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祖发[1](1983)在《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文中提出 将宋健“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理论应用到昆虫种群中去,应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但遗憾的是,冯晋臣老师的《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以下简称《昆》文)在理论和方法的运用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混乱和错误。他贸然得出“模型经实际使用,计算所得的种群动态趋势,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经实例计算证明,上述诸动态模型,使用效果较好”等结论,我们认为缺乏科学根据,经不起实践检验。假如《昆》文的作者对宋健“人口发展过程的预测”理论,以及系统分析与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实质有一定的理解并借鉴的话,那么就不至于如此。本文仅就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李宾宾[2](2015)在《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及时空生态位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的种群动态及斜纹夜蛾和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主要结果如下:1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的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在时间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种群动态呈单峰型。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与聚集度无相关性,但与有虫株率呈高度正相关,说明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斜纹夜蛾总体上从点片发生逐渐向全田发生扩展。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可分为4个动态类型:点片发生阶段(种群特征为低密度、高聚块)、扩张或衰退阶段(种群特征为低密度、中聚块)、高峰发生阶段(种群特征为高密度、高聚块)和下降阶段(种群特征为中密度、中聚块)。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由刚侵入的点片发生阶段,经过短暂的上升阶段,迅速进入高峰发生阶段。因此,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处于点片发生阶段和上升阶段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的关键时期。2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空间二维生态位宽度均很小,表明它们的种群数量在时空二维资源序列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在主要捕食性天敌中,草间小黑蛛、血色亮腹蛛、四点亮腹蛛和八斑球腹蛛与斜纹夜蛾的时空二维生态位重叠度较大,表明它们对斜纹夜蛾的跟随作用较强,有较大的潜在控制作用。同时,这几种天敌除四点亮腹蛛外种群数量也比较丰富。斜纹夜蛾的时动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无显着的相关性,表明斜纹夜蛾对秋甘蓝的为害情况比较复杂。总的来看,斜纹夜蛾对甘蓝全株(心叶、内层叶、外层叶)均可造成危害,但以外层叶受害最重。
周婵[3](2004)在《东北草原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特性及其进化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多年生根茎型禾草,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等生物生态学特性。羊草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生态可塑性,能适应复杂的生境条件,在羊草分布区内,经常可以见到灰绿色和黄绿色两种叶片颜色明显不同的羊草呈小斑块状镶嵌分布。在以往有关的研究中,有些学者把这两种叶色的羊草称为生态型,有些学者称为趋异类型,但并未提出其生态型分化的充分证据及其分化的主导因子,因此并不能证明两个叶色的羊草已经分化成为生态型。在分类学上,两个叶色的羊草为一个种,过去也不曾有人将其明确地再划分为变种或变型。本论文通过在个体和种群两个水平的、生理生态和种群生态两个方面的研究证明两个叶色羊草种群发展采取了相同策略,存在生理趋异分化,首次明确提出了产生分化的主导因子是土壤中的盐碱,把叶色为灰绿色和黄绿色的羊草定义为灰绿生态型和黄绿生态型,简称灰绿型和黄绿型,属于土壤生态型,为确定两个生态型羊草提出了有力的理论证据。 个体和种群水平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证实两个生态型的生理特征已产生明显趋异适应性分化,并且具有遗传特性。两者都具有一定适应能力,灰绿型羊草的强耐盐碱、耐旱性和黄绿型羊草的弱耐盐碱、耐旱性都是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盐碱)条件而产生的相应的适应性反应。在同一生境条件下,两个生态型羊草能正常生长繁殖且稳定遗传,而在这同一生境的气候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其所处的土壤条件。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产生分化是由诸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主导因子是土壤因子中的盐碱,两个生态型属于土壤生态型,羊草生态型的划分反映出此物种的生态适应及其进化意义。在种群特征、年龄结构、繁殖规律、有性生殖特性、构件生长规律等种群生态学研究中,两个生态型之间差异不明显,在不同生境间数量上的大小变化主要是对不同生境生态适应的结果,属于生态可塑性的范围之内,种群在生存与发展上采取了相同的策略。 灰绿型羊草在盐碱、干旱、CO:倍增的胁迫条件下的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积累速率,Na+积累速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黄绿型羊草;C斌CB,电解质外渗率和Na/K的下降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表观量子效率均小于黄绿型羊草,与胁迫强度之间呈直线回归关系,达到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生态型羊草各个生理指标之间差异显着或极显着。羊草是采用耐胁变性方式适应生境的恶劣条件,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渗透调节能力,渗透调节能力与植物本身的抗逆能力和适应性有关。在逆境条件下,灰绿型羊草渗透调节能力、第一性物质生产能力大于黄绿型羊草,适应性强于黄绿型羊草,在适应恶劣环境的过程中时已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分化和第一性物质生产分化。高CO: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施肥作用,使植株光合作用增加,最终增加物质生产能力。但在干旱情况严重的条件下,CO:施肥并不能完全补偿干旱所带来的损失。 松嫩平原,灰绿型羊草种群含水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都大于黄绿型羊草种群,而水势和细胞膜透性小于黄绿型,两者之间差异显着或极显着。虽然灰绿型羊草种群的土壤盐碱化程度重于黄绿型种群,但其抗盐碱强于黄绿型羊草种群,对生境的适应性强于黄绿型种群,充分表现出趋异适应的生理特性,进一步证明两个生态型在生理特征已产生具有遗传特性的分化,并且这种分化是对不同盐碱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高度、密度、生物量、分株重、生物量分配;不同龄级分莫株的数量、生物量、繁殖力、生殖分配、结实率、单穗籽粒数、穗长、叶构件的数量、叶长、叶宽等情况在相同生态型不同生境之间,相同生境不同生态型之间,以及不同龄级分桑株之间,均有一些差异,有的甚至达到显着水平,但认为两个生态型种群特性基本相同,这些差异是两个生态型羊草对其所在不同生境产生的相应地适应性反应,具有明显地生态可塑性。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在不同生境中分株重与密度之间呈幂函数变化,种群生物量和分株重都随密度和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呈稳定型和增长型共存的年龄结构;营养繁殖数量符合幂函数增长规律;生殖器官与营养器官之间存在拮抗并相互权衡的生长关系;不同龄级分桑株不同叶位的叶长与叶宽、叶片的生物量与分粟株生物量和高度之间具有相同的生长规律;不同龄级分孽株的不同叶位、不同构件中和种群不同器官中生物量分配具有相同规律。两个生态型种群未达到环境容纳量,但具有相同的占领空间、生长规律以及种群发展对策,采取了相同的营养繁殖策略和种群调节机制。关键词:羊草;生态型;种内分化;趋异适应;生理生态; 种群生态
刘彬[4](2018)在《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文中认为水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存于水生态系统,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过量取用、对水产品的过量捕捞、以及向天然水体污染物的过度排放等行为,却对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维持产生了不利影响。随之而来的水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福利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日益加剧。单纯的以GDP为考核指标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越来越不能全面反映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已势在必行。水生态资产核算是评估水生态效益的基本前提,是将水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与政绩考核制度的重要支撑。本文针对水生态资产核算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探索,在梳理了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完成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产概念和内涵的系统解析,归纳了资产的一般属性,即“有权属”和“收益性”。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水生态资产的基本定义为,所有者通过拥有和控制水生生物、非生物成分及其环境而获得的水生态产品和服务。水生态资产是自然资源资产和水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结合,其分类与水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相一致,共划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大类15个亚类,从而为深入研究水生态资产奠定了基础。(2)将环境作为与经济体并列的虚拟主体引入到水生态资产核算中,构建了关于经济体与环境的债权债务关系,反映了水生态资产负债项的客观存在,体现一般负债应包括债权方和债务方的基本属性。通过对水生态系统压力-状态-资产相互关系的详细阐述,将水生态负债定义为,人类社会经济体对水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利用而引起的水生态系统状态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方向相反的位移,进而造成水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降低。人类社会经济体对水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利用作为水生态负债存在与否的判定标准,通过详细描述水生态负债形成机制,拟定了负债项中不同类型负债发生的阈值。(3)深入探讨了水生态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关于功能量和经济价值量的核算方法。将核算主体从生态系统服务中单一对人类经济体的核算拓展到整个生态系统。水生态资产项核算主体分为经济体和环境,而负债项核算只针对经济体,环境没有负债项。经济价值量的核算以功能量核算为基础,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将功能量转化为经济价值量。(4)分析了国家资产负债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以及环境经济核算(SEEA)不同的核算思路,以及相应资产负债表的异同,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水生态资产负债表应遵循恒等式、记账规则和应计制,构建了水生态资产负债表表式。(5)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编制了邯郸市以2014年和2015年为核算期的水生态资产负债表。其中,水生态资产项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大类,供给服务细分为供水、水力发电、淡水产品3类服务;调节服务划分为水源涵养、固碳释氧、洪水调节、水质净化、气候调节、维持种群栖息地6类服务;文化服务仅含有旅游服务。水生态负债项包括过量取水、污染物过度排放、过度捕捞及水面转变为其它土地利用共4类,并设定了负债发生的临界值。结果表明:邯郸市2015年水生态资产总价值量为256.76亿元,相较于2014年的286.42亿元降低了 10.36%;而水生态资产净资产2015年247.11亿元比2014年273.45亿元减少了 9.6%。2014年和2015年水生态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和3.8%,2015年形成的负债量9.64亿元比2014年12.97亿元下降了 25.67%。本文对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的研究,是水生态资产核算的重要内容。该表不仅从纵向上体现了水生态资产被人类经济体使用、消耗过程中水生态资产在不同核算期间的变化,也从横向上反映了核算期内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利用程度。水生态资产负债表这一核算工具可以更加及时和准确地定位人类利用水生态系统所提供各类服务的不当之处,为水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和行动方向。将人类对水生态系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纳入到核算体系中,可全面、完整、合理地进行水生态系统的综合核算,为评价人类活动与水生态系统的关系、掌握和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水生态资产负债表可为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提供参考。
郭敏[5](2003)在《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储粮害虫声测报技术是近年来生物声学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与传统的储粮害虫检测方法相比,害虫的声测报技术作为一种快速、实用的新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国外,通过监测储粮害虫声信号能够实现对储粮害虫侵害程度的量化,但在害虫声信号识别害虫种类方面的工作却鲜有报道。在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为了深入研究和有效监测粮堆内部深层害虫发出声信号的传播特性,本文首次采用驻波管法,对声信号在不同种类、不同厚度粮食中传播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并且进一步推广、发展了多孔介质中声传播理论,建立了粮食中声波传播模型。在声信号识别害虫种类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五种主要储粮害虫弱声信号(爬行声信号)进行了特征分析及识别,这一研究内容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灭虫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及早确定防治对策,降低储粮损失。 为了有效地研究储粮害虫所产生声信号在各种粮食中的传播特性,本文采用驻波管法,对十一种不同种类粮食在不同堆积厚度情况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粮食吸声特性与其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及粮食堆积厚度等有关,存在一定的规律,得出如下结论:同一厚度下,颗粒大的粮食较颗粒小的吸声性能差,颗粒由大到小,吸声系数峰值频率向低频方向移动;球形颗粒粮食较长形颗粒吸声性能差。粮食厚度也是影响其吸声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粮食厚度增加,吸收频带加宽,低频吸声系数增大,最大吸收峰个数增加,并向低频方向移动。大颗粒粮食的平均吸声系数普遍较小颗粒的平均吸声系数小,颗粒大的随厚度继续增厚,平均吸声系数增加的趋势却很弱,而颗粒小的随厚度增厚,其平均吸声系数一直呈增大的趋势。粮食吸声性能与其颗粒形状、大小有关,而受粮食品种影响甚微。 本文提出了粮食的吸声机理模型:当声波入射到粮堆表面时,认为主要由两种机理引起声波的衰减:一种是多孔性吸声机理。首次建立了准多孔介质的概念,可将堆积的粮食看作准多孔介质(颗粒介质),透入粮食内部的声波在孔隙中传播时,由于粘滞性和导热性的效应,把声能逐渐变成热能耗散。另一种吸声机理来自亥姆霍兹共振腔。一定厚度的粮食可看作是一种组合式共振吸声结构,每层认为由许多个单独亥姆霍兹共振腔并联而成,而层与层的共振腔为串联关系,表现为共振性吸收,出现了共振吸收峰。因而,粮食吸声性能介于多孔介质和共振吸声结构之间,是在上述两种机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声波的吸收。 本文以广义出叭理论为基础,对Bi叶理论中忽略双相介质间热效应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将Johnson的多孔介质中声传播模型进行了推广改进,将其用于准多孔介质中,建立了粮食颗粒中声波传播理论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对粮食吸声系数的理论计算值与驻波管法测得实验值吻合较好。 考虑准多孔介质声传播中存在空气与颗粒间的粘滞力和惯性力,推导出准多孔介质中孔隙动态曲折度函数表达式。进一步考虑准多孔介质声传播中同时还存在空气与颗粒间的热效应,推导出准多孔介质中空气动态压缩率函数表达式。给出了准多孔介质中吸声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它是动态曲折度和动态压缩率的函数。 利用准多孔介质中声传播模型,计算了堆积一定厚度的黄豆的吸声系数理论值。将粮食中孔隙看作既有圆柱形又有狭缝状是本文建立的一个新模型,这一模型与实际符合较好。 本文研究分析了五种主要储粮害虫弱声信号。害虫声信号采集系统由日本产TEAC*;四通道录音机(数字记录仪)记录害虫爬行声信号,数字示波器将声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送计算机存储,由MATLAB软件对数据文件进行信号处理,包括信号的再现、放大、滤波、小波去噪、功率谱分析等工作。 由五种害虫时域信号可见,信号间差异比较明显,杂拟谷盗爬行声脉冲最密集,赤拟谷盗次之,谷羹最次,这可能与害虫爬行时速度快慢有关,锯谷盗和长头谷盗是两种体积较小、爬行较快的害虫,其爬行声信号较难采集,但从去噪后的时域图中仍然可见到保留下来的信号成分,由于两者爬行较快,信号都表现得较为杂乱、无规律。五种害虫声信号功率谱幅值(能量)也明显不同,幅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赤拟谷盗、杂拟谷盗、谷蠢、锯谷盗、长头谷盗。认为害虫爬行声能量与其体重成正比,体重大的害虫具有较大的振动能量。五种害虫声信号的峰值频率和主要频域范围也存在差异。五种害虫时域及频域信号的差异是害虫种类差异的表现。
二、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2)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及时空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昆虫种群动态研究 |
1.2.2 昆虫时空生态位研究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田 |
3.2 调查方法 |
3.3 研究方法 |
3.3.1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研究 |
3.3.2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的研究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研究 |
4.1.1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 |
4.1.2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
4.2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研究 |
4.2.1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 |
4.2.2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空间生态位 |
4.2.3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空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 |
4.2.4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的时间动态空间生态位 |
5 讨论 |
6 结论 |
6.1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的种群动态 |
6.2 秋甘蓝田斜纹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东北草原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特性及其进化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
1.2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
1.3 进化生态学研究进展 |
1.4 适应性研究进展 |
1.5 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及其分化的研究进展 |
1.6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二章 自然概况及研究方法 |
2.1 松嫩平原自然概况 |
2.2 实验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 |
2.3 天然种群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 |
2.4 指标的测定 |
2.5 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三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
3.1 植株含水率的响应 |
3.2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响应 |
3.3 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响应 |
3.4 叶片水势的响应 |
3.5 植株脯氨酸含量的响应 |
3.6 体内无机离子含量的响应 |
3.7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1 对植株含水率的影响 |
4.2 对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4.3 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 对体内脯氨酸和离子含量的影响 |
4.5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对CO_2倍增的生理响应 |
5.1 对最大光合速率的影响 |
5.2 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
5.3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5.4 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5.5 对表观量子效率的影响 |
5.6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的生理动态 |
6.1 种群土壤因子概况 |
6.2 种群含水率 |
6.3 叶绿素 |
6.4 水势 |
6.5 细胞膜透性 |
6.6 氮含量 |
6.7 主导因子分析 |
6.8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特征的数量动态 |
7.1 种群高度 |
7.2 密度 |
7.3 生物量动态 |
7.4 分株重动态 |
7.5 种群生物量配置 |
7.6 种群调节机制 |
7.7 结论与讨论 |
第八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结构 |
8.1 年龄结构 |
8.2 生物量结构 |
8.3 分蘖节和根茎的营养繁殖力 |
8.4 分蘖株牛产力 |
8.5 根茎物质储量 |
8.6 结论与讨论 |
第九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繁殖及其适应对策 |
9.1 营养繁殖规律 |
9.2 生殖分配Ⅰ |
9.3 生殖生长特性 |
9.4 有性生殖的数量特征及其可塑性 |
9.5 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 |
9.6 结论与讨论 |
第十章 两个生态型羊草种群构件的生长规律 |
10.1 叶构件数量特征 |
10.2 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的关系 |
10.3 叶生物量与分蘖株高度的关系 |
10.4 不同叶位叶构件的生物量配置 |
10.5 不同叶位叶构件的异速生长规律 |
10.6 不同龄级分蘖株各构件的生物量配置 |
10.7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进展 |
1.2.1 生态系统 |
1.2.2 生态系统服务 |
1.2.3 水生态系统服务 |
1.2.4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
1.2.5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创新点 |
1.4.1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理论与方法 |
2.1 水生态资产及分类 |
2.1.1 水生态资产 |
2.1.2 水生态系统服务分类 |
2.1.3 水生态资产分类 |
2.2 水生态负债及分类 |
2.2.1 负债的概念 |
2.2.2 水生态负债 |
2.3 国家资产负债表 |
2.3.1 表式 |
2.3.2 平衡关系 |
2.3.3 记账方式 |
2.3.4 确认基础 |
2.4 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2012) |
2.5 水资源资产负债表 |
2.6 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框架 |
2.6.1 基本要素 |
2.6.2 基本框架 |
2.6.3 核算规则 |
第三章 水生态资产核算 |
3.1 核算思路与框架 |
3.1.1 核算思路 |
3.1.2 核算框架 |
3.2 核算理论与方法 |
3.2.1 功能量核算 |
3.2.2 价值量核算 |
3.3 水生态资产功能量核算 |
3.3.1 供给服务功能量核算 |
3.3.2 调节服务功能量核算 |
3.3.3 文化服务功能量核算 |
3.4 水生态资产价值量核算 |
3.4.1 供给服务价值量核算 |
3.4.2 调节服务价值量核算 |
3.4.3 文化服务价值量核算 |
3.5 小结 |
第四章 水生态负债核算 |
4.1 水生态负债核算思路 |
4.2 水生态负债的确认 |
4.3 水生态负债核算 |
4.3.1 过量取水负债项功能量核算 |
4.3.2 污染物过度排放负债项功能量核算 |
4.3.3 过度捕捞负债项功能量核算 |
4.3.4 水面转变为其它土地利用负债项功能量核算 |
4.3.5 负债价值量的核算 |
4.4 小结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区域概况 |
5.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
5.1.2 气候特征 |
5.1.3 土壤植被 |
5.1.4 河流水系及湖泊、湿地 |
5.1.5 社会经济 |
5.1.6 水资源概况 |
5.1.7 水功能区划 |
5.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5.2.1 水利工程现状 |
5.2.2 供水量现状 |
5.2.3 用水量现状 |
5.3 水生态资产核算 |
5.3.1 水生态资产核算数据来源 |
5.3.2 水生态资产功能量核算 |
5.3.3 水生态资产价值量核算 |
5.4 水生态负债核算 |
5.4.1 负债功能量核算 |
5.4.2 负债价值量核算 |
5.5 水生态资产负债表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明确了水生态资产概念及分类 |
6.1.2 确定了水生态负债形成机制及分类 |
6.1.3 设定了水生态负债发生的临界点 |
6.1.4 建立了水生态资产和负债项核算方法 |
6.1.5 建立了水生态资产负债表表式结构 |
6.1.6 开展了邯郸市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实例分析研究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5)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国内外储粮害虫防治技术研究概述 |
1.1 储粮害虫危害损失的调查 |
1.2 储粮害虫检测及诱捕最新进展 |
1.3 目前储粮害虫防治技术 |
1.4 储粮害虫声测报技术 |
1.5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动物鸣声的特征分析与种类鉴别 |
2.1 动物发声机制及声信号采集和分析 |
2.2 鸣声研究现状 |
2.3 声通讯的应用 |
第三章 多种粮食吸声特性的研究 |
3.1 测定粮食吸声系数原理及实验 |
3.2 多种粮食吸声特性 |
3.3 粮食吸声机理模型的分析 |
3.4 粮食吸声系数与声波频率的回归分析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粮食中声波传播理论及模型 |
4.1 多孔介质中声传播理论概述 |
4.2 准多孔介质曲折度与声波频率间函数关系模型 |
4.3 准多孔介质中空气动态压缩率与声波频率间函数关系模型 |
4.4 粮食中声波传播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实验验证 |
4.5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储粮害虫爬行声信号分析及特征 |
5.1 储粮害虫爬行声信号的检测方法 |
5.2 声信号小波去噪 |
5.3 储粮害虫声信号时频分析方法 |
5.4 五种主要储粮害虫爬行声特征分析-声信号的分类与识别 |
5.5 储粮害虫爬行声与昆虫鸣声比较 |
5.6 本章小节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对《昆虫种群动态模型及其图形理论》一文的初步看法[J]. 吴祖发.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04)
- [2]秋甘蓝田斜纹夜蛾种群动态及时空生态位研究[D]. 李宾宾.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5)
- [3]东北草原两个生态型羊草趋异适应特性及其进化机理的研究[D]. 周婵.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1)
- [4]水生态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D]. 刘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12)
- [5]声信号在准多孔介质中的传播及害虫弱声信号特征分析[D]. 郭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