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花脸猪卵泡发育与繁殖性能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丁威[1](2010)在《二花脸猪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的特性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卵巢卵泡发育包括启始、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和黄体化等环节。该过程受激素、生长因子、金属离子等多种因素控制,最终只有少数卵泡发育为优势卵泡并排卵,99%以上的卵泡发生闭锁。太湖猪是我国四大着名地方猪种之一,二花脸猪是太湖猪的七大类群之一,以产仔率高、母性好、耐粗饲、肉质鲜美而闻名于世。虽然有关二花脸猪的繁殖特性观察已见报道,但是与其繁殖相关的细胞生物学知识研究还很有限。原始卵泡库的数量是决定雌性动物繁殖年限,卵母细胞的数量决定着雌性哺乳动物的繁殖力。原始卵泡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卵泡组装,在组装过程中,卵母细胞完成有丝分裂并进入减数分裂阶段,原始卵泡就此形成。啮齿动物卵泡的形成发生在出生后,而猪、牛、羊、和人类等动物的原始卵泡形成在出生前的胎儿时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类固醇激素、PI3K/Akt和NO/sGC/cGMP等多条信号通路均在小鼠、大鼠、牛等动物的卵巢卵泡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是关于上述通路在猪的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还鲜有报道。因此,深入研究猪卵巢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对提高母猪繁殖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二花脸猪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胎猪和新生仔猪卵巢卵泡发育的组织学变化,观察到二花脸猪原始卵泡形成的时期和卵泡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以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胎儿和新生期猪卵巢组织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变化对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的影响;以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研究了PTEN/PKB/FOXO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在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中的表达;同时还对NOS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在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研究。1.二花脸猪卵巢卵泡形成与早期发育为了研究二花脸猪卵泡的形成和发育特点,取胎儿期50、70和90(日龄)、新生1日龄及生后期20、70和120(日龄)7个阶段猪的卵巢组织样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生殖细胞在早期卵巢中以卵母细胞巢状结构存在,原始卵泡最早出现在胎70日龄卵巢中,黄体出现在生后120日龄;以Stat3为生殖细胞的标记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统计出生前期各日龄阶段卵母细胞巢和卵泡的比例。结果表明,从胎70日龄到胎90日龄,卵母细胞巢状结构比例显着降低,单个卵泡比例显着增高,生后70日龄卵巢中出现有腔卵泡,未见黄体出现,生后120日龄卵巢中出现黄体;以PCNA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进行卵巢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在猪的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阶段以卵母细胞的快速增殖为主。说明二花脸猪的卵巢原始卵泡开始形成的时间在胎猪70日龄左右,初情期在生后70-120日龄,卵泡激活前以卵母细胞的生长为主。2.猪卵巢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受体的表达定位为了研究在猪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过程中卵巢组织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的变化,分析激素和卵泡形成与发育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以胎猪和新生仔猪为试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胎猪和新生仔猪卵巢组织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在猪早期阶段卵巢中雌激素受体(ER)主要分布在卵巢表皮细胞、卵母细胞巢中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以及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核中;孕激素受体(PR)主要分布在卵巢表皮细胞、卵母细胞胞核以及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的核中;应用化学发光法对胎猪和新生仔猪的卵巢组织和血清中的雌激素及孕激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胎龄的增加,卵巢匀浆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通过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与猪的卵泡形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卵巢组织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与卵泡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显着的负相关。这预示出生前猪卵巢组织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变化可能影响猪卵巢卵泡的形成和早期发育。3. PTEN、PKB、FoxO3a和FoxO1蛋白在猪卵巢中的表达定位为了研究PTEN/PKB/FOXO信号通路在早期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TEN、PKB、FoxO1和Fox03a蛋白在猪卵巢中的表达进行了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在胎儿和新生期,PTEN、PKB、FoxO1和FoxO3a主要在卵母细胞巢中的卵原细胞、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等部位表达;在生后期,PTEN、PKB、FoxO1和Fox03a,主要在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层、基底层、膜细胞层、黄体细胞和卵母细胞胞质中表达,其中FoxO1在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最为明显。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方法对PTEN、PKB和Fox03a蛋白在胎猪卵巢中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三种蛋白在胎猪卵巢中均有表达。说明:PTEN/PKB/FOXO信号通路可能在卵泡的早期形成、生长和黄体化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4. PTEN和FoxO3a蛋白在不同直径猪卵泡颗粒细胞的表达为了研究PTEN和FoxO3a在不同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本实验用机械法从猪卵巢分离卵泡,按直径大小分为2组:小卵泡(1.5-3 mm)和大卵泡(≥5mm),分别统计健康卵泡比率,分离颗粒细胞并收集卵泡液。用台酚蓝排斥实验检测颗粒细胞的存活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内FoxO3a、pAKT和PTEN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健康卵泡比率增加(P<0.05);颗粒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颗粒细胞内FoxO3a和PTEN表达水平升高(P<0.05), pAKT表达水平降低(P<0.05);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不同直径卵泡液中E2的浓度,结果表明:随卵泡直径的增大,卵泡液中E2的浓度升高(P<0.05)。这预示着PTEN和FoxO3a蛋白在不同直径有腔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可能通过影响颗粒细胞生长和凋亡来调节卵泡发育与闭锁。5.NOS和sGC蛋白在猪卵巢中的表达定位为了研究NO/sGC/cGM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猪卵巢卵泡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猪卵巢组织进行三种一氧化氮合酶(eNOS、iNOS和nNOS)和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al和sGCβ1)进行定位,结果表明:三种NOS在猪卵巢卵母细胞巢、各级卵泡卵母细胞、卵巢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黄体的胞质中均有表达。在生长卵泡和有腔卵泡的颗粒细胞层和膜细胞层也有表达,在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的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而逐渐增强;sGCα1和sGCβ1在卵巢的卵母细胞巢、原始卵泡及小的发育卵泡的颗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在有腔卵泡的基膜细胞和黄体细胞中也有适度表达。此外,在90胎龄和新生1日龄卵巢组织中的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极高,而随着卵泡尺寸的增大,其表达强度逐渐降低。卵巢中NOS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NOS、eNOS和iNOS含量在出生前期显着高于出生后期(p<0.05), nNOS含量在出生前期和出生后期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这表明NO/sGC/cGMP通路在卵泡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综上所述,卵巢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多个因素在该过程中起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二花脸猪的卵巢原始卵泡是在胎儿期形成的,类固醇激素、PTEN/PI3K/Akt/FOXO和NO/sGC/cGMP等信号通路可能在猪的原始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的作用,而上述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平华,马翔,张叶秋,张倩,黄瑞华[2](2017)在《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及遗传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二花脸猪是我国太湖流域以产仔数高而闻名于世界的优质猪种。已有的研究发现,二花脸猪排卵数高、胚胎死亡率低和子宫容积大是其高产性能的重要生理特征,通过候选基因法鉴别到其高产的重要候选基因——促卵泡素β亚基(follicular-stimulating hormone beta,FSH?),采用QTL定位方法在猪第2、6、7、8、12、13和15号染色体上定位到影响其产仔性状的QTL。但是,目前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介绍了二花脸猪的高排卵数、低胚胎死亡率和高子宫容积特性对高产仔性能形成的生理作用;概括了基于传统方法鉴别出的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候选基因和QTL,以及基于组学方法鉴别出的二花脸猪高产候选基因;探讨了如何利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功能组等多组学手段深入研究二花脸猪高产性能的成因,以期为深入解析二花脸猪高产性能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参考。
李灵璇,胡东卫,贺丽春,陆志强,马翔,李平华,黄瑞华[3](2016)在《太湖流域地方猪种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太湖流域地方猪种以高繁殖力着称于世,其高产性能受多种生理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研究表明,太湖流域地方猪种的高产的生理学机制主要有性成熟早、排卵数多、胚胎存活率高、胎盘血管丰富、泌乳力强等。但目前仍有一些方面的研究结果有限或不够全面。本文从性成熟、排卵、胚胎发育、妊娠及泌乳等几个主要方面对太湖流域地方猪种高产的生理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陈浩[4](2018)在《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别法系大白猪的高产仔基因》文中研究指明家猪分别由欧亚野猪独立驯化而成,至今已近万年。在不同的地理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以及选育目标等因素影响下,全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猪品种。中国是全球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地方猪种占全球猪种的三分之一,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引入欧洲,为欧洲现代商业猪种的育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法系大白猪(FLW)以高繁殖性能着称,并被认为与近几十年来曾导入中国高产的梅山猪血缘有关。为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利用266头欧亚野猪及家猪的高深度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采用多种遗传学分析手段,深入揭示了法系大白猪中的中国地方猪血缘及其与高产仔数等表型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首先在两家育种公司的核心群采集了36头高产法系大白猪样本,并从保种场采集了13个品种的111头中国地方猪和6头中国野猪样本,对这些个体开展了高深度(大于25×)的基因组重测序;与公共数据库中113头欧亚野猪和家猪的重测序数据合并为266个样品的数据集;应用GATK软件鉴别到19,375,740 SNP用于后续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NJ聚类分析、ADMIXTURE和TreeMix分析证实了中西方猪种之间存在显着的遗传分化,且中国华东猪(梅山猪、二花脸猪和金华猪)与华南猪(陆川猪、巴马香猪和五指山猪)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接着,通过全基因组的共享IBD单倍型分析(rIBD),揭示出法系大白猪中分别渗入了华南猪和华东猪血缘;根据历史记载和单倍型长度分析可知,华南猪被更早导入法系大白猪中。通过祖先血缘分析,推测法系大白猪中约0.9%血缘来自华东猪,值得一提的是,法系大白猪中华东猪血缘最强渗入信号含KATNAL1基因,该基因与精子形成与活力相关。通过深入分析,再次验证了法系大白猪中KATNAL1基因位点导入了华东猪血缘,并在法系大白猪中受到强选择;进一步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华东猪的KATNAL1单倍型能显着提高公猪与配母猪的产仔数,加性效应达到0.4,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采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分析了法系大白猪基因组中华南猪血缘的渗入信号,分别在10号和16号染色体中发现与抗病性相关的NAA35-GOLM1单倍型和与线粒体和细胞中ATP含量相关的ATP5H单倍型,由华南猪导入法系大白猪的单倍型受到强选择,很可能对法系大白猪抗病性和能量平衡的选育改良起到关键作用。对此前已报道的AHR基因区域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大白猪(包括法系大白猪)中源自中国猪的AHR单倍型在高繁殖力华东猪呈高频率分布。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基因流(fD)分析、单倍型网络分析及群体间核苷酸距离(Dxy)分析等,发现华东猪的AHR单倍型是一个古老单倍型,源自另一个可能灭绝了的猪属(Sus)物种,该单倍型导入到法系大白中并受到强选择。关联性分析再次证实古老AHR单倍型与经产母猪产仔数EBV显着相关联,加性效应达0.25,即优势单倍型能为每头母猪每胎增产0.25头仔猪,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价值。
方宇瑜[5](2017)在《二花脸猪产仔性状候选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文中指出产仔数是猪最重要的生产性状之一,直接关系到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产仔数遗传力低,传统选育方法提高猪产仔数的进展缓慢,因此鉴别和利用新的基因标记来提高猪的产仔性能十分重要。二花脸猪是我国本土的高产品种,其高产机制未知。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二花脸猪品种内产仔数变异大,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与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在12号染色体和13号染色体鉴别到显着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但因果基因位点未知。本研究以二花脸猪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候选基因法来鉴别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变异的关键基因位点。首先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结果选择了ESR、FSHβ2个候选主效基因位点进行验证分析,同时根据本实验室前期QTL定位结果,在QTL区域内选择了RBP1、CLTC和RPS6KB1等三个与产仔数相关的功能候选基因,搜寻其在二花脸群体中的多态位点,分析多态位点与二花脸母猪产仔数的关联性。同时为验证本研究鉴别的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多态位点结果,本实验也使用了苏淮猪、沙乌头猪、梅山猪和大白猪群体进行分型及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在二花脸群体中对ESR和FSHβ基因的验证分析结果显示,2个基因各基因型与二花脸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不相关,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也不相关,本试验未能证明ESR和FSHβ基因是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用苏淮猪群体进一步验证,发现苏淮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与ESR基因和FSHβ基因的各基因型不相关,与2个基因的合并基因型不相关,本试验同样未能证明ESR和FSHβ基因是影响苏淮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在RBP1、CLTC和RPS6KB1基因的研究中,首先对3个基因进行了 SNP位点的筛选和验证。根据实验室前期二花脸母猪极端个体(5头高产,5头低产)重测序结果确定候选基因的全部SNP位点,结合二花脸高低产组卵巢和子宫内膜(高低产组各3头)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主效突变位点所在区域,选择可能影响产仔数的功能区域的SNP位点,随后以20个极端个体初步分型验证。结果在CLTC基因未发现有功能的SNP。在RBP1基因上筛选出启动子区位点g.88075242,在RPS6KB1基因上筛选出启动子区位点 g.37384779、g.37385057 和 g.37386712,3’UTR 区位点 g.37431651、g.37433196、g.37433262和g.37433718位点。最后将上述筛选的功能位点进行二花脸大群体分型及其与产仔数关联性分析。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BP1基因的g.88075242位点以及RPS6KB1基因的g.37384779、g.37385057、g.37386712、g.37431651、g.37433262 位点与二花脸猪产仔数无显着关联;RPS6KB1基因的3’UTR区位点g.37433196和g.37433718与二花脸猪总产仔数显着相关(P<0.05),与产活仔数极显着相关(P<0.01),且2个位点高度连锁。随后在梅山猪、沙乌头猪和大白猪群体中验证RPS6KB1基因2个位点与产仔数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梅山猪与沙乌头猪群体中,2个位点完全连锁,2个位点与梅山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着相关(P<0.05),与沙乌头产仔数存在相关的趋势(P<0.1);在大白猪群体中只有g.37433196位点有多态性,且该位点与大白猪产仔数无显着关联。说明这2个位点对产仔数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为探究RPS6KB1基因g.37433196和g.37433718位点影响二花脸猪产仔数的机制,我们首先对2个位点的功能进行预测。预测分析发现g.37433196位点位于RPS6KB1基因与ssc-miR-7135-5p或ssc-miR-23b的结合位点,g.37433718位点位于RPS6KB1基因与ssc-miR-10a-3P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基因型与miRNA结合紧密程度不同,可能调控基因的表达。随后做了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RPS6KB1基因在母猪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卵巢中的表达较为活跃。对10日龄、96日龄、182日龄3个日龄母猪卵巢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182日龄的表达量显着低于10日龄(P<0.05),极显着低于96日龄表达量(P<0.01);分析结果认为RPS6KB1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发育。对二花脸高、低产组母猪妊妊24天的卵巢和子宫内膜mRNA表达量分析发现,低产组卵巢表达量显着高于高产组(P<0.05);高低产组子宫内膜间表达量无差异。说明RPS6KB1基因对产仔数的影响可能通过卵巢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唐义梅[6](2019)在《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长×大后备母猪卵泡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卵泡的形成和发育直接关系到雌性哺乳动物整个生育阶段可用卵泡的数量,是影响生殖能力的重要因素。梅山猪是我国地方猪种太湖猪的类群之一,以排卵率高、产仔数多闻名于世。研究发现梅山猪卵泡发育阶段募集的卵泡数量显着多于引进品种猪,这是梅山猪繁殖性能优于引进品种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地方猪肠道发育也优于外来品种。然而我国规模化猪场母猪多以外来品种为主,虽然具有较高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但是繁殖力整体偏低,肠道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宿主肠道健康、免疫和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人类医学上的研究已经证实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机体雌激素代谢和卵巢发育。然而,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母猪卵泡发育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研究将繁殖力高的梅山母猪肠道微生物通过粪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技术移植到长×大后备母猪,探讨FMT对长×大后备母猪的初情启动、血清激素水平、卵泡发育的影响。并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iTRAQ技术,比较梅山猪FMT对长大母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卵巢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试验一、FMT对后备母猪的初情启动、血清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发育的影响。选取8头(107日龄)梅山(Meishan,MS)后备母猪作为FMT供体猪。另选取28头(90±4日龄)长×大后备母猪为FMT受体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具体分组如下:对照组(Ctrl,20mL 0.9%NaCl溶液)、灭菌组(SFMT,20ml高压灭菌的梅山猪粪菌悬液)、低浓度组(LFMT,20mL 1×107 CFU/ml梅山猪粪菌悬液)、高浓度组(HFMT,20mL 1×108 CFU/ml梅山猪粪菌悬液),于每天上午八点进食后灌服菌液,间隔天饲喂一次,至第一次发情为止,记录初情日龄。将第二个情期出现静立反射当天记为d1,于d1、d3、d5、d7、d9、d11、d13、d15、d17、d19耳缘静脉采血,检测情期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4)和雌二醇(E2)水平。长×大母猪第三情期静立反射当天屠宰。主要结果如下:(1)相比于Ctrl组,FMT处理各组(SFMT、LFMT和HFMT)母猪初情日龄均显着提前(P<0.05),SFMT、LFMT和HFMT这三组母猪初情日龄差异不显着(P>0.05)。(2)屠宰时统计两侧卵巢上的大卵泡(直径≥5mm)个数时发现,LFMT组大卵泡数目显着高于Ctrl组(P<0.05),其他FMT组与Ctrl组差异不显着(P>0.05)。(3)检测发情周期血清激素变化时发现,在d3时LFMT组血清中促黄体素水平显着高于SFMT和HFMT组(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显着差异;在d3和d9时,LFMT组血清孕酮含量显着低于Ctrl组(P<0.05),与HFMT和MS组无显着差异;在整个发情周期内,LFMT组血清雌二醇含量和促卵泡素含量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粪菌移植(LFMT)可显着促进后备母猪的初情启动,促进卵巢组织发育,并改变血清激素水平。试验二、FMT对后备母猪肠道微生物和卵巢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梅山猪以及各处理长大母猪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差异。并利用iTRAQ蛋白质定量技术,比较Ctrl组和效果最好的LFMT组卵巢差异蛋白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16S rDNA基因扩增子测序样品共产生1120个OTUs,其中共有OTUs为696个,Ctrl、SFMT、LFMT、HFMT和MS组在组内α多样性指标(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基于OTU丰度的PLS-DA分析显示LFMT组和MS组距离最近,表明LFMT组微生物组成有向MS组转变的趋势。(2)iTRAQ蛋白组学分析共鉴定到6804个蛋白,以LFMT/Ctrl差异倍数>1.20和P<0.05为标准,共筛选到446个差异显着蛋白质,其中194个为显着下调蛋白质,252个为显着上调蛋白质。(3)对差异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KOG注释、亚细胞定位和KEGG代谢通路整合分析,发现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这些通路可能作为微生物调控卵泡发育的候选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结论为:(1)采用低浓度(1×107 CFU/mL)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处理长×大后备母猪,可使后备母猪的初情日龄提前,并提高血清雌二醇浓度,促进卵泡发育。(2)采用梅山猪粪菌移植可引起长×大后备母猪粪便微生物区系向梅山猪转变。(3)PI3K-AKT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可能作为梅山猪粪菌移植调控长大后备母猪卵泡发育的候选信号通路。
谢新华[7](2011)在《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太湖猪是我国珍贵的地方品种资源,具有性情温驯、肉质鲜美、耐粗饲、杂种优势显着、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以产仔数多而闻名世界。深入研究太湖猪的高繁殖性能分子机理,对于培育新品种、提高猪种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揭示太湖猪高繁性能的分子机理,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太湖猪和商品猪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FSH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太湖猪产仔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了太湖猪FSHR基因5’调控区序列,采用各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太湖猪FSHR基因的5’调控区的序列特征;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太湖猪和商品猪FSHR基因5调控区的SNP位点,对太湖猪和商品猪FSHR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分析了商品猪FSHR基因5’端调控区多态性与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分析结果如下:1. FSHR基因在成年二花脸猪卵巢组织中高表达,在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低表达,而在其它组织中不表达;成年二花脸猪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商品猪,两者差异显着(P=0.017);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花脸猪FSHR基因mRNA表达量与经产平均产仔数呈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246,与经产平均产活仔数呈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167,说明卵巢组织FSHR基因1mRNA表达量与二花脸猪产仔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2.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梅山猪FSHR基因5调控区序列,序列全长为1180bp,与引物源序列、牛、山羊、小鼠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99.75%、67.17%、64.86%、36.49%和33.56%。通过软件预测发现6个启动子序列,其中有4个启动子预测分值最高,集中分布在25nt-369nt,并且在这一区域存在15个转录调控元件(分值大于或等于85),分别是AML-la、CdxA、cap、SRY、S8、Oct-1、GATA-1、HSF2、TCF11、GATA-2、GATA-3和TATA等。3.通过PCR-SSCP技术在梅山猪群FSHR基因5’调控区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在nt1001处碱基A突变为T;nt334处碱基A突变为G,导致DD型梅山猪FSHR基因的5’端调控区的一个调控元件GATA-1的结构组成发生改变,预测分值升高。通过比较分析梅山猪和商品猪两个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A1001T位点,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为梅山猪的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23和0.4681,高于商品猪(分别为0.3953和0.2093);在A334G位点,梅山猪等位基因D和基因型DD的频率分别为0.3368和0.3053,高于商品猪(分别为0.2349和0.1807)。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与多态信息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个猪群2个位点均为中度多态位点。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基因型商品猪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A1001T位点,AB型商品猪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其次为AA型,BB型表达量最低,但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均不显着;在A334G位点,DD型卵巢组织中FSHR基因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CC型和CD型(P<0.05),而CD型高于CC型,但两者异不显着。研究结果表明,FSHR基因5调控区A334G突变可能影响FSHR基因mRNA的表达。
刘吉英[8](2013)在《miR-26b靶向Smad4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大约有70%-99%的卵泡发生闭锁,而卵巢闭锁的实质就是颗粒细胞凋亡。Smad4是Smad蛋白家族中唯一的一个共介导型Smad,在TGF-β/Smad及BMP/Smad信号通路中起到中心元件的作用。研究发现Smad4在哺乳动物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卵泡发育和繁殖性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异性敲除卵巢Smad4基因后小鼠卵巢异常,表现出严重的卵丘细胞异常和颗粒细胞提早黄体化。最近研究发现miRNAs在哺乳动物卵泡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关于猪Smad4基因及其调控miRNAs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以二花脸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测序技术获得二花脸猪Smad4基因编码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及蛋白结构;运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d4的组织表达特征和卵巢组织细胞表达特征;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二花脸猪和商品猪卵巢组织中Smad4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利用RNAi技术分析了Smad4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通过构建Smad4-3’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miR-26b是猪Smad4的调控miRNA;采用流式细胞仪、real-time 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iR-26b靶向Smad4对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二花脸高繁殖力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二花脸猪Smad4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二花脸猪Smad4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为1659bp。二花脸猪Smad4基因定位在1号染色体第104431-104486kb之间(GenBank序列号:NC101443.3)。同源性分析发现二花脸猪Smad4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哺乳动物其它物种的一致在86%以上。二花脸猪Smad4基因编码蛋白含552个氨基酸残基,与哺乳动物的一致性在84-98%之间。结构域预测发现二花脸猪Smad4蛋白与哺乳动物其它物种一样,也含有3个保守的结构域,即MH1结构域、SAD结构域和MH2结构域。三级结构预测显示二花脸猪Smad4蛋白含有7个α螺旋、12个β折叠和一些无规则卷曲。以斑马鱼为外类群,构建了哺乳动物NJ系统发育树,发现聚类结果与经典的分类学吻合。研究结果表明二花脸Smad4基因与哺乳动物其它物种在进化上相当保守,推测二花脸猪Smad4基因与其它哺乳动物一样在繁殖力和颗粒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二花脸猪Smad4基因表达特征与卵巢组织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Smad4基因在二花脸猪小肠、肝脏、脑、心脏、肾脏、脾、子宫和卵巢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Smad4基因mRNA在二花脸猪的8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说明猪Smad4基因是一个广泛表达的基因。免疫组化分析发现Smad4基因在猪卵泡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real-timePCR检测发现二花脸猪卵巢组织中Smad4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着高于杜长大猪(P<0.01).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二花脸猪卵巢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杜长大猪(P<0.05)。3. Smad4在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Smad4-siRNA转染猪的卵巢颗粒细胞,转染后48h,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Smad4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颗粒细胞中Smad4基因mRNA水平下调了72.44%,差异极显着(P<0.01);转染72h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水平,结果发现Smad4蛋白水平下降41.67%,差异极显着(P<0.01),说明Smad4-siRNA可有效的抑制猪颗粒细胞中Smad4基因的表达。转染后48h,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5);凋亡相关基因Bcl-2mRM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但Bax表达量变化不显着,说明抑制Smad4可促进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4. miR-26b对猪Smad4基因的靶向调控作用根据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结合课题组前期利用miRNA芯片检测猪卵泡闭锁过程中miRNA表达谱,结果发现miR-26b既是Smad4基因的候选调控miRNAs,也是猪卵泡闭锁过程中差异表达的1miRNA。将miR-26b mimics和构建的smad4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Hela229细胞,转染24h后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发现转染miR-26b mimics后组报告基因的活性极显着低于对照组(mimics NC组)(P<0.01),说明过表达miR-26b可极显着抑制报告基因的活性,验证了miR-26b对猪Smad4基因具有调控作用,是猪smad4基因的调控miRNA。5. miR-26b靶向Smad4基因对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离体培养猪卵泡颗粒细胞,利用LipofectamineTM RNAiMAX将miR-26b mimics和阴性对照mimics NC转染猪卵泡颗粒细胞,48小时后检测Smad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Smad4转录水平下降14.60%,差异极显着(P<0.01)。颗粒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但Bax基因表达水平无显着变化。72h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mad4蛋白表达水平下降80.38%,差异极显着(p<0.01)。48h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显着上升(P<0.05)。研究结果说明miR-26b可以通过靶向Smad4基因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
陈瑜哲[9](2020)在《梅山猪纯繁和杂交利用的繁殖性能及发情配种时生殖激素水平与产仔数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梅山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品种太湖猪的类群之一,以高繁殖力特性闻名于世。对梅山猪的有效保种,不仅可以有效保存其优良性状基因,还将会为引进猪品种繁殖性能的改良和新品种(配套系)的选育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2015-2019年昆山市梅山猪保种有限公司梅山猪(中型)的纯繁和杂交利用的繁殖记录,对其保种和杂交利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排卵期前后生殖激素含量与产仔性状的关联分析,旨在为分析梅山猪高产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为梅山猪确定最佳配种时机提供激素水平上的参考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研究整理和统计分析了昆山市梅山猪保种有限公司2015-2019年梅山猪(中型)725窝产仔记录,发现梅山猪的总产仔数与活仔数多集中在14-16头,占45.52%与45.93%,其次是11-13头,17-19头;2015年至2019年间不同年份之间初产与第二胎次母猪纯繁总产仔数与活仔数并无显着差异(P>0.05);但经产母猪(≥3胎次)2019年的总产仔数与活仔数显着高于其他年份(P<0.05),2015年至2018年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梅山猪在2015年至2019年保种过程中,总体上保持着高繁殖力的优良特性。2.本研究分别统计纯繁与杂交的不同胎次内与胎次之间的差异,发现同胎次内在总产仔数与活仔数上无显着差异,但第一胎至七-九胎次,总产仔数与活仔数呈上升趋势,同时21日龄断奶仔猪数无显着差异。反映出梅山猪具有很长的利用年限,即使在7个胎次以后仍然具有优秀的繁殖性能;同时各个胎次间的繁殖性能没有显着的相关性,不能通过早期胎次的繁殖性能预测后期的繁殖力或者进行早期的选种工作。3.杂交利用过程中,巴克夏猪或者巴梅猪作为父本,纯种梅山猪作为母本,初产胎次总产仔数与活仔数分别为13.10±2.04头和12.56±2.05头,二胎次总产仔数与活仔数分别为13.59±2.15和13.09±2.09头;经产母猪(≥3胎次)总产仔数与活仔数达14.80±2.57和14.20±2.36头;其仔猪初生窝重与断奶窝重显着高于梅山猪纯繁仔猪的初生窝重与断奶窝重(P<0.05),表明梅山猪作为母本具有较高的杂交配合力,通过与巴克夏的杂交可以保持梅山猪高产的优良特性,同时有效的改良了梅山猪的生产性能。但是,巴克夏猪与梅山猪杂交后仔代乳头数显着降低(17.05±0.79vs 15.5±0.80)(P<0.001)。4.对110头梅山猪进行发情鉴定,在发情配种时采集血清样品,采用放射免疫检测了这一时刻的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4)水平,有99头在一次配种中妊娠,妊娠率达90%,对其血清生殖激素与产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总产仔数与活仔数的母猪在配种时刻的FSH、LH、雌二醇(E2)和P4血清含量并无显着的差异(P>0.05);在不同胎次(初产胎次、第二胎次、三-六胎次、七-九胎次)间,LH、E2和P4含量无显着的差异(P>0.05),但梅山猪第二胎次血清FSH水平显着高于第三-六胎次与七-9次的FSH含量(P<0.05),由于第二胎次所测样本尚少,数据有限,所以这一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在三-六胎次与七-九胎次中,对比了高产组(总产仔数≥15)与低产组(总产仔数≤10)个体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发现在三-六胎次中高产组与低产组血清各激素水平无显着的差异(P>0.05);在七-九胎次中高产组与低产组血清FSH、E2和LH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高产组孕激素显着高于低产组(P<0.05),表明高产组高水平孕激素可能有助于受精卵的着床,提高胚胎成活率。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表明,梅山猪(中型)在长期的保种中,总体上保持着高繁殖力的优良特性;而且梅山猪具有较高的杂交配合力,通过与巴克夏猪的杂交可以保持梅山猪高产的优良特性,同时有效的改良了仔猪的生长速度;梅山猪发情配种时高水平的血清孕激素水平可能是梅山猪高繁殖性能的原因之一。
刘鑫,李振,邓世阳,顾岳清,黄媛,刘杨,李东锋,卢元鹏,韦伟,陈杰,张立凡[10](2016)在《二花脸猪种质特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地方猪种,二花脸猪以其特有的高繁殖力和优良肉品质等特点享誉中外。为了深度解析其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数十年来动物繁育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已经取得越来越多的重要进展。因此,本文结合二花脸猪的培育历史,综述了现今对二花脸猪种质特性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从而为深入研究二花脸猪的种质特性提供参考依据。
二、二花脸猪卵泡发育与繁殖性能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花脸猪卵泡发育与繁殖性能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二花脸猪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的特性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哺乳动物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的调控 |
1 卵泡的结构与发育过程 |
1.1 卵泡的结构 |
1.2 卵泡的发育 |
1.3 哺乳动物原始卵泡的形成 |
1.4 原始卵泡的激活 |
2 原始卵泡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
2.1 性腺激素对原始卵泡形成的调控 |
2.2 促性腺激素 |
2.3 生长因子 |
2.4 KL配体介导的P13K信号通路在卵母细胞生长中的调控 |
2.5 NO/cGMP路径在卵巢卵泡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调节 |
3 早期卵泡的闭锁 |
4 猪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二花脸猪繁殖性能的研究进展 |
1 太湖猪品种概述 |
2 太湖猪的繁殖特性 |
3 太湖猪高繁殖力的机制 |
3.1 太湖猪的高繁殖力的内分泌机制 |
3.2 太湖猪的高繁殖力的胚胎学机制 |
3.3 太湖猪的高繁殖力的遗传学机制 |
4 二花脸猪的种质特性 |
4.1 二花脸猪的品种特性 |
4.2 二花脸猪的分布 |
4.3 二花脸猪的繁殖性能 |
4.4 二花脸猪的杂交利用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二花脸猪卵巢卵泡形成与早期发育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二花脸猪卵巢卵泡早期发育阶段的特点 |
2.2 Stat3蛋白在出生前期各日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
2.3 二花脸猪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巢和各级卵泡比例 |
2.4 PCNA在猪卵巢中的表达 |
3 讨论 |
3.1 二花脸猪原始卵泡的形成 |
3.2 猪原始卵泡的激活和早期发育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猪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变化及其受体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雌激素受体在胎猪和新生仔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
2.2 孕激素受体在胎猪和新生仔猪卵巢组织中的表达 |
2.3 胎猪和新生仔猪血清和卵巢组织中雌激素的水平 |
2.4 胎猪和新生仔猪血清和卵巢组织中孕激素的水平 |
2.5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与卵巢卵泡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雌激素对猪早期卵泡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
3.2 孕激素对猪早期卵泡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
3.3 雌激素和孕激素与卵泡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PTEN、PKB、FOXO3A和FOXO1蛋白在猪卵巢中的表达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2 结果 |
2.1 PTEN在猪卵巢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 |
2.2 PKB在猪卵巢细胞中的细胞特异性表达 |
2.3 FoxOs在猪卵泡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 |
2.4 PTEN、PKB和FOXO3A蛋白在胎猪卵巢中的免疫印迹表达 |
3 讨论 |
3.1 PTEN蛋白与猪卵巢卵泡发育 |
3.2 FoxO蛋白与猪卵巢卵泡发育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PTEN和FOXO3A蛋白在不同直径猪卵泡颗粒细胞的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不同直径卵泡中的健康卵泡的比率 |
2.2 不同直径卵泡中的颗粒细胞的存活率 |
2.3 不同直径猪卵泡的颗粒细胞中FoxO3a的表达水平比较 |
2.4 不同直径猪卵泡的颗粒细胞中PTEN的表达水平比较 |
2.5 不同直径猪卵泡的颗粒细胞中pAKT的表达水平比较 |
2.6 不同直径猪卵泡的卵泡液中E_2的浓度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NOS和SGC蛋白在猪卵巢中的表达定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 |
1.4 方法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NOS在猪卵巢卵泡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
2.2 sGCα1和sGCβ1在猪卵巢卵泡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
2.3 卵巢中NOS活性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附录 主要溶液的配制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及遗传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生理机制 |
1.1 高排卵数特性 |
1.2 低胚胎死亡率和大子宫容积特性 |
2 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遗传机制 |
2.1 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候选基因 |
2.2 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QTL定位 |
2.3 基于组学方法鉴别二花脸猪高产基因 |
3 展望 |
(3)太湖流域地方猪种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性成熟和生殖机能 |
1. 1 公猪的性成熟 |
1. 2 母猪的性成熟 |
2 卵泡发育和排卵 |
2. 1 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卵泡特性 |
2. 2 排卵 |
3 胚胎发育和成活 |
3. 1 妊娠早期 |
3. 2 妊娠后期 |
4 妊娠期和分娩 |
4. 1 妊娠期 |
4. 2 分娩 |
5 泌乳 |
5. 1 乳头数 |
5. 2 泌乳力 |
6 总结 |
6. 1 性成熟早 |
6. 2 卵泡发育 |
6. 3 胚胎发育 |
6. 4 激素调节 |
6. 5 妊娠分娩 |
6. 6 泌乳能力 |
(4)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别法系大白猪的高产仔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猪产仔性状的研究价值 |
1.3 影响猪产仔性状的生理机制 |
1.3.1 排卵数 |
1.3.2 受精率 |
1.3.3 胚胎着床率 |
1.3.4 子宫容积 |
1.3.5 胎盘效率 |
1.3.6 胚胎成活率 |
1.3.7 公猪精液品质 |
1.4 猪产仔性状遗传解析的研究进展 |
1.4.1 影响猪产仔性状的基因位点(QTL) |
1.4.2 影响猪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 |
1.5 中国地方猪对西方商业品种产仔性状遗传改良的贡献 |
1.5.1 华南猪对西方商业品种产仔性状遗传改良的贡献 |
1.5.2 华东猪对西方商业品种产仔性状遗传改良的贡献 |
1.6 全基因组重测序在猪复杂性状遗传解析中的应用 |
1.6.1 新一代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及其原理 |
1.6.2 应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解析猪复杂性状遗传机理的成功案例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正文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全基因组重测序 |
2.3 重测序数据质控及过滤 |
2.4 群体遗传学分析 |
2.4.1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
2.4.2 Neighbor-joining(NJ)聚类树构建 |
2.4.3 TreeMix分析 |
2.4.4 群体结构(STRUCTURE)分析 |
2.5 群体间基因交流分析 |
2.5.1 rIBD分析 |
2.5.2 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分析(血缘鉴定) |
2.5.3 单倍型热图分析 |
2.5.4 群体间遗传分化(Fst)分析 |
2.5.5 连锁不平衡(LD)抽样分析 |
2.5.6 单倍型网络(haplotype network)分析 |
2.6 选择信号分析 |
2.6.1 核苷酸差异(π)分析 |
2.6.2 基于单倍型的群体内选择分析(iHS) |
2.6.3 基于单倍型的群体间选择分析(XPEHH) |
2.7 古老单倍型分析 |
2.7.1 基因流(f D)分析 |
2.7.2 群体间核苷酸差异(Dxy)分析 |
2.7.3 等位基因频率差异 |
2.8 单倍型关联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测序数据的准确度 |
3.1.1 测序深度及基因组覆盖度 |
3.1.2 SNP检出率 |
3.1.3 大白猪品系鉴定 |
3.2 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中西方猪种的遗传分化 |
3.3 法系大白猪中存在华东猪和华南猪血缘 |
3.3.1 rIBD分析揭示法系大白猪中存在华东猪和华南猪血缘 |
3.3.2 NJ聚类树、Fst和单倍型网络分析验证法系大白猪中存在华东猪和华南猪血缘 |
3.3.3 基因频率分析再次揭示法系大白猪中混有华南猪及华东猪的血缘 |
3.3.4 渗入片段长度揭示华东猪与华南猪血缘渗入法系大白猪的时间可能不同 |
3.4 KATNAL1 基因区域的深入分析 |
3.4.1 法系大白猪在KATNAL1 基因区域存在华东猪血缘渗入信号 |
3.4.2 NJ聚类树揭示法系大白猪与华东猪的部分KATNAL1 单倍型高度相似 |
3.4.3 Fst分析揭示法系大白猪与华东猪在KATNAL1 位点的遗传分化显着降低 |
3.4.4 单倍型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华东猪的KATNAL1 单倍型导入了法系大白猪 |
3.4.5 LD分析提示法系大白猪中华东猪KATNAL1 单倍型可能受到了偏好选择 |
3.4.6 KATNAL1 位点在法系大白猪中受到选择 |
3.4.7 导入法系大白猪的华东猪KATNAL1 单倍型与产仔数显着关联 |
3.5 NAA35-GOLM1 基因区域的深入分析 |
3.5.1 法系大白猪在NAA35-GOLM1 基因区域存在华南猪血缘渗入信号 |
3.5.2 NJ聚类树揭示部分法系大白猪与华南猪在NAA35-GOLM1 基因区域的亲缘关系很近 |
3.5.3 Fst分析揭示法系大白猪与华南猪在NAA35-GOLM1 位点的遗传分化显着降低 |
3.5.4 单倍型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华南猪的NAA35-GOLM1 单倍型导入了法系大白猪 |
3.5.5 LD分析提示导入法系大白猪中的NAA35-GOLM1 单倍型可能受到选择 |
3.5.6 NAA35-GOLM1 位点在法系大白猪中受到选择 |
3.5.7 导入法系大白猪的华南猪NAA35-GOLM1 单倍型与产仔数无关但可能与抗病力相关联 |
3.6 法系大白猪在16 号染色体区域存在华南猪血缘渗入信号 |
3.7 提高产仔数的AHR单倍型源自古老物种并先后被导入了中国地方猪和法系大白猪 |
3.7.1 rIBD分析证实中国家猪的AHR单倍型导入了大白猪 |
3.7.2 NJ聚类树和单倍型热图揭示华东猪和法系大白猪的部分AHR单倍型高度相似 |
3.7.3 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AHR区域存在古老单倍型 |
3.7.4 基因频率差异分析提示中国地方猪AHR单倍型来源于另一个猪属物种 |
3.7.5 Dxy和f D分析再次验证AHR古老单倍型渗入了中国地方猪并高频率存在于华东猪中 |
3.7.6 LD分析表明法系大白猪的AHR古老单倍型受到了偏好选择 |
3.7.7 AHR古老单倍型在法系大白猪中受到强选择,且与产仔数显着关联 |
4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作者简历 |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二花脸猪产仔性状候选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索引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1 猪的产仔数性状研究概述 |
1.1 猪产仔数及其育种意义 |
1.2 传统选育技术 |
1.3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 |
2 猪产仔数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
2.1 猪产仔数QTL研究概述 |
2.2 猪12号染色体产仔数QTL研究进展 |
2.3 猪13号染色体产仔数QTL研究进展 |
3 猪产仔数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
3.1 ESR基因的研究进展 |
3.2 FSHβ基因的研究进展 |
3.3 RBP1基因的研究进展 |
3.4 CLTC基因的研究进展 |
3.5 RPS6KB1基因的研究进展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篇 实验内容 |
第一章 ESR与FSHB基因与二花脸猪及苏淮猪产仔数的关联分析 |
1 前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4 ESR和FSHβ基因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判定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二花脸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位点分型结果 |
3.2 二花脸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与产仔数关联分析结果 |
3.3 苏淮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位点分型结果 |
3.4 苏淮猪ESR和FSHβ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与产仔数关联分析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ESR基因对二花脸猪和苏淮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
4.2 FSHβ基因对二花脸猪和苏淮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4.3 ESR、FSHβ合并基因型对二花脸猪和苏淮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5 小结 |
第二章 RBP1、CLTC和RPS6KB1基因多态位点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
1 前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4 RBP1基因多态位点的搜寻、检测与选择性分型 |
2.5 CLTC基因多态位点的搜寻、检测与选择性分型 |
2.6 RPS6KB1基因多态位点的搜寻、检测与选择性分型 |
2.7 统计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RBP1基因SNP位点的筛选及基因型判定结果 |
3.2 CLTC基因SNP位点的筛选及基因型判定结果 |
3.3 RPS6KB1基因SNP位点的筛选及基因型判定结果 |
3.4 RBP1和RPS6KB1基因多态位点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 |
4 分析与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RPS6KB1基因3'UTR区多态位点影响猪产仔数的验证分析 |
1 前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RPS6KB1基因3'UTR多态位点的检测及判型 |
2.4 miRNA与靶基因结合位点预测方法 |
2.5 RPS6KB1基因mRNA表达量检测试验组设计 |
2.6 统计分析 |
3 试验结果 |
3.1 RPS6KB1基因多态位点在梅山猪、沙乌头猪及大白猪群体中的分型结果 |
3.2 RPS6KB1基因多态位点在不同群体中基因型与产仔数关联分析 |
3.3 RPS6KB1基因3'UTR区SNP位点与miRNA结合的预测与分析 |
3.4 RPS6KB1基因在心、肝、脾、肺、肾、卵巢、子宫和乳腺中的表达量检测 |
3.5 RPS6KB1基因在10、96、182日龄母猪卵巢中的表达量检测 |
3.6 RPS6KB1基因在妊娠24天高低产组母猪卵巢和子宫内膜的表达量差异 |
4 分析与讨论 |
4.1 RPS6KB1基因SNP位点对梅山猪、沙乌头猪以及大白猪群体的产仔数的影响 |
4.2 RPS6KB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4.3 RPS6KB1基因对卵巢发育的影响 |
4.4 RPS6KB1基因在卵巢和子宫内膜对产仔数的影响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长×大后备母猪卵泡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调控机制 |
2.1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过程 |
2.2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机制 |
2.2.1 下丘脑和垂体激素 |
2.2.2 卵巢类固醇激素 |
2.2.3 其他激素 |
2.2.4 生长因子 |
2.2.5 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信号通路 |
3 肠道微生物对雌性生殖系统的调控 |
3.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作用 |
3.2 肠道微生物对生殖系统的调控 |
3.2.1 肠道微生物与雌激素 |
3.2.2 肠道微生物调控母猪繁殖性能 |
4 粪便微生物移植 |
4.1 粪便微生物移植的研究概况 |
4.2 FMT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5 研究假设的提出及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粪便微生物移植对后备母猪初情启动和卵巢组织发育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2 试验设计 |
2.3 饲养管理 |
2.4 主要仪器 |
2.5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2.6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6.1 发情鉴定及记录 |
2.6.2 情期血样的采集 |
2.6.3 屠宰样品采集 |
2.6.4 血清激素的检测 |
2.6.5 卵巢组织形态学检测 |
2.6.6 卵巢组织中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 |
3 试验结果 |
3.1 FMT对后备母猪初情启动和卵巢组织发育的影响 |
3.1.1 FMT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的影响 |
3.1.2 FMT对后备母猪卵巢组织发育的影响 |
3.2 FMT对母猪卵巢形态的影响 |
3.3 FMT对后备母猪血液激素变化的影响 |
3.3.1 FMT对后备母猪激素水平的影响 |
3.3.2 FMT对后备母猪第二情期血液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 |
3.4 FMT对母猪卵巢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FMT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的影响 |
4.2 FMT对后备母猪血清激素水平和卵巢组织发育的影响 |
第三章 FMT对后备母猪肠道微生物和卵巢蛋白水平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2.2 试验设计 |
2.3 饲养管理 |
2.4 主要仪器 |
2.5 主要试剂配制 |
2.6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6.1 细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 |
2.6.2 卵巢iTRAQ定量蛋白组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FMT对后备母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3.1.1 微生物测序质量和OTUs分析 |
3.1.2 基于OTUs丰度的PLS-DA分析 |
3.1.3 Alpha多样性分析 |
3.2 FMT对后备母猪卵巢蛋白水平的影响 |
3.2.1 卵巢组织蛋白的提取及电泳检测 |
3.2.2 蛋白质鉴定 |
3.2.3 卵巢差异显着蛋白质的筛选 |
3.2.4 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 |
3.2.5 差异表达蛋白KOG注释 |
3.2.6 差异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3.2.7 差异蛋白富集的代谢通路分析 |
4 讨论 |
4.1 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长×大后备母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
4.2 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长×大后备母猪卵巢蛋白的影响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太湖猪及其高繁性能的研究进展 |
1 太湖猪的现状 |
1.1 太湖猪的产地与分布 |
1.2 太湖猪的起源与品种形成 |
1.3 体型外貌 |
1.4 生产性能与利用 |
2 太湖猪的繁殖特性 |
2.1 梅山猪的卵泡发育与排卵 |
2.2 梅山猪胚胎的发育特征 |
2.3 梅山猪乳房发育及泌乳 |
2.4 梅山猪的高繁殖分子机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FSHR基因研究进展 |
1 FSHR的结构特征 |
2 FSHR基因转录调控特征 |
3 FSHR基因表达特征 |
3.1 FSHR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
3.2 FSHR基因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
3.3 FSHR的生物学功能 |
4 FSHR的多态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三章 二花脸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产仔数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3 组织总RNA提取和反转录 |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1.5 PCR扩增 |
1.6 产物回收及测序 |
1.7 荧光实时定量PCR |
1.8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二花脸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和GAPDH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2.2 二花脸猪FSHR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
2.3 二花脸猪与商品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分析 |
2.4 二花脸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产仔数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梅山猪FSHR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样品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
1.4 常规溶液及试剂配制 |
1.5 分析软件 |
2 实验方法 |
2.1 DNA的提取 |
2.2 基因组DNA质量及浓度检测 |
2.3 PCR扩增 |
2.4 梅山猪FSHR基因5’调控区的克隆 |
2.5 序列拼接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
3.2 序列克隆分析 |
3.3 序列特征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梅山猪FSHR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动物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实验试剂 |
1.4 DNA提取所需溶液配方 |
1.5 DNA的提取 |
1.6 引物设计和及PCR扩增 |
1.7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
1.8 PCR-SSCP分析 |
1.9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PCR扩增结果 |
2.2 突变位点的筛选 |
2.3 梅山猪FSHR基因5’调控区T1001A和A334G位点多态性分析 |
2.4 遗传参数分析 |
2.5 梅山猪和商品猪群FSHR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差异分析 |
2.6 商品猪群FSHR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创新点 |
(8)miR-26b靶向Smad4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TGF-β超家族 |
1.1 TGF-β超家族配体 |
1.2 TGF-β超家族受体 |
1.3 Smads |
2. TGF-β/Smad信号通路 |
3. Smad4研究进展 |
3.1 Smad4结构 |
3.2 Smad4表达定位 |
3.3 Smad4功能 |
3.4 Smad4基因表达的调控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细胞系、菌株及质粒 |
1.4 生物学软件与在线分析工具 |
1.5 实验方法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二花脸猪Smad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2.2 二花脸猪Smad4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
2.3 二花脸猪卵巢组织Smad4蛋白的细胞表达特征分析 |
2.4 二花脸猪与杜长大猪卵巢组织Smad4基因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 |
2.5 Smad4基因在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2.6 miR-26b靶向smad4基因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 |
3 讨论 |
3.1 二花脸猪Smad4基因的序列和结构特征 |
3.2 二花脸猪Smad4基因的组织和卵巢组织细胞表达特征 |
3.3 二花脸猪卵巢组织Smad4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 |
3.4 Smad4在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
3.5 miR-26b靶向Smad4基因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全文创新点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梅山猪纯繁和杂交利用的繁殖性能及发情配种时生殖激素水平与产仔数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太湖猪 |
1.1.1 太湖猪分布 |
1.1.2 体型外貌特征 |
1.1.3 生产性能与利用 |
1.2 太湖猪高繁殖性能 |
1.3 太湖猪高繁殖力的生理学基础 |
1.3.1 排卵数 |
1.3.2 胚胎发育和子宫特性 |
1.3.3 生殖激素 |
1.4 梅山猪发情鉴定 |
1.4.1 外阴变化 |
1.4.2 行为变化 |
1.4.3 采食变化 |
1.4.4 压背反应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梅山猪纯繁及杂交利用繁殖性能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数据来源 |
2.1.2 数据的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产仔数的窝数 |
2.2.2 不同年份梅山猪纯繁产仔性状变化 |
2.2.3 不同胎次梅山猪繁殖记录统计分析 |
2.2.4 梅山猪纯繁(M×M)与巴克夏猪×梅山猪(B×M)乳头数 |
2.3 讨论 |
第3章 梅山猪发情配种时外周血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产仔数相关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主要试剂 |
3.1.3 试验动物 |
3.1.4 生殖激素浓度的测定 |
3.1.5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产仔数梅山猪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 |
3.2.2 不同胎次梅山猪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 |
3.2.3 同一胎次内高产与低产梅山猪外周血生殖激素水平 |
3.3 讨论 |
全文结论 |
不足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图 |
(10)二花脸猪种质特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二花脸猪培育历史 |
1.1 产地 |
1.2 品种形成历史 |
1.3 自然环境与品种形成 |
2 二花脸猪种质特性的分子基础 |
2.1 繁殖性能 |
2.1.1 卵泡发育独特 |
2.1.2 产仔数高 |
2.1.3 胎盘效率优良 |
2.1.4 乳头数多 |
2.1.5 母性好 |
2.2 肉质性能 |
2.2.1 良好的肌纤维结构特性 |
2.2.2 优质的肌内脂肪含量 |
2.2.3 其它肉质指标 |
3 展望 |
四、二花脸猪卵泡发育与繁殖性能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二花脸猪卵泡形成和早期发育的特性及其相关通路的研究[D]. 丁威.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2]影响二花脸猪高产仔性能的生理及遗传机制研究进展[J]. 李平华,马翔,张叶秋,张倩,黄瑞华. 遗传, 2017(11)
- [3]太湖流域地方猪种高产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灵璇,胡东卫,贺丽春,陆志强,马翔,李平华,黄瑞华. 畜牧与兽医, 2016(01)
- [4]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别法系大白猪的高产仔基因[D]. 陈浩.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5)
- [5]二花脸猪产仔性状候选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仔数的关联性分析[D]. 方宇瑜.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5)
- [6]梅山猪粪便微生物移植对长×大后备母猪卵泡发育的影响[D]. 唐义梅.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7]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D]. 谢新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8]miR-26b靶向Smad4调控猪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D]. 刘吉英.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9]梅山猪纯繁和杂交利用的繁殖性能及发情配种时生殖激素水平与产仔数相关性分析[D]. 陈瑜哲. 扬州大学, 2020(04)
- [10]二花脸猪种质特性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J]. 刘鑫,李振,邓世阳,顾岳清,黄媛,刘杨,李东锋,卢元鹏,韦伟,陈杰,张立凡. 畜牧与兽医,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