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和山羊实验性感染肝片状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

水牛和山羊实验性感染肝片状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

一、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郭阳阳[1](2020)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变化》文中研究表明共感染是指同一宿主机体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的现象。共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全球大约有10亿人口受到了共感染的威胁,据估计其流行程度甚至高于单独感染的疾病。目前对共感染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HIV、HBV和其他较为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上。日本血吸虫是我国境内广泛流行的寄生虫之一,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地区。吡喹酮作为针对病原体治疗的特效药,在防治血吸虫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耐药现象。在血吸虫疫苗未被研制出来之前,寻找新的特效药仍是迫在眉睫的科研任务。鼠伤寒沙门氏菌作为一种胞内寄生的兼性厌氧菌,其遗传背景清晰,减毒株的研制也较为成熟,是疫苗研制过程中理想的载体。基于以上理论,本论文研究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日本血吸虫共感染宿主后,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代谢的变化。本论文利用日本血吸虫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了共感染的动物实验模型,建模成功后,检测了一系列感染症状的表征,收集了日本血吸虫雄性成虫、雌性成虫、肝脏中虫卵和粪便中虫卵,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采集了代谢组数据,然后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深入分析了数据。此外本论文首次利用不同浓度的亚甲基丁二酸处理了日本血吸虫的虫卵。最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了宿主免疫极化的改变。本论文结果显示,亚甲基丁二酸可以显着地降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在共感染之后,宿主的存活率有显着地提高,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数量显着地减少,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物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宿主的免疫极化状态也在共感染之后从Th2转变成了 Th1。相较于单独感染组,共感染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均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雄性成虫体内葡萄糖、甘氨酸、糖原的升高和脂质、丙酮酸、糖蛋白、琥珀酸的降低,粪便虫卵内糖原的升高和乳酸、丙酮酸、亮氨酸的降低,肝脏虫卵内葡萄糖、柠檬酸、肌醇的升高和乙酸、丙氨酸、脂质、亮氨酸、丙酮酸和琥珀酸的降低。我们还发现日本血吸虫雌虫的代谢在共感染后没有发生变化,显示日本血吸虫雌雄合抱对其雌虫起了保护作用。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肝脏虫卵和粪便虫卵代谢物的差异以及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代谢物的差异,结果显示,它们的代谢物均有显着性的变化。综上,本论文的研究有助于研究共感染过程中不同病原体之间、宿主和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彩霞,林祥梅,吴绍强,徐赓[2](2017)在《牛羊肝片吸虫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择肝片吸虫保守的核糖体DNA ITS-2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片吸虫的方法。所构建方法检测质粒模板DNA的动态范围为1×100-1×106拷贝,敏感度可检测到1拷贝质粒DNA,而且与华支睾吸虫、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以所建立的方法检测虫卵可以检测到2个肝片吸虫卵囊。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牛羊肝片吸虫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等优点,可满足养殖场和口岸牛羊及其肉制品肝片吸虫的检测需要。

张其艳[3](2010)在《羊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60多年来,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成果,在我国各地羊,特别是绵羊寄生虫的调查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文献表明: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羊体内各科、属、种的消化道线虫,是一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群体,其虫种构成、雌雄比例、幼成虫比例、数量消长等均有规律可循;北方绵羊表现为幼虫"冬季高潮"、成虫"春季高潮",羊只"春乏死亡",气温是主要制约条件;南方绵羊无幼虫"冬季高潮",为成虫"夏季高潮",羊只"盛夏死亡",降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山羊在此研究上是一薄弱环节,但已显示与绵羊有明显差异。该项研究已向动物寄生虫各领域发展,为综合分析寄生虫、宿主、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饲养方式等多因素相互关系,建立寄生虫病预测预报理论和模式创造了条件。

宋军科[4](2010)在《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是猪带绦虫的中绦期,是造成猪囊尾蚴病的病原。在人体内,猪带绦虫与两个明显的感染阶段有关:肠道感染(这是由于猪带绦虫的成虫在宿主肠道寄生所致,也称绦虫病)和肌肉或组织感染(是由于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进入宿主肌肉或者组织内所致,也称囊虫病)。因此,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半胱氨酸蛋白酶方泛分布于从病毒至脊椎动物生物体中,在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寄生虫的发育和生存过程中,半胱氨酸蛋白酶除具有催化和蛋白加工功能外,还在寄生虫成囊、组织侵袭、营养摄取、免疫逃避和致病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酶具有较好种特异性,既可作为寄生虫病的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分子,同时,也是药物治疗寄生虫病的靶标。鉴于此,本研究针对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开展研究。1.将猪囊尾蚴半胱氨蛋白酶pGEX-4T-TsCL-1重组质粒转化的BL21(DE3)宿主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大肠埃希菌中得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表达形式存在,重组TsCL-1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1Ku。与预期的结果相符。2.对重组蛋白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在28℃,IPTG浓度0.1 mmol/L诱导10h后融合蛋白的表达量较高。通过蛋白质分析专家系统(Expert Protein Analysis, ExPASY)对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分析预测。结果表明该序列保守性较强,为偏碱性的蛋白,在氨基酸组成中,以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数量居多;PI值为8.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有30.0%的α-螺旋结构,24.5%的β-折叠,无规则卷曲19.5%,转角31.0%。3.用GST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TsCL-1可溶性蛋白。SDS-PAGE后薄层扫描分折,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利用明胶电泳对蛋白的活性进行分析,发现纯化蛋白由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内的明胶产生了水解。导致染色液中的色素没有蛋白与之相结合。经染色、脱色后,在目的蛋白相应迁移位置出现了白色条带,其他位置则呈蓝色。将半胱氨酸蛋白酶用特异性抑制剂E-64处理后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凝胶内相应的迁移位置呈现与背景色一致的蓝色,这说明样品中酶的活性被抑制,失去了水解明胶的活性。由此可知所纯化的可溶性重组TsCL-1蛋白具有生物活性,其水解活性能被半胱氨酸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E-64所抑制。4.开展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用表达的目的蛋白免疫5周龄的雌性昆明系小鼠后,分离小鼠的血清并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抗体滴度可达1:12 800;用Western blot对抗体的特异性分析发现,在61ku位置出现特异的蛋白杂交带,而与阴性血清没有杂交条带产生,证明制备的抗体能与TsCL-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以上研究说明TsCL-1重组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为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与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价格低廉的技术手段。通过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猪囊尾蚴半胱氨蛋白酶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为明确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及进一点开展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利[5](2008)在《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是寄生于牛、羊等多种动物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的一种血吸虫。它与所在属内的其它血吸虫寄生于动物导致的疾病称为东毕吸虫病(orientobilharziasis),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畜牧业危害十分严重。近年来,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态特征描述、生活史研究及东毕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防治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关于其分子分类和种系发生的基础研究少见报道。核糖体DNA是细胞核内编码核糖体RNA的基因,为一类中度重复序列,以串联多拷贝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DNA中,每个重复单位由非转录间隔区(non-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s, NTS)、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ITS)和3种核糖体基因编码区(18S、5.8S、28S)组成,不同区域其进化速率不同。线粒体为母系遗传,其基因间很少重组,所以可以反映出母系的进化历史,这样线粒体一个基因就可以代表整个线粒体基因组的变异情况。因此,我们以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28S核糖体DNA大亚基序列(28S ribosomal DNA large-subunit sequences, 28S rDNA-LSU)、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1 gene, cox1)基因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1(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 subunit 1 gene, nad1)基因为研究对象,对目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探讨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在裂体科中的系统发生位置。从自然感染黄牛、绵羊、绒山羊和山羊的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采集虫体,经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以SDS-蛋白酶K法抽提不同终末宿主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及相关血吸虫序列,利用Oligo6.0软件设计特异引物,PCR扩增ITS区序列、28S rDNA-LSU序列、线粒体cox1基因和nad1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MD18-T载体,转化到JM109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DNA,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阳性质粒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终末宿主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并应用DNAMAN软件分析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的改变情况。检索GenBank,查找血吸虫相关基因序列,应用Clustal X1.83软件对相关序列进行排序,提交引导树,使用MEGA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 NJ)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 MP),绘制系统发生树。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核糖体ITS区序列、28S rDNA-LSU序列、线粒体cox1编码基因、nad1编码基因大小分别为874 bp,1 304 bp,1 125 bp和518 bp;不同终末宿主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ITS区序列、28S rDNA-LSU序列、cox1基因序列和nad1基因序列存不同程度的差异,绵羊、绒山羊和山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相同或相似,黄牛源与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以肝片形吸虫作外群,基于核糖体ITS区序列、28S rDNA-LSU序列、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和nad1基因序列采用NJ法和MP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其结果一致,均显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分类地位处于裂体属内,同时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归属非洲血吸虫种群。

杨维平[6](2005)在《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文中指出

高学军[7](2002)在《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测定了体内发育过程中、体外培养条件下及抗囊药物作用下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有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阐明了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和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作用机理,为筛选有效的抗囊药物以及为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通过观察试验猪以六钩蚴人工感染后,体内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测定以糖代谢为主的能量代谢的有关物质含量(Glc、LAC)和酶活性(PEPCK、PK、LDH、SDH、ICD、XOD、ME、GDH、FR、ATPase、ACP、AKP、G6Pase、FE)的变化及进行LDH、SDH、ICD同工酶电泳观察,阐明了猪囊尾蚴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具有与其它寄生蠕虫类似的物质转运、糖有氧分解、糖无氧分解、局部的逆向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脂类分解、氨基酸分解、嘌呤分解等能量代谢途径,由未成熟期到成熟期,能量代谢逐渐活跃,但糖无氧酵解生成乳酸的途径减弱。 观察了抗囊药物NX0、NX1、NX2对感染猪体内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治疗效果和对体外培养条件下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NX0和NX1均具有显着的疗效,NX1的药效优于NX0,NX1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本试验成功地筛选了对猪囊尾蚴未成熟期和成熟期均有效的药物NX1。研究了抗囊药物作用下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有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X0和NX1通过引起猪囊尾蚴能量耗竭而杀死虫体。 测试了NX0和NX1对猪囊尾蚴组织匀浆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活性。 药物对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影响、药物对延胡索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和药物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通过抑制虫体葡萄糖摄取及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活性,致使虫体能量耗竭而死亡。 依据药物作用机理,进行了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的类型衍化和新药设计。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猪囊尾蚴病等寄生蠕虫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猪囊尾蚴可成为研究寄生蠕虫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而有关药物则可成为研究寄生蠕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工具。

高玉龙[8](2001)在《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及其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羊泰勒虫不同地理分布的虫株在致病力上有很大差异,但不同虫株在蛋白多肽及抗原特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得而知,为此本试验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羊泰勒虫甘南株(甘肃省)、隆德株(宁夏回族自治区)、张家川株(甘肃省)和麻当株(甘肃省)虫体蛋白进行了分析。SDS—PAGE结果显示,羊泰勒虫甘南株出现了16条带,粗带有102、71、41、33、29、 14kD;隆德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71、41、31、29、14kD;张家川株出现了14条带,粗带有102、38、33、22、17、16、14kD;麻当株出现了12条带,粗带有102、38、37、27、17、16、14kD。4个虫株蛋白多肽在数量、含量和分子量上存在差异。对4个虫株的电泳谱进行了比较,发现羊泰勒虫甘南株与隆德株的亲源关系较近,与张家川株的亲源关系次之;张家川株与麻当株的亲源关系也比较近。4个虫株的免疫血清分别与4株虫体蛋白进行了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4株虫体的免疫血清与甘南株和张家川株在38kD处有共同反应。免疫印迹试验还发现了隆德株虫体在38kD的多肽和麻当株虫体在35kD的多肽。 自感染红细胞内纯化的羊泰勒虫裂殖子,经冻融、超声裂解后,其可溶性抗原过SephadexG-200,收集蛋白峰,以此作为包被抗原,用常规方法建立了羊泰勒虫病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证明此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对46份阳性血清和48份阴性血清用ELISA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8.0%。用此方法对人工感染羊和野外感染羊的抗体消长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人工感染羊于感染后第5d即可检出抗体,30~40d达到高峰,抗体液度为1∶3200,然后下降,并维持在1∶400~1∶800之间;野外自然感染羊的抗体水平出现了2个峰值,第1峰在3~7月份之间,第2峰在9~10月份之间。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洮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血清进行了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5.7%、93.8%、82.5%和80.0%,与现可查流行病学调查基本一致。

沈永林,沈涛,顾有方,张洪英[9](1998)在《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文中提出 选择健康雄性去势水牛20头(2~3岁,300~400kg/头),分二批,第一批8头,第二批12头,健康山羊6头(8月龄,14kg/头),经粪检和 Dot-ELISA 检查确认无肝片形吸虫感染,适应饲养2周后,随机分组,水牛第一批试验中感染组5头,每头每天经口投服囊蚴60个,连续20d,对照组3头;第二批中感染组9头,每头一次投服囊蚴1600个,对照组3头.山羊分Ⅰ、Ⅱ感染组和对照组,各组2头,Ⅰ组每头一次,经口感染200个囊蚴,Ⅱ组每头一次感染囊蚴500个.比较观察临床表现,结果如下:

曹展硕[10](2014)在《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和COI基因、18S rRNA基因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Ostridae)、皮蝇亚科(Hypodermatidae),皮蝇属(Hypoderma)的蝇虫幼虫感染脊椎动物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幼虫在被感染宿主的皮下寄生,使宿主出现皮肤发炎、皮肤组织被破坏等病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皮蝇亚科、皮蝇属感染动物的主要有牛皮蝇,中华皮蝇,纹皮蝇,鹿皮蝇,驯鹿皮蝇,红鹿皮蝇,以及新发现的藏羚羊皮蝇,其中牛最易感染,山羊、羚羊、绵羊、鹿、马、田鼠、黄鼠、兔、犬、猩猩等动物和人也可感染,但感染数量相对比较少,该病对畜牧业生产尤其是反刍动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2010年4月我们在刚从博乐山区捕获归来不久便于新疆石河子市动物园内死亡的两只野生盘羊背部皮下发现了一种皮蝇第三期幼虫,并进行采集和保存。经过资料查阅,未见相关的报道。本研究是根据当前所发现的皮蝇幼虫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分类方法进行鉴定,旨在探索和初步确定新疆野生盘羊感染皮蝇第三期幼虫的种属。1、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通过对新疆野生盘羊所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的伪头、体节、体节刺(主要是第三体节背腹部、第十体节腹部)、气门板等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资料报道的牛皮蝇、纹皮蝇、中华皮蝇、藏羚羊皮蝇、驯鹿皮蝇的第三期幼虫进行了形态学方面的对比[120]。结果显示:新疆野生盘羊所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的大部分形态特征与纹皮蝇三期幼虫较为相似,其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1、在新疆野生盘羊所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和纹皮蝇三期幼虫伪头背侧均有两个肉质突起;2、在第二体节背侧有3簇刺,腹侧有5簇刺,在刺的排列方面也几乎一致;2、在第三体节背侧前排刺的大小、排列方式均极为相似,且中间都有圆形肉质突起;3、第十体节腹面均无刺;5、两侧气门板对称,气门钮稍突起,靠近C环,C环未闭合。个别部位的形态学有差异,其差异之处为:1、新疆野生盘羊所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第三体节背侧后排刺呈带状排列,而纹皮蝇三期幼虫第三体节背侧无刺;2、新疆野生盘羊所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第三体节腹侧前排有刺,后排无刺,体节中间有不规则圆形突起,而纹皮蝇三期幼虫第三体节腹侧前后排均有刺。同其他种类的皮蝇三期幼虫的形态学差异性比较大。2、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线粒体COI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对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的COI基因片段部分序列进行克隆,结合MAGA5.0和DNASTAR等序列分析软件,对克隆的COI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建立了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显示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COI基因部分序列与纹皮蝇的同源性很高,达到了99.3%,而与其他皮蝇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5.6%、94.1%、93.5%、92.0%、91.8%和90.1%;从所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来看,新疆野生盘羊感染的皮蝇第三期幼虫与纹皮蝇的遗传距离最短,并且处于同一分支。3、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18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通过对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的18S rRNA基因片段部分序列进行克隆,结合MAGA5.0和DNASTAR等序列分析软件对该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建立了系统进化发育树。结果显示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18S rRNA基因片段部分序列与纹皮蝇的同源性最高,为99.6%,而同其他皮蝇同源性相对较低分别为97.2%、98.4%、97.4%、98.3%、98.1%、98.6%。从所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来看,新疆野生盘羊感染皮蝇第三期幼虫与纹皮蝇的遗传距离最短,并且处于同一分支,同COI基因分析结果基本相一致。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比较,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与纹皮蝇三期幼虫相近,可初步确定为盘羊纹皮蝇幼虫。

二、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日本血吸虫
        1.1.1 日本血吸虫简介
        1.1.2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1.1.3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特征
        1.1.4 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1.1.5 血吸虫病的预防
        1.1.6 血吸虫病的临床诊治
    1.2 鼠伤寒沙门氏菌
        1.2.1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基本信息
        1.2.2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
        1.2.3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毒力机制
    1.3 共感染
    1.4 代谢组学简介
    1.5 亚甲基丁二酸
        1.5.1 亚甲基丁二酸研究概况
        1.5.2 亚甲基丁二酸的抑菌作用
        1.5.3 亚甲基丁二酸的抗炎作用
        1.5.4 亚甲基丁二酸的生物合成
        1.5.5 亚甲基丁二酸在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代谢
    1.6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试剂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BABL/c雄性小鼠的饲养
        2.3.2 雄性新西兰兔的饲养
        2.3.3 阳性钉螺的保存
        2.3.4 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和感染
        2.3.5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培养和感染
        2.3.6 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
        2.3.7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收集
        2.3.8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孵化
        2.3.9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核磁样品的制备
        2.3.10 核磁样品的检测
        2.3.11 数据处理
        2.3.12 碑脏免疫因子的测定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3.1.1 亚甲基丁二酸对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3.1.2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实验动物效果的检测
        3.1.3 共感染对实验动物体重的影响
        3.1.4 共感染实验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3.1.5 共感染对兔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数量影响
        3.1.6 共感染对兔粪便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率的影响
        3.1.7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1H NMR谱图
        3.1.8 共感染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代谢的影响
        3.1.9 小鼠免疫极化的改变
    3.2 讨论
        3.2.1 共感染引起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糖代谢的改变
        3.2.2 共感染引起日本血吸虫和虫卵脂代谢的改变
        3.2.3 共感染引起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氨基酸代谢的改变
        3.2.4 日本血吸虫粪便虫卵和肝脏虫卵代谢的变化
        3.2.5 日本血吸虫雌虫代谢组的变化
        3.2.6 日本血吸虫雌虫和雄虫代谢物的差异
        3.2.7 免疫极化的改变对病原体的影响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牛羊肝片吸虫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样本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 肝片吸虫阳性克隆质粒的构建
        2.2.1. 1 虫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2.2.1. 2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1. 3 基因克隆及阳性质粒的构建
        2.2.2 肝片吸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2.2. 1 肝片吸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2.2.2. 2 肝片吸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敏感性确定
        2.2.2. 3 肝片吸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的检测
        2.2.3 肝片吸虫虫卵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3 结果
    3.1 阳性克隆的构建及测序结果
    3.2 肝片吸虫荧光PCR检测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
    3.3 肝片吸虫虫卵的荧光PCR检测
4 讨论
5 结论

(3)羊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寄生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的基本原理
2 寄生虫感染季节动态调查的方法
    2.1 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
    2.2 定量粪便虫卵计数法 (EPG)
    2.3 粪便虫卵漂浮法全量计数法
    2.4 剖检和粪检EPG同步调查法
3 感染季节动态研究的应用进展
    3.1 北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的主要进展
    3.2 南方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的初步结果
    3.3 山羊消化道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状况

(4)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
        1.1 猪囊尾蚴病概述
        1.1.1 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
        1.1.2 猪带绦虫生活史
        1.1.3 猪囊尾蚴病的危害
        1.2 猪囊虫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1.2.1 猪囊尾蚴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2.2 猪囊尾蚴病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1.3 猪囊尾蚴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1.3.1 猪囊尾蚴病的治疗
        1.3.2 猪囊尾蚴病的免疫预防
    第二章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2.1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来源及存在的部位
        2.2 寄生虫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分泌机制
        2.3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免疫逃避,营养获得与移行方面的研究
        2.3.1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免疫逃避中的作用
        2.3.2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获取营养与移行中的作用
        2.4 其他方面
        2.4.1 半胱氨酸蛋白酶对寄生虫生殖力的影响
        2.4.2 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寄生虫脱包囊、脱鞘和羽化中的作用
        2.4.3 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免疫原性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猪囊尾蚴TSCL-1 基因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及表达蛋白的结构预测
        3.1 材料
        3.1.1 重组质粒和菌种
        3.1.2 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3.2 方法
        3.2.1 重组质粒pGEX-4T-TsCL-1 诱导表达
        3.2.2 表达产物的SDS-PAGE 检测
        3.2.3 表达条件的优化
        3.2.4 TsCL-1 基因编码蛋白组成及结构的预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TsCL-1 基因表达产物SDS-PAGE 分析
        3.3.2 不同诱导条件下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情况
        3.3.3 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组成分析
        3.3.4 编码蛋白的三级结构预测
        3.4 讨论
    第四章 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 的纯化及其酶活分析
        4.1 材料
        4.1.1 菌种和试剂
        4.1.2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4.2 方法
        4.2.1 GST- pGEX-4T-TsCL-1 高效表达产物的纯化
        4.2.2 纯化蛋白的浓缩
        4.2.3 纯化GST- pGEX-4T-TsCL-1 蛋白分析
        4.2.4 重组表达蛋白的水解活性和抑制性检测
        4.3 结果
        4.3.1 GST- pGEX-4T-TsCL-1 高效表达产物的纯化
        4.3.2 纯化蛋白的浓缩结果
        4.3.3 重组表达蛋白的水解活性和抑制性检测
        4.4 讨论
    第五章 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 免疫活性分析
        5.1 材料
        5.1.1 抗原及实验动物
        5.1.2 试剂和耗材
        5.1.3 溶液
        5.1.4 仪器设备
        5.2 方法
        5.2.1 pGEX-4T-TsCL-1 融合蛋白的制备
        5.2.2 蛋白含量的测定
        5.2.3 抗体的制备
        5.2.4 抗体效价的测定
        5.2.5 pGEX-4T-TsCL-1 可溶性蛋白的Western blot 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蛋白含量
        5.3.2 抗体的鉴定及效价测定
        5.4 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5)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东毕吸虫与东毕吸虫病研究进展
    1.2 血吸虫分类和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1.3 标记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虫体的鉴定
    3.2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各基因序列PCR 扩增及阳性质粒鉴定
    3.3 测序
    3.4 序列分析
    3.5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285 RDNA-LSU 序列RNA 二级结构分析
    3.6 基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各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
第四章 讨论
    4.1 遗传标记的选择
    4.2 遗传标记的序列分析
    4.3 关于RNA 二级结构进行分析
    4.4 关于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
    4.5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系统发生树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个人简历

(7)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概况
    1.2 寄生蠕虫的能量代谢研究
    1.3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药物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内容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及图版制作
3 实验结果
    3.1 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3.2 药物对猪囊尾蚴的作用效果
    3.3 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
    3.4 药物对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
        3.4.1 药物体外作用后未成熟期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变化
        3.4.2 药物体外作用后成熟期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变化
        3.4.3 药物体内作用后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能量代谢的变化
    3.5 猪囊尾蚴能量代谢酶同工酶电泳
    3.6 NX1和NX0对FR活性的抑制作用
4 讨论
    4.1 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规律
    4.2 猪囊尾蚴的药物作用机理
        4.2.1 抗囊药物对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能量代谢变化的影响
        4.2.2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囊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
    4.3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蠕虫药物构效关系、类型衍化与新药设计
    4.4 猪囊尾蚴病治疗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中英(拉丁)文对照
致谢
作者简介

(8)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及其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羊泰勒虫病研究进展
    1 病原
        1.1 病原种类
        1.2 病原形态
        1.2.1 红细胞内虫体
        1.2.2 裂殖体
    2 流行病学
        2.1 传播媒介蜱
        2.2 分布
        2.3 流行季节
        2.4 发病率和死亡率
    3 发病机理
    4 临床症状
    5 病理解剖
    6 诊断
    7 治疗
    8 预防
        8.1 蜱的控制
        8.2 药物预防
        8.3 疫苗
第二章 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
    1 羊泰勒虫甘南株、隆德株、张家川株和麻当株裂殖子蛋白SDS-PAGE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动物及蜱
        1.1.2 主要仪器
        1.1.3 试剂
        1.1.4 主要溶液
        1.1.5 裂殖体分离提纯
        1.1.6 胶膜的装配
        1.1.7 分离胶和浓缩胶溶液的配置
        1.1.8 凝胶液的注入和聚合
        1.1.9 样品处理及加样
        1.1.10 电泳
        1.1.11 凝胶的固定、染色和脱色
        1.2 结果
        1.3 讨论
    2 羊泰勒虫甘南株、隆德株、张家川株和麻当株裂殖子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1 阳性血清的制备
        2.1.12 免疫印迹操作程序
        2.2 结果
        2.2.1 羊泰勒虫甘南株血清与4种裂殖子蛋白的反应
        2.2.2 羊泰勒虫隆德株血清与4种裂殖子蛋白的反应
        2.2.3 羊泰勒虫张家川株血清与4种裂殖子蛋白的反应
        2.2.4 羊泰勒虫麻当株血清与4种裂殖子蛋白的反应
        2.3 讨论
第三章 羊泰勒虫病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蜱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虫体抗原的制备
        1.4.1 虫体的繁殖
        1.4.2 抗原的纯化
        1.5 血清
        1.5.1 阳性血清
        1.5.2 阴性血清
        1.5.3 田间血清
        1.5.4 其他感染羊的寄生虫血清
        1.6 酶标结合物的制备
        1.6.1 兔抗羊IgG的制备
        1.6.2 酶结合物的标记
        1.7 间接ELISA试验
        1.7.1 ELISA用液
        1.7.2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
        1.7.3 ELISA反应程序
        1.7.4 ELISA阳性判定标准的确定
        1.7.5 重复性试验
        1.7.6 特异性试验
    2 结果
        2.1 ELISA最佳条件选择
        2.1.1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的测定
        2.1.2 血清最佳稀释度的测定
        2.1.3 酶结合物工作浓度的测定
        2.1.4 抗原包被时间的选择
        2.1.5 封闭液的选择
        2.1.6 血清及酶结合物稀释液的选择
        2.1.7 洗涤液中Tween-20浓度的选择
        2.1.8 ELISA阳性判定标准的确定
        2.2 ELISA的特异性
        2.2.1 交叉试验
        2.2.2 阻断试验
        2.3 ELISA的重复性
        2.4 符合率试验
        2.5 ELISA的应用
        2.5.1 甘肃省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病的调查
        2.5.2 试验感染羊与野外自然感染羊抗体消长的测定
    3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图及说明

(10)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和COI基因、18S rRNA基因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盘羊简介
    2.盘羊的分布及其亚种
    3. 盘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遗传学及生态学研究
        3.2 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 皮蝇属的分类
        4.1 皮蝇形态学
        4.2 皮蝇的分子分类
    5. 皮蝇蛆病的诊断
    6. 皮蝇蛆病的防治
        6.1 化学药物防治
        6.2 免疫预防
第二篇 试验研究
    试验一 新疆野生盘羊背部皮下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
        1.2 试验材料
        1.3 虫种的保存
        1.4 试验前虫种处理
        2.观察结果
        2.1 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与描述
        2.2 纹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描述
        2.3 牛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描述
        2.4 中华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描述
        2.5 藏羚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描述
        2.6 驯鹿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描述
        2.7 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与其他皮蝇三期幼虫的形态学比较
        3. 结果与讨论
        4. 结论
    试验二 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线粒体 COI 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 方法
        3. 试验结果
        3.1 基因组检测
        3.2 线粒体 COI 基因部分序列 PCR 扩增结果
        3.3 线粒体 COI 基因阳性克隆鉴定
        3.4 线粒体 COI 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
        3.5 根据线粒体 COI 基因部分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试验三 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 18S rRNA 基因部分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基因组检测
        3.2 18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 PCR 扩增结果
        3.3 18S rRNA 基因阳性克隆鉴定
        3.4 18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
        3.5 根据 18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绘制系统进化树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变化[D]. 郭阳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020(02)
  • [2]牛羊肝片吸虫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王彩霞,林祥梅,吴绍强,徐赓. 检验检疫学刊, 2017(01)
  • [3]羊消化道寄生线虫感染季节动态研究进展[J]. 张其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0(05)
  • [4]猪囊尾蚴半胱氨酸蛋白酶TsCL-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 宋军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5]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的研究[D]. 李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8(09)
  • [6]人体片形吸虫病的流行与防治[J]. 杨维平. 医学综述, 2005(11)
  • [7]猪囊尾蚴的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D].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8]羊泰勒虫裂殖子蛋白分析及其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D]. 高玉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01)
  • [9]水牛和山羊实验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J]. 沈永林,沈涛,顾有方,张洪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998(S2)
  • [10]新疆野生盘羊皮蝇三期幼虫形态学观察和COI基因、18S rRNA基因系统分析[D]. 曹展硕. 石河子大学, 2014(03)

标签:;  ;  ;  ;  

水牛和山羊实验性感染肝片状吸虫的临床比较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