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苓多糖注射液与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孙守弼[1](2021)在《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为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效带动中药材种植行业和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清洁级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使用16.0g/kg BW的剂量进行间隔4h,经口灌胃染毒2次,灌胃后进行一般行为活动、中毒反应及症状观察,观察周期14d。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清洁级ICR小鼠50只,随机分为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剂量组(8.0g/kg BW)、中剂量组(4.0g/kg BW)、低剂量组(2.0g/kg BW)、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mg/kg BW),每组雌、雄各5只。间隔24h灌胃2次,每次灌胃容量为20mL/kg BW。末次灌胃6h后处死小鼠,取股骨,使用小牛血清制备骨髓细胞悬液进行涂片,计算微核率及嗜多染红细胞(PCE)与成熟红细胞(NCE)比值。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清洁级ICR雄性小鼠25只随机分为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剂量组(8.0g/kg BW)、中剂量组(4.0g/kg BW)、低剂量组(2.0g/kg BW)、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40mg/kg BW),灌胃染毒周期5d,灌胃容量为20mL/kg BW。末次灌胃染毒后第30d处死小鼠,取小鼠两侧附睾,使用附睾滤液进行涂片,计算精子畸形率。4.Ames试验采用四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为测试菌株,设5000、1000、200、40、8μg/皿5个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剂量组,另设未处理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在顶层琼脂中加入0.1mL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受试溶液,代谢活化时加入0.5mL S-9混合液,混匀后倒入底层培养基平板上。在37℃培养48h,计数每皿回变菌落数。为避免试验误差将整套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两次,并分别统计。5.30天喂养试验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6.20g/kg BW)、中(4.65g/kg)、低(3.10g/kg BW)剂量组、对照组(基础饲料),每组雌、雄各10只,采用掺入饲料法给药。每只单独喂养并观察30天后,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下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称取各脏器并计算其脏体比。结果:1.急性毒性试验试验观察期内所有实验小鼠均活动正常,其各脏器、系统均无异常;被毛光亮、粘膜正常、未见中毒症状、未产生死亡情况。2.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中、低各剂量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同时各剂量组PCE/NCE比值均不少于对照组的20%。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阳性对照组的小鼠精子畸形率显着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中、低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4.Ames试验将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在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上进行平板掺入试验,无论直接作用或者选择代谢活化作用均未引起试验菌株的回复突变菌落数显着增加(P>0.05)。5.30天喂养试验本次试验观察期内,各组实验大鼠生长发育正常,未观察到有中毒反应出现;对照组和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高、中、低剂量组雌、雄大鼠的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实验大鼠的脏器病理检查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1.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其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6.0g/kg BW,因此毒性分级为无毒,不具有急性毒性作用。2.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三项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其不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3.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3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其并未对大鼠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引起异常,大鼠各组织脏器均未发现任何病理性改变,说明其不具有短期毒性作用。
康力维[2](2021)在《傣药牙帕汤抗肺癌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其防治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实验初步研究傣医方牙帕汤(Yapa Tang,YPT)及其主要成分通关藤(Marsdeniatenacissima,MT)的抗肺癌作用机制,为肺癌临床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CNKI、PubMed、TCMSP和SWISS数据库获得牙帕汤中各种药物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肺癌疾病靶点,取交集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寻找潜在作用通路。选取造模成功的Lewis荷瘤小鼠随机分组:空白组、模型组、牙帕汤组、索拉非尼组、牙帕汤与索拉非尼联合用药组和顺铂组,给药14天后剥取肿瘤组织进行相关实验: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TUNEL确定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EK、ERK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对牙帕汤中的主要成分通关藤进行分离鉴定,并用MTT法检测各化合物对A549、NCI-H1299、NCI-1975、PC9四株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并以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做对照。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潜在靶点,与肺癌作用靶点进行比较后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确定关键通路和重要靶点。选择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检测细胞凋亡、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牙帕汤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牙帕汤给药组小鼠体重与模型组不具有显着意义,TUNEL染色结果表明牙帕汤组能够增加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了牙帕汤抑制p38 MAPK表达来抑制肿瘤增长。分离得到13个已知C21甾体化合物。细胞流式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8能够显着诱导肺癌细胞A549、NCI-H1975凋亡,呈现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A549细胞能上调VEGF-A、Bcl-2、PI3K蛋白表达,下调Akt蛋白表达;在NCI-1975细胞中能上调Bcl-2、PI3K蛋白表达,下调VEGF-A、Akt蛋白表达。结论牙帕汤通过调控MAPK通路而抑制肿瘤增长。通关藤中C21甾体化合物11α-O-2-Methylbutyryl-12β-O-2-benzoyltenacigenin B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推断CDKN2A、EGFR、PIK3CA、TP53其中一个或多个基因也可能参与了该化合物抗肺癌作用的调控作用。
黄婷[3](2021)在《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胸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导致的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是最常见也最限制放疗剂量甚至应用的并发症之一,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期的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和慢性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induced lung fibrosis,RILF),不仅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更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进展至后期往往可危及生命。关于防治RILI的药物研究已进行多年,然而从动物实验成功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很少,目前临床上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既无较好疗效,也无预防作用。目前中药已广泛用于临床RILI的防治,其疗效和安全性都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RILI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晰,可以确定的是,氧化应激反应与RIL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HO-1是机体内最经典的防御酶之一,受P38MAPK/Nrf2信号通路调控表达,可有效拮抗氧化应激以维持细胞自身功能稳定,在各种急慢性应激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平肺口服液是中日友好医院肿瘤内科李佩文教授以养阴清肺、解毒散结为治法组方而成的院内制剂,以往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平肺口服液可降低RP及RILF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平肺口服液治疗的急性RILI大鼠模型肺组织HO-1的检测,探究其治疗RILI的机制与其对HO-1表达调控的关系,并通过对肺组织中P38MAPK及Nrf2蛋白表达的检测,探究其是否通过P38MAPK/Nrf2信号转导通路调控HO-1的表达,从而初步阐明平肺口服液治疗RIL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平肺口服液组,予除对照组外的另2组大鼠单次全胸照射20Gy以建立RILI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经胃灌注生理盐水2ml/(只·d),平肺口服液组则灌注等量的平肺口服液(20g/kg/(只·d)),各组于造模当日起开始灌胃给药,持续至照射后4周,期间观察并记录大鼠一般状况。至第4周处死大鼠,摘取全肺,称重,计算肺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HO-1、Nrf2及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整体情况:模型组大鼠照射后逐渐出现拱背、竖毛、脱毛、呼吸加快、摄食饮水量下降、活动量减少以及精神状态异常等表现。照射2周后相继出现胸背部受照区域皮毛枯槁脱落,眼周、鼻周红赤,眼睛无神伴有少量黄色分泌物,大便干硬,至照射后4周脱毛明显,背部出现脱毛带,尾巴发黄无光泽,且较对照组明显消瘦。平肺口服液组大鼠外观、营养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明显好于模型组。(2)肺指数:模型组大鼠肺湿重在1.8g-2.9g之间,肺指数7.90±0.49(mg/g),较对照组肺指数(3.95±0.14(mg/g))显着升高(P<0.01);平肺口服液组肺湿重在1.3g-1.7g之间,肺指数4.79±0.22(mg/g),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3)肺组织形态学:模型组大鼠肺体积增大、水肿明显,表面可见大片充血;镜下见水肿、渗出等炎性改变面积广泛且程度较重,部分肺泡结构塌陷融合;肺泡炎损伤评分总体以3分为主(占66.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平肺口服液组大鼠双肺色泽、充血水肿、表面瘀斑等情况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镜下见炎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等RILI表现的程度、范围均不似模型组严重,肺泡炎损伤评分以2分为主(占83.33%)且未见3分,整体炎性改变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4)HO-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增多(P<0.05);相较于模型组,平肺口服液组HO-1蛋白水平显着上升(P<0.05)。(5)Nrf2的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Nrf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对比,平肺口服液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6)P38MAP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对比,平肺口服液可下调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平肺口服液能明显改善急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有效减轻肺内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Nrf2/HO-1信号通路从而拮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潘树茂[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徐兵[5](2021)在《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均来自于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及呼吸科病区,共收集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化疗方案,但试验组在化疗基础上,再同时予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两组患者各30例。3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本次研究通过记录每个患者的观察指标(瘤体病灶的缓解情况、肿瘤标志物CY21-1、CEA的变化、卡氏评分、中医临床证候、生活质量、外周血象等)及安全性指标(心电图、肝、肾功能、尿常规、粪常规)来评估此方剂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全部数据釆用SPSS25.0软件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两组各29例进行统计学分析。1.实体瘤疗效评价:经相关数据的计算及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在减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方面效果不显着。2.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21-1水平评价:治疗前一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各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共2次,并记录结果,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后得出: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加入化疗后可以明显降低CEA、CY21-1的数值,说明该方有效。3.QOL评分:两种方案治疗前后QOL评分均有所提高,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但加入中药汤剂后该评分提高更加明显,说明该方有效。4.KPS评分:Z=-2.328,P=0.020<0.05,说明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可改善患者化疗后的体力状况,说明该方有效。5.中医临床症状: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可以缓解中医临床不适症状(P<0.05)。6.外周血象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秩和检验,其中WBC、NEUT、PLT三者计算所得的P均<0.05,说明该方有效。7.安全性指标:两组经比较后得出:导师经验方-裴氏益气养阴方安全(P<0.05)。结论:1.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可缩小及稳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灶,与化疗疗效相似。2.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能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CEA、CY21-1的数值。3.裴氏益气养阴方能改善患者化疗后的体力状况、中医临床不适症状。4.裴氏益气养阴方对于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有缓解作用,且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沙依拜·沙比提[6](2021)在《阿里红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阿里红多糖(Fomes officinals polysaccharide,FOPS)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三个m RNA表达谱(GSE20465、GSE53388和GSE116596),利用GEO2R软件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David、String软件进行GO分析、KEGG分析、PPI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基因。采用雄性昆明小鼠制备S180荷瘤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FOPS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NS灌胃,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50 mg/kg环磷酰胺,FOPS低中高剂量组灌胃不同浓度(50、100、200mg/kg)FOPS,1次/d,给药周期为15 d。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常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CD3+T、CD4+T和CD8+T细胞百分含量,并计算CD4+/CD8+比值;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TNF-α、IFN-γ、IL-2、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水平;荧光定量法(q RT-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TLR4、My D88、TRAF-6、TRIF、p38MAPK、p-c-Jun 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TLR4、My D88、TRAF-6、TRIF、p38MAPK、p-c-Jun、NF-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筛选得到12个UDEGs,41个DDEGs,以IGF1、IRF4、C3、PENK、SOCS3、HIST1H4C、HIST1H4F、MGAT4A、VCAN及CDH1等基因为核心构成PPI互作网络,包括MAPK、TLR在内的118条信号通路有明显富集。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FOP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瘤重显着减小(P<0.05),FOPS低、中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显着提高(P<0.05);FOPS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红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显着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数及单核细胞率显着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及FOPS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显着提高(P<0.05),阳性对照组及FOPS低、中剂量组小鼠CD8+T细胞比例显着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及FOPS低剂量组小鼠CD4+/CD8+比值显着提高(P<0.05);FOPS低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IFN-γ、IL-2水平显着提高(P<0.05),阳性对照组、FOPS低、中、高剂量组小鼠IL-6、IL-1β水平显着降低(P<0.01);FOPS低剂量组组小鼠肿瘤组织TLR4、My D88、TRAF-6、p38MAPK、p-c-Jun m 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FOPS低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TLR4、My D88、TRAF-6、p38MAPK、p-c-Jun、p-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FOPS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激活TLR4-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郭小娟[7](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宋长军[8](2020)在《刺梨口服液及其免疫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是贵州的特色资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通过研究刺梨的免疫活性,并与筛选的辅料进行复配,旨在研发一款增强免疫力效果明显的天然植物口服液。为高品质刺梨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贵州刺梨产业良性发展。主要内容如下:(1)刺梨汁免疫活性研究刺梨汁免疫活性的研究,对刺梨汁高(浓缩80%)、中(原汁)、低(稀释80%)剂量组分别进行细胞免疫(小鼠耳肿胀法),体液免疫(血清溶血素法),抗氧化实验。测定细胞免疫指标有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耳肿胀程度,体液免疫指标有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溶血素值,抗氧化指标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实验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均有较好的增强免疫力特性,刺梨中剂量组的效果最好。(2)刺梨口服液辅料筛选及制备提取优化研究以灵芝、金钗石斛、香菇为辅料进行筛选,将三种辅料在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g.mL-1)1:30进行水浴提取,制备相应提取液。进行细胞免疫实验,体液免疫实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各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但灵芝组的效果最明显,同时开展了灵芝提取液的制备及工艺技术优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91℃,提取时间为4.2 h,液料比为1︰47(g.mL-1)。(3)刺梨口服液配方设计优化及免疫活性评价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软件,得到刺梨与灵芝共有7种不同配比,通过小鼠体内实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氧化实验、抗肿瘤抑制及C-myc基因的表达实验)筛选最优配比。结果表明:N3组的综合表现较好,即刺梨汁与灵芝提取液比例为72.5:27.5。(4)刺梨口服液贮藏稳定性研究通过对刺梨口服液进行光照实验、温度实验、加速实验,进行一些理化指标观察测定,结果显示:光照和温度能加快刺梨的外观性状、pH值、相对密度、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影响较小,但对VC和色泽变化影响很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口服液的颜色从淡黄色变成浅褐色,建议采用棕色瓶灌装和低温贮藏。对贮藏3个月的刺梨口服液产品进行检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霉菌均未超标,符合国家标准。
赵同德[9](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张群群[10](2020)在《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临床经验方滋肾安神汤为基础,研制用于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制剂“滋肾安神口服液(ZSASOL)”,并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以及初步药效学进行研究考察,以期为新药研发和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1.以KM小鼠睡眠时间及睡眠潜伏期为药效学指标,评价各种提取方式对小鼠睡眠结果的影响,并由此优选出最佳提取方式。2.在单因素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有效成分丹参素、斯皮诺素提取量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采用星点试验设计法对ZSASOL的提取工艺、澄清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成型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制剂中枸杞子、当归、制何首乌、陈皮进行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斯皮诺素进行含量测定,制订ZSASOL的质量标准草案。4.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对ZSASOL进行初步稳定性试验研究。5.以PACA建立KM小鼠失眠模型,以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上台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等为指标,进行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1.ZSASOL的最佳提取方式为水提取。2.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加11倍量水,浸泡24min,提取2次,每次2h。最佳澄清方式为醇沉,最佳醇沉工艺参数为:浓缩至溶液密度为1.10(室温),加95%乙醇使醇含量达70%,静置24h(4℃~8℃)。3.建立了ZSASOL中4种药味的TLC鉴别方法,根据主要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结果,该制剂中丹参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518mg/ml,斯皮诺素的含量应不低于0.015mg/ml,且自制口服液中各峰相对保留时间RSD均小于0.2%,相对峰面积RSD均小于5%,表明制剂的质量稳定性良好。4.初步药效学实验证明ZSASOL有较好的助眠效果且停药后无苯二氮卓类明显的反跳现象。结论:1.ZSASOL制备工艺简便、有效,适用于大工业生产。2.质量标准控制方法准确、可靠,制剂的稳定性良好。3.初步药效学研究表明ZSASOL安神助眠功效明显,停药后无明显反跳现象,安全可靠,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二、猪苓多糖注射液与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苓多糖注射液与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复方制剂研究 |
1.2 粗多糖药物应用及毒理学研究 |
1.2.1 酸枣仁 |
1.2.2 五味子 |
1.2.3 刺五加 |
1.2.4 百合 |
1.2.5 茯苓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仪器与试剂 |
2.2 试验样品 |
2.3 实验动物 |
2.4 AMES试验菌株 |
2.5 试验方法 |
2.5.1 急性毒性试验 |
2.5.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2.5.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
2.5.4 Ames试验 |
2.5.5 30 天喂养试验 |
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3.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 |
3.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 |
3.4 AMES试验结果 |
3.5 30 天喂养试验结果 |
3.5.1 大鼠进食、体重、食物利用率结果 |
3.5.2 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结果 |
3.5.3 大鼠脏器重量和脏体比结果 |
3.5.4 大鼠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
4.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分析 |
4.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分析 |
4.4 Ames试验结果分析 |
4.5 30 天喂养试验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傣药牙帕汤抗肺癌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及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肺癌的研究进展 |
1.1.1 肺癌的病理学特征 |
1.1.2 肺癌的流行病学调查 |
1.1.3 PI3K-AKT信号通路抗肺癌作用机制 |
1.1.4 MAPK信号通路抗肺癌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傣药牙帕汤研究进展 |
1.2.1 通关藤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2.2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2.3 鱼腥草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2.4 枇杷叶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2.5 薏苡仁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2.6 猪苓化学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索傣药牙帕汤抗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
第一节 实验方法 |
2.1.1 实验仪器、材料 |
2.1.2 牙帕汤化学成分的收集 |
2.1.3 有效成分的筛选及作用靶点的预测 |
2.1.4 肺癌-牙帕汤相关靶点的筛选 |
2.1.5 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
2.1.6 潜在靶点的生物学过程(GO)分析及通路(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2.1.7 分子对接 |
2.1.8 体内抗肺癌研究 |
2.1.9 HE染色 |
2.1.10 TUNEL检测 |
2.1.11 Western Blot检测 |
2.1.12 数据分析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2.2.1 牙帕汤活性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的收集和筛选 |
2.2.2 牙帕汤-肺癌相关靶点的筛选 |
2.2.3 PPI网络构建 |
2.2.4 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 |
2.2.5 分子对接验证 |
2.2.6 体内抗肺癌实验验证 |
2.2.7 牙帕汤抑制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2.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关藤C21甾体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第一节 通关藤化学成分的分离 |
3.1.1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
3.1.2 提取分离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3.2.1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3.2.2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通关藤C21甾体促进非小细胞肺癌凋亡与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4.1.1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
4.1.2 实验方法 |
第二节 实验结果 |
4.2.1 通关藤分离化合物抑制肺癌细胞增殖 |
4.2.2 凋亡分析 |
4.2.3 活性化合物、肺癌靶点预测 |
4.2.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2.5 化合物8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4.2.6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 |
2 放射性肺损伤信号通路 |
3 放射性肺损伤西医治疗 |
4 放射性肺损伤西医预防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
1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造模及给药方法 |
2.3 取材方法及标本处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状况及体重变化 |
3.2 肺组织大体观察 |
3.3 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3.4 大鼠肺泡炎评分及半定量分析 |
3.5 大鼠肺组织HO-1的蛋白表达 |
3.6 大鼠肺组织Nrf2的蛋白表达 |
3.7 大鼠肺组织P38MAPK的蛋白表达 |
4 讨论 |
4.1 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
4.2 平肺口服液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理论基础 |
4.3 平肺口服液药物组成及方义剖析 |
4.4 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评价 |
4.5 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P38MAPK/Nrf2/HO-1信号通路探讨 |
5. 结论 |
6. 不足与改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标准 |
2.1.2 文献排除标准 |
2.1.3 检索策略 |
2.1.4 评价方法 |
2.2 评价与结果 |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
2.2.2 质量评价 |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
2.2.4 甲胎蛋白 |
2.2.5 肝功能 |
2.2.6 免疫功能 |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
2.2.9 生存率 |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2.11 敏感性分析 |
2.2.12 发表偏倚 |
2.3 讨论与总结 |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处方数据来源 |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
3.1.4 频次统计分析 |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
3.1.6 组方规律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证型分布 |
3.2.2 整体用药规律 |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
3.3.2 性味归经分析 |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
3.4 小结 |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
4.1.6 分子对接验证 |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
4.2.2 PHC靶标的获取 |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
4.2.5 核心靶标筛选 |
4.2.6 分子对接验证 |
4.2.7 GO和 KEGG分析 |
4.3 讨论与总结 |
5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5)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及应对措施 |
1.7 终止标准 |
1.8 伦理学要求 |
2 试验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主要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结果 |
4.1 入组情况 |
4.2 基线资料 |
4.3 疗效性指标观测结果 |
4.4 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 |
5 讨论 |
5.1 裴正学教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
5.2 裴氏益气养阴方方药解析 |
5.3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TNM分期 |
附录2 病例报告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RECIST评价表 |
附录5 卡氏体力状况评分 |
附录6 QOL评分 |
附录7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表 |
附录8 化疗骨髓抑制分度表 |
附录9 安全性评价分度表 |
文献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阿里红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差异表达基因及富集通路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阿里红多糖对S180 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
(7)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
1.1 病例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3.统计指标 |
4.统计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
6.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医案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3 医案的预处理 |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讨论 |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
5.1 创新点 |
5.2 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刺梨口服液及其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刺梨 |
1.1.1 刺梨简介 |
1.1.2 刺梨的营养成分 |
1.1.3 刺梨的药理作用 |
1.1.4 刺梨的研究开发现状 |
1.2 免疫 |
1.2.1 免疫简介 |
1.2.2 免疫试验方法及依据 |
1.3 课题的选题背景、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选题背景 |
1.3.2 选题意义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刺梨免疫活性研究 |
引言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细胞免疫 |
2.2.1.1 DTH(小鼠耳肿胀法) |
2.2.1.2 给药量的确定 |
2.2.1.3 DTH实验小鼠的分组及喂养 |
2.2.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2 体液免疫 |
2.2.2.1 HMN(血清溶血素法) |
2.2.2.2 给药量的确定 |
2.2.2.3 HMN实验小鼠的分组及喂养 |
2.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3 抗氧化实验 |
2.2.3.1 抗氧化实验方法 |
2.2.3.2 给药量的确定 |
2.2.3.3 抗氧化实验分组及喂养 |
2.2.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2.4 数据统计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浓度的刺梨汁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的刺梨汁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HMN值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的刺梨汁对小鼠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辅料筛选及制备提取优化研究 |
引言 |
3.1 试验材料 |
3.1.1 主要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原料处理及灵芝多糖测定方法 |
3.2.2 细胞免疫 |
3.2.2.1 DTH(小鼠耳肿胀法) |
3.2.2.2 给药量的确定 |
3.2.2.3 DTH实验小鼠的分组及喂养 |
3.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3 体液免疫 |
3.2.3.1 HMN(血清溶血素法) |
3.2.3.2 给药量的确定 |
3.2.3.3 小鼠HMN的分组及喂养 |
3.2.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4 抗氧化实验 |
3.2.4.1 抗氧化实验方法 |
3.2.4.2 给药量的确定 |
3.2.4.3 抗氧化实验小鼠分组及喂养 |
3.2.4.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2.5 灵芝多糖提取液单因素实验 |
3.2.5.1 提取温度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2.5.2 提取时间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2.5.3 料液比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2.6 灵芝多糖提取液响应面试验 |
3.2.7 数据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提取液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 |
3.3.2 不同提取液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HMN值的影响 |
3.3.3 不同提取液对小鼠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3.3.4 提取温度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3.5 提取时间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3.6 料液比对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3.3.7 灵芝提取液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
3.3.8 灵芝多糖提取验证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刺梨口服液配方设计优化及免疫活性评价 |
引言 |
4.1 试验材料 |
4.1.1 主要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D-最优配方设计 |
4.2.2 细胞免疫 |
4.2.2.1 DTH(小鼠耳肿胀法) |
4.2.2.2 给药量的确定 |
4.2.2.3 DTH实验小鼠的分组及喂养 |
4.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3 体液免疫 |
4.2.3.1 HMN(血清溶血素法) |
4.2.3.2 给药量的确定 |
4.2.3.3 小鼠HMN的分组及喂养 |
4.2.3.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4 抗氧化实验 |
4.2.4.1 小鼠抗氧化实验 |
4.2.4.2 给药量的确定 |
4.2.4.3 小鼠抗氧化实验分组及喂养 |
4.2.4.4 测定指标及方法 |
4.2.5 小鼠肝肿瘤抑制及C-myc基因表达试验 |
4.2.5.1 小鼠肝肿瘤抑制及C-myc基因表达试验方法 |
4.2.5.2 给药量的确定 |
4.2.5.3 小鼠肝肿瘤抑制实验分组及喂养 |
4.2.5.4 指标测定及方法 |
4.2.6 数据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混料设计试验结果 |
4.3.2 各口服液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耳肿胀抑制率的影响 |
4.3.3 各口服液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HMN值的影响 |
4.3.4 各口服液对小鼠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4.3.5 实体瘤形态体积大小比较及对瘤质体、抑瘤率的影响 |
4.3.5.1 实体瘤形态体积大小比较 |
4.3.5.2 实体瘤质重、抑瘤率比较 |
4.3.5.3 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刺梨口服液贮藏稳定性研究 |
引言 |
5.1 试验材料 |
5.1.1 主要材料 |
5.1.2 主要试剂 |
5.1.3 主要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 |
5.2.2 稳定性试验 |
5.2.2.1 光照对刺梨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 |
5.2.2.2 温度对刺梨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 |
5.2.2.3 刺梨口服液加速实验 |
5.2.2.4 理化指标的测定 |
5.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稳定性实验结果 |
5.3.1.1 光照对刺梨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 |
5.3.1.2 温度对刺梨口服液稳定性的影响 |
5.3.1.3 刺梨口服液加速试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
1 单味中药 |
2 中药药对 |
3 经典组方 |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
5 中成药 |
6 中药注射制剂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
研究方案及内容 |
研究结果 |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
3 疗效指标 |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
6 中医疗效指标 |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 |
1.1 失眠的病因病机 |
1.2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
2 滋肾安神处方的分析研究 |
3 处方中各药味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 |
3.1 桑椹 |
3.2 炒蕤仁 |
3.3 丹参 |
3.4 首乌藤 |
3.5 炒酸枣仁 |
3.6 合欢皮 |
3.7 陈皮 |
3.8 五味子 |
3.9 当归 |
3.10 枸杞子 |
3.11 炒柏子仁 |
3.12 制何首乌 |
第二章 ZSASOL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优选提取方式 |
1 实验材料 |
1.1 试验仪器 |
1.2 动物 |
1.3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饮片提取 |
2.2 小鼠造模 |
2.3 分组及给药 |
2.4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5 结果 |
第二节 水提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吸水率的考察 |
2.2 单因素优化水提取工艺实验设计 |
2.3 星点-效应面设计方案及结果 |
2.4 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
2.5 水提工艺参数的优化及预测 |
2.6 工艺验证试验 |
2.7 总结 |
第三节 澄清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评价指标的测定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初步澄清工艺筛选 |
2.2 澄清工艺考察 |
2.3 总结 |
第四节 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矫味剂的选取 |
1.4 灭菌工艺 |
1.5 中试10 批放大试验 |
1.6 总结 |
第三章 ZSASOL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ZSASOL质量标准草案 |
第二节 ZSASOL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药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 药品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1 名称 |
2.2 处方 |
2.3 制法 |
2.4 性状 |
2.5 鉴别 |
2.6 检查 |
2.7 含量测定 |
第三节 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1.3 原料与试药 |
1.4 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四章 ZSASOL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长期稳定性试验 |
第五章 ZSASOL的初步药效学研究 |
第一节 ZSASOL对正常小鼠睡眠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分组及给药 |
2.2 实验安排 |
2.3 结果 |
第二节 ZSASOL对失眠模型小鼠睡眠的影响 |
1 仪器与试药 |
1.1 试验仪器 |
1.2 原料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小鼠造模 |
2.2 分组及给药 |
2.3 实验安排 |
2.4 结果 |
结语 |
1 剂型的选择 |
2 质量标准指标的选择 |
3 初步药效学中药效范围的筛选及停药反应的确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四、猪苓多糖注射液与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粗多糖复方片剂SSALP安全性评价研究[D]. 孙守弼. 吉林大学, 2021(01)
- [2]傣药牙帕汤抗肺癌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D]. 康力维.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3]平肺口服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 黄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裴氏益气养阴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亏虚证)的临床研究[D]. 徐兵.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阿里红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沙依拜·沙比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7]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刺梨口服液及其免疫活性研究[D]. 宋长军. 贵州大学, 2020(01)
- [9]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滋肾安神口服液的研制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 张群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