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着习作重点去批改作文(论文文献综述)
郭京威[1](2017)在《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教育从本质上说就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与“读”培养的是学生对语言等信息符号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说”与“写”培养的则是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是“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能力体现的不仅是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文训练及作文评改工作的重视程度及训练强度远不及阅读教学,这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生在写作评改方面提出了一条基本目标:学生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鉴于此,笔者通过问卷、访谈和评语分析等多种方法来分析研究初中作文评改的现状问题,提出作文评改应对建议和对策,以利学生完善作文,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笔者从师生的评改观念、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评语的状况和评改的效果为纲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又从评语的针对性、激励性两方面对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评语进行语料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初中语文作文多主体评语统计表》。问卷具体围绕作文评改常用的组织形式、学生对评改的认知、评改功能的发挥、“评”与“改”的内容、作文评语的侧重点以及评改主体的认识等方面问题设计。访谈提纲从教师对作文布置现状、评改组织形式、教师对评改的认识、教师的实际评改操作和建议等方面设计。本研究对山西省内不同地区不同档次的三所初中学校调查分析后,发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工作普遍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作文评改方面的研究探讨不够;评改中“教师集权”较为普遍,评判主体单一;教师对学生互评缺少必要的指导,对评改后的学生作文缺少必要的跟进;评语缺乏针对性,空话、套话普遍;教师评语仅能指出存在问题,但对如何修改完善作文缺乏可操作性;评语缺少“温度”,没有体现尊重和平等对话的理念等。笔者认为,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要倡导“有理”、“有据”、“有节”的作文评改三原则,要切实做到评改主体多元化,注重指导学生进行非成文性与成文性修改,可以尝试运用“多轮互动式”编辑评改法、“5W2H”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来提高作文评改的质和量。笔者还认为作文评价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并且坚持教师应为“孺子牛”,评语应显“育人观”的作文教学态度。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处于成熟前期。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教师应当做好一位“指路人”的“引导”工作。其实,初中阶段的作文评改也是一种引导初中生自主培养“写”的能力和习惯的必要环节。教师通过作文评改可以了解学生现阶段的作文水平,发现作文教学中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参与作文评改,不但有利于学生因学习评改知识,而在今后的习作中扬长避短,而且教师也能在作文指导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研究,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当下存在的作文教学问题。
孙世梅[2](2018)在《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文中指出教学价值取向即教学的本位价值,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基于教学价值观念在教学中处理各种教学事务所持有的基本价值倾向。本研究以F小学的四位特级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在语文教学中所秉持的教学价值取向。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个案研究策略,通过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搜集田野研究数据,描述并分析四位特级教师的教学事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论文、报告讲座等。研究呈现了他们的教学实践样态,运用丰富的数据凝练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并对教学价值取向生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阐释。四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样态主要表现为对识字教学的探索、对阅读教学的变革和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形成过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坚持“人”的立场;秉持“双基”为基;注重培养思维品质;立足学科的系统性;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时代的引领、学校环境的塑造和个人素养的完形等,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一旦形成,也会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对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四,对小学语文教师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梳理了F小学四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典范例,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进行探究。期待能够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助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这也是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抢救性”研究,能在一定意义上完形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语文教学研究的样貌。
甘昭妍[3](2020)在《小学中段微写作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有关语文微写作的研究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微写作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研究热点。小学中段是由“写话”转向“习作”的关键阶段,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词汇量不够丰富,迁移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写作困难,如果利用好微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本论文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总结出目前小学中段微写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以期一步步构建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策略体系。本文除去绪论与结语,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的理论阐释。阐述了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的含义、微写作的特点,从时代、小学中段学生的作文学情以及微写作自身特点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写作的训练的价值,并结合学生作品分析了微写作和大作文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是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中段微写作的教学现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出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存在的几大问题:学生兴趣不足、思路受限、语言干瘪,教师教学随意化、指导缺失、评改不够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分析了原因,以期解决问题。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策略研究。针对第三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以微写作教学流程为序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笔者认为首先微写作的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过大,更不可随意化,应做到目标微,序列化,可以依托教材基于单元习作进行微写作序列化设计。再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的方式增强微写作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微写作交际情境、微写作想象情境、微写作活动情境、微写作问题情境和微写作信息技术情境等。在微写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架设构思支架、语言优化支架、修改支架使学生思路畅通起来、语言丰富起来。若想使微写作的评改更加到位,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通过展示、反馈互动与激励制度让评价更全面、更精彩、更具力量。第四章是在教学策略指导下对微写作课例进行分析与反思,笔者选用的是以“能把人物心理过程写丰富,描述生动”为目标的微写作设计,以期通过案例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接轨。本论文的结论是目标微序列化、创情境出趣味、架支架巧指导、树观念巧评价等微写作训练策略是解决小学中段微写作现存问题的有效尝试。
覃怡昱[4](2012)在《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考察 ——北京市S小学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小学语文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而作文在小学语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作文教学并不直接决定学生的作文水平,只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小学阶段的作文水平会对学生初高中作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因为作文在小学语文中有着这样的地位,有很多人都在研究作文教学。新课改之后,学生作文的现状是否发生了改变?现在的作文教学现状又是怎样的?在参考已有的关于作文教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怀着对学生写作难的困惑、对作文教学的兴趣,笔者开始了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S小学为期四个月的实地调研,收集到四方面资料,即学生问卷、学生作文实物、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结合已有研究撰写成文,以期从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问题,对作文教学的改进提供实际的依据,丰富作文教学的研究方法。
邓倩倩[5](2019)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学生参与习作自主评改的训练对提升学生习作修改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极其重要。课标也对每个学段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现实的教学中习作评改仍然被认为是教师的事情,长此以往也就导致了习作评改的低效。本文以自主评改为着力点,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并分析现今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同时提出了自主评改的相应策略。根据研究目的和思路,全文分为四章内容: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第一章,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借鉴和研究对象的选取。分析习作自主评改可借鉴的理论,本次习作自主评改研究选取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以松烟小学为个案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现状和和问题分析。第三章,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本章节从评改原则、评改策略、评改要求和评改反馈进行阐述。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了循序渐进、互助合作、尊重作者本意、鼓励性、量体裁衣的评改原则,在制定评改策略时以学生评改兴趣的培养、课堂气氛的营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为核心,立足用多形式的评改使评改过程不枯燥。同时根据课标要求制定了习作自主评改的具体要求,并通过评改能力评价表来反馈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具体情况。第四章,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案例分析和反思。本章节分析了自主评改策略在小学高年级习作评改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在肯定当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认真反思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卢波[6](2016)在《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文中认为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中实现的,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一定的交往和互动的关系中。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成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小学习作批改一直以来主要是教师单一的行为,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纵观近几年对于小学习作批改的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具体方法的探索,而忽略了在习作批改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忽略了在师生交流和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提升。本研究以师生互动为着力点,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并分析现今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师生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使师生在习作批改中共同提升。根据研究目的和思路,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绪论。阐释本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陈述国内外师生互动以及习作批改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别界定师生互动、习作、批改三者的概念,并具体阐述理论基础。第三章,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从调查目的、样本、方法,结果以及原因的角度,具体阐述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章,基于师生互动的习作批改策略探索。以师生互动为着力点,从习作的批改主体、批改内容、批语、批改方法、批改后续这五方面展开叙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反思。在提出对策的基础上,阐述本研究的结论及反思。
汪海[7](2015)在《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评价属于写作教学的衔接环节,起到了反思、总结、展望的作用,能加强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找出自身问题,并探寻到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作文教学全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评价教学质量不佳,课堂以教师为主,可以说是教师的“一言堂”,难以调动学生评改热情,难以实现“以评促写,以点激趣”的功能。小学高年级阶段,如何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建构有效益的习作讲评课基本模式,通过习作讲评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值得深入研究。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者都致力于探索如何实施有效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现阶段评价教学的效果依旧不好。如何通过采取有效评价,优化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评价策略,探寻契合新课改理念的更加有效、科学的习作讲评策略与途径,使得习作教学更加高效,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以顺利发展,这一问题属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重要课题,需要深入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随着课程深化的逐步推进与实施,教与学的模式上发生了较为深刻的革新。《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教学评价定位为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必然带来作文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作文评价不再只是终结性评价,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习作讲评,不是为了评定学生作文成绩,其目标是优化学生整体写作思路、写作过程与写作模式,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构建多维、多主体、多种方式结合的习作评价模式,采用多元化的习作讲评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本文置身于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背景,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讲评现状来分析,其目标是探索有效、科学、完善的习作讲评机制,通过整理与吸收各方面专家的观点,研究并提出多元化习作讲评体系建构应该遵循实施原则。基于新课改理念中对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探索出有效、科学的多元化习作讲评指标,从习作评价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优化入手,以保障习作讲评的顺利实施,同时提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展开网络化习作讲评、实施专题式习作讲评课等策略。研究表明,多元化作文评价策略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实施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整体发展,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与分享,在反馈、交流和修改中提升习作能力,本项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曾茹[8](2018)在《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以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由于农村基础资源的不足及长期受应试教育等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小学长期坚持着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成为改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深刻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基础上,立足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以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小学为例,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应用进行了实践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有效策略。全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制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并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综述。第二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明确界定了体验和体验式作文教学两个概念,并阐述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分析了农村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征。为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的应用奠定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现状调查。对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着重调查了南康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学的现状和教师教的现状以及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应用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这一部分分为五节,第一节为引导学生体察农村生活,开发习作素材,第二节为指导学生细读品悟文本,积累阅读体验,第三节为结合学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第四节是立足农村实际开展活动,表达内心体验,第五节为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完善体验习作。第五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进行实践,分为两节。第一节阐述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程序,共分为五个步骤:确立体验式作文教学主题、制定体验式作文教学计划、组织体验式作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表达体验与感受、进行体验式作文评价、展示发表学生习作。第二节是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将体验式作文教学运用于实践中,按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策略设计了五个课时的作文教学设计。第六部分: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反馈与启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分析了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成效和不足,其次对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应用进行了反思。
江萧雪[9](2020)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所看、所想、所悟用语言文字表达、呈现出来的过程。对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来说,习作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它是对学生所写习作中遣词造句的修改、点评、反馈,也是教师关注学生习作中蕴含的思想、态度、情感方面的过程。因此,重视习作评改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习作前习作技巧、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习作后修改、讲评的重要性;习作评改的主体由教师“一人包办”;习作评改的方式以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为主,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改变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提出科学、具有实操性的习作评改方式很有必要。针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的特征,基于小组合作互评的相关知识,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法、访谈法对小组合作互评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理论依据。其中合作学习理论、群体动力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为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提供了理论支撑,此部分分别阐述了这三个理论的相关内容以及对本研究的重要启示。第二部分是小组合作互评的本体意蕴。“小组合作互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配为不同的小组,组员按照共同制定的评改标准,在小组内部合作评改对方习作的一种习作评改方式。这种习作评改方式强调评改主体的互动性、评改内容的丰富性、评改方式的启发性、评改过程的趣味性以及评改结果的可接受性,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评改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部分是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践设计。此部分内容是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对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互评进行构想,并阐述了实施的原则以及步骤。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要遵循循序渐进,确保评改的合理性;要激励优先,激发评改的积极性;要及时反馈,增强评改的有效性;要有的放矢,促进评改的个性化;要循循善诱,提高评改的启发性。其步骤主要有评前的准备、评时的实施、评后的反馈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三个环节。第四部分从实践层面呈现了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具体实施过程,以“我的理想”这一习作主题为例,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两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是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效果分析以及实施建议。通过对学生的评改作品以及学生的访谈结论进行分析来验证其运用效果。总的来说,将小组合作互评运用到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同伴关系得到发展。而为了真正实现小组合作互评的价值,教师在运用时需要注意两点: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评改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监督者以及评价者的多重角色;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薛小凤[10](2020)在《农村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占据初中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问题不仅困扰着农村语文教师,也影响着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要立足农村厚重的地理和人文资源,强化学生的体验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接近、观察、体验农村生活,从而开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乐园。本论文旨在探索适合农村初中教师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在作文教学中有更科学高效的方法引领。第一章阐释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并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关注学生人文内涵三个方面论述了此教学方式在农村实施的意义。第二章首先通过访谈农村初中部分教师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了解和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并进行分析,找到教师缺乏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缺少体验式作文评改策略及缺少教师下水文的指导等问题。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做了详细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学生对作文写作动力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系统的写作指导;缺乏写作素材;阅读时间少等。第三章基于上述教师、学生教学和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探寻农村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这是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本章共分三个部分,首先立足农村生活,从关注社会生活、利用校园生活和把握学生特点去开发体验资源;其次根据农村实际,抓时机、借媒介和模仿创造来创设学生情感体验;最后作品的多元评改,从自我修改、生生互改到师生面批以完善学生体验。三部分以围绕农村生活和农村学生特点展开阐述,以体验为导向,开发资源、创设情感、完善体验层层深入构建实践体系。与此同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农村作文教学实践和撷取学生的部分习作,对这些策略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论述。第四章设计了体验式作文《场面描写》的习作指导课和讲评课两个教学课例,并结合学生的课上表现和习作评改进行了总结反馈,书写了教学反思,阐释了体验式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在初中农村的可行性。总之,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实施开展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期待通过本文的理论阐述和策略研究能更好地为农村初中教师作文教学提供理论实践支撑和借鉴。
二、带着习作重点去批改作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带着习作重点去批改作文(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作文评改观念 |
1.3.2 关于作文评改的原则 |
1.3.3 关于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 |
1.3.4 关于作文评改的内容 |
1.3.5 关于作文评改的主体 |
1.3.6 作文评改的操作工具 |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评改的理论阐释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评价 |
2.1.2 作文评价 |
2.1.3 作文评语 |
2.1.4 作文修改 |
2.1.5 作文评改 |
2.2 理论依据 |
2.2.1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2.2.3 自我效能感理论 |
2.2.4 扇贝效应 |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4 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现状调查 |
4.1 问卷调查研究 |
4.1.1 调查设计及实施 |
4.1.2 学生问卷情况统计 |
4.2 语料分析研究 |
5 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问题及思考 |
5.1 教师未能正确认识作文评改的本质及评改初衷 |
5.2 教师的单一评改集权模式导致教师评改工作量偏大 |
5.3 作文教学中缺少教师的评改示范 |
5.4 作文评改前后缺少教师指导 |
5.5 评改用语多为套话,缺乏针对性 |
5.6 教师评改大多仅指出问题,而较少建设性完善意见 |
5.7 评改用语缺少“温度”,缺少“平等尊重” |
5.8 评改语言随意化,出现大量病句 |
5.9 学生不清楚如何评改,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 |
5.10 学生评语多模仿教师,缺乏真情实感 |
6 作文评改建议 |
6.1“有理、有据、有节”的作文评改三原则 |
6.2 切实做到评改方式多样化 |
6.3 指导学生进行非成文性与成文性修改 |
6.4“多轮互动式”编辑评改法 |
6.5“5W2H”分析法在作文评价中的运用 |
6.6 作文评改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
6.7 教师应为“孺子牛”,评语应显“育人观” |
6.8“SWOT”分析法在作文评改中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初心不忘——滚烫在胸的语文教育情怀 |
(二)把根留住——返璞归真的语文教学传统 |
二、研究背景 |
(一)呼唤教育家型教师崛起的时代诉求 |
(二)传承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的现实需求 |
(三)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实践探求 |
(四)反思个人专业发展理路的内心寻求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育观研究 |
(三)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
(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
(一)相关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基本概况 |
(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探索 |
(四)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由来与发展 |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一)我国小学特级教师的研究现状 |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四、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
(一)相关研究概况 |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研究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特级教师 |
(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
(三)教育价值 |
(四)教育价值取向 |
(五)教学价值取向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的规划 |
二、研究方法的选用 |
(一)秉持质性研究取向 |
(二)采用个案研究策略 |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
四、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一)数据的收集 |
(二)数据的整理 |
五、研究效度的提升 |
六、研究伦理的谨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从教环境和职业发展历程 |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所在的F小学历史回眸 |
(一)概述F小学的发展历史 |
(二)定格F小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 |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职业发展历程轻描 |
(一)Y教师:业精于勤 |
(二)S教师:钻之弥坚 |
(三)X教师:独辟蹊径 |
(四)L教师:行稳致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实践样态 |
一、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识字教学探索 |
(一)创设识字情境,注重方法指引 |
(二)突出识字重点,加强基础训练 |
(三)理解汉字意涵,体现构字规律 |
(四)融合观察体验,加强写字指导 |
二、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变革 |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 |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
(三)注重师生主体间性对话,发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
(四)注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
三、四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尝试 |
(一)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
(二)写作方法的习得与运用 |
(三)作文批改与讲评的实践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要义 |
一、坚持“人”的立场 |
(一)切勿让“匠气”掩盖了“人气” |
(二)做片子、答卷子、压担子要不得 |
(三)不是从教材出发,而是从学生出发 |
(四)写字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 |
二、秉持“双基”为基 |
(一)扎扎实实练技能 |
(二)语文教学的“十字真经” |
(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四)教好“三个一”,语文教师则功德无量 |
三、注重培养思维品质 |
(一)写好字也要动脑筋 |
(二)“放电影” |
(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上下工夫 |
(四)课堂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场 |
四、立足学科的系统性 |
(一)不能“一条腿粗一条腿细” |
(二)不能忽视兴趣、方法、习惯的培养 |
(三)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件事 |
(四)不能教孩子“哑巴”语文 |
五、凸显语言文字运用 |
(一)孩儿们,操练起来 |
(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
(三)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
(四)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四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一、时代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引领 |
(一)时代的主流思想 |
(二)笃定的职业选择 |
(三)时代楷模的导航 |
二、学校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塑造 |
(一)学校是铺好“路”的地方 |
(二)学校是写满“爱”的地方 |
(三)学校是充盈“文化”的地方 |
三、教师个人素养对其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完形 |
(一)严谨的治学态度 |
(二)崇高的道德品质 |
(三)厚重的文化底蕴 |
(四)精深的备课功夫 |
(五)敏锐的科研素养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核心理念具有整合性 |
(二)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过程具有实践性 |
(三)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 |
(四)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对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促进性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提纲(部分) |
附录二 研究资料(部分) |
附录三 资料图片(部分) |
后记 |
(3)小学中段微写作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中段的微写作训练的理论阐释 |
第一节 小学中段的微写作训练的含义 |
一、微写作 |
二、微写作训练 |
第二节 微写作的特点 |
一、篇幅短小、话题细小 |
二、表达单一、语言简明 |
三、随时训练、易教易学 |
第三节 小学中段语文微写作训练的价值 |
一、提高媒介素养,发表真情实感 |
二、搭建写作阶梯,克服畏难情绪 |
三、短小灵活省时,积累写作素材 |
第四节 微写作与大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
一、耗时长短不同 |
二、目标定位不同 |
三、评价标准不同 |
四、微写作可以助力大作文 |
第二章 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工具 |
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小学中段微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兴趣不足 |
二、学生思路受限 |
三、学生语言干瘪 |
四、教师教学随意化 |
五、教师指导缺失 |
六、教师评改不够到位 |
第三章 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目标微,序列化 |
一、微写作目标微化 |
二、微写作训练序列化设计 |
第二节 创情境,出趣味 |
一、微写作交际情境 |
二、微写作想象情境 |
三、微写作活动情境 |
四、微写作问题情境 |
五、微写作信息技术情境 |
第三节 架支架,巧指导 |
一、构建微写作构思支架 |
二、构建微写作语言优化支架 |
三、构建微写作修改支架 |
第四节 树观念,巧评价 |
一、树立正确的微写作评价观 |
二、展示让微写作评价更加精彩 |
三、加强微写作评改反馈互动 |
第四章 小学中段微写作课例及反思 |
第一节 实践课例展示——心理描写 |
第二节 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教师问卷 |
附录二 小学中段微写作训练学生问卷 |
致谢 |
(4)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考察 ——北京市S小学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相关文献综述 |
2.1 作文教学的目标问题 |
2.2 小学生作文“归真”问题研究 |
2.3 培养学生获取写作素材、题材的问题 |
2.4 作文课如何上的问题 |
2.5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问题 |
2.6 学生作文评改的问题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3 资料收集过程 |
3.4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四章 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呈现与分析 |
4.1 作文课的基本情况 |
4.2 Y 老师的作文教学 |
4.2.1 Y 老师如何上作文课 |
4.2.2 Y 老师对作文教学的认识 |
4.3 学生的作文状况 |
4.3.1 对学生作文的分析 |
4.3.2 教师对学生作文状况的描述 |
4.3.3 对学生作文状况问卷调查的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研究的建议、反思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后记 |
(5)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界定 |
第一章 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一节 习作自主评改的理论依据 |
一、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简介 |
一、贵州省余庆县松烟小学情况简介 |
二、松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习作自主评改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松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习作调查 |
一、学生关于习作自主评改的问卷调查 |
二、语文教师关于习作自主评改的调查 |
第二节 松烟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问题剖析 |
一、教师评改习作的方式长盛不衰 |
二、习作评改课堂枯燥,学生兴趣不浓厚 |
三、缺乏充满干劲、优秀的教师 |
四、习作评改的随意性较强 |
五、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建议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原则 |
一、循序渐进原则 |
二、互助合作原则 |
三、尊重作者本意原则 |
四、鼓励性原则 |
五、量体裁衣原则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策略 |
一、增强评改趣味性,激发学生评改兴趣 |
二、营造愉悦气氛,轻松参与评改 |
三、老师来把参谋当,评改难题变小事 |
四、形式多样乐趣多,评改过程不枯燥 |
第三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要求和反馈 |
一、评改要求 |
二、评改反馈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案例分析和反思 |
第一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训练的教学案例 |
一、实施案例:习作《民风民俗》讲评 |
二、学生作品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实践的成果和反思 |
一、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
二、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评改调查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6)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引起教师对习作批改的重视 |
1.3.2 促进习作批改中的师生互动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调查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师生互动 |
1.5.2 关于习作批改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师生互动 |
2.1.2 习作 |
2.1.3 批改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3章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样本 |
3.3 调查方法 |
3.4 调查结果 |
3.4.1 存在的问题 |
3.4.2 原因分析 |
第4章 基于师生互动的习作批改策略探索 |
4.1 转变批改主体,唤醒师生互动 |
4.1.1 以学生为主体 |
4.1.2 师生合作批改 |
4.2 突破批改内容,形成师生互动 |
4.2.1 确立批改的标准 |
4.2.2 拓宽批改关注点 |
4.3 完善多样批语,促进师生互动 |
4.3.1 改变语言风格 |
4.3.2 转变情感角度 |
4.3.3 改进写作方法 |
4.4 创新批改方法,增强师生互动 |
4.4.1 重批轻改,多就少改 |
4.4.2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
4.4.3 间隔数天,再次修改 |
4.5 充实批改后续,延续师生互动 |
4.5.1 批改后记:反思与交流 |
4.5.2 二次练笔:突破与升格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揭示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
5.1.2 诊断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因 |
5.1.3 提出了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的策略 |
5.2 研究反思 |
5.2.1 本研究的特色 |
5.2.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B: 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C: 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
致谢 |
附件 |
(7)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的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二节 调查实施 |
第三节 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要求解读 |
第一节“课程标准”要求解读 |
第二节 作文讲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
第三章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的目标与内容优化 |
第一节 课型定位化“讲评”为“评改” |
第二节 讲评课目标优化 |
第三节 讲评课内容优化 |
第四章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的方式优化 |
第一节 合作探究,评改结合 |
第二节 巧用范文,以读促评 |
第三节 借助网络,多方对话 |
第四节 勤写后记,反思领悟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以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体验 |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 |
第二节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生活教育理论 |
四、体验式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农村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特征 |
一、主体性 |
二、亲历性 |
三、情感性 |
四、开放性 |
第二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现状 |
第一节 南康区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南康区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的现状分析 |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应用的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引导学生体察农村生活,开发习作素材 |
一、引导学生认真感受自身家庭生活 |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学校生活 |
三、指引学生观察体验农村社会生活 |
四、鼓励学生广泛接触农村自然生活 |
第二节 指导学生细读品悟文本,积累阅读体验 |
一、以读促写,激发学生的课内阅读体验 |
二、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 |
第三节 结合学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体验 |
第四节 立足农村实际开展活动,表达内心体验 |
第五节 采取多样化的评改方式,完善体验习作 |
第四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程序 |
一、确立体验式作文主题 |
二、设计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案 |
三、组织体验式作文教学活动 |
四、引导学生表达体验与感受 |
五、评价修改学生作文 |
六、展示发表学生习作 |
第二节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践 |
第一课时 生活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
第二课时 阅读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
第三课时 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
第四课时 游戏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
第五课时 活动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 |
第五章 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反馈与启示 |
第一节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成效和不足 |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成果 |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不足 |
第二节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启示 |
一、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积极转变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
二、加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的配合,促进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实施 |
三、充分开发利用农村资源,积累习作素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理论基础 |
(一)合作学习理论 |
(二)群体动力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本体意蕴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内涵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特征 |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价值 |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设计 |
(一)小组合作互评实施的原则 |
(二)小组合作互评实施的基本步骤 |
四、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以“我的理想”为例 |
(一)“我的理想”习作主题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教学设计 |
(二)“我的理想”习作主题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过程 |
五、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效果与建议 |
(一)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效果分析 |
(二)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的实施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10)农村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及在农村实施的意义 |
一、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内涵 |
二、体验式作文教学在农村实施的意义 |
(一)转变农村教师教学理念,提升业务素养 |
(二)拓展农村学生写作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
(三)关注农村学生人文内涵,抒写人文情怀 |
第二章 体验式作文教师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
一、农村初中教师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和分析 |
(一)教师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 |
(二)教师体验式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
二、学生体验式作文写作现状和分析 |
(一)学生体验式作文写作现状 |
(二)学生写作现状分析 |
第三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
一、贴切农村生活,开发体验资源 |
(一)关注农村社会,充实作文资源 |
(二)利用农村校园,丰富写作资源 |
(三)把握农村学生特点,拓展写作资源 |
二、根据农村实际,创设情感体验 |
(一)巧抓时机,营造情境 |
(二)借助媒介,唤醒体悟 |
(三)模仿创写,表达情感 |
三、作品多元评改,完善学生体验 |
(一)方法引领,自我修改 |
(二)有效指导,生生互改 |
(三)优化语言,师生面批 |
第四章 体验式作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一、习作指导课《场面描写》教学设计及反思 |
(一)习作指导课《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
(二)习作指导课《场面描写》教学反思 |
二、习作讲评课《场面描写》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一)习作讲评课《场面描写》教学设计 |
(二)习作讲评课《场面描写》教学反思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带着习作重点去批改作文(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作文评改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郭京威.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2]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以F小学20世纪80年代四位特级教师为个案[D]. 孙世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3]小学中段微写作策略研究[D]. 甘昭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考察 ——北京市S小学的个案研究[D]. 覃怡昱. 首都师范大学, 2012(02)
- [5]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自主评改的实践研究 ——以余庆县松烟小学为例[D]. 邓倩倩.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6]基于师生互动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批改研究[D]. 卢波.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7]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研究[D]. 汪海. 杭州师范大学, 2015(06)
- [8]农村小学高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 ——以赣州市南康区农村小学为例[D]. 曾茹.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小组合作互评运用研究[D]. 江萧雪.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农村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 薛小凤.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