3.4 对乳腺重量和乳腺指数的影响
        3.5 对乳腺外观形态的影响
        3.6 对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葛根素对产后缺乳小鼠泌乳作用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雌性小鼠动情周期检测方法
        2.2 配种及分组
        2.3 造模与给药
        2.4 酶联免疫吸附法
        2.5 免疫组化法
        2.6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对血清和乳腺组织中PRL的含量
        3.2 对血清中P4、E2含量的影响
        3.3 对乳腺组织中PRLR、JAK2、STAT5a表达的影响
        3.4 对乳腺组织中乳糖、乳脂、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节 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量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雌性小鼠动情周期检测方法
        2.2 配种及分组
        2.3 分组与给药
        2.4 泌乳相关指标数据收集
        2.5 样品准备
        2.6 石蜡切片、HE染色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对仔鼠体重的影响
        3.2 对母鼠体重的影响
        3.3 对单小时泌乳量的影响
        3.4 对乳腺重量和乳腺指数的影响
        3.5 对乳腺外观的影响
        3.6 对乳腺病理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葛根素对产后正常小鼠泌乳机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探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方法
        2.1 雌性小鼠动情周期检测方法
        2.2 配种及分组
        2.3 分组与给药
        2.4 酶联免疫吸附法
        2.5 免疫组化法
        2.6 免疫印迹法
        2.7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对血清和乳腺组织中PRL含量的影响
        3.2 对血清中P和E2含量的影响
        3.3 对乳腺组织中PRLR、JAK2、STAT5a表达的影响
        3.4 对乳腺组织中乳糖、乳脂和乳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对产后正常小鼠的安全性检测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猪、牛、羊电针麻醉的效果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J].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 四川畜牧兽医, 1976(01)
  • [2]猪、牛、羊电针麻醉的麻效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探[J].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 中兽医科技资料, 1976(06)
  • [3]猪、牛、羊电针麻醉的麻效观察——关于穴位、电、针的关系及其机理的初探[J]. 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中兽医教研组. 中兽医科技资料, 1976(01)
  • [4]电针山羊痛阈及脑内前阿黑皮素原基因表达的时程研究[D]. 魏嘉.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5]不同频率电针对山羊痛阈和中枢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影响[D]. 郭海停.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6]葛根素对产后小鼠泌乳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杨亚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猪牛羊电针麻醉效果观察:腧穴、电针与针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