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周启志[1](2003)在《自主与开放: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文中研究说明写作教学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研究,但迄今为止,写作教学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本论文通过对中学写作教学所存在的痼疾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写作教学的参考及借鉴,试图摸索出一些经验,为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中学写作教学的痼疾。本章力求站在宏观的立场上,了解把握目前写作教学的痼疾,为提出解决所遇问题的建议提供背景材料。2、对写作教学的再认识。本章从心理学、创造学角度重新审视写作教学,使后面所提出的建议更具有理论依据。3、国内写作教学概述。本章回顾我国自古及今的一些写作教学思想,同时分析当AI写作作教学的几个案例,探索其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4、国外写作教学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旨在了解国外写作教学的思想理念,为我国写作教学提供必要的借鉴。5、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本章通过对已占有的信息、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对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论文立足国内经验,借鉴国外思想、理念,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写作教学,将进一步开拓中学写作教学的理论领域,为中学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陶振环[2](1998)在《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
叶黎明[3](2000)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和前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是个人知识储存、思想情感、智能和语言的综合作用和表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十分重视。 但是,作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中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总结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源;当然,仅对问题进行反思是不够的,借鉴经验,比较优劣,博采众长,有助于迅速地匡正弊端,因此,本文介绍了古今中外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作文教学经验,着重对当前几种作文教学体系做一番述评,赞其优点以资借鉴,惜其不足以期完善。最后,在反思的基础上,探讨新世纪中学作文教学的趋向。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本章主要揭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指出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忽视;二是教学与生活相背离;三是作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做法。这些都是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找准教改的突破口。治标还须治本,作文教学的痼疾,是一种“并发症”。本章最后深入问题的背后寻找根源。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作文教学经验摭谈 我国的写作活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前人给我们留下许多指导作文的宝贵经验。本章选取了两点予以简述,一是有关放胆文和小心文的作文教学经验,一是关于作文模仿的偷字、偷意、偷气的说法。之所以选取这两点,是有针对性的。前者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僵化的训练方式而言,旨在提倡作文教学应放手让学生写,让学生放胆写;后者针对实际教学中将模仿混同于抄袭等错误做法而言,旨在强调仿写训练要有层次性和科学性。 第三章 国外作文教学动态 作文教学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章粗略地介绍了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美国的段落教学,这些教学方法,或强调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或追求作文教学的简易速效,这些恰恰是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弱点,因此,作文教学应在横向比较中博采众长。 第四章 当前几种作文训练体系的述评 为了匡正作文教学的弊端,国内许多语文教师作了大胆有益的尝试。本章对作文教改中出现的几种有影响的作文训练体系加以述评,如“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快速作文训练体系”、“读写结合训练体系”、“分项作文训练体系”及文体训练体系。通过述评,一方面总结作文教改的先进成果,为广大教师提供作文教改的范例,另一方面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表明作文教改任重而道远。 第五章 新世纪作文教学的前瞻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世纪,作文教学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本章着眼于未来,探讨新世纪作文教学的趋向。指出在新的时代,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中心,高举为人生的旗帜:作文教学必须关注时代变化,重视实用。作文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休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郑炯[4](2001)在《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其深度、难度和综合程度都远大于初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高中作文教学应该以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极目标。 然而,许多高中学生在回答不喜欢的学科这一问题时,都回答是“语文”。如果问学语文最怕什么,则大多数回答“写作文”,可谓题未出而叹息,临文卷而汗颜。确实,在能够找到的有关写作教学的资料中,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目前国内高中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而作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现状堪忧,急须改革。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写作对象、任务、要求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如议论文越来越占据写作范畴的重要位置,记叙文、说明文向着复杂方向发展,“思想”的作用越来越显着,对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骤然加强。在陌生而复杂的任务面前,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都难以适应,习作中必然出现许多困难。而现实情况也确实不容乐观,作为整个语文教学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课题研究的前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与部分师生的交谈中,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至少存在这样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写作兴趣淡薄;写作教学亦难免“应试教育”影响,虚情假话充斥学生作文;读写脱节,学生作文难以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教学方法单调落后,陈陈相因;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作文个性和创造力缺失,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在学习和借鉴前人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有关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能力要求的论述,本文希望能够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和方法,例如如何使写作训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如何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如何改进和丰富写作教学的方法手段,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等等。 其实,策略也好,方法也好,都是外在的东西,要使它们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观念问题。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策略和方法才会有用武之地,写作效率的提高才会成为可能。
陈飞鲸[5](2001)在《论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与日益深化的我国教育改革呼唤着创新教育。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成了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学科。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能力、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往往进行着程序化、标准化的训练,忽略了作文的创新,导致作文教学身陷困境。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倡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文章学的角度,并结合近年成功的作文范例与作文教改的实践,具体从四个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作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一,夯实作文创新的知识基础。包括:抓好阅读、注重生活体验和正确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二,强化作文的创新意识。包括: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确立良好的写作心境和提倡命题的创新。三,培养作文的创新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四,培养创新的作文个性。包括:独特的个性与追求、真情实感和个性化的表达。
胡虹丽[6](2010)在《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言诗文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已走过了百年历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百年来,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思想、理念、实施究竟有着怎样的演变过程?究竟留下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为了全面总结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所走过的路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发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方法,沿着由历史追溯到现实观照到未来构想的基本思路,坚持史论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的研究原则,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百年演变作了全景式展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实作了掘进式揭示,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作了前瞻式构想。文章前有导论,后有结语,正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历史回顾与反思”。本篇全面梳理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演变历程,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编选、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过程作了比较具体的历史描述和特征归纳。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及不同阶段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时期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特点形成的原因作了较深入地分析,力求探寻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价值取向、目的要求、内容变迁、方法沿革等方面的一般规律。文章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把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发展的百年历程分为“现代转型”和“当代发展”两大阶段。“现代转型”包括“过渡”“激进”“平和”三个时期。从清末新政到1917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处于由传统“经学”教育向现代国文、国语教育转化的孕育和过渡时期,其主要发展趋势为“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这个时期的国文教学在教学宗旨上强调的仍然是“忠君”“尊孔”的圣化作用,但也明确地包含了“实用”思想,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选文的经典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时代要求,并注意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适切性;教学方法虽然基本上还是传统语文教育方法“读、背、讲”的延续,但不乏对传统教学法的反思和改进之举,并在延续旧法的同时,尝试引进新法。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凝结为强大的“批判传统,抑制文言”的势头,加速了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在国语教育阶段,教育目的已由传授“圣贤之道”转向“练习常用的语言文字”、“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启发想象力及思想力”;教育内容则由文言独霸变成文言与白话并存,并出现由文言文教学逐步过渡到白话文教学的趋势;在标举科学、民主、自由、个性的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学方法出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由接受到发现、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转轨。1927-1949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裂变,进入到“反思传统,规范文言”的平和期。在“学科本体建构”的意识和努力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基本完成了现代化的革命性演变,现代文言诗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包括“起伏”“探索”“融合”三个时期。1949年-1978年,在革命政治话语的统摄之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在很大程度上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主要表现在“政治性解读方式窄化文学价值”和“文学分析范式弱化语言训练”两个方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工具论”长期主导着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科学理性的引领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进入了“探索期”。一方面,在改变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训练方法的无序性等方面,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由于对工具理性的过分推崇,训练的异化使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陷入僵化的模式。“人文论”以矫正语文“工具训练”的姿态出现于90年代之后。在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中,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被冷落多年的“文化价值”受到重视,文言诗文教学思路由单一走向融合,“文学鉴赏”得到关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成为审美发现、情感体验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中篇为“现实观照与剖析”。包括“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两个部分。回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现实。“坚守”,这是我们从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解读出的一个“关键词”。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文章首先从课程论的视角,沿着社会、个人、学科三个层面展开了对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坚守的意义探寻。接着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审视了当前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困境,并追溯了问题的根源,对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在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异化现象及成因作了较深入的剖析。文章指出,当下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主要存在“教学目的南辕北辙,教学内容游移不定,教学方法两极分化,教学评价剑走偏锋,教师发展专业缺失”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下篇为“未来前瞻与建构”。探寻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未来出路,“如何创新”是一个关键问题。文言诗文教学需要在坚守中创新,也需要在借鉴中创新。本篇写作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在前面纵览历史的基础上,思考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方面要继承与创新哪些传统经验;另一方面,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中思考当下台湾、香港的文言诗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教学方法及评价测试等方面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思考如何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理论,教育理念及中国古代汉语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实践中来。基于这样的思考,把文言诗文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整合起来,文章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树立“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李芳[7](2005)在《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常德市一中的随笔写作传统和写作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引发思考,探寻随笔这种样式的特点以及随笔写作教学这一形式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力图找到一种适合高中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 本文提出了以随笔写作教学取代传统作文教学的设想,并为此在常德市一中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随笔写作教学实验,通过实践来论证高中随笔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在进行了广泛调查和对比研究之后,发现这是可行的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文章力图多角度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学生的表达需要、从写作学角度来探讨随笔的意义价值、从语言学角度来阐释母语学习的特点,发现随笔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需要和重视文章内容的选择,并且由于评价方式的转变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由怕写到爱写,主动练习写作,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文章还分析了随笔写作的功能,把随笔写作的意义和人的发展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联系起来思考,最后从操作和推广的层面指出了随笔写作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张聪敏[8](2011)在《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新时期,随着我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恢复和发展,一大批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得以涌现,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学语文教学嬗变与演进的全过程。中学语文教学期刊是以中学语文教学为研究主体,以中学语文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涉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教法研究、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内容的语文期刊。它们载有众多中学语文教育的资料和信息:既有教学方法的展示,也有教学内容的寻求;既有新的研究设想,也有新的理论见解;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资料和信息不仅能及时地反映中学语文教学的思想观点、科研成果以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态,还能准确地体现学科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的演变,折射国家、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态势,最后,还可以从侧面反映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向。本论文将选取两家最具代表性中学语文教学刊物——《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和《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为参照进行研究。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学语文教学期刊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澄清了研究的目的,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论文第二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期刊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然后对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栏目设置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演进趋势。第三部分以每个历史时期“热点话题”的设计为切入点,管窥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几个突破口,进而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基本问题的发展态势。第四部分对文章作者进行分析,查看有哪些人以何种的姿态、何种的形式参与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历史,从而窥探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人员构成。文章最后一个部分是对本次研究的总结,经过研究发现中学语文教学期刊在保存学术成果、传播教学经验、推动语文教改、培养语文教师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中学语文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来回穿梭,摇摆不定;教学研究中的存在明显的“折中主义”,研究结果不明确;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新概念”流行甚广,但往往晦涩难懂;语文教学方法、理论总是“昙花一现”,缺少跟进研究等等。由此得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和教学流派,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坚定地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向前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中学语文教学光辉灿烂的明天。
陈志明[9](2006)在《“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建构及其研究》文中指出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最薄弱的环节,作文教学处于“二难”(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一低”(学生作文水平低)的状况。本文在分析作文教学现状、传统作文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说题写作教学法”,即针对某作文题目,正式动笔写作前,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审题、确立中心、选材、详略等方面说出自己的认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师适时点拨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相互探讨,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 本文试从学习理论、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作家的创作经验、教学同仁与本法相似的做法四方面来分析“说题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事实依据,并且从遵循的原则、操作步骤、阶段特点、评价指标、特色、对师生的要求等方面对“说题写作教学法”作了详尽介绍。 本文介绍了“说题写作教学法”对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对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质量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实施“说题写作教学法”需要注意的方面: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必须运用一定的写作理论指导“说题”活动;必须构建说写结合的反馈途径,实现“说题”向写作的转化。 “说题写作教学法”在解决“作文难”问题方面作了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作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卫群[10](2008)在《中职校语文创新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社会发展、世界进步的原动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学校的教学工作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在创新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也以创新作文教学的理念活跃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中。学生运思作文时,独立思考,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把自己独特的思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因而作文教学更能体现人的思想的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抓住创新作文教学是很重要的切入口,创新作文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语文教育界开始重视创新作文的研究,普教出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涌现出一大批体现创新思维的好作文,取得的成就引人注目。但职教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创新作文教学一直未大规模地展开,作文教学模式仍较陈旧。其实中职学校非常有必要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研究,创新作文训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对观察、想象、阅读感悟、活跃思维等创新品质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未来建设者综合素养的很好的办法。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作文教学从理论方面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对目前职教领域内创新作文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情况、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通过大量教学实践活动及所取得的成效证明创新作文教学,对培养中职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所进行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全能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文化基础不甚扎实的中职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来。
二、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自主与开放: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国内写作教学历史回顾 |
第一节 古AI写作作教学 |
第二节 近现AI写作作教学 |
第二章 中学写作教学的痼疾 |
第一节 写作教学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一、 教师命题学生作 |
二、 教师指导学生听 |
三、 教师批改学生看 |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内容空间不够开放 |
一、 远离生活 |
二、 读写分离 |
第三节 写作教学忽视对学生思维的研究 |
第三章 对写作教学的再认识 |
第一节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中学写作教学 |
第二节 从创造学角度观察中学写作教学 |
一、 把创造性思维引进写作教学 |
二、 营造有利于写作的写作环境 |
第四章 国外写作教学惜鉴 |
第一节 美国写作教学 |
第二节 日本写作教学 |
第三节 前苏联写作教学 |
第五章 国内当AI写作作教学的案例 |
一、 高原、刘的“三级”作文训练体系 |
二、 欧阳黛娜的“三阶段”作文训练体系 |
三、 李元昌的“放-收-放”作文教学 |
第六章 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 |
第一节 从课程标准看写作教学取向 |
第二节 从高考作文看写作教学走向 |
一、 注重写作教学的自主性 |
二、 注重写作教学的开放性 |
第三节 自主开放式的写作教学 |
参考资料 |
(3)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和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
一 作文教学对学生主体的忽视 |
1 命题中的“无我”现象 |
2 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方法古板单调 |
3 重视作文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一般学生 |
二 作文教学与生活相背离 |
1 封闭的作文教学 |
2 作文选材、构思上对“平凡”的鄙视 |
3 作文教学中的“伪生活现象” |
三 作文教学中的“伪科学”现象 |
1 “量”的模糊 |
2 训练过程的不完整 |
3 作文评价不标准 |
第二章 中国传统的写作教学经验摭谈 |
一 “放胆文”和“小心文” |
二 偷字、偷意、偷气--模仿的三重境界 |
第三章 国外作文教学的动态 |
一 日本的“生活作文”教育 |
二 美国的“段落教学” |
第四章 几种作文训练体系的述评 |
一 作文三级训练体系述评 |
二 快速作文训练体系述评 |
三 读写结合训练体系述评 |
四 分项作文训练体系述评 |
五 文体训练体系述评 |
第五章 新世纪作文教学的前瞻 |
一 作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
二 作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实用性 |
三 作文教学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 |
主要参考资料 |
(4)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论文基本结构示意图 |
二、 正文 |
第一部分 写作教学策略研究的几个依据 |
依据之一 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目标体系: |
(一)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 |
(二) 关于高中写作教学目标 |
(三) 关于写作能力构成 |
依据之二 关于高中写作教学现状 |
依据之三 关于写作教学规律: |
(一) 教与学 |
(二) 学与用 |
(三) 读与写 |
(四) 思维与表达 |
(五) “有法”与“无法” |
第二部分 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策略 |
对策之一: 尊重写作主体,完善教学关系 |
对策之二: 走出“应试”泥潭--写作教学的生活化道路 |
对策之三: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
对策之四: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
对策之五: 培养个性,发展创造力 |
附录一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中有关高中写作教学目标的规定 |
附录二 高中写作教学现状抽样问卷调查 |
附录三 写作教学的命题与评改 |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
(5)论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绪 论 |
第一部分 夯实作文创新的基础 |
一、 抓好阅读,优化知识积累 |
要讲究阅读的方法 |
要在阅读的数量上去突破 |
要在阅读的范围上去突破 |
二、 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体验 |
三、 正确处理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
要重视模仿 |
要明确模仿是为了创新 |
第二部分 强化作文的创新意识 |
一、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充满期待和信任 |
充满鼓励和肯定 |
二、 确立良好的写作心境 |
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 |
要适度刺激学生,诱发其写作的“内驱力” |
三、 提倡命题的创新 |
命题要有针对性 |
命题要有时代性 |
命题要有开放性 |
第三部分 培养作文的创新能力 |
一、 观察力的培养 |
观察要有目的有方法 |
观察要注意准确性 |
观察要与思考结合,与实践结合 |
二、 想象力的培养 |
通过情景作文训练想象力 |
通过改写扩写续写训练想象力 |
通过写幻想作文训练想象力 |
三、 创新思维的培养 |
克服思维惰性,激活思维 |
激发多维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 |
鼓励求新求异,发展求异思维 |
强调思维的时代感和开放性 |
第四部分 培养创新的作文个性 |
一、 鼓励学生表现独特的个性与追求 |
鼓励作文中表现独特的个性 |
鼓励作文中表现自我追求 |
保持作文的独立性与自信心 |
二、 提倡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
要帮助学生扫除情感表达的障碍 |
注重作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情感因素 |
鼓励与肯定抒写本真的性情 |
引导学生的情感朝健康高尚的方向发展 |
三、 帮助学生寻找个性化的表达 |
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 |
寻求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6)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切入点的选择及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已有研究述评 |
五、论文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
上篇:历史回顾与反思 |
第一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现代转型 |
第一节 延续传统,改良文言:过渡期(1902年-1917年) |
一、清末民初教育的形势 |
二、五四前期语文的进步 |
三、文言诗文教学的改良 |
第二节 批判传统,抑制文言:激进期(1917年-1927年) |
一、激进转型的发生 |
二、激进转型的表现 |
三、激进转型的意义 |
第三节 反思传统,规范文言:平和期(1927年-1949年) |
一、"国文程度低落"引发"复古"争议 |
二、"课程标准演进"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
三、"学科本体建构"规范文言诗文教学 |
第二章 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当代发展 |
第一节 政治话语,放逐文言:起伏期(1949年-1978年) |
一、政治风云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命运起伏 |
二、政治语境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本性迷失 |
三、政治夹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曲折发展 |
第二节 工具理性,规划文言:探索期(1978年-1997年) |
一、工具论的深化与文言诗文教学的定型 |
二、理性的引领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律性探索 |
三、训练的异化与文言诗文教学模式的僵化 |
第三节 人文复兴,正视文言:融合期(1997年-现在) |
一、文化价值:人文语境下文言诗文教学的价值重估 |
二、文学鉴赏:人文视野下文言诗文教学的思路转向 |
三、主体彰显:人文视域下文言诗文教学的理念更新 |
中篇:现实观照与剖析 |
第三章 坚守——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必然需求 |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一、推进民族化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二、走向全人类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第二节 学生的成长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一、语言纯化与心灵净化 |
二、经典阅读与语文素养 |
第三节 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一、语文学科民族化的建设需要文言诗文教学的坚守 |
二、文言诗文教学有助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
第四章 异化——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实然审视 |
第一节 教学目的的南辕北辙 |
一、历年教学目的的简要回顾 |
二、现行课标表述的模糊不清 |
三、实际教学运作的理解错位 |
第二节 教学内容的游移不定 |
一、摇摆不定的选文数量 |
二、莫衷一是的编排序列 |
三、抽象狭隘的选文标准 |
四、虚虚实实的知识内容 |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两极分化 |
一、传统套路的拘泥不化 |
二、现代手段的哗众取宠 |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剑走偏锋 |
一、文化内涵重道义轻人性 |
二、试题题型重客观轻主观 |
第五节 教师发展的专业缺失 |
一、职前教育——古代汉语教学的失落 |
二、职后发展——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 |
下篇:未来前瞻与建构 |
第五章 创新——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的应然建构 |
第一节 确立"文化本位"的核心理念 |
一、文化本位——汉语文化视野下的文言本色 |
二、素养取向——文化本位理念下的目的定位 |
三、文言定篇——文化本位观照下的选文类型 |
第二节 构建"整体规划"的教学体系 |
一、战略转移:提前起步,重心前移 |
二、战略规划:相对独立,整体部署 |
第三节 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
一、为何要以"诵读为主" |
二、当下文言诗文诵读教学的偏误 |
三、如何凸显"诵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
第四节 树立与"时代融合"的课程意识 |
一、选文主题关注人性之美 |
二、文本解读融入时代因素 |
三、资源开发接通时代活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和文献综述 |
1. 随笔与随笔写作及其教学 |
1.1 随笔及其特征 |
1.2 随笔写作及其特征 |
1.3 随笔写作教学及其特征 |
2.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概述 |
2.1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提出 |
2.2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目标 |
2.3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对象 |
2.4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内容 |
2.5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研究方法 |
2.6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过程 |
2.7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成效 |
3.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分析研究 |
3.1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理论基础 |
3.2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实践基础 |
3.3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的功能分析 |
3.4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的实施原则与策略分析 |
3.5 高中随笔写作教学的实施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8)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一、绪论 |
(一)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1. 研究的缘起 |
2. 研究的意义 |
(二)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语文期刊 |
2.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 |
(四) 文献综述 |
1. 语文教学期刊的文献综述 |
2. 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的文献综述 |
(五) 选择《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的原因 |
1. 新时期以来涌现出的中学语文教学期刊 |
2. 《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比较优势 |
二、栏目设置:折射中学语文教学的风云走向 |
(一) 创刊之初的栏目设置(1979-1985) |
1. 传递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动态信息 |
2. 提供多样的教学辅导知识 |
3. 介绍各种教学方法和经验 |
4. 提供各种教学资料 |
(二) 刊物发展时期的栏目设置(1986-2000) |
1. 探索教学理论 |
2. 标举教学新意 |
3. 追求教学艺术 |
4. 关注青年教师 |
(三) 刊物成熟时期的栏目设置(1998-2009) |
1. 反思中学语文教改之路 |
2. 聚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3. 探讨经典教学案例 |
4. 引介新教育研究文体 |
三、话题设计:展现中学语文教改的突破口 |
(一) 拨乱反正,探索语文教学前进之路(1979-1985) |
1. 审视文革后的中学语文 |
2. 剖析中学语文教学落后的症结 |
3. 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之路 |
4. 论争文言文教学 |
(二) 深化教改,开创中学语文教学新局面(1986-1997) |
1. 推动教改进一步深化 |
2. 探寻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 |
3. 探求语文学科性质 |
4. 探索语感教学论 |
(三) 聚焦课改,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1998-2009) |
1. 践行课程改革 |
2. 关注教师成长 |
3. 调控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
4. 透视"公开课" |
四、文章作者:呈现中学语文教改的主体构成 |
(一) 重建语文教育规范的"开拓者" |
1. 老一辈的教育学家、语言学家 |
2. "第三代"语文教师群体 |
(二) 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
(三) 反思语文教育现实的"批判者" |
1. 高校专业研究人员 |
2. "新生代"教师群 |
五、结语 |
(一) 总结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的历史作用 |
(二) 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向 |
(三) 剖析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四) 展望中学语文教学未来之路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建构及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提出 |
第一节 作文教学现状、传统作文模式的分析 |
第二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概念及构成因素简述 |
第二章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事实依据探析 |
第一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学习理论基础 |
第二节 语文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启示 |
第三节 作家创作过程对“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启示 |
第四节 教学同仁与“说题写作教学法”相似的做法 |
第三章 关于“说题写作教学法” |
第一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
第二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
第三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三个阶段 |
第四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评价体系说明 |
第五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特色简述 |
第四章 “说题写作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 |
第一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
第二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
第五章 “说题写作教学法”的意义和作用简述 |
第一节 集语言、思维训练于一身的特殊的作文教学形式 |
第二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对写作的直接推动作用 |
第六章 实施“说题写作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一节 注意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
第二节 运用一定的写作理论指导“说题”活动 |
第三节 构建说写结合的反馈途径,实现“说题”向写作的转化 |
第四节 “说题写作教学法”碰到的问题及对策 |
结束语 |
附录 “说题写作教学”案例《意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中职校语文创新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创新作文教学的历史回眸和时代观照 |
1.1 历史回眸:冲破“八股”,倡导“创新” |
1.2 时代观照:切近生活,立意创新 |
第二章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的价值观及其相关理论 |
2.1 新世纪创新作文教学的新思想 |
2.2 创新作文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
2.3 创新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三章 中职校创新作文教学的瓶颈及其症结 |
3.1 中职校创新作文教学的瓶颈 |
3.2 中职学校创新作文教学的症结 |
第四章 提高中职生创新作文写作水平的教学方法研究 |
4.1 让学生乐于“创新” |
4.2 打开联想想象的创新“链接” |
4.3 引导学生练就用“心”观察的创新“慧眼” |
4.4 帮助学生在创造性阅读中得到创新作文的升华 |
4.5 让学生用思维的进取带动语言的创新 |
第五章 创新作文的评价机制 |
5.1 评价的原则 |
5.2 评价的方法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主与开放:中学写作教学的走向[D]. 周启志.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2)
- [2]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J]. 陶振环. 语文教学通讯, 1998(01)
- [3]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和前瞻[D]. 叶黎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0(02)
- [4]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郑炯.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2)
- [5]论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 陈飞鲸. 福建师范大学, 2001(01)
- [6]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7]高中随笔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D]. 李芳.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9)
- [8]嬗变与演进: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期刊研究 ——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为参照[D]. 张聪敏.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9]“说题写作教学法”的建构及其研究[D]. 陈志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10]中职校语文创新作文教学研究[D]. 卫群. 上海师范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