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关鑫[1](1998)在《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表明塑料门窗已逐渐被市场认识,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生产增长很快,但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与隐患。提出塑料门窗应由量的增多转向质的提高;要注意掌握工艺、配方、型腔设计和模具设计等软件;要认识到发展塑料门窗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由粗放型生产转化为集约化经营,必须对其发展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
高福聚[2](2002)在《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各类空间结构的出现往往都受到了自然界的启迪,自然界的创造能力常常要超越人类的设计和想象能力。利用仿生学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是关于应用有关生物学知识体系去解决工程和社会问题的分支科学。生物以最少的材料,构造了坚固、美观实用的外形和生存空间的事实,确实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仿生学原理来理解、分析和发展空间结构。首次将仿生学和空间结构相结合来研究,不仅认识到生物体结构发展进化的各种合理性,同时也注意到了其局限性;指出了建筑结构与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建筑与生命活动的标度性和建筑仿生研究的条件与限制。本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历史考古资料,追踪了仿生学思想在人类建筑活动方面的潜意识运用、现代空间结构的原始雏形和历史发展,以及的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对于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影响;2)从形态、力学、材料、功能和施工(制造、安装)等方面,寻找仿生学在空间建筑结构领域应用的一般规律和实际例证;3)对于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在研究原则和方法中,引入了分形、拓扑、混沌和组合等现代数学的概念,提出了特征标度的概念和思想;4)展望、预测了仿生工程学在空间结构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确定了近期空间结构领域内仿生研究的重点内容,等等。
《塑料》编辑部[3](2002)在《《塑料》期刊30周年总题录》文中研究说明
孙宇[4](2008)在《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教学楼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信息流通、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其设计必然受到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现代人心理、行为、情操等方面的变化的影响,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改变。高校教学楼的适应性改造是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历史文脉的延续,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要考虑我们周围的环境及其资源的耐久性。舒适的室内环境仍然是建筑节能设计所追寻的重要目标,其重点是充分利用自然、气候等综合因素创造高品质的空间、健康舒适的环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的高校教学楼建筑,主要特征是冬季采用热水集中采暖系统供暖,建筑节能设计以冬季保温为主、适当考虑夏季防热。论文针对部分九十年代以前建造的教学楼老化现象严重、室内环境质量差的现状,提出“适用性、适宜性、和谐化”的适应性改造策略;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试、问卷调查、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教学楼的建筑特点以及使用者行为、心理模式的不同,对室内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等作出客观评价,分析室内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寒地气候特征和自然条件,结合旧建筑改造的特殊性,提出节能优化设计的整合策略和技术法则,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技术在高校教学楼中的系统应用。
崔京浩[5](2004)在《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三部分,Ⅰ地下工程,指出开发地下空间的重要性,讨论了地下贮库,地下交通及地下工程的若干典型问题;Ⅱ燃气爆炸,讨论了灾害的严重性、燃爆的机理、燃爆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以及燃爆的安全性评估等问题;Ⅲ生物力学,讨论了骨骼与脊柱的力学性能及临床应用.
杰弗里·迪弗,严志军[6](2009)在《睡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艺婷[7](2019)在《岭南古建筑修缮工程定额与造价研究》文中认为古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载体,能反映历史上人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同时,古建筑的营造技术,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国内的古建筑大部分为砖木结构,这种结构容易损毁,特别是岭南地区的高温湿润气候使得古建筑更容易受到破坏。为此,古建筑维修修缮的需求十分迫切。但古建筑修缮的造价标准主要以北方地区为主,专门针对岭南地区还未见,特别是相关研究更少。而古建筑工程造价的困难以及相应定额未能配套,极大限制了古建筑的维修修缮工作。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影响古建筑修缮造价的因素众多,包括古建筑修缮的相关理论、法规与原则、古建筑修缮的工艺与技术等等。在对古建筑修缮的原则进行总结,并分析法律法规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继而分析影响造价的技术因素。岭南古建筑的修缮有着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因此在论文中也分析了岭南古建筑的特点对其修缮技术的影响。本文以姚氏宗祠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为主要案例,对修缮采用的方案技术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对姚氏宗祠工程造价定额与工程量计算作了详细分析。影响古建筑修缮的造价管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确定性的计算问题,为此在论文中我们采用统计分析以及Monte Carlo法,对工程量以及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分析与计算,以解决工程造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综上所述,研究古建筑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问题,一是要考虑修缮的法规与原则对工程造价的约束;二是考虑到修缮工程的工艺与技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三是如何处理古建筑修缮的工程量与定额计算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与评估。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研究与分析方法,对于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有影响的相关原则与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工艺与技术特点的总结,是通过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有关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是两种方法:一是文献资料的总结;二是本人在参与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工作过程中的总结。岭南古建筑修缮工程的造价,采用的工程量计算中影响最大的Monte Carlo法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
赵蕊[8](2020)在《当代体化建筑表皮审美研究》文中认为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当代建筑表皮的体化现象和趋势已十分明显。本文以体化建筑表皮为研究对象,搭建起一个对其现象发生阐释、内在构成逻辑、深层审美内核为主要体系的独立研究框架。并分别从本体的生态关联及组织逻辑视角,提出体化建筑表皮的内在机制;从创作者的审美意象及接受者的审美感知视角,构建出深化的审美理论。据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演进趋向分析可见,高速更迭的信息时代下,广泛的信息共享及交互促进了多领域的科技进步。主动式生态观的介入,显现着建筑创作对环境问题的思辨,以及人们对建筑表皮生态功能的需求和关注。复杂性科学、数字化构建、参数化生成等技术理论的辅佐,加剧了时代文化观念的嬗变,也引发人们对建筑表皮的媒介性、交互性、信息性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这些共同赋予了体化建筑表皮充分的生存语境。以生态视域为建筑创作逻辑基础的时代导向下,生态属性关联是建筑表皮体化现象的内在动因,其本质亦是基于生态功能承载需求所衍生出的一种形式改变。在承载控制自身能耗、整合外部资源、改善周边环境等生态目的的驱动下,形式探索也反映了当前建筑创作对环境问题的思辨。同时,复杂的体化建筑表皮形态蕴含着内在的组织逻辑,本文将其拆解为三种全新的形式语言:强调层级配合的分层属性、强调拆解整合的体块属性、强调维度扩展的机理属性。多元化的组织方式印证了发生于当前建筑创作领域中的形式语言逻辑重构,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机制和秩序法则,重塑了以往人们对事物非单一化模式的审美认知。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以创作者和接受者的视角,构建出体化建筑表皮的深化审美理论层级。当前,作为创作主体的建筑师信息涉猎广度不断增加,视角随之扩大,更多外部因素赋予了创作时审美意象生成的来源。它们显现出符号化提炼、加工的特质,且最终的形式表现受制于意象生成机制的影响。以意象美学为理论指引解读体化建筑表皮,实质上梳理了从诱发灵感到实体再现的过程,其内在反映出当前对人文主义精神内核及环境重塑性关注的本质。对于作为接受客体的大众,本文以感知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阐释了该视角下对体化建筑表皮从感知呈现到触发记忆,再到引发关注转向的递进过程。大众的感知记忆及感知思考,解读了发生于当下的集体关注转向,人们愈发注重建筑表皮在媒介、交互、信息方面的属性和作用。因而,体化建筑表皮亦是时代审美趋向的物质载体,并扩展为以大众需求为基础,衍化、生成契合该需求的审美形式表现。它反映出当前人们对单一化形式的反叛,展现了对创新性和复杂化审美维度的认同。对体化建筑表皮的审美意象及审美感知研究,亦是对其自身价值及未来建筑表皮创作趋向的深入剖析和研究。
邱长存[9](2016)在《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能源消耗的加剧和世界各国节能意识的提高,各种节能政策相继推行和实施。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作为高能耗产业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总量50%左右的比例,是名副其实的能源消耗“大户”。在我国的能耗消耗总量中,建筑业占33%。基于严峻的形势,建筑节能成为建筑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存量较大,在建筑节能标准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如何优化改造既有多层住宅成为建筑节能的可行途径,被动式建筑因其全年能耗低,居住舒适性高成为住宅建筑设计和改造的理想目标。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满足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优化改造的措施和方法,为该地区的住宅节能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为此,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被动式节能的发展,广泛的综合整理被动式节能概况,提出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以调研的形式对临沂地区多层住宅的节能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具体的调研内容包括多层住宅分布、居民情况和住宅围护结构情况等,另就室内的温湿度情况作了调查;第三章主要对外围护结构各组成部分与建筑能耗的关系以及影响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同时就临沂地区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相关策略、现状以及该地区节能做法与被动式节能做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四章利用Design Builder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建立能耗基础模型,就外围护结构影响建筑能耗的被动式设计策略逐一进行模拟,最终得出了满足要求的最佳墙体、屋面传热系数、外窗类型、窗墙比和遮阳类型,为接下来的住宅优化提供了依据;第五章对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的各项优化值逐一进行能耗模拟,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了该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节能的几项被动式优化措施;第六章为结语与展望,主要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对将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周秀峰[10](2019)在《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现代材料的地域性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陕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材料如石、木、土等取自于秦巴山区,造就了以石板房、夯土房、木板房为代表的典型陕南乡村民居。近些年,随着陕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移民搬迁政策的影响,该地区的乡村呈现出“千村一面”的现象。这样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在更新过程之中地域性表达的不合理。现代材料得益于其优良的性能,在陕南乡村民居建设中受到广泛青睐。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现代材料在陕南乡村民居之中的应用缺乏对于地域性的考虑,导致陕南乡村民居的地域特征逐渐消失、传统地域风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对于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现代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达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现代材料的地域性表达为研究对象,探究现代材料在陕南乡村民居更新中的地域性设计方法。论文从建筑地域性、建筑材料及建筑设计方法等基础理论出发,主要采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和归纳演绎等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分析陕南地区乡村民居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应用现状,揭示现代材料在地域性表达方面的缺陷与误区,提出现代材料在陕南乡村民居更新中的地域适宜性选取,同时对陕南地区乡村民居的更新模式进行探究并进行具体的设计,最终提炼与总结现代材料在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法。首先,论文对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乡村民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对比二者在选址、形制、结构、空间、风貌等方面的特征与现状,得出目前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传统材料及现代材料在民居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梳理,总结出目前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在更新过程中传统材料以及现代材料地域性应用存在的问题。其次,论文在对于民居更新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对陕南乡村民居的更新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三类民居更新模式:修缮型民居更新、改造型民居更新、新建型民居更新;在现代材料地域性应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解决方案,即现代建筑材料回应陕南地域自然环境、传承陕南地域社会文化的设计原则;现代建筑材料保护陕南传统民居风貌、延续陕南传统民居风貌、打造新现代陕南风貌民居的设计策略;现代材料基于材料地域特征、基于材料地域适宜性选取、基于材料地域表现的设计方法,形成系统的现代材料在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中的地域性表达设计方法。最后,论文从三类民居更新模式的更新内容以及更新目标出发,建立不同类型的陕南乡村民居更新模式与现代材料地域性表达设计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更具体的现代材料在修缮类、改造类、新建类三类民居更新中的地域性表达方法,并进行相关案例实践。
二、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概述 |
第一章 仿生学的历史发展与应用 |
1.1 仿生学的起源 |
1.2 建筑和结构仿生的原始雏形和历史发展 |
1.3 建筑结构及体系的历史发展 |
1.4 仿生学的定义、应用和研究 |
1.5 本文对仿生学的研究和重点工作 |
第二章 空间结构的仿生研究 |
2.1 形态仿生 |
2.2 力学仿生 |
2.3 材料仿生 |
2.4 功能仿生 |
2.5 施工仿生 |
第三章 仿生学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1 仿生学的研究原则 |
3.2 研究方法和数学工具 |
3.3 研究所要注意的问题 |
3.4 研究的手段和方法 |
3.5 近期研究的资源和重点 |
第四章 空间结构仿生实例分析 |
4.1 形态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
4.2 力学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
4.3 材料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
4.4 功能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
4.5 施工仿生的范例及原型 |
第五章 仿生工程学在其他领域的研究 |
5.1 军事与仿生学 |
5.2 化学仿生学 |
5.3 航空航天与仿生学 |
5.4 工业技术与仿生学 |
5.5 能源与仿生学 |
5.6 材料与仿生学 |
5.7 农业与仿生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
1.1.2 建设节约型校园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3.1 高校教学楼建筑的概念 |
1.3.2 分类 |
1.3.3 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 |
1.3.4 使用特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旧建筑改造 |
1.4.2 关于高校教学建筑 |
1.4.3 关于建筑节能 |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1.5.1 研究的方法 |
1.5.2 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策略 |
2.1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概况 |
2.1.1 从高校的发展看教学楼改造的方向 |
2.1.2 高校教学楼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2.1.3 高校教学楼改造的内容 |
2.2 高校教学楼的评价标准 |
2.2.1 历史史料价值 |
2.2.2 物质功能价值 |
2.2.3 精神文化价值 |
2.2.4 艺术美学价值 |
2.2.5 生态价值 |
2.3 适应性改造是可持续发展主题在建筑业的重要体现 |
2.3.1 适应性改造理论 |
2.3.2 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循环经济理论 |
2.3.3 适应性改造是对旧建筑最好的保护 |
2.3.4 适应性改造是缓解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 |
2.4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的基本原则 |
2.4.1 适用性(从行为模式的角度考虑) |
2.4.2 适宜性(从建造技术的角度考虑) |
2.4.3 和谐化(从文化历史的角度考虑)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热环境状况 |
3.1 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
3.1.1 我国的气候特点 |
3.1.2 我国的气候分区 |
3.1.3 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 |
3.1.4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 |
3.2 舒适性与学习效率 |
3.2.1 影响室内环境的气候因素 |
3.2.2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参数 |
3.2.3 PMV-PPD指标 |
3.2.4 层次分析法评估学习效率 |
3.3 北方高校既有教学楼概况 |
3.3.1 现状 |
3.3.2 节能改造滞后的原因 |
3.3.3 教学楼能源消耗状况 |
3.4 夏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分析 |
3.4.1 夏季热环境测试分析 |
3.4.2 夏季热环境问卷分析 |
3.5 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分析 |
3.5.1 冬季热环境测试分析 |
3.5.2 冬季热环境问卷分析 |
3.6 室内热环境节能优化的技术法则与策略 |
3.6.1 节能优化设计的技术策略 |
3.6.2 节能优化设计的困难性 |
3.6.3 节能优化设计的技术法则 |
3.6.4 夏季室内热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
3.6.5 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校教学楼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
4.1 围护结构改造的功能观 |
4.1.1 围护结构的使用功能 |
4.1.2 围护结构的热交换功能 |
4.2 外门窗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
4.2.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外门窗状况 |
4.2.2 影响门窗节能的因素 |
4.2.3 节能途径和技术措施 |
4.3 外墙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
4.3.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外墙状况 |
4.3.2 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 |
4.3.3 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 |
4.3.4 外墙外保温节能改造 |
4.3.5 外墙内保温节能改造 |
4.3.6 双层幕墙的应用 |
4.4 屋顶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
4.4.1 北方高校教学楼的屋顶状况 |
4.4.2 屋顶保温材料的选择 |
4.4.3 优化设计的技术方案 |
4.5 楼地面的热工性能优化策略 |
4.5.1 楼地面的热工性能 |
4.5.2 楼地面节能改造的构造做法 |
4.5.3 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 |
4.5.4 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 |
4.6 计算机模拟分析 |
4.6.1 模型的建立 |
4.6.2 建筑整体热环境特征 |
4.6.3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教学楼室内风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
5.1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空气品质的状况 |
5.1.1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
5.1.2 空气品质与人体健康 |
5.1.3 主观问卷调查分析 |
5.2 自然通风与室内空气品质 |
5.2.1 自然通风对CO_2浓度的影响 |
5.2.2 自然通风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
5.2.3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体热舒适 |
5.3 促进自然通风的优化策略 |
5.3.1 自然通风的形式 |
5.3.2 自然通风设计的因素 |
5.3.3 加强室内自然通风的方法与措施 |
5.4 控制冬季通风换气的优化策略 |
5.4.1 减少冬季对流热损失的措施 |
5.4.2 高校教室换气次数的探讨 |
5.4.3 热回收式新风换气系统的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校教学楼室内光环境的节能优化策略 |
6.1 北方高校教学楼室内光环境现状分析 |
6.1.1 教学楼的光环境设计要求 |
6.1.2 教学楼采光口的基本形式 |
6.1.3 室内光环境状况 |
6.2 教学楼自然光环境的优化设计 |
6.2.1 自然光的特性 |
6.2.2 自然采光的调节与控制方法 |
6.2.3 采光口的控光(遮阳)系统 |
6.3 教学楼人工光环境的优化设计 |
6.3.1 绿色照明设计的意义 |
6.3.2 提高教学楼的照明质量 |
6.3.3 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 |
6.4 教学楼室内色彩环境的优化设计 |
6.4.1 色彩的生理性能与心理性能 |
6.4.2 色彩在教学楼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作用 |
6.4.3 高校教学楼室内色彩环境的特点 |
6.4.4 室内色彩环境的优化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的意义和原则 |
7.1.2 结合气候设计的节能优化策略 |
7.1.3 创造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 |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7.2.1 既有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化 |
7.2.2 新型节能技术的完善和推广 |
7.2.3 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一体化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睡偶(论文提纲范文)
1999年9月13日 |
星期一 |
第 1章 |
第 2 章 |
第 3 章 |
第 4 章 |
第 5 章 |
第 6 章 |
第 7 章 |
第 8 章 |
第 9 章 |
第 10 章 |
第 11 章 |
第 12 章 |
第 13 章 |
第 14 章 |
第 15 章 |
第 16 章 |
第 17 章 |
第 18 章 |
第 19 章 |
第 20 章 |
星期二 |
第 21 章 |
第 22 章 |
第 23 章 |
第 24 章 |
第 25 章 |
第 26 章 |
星期三 |
第 27 章 |
第 28 章 |
第 29 章 |
第 30章 |
第 31 章 |
第 32 章 |
第 33 章 |
第 34 章 |
第 35 章 |
第 36 章 |
第 37 章 |
第 38 章 |
星期四 |
第 39 章 |
第 40 章 |
第 41 章 |
第 42 章 |
第 43 章 |
第 44 章 |
第 45 章 |
第 46 章 |
第 47 章 |
第 48 章 |
第 49 章 |
第 50 章 |
第 51 章 |
第 52 章 |
第 53 章 |
第 54 章 |
第 55 章 |
第 56 章 |
第 57 章 |
星期五 |
第 58 章 |
第 59 章 |
第 60 章 |
星期六 |
第 61 章 |
第 62 章 |
第 63 章 |
(7)岭南古建筑修缮工程定额与造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践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与法规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古建筑修缮相关理论的演变 |
2.3 古建筑修缮相关限制性法律与法规 |
2.4 古建筑修缮的工程特点 |
2.5 古建筑修缮中与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古建筑修缮技术选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
3.1 古建筑修缮主要技术 |
3.2 古建筑修缮技术的特点 |
3.3 古建筑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存在的问题 |
3.4 古建筑物修缮工程造价过程控制分析 |
3.5 岭南古建筑特色与修缮技术 |
3.5.1 岭南古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过程 |
3.5.2 岭南古建筑的保护原则与技术特点 |
第四章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概况及技术方案 |
4.1 岭南古建筑的代表:祠堂的特点 |
4.2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概况 |
4.2.1 姚氏宗祠修缮的形制 |
4.2.2 姚氏宗祠修缮勘查情况 |
4.2.3 姚氏宗祠的特点和价值 |
4.3 姚氏宗祠修缮的技术方案 |
4.3.1 材料准备 |
4.3.2 地面 |
4.3.3 墙体 |
4.3.4 梁架 |
4.3.5 柱子及柱础 |
4.3.6 屋面 |
4.3.7 装饰、装修构件 |
4.3.8 其它 |
4.3.9 拜廊复原设计 |
第五章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量与单价测算 |
5.1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量计算 |
5.1.1 地面 |
5.1.2 墙体 |
5.1.3 梁架 |
5.1.4 柱子及柱础 |
5.1.5 屋面 |
5.1.6 门窗 |
5.1.7 装饰装修 |
5.2 姚氏宗祠修缮综合单价测算 |
5.3 不确定性项目计算方法 |
第六章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造价分析 |
6.1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的分项说明与变量 |
6.2 姚氏宗祠修缮工程项目的Monte Carlo仿真模型 |
6.3 姚氏宗祠修缮综合单价测算与仿真 |
6.3.1 不确定因素的选取与分布测算 |
6.3.2 修缮工程造价估算 |
6.3.3 拜廊复原工程造价估算 |
6.3.4 工程总造价估算汇总 |
结论 |
1、本文的主要工作 |
2、古建筑修缮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对相关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当代体化建筑表皮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综述 |
1.2.1 关于建筑表皮的研究现状 |
1.2.2 建筑美学及相关美学理论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相关概念界定 |
1.3.4 论文框架 |
第2章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理论建构 |
2.1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演进趋向 |
2.1.1 地位从属阶段 |
2.1.2 自我独立阶段 |
2.1.3 主动表达阶段 |
2.2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生存语境 |
2.2.1 主动式生态观的介入 |
2.2.2 媒介价值观的转向 |
2.2.3 非线性科学观的加持 |
2.3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审美理论 |
2.3.1 生态美学 |
2.3.2 构成美学 |
2.3.3 意象美学 |
2.3.4 感知美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生态关联 |
3.1 体化建筑表皮的生态策略拆解 |
3.1.1 针对性功能策略 |
3.1.2 复合性功能策略 |
3.2 体化建筑表皮的生态叙事语言 |
3.2.1 仿生叙事语言 |
3.2.2 自然叙事语言 |
3.2.3 可持续叙事语言 |
3.3 体化建筑表皮的生态构建原则 |
3.3.1 适应性原则 |
3.3.2 高效原则 |
3.3.3 生态审美原则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组织逻辑 |
4.1 体化建筑表皮的形式语言 |
4.1.1 分层构建 |
4.1.2 体块穿插 |
4.1.3 肌理塑造 |
4.2 体化建筑表皮的平衡机制 |
4.2.1 构成元素的组织平衡 |
4.2.2 形态的动势平衡 |
4.2.3 光影的情感平衡 |
4.3 体化建筑表皮的秩序建立 |
4.3.1 中心消隐秩序 |
4.3.2 逆抽象秩序 |
4.3.3 无序的有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审美意象 |
5.1 审美意象的灵感诱发 |
5.1.1 人文为根 |
5.1.2 艺术为邻 |
5.1.3 自然为居 |
5.2 审美意象的符号转换 |
5.2.1 源自生活的物象对照 |
5.2.2 源自联想的隐喻创造 |
5.2.3 源自族群的认知轮廓 |
5.3 审美意象的生成机制 |
5.3.1 相似性机制 |
5.3.2 聚合性机制 |
5.3.3 延续性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当代体化建筑表皮的审美感知 |
6.1 审美感知系统的拓展 |
6.1.1 改变知觉单一结构 |
6.1.2 打破表意直白属性 |
6.1.3 拓展视角转换机制 |
6.2 审美感知记忆的触发 |
6.2.1 强调差异化凸显 |
6.2.2 注重认知度逆转 |
6.2.3 实现动态性转换 |
6.3 审美感知关注的转向 |
6.3.1 关注信息和影像 |
6.3.2 强化交流和互动 |
6.3.3 参与消费和娱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能源消费与能源结构矛盾日益加剧 |
1.1.2 建筑业高能耗促使建筑实现节能转变 |
1.1.3 临沂地区建筑节能日益发展 |
1.2 国外被动式节能发展概述 |
1.2.1 被动式建筑起源 |
1.2.2 德国被动式建筑的发展 |
1.2.3 美国被动式建筑的发展 |
1.2.4 日本被动式建筑的发展 |
1.3 国内被动式节能发展概述 |
1.3.1 居住建筑节能发展 |
1.3.2 地区性被动式建筑研究 |
1.3.3 被动式标准的本土化 |
1.3.4 被动式相关理论研究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
1.4.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临沂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征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特征 |
2.2 调查对象选择与调查内容及方法 |
2.2.1 调查对象选择 |
2.2.2 现状调查内容及方法 |
2.3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现状调查与分析 |
2.3.1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现状调查结果 |
2.3.2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临沂地区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分析 |
3.1 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影响因素 |
3.1.1 地理与气候环境的影响 |
3.1.2 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制约 |
3.1.3 建筑形式与功能的要求 |
3.1.4 其他影响因素 |
3.2 墙体被动式设计 |
3.2.1 墙体传热特点与建筑能耗的关系 |
3.2.2 墙体被动式设计策略 |
3.2.3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墙体节能设计 |
3.2.4 墙体被动式节能做法 |
3.3 门窗被动式设计 |
3.3.1 门窗传热特点与建筑能耗的关系 |
3.3.2 门窗被动式设计策略 |
3.3.3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门窗设计 |
3.3.4 门窗被动式节能做法 |
3.4 屋面被动式设计 |
3.4.1 屋面传热特点与建筑能耗的关系 |
3.4.2 屋面被动式设计策略 |
3.4.3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屋面设计 |
3.4.4 屋面被动式节能做法 |
3.5 底层地面被动式设计 |
3.5.1 地面传热特点与建筑能耗的关系 |
3.5.2 地面被动式设计策略 |
3.5.3 地面被动式节能做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能耗模拟 |
4.1 能耗模拟方法及模拟边界条件 |
4.1.1 能耗模拟软件介绍 |
4.1.2 能耗模拟方法 |
4.1.3 基础模型设计参数设定 |
4.1.4 能耗模拟模型边界条件设置 |
4.2 屋面、墙体对采暖制冷能耗的影响 |
4.2.1 能耗模拟分组 |
4.2.2 屋面传热系数对采暖制冷能耗的影响分析 |
4.2.3 墙体传热系数对采暖制冷能耗的影响分析 |
4.3 外窗对采暖制冷能耗的影响 |
4.3.1 外窗能耗模拟分组 |
4.3.2 南向外窗能耗分析 |
4.3.3 东西向外窗能耗分析 |
4.3.4 北向外窗能耗分析 |
4.4 窗墙比对采暖制冷能耗的影响 |
4.4.1 南向窗墙比 |
4.4.2 东西向窗墙比 |
4.4.3 北向窗墙比 |
4.5 遮阳形式对制冷能耗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优化设计 |
5.1 优化项目概述 |
5.1.1 项目基本信息 |
5.1.2 围护结构信息 |
5.2 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
5.2.1 能耗模拟分组及边界条件设定 |
5.2.2 不同参数作用下的能耗结果 |
5.2.3 能耗模拟结果分析 |
5.3 住宅节能优化改造方案 |
5.3.1 改造方案 |
5.3.2 优化改造流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临沂地区多层住宅信息统计表 |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及温室度测量记录表 |
附录三:基础模型不同朝向外窗全年能耗统计表 |
附录四: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汇总表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现代材料的地域性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1.1.2 陕南乡村民居更新过程中地域性的丧失 |
1.1.3 现代建筑材料的地域性表达与应用成为趋势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相关概念解析 |
1.4.1 地域性相关概念 |
1.4.2 乡村民居相关概念 |
1.4.3 材料相关概念 |
1.4.4 设计方法、材料特性、地域性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 |
1.5 论文研究的对象、范围 |
1.5.1 论文研究对象的确定 |
1.5.2 论文研究的对象 |
1.5.3 论文研究的地域范围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1.7 本章小结 |
2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及建筑材料现状 |
2.1 陕南地区地域环境背景 |
2.1.1 陕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
2.1.2 陕南地区社会人文环境 |
2.2 陕南地区建筑材料现状 |
2.2.1 陕南地区传统材料 |
2.2.2 陕南地区现代材料 |
2.3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及其材料应用现状 |
2.3.1 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及方法 |
2.3.2 传统民居案例及其材料应用 |
2.3.3 现代民居案例及其材料应用 |
2.4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地域特征 |
2.4.1 传统乡村民居地域特征 |
2.4.2 现代乡村民居现状特征 |
2.5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材料地域特征 |
2.5.1 传统材料地域特征 |
2.5.2 现代材料现状特征 |
2.6 本章小结 |
3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及建筑材料现状分析 |
3.1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建筑材料应用现状分析 |
3.1.1 影响陕南地区材料应用的因素 |
3.1.2 陕南乡村民居传统材料应用问题分析 |
3.1.3 陕南乡村民居现代材料应用问题分析 |
3.2 现代材料在陕南乡村民居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对于地域环境的忽视 |
3.2.2 缺乏对地域适宜性的考虑 |
3.2.3 材料肌理、尺度、色彩的不合理应用 |
3.2.4 对民居地域风貌的破坏 |
3.3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面临的问题 |
3.3.1 民居建筑质量较差 |
3.3.2 民居地域风貌不协调、建筑环境有待提升 |
3.3.3 民居地域特征的消逝 |
3.3.4 现代材料介入下陕南乡村民居的地域性更新目标 |
3.4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模式的提出 |
3.4.1 修缮型民居更新 |
3.4.2 改造型民居更新 |
3.4.3 新建型民居更新 |
3.5 本章小结 |
4 现代材料在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法 |
4.1 设计原则 |
4.1.1 回应陕南地域自然环境 |
4.1.2 传承陕南地域社会文化 |
4.2 设计策略 |
4.2.1 保护陕南民居传统地域风貌的设计策略 |
4.2.2 延续陕南民居传统地域风貌的设计策略 |
4.2.3 打造新现代陕南民居风貌的设计策略 |
4.3 设计方法 |
4.3.1 基于材料地域特征的设计方法 |
4.3.2 基于材料地域适宜性选取的设计方法 |
4.3.3 基于材料表现方式的设计方法 |
4.4 民居分类更新模式中现代材料的地域性表达 |
4.4.1 修缮型民居更新设计方法 |
4.4.2 改造型民居更新设计方法 |
4.4.3 新建型民居更新设计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现代材料的地域性应用 |
5.1 现代材料在修缮型民居更新中的应用 |
5.1.1 修缮型民居更新设计说明 |
5.1.2 建筑结构修缮 |
5.1.3 设计案例 |
5.2 现代材料在改造型民居更新设计中的应用 |
5.2.1 改造型民居更新设计说明 |
5.2.2 建筑风貌改造 |
5.2.3 设计案例 |
5.3 现代材料在新建型民居更新设计中的应用 |
5.3.1 新建型民居更新设计说明 |
5.3.2 形制更新 |
5.3.3 结构更新 |
5.3.4 空间更新 |
5.3.5 形式更新 |
5.3.6 设计案例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一 :陕南地区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及名目 |
附录二 :调研选取民居数量及案例名目 |
附录三 :民居调研案例调查表(25例) |
附录四 :修缮型、新建型、改造型民居更新设计案例附图 |
四、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塑料门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王关鑫. 新型建筑材料, 1998(01)
- [2]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D]. 高福聚. 天津大学, 2002(11)
- [3]《塑料》期刊30周年总题录[J]. 《塑料》编辑部. 塑料, 2002(04)
- [4]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节能优化与整合策略[D]. 孙宇. 同济大学, 2008(03)
- [5]地下工程·燃气爆炸·生物力学[A]. 崔京浩.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 2004
- [6]睡偶[J]. 杰弗里·迪弗,严志军. 译林, 2009(01)
- [7]岭南古建筑修缮工程定额与造价研究[D]. 刘艺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19
- [8]当代体化建筑表皮审美研究[D]. 赵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9]临沂地区多层住宅外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优化研究[D]. 邱长存.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3)
- [10]陕南地区乡村民居更新设计中现代材料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 周秀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