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晓彤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

常晓彤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

一、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田守仁[1](1983)在《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肛裂是肛门部的常见病。过去Ⅱ—Ⅲ期肛裂,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痛苦大,疗程长,病人不易接受。1983年10月份以来,我们根据五二九四○部队医院改进的长效止痛针处方,自配了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肛裂,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Ⅱ—Ⅲ期肛裂(亦称陈旧性肛裂)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者47岁,最小

万伟萍[2](2012)在《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57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用埋线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62例病例,其中有5例患者中途停止治疗,符合病例共57例。将57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组、亚甲蓝混配液局部封闭对照组。选定术后疼痛、疼痛出现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为观察指标,将疼痛VAS评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7、9天进行观察,同时记录积分,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总体疗效及症状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均有改善,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组29例,临床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6.21%;亚甲蓝混配液局部封闭对照组临床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1.43%,两组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经Χ2检验,算出Χ2=7.98,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排便疼痛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和第7天,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12±1.27和2.49±1.02,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81±1.31和3.49±1.92,经统计分析得出P<0.05,治疗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第3天和5天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疼痛VAS评分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疼痛出现时间8.21-4-2.14h,比对照组6.48±2.56h晚(P<0.01)。治疗组术后疼痛消失时间146.5±23.8h,比对照组164.8±22.4h早(P<0.01)。结论:环状混合痔术后以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疼痛时间出现较晚,消失较早且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穴位埋线法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有效疗法。

赵修合[3](2020)在《蛇柏颗粒洗剂对肛周瘙痒皮下神经阻断游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蛇柏颗粒洗剂对肛周瘙痒皮下神经阻断游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肛周瘙痒患者随机分为蛇柏颗粒洗剂坐浴组(治疗组,n=60)和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组(对照组,n=60),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使用SPSS 22.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分泌物、皮损标准量化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疼痛及分泌物评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3、7、12天,治疗组患者的疼痛及分泌物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创面皮损情况评分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结论:第一蛇柏颗粒洗剂可有效减轻患者在肛周瘙痒皮下神经阻断游离术后产生的创面疼痛和分泌物,加快创面的组织愈合,缩短恢复时间。

卢兴华,过石胜[4](2013)在《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药方主要包括:马齿苋、制大黄、蒲公英、鸭跖草、赤芍、黄柏、芒硝、乳香、没药、白芷及五倍子。对照组患者采用温水熏洗坐浴,两组患者均早晚各1次坐浴,每次20 min,连续坐浴3 d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创面水肿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在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能有效消除水肿,缓解疼痛,是治疗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水肿有力的外治方法之一。

宋琬北[5](2001)在《自制带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6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包括临床研究、讨论和附录三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包括以下内容:①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②观察了自制带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6例的疗效,并设针刀组48例为对照,结果显示:自制带刃针组治愈147例(94%),好转9例(6%),总有效率100%;针刀组治愈44例(92%),好转2例(4%),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两者比较,P>0.05,说明自制带刃针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讨论部分分析了带刃针的理论基础、治病机理、自制带刃针的优点。 另外,附录一系统研究了与肱骨外上髁炎相关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附录二肱骨外上髁炎的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注射治疗、手法治疗、中药外敷治疗、中药内服治疗、灸治、各种针具针法治疗、针灸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它治疗方法;附录三研究了小针刀临床应用概况,系统论述了多科疾病以及带刃针的治疗,包括骨伤科疾病:颈椎综合症、肩关节周围炎、冈上肌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鞘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胸椎小关节紊乱、棘上韧带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肌筋膜炎、犁状肌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侧副韧带损伤、髌骨软化症、胫骨结节骨软骨炎、附骨窦综合病征、跟骨骨刺;神经科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臀上皮神经损伤;内科疾病: 南京中医药人学博十学位论文 发热、哮喘、阳凄;皮肤、外科、肛肠科疾病:痤疮、疗疮、 传染性软疣、痔疮、肛门窿痒、肛裂。

程一乘[6](2017)在《白及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手术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常见干预手段,外剥内扎术是主要术式之一。术后往往因术者、术式不同,出现肛门疼痛、创面愈合迟缓等并发症,常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住院时间的延长、医疗支出的增加,以及有限医疗资源的浪费。能有效地控制术后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频率与降低并发症程度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意在探讨白及制剂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将分别观察肛门疼痛与创面愈合两种并发症。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并出现术后肛门疼痛的80例住院患者。剔除包含排除标准的患者,将同意入组且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患纳入研究。采取随机分配隐藏方案的方法,按区组随机法编制80张随机卡片标明组号、序号,装入不透明的信封中封存。按住院手术顺序抽取卡片得到相关治疗方案。治疗组及对照组,共计4组,治疗组包括白及粉组、白及多糖组各20例,共计40例;对照组包括凡士林组、云南白药组各20例,共计40例。术后其他干预措施相同,于术后第一次换药开始按方案用药,白及粉组、白及多糖组、云南白药组换药后均予凡士林纱布及干纱布外敷,胶布固定,凡士林纱条组仅用凡士林纱条换药,换药完毕以干纱布外敷,胶条固定。每日用药一次,疗程21天。分别于第1天至第7天、第14天、第21天换药前,换药后立即及换药后2小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同时换药前对患者的术后创面进行评分,出院后按照术后第14天及第21天与患者预约换药并记录其创面愈合时间。将记录的相关数据包括四组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整理后进行组间对比研究。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均经正态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单变量检验,即分组均值t检验,具体方法为:对所有换药前、换药后立即及换药后2小时疼痛评分求和后组间分别求平均值差值并行t检验。结果:本实验共收入有效患者76例,其中实验组37人,男性共18人,女性19人、其中白及粉组19人,白及多糖组18人;采用双对照组,共计39人,其中凡士林组19人,云南白药组20人,男性共23人,女性16人。实验组中白及粉组患者年龄在18到63岁之间,平均年龄44.26± 14.11岁,白及多糖组患者年龄在24-64岁之间,平均年龄42.50± 12.47岁;对照组中凡士林组患者年龄在28-77岁之间,平均年龄46.79土15.64岁,云南白药组中患者年龄在27-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82±14.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各组疼痛评分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证实四种药物均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白及多糖组与其他各组间在换药后立即比较换药前VAS评分方面具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白及多糖瞬时止痛效果优于其他各组;白及粉组与白及多糖、凡士林组在换药后2h对比换药前VAS评分对比方面具有显着差异性,提示白及粉持续止痛效果与云南白药相当(P<0.05),优于其他分组,但刺激性最强。在促创面愈合方面,白及粉组效果优于白及多糖组,凡士林组效果最佳,各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证实白及可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其中白及多糖粉瞬时止痛效果优于白及粉,白及粉维持止痛效果优于白及多糖组。同时,白及粉及白及多糖粉制剂未见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功能。白及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

许媛慧[7](2011)在《自拟苦参汤对肛瘘术后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苦参汤熏洗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低位单纯肛瘘切开术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后第2d每日排便后分别予自拟苦参汤、花子叶汤熏洗坐浴,碘伏棉球消毒,红粉油纱条肛门创面外敷,再盖以医用敷料,周边胶带固定,1d1次,一周后用生肌玉红油纱换药至愈合止。观察创面疼痛程度;瘙痒程度;创面渗液;肉芽形态;最大纵径和横径指标,并评分。比较两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拟苦参汤用于肛瘘术后熏洗在缓解术后疼痛、瘙痒,减少创面渗液,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及愈合方面优于花子叶汤。结论:自拟苦参汤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够加快创面愈合,减缓疼痛,减少渗液等早期不适症状及体征。

温家隆[8](2010)在《针刀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针刀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选取台中向上中医诊所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施以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针刺选穴肾俞、气海俞、腰3-5夹脊、秩边、环跳、阿是穴;针刀治疗:根据解剖学结构,于臀中肌髂骨附着处点按找寻压痛点、硬结或条索状物,以甲紫在压痛区做标记点。般取3-5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而定。以碘伏消毒标记区2-3遍。以右手持1号或2号针刀,左手以消毒纱布夹持刀体,刀口线与臀中肌肌纤维平行,刀体与皮肤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髂骨骨面。让针刀自然“浮”起,再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即可出刀。如有硬结或条索状物,行“十”字切割2-3刀,然后用力按压5-10min。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和泼尼松。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评价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MOS SF-36)、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价疗效,并对针刺治疗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盲法评估。结果1.治疗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心电图安全性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患者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目测类比定级法计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的总体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相关性分析:疗效与性别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年龄及病程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疗法,能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汤殷飞[9](2016)在《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湿疹,是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疾病,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其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临床将湿疹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由于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西医临床治疗湿疹效果不理想,疾病复发率高。中医古代并无湿疹病名,而是将其归入“疮”、“风”、“癣”等疾病之中。明朝之前,历代医家多注重外治法。明清之后,中药内治法治疗湿疹逐渐发展起来。现代中医多将其分为三型: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传统内服治疗湿疹处方,虽疗效稳定,但总体疗程较长。温胆汤合越婢汤为华华主任临床常用治疗湿疹方剂之一,温胆汤中二陈、茯苓、姜枣俱为化湿调中之药,越婢汤为治水在肌腠之风水要方。脾虚湿蕴型湿疹,必不离于湿与水。故设计此临床观察,以期证实此方疗效。目的:观察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的区别,希望为临床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提供更好的方案。方法:病例来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4例。治疗组给予门诊小包装草药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湿胃苓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取汁约400m1,每次200m1,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判定疗效。研究结果:共64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入组,3例脱落,61例完成本次实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EASI评分、瘙痒评分上,经统计学比较后,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上组内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后,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与瘙痒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32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痊愈率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29例,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痊愈率17.2%,总有效率79.31%。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略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湿疹与除湿胃苓汤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第一,温胆汤合越婢汤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有效方剂;第二,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第三,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

唐丽苹[10](2018)在《肛门肿痛熏洗液联合穴位敷贴对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肛门肿痛熏洗液联合穴位敷贴对于混合痔术后辅助治疗效果,从而探讨此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混合痔(以Ⅲ、Ⅳ度内痔为主),且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患者分为4组,均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7天;熏洗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肿痛熏洗液熏洗坐浴,治疗7天;敷贴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穴位敷贴治疗,治疗7天;联合组在术后第2天开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肿痛熏洗液熏洗坐浴并且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治疗7天。观察4组患者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术后水肿、肛门功能等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分;采用“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系统”评价肛门失禁情况;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个组患者性别(x2=1.826,P=0.609),年龄(F=1.619,P=0.1871)、体重(F=0.477,P=0.699)和身高(F=0.470,P=0.7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痔分级(x2=0.955,P=0.812),肛门日常排便疼痛VAS评分(F=0.341,P=0.7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后续治疗指标具有可比性;4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术后第3日疼痛评分,熏洗组(t=2.100,P=0.039)、敷贴组(t=2.062,P=0.043)和联合组(t=4.045,P=0.0001)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与联合组相比,熏洗组(t=2.092,P=0.040)和敷贴组(t=2.370,P=0.020)均高于联合组;术后第4日观察肛缘水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熏洗组(t=2.067,P=0.042)和联合组(t=4.791,P<0.0001)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敷贴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644,P=0.104);联合组水肿评分低于熏洗组(t=2.096,P=0.039)。术后前3日出血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熏洗组(t=2.126,P=0.037)和联合组(t=4.684,P<0.0001)术后出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敷贴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3,P=0.733),联合组评分低于熏洗组(t=2.137,P=0.036);术后1个月肛管狭窄情况,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5,P=0.924);肛门失禁Wexner评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259,P=0.065),与对照组相比,熏洗组(t=2.934,P=0.004)、敷贴组(t=2.131,P=0.036)和联合组(t=6.685,P<0.0001)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熏洗组(t=3.988,P=0.0001)和敷贴组(t=5.098,P<0.0001)均明显高于联合组?患者满意度和术后复发率,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肛门肿痛熏洗液对于缓解痔术后疼痛、术后水肿、术后出血、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有较好的疗效;穴位敷贴对于缓解痔术后疼痛、减少创面愈合时间有较好的疗效;联合治疗比单独治疗疗效更好。

二、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
    1.3 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3.1 混合痔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1.3.2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1.3.3 西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机理的认识
        1.3.4 混合痔术后镇痛方法
        1.3.5 穴位埋线法治疗疼痛
        1.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诊断标准
        2.1.1 疾病诊断标准
        2.1.2 纳入病例标准
        2.1.3 排除病例标准
        2.1.4 终止试验标准
    2.2 临床观察方案
        2.2.1 分组方法
        2.2.2 病例来源
        2.2.3 治疗方法
        2.2.4 观察方法
        2.2.5 观察例数
        2.2.6 观察时间
    2.3 疗效观察内容
        2.3.1 观察项目
        2.3.2 疼痛评分方法
        2.3.3 观察记录方法
    2.4 不良反应观察及意外情况处理
    2.5 疼痛疗效判定标准
    2.6 数据处理
    2.7 技术关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纳入病例
    3.2 年龄组成
    3.3 性别组成
    3.4 病程比较
    3.5 痔核切除颗数比较
    3.6 疗效判定
        3.6.1 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排便疼痛VAS评分比较)
        3.6.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出现时间比较
        3.6.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3.6.4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3.7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估
        3.7.1 不良反应
        3.7.2 安全性评估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混合痔的发病群体性别组成、罹患年龄特点分析
        4.1.1 性别组成对比分析
        4.1.2 年龄组成对比分析
    4.2 综合疗效评定对比分析
    4.3 讨论
        4.3.1 混合痔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
        4.3.2 亚甲蓝配布比卡因行肛门周围注射止痛的作用机理
        4.3.3 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机理探讨与优势
    4.4 问题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蛇柏颗粒洗剂对肛周瘙痒皮下神经阻断游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提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肛周瘙痒的研究背景
        1.1 中医学对肛周瘙痒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肛周瘙痒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学对肛周瘙痒治疗的认识
        1.4 现代医学对肛周瘙痒认识
        1.5 现代医学治疗肛周瘙痒简介
    2 中药熏洗坐浴对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2.1 中药熏洗坐浴的临床经验
        2.2 现代医学对肛周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观察方法
        2.3 术后常规处理及注意事项
        2.4 治疗方法及疗程
        2.5 观察指标
        2.6 观察结果
讨论
    1 蛇柏颗粒洗剂组方依据
        1.1 组方及方解
    2 方药现代药理研究
    3 蛇柏颗粒洗剂临床疗效及安全评价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水肿程度比较
3 讨论

(5)自制带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概说
    一、 病因病机
    二、 临床表现
    三、 诊断标准
    四、 鉴别诊断
    五、 一般资料
    六、 疗效标准
    七、 治疗结果
    八、 典型病例
    九、 讨论
        (一) 带刃针的理论基础
        1 经络学与解剖学
        2 针具针法
        3 力平衡学说
        3.1 静态力作用导致的力平衡失调
        3.2 动态力导致的力平衡失调
        (二) 带刃针治病机理
        1 针刺效应
        2 刺血效应
        3 剥离松解切割效应
        3.1 消除高应力纤维的作用
        3.2 阻断疼痛反射机制
        3.3 改变组织间的相对位置
        3.4 对硬化组织起撬松作用
        3.5 组织减压作用
        3.6 消除相对运动的异常磨擦力
        3.7 闭合性的切割矫形
        3.8 椎间盘转位
        4 组织损伤的后效应
        (三) 自制带刃针的意义
        1 创新了针具
        2 创新了针刺方法
        3 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四) 自制带刃针的优点
        1 见效迅速,疗效肯定
        2 痛苦小
        3 对局部组织创伤小
附一、 肘关节解剖及肘部经络
    1 肘关节的构成
    2 肘关节的肌肉
    3 肘关节的运动
    4 肘关节的血供和神经支配
    5 肘部的经络
附二、 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概况
    1 局部注射
    2 手法
    3 中药外敷
    4 中药外洗
    5 中药内服
    6 灸法
        6.1 直接灸
        6.2 间接灸
    7 毫针治疗
        7.1 取穴方法
        7.1.1 以阿是穴为主
        7.1.2 上病下取
        7.1.3 左病右取
        7.1.4 交叉取穴
        7.1.5 取特殊穴
        7.2 针刺方法
        7.2.1 一针多向刺
        7.2.2 围刺
    8 针灸结合
    9 电针治疗
    10 皮肤针治疗
    11 火针治疗
    12 带刃针治疗
    13 激光治疗
    14 耳针、头针治疗
    15 埋线治疗
    16 手术治疗
        16.1 痛点钻孔法
        16.2 电烧法
        16.3 总伸肌肌皮微血管神经束切断术
        16.4 环状韧带切除术
        16.5 肱桡关节神经支切除术
        16.6 桡神经深支减压术
        16.7 桡侧腕短伸肌腱延长术
        16.8 侧肌总腱起始部松解术
        16.9 综合手术
    17 其它疗法
    参考文献
附三、 小针刀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一、 骨伤科疾病
        1 颈椎综合征
        2 肩关节周围炎
        3 冈上肌肌腱炎
        4 肱骨外上髁炎
        5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6 屈指肌腱鞘狭窄性腱鞘炎
        7 腱鞘囊肿
        8 腕管综合征
        9 胸椎小关节紊乱
        10 棘上韧带损伤
        11 强直性脊柱炎
        1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
        14 腰椎管狭窄症
        15 腰椎小关节紊乱
        16 肌筋膜炎
        17 犁状肌综合征
        1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9 膝侧副韧带损伤
        20 髌骨软化症
        21 胚骨结节骨软骨炎
        22 跗骨窦综合病征
        23 跟骨骨刺
    二、 神经科疾病
        1 头痛
        2 三叉神经痛
        3 枕神经痛
        4 坐骨神经痛
        5 臀上皮神经损伤
    三、 内科疾病
        1 发热
        2 哮喘
        3 阳痿
    四、 皮肤、外科、肛肠科疾病
        1 痤疮
        2 疔疮
        3 传染性软疣
        4 痔疮
        5 肛门瘙痒
        6 肛裂
参考文献
结束语

(6)白及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混合痔术后疼痛研究现状
        1.1 现代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1.1.1 疼痛的定义
        1.1.2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解剖因素
        1.1.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感觉机制
        1.2 中医学中对于疼痛的认识
        1.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1.3.2 西医治疗
        1.3.3 中医药治疗
        1.3.4 针灸治疗
        1.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治疗现状
        2.1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2.3 混合痔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2.3.1 西医治疗
        2.3.2 中医内服法
        2.3.3 中医外治法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白及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3.1 白及的化学组成
        3.2 白及的治疗作用与机制
        3.2.1 止血作用
        3.2.2 抗菌作用
        3.2.3 抗溃疡活性
        3.2.4 抗肿瘤
        3.2.5 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3.2.6 白及提取物作为医用辅料的应用
        3.2.7 其他治疗作用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白及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修复的临床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制备及选取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数据统计分析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年龄及性别
        3.2 疼痛程度评价
        3.3 疼痛治疗疗效指数
        3.4 创面愈合评分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自拟苦参汤对肛瘘术后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四)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三) 评价标准
        (四) 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术后不同时间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二) 术后不同时间肛门瘙痒情况比较
        (三) 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渗液量比较
        (四) 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最大纵径比较
        (五) 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最大横径比较
        (六) 术后不同时间创面肉芽形态比较
        (七) 术后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况比较
讨论
    一、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一) 祖国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二、熏洗疗法的研究
        (一) 祖国医学对熏洗疗法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熏洗疗法作用机制的认识
    三、治法与组方
        (一) 治则治法
        (二) 自拟苦参汤组方及药理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临床疗效分析
    五、本研究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针刀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现代医学有关坐骨神经痛的研究
        1.坐骨神经解剖相关
        2.坐骨神经痛的分类相关
        3.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相关
        4.现代医学治疗
    二、祖国医学有关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研究
        1.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病名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3.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研究
        4.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三、小结
    四、针刀疗法的研究进展
        1.针刀疗法科学性
        2.针刀疗法的创新性
        3.针刀疗法的先进性
        4.针刀疗法的治病机理
        5.针刀疗法的主要手术方法
        6.针刀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7.针刀疗法的临床应用
        8 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七) 研究方法
        (八) 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治疗组安全性指标比较
        (三) 总体疗效比较
        (四) 疗效相关性因素分析
        (五) 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比较
        (六) 病例脱落分析
        (七) 不良反应观察
    三、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三) 针刀的作用机制
        (四) 针刀疗法的注意事项
        (五) 针刀意外情况及处理
        (六) 针刀疗法的优缺点
        (七) 针灸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取穴依据
        (八) 针灸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机理
        (九) 疗效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十)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9)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湿疹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概述
        1 湿疹的病名
        2 湿疹的病因
        3 湿疹的治法治则
        4 小结
    综述二 湿疹的中医近现代文献研究概述
        1 近现代名家对湿疹的认识
        2 近3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综述三 湿疹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1 病因病机
        2 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3 湿疹的治疗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2. 观察内容及评定方法
        2.1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 评分)
        2.2 瘙痒评分
        2.3 疗效评估
        2.4 数据处理
        2.5 随访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前后病情比较
        3.3 疗效判定
        3.4 疗程结束一个月随访结果
    4. 讨论
        4.1 越婢汤组方分析
        4.2 温胆汤组方分析
        4.3 除湿胃苓汤组方分析
        4.4 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的区别
        4.5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4.6 安全性
        4.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肛门肿痛熏洗液联合穴位敷贴对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痔手术后的并发症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四、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消痛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J]. 田守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83(04)
  • [2]长强承山穴埋线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D]. 万伟萍. 云南中医学院, 2012(07)
  • [3]蛇柏颗粒洗剂对肛周瘙痒皮下神经阻断游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 赵修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4]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观察[J]. 卢兴华,过石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11)
  • [5]自制带刃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56例疗效观察[D]. 宋琬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1(01)
  • [6]白及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疼痛及愈合的临床观察[D]. 程一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自拟苦参汤对肛瘘术后愈合影响的临床研究[D]. 许媛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 [8]针刀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温家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9]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 汤殷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肛门肿痛熏洗液联合穴位敷贴对于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疗效观察[D]. 唐丽苹.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标签:;  ;  ;  ;  ;  

常晓彤局部封闭治疗肛裂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