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其金分封的时间和范围

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其金分封的时间和范围

一、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论文文献综述)

玉海[1](2021)在《清代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家谱考述》文中研究说明铁木哥斡赤斤系成吉思汗幼弟,其家族虽然在蒙元时期地位显赫,但是伴随着北元中后期政局的变化,他们家族统治的山阳万户在蒙古左翼诸部的打击下走向解体。铁木哥斡赤斤后裔作为黄金家族重要一员和山阳万户的统治者,因被征服而成为其他蒙古诸部的附庸,最终归宿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蒙古文史书的记载也极其简略,使得人们对铁木哥斡赤斤家族后期历史的了解很不充分。本文通过将清代《喀喇沁左旗东哨十家子武氏家谱》所载谱序内容与史料记载相结合进行分析,对一直以来学界关注的北元后期铁木哥斡赤斤家族的衰落和入清后的去向等相关史实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斯琴毕力格[2](2020)在《成吉思汗八白宫守护者达尔扈特部研究 ——以清与民国时期档案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八白宫中所供奉诸多神灵的守护者,也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是研究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活典籍”和“活化石”。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一民族精神文化,在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代替作用。从达尔扈特群体入手研究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八白宫及其诸多神灵以及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完整内涵。本文充分利用清与民国时期形成的有关鄂尔多斯部及成吉思汗祭奠的满文、蒙古文、汉文档案史料,以“达尔扈特”为主线,首次系统地探讨了达尔扈特的形成、五百户达尔扈特、达尔扈特所守护的诸多祭祀之神、达尔扈特组织体系、达尔扈特筹募祭祀费用的方式及其使用、达尔扈特的驻牧地、生计、丁册及宗教生活等,较完整地还原了历史事实,为全面了解清与民国时期达尔扈特历史文化打下较为坚实的研究基础。本文主要内容为:一、对达尔扈特的形成和五百户达尔扈特及其源流、达尔扈特所守护的诸斡耳朵及神灵等分别进行了考述。清廷鉴于居住在成吉思汗八白宫附近从事守护成吉思汗斡耳朵和供奉诸神灵之人群的特殊身份,没有将其纳入任何旗的编制内,而是归“济农”来管理,继续从事成吉思汗祭祀相关事宜,随后他们才被正式命名为“达尔扈特”。而济农由鄂尔多斯万户首领变成了只负责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守灵者达尔扈特事务的官员。对于达尔扈特来源之五种论断,本文依据大量的文献记载和档案史料作了精细的辨析,认为鄂尔多斯诸部及达尔扈特人群均来自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守卫者的假说最接近史实,继而厘清了档案所记载达尔扈特人所守护的诸斡耳朵及其诸神灵。二、达尔扈特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清与民国时期,他们不受盟旗制度的制约,自称体系,有一套独特的管理体制。本文根据档案史料勾勒出了达尔扈特部的组织体系轮廓,即由行政组织与祭祀组织两部分构成,均隶属于济农,济农则是达尔扈特部最高首领。围绕达尔扈特的行政组织和祭祀组织,对济农的任免、主要职责、济农制度的变革以及达尔扈特达如噶与达玛勒、衙木特德、哈然和克什克等职守人员分别进行了详细考述。考证出清与民国时期24任济农的准确生卒年和任期,对相关研究的讹误作了纠正。对于达尔扈特祭祀组织的考证中,较系统地恢复了达尔扈特左右翼衙木特德称号和克什克之名称,并明确指出18个克什克的哈然隶属关系,规范了一些克什克的名称,考证了“哈坦”、“乌鲁德”等名称。三、运用档案史料,归纳出清与民国时期的达尔扈特筹募成吉思汗祭祀费用的方式及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五百户达尔扈特的五百两银子的收支、达尔扈特通过募化得来的财物的收支、“约孙阿勒巴”、信奉者的布施、成吉思汗陵西迁时期国民政府对成吉思汗祭祀的资助等。四、以当时档案记载为依据,阐述了达尔扈特的驻牧地和生计。同时详细统计和分析了此时形成的达尔扈特的丁册档案,考证了关于达尔扈特的人口、念经喇嘛、家仆等诸多问题,并明确指出圣主达尔扈特和苏勒德达尔扈特的八大衙木特德的克什克隶属情况。同时利用档案与相关文献记载,阐述了从乾隆三十二年(1767)至嘉庆十五年(1810)间,大伊金霍洛周围的禁地内先后所建八座达尔扈特寺庙的情况,进而得出佛教在鄂尔多斯地区传播过程中直接影响达尔扈特的宗教信仰的结论。

乌亚罕[3](2020)在《蒙元时期斡罗纳兀惕显赫家族研究》文中指出斡罗纳兀惕部是蒙元时期着名的蒙古部族,拉施特《史集》记载斡罗纳兀惕部有晃豁坛部、阿鲁剌惕部、斡罗纳兀惕—乞里克讷惕部多个分支。因此,本文中将见于《史集》的晃豁坛、阿鲁剌惕和斡罗纳兀惕—乞里克讷惕统称为斡罗纳兀惕诸部。斡罗纳兀惕诸部与成吉思汗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部所出的诸多历史人物,如博尔术、蒙力克额赤格、阿术鲁等人都是成吉思汗时期着名的开国功臣,其后裔成为蒙元时期的若干蒙古世家。本文以这些家族、家族成员的历史活动为切入点,对斡罗纳兀惕诸部与成吉思汗家族之间的关系、斡罗纳兀惕诸部内各部之间的联系进行考查,探索斡罗纳兀惕诸部在蒙元时期的发展变化,并对当时的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做一些新的考述。本文主要利用《元朝秘史》、《史集》和《元史》等蒙、汉、波斯文史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蒙元时期斡罗纳兀惕诸部的历史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分由四个部分组成,文章第一部分叙述了斡罗纳兀惕诸部的溯源问题;第二部分叙述了晃豁坛部的历史;第三部分叙述了阿鲁剌惕部的历史,第四部分叙述了斡罗纳兀惕部的历史。同时,在各部分中,对各部着名人物的活动进行了一些新的考述。

潘旭东[4](2019)在《丙申分封影响下的北方汉地政区演变 ——以世侯严实东平行台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3世纪初,蒙古崛起,继而挥兵南下,攻略中原。蒙金交战之际,北方汉地涌现出一批聚众自保的汉人军阀,战场上金军的节节败退又使得他们纷纷倒向蒙古,继而在蒙古贵族的笼络措施下,这些军阀摇身一变成为汗廷治下的汉人世侯。世侯们世袭罔替、专制一方,严实便是其中地位显赫的一员。严实一手建立的东平行台幅员辽阔、战略位置重要,遂成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一系列政治举措的重要实践区域。丙申分封,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初的重要政治行为,围绕丙申分封,蒙廷又推行了乙未籍民、画境之制、丙申税制等相关措施以为配合,故而丙申分封实际上构成了蒙古人统御北方汉地的政治设计的核心内容,并深刻影响着有元一代的政治局面。丙申分封与蒙元前期北方汉地的政区演变也有着重要的关系渊源,这种渊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太宗窝阔台八年蒙廷推行画境之制,造成了蒙元前期北方汉地政区建置的第一次大的变动,而画境之制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丙申分封的预备措施,画境之制的推行为丙申分封的实施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其二,世祖至元初年推行投下食邑置路州,造成蒙元前期北方汉地政区建置第二次大的变动,而投下食邑置路州的推行,则是在丙申年分土分民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丙申分封遂成为投下食邑置路州的先决条件。丙申分封的实施,深刻地影响了蒙元前期北方汉地行政区划的变迁轨迹,而严实东平行台辖境内的政区建置与变动情况,则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汉地政区变迁的整个过程。

王红亮[5](2019)在《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分封历史研究》文中指出早在辽金时期,弘吉剌部就见于史料记载,在蒙元时期更是成为黄金家族的第一姻亲部族。有元一代,蒙元皇室中来自于弘吉剌部的后妃约有19位;与此同时,公主也在不断地嫁入该部落。为表彰弘吉剌部的战功,彰显其显赫的家族地位,元朝多次给弘吉剌部的领主们以各种形式的赏赐,增加其岁赐,扩大其食邑,尤其是加封琱阿不剌为鲁王,应弘吉剌部之请允许其在封地分别修建了应昌、全宁两座城市,作为自己的夏都和冬都,由此可见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弘吉剌部与皇室的关系非常好,在汉地有着广阔的食邑,涵盖了河北、山东、福建等地的路、县,单从地域来说,也是相当广阔的。相对于其他草原部落,弘吉剌部的汉化程度较高,在其都城的遗址处考古发现了许多汉文化的遗迹。尤其是祥哥剌吉公主,受汉文化的影响深度远超同时代的大多数蒙古贵族。弘吉剌部在蒙元王朝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各个角度来看,其历史和现实意义都不应该被忽视。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分封历史研究一文,既着眼于弘吉剌部的早期历史、分支构成和牧地变迁,更着重论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分封情况,并且深入剖析其分封的内在原因,把传统的对弘吉剌部城市、宗教、文化、碑刻资料等研究与分封历史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力图从更深层次解读弘吉剌部的历史演变脉络,探究其文化倾向演变的具体原因,从而弥补弘吉剌部落史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拓展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外延。本文一共由序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附录等五个章节组成,四万七千余字。序言中交待了本文的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运用的相关史料和文献。正文则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整体介绍弘吉剌部的早期历史、分支构成和牧地变迁。第二至第五章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蒙元皇室对弘吉剌部的历次分封,并深入分析其分封的原因和经过,并且附录不同时期的分封表格进行了汇总。其中第二章论述了1206年的千户分封,第三章论述了1214年(岁次甲戌)分封,第四章论述了1236年(岁次丙申)食邑分封,第五章论述了元灭南宋以后的历次分封。第六章则论述了弘吉剌部文化倾向的转变,主要是以汉化为主,并且深入分析其文化倾向转变的内在原因,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提炼、总结和归纳。

邓进荣[6](2018)在《金蒙之际的漠南山后地区》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金蒙交际数十年间的“长城边缘带(漠南山後)”历史。自成吉思汗於1211年攻入这一地区後,这一地带就一直处於被征服以及重构的过程之中。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本章主要考察了大蒙古国入据之前金帝国在这一区域内所施行的统治制度以及活跃在这一“边缘地带”中的边民群体的成分、活动轨迹以及他们与金廷的关系等。通过研究,我们籍之对金朝在这一区域内所施行的统治政策、制度及其沿革流变等方面有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体认。政治、经济的二元乃至多元性是金帝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统治特色。第二部分:本章节主要就大蒙古国进入这一区域後所发动的一系列征服活动进行了再研究。文献的零散性与各类记载的矛盾性致使金蒙之间所发生过的若干战事及其发展过程晦暗不明。本文通过勾稽爬疏各类文献资料,对在这一边缘区内,於二者之间所进行过的若干战事的发生时间、地点、进程以及参与战事的人员等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考证,继而纠正了以往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观点。例言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史文记载,认为成吉思汗亲自率兵攻金的时间在金大安三年(1211,即元太祖六年)七月,而浍河堡战役发生的时间在金大安三年(1211,即元太祖六年)七月下旬,而非《元史》等所记载的八月。再如,笔者经考证後确认,金贞佑元年(1213)末至贞佑二年(1214)初,领兵经略辽西的蒙古军帅之一“斡陈”并非以往学界所认为的弘吉剌部按陈,而应是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石抹也先并未如其家族碑志及《元史》本传中所言曾经参与攻占金朝东京之役,他仅曾参加过乙亥年(1215)蒙古军袭占金朝北京的战事,碑志、史传皆误。第三部分:本部分主要对蒙古征服这一区域後的统治与戍防情况进行了探讨。大蒙古帝国初期,蒙古统治者往往委派各地降将统戍一方,这些人员均被授予了统治地方的全权,利用降士统治征服区同样是蒙古早期统治漠南山後的主要方式之一。祗不过在新的征服过程中,出身漠南山後的降将们通常也会随军出征,在获得新的征服区後,这些从军将帅部分又会成为新占区的统治者。本文利用正史、方志及石刻等资料详细考察了那些曾代表大蒙古国在漠南山後地区各州郡施行统治的各管民官、军事统帅的名号及他们的事迹等,其中若干人物及其事迹尙属首次被揭诸於史,诸如应州韩浩、浑源高定、高仲栋父子、北京张楫等人。不过,笔者所考证出的统戍人员基本祗局限在首领阶层,一州一县中或许祗考证出数个甚至仅一两个成员,有些地区则由於资料匮乏等因素,未能考察出任何相关人物与史事,也祗能付之阙如。本文所考证出的人物数量与彼时统戍并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大量无名者相比,是十分不相称的,然而历史往往就是如此,祗能取得片段,无法获悉全相,在历史上的留名者通常祗是那些取得过显着功绩的群体。

邢锐[7](2018)在《黑山头古城小考》文中提出黑山头古城是内蒙古地区重要的蒙元时期城邑之一,分为内、外城结构,内城中部有大型夯土台基,出土龙纹瓦当,从而表明古城的规格很高,历来有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幼弟斡赤斤投下城的争议。本文在考察古城建制的基础上,综合相关史料记载,初步认定该城邑应为斡赤斤系诸王投下城。

屈文军[8](2017)在《元太祖时期汗廷和蒙古本土地区的官员除授》文中研究指明在大蒙古国的政权建设和制度创建上,元太祖,即成吉思汗的重要创制有:任命奴婢身份或有奴婢意识的人员为国家的主要官员、在蒙古本土建立千户组织、在汗廷建立怯薛组织、将整个帝国视为黄金家族家产等。元太祖的这些创制作为国家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框架被其后元朝的历代皇帝继承。

纲根[9](2016)在《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历史诸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弘吉刺部是十二世纪前后蒙古高原上较大的游牧部落之一,其族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史籍的记载。起初弘吉刺部的游牧地大致在今额尔古纳河、呼伦湖和贝尔湖以东地区,由亦乞列思、翰勒忽讷兀惕、哈刺讷兀惕、豁罗刺思、燕只斤以及孛思忽儿等多分枝组成,其初附属于辽,后降金。在蒙古高原部落纷争中,弘吉刺部最终与成吉思汗所统领的乞颜部联合,并成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王朝的忠实追随者。大蒙古国建立后,全体弘吉刺部人被划为四个千户,特薛禅之子按陈为千户长。后来在征金、平西夏的历次战争中逐渐扩充为万户,举部迁移漠南。按陈后裔先后被封为济宁郡王、济宁王和鲁王等,与蒙元王朝世代联姻。弘吉刺部在迁入漠南后开始信奉佛教,其领地建有不少佛教寺院。当前关于弘吉刺部的研究尚未出现整体性或系统性的研究着作。某些特定领域的研究虽然在进行,但也十分薄弱,关于弘吉剌部专题性部族史研究几乎不见于目前蒙古部落史研究范围之中。弘吉剌部在蒙古部早期历史中的意义重大,所以对弘吉剌部部族史进行探讨,有助于全面深刻的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蒙古社会更深层次的社会面貌。弘吉刺部的发展历程及他们的领地变迁、千户万户编制变迁等方面,学界都没有展开深入有效的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广泛搜集资料,以理清弘吉刺部的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过程。

陈光文[10](2016)在《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文中认为敦煌位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汉唐时期一直是中西经济、文化往来的交通枢纽。特别是隋唐五代宋初时期,敦煌户口滋盛,文化繁荣,商贾行旅往来不绝,达到其历史发展的最顶峰。北宋皇佑五年(1053)以后,西夏取代沙州回鹘并开始了在敦煌的统治。自此,敦煌又进入了其历史上的西夏至清代统治时期。1036年,党项军队攻克沙州(敦煌)、瓜州,但次年沙州回鹘势力又将党项军队逐出沙州,并建立短暂统治沙州的回鹘政权;瓜州在破城后一直处在西夏的统治之下。1053年以后,西夏军队击溃沙州回鹘政权,并开始对沙州的统治。西夏前期瓜、沙地区的统治中心在瓜州,1097年以后西夏在沙州设立了监军司,瓜、沙地区的统治中心又移至沙州。西夏在敦煌设立有监军司、转运司、经制司等机构,建立起完备的行政建置与职官体系,敦煌的农业、畜牧业等经济也得到进一步发展。1227年,蒙古军攻克沙州、瓜州,沙州先后属拔都和察合台势力范围。至元十七年(1280),元代设立沙州路总管府,瓜州为其属州,同时任命出伯家族进行镇戍。元代时期,敦煌的农业、畜牧业等经济有所发展,敦煌也成为元朝至西域站赤交通的重要节点。西夏、元时期,敦煌佛教氛围浓厚。尽管敦煌石窟艺术已接近尾声,但其中的西夏、元代壁画仍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1368年明军攻克沙州,但明朝并未在当地建立统治,而是先后设立了沙州卫和罕东左卫,以蒙古族首领担任都督、指挥使等官职实行羁縻统治。但明中期以后由于西北边疆形势的恶化,明代最终将七卫部众全部内迁,闭关绝贡,彻底放弃关西土地。清朝康熙后期,以平定西域准噶尔之乱为契机,开始经理关西地区。雍正三年(1725)设立沙州所、四年(1726)升为沙州卫,乾隆二十五年(1760)正式设立敦煌县。雍正、乾隆时期,通过设所置卫改县及建城移民屯田等举措,敦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均得到了恢复性发展。总体而言,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发展,敦煌在中西交通上的枢纽地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西夏、蒙元时期敦煌汉人数量减少,汉唐时期形成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参之以少数民族文化的敦煌文化已逐渐衰弱。明代敦煌更是进入了其历史发展的最低谷时期。清代时期进行了积极经营,使敦煌的社会面貌和经济发展迅速恢复,但由于敦煌人口全为甘肃各地移民发展而来,其文化、信仰已非昔日之状。

二、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家谱考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斡赤斤家族的兴衰
二、《喀喇沁左旗东哨十家子武氏家谱》评介
三、谱序释读及其相关人物考辨

(2)成吉思汗八白宫守护者达尔扈特部研究 ——以清与民国时期档案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及其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主要史料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史料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达尔扈特部的形成及所守护的诸斡耳朵
    第一节 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达尔扈特
        一、达尔罕及达尔扈特
        二、达尔扈特的形成
        三、“五百户”达尔扈特
    第二节 达尔扈特源流考辩
        一、兀良哈人之辩
        二、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人之辩
        三、四十万蒙古中委派之辩
        四、十个盟旗中抽调之辩
        五、成吉思汗遗物守护者之辩
    第三节 达尔扈特守护的八白宫及其诸神灵
        一、关于成吉思汗八白宫
        二、清朝与民国时期达尔扈特守护的八白宫及其诸神灵
        (一)伊克斡耳朵
        (二)三位哈屯斡耳朵
        (三)胡日萨德格斡耳朵
        (四)伊希哈屯斡耳朵
        (五)哈日苏勒德
        (六)两座吉劳斡耳朵
        (七)两座布日耶斡耳朵
        (八)温德根查干神马及宝日温都尔
第二章 清与民国时期达尔扈特组织体系
    第一节 达尔扈特行政组织
        一、达尔扈特最高首领——济农
        (一)济农制度的变革
        (二)济农的任免(选官与任用)
        (三)济农的主要职责
        (四)清与民国时期二十四任济农
        二、达尔扈特的达如噶与达玛勒
        (一)达尔扈特的达如噶
        (二)达尔扈特的达玛勒
        (三)达如噶与达玛勒的关系
    第二节 达尔扈特祭祀组织
        一、达尔扈特衙木特德
        (一)大小达尔扈特衙木特德之称谓
        (二)大达尔扈特八大衙木特德
        (三)小达尔扈特八大衙木特德
        二、达尔扈特的哈然和克什克
        (一)大达尔扈特的克什克
        (二)小达尔扈特的克什克
第三章 达尔扈特筹募祭祀费用的方式及其使用
    第一节 达尔扈特的五百两银子
        一、五百户达尔扈特的五百两银子
        二、五百两银子的支出
    第二节 达尔扈特的募化及其路线和物资管理
        一、达尔扈特的募化
        二、清与民国时期达尔扈特的募化路线
        三、八白宫仓廪档案所记供品
    第三节 “约孙”阿勒巴
        一、更新圣主弓箭之约孙阿勒巴
        二、更新温德根查干之约孙阿勒巴
        三、更新圣主布日耶之约孙阿勒巴
        四、龙年更新哈日苏勒德之约孙阿勒巴
        五、非正常祭祀所征收之约孙阿勒巴
        六、更新黄车之约孙阿勒巴
        七、济农之处供献之约孙阿勒巴
        八、更新骆驼之约孙阿勒巴
        九、四时大祭之约孙阿勒巴
    第四节 信奉者的布施
    第五节 成吉思汗陵西迁时期国民政府对成吉思汗祭祀的资助
        一、国民政府对兴隆山成吉思汗祭祀的财政支持
        二、国民政府对伊克昭盟伊金霍洛等处达尔扈特各户的补助
第四章 达尔扈特驻牧地、生计、丁册及宗教生活
    第一节 达尔扈特的驻牧地
    第二节 达尔扈特的生计
        一、畜牧业
        二、农耕业
        三、狩猎业
    第三节 达尔扈特的丁册
        一、达尔扈特的丁册档案
        二、达尔扈特丁册的内涵
    第四节 达尔扈特的宗教生活
        一、达尔扈特的八大寺庙
        (一)圣主达尔扈特之四座寺庙
        (二)苏勒德达尔扈特之四座寺庙
        二、佛教对达尔扈特宗教生活的影响
        (一)达赖和班禅的影响
        (二)章嘉呼图克图的影响
        (三)梅力更葛根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蒙元时期斡罗纳兀惕显赫家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2、基本史料
    3、相关研究
    4、文章结构
    5、研究方法
一、斡罗纳兀惕诸部溯源
    1.1 、斡罗纳兀惕诸部溯源
二、晃豁坛部
    2.1 、蒙力克家族
        2.1.1 、大蒙古国时期
        2.1.2 、元朝时期
三、阿鲁剌惕部
    3.1 、博尔术家族
        3.1.1 、大蒙古国时期
        3.1.2 、元朝时期
    3.2 、蒙元时期其他家族
        3.2.1 、朵忽勒忽扯儿必家族
        3.2.2 、斡格来扯儿必家族
        3.3.3 、察合台家族
四、斡罗纳兀惕部
    4.1 、阿术鲁家族
        4.1.1 、大蒙古国时期
        4.1.2 、元朝时期
    4.2 、启昔礼、把带家族
        4.2.1 、大蒙古国时期
        4.2.2 、元朝时期
    4.3 、蒙元时期其他家族
        4.3.1 、怯怯里家族
        4.3.2 、八郎家族
    4.4 、斡罗纳兀惕诸部各千户的沿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丙申分封影响下的北方汉地政区演变 ——以世侯严实东平行台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一章 世侯严实东平行台的建立及画境之制对其辖区的调整
    第一节 金元之际汉人世侯的崛起
    第二节 世侯严实东平行台的建立
    第三节 画境之制及其对东平行台辖地的首次调整
第二章 画境之制与丙申分封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丙申分封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画境之制是丙申分封的预备措施
    第三节 蒙廷以丙申分封为核心的政治设计
第三章 丙申分封的延续与“投下食邑置路州”的出台
    第一节 五户丝食邑分封的发展与延续
    第二节 至元初年的投下食邑置路州
    第三节 投下食邑置路州与丙申分封的关系渊源
第四章 投下食邑置路州对东平行台政区建置的调整与影响
    第一节 投下食邑置路州对东平行台政区建置的调整
    第二节 投下食邑置路州相关问题的一点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分封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中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有关弘吉剌部的研究成果
        2.有关元代分封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四)本文运用的资料
        1.文献史料
        2.域外史料
        3.史志资料
        4.碑刻资料
    (五)论文结构
一、弘吉剌部的早期历史和牧地变迁
    (一)弘吉剌部的早期历史
    (二)弘吉剌部的分支构成
    (三)弘吉剌部的牧地变迁
二、1206 年千户分封
    (一)分封原因
    (二)分封经过
三、1214 年(岁次甲戌)分封
    (一)分封原因
    (二)分封经过
四、1236 年(岁次丙申)食邑分封
    (一)分封原因
    (二)分封经过
五、元灭南宋以后的历次分封
    (一)分封原因
    (二)分封经过
六、弘吉剌部文化倾向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弘吉剌贵族的部分汉化
        1.组织文化活动,收藏书画作品
        2.反对收继婚制,坚守贞节
        3.尊孔崇儒,研习汉学
    (二)文化倾向发生变化的原因
        1.蒙古人统治区域的南移和范围的扩大
        2.社会、经济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金蒙之际的漠南山后地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史料述要
    三 学术史追溯
    四 论文构架
第一章 蒙古入据前的漠南山後——以金章宗至卫绍王时期为中心
    一 金统漠南山後地区之地理区划沿革
        (一)西京与西京路
        (二)临潢府与临潢路
        (三)北京与北京路
    二 金朝治下漠南山後之官僚系统
        (一)路级单位的官僚部署及其职掌
        (二)府州县级单位的官僚部署及其职掌
    三 金朝的边部统御
        (一)治边机构:招讨司
        (二)边部群体
第二章 蒙古在漠南山後的军事攻伐
    一 成吉思汗初次伐金的时间与地点问题
    二 蒙古军在漠南山後地区的征略进程
        (一)初入漠南山後之地
        (二)野狐岭-浍河堡之役
        (三)破居庸、进逼中都、奇袭东京
        (四)再攻漠南山後,下威宁、天成,进围西京
        (五)三进漠南山後,进围燕京,徇略河朔、辽西
    三 贞佑南迁及金中都的陷落
        (一)宣宗南迁
        (二)中都攻防战
    四 木华黎等经略辽东西
        (一)木华黎军团在辽西诸州郡的征服活动
        (二)张致叛乱及其平定
    附 张致叛蒙前後的辽东局势
    五 金朝在漠南山後地区之谋复活动
第三章 蒙古在漠南山後地区的戍防与统治
    一 蒙古在原金属西京路的防戍与统治
        (一)原金属西南路招讨司所辖区域
        (二)原金属西北路招讨司辖区
        (三)原金属西京路直辖区
    二 蒙古在原金属北京路的防戍与统治
        (一)原金属北京路直辖区域
        (二)东道诸王的封地及诸勋戚功臣之投下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後记

(9)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历史诸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弘吉剌部起源及驻地变迁
    第一节 弘吉剌部溯源与部族分支
        一、弘吉剌部溯源
        二、弘吉剌部与辽朝、金朝的关系
        三、弘吉剌部分支
    第二节 弘吉剌部归附蒙古部的过程
        一、孛思忽儿氏的归顺
        二、贴木哥·阿蛮领下的弘吉剌分部的归顺
        三、亦乞列思部与豁罗剌思部
        四、溺儿斤部
    第三节 弘吉剌部驻地变迁
        一、弘吉剌部早期驻地
        二、迁移漠南
        三、其他驻地
第二章 弘吉刺部社会组织及军队编制
    第一节 弘吉剌部千户编制与变迁
        一、弘吉剌部受封千户
        二、弘吉剌千户封袭情况分析
    第二节 弘吉剌部受封万户及其承袭
    第三节 弘吉剌部王爵封授与承袭
        一、弘吉剌部各王爵封授与承袭
        二、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弘吉刺部文化与宗教
    第一节 浸润汉文化,勤于汉学
        一、尊孔、祭孔
        二、习儒学、勤于汉学
        三、反对蒙古族传统“收继婚制”
    第二节 弘吉剌部与佛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本文研究中“敦煌”的时空限定
    二 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综述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论文架构
    五 研究资料概说
    六 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西夏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西夏在敦煌建立统治的过程
        一 党项军队攻占沙州始末
        二 西夏前期沙州的外部政治环境
    第二节 敦煌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一 沙州监军司——正、副、通判、习判、都案、案头
        二 沙州刺史——都案
        三 沙州经制司——大人、承旨
        四 沙州转运司——正、承旨、都案、案头
        五 沙州——州主、城守、通判等
        六 沙州的基层建置以及作为民间基层组织的“社”
    第三节 敦煌的社会经济
        一 族属构成与人口规模
        二 生产方式与经济构成
    第四节 西夏时期敦煌的佛教
        一 西夏统治者的崇佛政策
        二 敦煌石窟的营建、重修与清沙活动
        三 信众游客对敦煌石窟的巡礼活动
第二章 蒙元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蒙古军攻克敦煌的历史过程
        一 蒙古军第一次进攻沙州
        二 蒙古军第二次进攻沙州
        三 蒙古军第三次进攻并占领沙州
    第二节 敦煌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一 蒙古帝国时期沙州的隶属情况
        二 元代沙州、瓜州的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第三节 出伯家族及其后裔对敦煌的出镇
        一 第一代豳王出伯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二 第二代豳王南忽里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三 喃答失太子对沙州、瓜州的出镇
        四 嗣越王阿剌忒纳失里对沙州的短暂出镇
        五 出伯家族的支系化与西宁王系对沙州的出镇
    第四节 蒙元时期敦煌的地理特点与驿站交通
        一 敦煌的地理特点
        二 敦煌的驿站交通
    第五节 元代敦煌的社会经济
        一 沙州、瓜州城池的修建
        二 人口规模与族属构成
        三 屯田举措
    第六节 元代敦煌的宗教信仰
        一 佛教信仰
        二 景教、伊斯兰教与道教信仰
第三章 明代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明军攻克敦煌与关西七卫的设立
        一 明军攻克敦煌的历史过程
        二 关西七卫的相继设立
    第二节 明代敦煌沙州卫历史研究
        一 设卫背景与卫所性质
        二 设卫时间与卫治、辖区
        三 沙州卫兴废史
    第三节 明代敦煌罕东左卫历史研究
        一 罕东左卫卫治与辖区
        二 罕东左卫兴废史
        三 罕东左卫部众内徙与吐鲁番占据敦煌
    第四节 明代敦煌社会诸相
        一 族属构成与人口迁徙
        二 生产方式与物产
        三 敦煌的佛教景象
第四章 清代统治时期的敦煌
    第一节 清代经营敦煌的历史背景与行政建置的逐步设立
        一 清代经营敦煌的历史背景
        二 敦煌行政建置的逐步设立
    第二节 清代敦煌的城堡修建与移民实边
        一 城堡修建
        二 移民实边
    第三节 清代敦煌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
        一 经济发展
        二 文化教育
    第四节 清代敦煌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一 佛教信仰
        二 道教信仰
        三 伊斯兰教信仰
        四 民间信仰
结语
    一、行政建置与职官设置
    二、人口数量与族属构成
    三、经济发展
    四、宗教信仰
    五、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成吉思汗时期斡赤斤受封领地的时间和范围(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家谱考述[J]. 玉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成吉思汗八白宫守护者达尔扈特部研究 ——以清与民国时期档案为中心[D]. 斯琴毕力格.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蒙元时期斡罗纳兀惕显赫家族研究[D]. 乌亚罕.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丙申分封影响下的北方汉地政区演变 ——以世侯严实东平行台地区为例[D]. 潘旭东. 暨南大学, 2019(08)
  • [5]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分封历史研究[D]. 王红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6]金蒙之际的漠南山后地区[D]. 邓进荣.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7]黑山头古城小考[J]. 邢锐. 东方藏品, 2018(01)
  • [8]元太祖时期汗廷和蒙古本土地区的官员除授[J]. 屈文军.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7(02)
  • [9]蒙元时期弘吉剌部历史诸问题研究[D]. 纲根.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10]西夏至清代敦煌史研究[D]. 陈光文. 兰州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成吉思汗时期鄂尔其金分封的时间和范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