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滴定管尖端的简单方法

清洁滴定管尖端的简单方法

一、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薛封和[1](1980)在《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补充》文中研究说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76年第一期曾介绍了一种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诚然,运用这种方法确能达到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目的,但用此方法清除尖头堵塞物时,所用铜丝不能太粗太硬,需要使用24号铜丝。而这种规格的铜丝,往往不能随手即得;同时,在穿拉铜丝时动作要轻,否则关头管口亦易受损坏,而使滴定管报废。因此,该法虽然可用,但并不是唯一简便的方法。

易伟程[2](2002)在《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分泌干扰物质,又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可以改变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和荷尔蒙系统,从而导致发育异常,行为和生殖问题。许多常用的被认为是内分泌干扰物质,如杀虫剂、工业化学物质和药物的环境暴露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上大多数文献都以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研究结果为基础,WWF在1997年列出了68种环境激素,它们主要是用来制造农药、除草剂、染料、香料、涂料、洗涤剂、去污剂、表面活性剂、塑料制品的原料或添加剂、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此外包括天然合成的激素药物,如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雌二醇等,被用作药物及饲料添加剂;还包括来自豆科植物及白菜、芹菜等植物的植物性激素。 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析,对于该类物质的监测管理以及了解它们在环境基质(例如水、大气、土壤、废弃物以及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内的生物)中的分布、传输、迁移以及最终降解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种类的多样性、物化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在环境中含量的微量性,所以要针对不同的物质采用不同的分析检测方法;针对环境中这些化合物的浓度一般都较低,所使用方法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样品量也要求较多,而且还需要浓缩、纯化等操作过程。 固相萃取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样品处理技术,是净化和富集相结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水样样品。据统计,现在有将近50%环境样品的前处理采用这个方法,固相萃取将取代液液萃取成为水样前处理的首选方法。 本论文探讨了固相萃取用于富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方法,选取了十一种有代表性的内分泌干扰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套针对所研究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分析方法和用固相萃取柱富集一系列极性不同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操作流程,并对影响固相萃取的众多因素进行了探讨和比较,选择了合适的固相萃取柱,确定了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最佳固相萃取条件,最后测定了实际采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样。 通过比较几种不同的固相萃取柱(C18、C8、Ph、HLB)对一系列极性和 摘要一化学特性各不相同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回收率,最终选用 Agilent ZOXBAX SPEC18固相柱作为富集六氯苯、艾氏剂和七氯环氧这几种有机氯农药的固相革取柱,选用Waers OASIS@HLB固相柱作为富集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2,4一二氯酚和壬基酚的固相巷取柱。C18固相柱的活化采用 3ml丙酮十3ml二氯甲烷*3。1纯水,而比B固相柱的活化采用 3ml的 10%甲醇/乙醚+3ml甲醇+3ml纯水。过柱前水样的 pH值调节为 3,过柱水样流速为 5ml/min。选用 2 X 3nl的10%甲醇/乙醚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儿,4二氯酚、壬基酚的洗脱剂,3mlj丙酮+3ml二氯甲烷作为六氯苯、艾氏剂和七氯环氧等有机氯农药的洗脱溶剂。洗脱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高纯氮气吹干,然后用相应溶剂定容。对所研究的固相柱进行了方法对比和穿透容量等性能实验。最后实测了北京市某污水厂的污水人水和出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浓度,从污水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六氯苯,进水和出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分别为6.3vg/l和5.SVg/l,六氯苯的浓度分别为10.sng/l和口.Zng/l。

芦耀[3](2018)在《基于薄膜压制的微流控芯片制造工艺与配套设备研发:新体系与新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基于薄膜图案切割与压印技术制造微流控芯片,与传统的光刻模具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近年来已经成为POCT领域的研究热点。寻找性能良好,不漏液、不污染试剂的压印胶黏剂,是此方法中的关键环节。实验室用封口膜Parafilm?本身是石蜡与纤维的混合物,具有防水性、柔软易切割性、40℃微热条件下的胶黏性,以及通用易得等优良特征,成为压印法制造微流控芯片理想的胶黏剂材料。本文以此为条件,通过优化制造工艺,探索出了以办公室级的设备条件大批量生产低成本Parafilm?薄膜层压微流控芯片的策略。并进行了多种图案测试,验证了其功能性和制成多层3D通道结构的能力。目前,微流控芯片领域的实验室环境和市场环境上普遍缺乏针对轻薄的微流控芯片的使用而设计的配套设备,使得薄膜层压芯片难以步入实用产品的行列。这也与薄层芯片的一些特性有关。第一种使用情景下,当芯片内液体容量少于10μL时,如果使用传统软管连接或枪头灌注,极容易形成倒吸。为了进行灵敏的多步骤免疫检测反应,需要及时清理每一个反应步骤排出的废液。本论文自主设计并3D打印制作了废液离心收集装置。该装置使用19管毛细管束并列形成采集面,与芯片夹具上的出液端口接触,蘸取方式收集微量废液,配合离心装置富集废液同时清空毛细管,实现了从薄层芯片中重复且无污染地转移废液的目的。第二种使用情景下,对薄层芯片进行多次灌注、加生化试剂和洗液清洗、37℃孵育等操作,步骤繁琐且耗费大量人力,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误差,熟练度影响实验结果。本论文通过自主设计、采购零配件、定制加工外壳,制作了具有蠕动泵灌注、止逆阀加药品接口、气泵吹干芯片内部、30℃至100℃加温孵育四功能一体的小型一体机,采取24V变压头供电,体积可放入皮包,可对形如Parafilm?芯片的薄膜层压式芯片提供ELISA等生化检测实验的使用支持。除了通过采用薄膜等新材料以及压印等新方法制造低成本微流控芯片,本文作者还从更深刻的角度讨论了微流体图案化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具有柔性底部的二维开放式芯片与像素化活动微柱夹具相结合的微流体图案化新策略。对此策略的验证实验中,包含108个顶面2×2mm 3D打印微柱的芯片夹具,配合高弹力乳胶底部与玻璃基底粘接成的无图案开放芯片,显示出良好的图案显示性能。可以预见,伴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像素精度会不断提高,微柱操控将实现自动化,使得此策略在微流控图案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秦玮玺[4](2020)在《羊抗鸡酶标二抗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酶标二抗是一种伴随着免疫检测诞生的试剂,既拥有作为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又拥有可以高效催化酶底物的能力。对比直接进行免疫检测的酶标一抗具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假阳性和信号级联放大的作用。羊抗鸡酶标二抗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诸多优势,以鸡作为抗原的免疫宿主拥有更广的抗原测定的范围,将羊抗体作为二抗则拥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羊抗鸡酶标二抗的制备有四个关键技术,即鸡卵黄抗体的提纯、羊免疫反应、羊血清(血浆)抗体的提纯以及酶联反应。本研究在综合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拟建立酶标二抗的制备方法。论文实验结果如下:(1)以多个方法制备鸡卵黄抗体IgY并对各方法进行比较。水稀释-乙醇分级沉淀,氯仿-乙醇分级沉淀,氯仿-DEAE柱层析以及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得到的蛋白质纯度分别:54%,55%,80%和91%。水稀释-乙醇分级沉淀法IgY得率为11.99mg每个鸡蛋,氯仿-乙醇分级沉淀法蛋白得率为16.50mg每个鸡蛋,四种方法中IgY得率最高的是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每个鸡蛋中可以提取17.26mg IgY。氯仿-DEAE柱层析法和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都可以得到高纯度IgY,但综合效率和成本等因素后,选择以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作为一抗的提纯方法。(2)羊免疫反应时只有首免和二免用加佐剂的IgY做抗原,一免、二免和三免抗原的量为200mg,四免时所用的抗原量为300mg,五免通过颈部静脉注射经加热凝聚后的IgY 300mg。两只实验羊均无严重的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完成后从颈静脉取血。(3)使用辛酸-硫酸铵法提纯羊血浆中的IgG,得到的抗体纯度为80%,得率为0.9mg每毫升血浆。(4)使用高碘酸钠氧化法使羊IgG与HRP的共价交联反应。为检测酶标羊二抗对鸡卵黄一抗的结合能力以及交联反应的效果,将一抗IgY经SDS-PAGE电泳后转至NC膜上,然后与酶标羊二抗温育结合,化学发光反应后曝光。结果显示,IgY样品中没有阳性曝光带出现。尚不确定是IgG与HRP未能发生有效交联,抑或是鸡卵黄一抗抗原未能引发羊的免疫反应,产生足够量的二抗IgG。

吴润[5](2015)在《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学科特征和教学特征,实验是化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素质教育和化学创新教育的良好载体,有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功能,并且影响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本论文选择美国主流教材《Chemistry:Conceptions and Applicants》(《化学:概念与应用》)2009年版和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实验部分为研究对象,寻求两国在实验设置上的异同和特色。本论文使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对中美两版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部分进行比较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本论文的提出主要是受新课程改革存在弱化实验教育等问题的影响,以期在后续改革中重视化学实验教育。第二部分是对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编选进行整体比较。在这部分研究中,本论文首先对美国教材实验部分进行文本翻译,归纳总结出中美两版教材中各自的实验类型及其作用;其次对中美两版教材中各自的实验内容及特色进行分析,包括实验数量和分布、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实验安全教育等方面;最后对中美两版教材中共有的典型实验和各自较为特色的实验进行文本分析,总结中美教材实验方面的异同,总结美国教材在实验编排、实验内容、实验设计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点。第三部分是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对比实证研究。在该部分的研究中,笔者选择出中美两国教材中相似的典型实验,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焰色反应、酸碱中和滴定、原电池等实验,按照各自的实验要求和步骤,分别进行实验试做,从实验目标、实验器材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的分析总结、实验的数据记录及处理等方面对这些相似实验进行分析比较,体验实验过程的差异,感受实验效果的优劣,得出两国教材中实验内容特点,总结出国外教材实验设计可借鉴的地方。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根据第二部分对两国教材实验部分的文本比较分析与第三部分对两国教材典型实验进行试做的结果,本论文提出了一些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编选可供参考的建议,以进一步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唐玉琴[6](2017)在《基于纳米银的天然多糖水凝胶治疗糖尿病溃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长期血糖增高导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糖尿病足溃疡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程反复、难愈合且有极高的致残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40%-80%的糖尿病足溃疡会合并感染,会加重溃疡治疗的难度。随抗生素的不断泛用和滥用,多重耐药菌的出现致使感染越来越难以控制。糖尿病足溃疡周围血液灌流受阻,抗菌药物在溃疡面的药物浓度低,难以达到抗感染的效果。针对这一难题,本文旨在合成一种抗菌且不诱导细菌耐药性的新型水凝胶伤口敷料,控制溃疡面细菌感染,促进伤口的愈合。方法将半胱氨酸接枝天然碱性多糖壳聚糖(CS-NAc)和马来酸苷接枝葡聚糖(Dex-Ma)加入纳米银(AgNPs)溶液中,构筑出三维网状结构的抗菌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谱图分析材料结构,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抗菌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溶胀测试来分析材料亲水性能,细胞毒性测试来评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LIVE/DEAD细菌荧光染色测试用以评估材料抗菌性能。进一步以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伤口为模型,观察材料对感染伤口的愈合作用,并取伤口处肉芽组织做组织形态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巨噬细胞因子特异性抗原CD68和标记T细胞的因子CD3,评估伤口处的免疫能力及对炎症的防御能力。结果实验测定巯基化壳聚糖巯基含量和马来酸葡聚糖取代度,通过调节巯基与马来双键的摩尔比,在一定浓度AgNPs溶液条件下,制备含纳米银的天然多糖水凝胶(AgNPs@CNDM)水凝胶。扫描电镜图显示凝胶具有孔洞大小均一的三维网络结构;在5 min内,该复合凝胶溶胀率可达到400%,利用其溶胀性,可以迅速吸收组织渗液,有利于伤口愈合;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与AgNPs相比,细胞与AgNPs@CNDM水凝胶浸出液共培养48 h后,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0%,这可能是该复合凝胶能起到缓释Ag离子的作用,从而改善纳米银毒性,改善材料的安全性。抗菌实验结果表明,AgNPs@CND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均具有显着的抗菌效果。在糖尿病大鼠感染伤口模型实验中,AgNPs@CNDM组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感染还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组织形态学进一步证实AgNPs@CNDM水凝胶对糖尿病大鼠感染伤口的抗炎促愈合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AgNPs@CNDM水凝胶可以提高CD68和CD3因子的表达,能在炎症早期阶段激活巨噬细胞,抑制炎症控制感染,提高糖尿病大鼠伤口的局部免疫能力,加速伤口愈合。结论本文通过简单、便捷方法制备出的三维结构天然多糖复合抗菌水凝胶,该凝胶具有较好的溶胀性能,可保持创面的湿性修复环境,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增殖,对免疫因子CD68和CD3表达具有上调功能,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且不诱导细菌耐药的产生,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感染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蒋媛媛[7](2015)在《适合水质生物毒性原位在线检测的发光菌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发光菌检测法可检测水质综合毒性,因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被列为水质毒性检测标准方法之一。具有早期预警功能的水质毒性原位在线检测对保障水质安全十分必要。我国已建成覆盖各重要水域的监测站点,对此类检测设备需求量大。目前,进口设备体积大,成本高,操作复杂;国内开发的仪器自动化程度较低。二者均难以满足水质毒性原位在线检测的需要。此外,常温下发光菌活性维持时间短,这点也限制了发光菌法在水质毒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为此,本课题从明亮发光杆菌连续培养液、冻干粉、固定化菌体三种检测形式出发,探索其用于水质原位在线连续检测的可能性。(1)连续培养法:在5L发酵罐中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多批次连续培养,培养时间最长可达12天,最短为8天,成功培养期间菌液比发光度维持在700 mV/OD以上,可满足连续检测的需要。但由于装置复杂,操作麻烦,培养期间容易发生染菌及菌体活性降低的现象,该法失败率高达50%,难以用于实际水质原位连续检测之中。(2)冻干粉复苏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对明亮发光杆菌菌液进行冻干粉的制备。制备的冻干粉可在4-35℃下保持活性长达两周,可满足常温下水质原位连续检测的需要。不同批次冻干粉发光稳定、活性差异较小,发光度在1200-2000 mV内,随时间的波动幅度在600 mV左右。将之用于ZnSO4毒性检测,其发光抑制率与受试物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光检装置,该法可用于水质的原位、在线和连续检测之中。(3)菌珠、菌膜固定化法:制备明亮发光杆菌菌珠和菌膜。其中,菌珠稳定性及均一性好于菌膜,发光度30 min内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幅度在170-500 mV,菌珠之间离散系数为2.2.-6.6%;不同菌膜发光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幅度在300-1400 mV,离散系数4.8-20.9%。4℃下,菌珠活性可维持一周;进行ZnSO4毒性检测,发光抑制率与受试物浓度线性关系较好。但菌珠活性维持时间短,该法尚不能满足水质连续检测的需要。(4)综合以上方法,选取冻干粉用于自研毒性检测系统的性能测定。选择光电倍增管H5784作为光电探测器;选择万用电表VC97来实现A/D转换和数据的采集;确定最佳工作电压为0.75V。对该系统进行信号测定,结果表明其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进行ZnSO4毒性检测,发现该系统与市售检测仪读数相近,发光抑制率与受试物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研究结果为日后开发水质毒性原位在线检测装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K.C汤姆森,吉荣娣[8](1981)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泥中镉、铬、铜、镍、铅和锌的简便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有效地提取典型污泥中所含的镉、铬、铜、镍、铅和锌,作者试验了几种不同的消化技术,得出的结论是:在校准过的玻璃管中进行简便的硝酸消化,对污泥中以上六种金属的常规原子吸收测定来说,是一种准确、快速和安全的溶解技术。

顾之翰[9](1975)在《标准马来西亚橡胶的检验方法》文中认为 一、取样取样方法取决于生产数量、橡胶的品种、技术控制项目以及橡胶的性质和原料等因素。在任何场合下,都需从每批橡胶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个胶包,并按下述方法从这些胶包取样: 将已加压而尚未包装的胶块平放在清洁的水平台上,用拭干的清洁的刀从胶块的一角自上而下切取一个三角形的胶条(约50×50×70毫米),重量不少于180克,再在该角的对角上

邢季颖[10](2013)在《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绿色化学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公民的绿色化学意识,从学校教育入手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而其中,将绿色化学理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个很好的绿色化学教育途径。鉴于此,我们选择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方法,对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了研究的主要问题、任务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综述。概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内涵、核心、原则及国内外研究概况,并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内涵。第三部分: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到朝阳市某重点高级中学以高二部分学生和教师为对象,对目前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将绿色化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是研究的重点部分。阐述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在保证实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无毒无害的实验原料;在无法避免使用有毒药品时,应使用“减量”策略,包括使定性的实验定量化、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和运用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在设计实验装置时,应注意装置的“组合”化和“可控”性;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习题的强化作用;另外,应保证末端处理的绿色化。在这部分的研究中,结合了一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借鉴了国外教材中的几个优秀实验设计供大家学习。第五部分:结论。

二、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2)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
    2.1 有毒有害有机物与内分泌干扰物质
    2.2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3 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分析测定
    2.4 酚类和烷基酚的分析测定
    2.5 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测定
第三章 实验设计
    3.1 仪器及试剂
        3.1.1 标准试剂
        3.1.2 实验仪器、器具及易耗品
        3.1.3 实验溶液的制备
    3.2 固相萃取的方法和特点
    3.3 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前处理方法
    3.4 分析方法与测试条件
        3.4.1 样品分析技术
        3.4.2 液相色谱测试条件
        3.4.3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4.2 不同SPE条件的研究
        4.2.1 洗脱溶剂的选择
        4.2.2 pH值的选择
        4.2.3 水样的最佳流速
        4.2.4 溶剂的置换
    4.3 不同SPE柱的回收率研究
    4.4 筛选的最佳固相萃取条件
    4.5 固相萃取柱的性能研究
        4.5.1 固相萃取和液液萃取的比较
        4.5.2 空白值的检验
        4.5.3 穿透容量和堵塞量的确定
    4.6 实际污水水样的测定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录1 WWF提出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类表
附录2 常见环境激素的种类
附录3 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
附录4 日本的水中主要环境激素类污染物
致谢

(3)基于薄膜压制的微流控芯片制造工艺与配套设备研发:新体系与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微流控芯片概述
    1.2 微流控芯片加工技术与策略
    1.3 多层薄膜压制式芯片
        1.3.1 薄膜式压制芯片的诞生与工艺特点
        1.3.2 薄膜层压式芯片制造法的胶黏剂选择
        1.3.3 封口膜的性质及其传统应用
    1.4 芯片辅助设备
        1.4.1 芯片便携式灌注设备的使用场景与需求
        1.4.2 微流控芯片灌注泵器材的特性与选择
    1.5 二维开放式芯片
        1.5.1 微流体复杂操纵与图案化手段
        1.5.2 开放式芯片定义的提出与理论探究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基于封口膜热胶黏法的薄膜层压式微流控芯片制造工艺研究及性能验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试剂与器材准备
        2.2.2 以Parafilm M为胶黏层的2D芯片制作方法
        2.2.3 3D结构芯片的制作方法
        2.2.4 芯片制作工艺的摸底实验
        2.2.5 芯片性质与特征实验
        2.2.6 单层芯片的多种实用功能实验
        2.2.7 多层3D结构芯片的实用功能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芯片制作工艺的优化结果
        2.3.2 芯片性质与特征实验结果
        2.3.3 封口膜压印芯片的常用功能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适用于薄层芯片的微量废液收集装置研发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仪器与工具准备
        3.2.2 模型设计
        3.2.3 部件的打印与加工
        3.2.4 配套废液收集头的制作
        3.2.5 装置组装过程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适用于薄层芯片的控温清洗灌注一体机研发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器材,工具与材料准备
        4.2.2 概念设计与零部件采购
        4.2.3 改进设计
        4.2.4 配套的侧进出口芯片夹具设计与制作
        4.2.5 配套加样口单向阀的制作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一体机制作与改进成果
        4.3.2 加热效果检验
        4.3.3 芯片使用效果检验
        4.3.4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二维开放式像素微柱芯片的构建
    5.1 引言
    5.2 理论模型构建与重要参数讨论
        5.2.1 提出像素微流控芯片的定义
        5.2.2 现实条件与理想条件的差异
        5.2.3 像素大小与通道精度的关系
        5.2.5 总结
    5.3 实验部分
        5.3.1 实验器材,工具与材料准备
        5.3.2 嵌套钢管式活动像素柱实验
        5.3.3 3D打印单体微柱及配套夹具与芯片的制作
        5.3.4 改进版3D打印单体微柱及配套夹具的制作与使用
        5.3.5 模具直压法制作非活动像素高精度二维芯片实验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实验结果
        5.4.2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6.2.1 Parafilm压制芯片的展望
        6.2.2 芯片配套灌注设备的展望
        6.2.3 开放式芯片与像素模具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4)羊抗鸡酶标二抗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酶标抗体
        1.1.1 酶标抗体简介
        1.1.2 酶标二抗
        1.1.3 酶标二抗的应用
    1.2 鸡卵黄抗体
        1.2.1 鸡卵黄抗体简介
        1.2.2 鸡卵黄抗体的提纯
        1.2.3 抗体的纯度检测
    1.3 羊血清抗体
        1.3.1 羊血清抗体简介
        1.3.2 羊血清抗体的纯化
    1.4 辣根过氧化物酶
        1.4.1 辣根过氧化物酶简介
        1.4.2 辣根过氧化物酶结构
        1.4.3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
    1.5 酶标二抗效价的测定
    1.6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鸡卵黄抗体的提纯
    2.1 实验器材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主要仪器
        2.1.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水稀释-乙醇分级沉淀法提纯IgY
        2.2.2 氯仿-乙醇分级沉淀法提纯抗体
        2.2.3 二氯甲烷-乙醇分级沉降法提纯抗体
        2.2.4 氯仿粗提-DEAE琼脂糖凝胶柱层析法提纯鸡卵黄抗体
        2.2.5 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提纯鸡卵黄抗体
        2.2.6 Bradford法检测IgY样品的蛋白质浓度
        2.2.7 SDS-PAGE检测IgY纯度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提纯后的蛋白浓度及产率计算
        2.3.2 SDS-PAGE检测IgY纯度
        2.3.3 SDS-PAGE检测氯仿粗提-DEAE柱层析法
        2.3.4 SDS-PAGE检测氯仿-硫酸铵二次沉淀法结果
第三章 羊免疫反应
    3.1 实验器材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羊免疫反应抗原制备方法
        3.2.2 羊免疫反应方法
        3.2.3 SDS-PAGE检测IgY纯度
        3.2.4 SDS-PAGE检测羊血浆中的总蛋白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一抗制备结果
        3.3.2 羊免疫反应
        3.3.3 羊血浆蛋白SDS-PAGE检测
第四章 羊抗体的提纯
    4.1 实验器材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羊血浆的制备
        4.2.2 辛酸-硫酸铵法提取羊血浆中的抗体
        4.2.3 SDS-PAGE检测IgG纯度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HRP标记羊抗鸡二抗及活性检测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主要试剂配制
        5.2.2 高碘酸钠氧化法标记抗体
        5.2.3 Western Blot检测酶标二抗活性
        5.2.4 HRP和酶标IgG化学发光检测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缘由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2.2 中外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1.2.3 中外初高中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
    1.3 课题研究与设计
        1.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1.3.2 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的选择
        1.3.3 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2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编选的整体比较
    2.1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类型及其作用的比较
        2.1.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实验类型及其作用
        2.1.2 我国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实验类型及其作用
        2.1.3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类型及其作用比较的结论
    2.2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基本比较
        2.2.1 实验数量和分布
        2.2.2 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
        2.2.3 实验安全教育比较
    2.3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的特色对比
        2.3.1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共有的典型实验
        2.3.2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特色实验对比
    2.4 小结
3 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典型实验的对比实证研究
    3.1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对比研究
        3.1.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3.1.2 我国中学化学教材中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3.1.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2 金属的反应能力和价电子实验的对比研究
        3.2.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金属的反应能力和价电子实验
        3.2.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金属的反应能力和价电子实验
        3.2.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3 焰色反应实验的对比研究
        3.3.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焰色反应实验
        3.3.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焰色反应实验
        3.3.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4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实验的对比研究
        3.4.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实验
        3.4.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实验
        3.4.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5 酸碱滴定实验的对比研究
        3.5.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酸碱滴定实验
        3.5.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酸碱滴定实验
        3.5.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6 电解池实验的对比研究
        3.6.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原电池实验
        3.6.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实验
        3.6.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3.7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的对比研究
        3.7.1 美国《化学:概念与应用》教材中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
        3.7.2 我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实验
        3.7.3 实验设计及其实验效果的对比与评价
4 结论与建议
    4.1 关于中美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编选优劣的对比评价
    4.2 改进我国高中化学教材实验编选与设计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基于纳米银的天然多糖水凝胶治疗糖尿病溃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主要材料
        1.1.2 主要设备
    1.2 巯基化壳聚糖的合成及巯基含量的测定
    1.3 马来酸葡聚糖的合成及马来酸取代度的测定
    1.4 CS-NAc/Dex-Ma复合水凝胶的合成
    1.5 AgNPs@CNDM的合成
    1.6 材料的表征
    1.7 AgNPs@CNDM的形态学表征
    1.8 AgNPs@CNDM的溶胀性能测试
    1.9 AgNPs@CNDM的细胞毒性评价
        1.9.1 制备材料浸出液
        1.9.2 细胞培养
        1.9.3 MTT法
    1.10 LIVE/DEAD细菌荧光观察
    1.11 动物实验
        1.11.1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1.11.2 糖尿病伤口感染模型建立
        1.11.3 伤口愈合情况记录及组织学取材
    1.12 组织形态学测试
    1.13 免疫组织化学测试
    1.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巯基化壳聚糖的合成及巯基含量
    2.2 马来酸葡聚糖的合成及马来酸取代度的测定
    2.3 CS-NAc/Dex-Ma复合水凝胶的合成
    2.4 AgNPs@CNDM的合成
    2.5 AgNPs@CNDM的形态学表征
    2.6 AgNPs@CNDM的溶胀性能测试
    2.7 AgNPs@CNDM的细胞毒性评价
    2.8 LIVE/DEAD细菌荧光观察
    2.9 动物实验
    2.10 组织形态学测试
    2.11 免疫组织化学测试
3 讨论
    3.1 糖尿病足溃疡病因及治疗
    3.2 AgNPs@CNDM水凝胶的结构与性质
    3.3 AgNPs@CNDM水凝胶抗菌性能
    3.4 AgNPs@CNDM水凝胶在动物水平促进伤口愈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适合水质生物毒性原位在线检测的发光菌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地表水污染概述
    1.2 水环境污染常用检测方法
    1.3 生物毒性检测法概述
        1.3.1 鱼类毒性检测法
        1.3.2 水蚤类毒性检测法
        1.3.3 藻类毒性检测法
        1.3.4 发光菌毒性检法
    1.4 发光菌生物学特征及毒性表示方法
        1.4.1 发光菌的生物学特征
        1.4.2 发光菌的发光机理
        1.4.3 发光细菌的分类
        1.4.4 发光细菌毒性表示方法
    1.5 发光菌法在水质毒性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5.1 发光菌法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1.5.2 发光菌法在线毒性检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6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发光菌的连续培养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菌体连续培养
        2.3.2 生长曲线的绘制
        2.3.3 明亮发光杆菌连续培养前的准备
        2.3.4 菌体连续培养方案概述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明亮发光杆菌连续培养过程中代谢特性及其参数相关分析
        2.4.2 明亮发光杆菌多批次连续培养结果
        2.4.3 明亮发光杆菌多批次连续培养结果
        2.4.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干粉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明亮发光杆菌冻干粉的制备
        3.3.2 冻干粉复苏法方案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发光菌冻干粉复苏法探究
        3.4.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定化菌珠、菌膜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明亮发光杆菌的固定化
        4.3.2 明亮发光杆菌固定化菌体的性能检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明亮发光杆菌固定化菌体的制备及均一性、稳定性的考察
        4.4.2 明亮发光杆菌菌珠、菌膜的锌离子毒性检测
        4.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质毒性检测仪的初步设计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试剂材料
        5.2.3 设计思路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工作电压的确定
        5.3.2 水质毒性检测系统性能检测
        5.3.3 水质毒性检测系统用于锌离子毒性检测
        5.3.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1 新课程改革要求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2.2 可持续发展要求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2.3 为化学正名需要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2.4 保护环境需要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2.5 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任务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综述
    2.1 绿色化学概述
        2.1.1 绿色化学的概念和内涵
        2.1.2 绿色化学的核心
        2.1.3 绿色化学的原则
        2.1.4 实验绿色化的原则
    2.2 绿色化学国内外研究概况
        2.2.1 国外研究概况
        2.2.2 国内研究概况
    2.3 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4 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实验绿色化的内涵
        2.4.1 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
        2.4.2 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内涵
3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3.1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3.2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3.2.1 通过调查发现的问题
        3.2.2 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 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拒用”策略
    4.2 “减量”策略
        4.2.1 定性实验的定量化
        4.2.2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4.2.3 实验手段的现代化
    4.3 “组合”策略
    4.4 “可控”策略
    4.5 计算机辅助策略
    4.6 强化安全意识
    4.7 末端处理绿色化
    4.8 习题强化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I
附录Ⅱ 教师访谈调查实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洗滴定管尖头的简便方法补充[J]. 薛封和.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980(04)
  • [2]固相萃取技术用于城市污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D]. 易伟程. 北京工业大学, 2002(02)
  • [3]基于薄膜压制的微流控芯片制造工艺与配套设备研发:新体系与新策略[D]. 芦耀. 西南大学, 2018(01)
  • [4]羊抗鸡酶标二抗的制备[D]. 秦玮玺.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中美两版高中化学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D]. 吴润. 四川师范大学, 2015(02)
  • [6]基于纳米银的天然多糖水凝胶治疗糖尿病溃疡的研究[D]. 唐玉琴.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7]适合水质生物毒性原位在线检测的发光菌的制备与应用[D]. 蒋媛媛.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8]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泥中镉、铬、铜、镍、铅和锌的简便方法[J]. K.C汤姆森,吉荣娣. 环境污染分析译文集, 1981(12)
  • [9]标准马来西亚橡胶的检验方法[J]. 顾之翰. 热带作物译丛, 1975(01)
  • [10]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 邢季颖. 辽宁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清洁滴定管尖端的简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