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王”的秘密

“政治大王”的秘密

一、“政治课大王”的秘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虹[1](2021)在《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文中提出在延安鲁艺音乐系,安波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研究工作。他勤于采录和研究,采录的民歌达数百首,并为旧民歌曲调填新词数十首。在延安鲁艺时期,安波学唱了许多民歌,无论哪个地区的民歌,随便点一首,他都能唱出来。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小调大王"和"民歌大王"。在延安鲁艺音乐系的学习和工作,不仅提高了安波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加强了他的艺术创作能力,为安波今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付冬生[2](2021)在《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政治宣传》文中研究表明抗战时期,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领导下,广大少年儿童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之中。他们以无比的勇敢和热情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尽了少年儿童抗日救国的责任,发出了时代的光芒,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民族一分子的少年儿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仅鼓舞着成人,对全民族的神圣抗战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还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被誉为"中国儿童界三大明星"的孩子剧团肩负革命、宣传和教育使命于一身,不仅为抗战政治宣传做出重要贡献,也有力促进了当时儿童戏剧活动的开展,对战时陪都重庆及全国戏剧的繁荣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孩子剧团灵活多样的宣传样态,丰富多元的表现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不仅让其成为抗日战争中一支独特的生力军,还是中共开展革命宣传及全民族抗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孩子剧团的抗战宣传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杨贵蓉[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为什么消极沉默? ——基于M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

马思宇[4](2021)在《先锋队中的先锋队:省港罢工纠察队的定位与特质》文中指出国民革命时期,在反帝群众运动军事化与军事组织政治化的背景下,省港罢工纠察队应运而生。这支武装融合了苏俄工人纠察队,社会团体武装,秘密社会组织的内外经验,冶军队、警察的功能于一炉。纠察队与地方社会融合冲突背后,是国民革命的系统政治下渗过程,武装斗争与群众组织,基层政权的建立,互为表里,与旧有的地方社会体系间的碰撞互动。中共对纠察队进行了政治改造,意在打造、纯化出一支政治过硬的无产阶级武装,显示出革命路径的另一可能。

李艳丽[5](2021)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民兵研究》文中指出

白宇燕[6](2021)在《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以包头市北重一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发展坚实的后备力量。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动人的音符和丰富的色彩,没有艺术爱好和艺术修养,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成于乐”其中就蕴含着对美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12日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包头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要牢牢把握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的音乐教育不是要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人格。通过学习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认同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笔者通过在包头市北重一中三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基础教育相关政策的深度研究,提出了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究。第一部分阐述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以及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遵循层次性和针对性原则总结出核心观点。第二部分探讨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从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的关系以及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当前地区中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第三部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北重一中音乐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学校教学环境、教师情况以及学生情感调查问卷的反馈进行整理。整合当前学校所使用的湘教版教材中爱国主义资源,划分中国民族器乐、曲苑奇葩、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红色音乐资源四大部分。第四部分针对上一部分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出该校爱国主义教育较弱的原因:音乐教学设备陈旧老化,教学环境设置不合理,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度降低。第五部分阐述通过现状调查得出的问题,结合当前地区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立足教材,结合音乐四大领域,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备课,常讲常新,让音乐课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音乐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政治素养。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学会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问题中得出相关结论。

张鹏程[7](2020)在《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培养造就“一懂两爱”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显着标志,也是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目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着作关于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教育的论述,是干部教育的根本。从一般意义上来看,政治认同教育是任何政党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文献及文件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在具体内容和标准比以前更加清晰,要通过政治认同教育来实现。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状、规律及趋势。通过比较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与中高级干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的异同,发现其自身特点。历史经验需要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等时期,由于形势的发展、主要工作、乡村干部自身情况等,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政治认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保证革命的胜利与建设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经验是,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乡村干部的思想状况,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初步了解乡村干部的关注点和工作表现,通过干部自身及农民评价,获得乡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现实要求与现状。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机遇有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主要挑战有不良思想对社会主流思想仍存在潜在严重对抗、价值多元化对基层干部思想观念的不断冲击、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等,主要问题有教育主体缺乏有效教育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有了新的变化,提升了乡村干部的政治认同,其主要举措有:在教育内容上构建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党史党建学习教育、世情国情党情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通过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实施教育交流策略等提高教育实效;教育保障机制方面采取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等,完善了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虽然有较大变化,但与应有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要素的提升与整合是重要方面。提升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必须要解决“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及措施,实施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律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推进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等。创新之处是将政治认同教育扩展到乡村干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畴;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其研究结论不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上有利于提高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简炜[8](2020)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开启了合作,建立了联合统一战线,自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大革命拉开了序幕。国共合作形成后,促进了工农运动新高潮和农民运动的不断蓬勃发展,两党组织快速发展。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农民运动实践活动。1925年,韶山成为毛泽东农民运动的第一块“试验田”。1926年,广州主办农讲所的创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很多人在农民运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任命毛泽东为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湖南地区带头发起了中国农村大革命。1927年,成立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毛泽东的农民革命实践提供了发展场地。1927年前,毛泽东在湖南开展了大量农村调查。通过国民革命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毛泽东逐渐意识到农民力量的强大,加强了他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关注。初步树立了两大核心观念:其一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农民问题占据着核心位置;其二是国民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解决农民问题。农民运动的发展,使毛泽东看到了农民阶级力量的强大革命性和斗争性,也逐渐意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离不开农民力量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创建农村政权,同时还要建立农民武装,以此来更好地解决农民问题,推动民主革命的有效发展。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农民运动的探索和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为工农联盟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培养并保存了大量农民运动骨干;从思想层面确定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革命政权。

张贝贝[9](2020)在《文本互涉理论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群文阅读迅猛发展,备受学界和一线教师关注。落实到具体文类中,多集中于小说、散文群文阅读,古诗词群文阅读鲜少受到关注。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育人也深,化人也砺。新课标也突出强调增加教材中的古诗词篇目,提升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着眼于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研究,多角度挖掘古诗词中的育人价值,对当下语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本互涉理论是西方重要文论之一,主张打破古今中外的文本壁垒,通过文本间的碰撞、融通、批判,使超时空、跨介质的文本对话成为可能,经克里斯蒂娃、巴赫金、罗兰巴特等人不断建构,理论价值日益厚重。发展至今,不仅对西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诗歌创作、文本解读等方面也显现出深远影响。因此,基于文本互涉理论,针对当下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尝试建构具有实操性的策略和原则,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乃至语文教育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发现,当下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注重比较阅读、重视选文之间的关联度等;但也存在较多问题:局限文本,无互涉、无视篇性,浅互涉、过度解读,滥互涉、脱离文本,误互涉。因此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素养,融入文本互涉理论,针对古诗词群文阅读的三个路径:议题、组文、集体建构提出相应的具体策略,同时,注重对理论化用阶段反思,从扞卫体性,紧握形式“缰绳”、明析类性,追求文类相谐、开掘篇性,品味个性之美、关注言语性,从占有走向存在四方面入手,指出化用理论须把握的四个原则,以期对一线教学有所启发,旨在于培育学生养成高尚的言语人格、润泽学生的言语生命。

祖丽皮耶·麦麦提[10](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活着的100个理由》《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题》;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无水之处》《健康决定命运》》文中研究指明

二、“政治课大王”的秘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治课大王”的秘密(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论文提纲范文)

一、少年安波
二、改行学艺
三、醉心民族音乐
四、“郿鄠五人团”
五、佳作频出
六、丹心向党

(2)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政治宣传(论文提纲范文)

(4)先锋队中的先锋队:省港罢工纠察队的定位与特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兼采中西:纠察队的建立
二、纯化革命队伍:纠察队的改组
三、融合与冲突:纠察队与地方社会
四、结论

(6)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以包头市北重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三)研究方法
一、爱国主义理论阐述
    (一)爱国主义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势
    (一)音乐的学科特点
        1.人文性
        2.审美性
        3.实践性
    (二)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1.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区别
        2.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
    (三)当前中学生在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实现课程标准对《音乐》的要求
        2.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
三、音乐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调查
    (一)学校音乐教学环境
        1.教学条件保障
        2.课程建设
    (二)教师队伍建设
        1.音乐教师基本情况
        2.音乐教师政治知识问卷调查
        3.音乐教师教学反馈
    (三)学生情感问卷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2.基础知识与意识观念调查分析
        3.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调查分析
        4.爱国行为调查与分析
    (四)当前学校音乐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曲目分布
        1.教材中爱国作品的占比情况
        2.中国民族器乐
        3.中国戏曲
        4.中国民族歌曲
        5.红色音乐资源
四、初中音乐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环境落后
        1.音乐教学设备陈旧
        2.教学资源不足
    (二)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1.学生参与度与兴趣度降低
        2.教材挖掘“浅”
        3.教学设计不合理
    (三)音乐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四)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
五、加强音乐课堂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1.教学遵循情感、歌唱体验为先的原则
        2.教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则
        3.教学素材选择遵循时代性原则
    (二)音乐课堂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对策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2.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呈现形式
        3.教师要提高自身政治素养,自觉践行教育
        4.学生要转变对音乐课程学习理念
    (三)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目标分解和教学设计
        2.《欢欣的日子》欣赏课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音乐》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7)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基础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教育理论
        (二)政治认同理论
        (三)新时代政治认同教育理论内涵及实质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一)乡村干部及职责内涵
        (二)乡村干部教育理论
        (三)习近平关于乡村干部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理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二)乡村振兴理论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历史和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积极探索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唤醒阶级意识教育的思索
        (二)大革命时期打倒封建军阀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教育的探索
        (四)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的探索
        (五)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与争取实现民主教育的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乡村干部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的艰辛探索
        (一)过渡时期乡村干部巩固新生政权的认同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认同教育的探索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革命运动”教育的曲折探索
    三、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一)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干部解放思想教育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干部乡村治理建设教育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干部基层党建教育的探索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党的十八大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认同教育目标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二)政治认同教育内容须与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
        (三)政治认同教育方法须与教育对象接受能力相适应
        (四)政治认同教育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主要问题
    一、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良好机遇
        (一)中国仍然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三)“两个百年”目标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思想仍存在严重潜在对抗
        (二)价值多元化冲击基层思想观念和执政基础
        (三)乡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的有效投入不足
        (四)乡村干部自身素质的提升滞后
    三、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主体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工作心态失衡
        (四)精致的利己主义冲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构建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增强理想信念认同
        (二)加强党史党建国史教育增强政党认同
        (三)强化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增强道路和制度认同
        (四)完善乡村振兴战略教育培训增强政策认同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建设强化价值认同
    二、拓展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巩固党校教育体系建设增强教育主渠道功能
        (二)加强县乡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育功能
        (三)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教育策略
        (四)利用现代通讯科技拓展学习方式
        (五)拓展基层党组织教育学习功能
    三、以保障机制为重点完善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体系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走深走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
        (三)加强乡村文化平台建设巩固认同教育基础
        (四)完善网络网站建设丰富政治认同教育资源
        (五)加强考评结果运用增强政治认同教育实效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遵循
    一、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一)立足发展现实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乡村振兴的认知与实施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实现
    二、教育主体建设是推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思想境界是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首要和根本
        (二)榜样示范是激发乡村干部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动力
        (三)教育主体的领导力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注重因材施教
        (一)乡村干部实际情况是政治认同教育实施因材施教的基础
        (二)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突出个性需求特点
        (三)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
    四、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应以增强自我认同为基础
        (一)加强“三农”问题教育增强对乡村干部的身份认同
        (二)普及农业生产经营专业教育增强职业认同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价值认同
        (四)巩固公仆意识教育增强情感认同
    五、坚持政治认同教育与健全奖惩机制的融合发展
        (一)扭曲的权力观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问题的根源
        (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
        (三)教育导向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是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原则
        (四)有效奖惩保障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实效的提升
    六、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8)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意义和背景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时间界定
    2、研究现状
    3、研究综述
    4、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1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1.1 历史教训: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2 主观条件:毛泽东对农民运动认识的转变过程
    1.3 实践基础:国共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
第2章 大革时期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的实践活动
    2.1 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
    2.2 接办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2.3 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2.4 主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第3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关于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思想
    3.2 关于对待农民运动的立场与态度的思想
    3.3 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思想
    3.4 关于农民武装“上山”的思想
第4章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影响
    4.1 解决了中国革命主力军的问题,为建立工农联盟提供了理论基础
    4.2 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4.3 为中国革命培养并保存了大量农民运动骨干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9)文本互涉理论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由
        1.教育心理学对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2.“群文阅读”理念的启悟
        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承继与现实应对
    (二)研究综述
        1.文本互涉理论的概念流变
        2.文本互涉理论的源流研究
        3.文本互涉理论与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研究
        4.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文研究的价值
    (三)研究意义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2.拓宽学生古诗词阅读的广度
        3.磨砺师生古诗词学习的思维厚度的和高度
        4.让古诗词群文阅读更有审美深度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重要概念内涵界定
    (一)文本互涉
    (二)群文阅读
    (三)体性
    (四)类性
    (五)篇性
三、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中的可行性
    (一)课程层面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二)教材层面
        1.编排体例丰富,主题式和任务群式的交叉组元
        2.“古诗词诵读”版块为理论运用提供了现成的互涉资源
    (三)教师层面
        1.对教材的整合、驾驭能力
        2.大视野、跨学科的专业素养要求
    (四)学生层面
        1.贴合高中生的内在阅读机制
        2.信息时代,为学生提供了多维互涉的媒介
四、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现状
    (一)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访谈概况
        1.访谈目的
        2.访谈对象
        3.访谈提纲
        4. 访谈情况
    (二)文本互涉理论在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无互涉:局限文本
        2.浅互涉:无视篇性
        3.滥互涉:过度解读
        4.误互涉:脱离文本
五、文本互涉理论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
    (一)择定议题:聚焦统摄
        1.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2.了解学情
        3.基于教学目标
    (二)结构化:精心组文
        1.遵路识真:指向作者
        2.触类旁通:着眼题材
        3.互文类比:关联主题
        4.还原比较:联结艺术形式
    (三)集体建构:多元共生
        1.平等交流:师生互尊促发对话
        2.立体交汇:多元思想的共生共荣
        3.追求共存:共识与独识的统一
六、文本互涉理论化用中须把握的原则
    (一)扞卫体性:紧握形式“缰绳”
        1.形意协同:突出形式
        2.辩证统一:从形式知识到形式智慧
    (二)明晰类性:追求文类相谐
        1.辨识文类:增强“适体”教学意识
        2.巧涉文类:提升“跨体”教学能力
    (三)开掘篇性:品味个性之美
        1.着眼于笔墨分布,洞察独特的言语智慧
        2.关注潜在矛盾,揭秘深邃的极化情感
    (四)关注言语性:从占有走向存在
        1.方针:实用为表,审美为里
        2.落实:言语表现,确证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活着的100个理由》《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题》;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无水之处》《健康决定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维
        1.《活着的100个理由》介绍
        2.《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问题》介绍
    (二)维译汉
        1.《无水之处》介绍
        2.《习惯决定健康》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维
        1.《活着的100个理由》译文
        2.《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问题》译文
    (二)维译汉
        1.《无水之处》译文
        2.《习惯决定健康》译文
三、原文
    (一)汉译维
        1.《活着的100个理由》原文
        2.《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问题》原文
    (二)维译汉
        1.《无水之处》原文
        2.《习惯决定健康》原文
结语
谢辞

四、“政治课大王”的秘密(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J]. 王丽虹.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1(03)
  • [2]抗战时期孩子剧团的政治宣传[J]. 付冬生.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1(04)
  •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为什么消极沉默? ——基于M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叙事研究[D]. 杨贵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先锋队中的先锋队:省港罢工纠察队的定位与特质[J]. 马思宇. 西部史学, 2021(01)
  • [5]山东抗日根据地民兵研究[D]. 李艳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6]初中音乐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以包头市北重一中为例[D]. 白宇燕.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新时代乡村干部政治认同教育研究[D]. 张鹏程. 海南师范大学, 2020(12)
  • [8]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运动思想的历史考察[D]. 简炜.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文本互涉理论视域下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研究[D]. 张贝贝. 大理大学, 2020(06)
  • [10]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活着的100个理由》《人一生要解决的50个关键题》;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无水之处》《健康决定命运》[D]. 祖丽皮耶·麦麦提. 新疆大学, 2020(07)

标签:;  ;  ;  

“政治大王”的秘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