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鸡新城疫LaSota系冻干疫苗效价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董炳梅[1](2019)在《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在多种原代或传代细胞系上复制增殖,但不同毒株或亚型对宿主细胞均存在偏嗜性。为了筛选适于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生产的传代细胞系,本研究将我国ND疫苗株NDVⅠ系与Lasota株分别接种BHK-21、Vero、Hela、鸡肝癌细胞(LMH细胞)与DF-1细胞,通过对细胞病变的观察,结合对细胞培养物细胞半数感染量(Median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和HA效价的测定,对比确定适于NDVⅠ系与Lasota株生长的传代细胞系。结果显示,NDVⅠ系与Lasota株在Vero、BHK-21、DF-1、Hela与LMH细胞上均可增殖,并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但不同毒株适应细胞的能力不同。较适于NDVⅠ系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BHK-21与DF-1细胞;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细胞系依次为Hela、LMH与BHK-21细胞。本研究证明了NDVⅠ系与Lasota株均可在LMH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且LMH细胞更适于NDVⅠ系的增殖培养。NDV侵染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与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NDV的唾液酸受体主要包括Neu5Ac-α-2,3Gal-β-1,4Glc(SAα2,3Gal)和Neu5Ac-2-S-α-2,6Gal10Me(SAα2,6Gal),两种受体在宿主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表达丰度的不同对病毒的宿主范围和毒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在分子水平解释NDVⅠ系与Lasota株对不同细胞系的偏嗜性,本研究首先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2种唾液酸受体在BHK-21等5种细胞上的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BHK-21、LMH、DF-1、Hela与Vero细胞内均存在TSA-R SAα2,6Gal与SAα2,3Gal,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部分,BHK-21细胞核有SAα2,3Gal受体分布,而DF-1细胞核中两种受体均有分布。其次,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种细胞膜表面的两种唾液酸受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种细胞表面SAα2,3Gal受体的含量显着高于SAα2,6Gal受体,提示5种细胞主要以SAα2,3Gal受体为主;按由多到少排列,SAα2,3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BHK-21、DF-1、LMH与Vero细胞;SAα2,6Gal在5种细胞膜上的含量依次为Hela、LMH、BHK-21、Vero与DF-1细胞。结合NDVⅠ系与Lasota株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的比较,可判断NDVⅠ系更易与SAα2,3Gal受体结合,NDV Lasota株更易与SAα2,6Gal受体结合。NDV虽然可在多种细胞上增殖培养,但效价普遍较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NDV的两种唾液酸受体分别为SAα2,3Gal和SAα2,6Gal,而介导两种唾液酸受体形成的酶类分别是ST3Gal转移酶和ST6Gal转移酶,因此唾液酸转移酶对唾液酸受体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而细胞表面受体表达丰度的高低对病毒入侵与增殖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提高NDV细胞培养效价及进一步确定不同唾液酸受体对NDV细胞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PCI-neo为载体,在成功构建唾液酸转移酶PCI-neo-ST3与PCI-neo-ST6质粒的基础上,应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其分别转染BHK-21细胞,共获得22株BHK-ST3细胞与17株BHK-ST6细胞;进而将NDV Lasota株分别接种以上细胞,通过HA效价及TCID50的测定,分别获得了较适于NDV Lasota株增殖的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克隆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HK-ST3-22细胞与BHK-ST6-15细胞表面相应的唾液酸受体表达丰度均有显着提高,且BHK-ST6-15细胞较BHK-ST3-22细胞更适合于NDV Lasota株的增殖。为了提高NDV在BHK-ST6-15细胞株的增殖效价,本研究在对应用BHK-ST6-15贴壁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的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将BHK-ST6-15细胞进行低血清悬浮培养的驯化;另一方面对NDV Lasota株在悬浮培养的BHK-ST6-15细胞上增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BHK-ST6-15细胞的低血清悬浮培养,应用该细胞增殖培养NDV Lasota株,其细胞培养液效价可达108.375 TCID50/0.1 mL,显着高于BHK-ST6-15贴壁细胞,从而为实现NDV Lasota株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主要依靠接种SPF鸡胚制备而成,该工艺主要存在批次间稳定性差、家禽外源病毒污染的风险和鸡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问题,因此,影响着家禽活疫苗的生产。为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益,本研究应用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要求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NDV Lasota株活疫苗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完全替代传统鸡胚生产工艺。同时,该技术具有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且显着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从而为全悬浮细胞培养技术生产NDV Lasota株活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田枫岚,孙建宏,梁燕荣,刘祥,郭连喜[2](1997)在《鸡新城疫La Sota 系冻干苗新型保护剂的研究 Ⅰ.鸡新城疫 La Sota 系新型保护剂冻干苗室温保存期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保证鸡新城疫LaSota系冻干疫苗的质量、便于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根据冻干疫苗保护剂的作用原理[1,2],将几种必要的保护剂进行不同组合作为保护剂,冻干出鸡新城疫LaSota系疫苗。经试验,初步选择出一种保护剂配方。冻干的鸡新城疫LaSota系疫苗,经室温(25~30℃)保存试验,该疫苗耐稳定性明显优于蔗糖脱脂乳保护剂冻干苗。室温保存30天,效价仍合格,而蔗糖脱脂乳疫苗室温保存有效期仅为10天
沈咏舟,郑新勇,潘鑫[3](2003)在《我国家禽耐热型弱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几年国内研究禽用耐热型新城疫冻干活疫苗 ,传染性法氏囊病冻干活疫苗 ,传染性支气管炎冻干活疫苗 ,鸡痘冻干活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冻干活疫苗的概况 ,并对各种疫苗的质量标准 (参数 )进行了分析。
薛俊龙,张伟业,张国权,王国艳,刘一飞,刘源,薛逸绯[4](2012)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局部免疫对循环抗体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ND局部免疫对蛋鸡循环抗体的影响,本研究应用鸡新城疫冻干苗COL-30、Lasota系,对不同分组的鸡群进行点眼局部免疫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新城疫弱毒疫苗通过点眼局部免疫后,在连续17天的循环抗体检测期间,每组的平均抗体滴度和不免疫的对照组一样,在一定的范围内(9.3log2~10.9log2)波动,即无论是Lasota还是COL-30弱毒苗,不同剂量的免疫抗体变化与同批的对照组抗体相比,相同的疫苗不同的免疫剂量抗体效价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局部免疫并不会对原有的血液循环抗体(特别是高抗体)鸡群产生不利的影响。
林秋燕[5](2017)在《新城疫基因Ⅶd亚型重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主要感染鸡、鹌鹑、鸽和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导致大多数禽类中枢神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统损伤。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ND被列为优先防治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目前新城疫主要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防控。本试验选用新城疫基因Ⅶd亚型重组致弱病毒rGM-Ⅶm,制备油包水型油乳剂灭活疫苗。为了评估该疫苗的免疫效力,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将r GM-Ⅶm和LaSota灭活疫苗分别免疫SPF鸡21 d后,应用GM与LaSota 2种抗原检测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并采用不同来源/基因型的4种ND强毒分别进行攻击,检测SPF鸡排毒情况和存活率;(2)对SPF鸡和三黄鸡分别免疫重组灭活苗,评估该疫苗的通用性;(3)使用重组灭活苗免疫SPF鸡,监测其免疫持续期;(4)使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灭活苗免疫SPF鸡,确定最小免疫剂量;(5)对免疫重组灭活苗后不同HI抗体滴度水平的SPF鸡进行攻毒实验,测定该疫苗的免疫保护临界值。SPF鸡分组免疫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和LaSota灭活疫苗后,使用GM株和LaSota株作为诊断抗原测定2种疫苗免疫后的HI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相同基因型的诊断抗原检测的血清HI平均抗体效价略高于不同基因型的诊断抗原检测结果。SPF鸡免疫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和LaSota灭活疫苗后的结果表明,新城疫r GM-Ⅶm灭活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较高、各免疫组抗体效价均一性较好,并且在咽喉和泄殖腔中未检测到病毒,攻毒保护率高达100%;免疫新城疫LaSota株灭活疫苗后,90%SPF鸡得到免疫保护,但在咽喉和泄殖腔中仍能检出病毒。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的抗体产生时间、上升速度、HI平均抗体效价以及对不同来源不同基因型的毒株的抵抗能力均优于新城疫LaSota灭活疫苗,能够刺激机体持续产生较高的抗体和提供更好的保护效果。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表明,SPF鸡免疫20μL时,新城疫效检强毒攻毒保护率即可达到100%。免疫保护临界值试验结果表明,当HI抗体效价在5 log2以上,攻毒保护率可达100%,即达到免疫保护作用。对SPF鸡和三黄鸡的免疫重组灭活苗后的抗体水平进行测定,根据其抗体的消长规律,结合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本实验室制备的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推荐免疫程序为:10日龄鸡,0.2 mL/只,肌肉注射,1次免疫,免疫期为4个月。综上所述,通过对本课题组制备的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进行免疫评估的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新城疫LaSota灭活疫苗相比,该疫苗具备更好地抵抗目前流行的基因Ⅶ型毒株的能力,并且具有免疫剂量低、抗体上升快、排毒量减少、免疫期长的优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丛华[6](2006)在《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二联活疫苗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以下简称规程)中的《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及OIE的标准方法对从中国兽药监察所购买的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冻干种毒进行种毒鉴定,包括病毒的SPF鸡胚复壮及传代,病毒的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致病指数(ICPI),对鸡胚的毒力测定,病毒含量的测定,安全性,纯净性检验,特异性检验以及免疫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所采用的Lasota毒株是稳定的,符合ND低毒力活疫苗株的要求。按照规程中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及OIE的标准方法对来自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的传染性法氏病毒(IBDV)NF8株进行种毒鉴定,包括毒种的病毒含量的测定、对鸡胚及雏鸡的毒力测定、对雏鸡的安全性试验、毒力稳定性试验、抗体产生期试验、免疫原性的测定、免疫抑制安全性试验、特异性检验以及纯净性检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IBDV.NF8株毒力稳定、无免疫抑制作用、能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免疫原性好,是合适的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的毒种。采用经鉴定合格的鸡新城疫低毒力弱毒株(Lasota株)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株(NF8株),分别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Lasota尿囊液和NF8绒毛尿囊膜及鸡胚组织磨制混合液,进行无菌检验和效价测定,合格后以1:1比例混合,加稳定剂后,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一批鸡新城疫(Lasota株)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二联活疫苗(以下简称二联苗)。检测该批制品,物理形状、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支原体检验为合格。其新城疫病毒含量分别为107.0EID50/羽份,法氏囊病毒含量分别为104.50ELD50/羽份。用10个使用剂量及1个使用剂量的二联苗接种SPF雏鸡,同时将不免疫的SPF鸡与免疫鸡关在同一笼内一起饲养21天,进行安全性试验及免疫扩散试验。对于10个使用剂量组,观察14天,全部健活,剖检10个使用剂量组和对照组部分鸡,无新城疫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特异性病理变化,证明该批疫苗安全性良好;分别于免疫后1周、2周、3周采血测NDV的血凝抑制(HI)抗体和IBDV的中和(SN)抗体,于3周时对免疫鸡和非免疫鸡分别攻击ND、IBD强毒,观察免疫鸡和未免疫鸡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当非免疫SPF鸡与二联苗免疫过的SPF雏鸡同居一定的时间后,能使非免鸡感染并产生相应的NDV HI抗体和IBDV SN抗体。分别攻击ND强毒和IBD强毒后不会引起免疫鸡及同笼饲养未免疫鸡产生ND发病症状及法氏囊病变;攻毒后保护指数皆为100%,完全能起到免疫及扩散保护作用。用ND病毒含量分别为104EID50、5000EID50、103EID50的二联苗免疫SPF雏鸡后,攻击ND强毒;用IBD病毒含量为300ELD50、200ELD50、100ELD50二联苗免疫SPF雏鸡后,攻击IDB强毒进行二联苗的最小免疫量试验。结果表明,二联苗的最小免疫量ND为5000 EID50,IBD为200ELD50。用二联苗、鸡新城疫(Lasota株)单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单苗分组免疫7日龄SPF雏鸡及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对SPF雏鸡免疫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测抗体并在3周后分别攻击ND和IBD强毒。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一免组):一免后1周、2周、3周分别采血测抗体并在3周后分别攻击ND和IBD强毒;第二部分(二免组):一免后10天进行第二次免疫,其余步骤同一免组。结果表明:用二联活疫苗免疫SPF雏鸡后,NF8株与Lasota株间不产生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攻毒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用二联活疫苗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后,如果只进行一次免疫,新城疫免疫可供完全保护,法氏囊免疫效果稍差,不能完全保护,但攻毒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如果二次加强免疫,其抗体水平、攻毒后的保护率与各自的单苗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完全保护效力。用二联苗免疫7日龄SPF鸡,6周、7周、8周、9周后采血测抗体并分别攻击ND强毒、IBD强毒后计算保护指数,其ND和IBD的免疫保护期分别在9周以上和7周左右。
江波[7](2010)在《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国家标准品的研制与定值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引起的禽类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宿主范围广,对禽类养殖业危害极大,是家禽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免疫预防是我国防制该病的有效方法,其中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以其毒力稳定、免疫反应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目前我国对该疫苗的质量判定以纸质化的质量标准为准,缺乏实物标尺,无法控制效力检验时的随机误差,使得国内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效力标定值不够准确,疫苗符合质量标准但效力值参差不齐,导致不同批次疫苗免疫效果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发展。使用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国家标准品可以更好控制该疫苗的产品质量,实现其效力值标定的标准化。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国家标准品以合格的新城疫(LaSota)半成品鸡胚液为候选物,筛选后制备冻干品,最终标定其标准特性值,用于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效力比对、校准和质控的国家标准物质。本实验通过对候选疫苗鸡胚液制备的候选物成品小样的初步研究建立了一套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国家标准品的制备筛选方法,根据检验结果选定了候选批次并最终制备得该标准品成品候选物,经过基本质量检验后,进行协作标定、效力定值后即可入库发放。本研究利用3批候选疫苗半成品制备了3批候选物成品小样,经过一系列的外源病毒、无菌性、特异性、均一性等检验程序,应用严谨的统计学手段最终筛选出质量合格、均一且效力值相对较高的3#候选物用来制备国家标准品,并对其进行了实验室内部的初步效力定值(lgEID50=7.586±0.0857)。制得3#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标准品候选物3023支,初步检验程序均符合标准品质量标准。将标准品由安瓿抽真空熔封保存法改进为安瓿充氮气保存法,现阶段经稳定性试验证明两种保存方法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保存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从而实现了标注品的批量化制备。在对疫苗效力定值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测定疫苗中病毒载量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经验证该方法稳定、重复性好、敏感、特异,每瓶疫苗含有病毒拷贝数=750×10^[(46.76-Ct)/3.29],每微升模板拷贝数在5.0×102-5.0×109之间时扩增效率为1.013;用该方法检测证实效力值(lgEID50)为7.5和6.5的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瓶内病毒载量分别为(1.46×1011-2.78×1011拷贝)和(2.45×1010-6.0×1010拷贝),约存在1个数量级的差别,当疫苗效力值(lgEID50)为6.0(合格疫苗的最低效力值)时瓶内病毒载量为(8.51×109-2.30×1010拷贝);对3#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标准品候选物小样测定病毒载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测得的核酸载量与鸡胚半数感染量之间有极显着的相关关系,证明了该方法用来测定新城疫弱毒活疫苗病毒含量的可行性,每瓶病毒载量约为(1.98×1011-2.92×1011拷贝)。同时建立了测定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Sota)中病毒效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该方法能有效检出1025EID50单位的新城疫病毒(La Sota),基于该方法判定的细胞半数感染量(lgTCIDso)与鸡胚半数感染量(lgEIDso)之间有显着的相关关系。
于淼[8](2009)在《山东鸡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与Ⅱ+Ⅶ基因型灭活疫苗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的流行日益复杂,免疫失败屡屡发生,给养禽业,特别是养鸡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更好地防制新城疫的发生,探索有效的防制措施,本研究对山东省鸡新城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并分离获得了12个新城疫病毒流行株。在此基础上,对新城疫病毒LY1分离毒株的致病性及变异性状开展了检测分析,然后以此分离株制备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保护试验,同时,构建了新城疫病毒HN基因C3dP29补体融合基因疫苗,探明了C3d P29基因的分子佐剂效果,为新城疫防制奠定了重要基础。主要研究包括以下4个部分:1.NDV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从山东省8个地区22个养禽场82份疑似新城疫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12株NDV。将12株NDV进行了MDT、ICPI和IVPI检测,结果表明,6个分离株(WF10、WF13、LY1、LY7、ZB10和JN2株)MDT均小于60h、ICPI均大于1.6、IVPI均在2.00以上,表明为强毒株;DY2、LC3和BZ7株的MDT分别为63.6h、69.6h和62.4h, ICPI值为1.4、1.44和1.35,IVPI值为1.74、1.85和1.49,为中毒力毒株;WF3、LY14和TA6株为弱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各毒株NDV均可导致鸡发生不同程度的发病和死亡,且发病和死亡的鸡均出现ND典型症状和剖检变化。2. NDV LY1株F和H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利用RT-PCR技术,对山东省新城疫病毒LY1分离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断和HN基因全部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LY1株F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bp,编码489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同序列进行比较,该毒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4.1%~88.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8.1%~93.3%之间;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组成与强毒株一致。从分子水平证明NDV山东分离株(LY1)为新城疫强毒株。LY1株病毒在101位和121位分别为K(赖氨酸)、V(缬氨酸)两种特征氨基酸,具有Ⅶ型基因型NDV的典型特征。该毒株与我国标准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与强毒株F48E9的同源性只有86.3%,与新城疫标准弱毒株C30的同源性只有84.2%,说明已发生一定的变异,这可能是高抗体水平压力下引起鸡群发病的原因。(2)HN基因ORF大小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同序列进行比较,H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2.1%~87.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7.6%~90.9%之间,属于强毒的C群,这与该病毒生物学鉴定的结论是一致的。3.新城疫病毒不同基因型灭活油乳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将新城疫病毒基因Ⅶ型LY1分离株和传统的LaSota株(基因Ⅱ型)与油佐剂按1:3比例混合乳化,分别制成油包水型LY1分离株、LY1分离株+La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无菌试验和物理性状检验合格;鸡体倍量注射试验结果证明疫苗安全性好;用LaSota株抗原进行HI试验,检测免疫接种鸡抗NDV-HI抗体,结果显示,LY1分离株+La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于接种后的14d、21d、28d所产生的平均HI抗体效价与商品化灭活疫苗(LaSota株)无明显差异(P>0.05),至35d后两种疫苗的抗体效价均达到7.2Log2以上;而LY1分离株灭活疫苗组各个时期(接种后7天除外)所产生的平均HI抗体效价与LY1分离株+La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组及商品化灭活疫苗(LaSota株)组的抗体效价差异显着(P<0.05)。LY1分离株+La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组、LY1分离株灭活疫苗组和商品化灭活疫苗(LaSota株)组HI抗体效价上升规律相同,均与对照组各个时段所产生的平均HI抗体效价差异均极显着(P<0.01)。免疫后4周用LY1分离株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证明,LY1分离株+LaSota株油乳剂灭活苗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LY1分离株灭活疫苗组和商品化灭活疫苗(LaSota株)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表明单纯使用LaSota株商品化灭活疫苗产生的保护力较低,而用分离株配以LaSota株制备的不同基因型(基因Ⅱ型+基因Ⅶ型)灭活油乳疫苗则能产生较强的保护能力。4.鸡C3d分子佐剂-NDVHN基因疫苗的构建与免疫保护效果研究以RT-PCR扩增新城疫病毒LY1株的HN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P29n中P29n的上游,将鸡补体C3d的受体结合功能区P29作为分子佐剂与新城疫病毒的HN基因连接,构建了NDVpCDNA-HN-P29.4和pCDNA-HN-P29.6分子佐剂基因疫苗,免疫接种3周龄SPF鸡,结果显示,免疫后3-4周pCDNA-HN-P29.4、pCDNA-HN-P29.6和pCDNA-HN免疫组均能诱导鸡体产生HI抗体,但pCDNA-HN-P29.4、pCDNA-HN-P29.6免疫组HI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CDNA-HN免疫组(P<0.01),但低于商品化灭活苗免疫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pCDNA-HN-P29.6和商品化灭活苗免疫组能够较好地抵抗致死量病毒的攻击,保护效率达90%,明显高于pCDNA-HN免疫组,表明鸡C3d分子对NDV-HN基因具有明显协同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鸡C3d奠定了基础。
金晓晓[9](2018)在《吉林省部分地区蛋鸡新城疫免疫情况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新城疫是蛋鸡养殖业中常见的、非常难以控制的疾病之一,主要以预防为主,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鸡新城疫流行的主要手段。由于新城疫接种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吉林省蛋鸡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监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鸡群新城疫的免疫保护率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采集1万羽以下、1万10万羽、10万羽以上规模鸡场的样本,利用血凝(HA)实验-血凝抑制(HI)实验检测样本的抗体效价,分析不同规模鸡场新城疫的免疫效果。采集不同方式免疫新城疫IV(Lasota)疫苗的蛋鸡的样本,15天后检测样本抗体效价,分析不同免疫方式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并采集不同日龄、不同疫苗种类、不同免疫方式免疫的新城疫免疫后的样本,并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分析不同免疫程序的抗体消长规律,得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结果如下:(1)吉林省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厂新城疫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7日龄新支H120二联冻干苗(点眼,1羽份)+新流灭活苗(颈部皮下注射0.3mL);21日龄新支肾二联冻干苗(点眼,1羽份)、35日龄新支H120二联冻干苗(饮水,2羽份);60日龄新城疫IV(Lasota)弱毒苗(点眼,1羽份)+新流灭活苗(皮下注射,0.5mL)。110日龄新支H120二联冻干苗(饮水,2-3羽份)+新支流减油苗(皮下注射,0.5mL);50%产蛋时用IV(Lasota)弱毒苗免疫(饮水,3羽份);230日龄新流灭活苗(肌肉注射,0.5mL);产蛋期从300天开始,每隔45天左右新城疫和新支二联冻干苗交替饮水保证产蛋后期蛋品质和质量减蛋率,产蛋期每间隔1.5-2个月进行Clone30和新城疫IV(Lasota)交替接种,产蛋后90天左右进行新流油苗免疫接种,保证集群抗体。通过检测优化了新城疫的免疫程序。(2)新城疫IV系弱毒苗不同免疫方式免疫效果相比较,最佳的免疫方式为气雾免疫,其次是滴鼻点眼,最后是饮水。(3)根据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新城疫抗体效价的监测结果发现:整体来看,大规模的蛋鸡养殖场比中小规模的蛋鸡养殖场的抗体平均滴度高,整齐度好,离散度小。
闫振贵[10](2011)在《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ND虽然有多种有效疫苗,但由于免疫途径和免疫方法不当等原因,致使鸡群发生ND的现象不断发生,对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般认为系统免疫在鸡抵抗NDV的感染中发挥主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却存在着鸡体血清抗体水平高仍然发病的现象,原因何在?有待探索。黏膜免疫是鸡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鸡体的局部免疫及全身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关于NDV弱毒疫苗免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身系统免疫,而对特异性黏膜免疫的发生规律的研究较少,难以全面揭示NDV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机理。因此,本研究对NDV弱毒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雏鸡后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局部黏膜特异性抗体和抗体阳性细胞的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鸡SIgA的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首先应用硫酸铵盐析和聚乙二醇(PEG)沉淀粗提鸡胆汁中的分泌型IgA(SIgA),再经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纯化SIgA,并用SDS-PAGE电泳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其纯度和活性,然后采用鸡胚接种试验、鸡胚病毒中和试验和攻毒治疗试验,检测鸡SIgA的抗NDV活性,结果表明,纯化的鸡SIgA终浓度为3.8mg/mL,重链分子量约为67kD,轻链分子量约为28kD;SIgA处理NDV后,能明显降低鸡胚尿囊液中NDV的血凝效价,与血清组差异不显着(P>0.05);鸡SIgA的鸡胚病毒中和指数为6.2,低于免疫血清;另外,用纯化的SIgA治疗攻毒的SPF鸡,其治愈率为46.7%,同样与血清治疗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证明鸡SIgA具有一定的中和NDV的能力。2.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发生规律的研究通过建立了检测NDV特异性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对7日龄SPF鸡经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后的血清、胆汁、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液中NDV特异性SIgA、IgG和IgM的消长规律进行了检测,同时检测了血清HI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点眼滴鼻免疫和饮水免疫鸡的血清、胆汁、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液中均可检测到NDV特异性SIgA、IgG和IgM,其中:IgM在所有样品中检出时间最早,大部分于免疫后第3d检测到,并于第7d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是鸡体早期抵抗NDV感染的主要抗体;IgG大部分于免疫后第7d检测到,并于第21d达到高峰,是血清的优势抗体;SIgA大部分于免疫后第7d检测到,并于第28d达到高峰,在胆汁、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水平最高,且维持时间最长,是NDV弱毒苗诱导鸡胆汁、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NDV的主要抗体。各组免疫鸡不仅在诱导部位黏膜分泌液中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SIgA、IgG和IgM,而且在远端黏膜也产生抗体,表明鸡的黏膜免疫类似哺乳动物,也具有共同黏膜免疫的特点。点眼滴鼻免疫诱导的血清HI抗体滴度和特异性SIgA、IgG和IgM抗体水平显着高于饮水免疫,表明点眼滴鼻免疫诱导的系统体液免疫强于饮水免疫。点眼滴鼻免疫在气管洗液和肺洗液诱导产生的特异性SIgA水平显着高于饮水免疫,而饮水免疫在消化道洗液中诱导的特异性SIgA水平又显着高于点眼滴鼻免疫,表明不同免疫途径在各黏膜效应位点诱导的黏膜免疫反应的强度不同,点眼滴鼻免疫在呼吸道引起的黏膜免疫要强于饮水免疫,而饮水免疫在消化道的免疫强度要高于点眼滴鼻免疫。3.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免疫器官中IgA、IgM和IgG阳性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优化了各种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免疫器官和局部黏膜IgA、IgM和IgG阳性细胞的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应用该法,对7日龄经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的SPF鸡脾脏、气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扁桃体和直肠中的IgA、IgM和IgG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和增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gA、IgM和IgG阳性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被染成深棕黄色,在脾脏中主要分布在边缘区及红髓的髓索中,在气管中主要分布在气管粘膜固有膜内和气管腺之间,在肠管中主要分布在肠绒毛固有层内和肠腺之间。饮水和点眼滴鼻免疫均能诱导鸡脾脏、呼吸道和消化道中产生IgA、IgM和IgG阳性细胞,其中脾脏中IgG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中IgA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在免疫后的第21和28d,肠道黏膜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数量显着多于IgM和IgG阳性细胞。在免疫后第21-28d,点眼滴鼻免疫诱导的脾脏中IgG阳性细胞数量多于饮水免疫,但差异不显着(P>0.05),而饮水免疫诱导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黏膜中IgA阳性细胞数量多于点眼滴鼻免疫,但差异不显着(P>0.05)。4.免疫抑制对NDV弱毒苗诱导的鸡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通过摘除法氏囊和注射环磷酰胺(CY)两种方法造成1日龄SPF鸡的免疫抑制,7日龄时用NDV弱毒苗经饮水免疫试验鸡,于免疫后不同时期检测各组鸡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血清HI抗体滴度,胆汁、气管洗液、十二指肠洗液中NDV特异性SIgA水平以及小肠黏膜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的数量,比较两种免疫抑制方法对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显着降低血清HI抗体滴度,引起严重的系统体液免疫抑制,其中CY的抑制作用更强;两种方法亦能显着降低胆汁、气管洗液和十二指肠洗液中NDV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和小肠黏膜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的数量,特别在免疫后前3周以内抑制作用最明显,从而也引起较严重的局部黏膜免疫反应抑制;另外,NDV强毒攻毒试验表明局部黏膜免疫在抵抗NDV感染中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5.免疫增强剂对NDV弱毒苗诱导的鸡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将NDV弱毒苗分别与CpG ODN、黄芪多糖(APS)、左旋咪唑(LMS)混合,并经点眼滴鼻免疫14日龄雏鸡,通过检测免疫后各组鸡的血清HI抗体滴度、局部分泌液中的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评价3种免疫增强剂对NDV弱毒苗引起的黏膜和系统体液免疫反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免疫后第3、4周,3种免疫增强剂均能提高血清HI抗体滴度,其中LMS的免疫增强作用强于CpG ODN和APS;3种免疫增强剂亦均能提高气管洗液、十二指肠洗液、胆汁中NDV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其中CpG ODN序列的免疫增强作用强于APS和LMS;以上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3种免疫增强剂不仅能增强NDV弱毒苗引起的系统体液免疫应答,而且也能较显着增强黏膜免疫应答反应。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鸡的局部体液IgG、IgM和SIgA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局部黏膜组织IgM、IgG和IgA抗体阳性细胞增殖规律,揭示了NDV弱毒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鸡后各黏膜部位的黏膜反应特点及差异性,为深入研究鸡的黏膜免疫反应特点和ND的疫苗防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ND的科学防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鸡新城疫LaSota系冻干疫苗效价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鸡新城疫LaSota系冻干疫苗效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鸡新城疫病毒研究进展 |
1.1 副黏病毒概述 |
1.2 NDV的病原学概述 |
1.3 NDV分子生物学特性 |
1.4 NDV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增殖 |
第二章 新城疫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
2.1 病毒受体特性 |
2.2 NDV的唾液酸受体 |
2.3 与唾液酸受体相关的酶类 |
2.4 影响NDV与受体结合的因素 |
2.5 NDV唾液酸受体的分布 |
2.6 NDV培养特性 |
第三章 新城疫疫苗研究概况 |
3.1 常规疫苗 |
3.2 新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
第二篇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章 不同细胞系培养NDV特性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唾液酸受体SAα2,3Gal和 SAα2,6Gal在不同细胞系表达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表达唾液酸转移酶细胞株的建立与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NDV Lasota株在BHK-ST6-15 细胞上培养条件的优化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HK-ST6-15 全悬浮细胞培养的NDV Lasota株活疫苗的试验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我国家禽耐热型弱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鸡新城疫耐热型弱毒冻干疫苗 |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耐热弱毒冻干活疫苗 |
3 鸡痘耐热保护剂冻干活疫苗 |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耐热保护剂冻干活疫苗 |
5 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 |
(4)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局部免疫对循环抗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试验材料 |
2.1 试验鸡 |
2.2 试验疫苗及标准抗原 |
3 试验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5 讨论 |
(5)新城疫基因Ⅶd亚型重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 |
1 前言 |
1.1 新城疫概述 |
1.1.1 形态特征 |
1.1.2 理化特性 |
1.1.3 生物学特性 |
1.1.4 抗原性和毒力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NDV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毒株 |
2.1.2 疫苗 |
2.1.3 诊断抗原 |
2.1.4 实验动物 |
2.1.5 主要试剂 |
2.1.6 1%鸡红细胞悬液 |
2.1.7 主要仪器设备 |
2.1.8 分子生物学软件 |
2.1.9 统计软件 |
2.2 方法 |
2.2.1 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的制备 |
2.2.2 4 株效检用NDV毒株的来源和特性 |
2.2.3 新城疫rGM-Ⅶm与LaSota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
2.2.4 不同品种鸡免疫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后抗体水平的比较研究 |
2.2.5 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
2.2.6 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及免疫保护临界值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的制备 |
3.1.1 新城疫rGM-Ⅶm株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 |
3.1.2 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的质量检测结果 |
3.2 效检用毒株的来源和特性 |
3.2.1 4 株效检用NDV毒株鸡胚半数感染量的测定 |
3.2.2 4 株效检用NDV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
3.3 新城疫rGM-Ⅶm与LaSota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
3.3.1 免疫后抗体效价比较 |
3.3.2 免疫后攻毒保护比较 |
3.3.3 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 |
3.3.4 新城疫rGM-Ⅶm和LaSota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后病毒分离检测 |
3.4 不同品种鸡免疫新城疫rGM-Ⅶm灭活疫苗后抗体水平的比较研究 |
3.5 抗体消长规律的测定 |
3.6 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及免疫保护临界值试验 |
4 讨论与结论 |
4.1 全文讨论 |
4.1.1 NDV重组病毒疫苗株的选择 |
4.1.2 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4.1.3 同基因型疫苗与不同基因型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差异 |
4.2 全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
(6)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二联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一 鸡新城疫(Lasota株)毒种的鉴定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NF_8株)毒种的鉴定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制备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四 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安全性及同居感染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五 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六 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免疫效力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七 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_8株)二联活疫苗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7)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国家标准品的研制与定值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新城疫与新城疫疫苗 |
1.2 标准物质概述 |
1.3 疫苗标准物质的定值 |
1.4 本课题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国家标准品研制方法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定量检测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国家标准品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5 小结 |
第4章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鸡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方法的建立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山东鸡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与Ⅱ+Ⅶ基因型灭活疫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新城疫的流行概况及研究进展 |
1 新城疫的流行概况 |
2 病原学研究进展 |
2.1 病毒的分类与理化特性 |
2.2 生物学特性 |
2.3 抗原性 |
2.4 NDV的毒力和致病性 |
2.5 ND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2.5.1 NDV基因组组成 |
2.5.2 NDV结构蛋白分布及特征 |
2.6 致病性的分子基础 |
3 ND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3.1 单克隆抗体技术 |
3.2 核酸探针技术 |
3.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
3.4 RT-PCR技术 |
4 ND防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
4.1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 |
4.2 鸡新城疫活疫苗 |
4.3 鸡新城疫基因工程苗 |
4.3.1 亚单位疫苗 |
4.3.2 DNA疫苗 |
4.3.3 重组活载体疫苗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核酸疫苗及免疫佐剂的研究及应用 |
1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
1.1 核酸疫苗的结构 |
1.2 核酸疫苗的作用机理 |
1.3 核酸疫苗的优点及不足 |
1.3.1 核酸疫苗的优点 |
1.3.2 核酸疫苗的不足 |
1.4 影响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
1.4.1 目的基因的选择 |
1.4.2 质粒载体的选择 |
1.4.3 免疫剂量及次数 |
1.4.4 免疫方法与途径 |
1.4.5 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佐剂的应用 |
1.4.6 接种前组织预处理 |
1.5 增强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策略 |
2 DNA疫苗免疫佐剂的研究与应用 |
2.1 细胞因子佐剂 |
2.2 CpG DNA(ODN)佐剂 |
2.3 补体分子佐剂C3d |
2.3.1 C3d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2.3.2 C3d的分子佐剂作用 |
2.3.3 C3d可能的作用机制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三章 NDV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新城疫标准毒株 |
1.1.2 标准血清 |
1.1.3 SPF鸡和鸡胚 |
1.1.4 病料 |
1.1.5 试剂 |
1.1.6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病料的来源 |
1.2.2 病毒的分离与增殖 |
1.2.3 病毒分离株的鉴定 |
1.2.4 分离株毒力测定 |
1.2.5 动物回归试验 |
1.2.6 新城疫鸡群的平均抗体效价测定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与流行特点 |
2.2 病毒的分离 |
2.3 病毒分离株的鉴定 |
2.3.1 HA和HI试验 |
2.3.2 血凝谱测定 |
2.4 分离株毒力测定 |
2.5 动物回归试验 |
2.6 新城疫鸡群的平均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山东省新城疫病毒LY1分离株F与HN基因序列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SPF鸡胚 |
1.1.2 菌株与质粒载体 |
1.1.3 病毒 |
1.1.4 试剂 |
1.1.5 溶液配制 |
1.1.6 主要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NDV LY1株增殖与浓缩 |
1.2.2 病毒RNA的提取 |
1.2.3 NDV F基因和HN基因的的RT-PCR扩增 |
1.2.4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
1.2.5 PCR产物的回收 |
1.2.6 NDV F基因和HN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1.2.7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1.2.8 阳性质粒测序与序列分析 |
2 结果 |
2.1 F和HN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
2.1.1 F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
2.1.2 HN基因的RT-PCR扩增结果 |
2.2 F基因、HN基因的克隆及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 |
2.2.1 F基因的克隆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
2.2.2 HN基因的克隆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
2.3 F基因和HN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比较 |
2.3.1 F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比较 |
2.3.2 HN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比较 |
2.4 与国内外标准株同源性分析比较 |
2.5 对新城疫山东分离株(LY1)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的研究 |
2.6 系统发育进化树 |
2.6.1 F基因发育进化树 |
2.6.2 HN基因发育进化树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新城疫不同基因型灭活油乳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种毒 |
1.1.2 试验用鸡胚和鸡 |
1.1.3 1%红细胞悬液 |
1.1.4 主要试剂 |
1.1.5 主要仪器 |
1.2 方法 |
1.2.1 LY1株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
1.2.2 新城疫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的制备 |
1.2.3 疫苗质量的检验 |
1.2.4 免疫效果试验 |
1.2.5 攻毒保护试验 |
2 结果 |
2.1 LY1株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结果 |
2.2 疫苗质量检验结果 |
2.2.1 物理性状 |
2.2.2 无菌试验 |
2.2.3 安全性试验结果 |
2.3 免疫效果试验结果 |
2.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鸡C3d分子佐剂NDV HN基因疫苗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RT-PCR扩增NDV-HN基因 |
1.2.2 C3d-P29-HN融合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 |
1.2.3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 |
1.2.4 NDV C3d-P29 HN基因疫苗免疫抗体效价检测 |
1.2.5 攻毒保护试验 |
2 结果 |
2.1 RT-PCR扩增新城疫LY1株HN基因 |
2.2 抗原基因的插入 |
2.3 血凝抑制抗体变化 |
2.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吉林省部分地区蛋鸡新城疫免疫情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新城疫概述 |
1.1 NDV的病原学特点 |
1.2 NDV的病型分类 |
1.3 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 |
第二章 新城疫疫苗概述 |
2.1 新城疫的免疫机理 |
2.2 NDV疫苗种类 |
2.3 免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新城疫免疫效果比较 |
1.1 检测材料与方法 |
1.2 检测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新城疫不同免疫方式免疫效果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检测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新城疫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效果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检测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
1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 |
1.1 家禽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 |
1.1.1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 |
1.1.2 效应部位 |
1.1.3 致敏淋巴细胞散布途径 |
1.2 家禽黏膜免疫的功能 |
1.2.1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
1.2.2 特异性免疫功能 |
1.2.3 免疫耐受 |
1.3 家禽黏膜免疫反应的特点 |
1.4 家禽黏膜免疫反应的机制 |
1.4.1 SIgA 的结构及特性 |
1.4.2 SIgA 的产生及其转运 |
1.5 家禽黏膜免疫反应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
1.6 家禽黏膜免疫的免疫途径 |
1.6.1 呼吸道黏膜免疫 |
1.6.2 消化道黏膜免疫 |
1.6.3 眼结膜黏膜免疫 |
1.7 家禽黏膜免疫的调节 |
1.7.1 T 细胞的调节作用 |
1.7.2 上皮细胞的调节作用 |
1.7.3 粘膜免疫系统的记忆功能 |
1.7.4 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作用 |
1.8 家禽黏膜免疫的免疫佐剂 |
1.8.1 霍乱毒素和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 |
1.8.2 细菌脂多糖 |
1.8.3 益生菌 |
1.8.4 核酸佐剂 |
1.8.5 细胞因子佐剂 |
1.8.6 壳聚糖 |
1.9 疫苗与黏膜免疫的关系 |
1.10 家禽黏膜免疫的研究动向 |
1.10.1 家禽黏膜免疫机理的研究 |
1.10.2 分泌性 IgA 生物活性的研究 |
1.10.3 提高局部黏膜免疫应答能力的研究 |
1.10.4 新的疫苗释放系统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家禽对新城疫病毒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
1 家禽对 NDV 的体液免疫 |
1.1 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 |
1.2 影响体液免疫的因素 |
1.2.1 疫苗种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1.2.2 免疫程序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1.2.3 免疫抑制病原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2 家禽对 NDV 的细胞免疫 |
3 家禽对 NDV 的黏膜免疫 |
3.1 哈德氏腺(HG)在对 NDV 黏膜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3.2 CALT 在对 NDV 黏膜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3.3 BALT 在对 NDV 黏膜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3.4 GALT 在对 NDV 黏膜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3.5 ND疫苗类型对黏膜免疫的影响 |
4 ND 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
4.1 首免时间不合适 |
4.2 免疫方法不当 |
4.3 免疫间隔时间不合理 |
4.4 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研究报告 |
第一部分 鸡 SIgA 的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鸡胚 |
1.2 病毒 |
1.3 胆汁及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6 1%鸡红细胞悬液 |
1.7 SIgA 的粗提纯 |
1.7.1 (NH_4)_2SO_4盐析法 |
1.7.2 PEG 沉淀法 |
1.8 SIgA 的纯化 |
1.9 蛋白含量测定 |
1.10 SIgA 纯度的鉴定 |
1.11 琼脂扩散试验 |
1.12 鸡 SIgA 体外抗 NDV 试验 |
1.12.1 NDV 处理及分组 |
1.12.2 鸡胚接种 |
1.12.3 鸡胚尿囊液 NDV 血凝效价的测定 |
1.13 鸡胚病毒中和试验 |
1.14 鸡SIgA体内抗NDV试验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鸡胆汁中 SIgA 过柱纯化 |
2.2 SIgA 粗提物和纯化的 SIgA 的蛋白含量 |
2.3 SIgA 粗提物和纯化的SIgA 的SDS-PAGE 电泳 |
2.4 纯化的鸡 SIgA 琼脂扩散试验的鉴定结果 |
2.5 鸡 SIgA 体外抗 NDV 试验结果 |
2.6 鸡胚尿囊液中 NDV 血凝效价测定结果 |
2.7 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结果 |
2.8 鸡SIgA 体内抗NDV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纯化鸡 SIgA 的意义 |
3.2 关于鸡 SIgA 纯化方法的建立 |
3.3 关于 SIgA 的抗病毒活性 |
第二部分 不同途径免疫 NDV 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发生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疫苗及病毒 |
1.3 NDV阳性及阴性血清 |
1.4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方法 |
1.5 主要仪器 |
1.6 ELISA包被抗原的制备 |
1.7 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
1.8 检测抗 NDV 特异性 SIgA、IgG 和 IgM 的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 |
1.8.1 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1.8.2 抗原最适包被浓度和样品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1.8.3 间接ELISA程序 |
1.8.4 特异性试验 |
1.9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试验 |
1.10 试验设计 |
1.11 被检样品采集方法 |
1.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间接 ELISA 方法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
2.1.1 酶标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2.1.2 抗原包被和样品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2.1.3 特异性试验结果 |
2.2 不同途径免疫 NDV 弱毒苗引起的系统体液免疫反应 |
2.2.1 血清 HI 抗体滴度 |
2.2.2 血清NDV 特异性IgM、IgG 和 IgA 抗体水平 |
2.3 呼吸道黏膜相关抗体介导的黏膜免疫反应 |
2.3.1 气管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3.2 肺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 消化道黏膜相关抗体介导的黏膜免疫反应 |
2.4.1 十二指肠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2 空肠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3 回肠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4 盲肠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5 直肠洗液中 NDV 特异性 IgM、IgG 和 SIgA 抗体水平 |
2.4.6 胆汁相关抗体介导的黏膜免疫反应 |
3 讨论 |
3.1 关于检测鸡 NDV 特异性 SIgA、IgG 和 IgM 的间接 ELISA 方法的建立 |
3.2 血清中 NDV 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系统免疫的发生规律 |
3.3 呼吸道中NDV特异性介导的黏膜免疫的发生规律 |
3.4 消化道中 NDV 特异性抗体介导的黏膜免疫的发生规律 |
3.5 胆汁中 NDV 特异性抗体的消长规律 |
3.6 不同免疫途径免疫 ND 弱毒苗诱导的局部黏膜免疫反应与共同黏膜免疫反应的关系 |
第三部分 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的黏膜和免疫器官中 IgA、IgM和 IgG阳性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疫苗、试验动物和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1.5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1.6 组织包埋及切片 |
1.6.1 载、盖玻片的处理 |
1.6.2 石蜡切片的制备 |
1.7 检测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的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的优化与建立 |
1.7.1 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反应条件的优化 |
1.7.2 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的反应程序 |
1.8 组织学观察与数据处理统计分析 |
1.8.1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判定标准 |
1.8.2 组织部位判定标准 |
1.8.3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的计数 |
1.9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检测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的间接免疫组化法的建立 |
2.1.1 抗原修复方法的选择 |
2.1.2 一抗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2.1.3 一抗最佳孵育条件的确定 |
2.1.4 免疫组化各因素经过组合优化后的反应程序 |
2.2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脾脏中的分布规律 |
2.3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气管黏膜中的分布规律 |
2.4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不同肠管黏膜中的分布规律 |
2.4.1 十二指肠黏膜中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分布规律 |
2.4.2 空肠黏膜中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分布规律 |
2.4.3 回肠黏膜中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分布规律 |
2.4.4 盲肠扁桃体黏膜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分布规律 |
2.4.5 直肠黏膜中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分布规律 |
2.5 不同肠管黏膜固有层IgA、IgM和IgG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2.5.1 脾脏中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2.5.2 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2.5.3 空肠黏膜固有层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2.5.4 回肠黏膜固有层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2.5.5 直肠黏膜固有层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数量的增殖规律 |
3 讨论 |
3.1 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中相关问题探讨 |
3.2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脾脏中的发生增值规律及其免疫学意义 |
3.3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呼吸道中的发生增值规律及其免疫学意义 |
3.4 IgA、IgM 和 IgG 阳性细胞在消化道中的发生增值规律及其免疫学意义 |
第四部分 免疫抑制对 NDV 弱毒苗诱导的鸡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SPF 鸡胚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3 NDV 疫苗及强毒 |
1.4 试验设计 |
1.5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1.6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的测定 |
1.7 血清 HI 抗体滴度的测定 |
1.8 间接 ELISA 反应程序 |
1.9 免疫组化反应程序 |
1.10 攻毒试验 |
1.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免疫抑制对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相对重量的影响 |
2.2 免疫抑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影响 |
2.3 免疫抑制对血清 HI 抗体滴度的影响 |
2.4 免疫抑制对气管洗液中 NDV 特异性 SIgA 抗体水平的影响 |
2.5 免疫抑制对十二指肠洗液 NDV 特异性 SIgA 抗体水平的影响 |
2.6 免疫抑制对胆汁 NDV 特异性 SIgA 抗体水平的影响 |
2.7 免疫抑制对十二指肠黏膜 IgA 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影响 |
2.8 免疫抑制对空肠黏膜IgA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影响 |
2.9 免疫抑制对空肠黏膜 IgA 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影响 |
2.10 攻毒后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关于 SPF 鸡体液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 |
3.2 SPF 鸡体液免疫抑制对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 |
3.3 SPF 鸡体液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的意义 |
第五部分 免疫增强剂对 NDV 弱毒苗诱导的鸡体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疫苗和毒株 |
1.3 免疫增强剂 |
1.3.1 CpG ODN |
1.3.2 黄芪多糖 |
1.3.3 左旋咪唑 |
1.4 各种免疫增强剂与 NDV 弱毒苗的准备 |
1.5 试验设计 |
1.6 血清 HI 抗体滴度的测定 |
1.7 NDV 特异性 SIgA 抗体水平的检测 |
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血清 HI 抗体滴度的影响 |
2.2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气管洗液 NDV 特异性 SIgA 水平的影响 |
2.3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十二指肠洗液 NDV 特异性 SIgA 水平的影响 |
2.4 不同免疫增强剂对胆汁 NDV 特异性 SIgA 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待发表或已发表论文 |
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四、提高鸡新城疫LaSota系冻干疫苗效价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培养细胞系的筛选与稳定表达唾液酸转移酶(ST6Ga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应用[D]. 董炳梅. 吉林大学, 2019
- [2]鸡新城疫La Sota 系冻干苗新型保护剂的研究 Ⅰ.鸡新城疫 La Sota 系新型保护剂冻干苗室温保存期试验[J]. 田枫岚,孙建宏,梁燕荣,刘祥,郭连喜.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7(03)
- [3]我国家禽耐热型弱毒活疫苗的研究进展[J]. 沈咏舟,郑新勇,潘鑫. 安徽农业科学, 2003(04)
- [4]鸡新城疫弱毒疫苗局部免疫对循环抗体的影响[J]. 薛俊龙,张伟业,张国权,王国艳,刘一飞,刘源,薛逸绯. 中国动物检疫, 2012(05)
- [5]新城疫基因Ⅶd亚型重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评价[D]. 林秋燕.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鸡新城疫(Lasota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NF8株)二联活疫苗的研制[D]. 丛华. 扬州大学, 2006(01)
- [7]新城疫低毒力活疫苗(La Sota)国家标准品的研制与定值方法的研究[D]. 江波.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8]山东鸡新城疫病毒分离鉴定与Ⅱ+Ⅶ基因型灭活疫苗研究[D]. 于淼.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9]吉林省部分地区蛋鸡新城疫免疫情况调查报告[D]. 金晓晓.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2)
- [10]不同途径免疫NDV弱毒苗诱导鸡体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的研究[D]. 闫振贵.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