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干线电路熔断电流标准化公式的探讨

配电干线电路熔断电流标准化公式的探讨

一、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卢硕生[1](1978)在《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铁路机务段、车辆段的车间动力供电设计中,我们经常是将同一车间内的机电设备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一个动力配电干线回路供电。这种由动力配电箱馈出、向车间内一定数量机电设备供电的回路称之为动力配电干线回路。对于大型的生产检修车间,这种配电干线回路的数量,有时多达8至10个以上。因此,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的选择,是我们做车间动力供电设计时的常遇问题之一。以往做机务段、车辆段动力配线设计中,我们曾多次应用设计手册上介绍的公式计算,往往发现所得计算值偏小。

杨艳玲[2](2008)在《10kV及以下供配电CAD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供配电CAD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电气工程设计领域的另一应用。但是我国供配电CAD技术仍停留在绘图和计算相分离的阶段,还未形成一体化的CAD系统,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括需求分析、各级负荷容量的确定、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变电所设计等,需要分析计算和绘制大量的图纸,工作量庞大。本文针对上述情况,分析研究了10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内容,查找设计资料、设计规程规范、各种相关电气设计手册,了解设计需要的各种数据,并在研究了电气图形、供配电方案、数据间内在联系机理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拓扑描述和结构识别;建立了10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一次部分的变压器、线路、断路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熔断器、开关等主要设备元件对象的描述方法和关联知识规则;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和图示化技术,设计了表达电气设备特征的基本图元库、支路图元库及模板图形库;创建了实现分析计算、绘图、数据处理一体化的供配电一次CAD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完成了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变压器选型、主结线确定、电气设备选型等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并能同时进行图形输出和各种文档的打印输出。本系统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Basic和通用绘图软件AutoCAD作为开发工具,运用专家系统支持的智能化技术、ActiveX二次开发AutoCA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低压供配电设计、数据处理和绘图一体化。并在最后以一个机械厂变配电所的设计实例表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对10kV及以下低压供配电CAD系统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低压供配电CAD技术的发展,使配电设计技术能向更高层次的、集成化的、智能化的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是电气设计工作人员工作的发展方向。

吴睿雅[3](2020)在《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提出MMA装置和SAR装置属于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其生产环境属于爆炸危险区域,工艺装置之间联系紧密,稍有不慎可能会打乱其中关键的生产环节,造成经济损失。因此,该生产装置变电所的设计是在进行整个装置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生产装置的平稳、安全、可靠运行,同样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根据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使该装置变电所内的供配电设计保障了供电系统的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现了该装置变电所的无人值守,而无人值守取决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随后本文选取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本文针对这两套装置设计的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对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误操作、保障人员安全,实现工业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标是针对MMA和SAR生产装置的特点,设计出一套供电连续性好、自动化可靠性高、能实现无人值守的装置变电所,并应用于工程实践,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特点,对为这两套装置供电的装置变电所提出了一个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2.结合上级区域变电所提供的数据、电源条件以及MMA装置和SAR装置的用电负荷条件,对已提出的供配电设计流程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主要的一次电气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一次设备进行了验证。3.针对已设计出的变电所供配电一次系统,提出了对变电所的二次系统进行功能整合的方法,并能使上级区域变电所对本级变电所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本级变电所的无人值守。4.针对已设计出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对该系统冗余结构和非冗余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相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实现该变电所无人值守的同时,变电所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冗余结构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和设计的供配电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符合本项目生产装置所需、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要求,自二零一九年九月份开车以来,供配电系统运行良好,综合自动化系统反映的供配电系统数据和画面显示准确,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低,在石油化工企业类似项目中具有代表性,体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侯素娟[4](1995)在《喷灌系统配电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喷灌工程规模较小、总装机容量不大、年喷灌时间不长等特点,以既使设计简单易行,又满足工程投资少、效率高为原则,阐明了设计必须的理论计算,集中地比较了常用低压电动机一次接线方案,给出了主要电气设备选型、校验方法。

二、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10kV及以下供配电CAD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CAD 技术的发展概况
        1.1.1 CAD 技术的发展历史
        1.1.2 电气CAD 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2 10kV 及以下低压供配电CAD 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10kV 及以下低压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1.2.2 10kV 及以下低压供配电CAD 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10kV 及以下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和设计原则
    2.1 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
        2.1.1 负荷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2.1.2 负荷计算的方法
        2.1.3 无功功率补偿
    2.2 变压器的选择
        2.2.1 变压器台数的选择原则
        2.2.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原则
        2.2.3 变压器类型的选择原则
    2.3 变配电所位置和类型的选择
        2.3.1 变配电所位置选择的原则
        2.3.2 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2.3.3 变配电所类型的选择
    2.4 供配电方案的选择
        2.4.1 供配电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2.4.2 供配电方案比较的规则条文
    2.5 变配电所主结线方案的确定
        2.5.1 电气主结线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2.5.2 变配电所主结线设计
    2.6 低压配电网络的确定
        2.6.1 低压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2.6.2 低压配电网络的特点
        2.6.3 低压配电网络的确定
    2.7 短路电流的计算
        2.7.1 短路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2.7.2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2.7.3 两相短路电流
        2.7.4 单相短路电流
    2.8 高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2.8.1 高低压电气设备选择和校验原则
        2.8.2 高低压熔断器的选择
        2.8.3 低压断路器的选择
        2.8.4 低压配电屏的选择
        2.8.5 接触器的选择
        2.8.6 低压启动器的选择
    2.9 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2.9.1 导线和电缆类型的选择
        2.9.2 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
    2.10 防雷与接地的设计
        2.10.1 高低压避雷器的选择
        2.10.2 接地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3章 10kV 供配电CAD 系统的结构模型与知识表示
    3.1 供配电系统的结构模型与拓扑识别
        3.1.1 供配电系统的结构模型
        3.1.2 供配电系统的数学描述与拓扑识别
        3.1.3 供配电系统的拓扑描述举例
    3.2 供配电系统一次元件对象知识表示
        3.2.1 面向对象技术
        3.2.2 一次元件主要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3.2.3 供配电CAD 系统类的设计
    3.3 供配电CAD 专家系统知识表示
        3.3.1 专家系统概念
        3.3.2 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与获取
        3.3.3 供配电CAD 专家系统的构成
    3.4 电气结线图生成的知识规则
        3.4.1 主结线设计的部分规则条文
        3.4.2 确定主结线型式的知识表示与获取
        3.4.3 主结线图生成原理
        3.4.4 主接线图的生成流程
    3.5 报表与文档生成的知识表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10kV 及以下供配电CAD 系统一体化实现技术
    4.1 供配电CAD 系统的总体设计
        4.1.1 供配电CAD 系统的总体框图
        4.1.2 图形系统
        4.1.3 数据库系统
        4.1.4 功能模块
    4.2 供配电CAD 系统元件图形库的建立
        4.2.1 基本电气图元库
        4.2.2 支路组图元库
        4.2.3 标准接线模板库
    4.3 数据库系统设计
        4.3.1 电气设备常规数据库设计
        4.3.2 网络拓扑数据表设计
        4.3.3 供配电CAD 系统结果输出库
        4.3.4 专家知识规则库
    4.4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4.1 负荷计算与无功补偿模块
        4.4.2 变压器选择模块
        4.4.3 短路电流计算模块
        4.4.4 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模块
        4.4.5 导线与电缆的选择与校验模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10kV 及以下供配电CAD 系统运行实例
    5.1 系统设计及运行环境
    5.2 原始资料及设计任务
    5.3 设计运行步骤
    5.4 设计成果汇总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3)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工程背景
        1.1.1 工程概况
        1.1.2 全厂供电及控制结构
    1.2 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供配电系统
        1.3.2 综合自动化系统
        1.3.3 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法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1 供配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1.4.2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1.4.3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可靠性分析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2.1 引言
    2.2 负荷分级
        2.2.1 装置用电负荷分级
        2.2.2 企业用电负荷分级
    2.3 供电电源方案
    2.4 负荷计算方法分析
        2.4.1 负荷计算目的和意义
        2.4.2 负荷计算方法
    2.5 无功补偿
        2.5.1 无功补偿目的和意义
        2.5.2 无功补偿方法
    2.6 变压器的选择
        2.6.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选择原则
        2.6.2 变压器负荷分配
    2.7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要求
        2.7.1 10k V和0.4k V系统主接线要求
        2.7.2 照明系统主接线要求
    2.8 短路电流计算
        2.8.1 短路电流计算目的和意义
        2.8.2 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2.9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2.9.1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要求
        2.9.2 一次电气设备校验要求
    2.10 防雷、接地
        2.10.1 建筑物防雷、接地目的
        2.10.2 建筑物防雷措施
        2.10.3 接地电阻要求
        2.10.4 接地型式要求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
    3.1 负荷计算
        3.1.1 负荷计算公式
        3.1.2 废酸再生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3 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1.4 装置负荷列表与计算
    3.2 无功补偿
        3.2.1 无功补偿容量计算
        3.2.2 无功补偿后的总计算负荷
    3.3 变压器选择
        3.3.1 变压器数量和容量
        3.3.2 变压器负荷分配
        3.3.3 变压器的选择及负荷率
    3.4 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设计
        3.4.1 10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2 0.4k V系统主接线设计
        3.4.3 照明系统主接线设计
    3.5 短路电流计算
        3.5.1 短路电流计算条件
        3.5.2 短路点的选取
        3.5.3 系统网络元件数据
        3.5.4 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5.5 短路电流计算书
    3.6 一次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
        3.6.1 电缆的选择与校验
        3.6.2 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6.3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4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3.6.5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防雷、接地设计
        3.7.1 建筑物防雷分类
        3.7.2 直击雷防护
        3.7.3 接地电阻
        3.7.4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
    3.8 应用展示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综合自动化的结构形式
        4.2.1 集中式结构
        4.2.2 分层分布式结构
    4.3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4.3.1 星型结构
        4.3.2 环型结构
        4.3.3 总线型结构
    4.4 通信技术
        4.4.1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4.4.2 通信网络设备
        4.4.3 通信介质
    4.5 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方案
        4.5.1 系统架构
        4.5.2 智能终端配置
        4.5.3 间隔层设备组网
        4.5.4 通信管理层设备组网
        4.5.5 系统网络结构图
        4.5.6 系统功能
    4.6 画面展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的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故障树理论
    5.3 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5.3.1 确定顶事件
        5.3.2 建立故障树模型
    5.4 故障树定性分析
        5.4.1 非冗余结构分析
        5.4.2 冗余结构分析
    5.5 故障树定量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动力配电干线回路熔体电流计标公式的探讨[J]. 卢硕生.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8(08)
  • [2]10kV及以下供配电CAD系统的设计研究[D]. 杨艳玲. 湖南大学, 2008(12)
  • [3]MMA装置和SAR装置变电所供配电及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 吴睿雅.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喷灌系统配电设计[J]. 侯素娟. 排灌机械, 1995(01)

标签:;  ;  ;  ;  

配电干线电路熔断电流标准化公式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