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核基因相互作用雄性不育研究

大白菜核基因相互作用雄性不育研究

一、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静静[1](2021)在《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文中研究指明Ogura CMS雄性不育是青花菜制种中应用最广泛的不育系类型,但是该应用也严重限制了对优良材料的再利用,突破Ogura CMS技术限制,获得优良育性恢复材料对提升我国青花菜育种水平和资源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含有育性恢复基因Rfo的芥蓝中间材料14Y12(甘蓝BC1代育性恢复单株)为亲本,通过回交转育途径将Rfo基因导入6份优良Ogura CMS青花菜中,同时利用小孢子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获得育性恢复DH系和Rfo阳性单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回交转育途径获得Rfo阳性单株及其遗传背景分析。由芥蓝中间材料14Y12与青花菜17B1253、18QB693杂交获得育性恢复株系18B592和19B711;18B592-1与18-NH(耐寒优秀)、18-YX(炎秀)、18BS-1、18BS36、18T2B2、18B1023杂交获得F1代;19B711-1与19Q雅翠91、19Q喜迎门、19Q国王1号杂交获得F1-2代;18B592-1与F1代Rfo阳性株回交获得BC1代。经细胞学观察,F1代Rfo阳性株花粉活力存在显着差异,变异范围为50%~70%;减数分裂后期有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和染色体丢失的异常现象;倍性鉴定表明,F1代Rfo阳性株中11份为二倍体,占总体比例78.57%,3份为介于三倍体和四倍体间倍性,占总体比例21.43%。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0处,芥蓝中间材料14Y12、青花菜17B1253及F1代转育株可分为两大类,F1代转育株与芥蓝中间材料14Y12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4~0.88。其中19B809-8与青花菜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可作为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的转育亲本材料。BC1代Rfo阳性单株花器官正常,花粉活力较高(大于70%),Rfo基因传递效率为14.29%~55.56%,农艺性状偏向青花菜且遗传分离明显。综合农艺性状、细胞学和遗传背景,在遗传相似系数0.60出,Rfo回交转育后代48个Rfo阳性株可分为五大类,其中20B826-2与18B592-1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与青花菜B6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株型近青花菜,为Ogura CMS青花菜后代利用提供了直接恢复材料。2.小孢子培养途径创制育性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对青花菜18QB693、育性恢复株系19B711和F1代Rfo阳性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小孢子Rfo阳性单株在叶型、花蕾大小、花柱性状遗传分离显着,有二倍体和四倍性,获得了B693-2、B693-3、B711-1-5重要育性恢复系材料,构建了小孢子Ogura CMS育性恢复技术体系。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小孢子单株B693-2、B693-3与青花菜20B724-1遗传相似系数为0.73,与青花菜遗传背景最近;小孢子单株B711-1-5-1与芥蓝遗传相似系数为0.63,与芥蓝遗传背景最近,可进行优良Ogura CMS青花菜资源创新与利用。3.转基因技术途径获得Rfo阳性单株。对Ogura CMS青花菜优良资源18-NH、18-YX进行转化研究,将萝卜Rfo基因插入p BWA(V)BII载体骨架构建p BWA(V)BII-Rfo表达载体,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使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经鉴定获得46株Rfo阳性株,定植后目前有33株表现出无花粉,为假阳性株,其余转基因阳性株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鉴定。

于海龙,任文静,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佳磊,张扬勇[2](2021)在《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在蔬菜中报道了多种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并定位和克隆了多个恢复基因,开发了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应用于蔬菜育种。从蔬菜作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MS)育性恢复系、恢复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恢复基因连锁标记的开发、恢复系在育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闫芬芬,王玖瑞,吴翠云,刘孟军[3](2020)在《枣雄性不育种质‘JMS2’杂交子代开花结实性状的遗传分析》文中认为以‘JMS2’×酸枣‘邢16’的179株实生子代和‘JMS2’ב交5’的23株实生子代为试材,采用表观性状调查方法研究了相同母本不同父本2个杂交子代群体的开花及果实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在‘JMS2’×酸枣‘邢16’和‘JMS2’ב交5’的2个子代群体中,二年生实生后代开花株率分别为61.45%和43.48%;开花量大小与植株高度、茎粗呈正比。枣裂蕾时间是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日开型与夜开型在2个子代群体中均出现1∶1的分离。枣的雄性不育为纯合隐性性状,2个组合子代均表现雄性可育。果形、梗洼等形态性状均出现分离,且果实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的F1均值明显低于亲中值,出现趋小变异趋势,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JMS2’ב交5’子代的单果质量和纵横径显着大于‘JMS2’×酸枣‘邢16’子代,表明果实大小的遗传受父本影响较大。

刘晓东,李海山,孟川,王玉海,吴芳,牟金贵,马俊贤,王明秋[4](2020)在《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目前甘蓝型油菜Pol CMS、新型萝卜胞质Ogu CMS、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鉴定过程中,存在必须从orf138、orf222、orf224 3种引物中选用2对引物进行分子标记互相验证鉴定的缺点。以开发快速鉴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分子标记为目的,选取含有Pol CMS的CMS-AQ29和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CMS后36高的2个材料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引物orf222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对比2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确定主要差异区域为180~210 bp。通过orf222上游引物末端T/G碱基的错配,设计开发了快速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专用引物O-2,该引物可扩增出470 bp的核苷酸序列,而不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则不能扩增出核苷酸序列,具有能一次性快速鉴定出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不育基因材料的特点。利用该引物对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CMS-D571、CMS-D574及对应的保持系D571、D574分别进行了鉴定,证实雄性不育系CMS-D571、CMS-D574为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王永琦[5](2020)在《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Nakai]是异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西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是本课题组发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其不育性状十分稳定。本研究以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为材料,对其花药败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通过比较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花蕾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代谢、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明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同时,结合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RNA-Seq技术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系统分析DEG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初步预测雄性不育基因的候选区域,并对候选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为探究西瓜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西瓜不育和可育花药的发育过程,发现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引起小孢子母细胞只进行核分裂,而未进行细胞质分裂,不能形成四分体,导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最终引发雄性不育。2.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氧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单—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时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也一直高于可育雄花蕾。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与可育雄花蕾的变化趋势相比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活性氧含量升高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3.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物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在各发育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可育雄花蕾。随着花蕾的生长发育,不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而可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迅速积累,含量显着高于不育雄花蕾。表明可溶性蛋白的缺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减少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4.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西瓜植株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及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的动态变化,发现在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在不育株系中不论是叶片还是花蕾,其IAA、ZR和BR含量都表现缺乏,而ABA和JA含量却高于可育株;同时,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也被打破。表明内源激素含量的异常及各激素间比例的失衡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5.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平台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3.27Gb的高质量数据。有25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3个为上调表达,1914个为下调表达。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443个基因获得注释。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生物调节、生殖生育、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451个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95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西瓜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和调控基因鉴定提供了参考。6.通过BSR-Seq(Bulked segregant RNA-Seq)方法,选取不育与可育雄花蕾分别构建混池,利用ED算法和关联分析,初步将不育基因定位在Chr5和Chr9染色体上的2个区域内,总长度10.71Mb,差异表达的基因112个,其中20个基因上调表达,92个基因下调表达。GO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候选区域内的14个基因映射到19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二萜类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丙酮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在COG分析中,有36个基因映射到16个功能类别中,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导机制、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以上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张雪崧[6](2020)在《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丰富菜心柳叶和圆叶品种的雄性不育系,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奇2’为不育源,利用回交方法,向菜心优异自交系‘荷心’和‘四季油青绿’中转育核不育基因,选育出‘荷心’和‘四季油青绿’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19’为不育源,向菜心品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中转育核不育基因,选育出‘油绿702晚’和‘金辉611’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奇2’为不育源,菜心自交系‘荷心’和‘四季油青绿’为转育目标品系,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3代连续回交,转育出与轮回亲本园艺学性状相近的两用系材料和保持系材料,配制出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荷心’和‘四季油青绿’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19XS-2’、‘GMS19SJ-4’。2.以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19’为不育源,菜心优异自交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为转育目标品系,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3代连续回交,转育出具有与与目标品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园艺学性状相近的两用系材料和保持系材料,配制出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油绿702晚’和‘金辉611’雄性不育系‘GMS19JW-4’、‘GMS19JH-2’。3.利用新配制的‘荷心’和‘四季油青绿’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与10个优良的菜心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以圆叶菜心商品种‘四季’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优势杂交组合。4.利用配制的‘油绿702晚’和‘金辉611’雄性不育系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与10个优良的菜心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以柳叶菜心商品种‘油绿702’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优势杂交组合。

刘晓东,王明秋,孟川,吴芳,马蕾,牟金贵,王玉海[7](2021)在《四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资源的创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对二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用雄性不育系技术育种已相对成熟,而四倍体大白菜育种仍以突破稔性、提高结籽率的自交系选育为主,四倍体雄性不育系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从二倍体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筛选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基因的资源(CMS后36高)为不育源,依靠人工秋水仙素加倍,经倍性鉴定筛选和高代稳定四倍体自交系D571、D574连续多代回交转育,成功获得了CMS-D571、CMS-D574两个四倍体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度达100%、结籽率高、遗传稳定的特点。该研究证实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也可在四倍体大白菜育种上应用,可以作为创制四倍体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方法,为四倍体大白菜开展雄性不育系育种奠定了物质基础。

王楠[8](2020)在《白菜持绿性突变的发掘与鉴定》文中研究说明植株衰老后叶片仍然保持绿色而不变黄的特性称为持绿性。持绿性材料可以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提高产量,有些还具有延缓植株衰老的作用,并伴有抗逆和抗病能力提高。对于以叶片为产品器官的白菜,持绿性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可以提高产品的商品性、减少采后贮藏损失、延长货架期。本研究旨在鉴定与发掘大宗蔬菜作物白菜的持绿性变异,评价其在品种改良上的利用潜力。第一篇,以普通白菜中的青梗菜持绿性自然突变体nye为试材,对其叶绿素分解代谢、叶绿体结构稳定性及光合特性进行分析,精细定位持绿突变基因Brnye1,预测候选基因,并利用突变体创制多样性的持绿性DH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试配杂交组合;第二篇,以大白菜小孢子DH系‘FT’为试材,采用EMS诱变萌动种子的方法,创制大白菜持绿突变体,并利用MutMap定位、KASP分析、异源过表达验证、时空表达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等方法,克隆和鉴定持绿突变基因BrSGR1。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叶绿素代谢及光合生理特性在叶片衰老过程中,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总叶绿素、Chl a和Chl b均有明显积累,叶绿体结构更加致密,叶绿体解体延迟。伴随着叶片衰老进程,突变体nye叶片中叶绿素降解酶Chlase和PAO受衰老信号诱导活性增强,但由于Mg-dechelatase活性丧失,无法催化叶绿素a降解。Chl降解受阻发生在Chl降解的初始,没有造成Chlide a、Pheophytin a或Pheide a的过度积累,未发生光毒性分子影响突变体正常生长情况。突变体nye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光化学效率的变化趋势(Fv/Fm)与普通青梗菜‘13A510’没有显着差异。2.BSA-Seq结合分子标记连锁分析精细定位了青梗菜的持绿突变基因Brnye1遗传分析证明了持绿突变体nye的持绿性由隐性核基因Brnye1控制。采用BSA-Seq方法将持绿基因Brnye1初步定位于A03染色体的23M-26M区域。进一步利用F2分离群体中的1,561株持绿植株,通过SSR标记将定位区间缩至SSRWN27和SSRWN30两个标记之间的81.01 kb区域(A03:24,803,013-24,883,826),遗传距离分别为0.06和0.19cM。定位区间内共有12个基因,依据1.5版本数据库注释信息,预测Bra019346(BrSGR1)为Brnye1的候选基因。BrSGR1编码不黄化蛋白(SGR),参与叶绿素降解代谢。突变体nye的Bra019346基因第二外显子插入了一段40 bp片段,导致了移码突变,致使翻译提前终止。连锁分析证明了Bra019346基因特异Indel标记与F2群体中的持绿表型共分离。3.以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为基础材料,创制出多样性的持绿青梗菜DH系320份、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份,试配筛选出持绿性优异杂交组合2个以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为亲本,通过与普通青梗菜优异品系杂交,并借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出持绿性纯系(DH系)320份。为解决杂交制种手段问题,采用饱和回交转育方法,创制出持绿性青梗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个。利用青梗菜持绿性雄性不育系与DH系试配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2个优异杂交组合ZH02和ZH03。贮藏实验证明了ZH03的耐藏性表现突出,且货架期长。4.利用EMS诱变处理大白菜DH系的萌动种子,创制出8份大白菜持绿突变体用0.8%的EMS水溶液诱变处理大白菜DH系‘FT’萌动种子,获得3,750株M1株系。经过继代鉴定,筛选出8份稳定遗传的持绿性突变体。遗传分析证明了这些持绿突变体的持绿性状均为细胞核单基因隐性遗传,涉及3个基因位点。5.利用MutMap定位方法和KASP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到大白菜持绿突变体nym1的持绿基因为Brsgr1,利用拟南芥异源过表达验证了其功能以EMS诱变获得大白菜持绿突变体nym1为试材,利用MutMap基因定位方法和KASP基因分型技术,鉴定到持绿突变基因Brsgr1的候选基因为BraA03g050600.3C(BrSGR1),其编码AtNYE1/SGR1蛋白,参与叶绿素降解代谢,催化叶绿素a进行脱镁螯合作用。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nym1的BraA03g050600.3C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发生了一个非同义的SNP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由Leu变成Phe,致使突变体在突变位点蛋白构型中多了一个苯环。异源转化试验证明了青梗菜野生型基因BrSGR1可以恢复拟南芥持绿突变体nye1-1的叶片持绿表型。

刘赛男[9](2019)在《陆地棉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建立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是棉花生产的重大需求,创建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不育系、恢复系新材料对选育强优势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3份陆地棉综合性状优良品系、13份优异纤维品质品系和2个骨干亲本为受体亲本,以分别带有不育基因的材料851A和恢复基因的材料ZB79185R为供体亲本,进行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创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回交转育的方法,以不育系851A作为供体亲本(母本),以综合性状优良品系13份、优异纤维品质品系13份和骨干亲本2份分别为受体亲本(父本),二者杂交获得F1并连续回交5代,每一世代选取育性最差的植株进行回交。对创制的不育系新材料花器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育系新材料花丝短且柱头外露,无花粉粒或较少花粉粒,无花粉或少量花粉,花药瘦小。在回交高世代结合育性调查进行花粉活力检测,最后获得不育株率为100%且花粉完全败育的不育系新材料15份。2.将胞质不育的供体亲本ZB79185R为母本,将上述综合性状优良品系、品质优异品系和骨干亲本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结合高世代分子标记辅助,采用与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NAU6466和COTO10,对创制的15个恢复系材料的BC6F1代1752个单株进行鉴定,筛选到415株阳性植株,选取这些植株的种子自交一代获得恢复系新材料15份。对创制的恢复系新材料的花器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恢复系新材料花丝较长且花药饱满,花粉粒较多,花粉量大。用1%的I2-KI染液对花粉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恢复系花粉活性强,植株完全可育。3.不育系新材料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不育系株高变幅为90.3cm119.3cm,第一果枝节位数变幅为4.87.9,果枝数变幅为10.714.6,筛选出QZH-2、QZH-4、QZH-7、QZH-10、QZH-12、QZH-16、QZH-18、QZH-19、QZH-26这些农艺性状优良的不育系新材料。4.恢复系新材料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调查结果显示:恢复系株高变幅为62.0cm122.1cm,第一果枝节位数变幅为2.47.5,果枝数变幅为9.815.0,铃数变幅为4.030.0,烂铃数变幅为0.00.8;纤维长度在28mm31mm的材料有18份占新材料的45%,强度在30c N/tex以上的材料占新材料35%,马克隆值达到B级以上的材料占新材料的70%。筛选出QZH-32、QZH-36、QZH-44、QZH-46、QZH-49、QZH-80这些综合性状优良的恢复系新材料6份。综上,本研究创制了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不育系新材料9份,不育系新材料不育株率100%,花粉完全败育。创制了具有优良遗传背景的恢复系新材料13份,具有优良纤维品质的恢复系新材料17份,新材料育性好,花粉活力强。筛选出QZH-2、QZH-4、QZH-7、QZH-10、QZH-12、QZH-16、QZH-18、QZH-19、QZH-26这些农艺性状优异的陆地棉不育系新材料。筛选出QZH-32、QZH-36、QZH-44、QZH-46、QZH-49、QZH-80这些兼具优良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优质陆地棉恢复系新材料。

徐玉颖[10](2019)在《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文中研究指明芥菜是一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十字花科芸薹属特色蔬菜,起源于中国且栽培历史悠久。芥菜的种类繁多,有叶用类、茎用类、根用类和薹用类等,目前可将其大致分为16个变种。芥菜的食用方式多样、营养丰富,可鲜食、可腌制加工,深受广大消费者和蔬菜加工企业的亲睐。随着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包括鲜食芥菜营养品质、功能性成分和加工芥菜的风味品质研究,因此,芥菜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培育出优质、抗逆、适宜加工的芥菜新品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是十字花科蔬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十字花科蔬菜中应用最广泛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主要有pol CMS、ogu CMS等。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hau CMS)是华中农业大学于1999年在芥菜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源,不育性稳定且败育彻底。通过杂交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油用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到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过程中,部分芥菜变种hau胞质雄性不育系存在结荚畸形、弯曲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芥菜类蔬菜杂交种的制种产量,制约了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杂交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对不同芥菜变种的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进行了田间调查,对结荚畸形的情况做出统计,并利用分子标记手段将现有芥菜变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结荚性状优良的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同时以结荚正常的芥菜材料作为对照,对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进行细胞学观察,初步揭示了芥菜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性状的形成机理;最后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对结荚畸形的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芥菜品种改良,预期获得不育性稳定、结荚正常的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本研究结果将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品种改良提供不育资源和理论依据,加速芥菜hau CMS在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芥菜类蔬菜的结荚形态学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29份相应的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形态的调查,通过观察可以看出29份芥菜保持系的结荚均表现为饱满、直立,而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表现各异,部分雄性不育材料(如茎瘤芥等)的结荚跟保持系材料一样,饱满且直立,而部分不育系材料(如结球芥等)的结荚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扭曲畸形的表现。2.芥菜类蔬菜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基因鉴定。对29份芥菜雄性不育系进行不育胞质类型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有7份是芥菜ogu雄性不育系,其余23份均为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合结荚形态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形态一致,均为直立饱满,没有畸形情况出现;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情况则参差不齐,其中有5份材料的结荚情况表现良好,基本上是直立饱满、畸形情况非常少,而另外的18份材料则在不同程度上均有结荚畸形情况,需要改良。3.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调查。对30份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结荚性状的田间调查,从结荚畸形率来看,有11份材料的畸形率较低,在0-1%左右,而芥菜ogu CMS材料的畸形率均为0;从直立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13.0,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53,数量最低的是17W159;从畸形角果的每角果粒数来看,平均每角果粒数为9.9,每角果粒数最高的材料是17W103,数量最低的是17W101。统计数据显示,芥菜ogu CMS的结荚性状优良,而芥菜hau CMS只有4份表现优异,且从结籽数量来看,结荚畸形会影响制种产量。4.芥菜类蔬菜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SSR分子标记对29份芥菜保持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显示,29份芥菜保持系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1.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将29份芥菜保持系分为6个类群:第一类是材料17W154;第二类是材料17W102和17W508;第三类是材料17W504;第四类是材料17W158和17W182;第五类是材料17W176;第六类则囊括了剩余的所有材料。5.芥菜类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对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芥菜og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正常,花药从四分体后期开始败育,败育特征为绒毡层提前降解,随后小孢子完全降解,花药败育;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正常)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雌蕊基本正常,雄蕊基本心皮化,个别没有心皮化完全的雄蕊在角隅处还留有一个药室发育,残留药室的败育在四分体时期开始,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且不降解,小孢子缺乏养分而降解,花药败育完全;对芥菜hau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进行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雄蕊均完全心皮化,且与雌蕊形成雌蕊-雄蕊嵌合体,雌蕊内胚珠数量较多,且心皮化的雄蕊内也着生胚珠,雄蕊的败育在雄蕊原基发生时即开始,不产生雄蕊原基而产生心皮组织,并以心皮状态继续生长发育。6.芥菜类蔬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融合技术研究。通过细胞工程手段对芥菜结荚性状的改良进行初步的探究,使用原生质体化学融合的方式,探究出了适合芥菜原生质体化学融合技术的方法和条件,研究发现,以SCM溶液提取法配合蔗糖溶液分层提纯效果好,用配方为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mmol/L甘露醇+80mmol/L CaCl?的酶解液遮光酶解14h后提纯,蔗糖提纯溶液配方为0.5M蔗糖+1mM MES,采用PEG化学融合法进行融合,融合液配方为15%PEG+60mM CaCl?+25mM甘露醇+10%DMSO,融合方式为将原生质体混合液滴于PEG融合液之上后暗培养而后稀释。通过以上能够获得大量可供后期培养的芥菜原生质体融合杂种。

二、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青花菜起源与引进
    1.2 青花菜育种技术研究
        1.2.1 自交不亲和研究
        1.2.2 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
        1.2.3 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1.2.4 转基因技术研究
    1.3 十字花科Ogura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与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Rfo育性恢复基因在Ogura CMS青花菜杂交转育后代中的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育性恢复株系、杂交后代(F_1代)的获得
        2.2.2 Rfo阳性单株分子鉴定
        2.2.3 Rfo阳性单株农艺性状观察
        2.2.4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花粉活力和染色体表现
        2.2.5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倍性分析
        2.2.6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遗传背景分析
    2.3 讨论
        2.3.1 远缘杂交创制Ogura CMS恢复材料
        2.3.2 Ogura CMS恢复材料的遗传背景解析
第三章 F_(1-2)和BC_1阳性后代阳性株的获得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青花菜各世代恢复材料的获得
        3.2.2 各世代Rfo阳性株分子鉴定
        3.2.3 各世代Rfo阳性株农艺性状观察
        3.2.4 Rfo阳性株自交、杂交后花粉管生长观察
        3.2.5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优良单株农艺性状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2.6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Rfo阳性株倍性分析
        3.2.7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Rfo阳性株遗传背景分析
    3.3 讨论
        3.3.1 杂交转育技术在十字花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3.3.2 Ogura CMS在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中的应用
第四章 小孢子培养途径获得育性恢复材料DH系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DH单株的获得
        4.2.2 DH单株育性分析
        4.2.3 DH单株农艺性状观察
        4.2.4 DH单株形态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4.2.5 DH单株倍性分析
        4.2.6 DH单株遗传背景分析
    4.3 讨论
        4.3.1 小孢子培养在甘蓝类蔬菜材料创新中的应用
        4.3.2 DH材料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转基因途径获得Ogura CMS青花菜Rfo阳性株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
        5.2.1 Rfo表达载体启动子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5.2.2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和阳性株PCR检测
        5.2.3 Rfo阳性株农艺性状观察
        5.2.4 Rfo阳性株倍性分析
    5.3 讨论
        5.3.1 转基因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与研究
第六章 结论
    6.1 回交转育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6.2 小孢子培养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6.3 遗传转化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
参考文献
附录A 胚挽救、花粉活力划分、样品制备及电泳检测等
附录B pBWA(V)BII-Rfo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序列和Rfo基因序列
致谢
作者简历

(2)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作物CMS育性恢复系类型
    1.1 萝卜
    1.2 辣(甜)椒
    1.3 其他蔬菜作物
2 蔬菜CMS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定位和克隆
    2.1 萝卜
    2.2 辣(甜)椒
    2.3 洋葱
    2.4 其他蔬菜
3 蔬菜CMS育性恢复基因的作用机理
4 蔬菜CMS育性恢复系的应用
    4.1 在“三系制种”中的应用
    4.2 在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5 问题与展望
    5.1 实用的CMS/Rf系统比较缺乏
    5.2 CMS育性基因机理研究有待加强

(3)枣雄性不育种质‘JMS2’杂交子代开花结实性状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开花性状调查
        1.2.2 结果性状调查
    1.3 项目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后代开花性状遗传分析
        2.1.1 杂交后代开花株率调查
        2.1.2 杂交后代开花量与树体大小分析
        2.1.3 杂交后代花粉量及花粉活性调查
        2.1.4 杂交后代裂蕾时间调查
    2.2 杂交后代结果性状遗传分析
        2.2.1 杂交后代果实形态调查
        2.2.2 杂交后代果实大小遗传分析
        2.2.3 杂交后代果核形态调查
3 讨论
    3.1 枣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
    3.2 枣杂交组合开花结实性状的遗传

(4)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不育材料的筛选
    2.2 Pol CMS与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经PCR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差异分析
    2.3 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专用引物O-2的设计
    2.4 不同引物分子标记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
3 讨论

(5)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
        1.1.1 植物雄性不育的起源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1.3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1.1.4 花粉发育与雄性不育形成机制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2.1 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
        1.2.2 雄性不育与能量代谢
        1.2.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
        1.2.4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
    1.3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1.3.2 拟南芥花药和花粉发育相关基因
    1.4 植物雄性不育的转录组分析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1.4.2 RNA-seq技术测序流程
        1.4.3 RNA-seq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1.5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5.1 西瓜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研究
        1.5.2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的形态特征
        2.2.2 可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2.3 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取样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2 花蕾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3.2.3 花蕾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3.3 讨论与结论
        3.3.1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3.3.2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3.3.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含量的关系
第四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取样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蕾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2.2 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与结论
        4.3.1 雄性不育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
        4.3.2 雄性不育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第五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取样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3 花蕾中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5.3 讨论与结论
        5.3.1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5.3.2 雄性不育与激素比值的关系
第六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蕾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取样
        6.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6.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6.1.5 qRT-PCR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6.2.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类
        6.2.3 植物内源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4 花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5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相关基因
        6.2.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6.3 讨论
        6.3.1 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花药发育相关的DEGs
        6.3.2 内源激素相关的DEGs
        6.3.3 转录因子相关的DEGs
    6.4 结论
第七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候选基因区段的预测与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取样
        7.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7.1.4 SNP标记检测
        7.1.5 关联分析
        7.1.6 候选区域基因的功能注释
    7.2 结果与分析
        7.2.1 SNP检测
        7.2.2 BSR关联分析
        7.2.3 候选区域内基因功能注释
    7.3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菜心栽培与育种情况
    1.2 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情况
        1.2.1 杂种优势利用情况
        1.2.2 细胞质雄性不育
        1.2.3 细胞核雄性不育
    1.3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1.4 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不育系的创制
        2.2.2 数据计算
        2.2.3 田间操作
结果与分析
    3.1 定向转育遗传模型设计
    3.2 待转育品系基因型鉴定
    3.3 转育结果
        3.3.1 ‘荷心’不育系转育
        3.3.2 ‘油绿702 晚’不育系转育
        3.3.3 ‘金辉611’不育系转育
        3.3.4 ‘四季油青绿’不育系转育
菜心新不育系评价与利用
    4.1 菜心不育系园艺学性状鉴定
        4.1.1 植株园艺学性状调查项目
        4.1.2 不育系园艺学性状鉴定
    4.2 菜心不育系产量配合力分析
        4.2.1 品比试验结果分析
        4.2.2 不育系杂交组合园艺学性状调查
        4.2.3 不育系产量配合力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7)四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资源的创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二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资源类型分析
    1.2 二倍体雄性不育系的染色体加倍处理
    1.3 加倍处理后植株染色体倍性鉴定与筛选
    1.4 回交转育四倍体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1.5 四倍体雄性不育系较自交系结籽优势对比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倍体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鉴定
    2.2 二倍体不育系加倍处理后倍性观察
    2.3 四倍体自交系与回交转育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2.3.1 花期与营养体时期植株外观表型鉴定
        2.3.2 分子标记鉴定
        2.3.3 花粉粒TTC染色活性理化鉴定
    2.4 四倍体雄性不育系较自交系结籽优势对比
3 讨论

(8)白菜持绿性突变的发掘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语表
引言
    一、植物叶片衰老与持绿性变异
    二、植物持绿性变异的类型
    三、植物持绿性变异的分子机制
        (一)叶绿素降解与持绿突变
        (二)SGR基因突变与持绿突变
        (三)叶绿体蛋白基因突变与持绿突变
        (四)衰老相关的转录因子与持绿突变
        (五)植物激素与持绿突变
    四、植株持绿性变异的利用
        (一)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抗逆抗病性
        (二)延长贮运及货架期
        (三)提高感官品质及观赏性用于品种改良
        (四)开发分子标记提高育种选择效率
        (五)探究持绿性变异背后更深入的分子机制
    五、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篇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的鉴定与利用
    第1章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的特征特性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植物材料
        1.1.2 持绿性状观察与鉴定
        1.1.3 色素含量的测定
        1.1.4 光合速率的测定
        1.1.5 光化学效率的测定
        1.1.6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1.1.7 叶绿素分解代谢产物含量的测定
        1.1.8 叶绿素分解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
        1.1.9 叶绿素分解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1.1.10 统计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形态特征
        1.2.2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1.2.3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叶绿素分解代谢产物及酶活性分析
        1.2.4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光合特性分析
        1.2.5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1.2.6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叶绿素分解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1.3 小结
    第2章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青梗菜持绿突变体nye遗传分析
        2.1.3 定位群体的构建
        2.1.4 DNA提取及混池构建
        2.1.5 BSA-seq
        2.1.6 基于SSR标记精细定位持绿基因Brnye
        2.1.7 连锁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
        2.1.8 候选基因预测及突变差异分析
        2.1.9 BrSGR1 基因的3′?RACE
        2.1.10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的遗传特性
        2.2.2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的初步定位
        2.2.3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紧密连锁的标记开发与鉴定
        2.2.4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的精细定位
        2.2.5 青梗菜持绿突变基因Brnye1 的候选基因预测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青梗菜持绿性育种材料的创制与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游离小孢子培养
        3.1.3 DH系持绿性及植物学性状调查
        3.1.4 DH系亲和指数测定
        3.1.5 持绿性青梗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制
        3.1.6 配制杂交组合及品比实验
        3.1.7 贮藏实验
        3.1.8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持绿性DH系的创制
        3.2.2 持绿性DH系的植物学性状调查
        3.2.3 持绿性DH系的亲和指数分析
        3.2.4 持绿性青梗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制
        3.2.5 持绿性青梗菜品系具有潜在的育种前景
        3.2.6 持绿性青梗菜品系可延长货架期
        3.3 小结
第二篇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的创制与鉴定
    第4章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创制及特征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EMS诱变处理
        4.1.3 持绿性突变体鉴定
        4.1.4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4.1.5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的等位性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EMS对萌动种子的诱变率
        4.2.2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的鉴定
        4.2.3 大白菜持绿突变体遗传特性分析
        4.2.4 大白菜持绿突变基因的等位性检测
        4.3 小结
    第5章 大白菜持绿突变基因BrSGR1 的克隆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突变体鉴定
        5.1.3 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
        5.1.4 脱镁螯合酶活性测定
        5.1.5 持绿突变基因Brsgr1 的鉴定
        5.1.6 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SNP基因型
        5.1.7 载体构建及植物转化
        5.1.8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观察与验证
        5.1.9 SGR蛋白序列比对及多聚进化树分析
        5.1.10 RNA提取及表达分析
        5.1.11 BrSGR1 蛋白亚细胞定位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ym1 突变体的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5.2.2 利用MutMap鉴定Brsgr1 基因
        5.2.3 持绿突变SNP的鉴定
        5.2.4 BrSGR1 基因的功能验证
        5.2.5 BrSGR1 蛋白的结构及进化分析
        5.2.6 BrSGR1 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5.2.7 BrSGR1 蛋白定位
        5.3 小结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的发明专利及品种权

(9)陆地棉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建立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1.1.1 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1.1.2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
        1.1.3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
    1.2 棉花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2.2 植物雄性不育的来源
        1.2.3 棉花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
    1.3 陆地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
        1.3.1 棉花种质资源类别
        1.3.2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研究
        1.3.3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不育系新材料创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2 恢复系新材料创制方法及技术路线
        2.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恢复基因
        2.3.4 不育系新材料田间育性调查
        2.3.5 恢复系新材料花粉观察与活性鉴定试验
        2.3.6 不育系、恢复系新材料农艺性状调查
        2.3.7 恢复系新材料纤维品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受体亲本农艺性状及其遗传基础解析
    3.2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恢复基因
    3.4 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田间育性调查
    3.5 花粉观察与活性鉴定结果分析
    3.6 产量构成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6.1 不育系新材料产量构成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6.2 恢复系新材料产量构成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3.7 恢复系新材料纤维品质测定性状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
    4.2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育种
    4.3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4.4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研究方向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10)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 细胞融合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4 植物的花器官发育模型
    1.5 植物雄性不育花药发育的研究概况
        1.5.1 花药的发育
        1.5.2 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芥菜结荚形态调查
        2.2.2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不育类型鉴定
        2.2.3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结荚性状田间调查
        2.2.4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2.2.5 半薄切片观察雄性不育系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2.2.6 细胞融合技术改良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形态分析
    3.2 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材料结荚性状田间调查
    3.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芥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3.4 芥菜胞质不育系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3.4.1 芥菜ogu胞质不育系材料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2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正常)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3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花器官发育及花药败育
        3.4.4 两种结荚表现的hau胞质不育系材料花器官及花药对比
        3.4.5 芥菜雄性不育系材料的花器官形态
    3.5 芥菜hau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畸形改良的初步研究
        3.5.1 原生质体粗提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3.5.2 原生质体提纯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3.5.3 原生质体化学融合的方法及条件的探究
4 讨论
    4.1 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结荚性状研究
    4.2 花器官发育和花药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4.3 芥菜雄性不育系选育的关键因素及改良探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大白菜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D]. 黄静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蔬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于海龙,任文静,方智远,杨丽梅,庄木,吕红豪,王勇,季佳磊,张扬勇. 园艺学报, 2021(05)
  • [3]枣雄性不育种质‘JMS2’杂交子代开花结实性状的遗传分析[J]. 闫芬芬,王玖瑞,吴翠云,刘孟军. 北方园艺, 2020(20)
  • [4]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J]. 刘晓东,李海山,孟川,王玉海,吴芳,牟金贵,马俊贤,王明秋. 华北农学报, 2020(05)
  • [5]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D]. 王永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6]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D]. 张雪崧.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7]四倍体大白菜雄性不育系资源的创制[J]. 刘晓东,王明秋,孟川,吴芳,马蕾,牟金贵,王玉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01)
  • [8]白菜持绿性突变的发掘与鉴定[D]. 王楠.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陆地棉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新材料建立及评价[D]. 刘赛男.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10]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结荚性状的筛选鉴定与研究利用[D]. 徐玉颖.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大白菜核基因相互作用雄性不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