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

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

一、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夏宏远,梁书艺[1](1986)在《南岭某些钨锡(钽铌)矿床的原生分带及成因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基地。其中,特别是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有色、稀有金属矿床,分布广泛,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中外地质学者所瞩目。为查明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和分布规律,促进该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和开发,使其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四化”服务,并促进矿床地质学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于1980—1984年期间,对江西黄沙和广西珊瑚两个矿床开展

毛景文,袁顺达,谢桂青,宋世伟,周琦,高永宝,刘翔,付小方,曹晶,曾载淋,李通国,樊锡银[2](2019)在《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关键金属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其成矿作用及找矿勘查均是目前国际矿床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国在关键金属Li、Rb、Nb、Ta、W、Sn、Ni、Co、Mn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勘查及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和认识。文章初步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不同类型关键金属矿床的主要勘查成果及全球关键金属矿产研究新进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研究总结认为锂循环与成矿主要在上地壳内部,而REE在大陆聚合与裂解以及壳幔之间循环并成矿。针对主要关键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环境,并考虑共伴生特点,将主要的关键金属矿床划分为8种成因类型:①与花岗岩-伟晶岩有关的W、Sn、Nb、Ta、Li、Rb、Cs、Be矿床;②与碳酸岩-碱性岩有关的REE、Nb、U矿床;③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Ni、Co、Cr、Pt族元素矿床;④低温热液型Tl、Te矿床;⑤多种类型热液矿床中的伴生组分,包括Re、Ge、In、Cd、Tl、Te、Se、Sc、Ga等;⑥表生沉积型(包括铝土矿和煤矿中的伴生组分)矿床,例如Mn、V、Ni、Mo、Co、Li、Ga、Tl、Ge、V、Sc、Nb、Ta等;⑦与表生盐湖有关的Li、Rb、Cs矿床;⑧与表生风化作用有关的离子吸附型REE矿床。希望该分类能作为新一轮关键矿产研究的基础。

王其宏,章晓林,景满,宋清明,李康康,曹世明[3](2017)在《钽铌矿浮选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国内钽铌资源特性相比于国外复杂,需结合重、磁、浮、电、冶或联合工艺对其进行回收。浮选法虽在部分钽铌矿石的选别中不能占主导,但对钽铌钨锡矿等物理性质相近的矿石、钽铌细泥及其他有价金属的回收效果明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概述了钽铌矿浮选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浮选技术及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钽铌矿在药剂应用与发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展望,指出多极性基羟肟酸、有机膦酸有望成为钽铌矿浮选药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章荣清[4](2015)在《湘南含钨和含锡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作用 ——以王仙岭和新田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南岭地区以富集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床以及与此有关的多旋回、多成因的花岗岩著称。王仙岭地区位于南岭中部。本文利用原位锆石和锡石U-Pb、辉钼矿Re-Os和白云母40Ar-39Ar定年技术来限定该地区的花岗岩以及W-Sn矿的形成年龄。对一个王仙岭岩体的中心相中粒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和三个边缘相的中粒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王仙岭岩体侵位于约224 Ma。水源山钨矿和野鸡窝钨矿含钨石英脉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给出等时线年龄为224 Ma,与王仙岭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一致,表明钨矿化与晚三叠世王仙岭花岗岩有关。水源山钨矿云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14.3 Ma,表明王仙岭岩体冷却了约10 My。荷花坪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6 Ma,花岗斑岩脉的锆石U-Pb年龄为~156 Ma。打鼓岭含锡矽卡岩和野鸡窝含锡云英岩的原位锡石U-Pb定年给出平均等时线年龄为156 Ma,表明荷花坪矿区的锡矿化与晚侏罗世的花岗岩类有关。在王仙岭地区可以识别出两期W-Sn矿化事件。钨矿化事件主要和晚三叠世的王仙岭花岗岩有关,而锡矿化事件则和荷花坪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花岗斑岩脉有关。晚三叠世的王仙岭含钨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P2O5(0.22 wt%)和A1203(14.37 wt%),低的Zr+Nb+Ce+Y(118.3 ppm)和REE(65.6ppm)含量。它们的初始8786Sr比值、εNd(t)和εHf(t)值分别为0.7172~0.7305,-7.1~-9.5,-10.2~-11.5。对应的Nd和Hf的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83~1.95 Ga和1.5~2.0 Ga。晚侏罗世的荷花坪含锡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的low P205(0.04 wt%)和Al2O3(12.91和12.25 wt%),高的 Zr+Nb+Ce+Y(334 和 385 ppm)and REE(287 和 303 ppm)含量。与王仙岭花岗岩相比,它们具有相对较低的初始87Sr86Sr 比值(<0.7200),高的εNd(t)和εHf(t)值(-8),以及年轻的Nd和Hf两阶段模式年龄(~1.5 Ga)。王仙岭花岗岩和荷花坪花岗岩类具有分别类似于S型和A2型花岗岩的特征。王仙岭花岗岩来自于古元古代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而荷花坪两类花岗岩则形成于麻粒岩化的中元古代变质基底的部分熔融。新田岭钨矿位于南岭中部,储量为80.9 Mt@0.36%W03,为世界上最大的钨矿之一。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新田岭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侵位在165 Ma、164 Ma和147.5 Ma。这与南岭地区区域构造岩浆事件活动年龄一致。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斑岩中具有U-Pb年龄为205~210 Ma的继承锆石,可能暗示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卷入了晚三叠世花岗岩。新田岭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的磁铁矿含量,高的全岩Fe2O3/FeO比值和磁化率,高的锆石Ce4+/Ce3+比值和黑云母Fe3+/Fe2+比值,明显不同于南岭地区其他含钨花岗岩。这些特征表明新田岭花岗岩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氧化性),花岗质熔体的氧逸度不影响钨的富集与成矿,解释了该岩体缺少锡矿化。岩石地球化学、矿物成分、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表明新田岭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类似于S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氧化性的新田岭含钨花岗岩明显不同于骑田岭花岗岩,表明其为一独立的岩体。新田岭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别起源于古元古代低成熟度的变质瓦克岩和中元古代麻粒岩化变质沉积岩的重熔。这些过程受控于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机制。新田岭白钨矿矽卡岩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61.8 Ma,表明矿化与新田岭花岗岩有关。矽卡岩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阶段,白钨矿-普通角闪石-阳起石-钙铁榴石阶段,白钨矿-电气石-绿帘石-萤石-石英脉阶段,硫化物-锰铝榴石阶段。矽卡岩经历了氧逸度升高然后降低的过程。钨矿化主要发生在氧逸度最高的阳起石和钙铁榴石阶段。C-O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形成时碳的来源为地层碳和岩浆碳的混合。石英H-O同位素表明,新田岭矽卡岩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混入了少量大气水。硫化物的硫同位素表明,矿石中硫的来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Pb同位素表明矽卡岩钨矿成矿物质为地壳来源。

王浩洋,赵正,陈伟,周辉,陈振宇,侯可军,李超[5](2017)在《江西梅树坪钨钼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找矿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树坪钨钼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崇余犹矿集区内,矿体发育于九龙脑岩体南缘接触带,构造上受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钨钼矿化,并发现了细粒花岗岩中浸染状白钨矿化,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以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本文在矿床地质工作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获得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的年龄为(157.2±1.70)Ma;并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黑钨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的年龄为(156.2±0.93)Ma。研究表明梅树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基本同时,均为燕山晚期,成矿紧随岩浆就位发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梅树坪钨钼矿与华南地区钨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间150160 Ma一致。梅树坪钨矿与西华山钨矿等具有相同的成矿时代、成矿背景和相似的成矿条件,预测矿区隐伏岩体南延之内接触带和震旦系变质砂岩外接触带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王影[6](2013)在《光度法测定铌钽矿中铌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稀有金属铌和钽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其金属与合金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产业、钢铁、宇宙航行、化工等新兴产业领域,因此准确测定铌钽矿中铌的提取和含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分光光度法灵敏、简便、准确、快速,仪器操作容易、适用性广、运行成本低。由于铌钽矿中金属铌的提取需预处理,且在分光光度法的测定中所使用的显色剂、萃取剂大部分是有毒的有机试剂,不能长期接触。本课题优先选用低度的试剂,通过优化预处理条件,研究了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测定方法,为今后铌钽矿中铌含量的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使用各种有机溶剂进行光度法测定铌的实验后,成功找到了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存在下,用酒石酸作为辅助络合剂,完成了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荧光酮和铬天青S光度法测铌的目标,且该方法与国标法比较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测样结果满意。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与铌的深红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铌(Ⅴ)浓度在0.1~6μgNb/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络合物的表观摩尔系数为1.44×106L·mol-1·cm-1,检出限(3S/N)为0.092μg·mL-1。铬天青S与铌形成粉红色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04nm,Nb(Ⅴ)浓度在0.07~2.4μgNb/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络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1×106L·mol-1·cm-1,检出限(3S/N)为0.064μg·mL-1。2、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对铌钽矿中铌的提取率影响也不同。本课题采用焙烧-碱熔法来浸取铌钽矿中的铌,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得到铌钽矿中铌的最佳提取条件:铌钽矿(80目),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0min,加碱量(Na2O2)为理论用量的10.0倍。3、不同种类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铌钽等元素的分离体系的效果不同。本课题研究了D201、D202、D301、D303四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铌钽矿中铌钽等金属元素的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其中用D303树脂对铌钽矿中铌的洗脱效果最好,对钽完全吸附,对铌基本不吸附,其次是D301,不过需要加入EDTA进行掩蔽钽等。所以本课题采用D303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铌进行洗脱。4、新方法测定结果与ICP-AES的测定结果基本相同,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经济、简便、准确、适用性广。

孙艳[7](2013)在《我国铷典型矿床及其成矿构造背景研究》文中认为稀有金属资源在地壳中含量稀少,赋存状态极其复杂,难以利用提取和开发。铷金属是重要的稀有金属之一,除应用于军工部门和科学技术领域外,还应用于众多民用领域。目前,铷在光学技术、合成催化和特殊玻璃陶瓷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发展中导向性前沿领域。本论文从典型矿床入手,探讨了我国铷矿资源成矿特征、成因机制和成矿规律,提出了我国铷矿勘查部署建议和开发利用建议。本论文选取了近年发现的内蒙赵井沟铌钽矿、石灰窑铷多金属矿、甘肃国宝山铷多金属矿及现已开发的湖南道县超大型锂铷多金属矿床、湖南小江风化壳型铷矿等5个矿床作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岩(矿)相学与地球化学相结合以及矿物学与同位素测试相结合等综合研究方法,开展典型矿床研究;通过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石灰窑等矿区铷元素主要赋存在微斜长石和绿鳞云母中,部分赋存在铌钽锰矿、黑鳞云母中;通过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查明了赵井沟、石灰窑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24Ma和144.7Ma,指出燕山晚期在内蒙古中部可能存在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区域性稀有金属成矿作用;通过流体包裹体测试,基本查明了赵井沟、石灰窑、国宝山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分析了“石灰窑式”和“正冲式”两个花岗岩型铷矿床的成矿要素,并对我国部分铷资源开展了概略性评价。在详细剖析五个铷多金属矿床典型矿床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已有资料对与花岗岩有关的铷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要素进行了总结,详细阐述了我国铷矿的矿床类型、空间、时间分布规特征,总结了我国铷资源的成矿规律;针对我国铷矿资源具有分布广、类型多、成矿时代集中、独立矿床少、开发利用难度大等特点,指出在勘查开发中应以寻找高品位云母型铷矿为勘查重点,注重从原有矿山尾矿中回收铷,并加强铷资源的选矿工艺和综合利用研究。在综合研究我国主要类型铷矿床成矿背景、成矿要素和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铷矿勘查开发工作建议。

李晓峰,冯佐海,肖荣,宋慈安,杨锋,王翠云,康志强,毛伟[8](2012)在《桂东北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及其地质背景》文中研究表明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桂东北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与华南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具有独特的构造地理位置。在精细测试一系列典型矿床及其有关的花岗岩年代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组合,把该地区矿床分为6个成矿系统:①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W-Mo矿;②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Pb-Zn矿床;③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W-Mo和Sn-Nb-Ta矿床;④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⑤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⑥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这些矿床的形成与不同时期构造-岩浆演化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同碰撞挤压环境或者碰撞后伸展环境。

付建明,马丽艳,程顺波,卢友月[9](2013)在《南岭地区锡(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可分为壳源重熔及其分异型(C型)、壳幔混合及其分异型(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三大类。原生锡矿(包括云英岩型、变花岗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斑岩型六个主要类型)与H型和铝质A型花岗岩关系密切。本区矿床(点)主要沿古板块结合带、大型隆起区与坳陷区结合部、深大断裂(带)等三个部位分布,具体分布在一带(NE向锡田—骑田岭—九嶷山—花山、姑婆山钨锡多金属成矿带)和六区(康家湾—大义山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都庞岭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粤北赣南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湘东赣西锡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丹池锡铅锌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九万大山锡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南岭地区从晋宁期到燕山晚期均有与花岗岩有关的锡矿床(点)形成,其中,燕山期150160 Ma为南岭成岩成矿高峰期。提出南岭成矿带作为找矿重点的11个找矿远景区,具体找矿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老矿山的深部及外围找矿;(2)深入岩基找矿;(3)隐伏花岗岩分布区找矿;(4)区域性不同方向构造带交汇地带找矿;(5)寒武系与泥盆系不整合面附近有望找到破碎带蚀变岩型(底砾岩型)钨锡矿;(6)远离花岗岩岩体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矿的寻找。

黎家财[10](2019)在《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床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文中提出栗木矿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钨锡铌钽多金属矿床,该矿区侵入岩主要是栗木复式花岗岩体,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南岭EW向和湘南SN向构造南端的截接部位海洋山褶断带恭城复向斜北部扬起端,属南岭锡矿带西段中的灌阳-贺县成矿区。本文重点通过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研究内容来探讨栗木钨锡铌钽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以及岩浆演化过程中与钨锡铌钽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分析测试得出栗木矿区岩石样品中均有烃类气体的存在。通过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得出栗木复式花岗岩三个阶段的岩浆具有同源同期的共同特征。在烃类气体标准化曲线中,金竹源钨锡矿体与第三幕金竹源和老虎头花岗岩形态特征最为接近;以及根据流体包裹体测温得知栗木矿区钨锡矿化阶段流体特征为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表明钨锡矿化发生在岩浆热液的中晚期,说明钨锡矿体与第三幕和第二幕岩体之间在物质来源和成因上关系密切,但以第三幕为主。另外,烃类气体各组分间配分比例比较接近但仍有差别,其中矿体乙烷配分比例明显较高,其次是甲烷及烯烃。这充分说明在栗木花岗岩在岩浆侵入、分异演化及成矿过程中,因所处环境温度、压力、氧逸度、酸碱度等因素的改变,在结晶矿物不断析出分异过程中,各元素在岩浆不同相态间产生富集与贫化的同时,烃类气体也出现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规律性变化。说明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栗木花岗岩成矿演化过程中成矿环境及物质的变化与运移具有指示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方法解释得出的结论相一致,说明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随着对烃类气体特征不断深入的研究,烃类气体特征将为探讨金属矿床成矿机制、找矿规律及找矿探矿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二、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2)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找矿勘查新进展
    1.1锂矿找矿新进展
        1.1.1西昆仑大红柳滩伟晶岩型锂矿床
        1.1.2川西伟晶岩型锂矿床
    1.2钨锡矿找矿新进展
        1.2.1江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钨矿带
        1.2.2大兴安岭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锡矿
        1.2.3东昆仑西段白干湖W-Sn矿
    1.3铌钽矿找矿新进展
        1.3.1小秦岭华阳川铀铌铅矿床
        1.3.2湘东北仁里超大型伟晶岩型铌钽矿
        1.3.3甘肃省中祁连山西端余石山超大型铌钽矿床
    1.4铷矿找矿新进展
    1.5稀土矿找矿新进展
        1.5.1以花岗质岩石为容岩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1.5.2以变质岩为容岩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1.6锰矿找矿新进展
        1.6.1新疆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带
        1.6.2黔渝湘毗邻区锰矿集区
    1.7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镍铜钴矿找矿新进展
2研究进展与思考
    2.1关键矿产的成因分类
    2.2白垩纪—古近纪盆地古卤水Li-Rb-Cs矿化的研究发现,提供了找矿的新方向
    2.3沉积型锂矿的研究发现有望推动该类型找矿突破
    2.4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将成为中国一个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基地
    2.5风化壳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6钨与锡分离成矿机制的控制要素
    2.7锂的地球化学循环与成矿
    2.8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与成矿
    2.9与花岗质岩有关的W-Sn-Nb-Ta-Li-Be关键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2.10其他研究进展

(3)钽铌矿浮选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钽铌矿浮选技术分析
    2.1 钽铌稀土矿
    2.2 钽铌钨锡矿
    2.3 钽铌细泥
3 钽铌矿浮选药剂及作用机理
    3.1 脂肪酸类
    3.2 胂酸类
    3.3 羟肟酸类
    3.4 膦酸类
4 结论

(4)湘南含钨和含锡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作用 ——以王仙岭和新田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钨锡矿概述
        1.1.1 锡矿床分布及锡的元素行为
        1.1.2 钨矿床分布及钨的元素行为
    1.2 花岗岩分类与成矿专属性
    1.3 矽卡岩型锡矿和钨矿及其对应的花岗岩特征
    1.4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5 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及工作量
        1.5.1 论文选题
        1.5.2 研究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主要岩浆岩
    2.4 区域成矿特征
第三章 分析与测试方法
    3.1 锆石同位素及成分分析
        3.1.1 锆石U-Pb年龄
        3.1.2 锆石Hf同位素
    3.2 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
    3.3 Sr-Nd-Pb同位素分析
    3.4 成矿年龄
        3.4.1 辉钼矿Re-Os测年
        3.4.2 原位锡石LA-ICPMS U-Pb定年
        3.4.3 白云母~(40)Ar-~(39)Ar测年
    3.5 电子探针
    3.6 稳定同位素
        3.6.1 C-O同位素分析
        3.6.2 H-O同位素分析
        3.6.3 S同位素分析
第四章 王仙岭—荷花坪地区花岗岩成因及钨锡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4.1 研究概况
    4.2 含钨王仙岭花岗岩与含锡荷花坪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
        4.2.1 花岗岩产状与岩相学特征
        4.2.2 锆石年代学
        4.2.3 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
        4.2.4 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
        4.2.5 讨论
    4.3 与王仙岭与荷花坪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和锡矿的成矿年代学
        4.3.1 矿床地质特征
        4.3.2 成矿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第五章 新田岭氧化性S型花岗岩及矽卡岩型白钨矿成因
    5.1 研究概况
    5.2 新田岭氧化性S型花岗岩与还原性A型花岗斑岩成因
        5.2.1 花岗岩产状和岩相学
        5.2.2 锆石U-Pb定年
        5.2.3 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
        5.2.4 Sr-Nd-Hf同位素组成
        5.2.5 矿物特征及成分
        5.2.6 岩石成因及指示意义
    5.3 新田岭白钨矿的矽卡岩成因、成矿年代学和成矿流体特征
        5.3.1 矽卡岩交代蚀变期次与矿物成分
        5.3.2 辉钼矿Re-Os定年
        5.3.3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示踪
        5.3.4 成矿年龄、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探讨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已完成论文和参加会议

(5)江西梅树坪钨钼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特征
    2.3 矿化阶段与围岩蚀变
3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3.1 LA-ICP-MS锆石U-Pb分析
    3.2 辉钼矿Re-Os分析
    3.3 黑钨矿、白钨矿电子探针分析
4 测试结果
    4.1 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
    4.2 辉钼矿Re-Os年龄
    4.3 黑钨矿、白钨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成岩成矿时代
    5.2 成矿物质来源
    5.3 成矿背景初探
    5.4 矿物化学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5.5 找矿方向
6 结论

(6)光度法测定铌钽矿中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1.1 选题意义
        1.1.2 研究内容
    1.2 铌和钽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2.1 铌和钽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2 铌钽的应用
    1.3 微量铌钽的分离技术
    1.4 铌的分析测定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铌钽矿中铌的提取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样品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焙烧温度对铌浸出的影响
        2.3.2 焙烧时间对铌浸出的影响
        2.3.3 过氧化钠量对铌浸出率的影响
    2.4 正交实验设计
        2.4.1 因素水平编码表的确定
        2.4.2 正交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
    2.5 树脂的选择
    2.6 铁的测定
        2.6.1 样品的制备
        2.6.2 铁的测定
        2.6.3 实验原理
    2.7 实验结果及讨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2,3,7-三羟基-9-水杨基荧光酮荧光酮法测铌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显色条件的确定
        3.3.2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
        3.3.3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处理
        3.3.4 络合物的形成比的测定
        3.3.5 样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铬天青 S 法测定铌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显色条件的确定
        4.3.2 校正曲线及线性范围
        4.3.3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处理
        4.3.4 配合物的组成
        4.3.5 样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ICP-AES 法测铌
    5.1 实验仪器和试剂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
        5.1.3 仪器工作条件
    5.2 实验方法
        5.2.1 样品的制备
        5.2.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我国铷典型矿床及其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铷稀有金属资源的战略价值
    1.2 国内外铷资源的现状
        1.2.1 国内外铷资源现状
        1.2.2 国内外铷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2.3 国内外铷矿床的研究现状
        1.2.4 近年来我国铷矿勘查主要进展
        1.2.5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次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工作方法
        1.3.3 完成的工作量
2 铷的地球化学性质
3 铷典型矿床研究
    3.1 内蒙古石灰窑典型矿床研究
        3.1.1 区域地质概况
        3.1.2 矿区地质
        3.1.3 矿石特征
        3.1.4 地球化学特征
    3.2 内蒙古赵井沟典型矿床研究
        3.2.1 区域地质概况
        3.2.2 矿区地质
        3.2.3 矿石特征
        3.2.4 地球化学特征
    3.3 甘肃省国宝山铷矿研究
        3.3.1 区域地质概况
        3.3.2 矿区地质
        3.3.3 矿石特征
        3.3.4 地球化学特征
    3.4 湖南省道县正冲铷矿研究
        3.4.1 区域地质概况
        3.4.2 矿区地质
        3.4.3 矿石特征
        3.4.4 地球化学特征
    3.5 湖南小江铷矿
        3.5.1 区域地质概况
        3.5.2 矿区地质
        3.5.3 矿石特征
        3.5.4 地球化学特征
4 铷矿化花岗岩的成矿特征及成矿要素
    4.1 富铷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4.1.1 构造背景
        4.1.2 花岗岩体的大小和产状
        4.1.3 花岗岩的分期分相特点
        4.1.4 花岗岩的化学成分
        4.1.5 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矿物成分
        4.1.6 共(伴)生矿种
    4.2 富铷花岗岩成矿的主要制约因素
        4.2.1 构造环境对成矿的制约
        4.2.2 高度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和天河石化是花岗岩成矿的关键因素
        4.2.3 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
    4.3 富铷花岗岩的成矿要素表
5 铷矿成矿规律
    5.1 矿床类型
        5.1.1 花岗岩型铷矿
        5.1.2 花岗伟晶岩型铷矿
        5.1.3 盐湖型
        5.1.4 岩浆热液型铷矿
        5.1.5 风化壳型铷矿
    5.2 空间分布规律
        5.2.1 南岭成矿区
        5.2.2 阿尔泰-西昆仑成矿区
        5.2.3 康滇成矿区
        5.2.4 东秦岭成矿区
        5.2.5 东天山-北山成矿区
        5.2.6 华北陆块北缘
        5.2.7 青藏高原成矿区
    5.3 时间分布规律
6 中国铷资源基本特征及勘查开发建议
    6.1 我国铷矿资源的基本特征
        6.1.1 分布广
        6.1.2 矿床类型多,但资源集中
        6.1.3 成矿时代集中
        6.1.4 独立矿床少
        6.1.5 开发利用难度大
    6.2 铷资源勘查评价工作部署建议
        6.2.1 华南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2.2 新疆阿尔泰-天山-昆仑山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2.3 川西松潘-甘孜造山带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2.4 东秦岭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2.5 青藏高原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2.6 华北陆块北缘铷资源勘查评价区
    6.3 铷矿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6.3.1 开发利用已有矿山的尾矿资源
        6.3.2 加强低品位铷矿资源的选矿工艺研究,寻找高品位的云母型铷矿源
        6.3.3 加强铷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8)桂东北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及其地质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主要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
    2.1 越城岭-苗儿山成矿区
    2.2 海 (洋山) 都 (庞岭) 栗 (木) 成矿区
    2.3 花山-姑婆山成矿区
3 典型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其成岩成矿年龄
    3.1 越城岭-苗儿山成矿区
    3.2 海 (洋山) 都 (庞岭) 栗 (木) 成矿区
    3.3 花山-姑婆山成矿区
4 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划分
    4.1 与志留纪花岗岩有关的W-Mo矿床
    4.2 与二叠世花岗岩有关的Pb-Zn矿床
    4.3 与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关的W-Mo和Sn-Nb-Ta矿床
    4.4 与中—晚侏罗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
    4.5 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W-Sn矿床
    4.6 与花岗岩有关的铀矿
5 成矿地质背景探讨
    5.1 加里东期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5.2 印支期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5.3 燕山期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6 结论

(9)南岭地区锡(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论文提纲范文)

1 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型和原生锡矿类型划分
    1.1 燕山期花岗岩类型划分
    1.2 锡矿类型划分
2 南岭地区成矿特征与成矿规律
    2.1 矿床分布的高度集中性
    2.2 矿床 (田) 产出特点
    2.3 成矿作用的空间分带性
    2.4 成矿作用的时间分布规律
        2.4.1 晋宁期成矿作用
        2.4.2 加里东期成矿作用
        2.4.3 印支期成矿作用
        2.4.4 燕山期成矿作用
    2.5 矿床成因规律
3 找矿方向
    3.1 南岭成矿带找矿远景区的划分
    3.2 找矿方向
        3.2.1 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3.2.2 工作程度相对薄弱地区

(10)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床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现状
        1.1.1 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现状
        1.1.2 栗木矿区成岩成矿研究现状
    1.2 栗木矿区范围、地理条件
    1.3 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简述
        1.3.1 以往区域矿产地质工作简况
        1.3.2 以往矿区地质工作
        1.3.3 以往科研工作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3 矿体地质特征
        2.3.1 矿床产出特征
        2.3.2 矿石特征
        2.3.3 成矿阶段划分
第三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测试方法
        3.1.1 主量分析测试
        3.1.2 微量分析测试
    3.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特征与分析方法
    4.1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
    4.2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
        4.2.1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4.2.2 流体包裹体的均一盐度
    4.3 成矿流体的密度
    4.4 流体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烃类组分特征分析
    5.1 烃类气体地球化学原理
    5.2 烃类气体测试
    5.3 烃类气体特性
    5.4 烃类气体研究方法
    5.5 栗木矿区烃类气体特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
    6.1 矿床地质特征
    6.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6.3 流体包裹体特征
    6.4 烃类地球化学特征
    6.5 创新研究结论
    6.6 不足和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岭某些钨锡(钽铌)矿床的原生分带及成因系列研究[J]. 夏宏远,梁书艺. 矿物岩石, 1986(01)
  • [2]21世纪以来中国关键金属矿产找矿勘查与研究新进展[J]. 毛景文,袁顺达,谢桂青,宋世伟,周琦,高永宝,刘翔,付小方,曹晶,曾载淋,李通国,樊锡银. 矿床地质, 2019(05)
  • [3]钽铌矿浮选技术研究进展[J]. 王其宏,章晓林,景满,宋清明,李康康,曹世明. 硅酸盐通报, 2017(12)
  • [4]湘南含钨和含锡花岗岩成因及成矿作用 ——以王仙岭和新田岭为例[D]. 章荣清. 南京大学, 2015(05)
  • [5]江西梅树坪钨钼矿床地质、成岩成矿时代与找矿方向[J]. 王浩洋,赵正,陈伟,周辉,陈振宇,侯可军,李超. 地学前缘, 2017(05)
  • [6]光度法测定铌钽矿中铌的研究[D]. 王影. 吉首大学, 2013(03)
  • [7]我国铷典型矿床及其成矿构造背景研究[D]. 孙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3)
  • [8]桂东北钨锡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及其地质背景[J]. 李晓峰,冯佐海,肖荣,宋慈安,杨锋,王翠云,康志强,毛伟. 地质学报, 2012(11)
  • [9]南岭地区锡(钨)矿成矿规律及找矿[J]. 付建明,马丽艳,程顺波,卢友月.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2)
  • [10]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床烃类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D]. 黎家财.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钨锡矿中钽铌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