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炸药的热爆炸实验方法

液体炸药的热爆炸实验方法

一、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高大元[1](2003)在《混合炸药爆轰与安全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分别加入氟化钾、表面活性剂对AN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氟化钾能使硝酸铵的晶变温度大于95℃,但不利于AN吸湿性和结块性能的改善;添加表面活性剂可改善AN的防吸湿性和抗结快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效果好,而复合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硝酸铵的防吸湿性和抗结快性效果最好。硝酸铵经过复合表面活性剂作用,制成自身具有雷管感度的膨化硝酸铵,取代了敏化剂TNT的敏化作用,使膨化硝铵炸药的起爆感度发生了质的变化。 用有机玻璃法测定了岩石膨化、煤矿膨化、铵梯以及乳化炸药的爆速和爆压,用VLWR爆轰程序计算了岩石膨化硝铵和铵梯炸药的爆轰参数及C-J产物的平衡组成,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接近;用波形测试法测定了φ100×100mm岩石膨化、煤矿膨化、铵梯以及乳化炸药柱的底面输出波形,经过对爆轰波底面波形处理后获得波形拟合函数,表明工业炸药具有低爆速和低爆压的非理想爆轰特征。 用有机玻璃法测试了含铝炸药的爆速和爆压:用VLWR爆轰程序计算铝粉反应度对含铝炸药爆轰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含铝量一定的含铝炸药,随着在C-J面内铝粉反应度增加,含铝炸药的爆速DCJ、爆压PCJ和爆温TCJ也随着增加。 用加速热量仪研究了TATB、TCTNB和TCDNB的绝热分解过程,得到了它们的绝热分解温度和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自热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对TATB样品计算了绝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用热重法测得了TATB、TCTNB和TCDNB在不同升温速率的热重曲线,根据Ozawa方法计算得到了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研究了热分解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 用1000s热爆炸临界温度测定试验、炸药柱非限定性和限定性热爆炸试验研究TATB对HMX热感度性能的影响,评价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热安全性,结果表明,TATB含量对HMX的1000s热爆炸临界温度有较大影响。TATB含量增加,炸药柱非限定热爆炸临界温度增加,而且炸药柱几何尺寸越小,影响越明显。在限定性体系中,由于炸药柱限定在金属铝的反应器里,比在非限定性体系易达到热爆炸临界条件,使热爆炸临界温度降低。 用多种感度试验方法来综合评定炸药的安全性能,把炸药的各单个安全性能表征后分别相加、相乘就可以得到炸药的感度与安全性能综合表征结果;用模糊数学对摘要博士论文JB一9002、TNT、TH4748、JOB一9003、RHT一902、JO一9159炸药的感度进行聚类分析,比较被测炸药与基准炸药的贴近度来评价炸药的感度和安全性。

田轩,冯晓军,封雪松,徐洪涛,冯博,王晓峰[2](2014)在《国外高能炸药点火机理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能炸药发生点火反应由3个主要的能量转移过程引起:摩擦或剪切热、自加热、冲击压缩。炸药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由缓慢燃烧到完全爆轰不等,而这主要取决于能量转移率、炸药的理化性能、壳体约束强度等变量。该文重点从撞击点火、热爆炸、弱冲击压缩和强冲击压缩(分为均质炸药和非均质炸药)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近年来在高能炸药点火方面的研究进展,以炸药在撞击、热、冲击刺激下的试验方法和数学建模方法为主,同时介绍了最新的实验和仿真研究成果。

荆松吉[3](2004)在《凝聚炸药烤燃机理研究及二维数值模拟》文中认为武器弹药的热安全性是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含能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热响应,即含能材料的烤燃(Cook-off)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含能材料热安全性评估的数值分析方法,达到预测武器弹药在生产、使用、运输及贮存等复杂环境下的热安全性的目的。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介绍如下: 1)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含能材料现象是武器弹药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热安全问题。含能材料Cook-off实验是武器弹药热安全性评估中一种基本的手段。从理论上说,涉及热爆炸和热点火理论。目前,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含能材料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2) 本文建立了含能材料烤燃现象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基于Frank-Kamenetskii模型、一级反应模型及McGuire-Tarver反应模型,同时考虑了研究区域的热传导、化学反应放热和环境温度条件,使模型更接近含能材料的真实情况。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法,程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本文借用文献中的高温热点火实验结果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 本文采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对RDX炸药的烤燃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分析研究了含能材料烤燃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和热点火时间。通过模拟得到了炸药部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点火位置。并对炸药尺寸、环境温度及加热速率对炸药烤燃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达到了在前人实验基础上对炸药部件热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验证了本文使用含能材料热安全性评估数值方法的正确性。 本文的研究表明,采用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含能材料部件的热安全性可以更直观地得到研究对象在烤燃过程中的反应特性,如点火时间、点火温度及点火位置。另外,模拟得到的温度和时间是有量纲的,避免了计算中量纲转换带来的不便,可以更有效的指导含能材料的安全生产和贮存。

彭亚晶,叶玉清[4](2015)在《含能材料起爆过程“热点”理论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对含能材料起爆机理的深入了解是提高含能材料安全可靠性的根本。"热点"起爆机理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理论。本文主要介绍了"热点"理论的产生历史和"热点"模型,以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概括总结实验和理论上对"热点"形成机制的新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热点"模型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热点"起爆理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热点"起爆机理是一种重要的且比较复杂的理论,它不仅与含能材料分子结构特性有关,还与晶体缺陷类型以及外界能量注入方式有关。同时,它涉及到外界能量向材料内部热能的转化,并在热、力及化学反应耦合作用下发展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从原子分子层次分析微观结构与外界能量的耦合机制是深入理解"热点"理论的有效途径。

殷瑱[5](2017)在《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给我国不敏感弹药和不敏感引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试验方法和评定标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数值仿真软件对引信钝感爆炸元件装药和收口工艺过程、钝感爆炸元件被小型雷管的引爆特性以及快速烤燃和慢速烤燃环境下的引信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我国爆炸物质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评定的爆炸物质类型、爆炸物质感度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评估准则等方面对我国军用标准和美国军用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军用爆炸物质的标准制定方面我国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评定爆炸物质类型不够全面,缺少对起爆药和液体火药的评定试验;试验评定方法单一;试验评定判据多为定性判据,客观性不足;尚未建立低易损性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试验标准版本更新慢,难以适应发展需求;试验分类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不强。针对爆炸元件传统收口工艺中依靠经验设计收口模具结构参数而难以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逐级细化方法运用LS-DYNA仿真软件对典型材料和尺寸的导爆管壳收口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管壳收口模具的最优锥角约为80°,采用该收口锥角在收口过程管壳不易压裂,而在其后的平口过程中管壳口部膨胀也不明显。收口可能会使导爆管装药密度变得过大,因此导爆管收口端不宜设计为输入端。为尽可能减小收口力对装药密度的影响,导爆管壳宜选择低强度材料如纯铝和紫铜。为了给不敏感引信传爆序列设计提供参考,利用ANSYS/LS-DYNA软件研究了隔板厚度、隔板材料、隔板位置、空气层厚度、受主装药量及其约束条件等因素对小雷管引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爆序列中雷管的起爆能力以轴向起爆为主。雷管底帽材料的起爆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是紫铜、08钢和纯铝。当底帽材料为紫铜时,在空气层厚度为1mm和2mm情况下,底帽厚度为0.2mm有利于起爆导爆管;而当空气层厚度为4 mm时,底帽厚度为0.4 mm有利于起爆导爆管。隔板材料取紫铜、厚度取0.6 mm、位于雷管与导爆管间空气层厚度的1/5处时,导爆管受雷管的引爆最为有利。施主约束材料对起爆性能影响不大,因而小雷管壳体材料采用纯铝对其起爆能力影响不大。而受主约束材料对起爆性能影响较大,受主约束材料为45钢和08钢明显优于2A12铝合金。随着受主装药高度的增加,受主装药被引爆的可靠性也逐渐提高。装药高度不同对应的最佳隔板厚度也不同。为了分析烤燃环境下引信炸药装药热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来描述炸药热反应方程,并导入仿真软件Fluent中对引信烤燃过程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慢速烤燃情况下引信点火区域更易出现在雷管装药中心的环形区域,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引信内炸药装药的点火时间和点火温度均呈逐渐减小或降低的趋势。引信壳体材料对炸药装药的热点火反应影响不大,而引信的炸药装药类型和装药密度对点火时间和点火温度影响较大。在引信表面增加隔热材料可以延长引信点火时间,但对点火温度影响较小。对比隔热涂层(T-09)、树脂复合材料(碳/酚醛)、隔热陶瓷瓦(AETB-8)和耐热涂料(TGR-22)仿真结果可知,耐热性能最好的是隔热涂层瓦。随着隔热材料厚度的增加,炸药装药点火温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点火时间则逐渐延长。

林文洲[6](2006)在《高能炸药摩擦感度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根据炸药热爆炸理论的热反应扩散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能炸药的摩擦感度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维理论模型。针对炸药摩擦感度实验,建立了炸药与金属发生摩擦引起升温的理论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摩擦产生的高温致使低熔点炸药发生熔化的情况,还考虑了熔化引起炸药与金属之间摩擦阻力的变化,即熔化后摩擦系数的变化。数值模拟得到了炸药与金属的摩擦界面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摩擦过程中炸药和金属中的温度分布。摩擦界面的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如果时间足够长,炸药将出现热爆炸。在摩擦感度实验的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炸药发生点火的时间,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基本符合。对二维钢管中炸药与管壁摩擦引起的炸药点火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炸药的点火位置,与国外文献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金大勇[7](2019)在《RDX基熔铸炸药大尺寸结构精密装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RDX基熔铸炸药大尺寸结构精密装药工艺。主要研究内容为:大尺寸结构熔铸炸药缺陷生成机理及消除方法、RDX基熔铸炸药配方工艺性优化设计技术、大尺寸结构装药精密块铸技术、大结构尺寸铸装工艺安全性设计技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RDX基熔铸炸药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载体炸药(TNT、DNAN等)的体积收缩造成的裂纹和缩孔,以及外来气体的混入导致的气孔。裂纹的消除方法主要是控制减小装药内部的热应力;缩孔的消除方法主要是实现对炸药凝固收缩时的补充;气孔的消除方法主要是采取合理有效的除气措施。(2)选取粒度合适,表面平整光滑、外形为球形或接近球形的RDX颗粒,采用双元或多元粒度级配技术,可以获得粘度适中和浇注质量优异的炸药装药。(3)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对典型RDX基熔铸炸药装药质量影响程度为:R(处理时间)>R(真空度)>R(温度)。最佳装药工艺条件为:药浆处理时间15 min,药浆处理真空度-0.090 MPa,药浆温度95℃。(4)创新研制的预整形同步块铸技术与常规的块铸工艺相比,大幅度减少或者消除了熔铸混合炸药的装药缺陷,其装药密度达到了1.726g·cm-3,相对密度达到95.8%,与常规块铸工艺相比分别提高了0.041g·cm-3和2.2%。(5)通过对典型RDX基熔铸炸药装药工艺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其安全风险因素及分类;利用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手段,对炸药的本质安全性、相容性、热刺激等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测试与研究,并与实际工艺过程参数条件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确定工艺安全性的结论与方法,此结果对大尺寸结构装药的工艺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思路与方法参考。

胡荣祖[8](1967)在《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凝聚系统的热爆炸是既复杂又缺少研究的现象,该现象的显着特征在于有各种聚集态的变化和与此变化有联系的过程,如气体产物从反应区中的排除,部分产物溶于分解的液体产物中等等。这些过程既给予热分解动力学规律性又给予热传导条件以重大影响。因此,给研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目的是简述液相和熔相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我们认为,如能通过热爆炸方法来寻找炸药库存温度和储器大小的关系,炸药加工温度与药柱尺寸之关系,决定合成容器的形状和大小、炸药的安全加工期和储存期等,则对

胡荣祖,松全才,谢俊杰,梁燕军,查旺卿[9](1987)在《三硝基甲烷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提出了等温条件下研究凝聚体系热爆炸的方法。实测了三硝基甲烷热爆炸的临界温度、诱导期和爆前升温。结果表明:自加速反应和热积累是等温条件下三硝基甲烷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的主要因素。

刘颖[10](2009)在《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方法及标准研究》文中指出含能材料是一类典型的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等生命周期的各环节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外界刺激,在这些外界能量的刺激中,热是最常见、最普遍、导致事故最多的一种。所以,对液态含能材料在外界热作用下的响应问题(热感度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热感度是物质在热作用下发生快速化学反应难易程度的度量,求取含能材料的热感度的本质是求取诱导期TMR与温度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加速度量热仪(AR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液态含能材料太根(TEGDN)、敌根(DEGDN)、叠氮太根(AZTG)的形式动力学,并在此基础上综合本课题组已开展研究的硝基甲烷(NM)、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和硝酸异辛酯(EHN)四种物质,探讨了七种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首先通过ARC实验,对四种固态含能材料太安(PETN)、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梯恩梯(TNT)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到了四种物质的热感度,将热分析得到的热感度数据与伍德合金浴测试得到的5s或5min爆发点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两者排序一致的结论,认为以量热分析得出的5s或5min时的分解温度作为判据来判定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高低是可行且可靠的。然后,分别通过ARC和DSC研究了TEGDN、DEGDN及AZTG的热感度,综合NM、NPN、IPN、EHN的动力学参数,对七种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进行了比较,不同实验方法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热感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EHN、DEGDN、TEGDN、NPN、IPN、AZTG、NM。最后,拟定了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方法的标准。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采用量热法建立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实验方法,并逐步形成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炸药爆轰与安全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混合炸药概况
        1.1.1 混合炸药的爆轰性能
        1.1.2 混合炸药的安全性能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2.1 硝酸铵的改性研究
        1.2.2 工业炸药的爆轰特性研究
        1.2.3 含铝炸药的爆轰特性研究
        1.2.4 TATB及其杂质的热性能研究
        1.2.5 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热安全性研究
        1.2.6 炸药的感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本章参考文献
2 硝酸铵的改性研究
    2.1 前言
    2.2 硝酸铵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途径
        2.2.1 硝酸铵的一般特性
        2.2.2 改性原理和技术途径
    2.3 硝酸铵的防晶变研究
        2.3.1 样品制备
        2.3.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机理探讨
    2.4 硝酸铵的防吸湿防结块性研究
        2.4.1 样品制备
        2.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4.3 实验研究
    2.5 硝酸铵的自敏化研究
        2.5.1 工业炸药起爆特征
        2.5.2 硝酸铵自敏化理论
        2.5.3 膨化硝酸铵自敏化特征
    2.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工业炸药的爆轰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工业炸药的非理想爆轰和反应机理
        3.2.1 工业炸药的非理想爆轰
        3.2.2 工业炸药爆轰反应机理
    3.3 工业炸药的爆速和爆压
        3.3.1 有机玻璃法
        3.3.2 理论计算
    3.4 工业炸药的底面输出波形
        3.4.1 实验原理和方法
        3.4.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4.3 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含铝炸药的爆轰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含铝炸药的非理想爆轰
        4.2.1 非理想炸药
        4.2.2 非理想炸药的爆轰特性
    4.3 含铝炸药的爆轰反应机理
        4.3.1 二次反应理论
        4.3.2 惰性热稀释理论
        4.3.3 化学热稀释理论
    4.4 含铝炸药的爆轰性能
        4.4.1 实验测试
        4.4.2 理论计算
    4.5 含铝炸药的作功能力
    4.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TATB及其杂质的热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样品制备
    5.3 热分解研究
        5.3.1 布氏压力法
        5.3.2 热失重
        5.3.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5.3.4 微热量热分析
        5.3.5 热感度测试
        5.3.6 讨论
    5.4 绝热分解研究
        5.4.1 测试条件和实验原理
        5.4.2 测试数据的校正
        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5.5.1 实验仪器和试验条件
        5.5.2 动力学关系式的推导
        5.5.3 热分解活化能计算
    5.6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热安全性研究
    6.1 概述
    6.2 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热性能
        6.2.1 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的热分析
        6.2.2 HMX/TATB高聚物粘结炸药热感度的测定
    6.3 炸药柱非限定热爆炸实验
        6.3.1 实验方法
        6.3.2 HMX/TATB系列配方炸药柱热爆炸实验
        6.3.3 PBX-1炸药柱热爆炸实验
    6.4 炸药柱限定性热爆炸实验
        6.4.1 实验方法
        6.4.2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6.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炸药的感度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7.1 前言
    7.2 炸药的实用感度
        7.2.1 炸药的起爆感度
        7.2.2 炸药的冲击波感度
    7.3 炸药的危险感度
        7.3.1 炸药的热感度
        7.3.2 炸药的机械感度
        7.3.3 炸药的发射感度
        7.3.4 炸药的电火花感度
        7.3.5 炸药的射流感度
    7.4 评价方法研究
        7.4.1 过去的方法
        7.4.2 综合表征评价方法
        7.4.3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7.5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
致谢
作者学习工作简历

(2)国外高能炸药点火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非冲击( 撞击) 点火
2 点火和反应增长模型
3 热爆炸
4 弱冲击压缩
5 均质炸药的冲击点火和爆轰
6 非均质炸药的冲击点火和爆轰
7 未来的研究方向

(3)凝聚炸药烤燃机理研究及二维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
第二章 凝聚炸药热起爆机理
    §2.1 热爆炸理论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数值求解中有限元方法的实现
    §3.1 单元剖分和控制方程的离散
    §3.2 有限元法的总体合成
    §3.3 瞬态温度场有限元法求解特点
    §3.4 化学反应放热项的处理
    §3.5 程序计算设计及流程
第四章 凝聚炸药烤燃数值模拟
    §4.1 RDX炸药Cook-off实验的数值模拟
    §4.2 小尺寸药柱烤燃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4.3 大尺寸药柱烤燃特性的模拟与分析
    §4.4 炸药尺寸对烤燃特性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含能材料起爆过程“热点”理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热点”理论产生历史
2“热点”模型及研究进展
    2.1“热点”模型
    2.2“热点”研究进展
3结语

(5)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不敏感引信技术简介
    1.3 国内外不敏感引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3.1 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价标准分析
        1.3.2 传爆序列爆炸元件精细化装药技术研究
        1.3.3 小雷管对引信导、传爆管的起爆特性仿真研究
        1.3.4 烤燃环境下引信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军用爆炸物质感度要求和评价标准分析
    2.1 引言
    2.2 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2.2.1 直列装药与错位爆炸序列中的爆炸物质感度要求
        2.2.2 不敏感弹药中的爆炸物质装药感度要求
    2.3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发展
        2.3.1 国外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2.3.2 我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的发展
    2.4 我国与美国爆炸物质感度评定方法标准对比分析
        2.4.1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项目对比
        2.4.2 爆炸物质感度评定准则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传爆序列钝感爆炸元件精细化装药工艺技术参数仿真研究
    3.0 引言
    3.1 收口工艺简介
    3.2 有限元基本理论
        3.2.1 LS-DYNA简介
        3.2.2 有限元求解方程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有限元网格划分
        3.3.2 材料模型及仿真参数的设置
    3.4 钝感爆炸元件管壳收口模具的优化设计
        3.4.1 收口锥角对收口效果的影响
        3.4.2 收口锥角对装药受力的影响
        3.4.3 收口锥角对平口工艺的影响
    3.5 管壳材料和尺寸对其内部装药密度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小雷管对引信导、传爆管的起爆特性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冲击起爆与爆轰理论
    4.3 有限元建模及求解
        4.3.1 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4.3.2 材料模型和状态方程的选取
    4.4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4.4.1 小雷管起爆机理研究
        4.4.2 施主装药与受主装药间有隔板时起爆过程研究
        4.4.3 隔板厚度和隔板材料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4 隔板位置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5 约束条件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4.6 受主药量对起爆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烤燃环境下引信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1 引言
    5.2 炸药热安全性理论分析
    5.3 引信慢速烤燃的热反应特性分析
        5.3.1 Fluent软件简介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5.3.3 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的设置
        5.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5.4 烤燃过程中引信装药热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升温速率对热反应的影响
        5.4.2 引信壳体材料对热反应的影响
        5.4.3 引信装药密度对热反应的影响
        5.4.4 引信装药类型对热反应的影响
        5.4.5 隔热材料对热反应的影响
        5.4.6 仿真结果可信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结论
    6.3 本文创新点
    6.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高能炸药摩擦感度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凝聚炸药起爆
        1.2.2 磨擦理论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考察的问题描述及模型
    2.1 炸药摩擦问题的描述
    2.2 建立高能炸药与金属摩擦引起的升温和点火模型
第三章 数值计算
    3.1 基本传热的数值模拟方法
        3.1.1 一维非稳态导热方程差分
        3.1.2 一维非稳态导热差分方程的格式
        3.1.3 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TDMA方法
    3.2 熔化计算方法
第四章 数值模拟结果
    4.1 程序可靠性的考察
    4.2 金属热传导系数的的影响
    4.3 考虑炸药熔化情况的影响
    4.4 各种炸药的摩擦感度计算
    4.5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二维的数值模拟
    5.1 Glenn实验简介
    5.2 模型的简化
    5.3 数值模拟方法
    5.4 二维计算方法
        5.4.1 点迭代法
        5.4.2 块迭代法
        5.4.3 非稳态计算方法
    5.5 数值模拟结果
    5.6 结论和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RDX基熔铸炸药大尺寸结构精密装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4 研究方法、技术途径
第二章 大尺寸结构熔铸装药缺陷分析
    2.1 装药裂纹的形成机理及消除方法
        2.1.1 装药裂纹的形成机理
        2.1.2 装药裂纹的消除办法
    2.2 装药缩孔的形成机理及消除方法
        2.2.1 装药缩孔的形成机理
        2.2.2 装药缩孔的消除办法
    2.3 装药气孔的形成机理及消除方法
        2.3.1 装药气孔的形成机理
        2.3.2 装药气孔的消除办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DX基熔铸炸药配方工艺性优化设计技术研究
    3.1 固相颗粒粒度对配方工艺性的影响
        3.1.1 固相颗粒密堆积机理
        3.1.2 RDX基悬浮体中粒子的聚结及吸附作用
        3.1.3 RDX基悬浮体中粒子的沉降作用
    3.2 固相颗粒级配特性对配方工艺性的影响
    3.3 固相颗粒形貌对配方工艺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熔铸炸药大尺寸结构精密块铸技术研究
    4.1 熔铸炸药精密块铸工艺原理
    4.2 高质量药浆制备技术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预整形同步块铸技术研究
        4.3.1 工艺原理
        4.3.2 工艺实验
        4.3.3 结果与讨论
        4.3.4 工艺安全性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尺寸结构铸装工艺安全性设计技术研究
    5.1 RDX基典型炸药本质安全性分析
        5.1.1 配方相容性的安全性分析
        5.1.2 RZD-1 炸药与典型制式配方的安全性能对比
    5.2 大尺寸装药铸装工艺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
    5.3 热损伤对炸药工艺过程安全性影响分析
    5.4 大药量熔铸炸药工艺过程热安全性分析
        5.4.1 慢速烤燃实验
        5.4.2 大药量炸药温度场仿真计算
        5.4.3 大药量炸药装药冷却凝固过程热安全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9)三硝基甲烷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实验装置和条件
结果和讨论
    1.NF的热分解特性
    2.NF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的特性值
    3.NF的安全储存期
结论

(10)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方法及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论文的工作
2 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评价可行性探索
    2.1 固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表示方法和实验测定
    2.2 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的方法探讨
    2.3 加速度量热仪
        2.3.1 实验原理
        2.3.2 数据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四种固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研究
    3.1 实验仪器
    3.2 试样
    3.3 实验条件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实验结果
        3.4.2 不同诱导期对应的初始分解温度计算
    3.5 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的评判标准探讨
    3.6 本章小结
4 液态含能材料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4.1 DSC动力学计算相关原理
        4.1.1 Kissinger法
        4.1.2 Ozawa法
        4.1.3 普适积分法
    4.2 三种液态含能材料的差示扫描量热实验
        4.2.1 仪器
        4.2.2 试样
        4.2.3 实验条件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DSC实验结果
        4.4.2 DSC实验分析
        4.4.3 不同诱导期对应的初始分解温度计算
        4.4.4 七种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液态含能材料的绝热加速度量热分析
    5.1 三种液态含能材料的加速度量热实验
        5.1.1 仪器
        5.1.2 试样
        5.1.3 实验条件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2 不同诱导期对应的初始分解温度计算
        5.2.3 七种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分析
    5.3 ARC测试结果与DSC测试结果比较
    5.4 本章小结
6 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实验方法标准拟定
    6.1 范围
        6.1.1 主题内容
        6.1.2 适用范围
        6.1.3 应用指南
    6.2 规范性引用文献
    6.3 一般要求
        6.3.1 设备和材料
        6.3.2 采样
        6.3.3 试剂和材料
        6.3.4 安全
        6.3.5 量和单位
        6.3.6 数值修约和异常值剔除
    6.4 实验准备
        6.4.1 实验条件
        6.4.2 器具要求
    6.5 实验步骤
        6.5.1 样品的称取
        6.5.2 实验程序
    6.6 实验结果描述
    6.8 实验报告
7 结束语
    7.1 本论文主要结论
    7.2 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炸药爆轰与安全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D]. 高大元.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4)
  • [2]国外高能炸药点火机理研究进展[J]. 田轩,冯晓军,封雪松,徐洪涛,冯博,王晓峰. 爆破器材, 2014(01)
  • [3]凝聚炸药烤燃机理研究及二维数值模拟[D]. 荆松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03)
  • [4]含能材料起爆过程“热点”理论研究进展[J]. 彭亚晶,叶玉清. 化学通报, 2015(08)
  • [5]不敏感引信及其相关技术研究[D]. 殷瑱.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6]高能炸药摩擦感度的理论研究[D]. 林文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06(04)
  • [7]RDX基熔铸炸药大尺寸结构精密装药技术研究[D]. 金大勇. 西北大学, 2019(04)
  • [8]液体炸药热爆炸的实验方法[J]. 胡荣祖. 爆破材料, 1967(01)
  • [9]三硝基甲烷热分解过渡到热爆炸的研究[J]. 胡荣祖,松全才,谢俊杰,梁燕军,查旺卿. 爆炸与冲击, 1987(03)
  • [10]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测试方法及标准研究[D]. 刘颖.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液体炸药的热爆炸实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