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1](2005)在《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文中认为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的流行情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地区鸡IBD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对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便更好地控制该病发生。 1.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 对山东潍坊地区鸡IB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病季节主要在夏秋,但有全年化的趋势;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3-6周之间,但有向两极发展的趋势;有44.8%的病例症状和病变不典型;患病鸡群鸡只的平均发病率为69.6%,平均死亡率为11.3%;管理和免疫因素对预防IBD有重要意义。 2.山东潍坊地区IBDV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 用BC 6-85标准强毒作对照,对山东潍坊地区IBDV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毒株的致病力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致病力与BC 6-85标准强毒大致相等的毒株,如CL-1,CL-3,GM-2等毒株,ELD50在10-4.25/0.1ml-10-5.375/0.1ml之间,对雏鸡致死率在20%-30%之间;二是致病力明显强于BC 6-85的毒株,如LQ-1,CL-2,AQ-3等毒株,ELD50在10-6.25/0.1ml-10-6.875/0.1ml之间,雏鸡致死率在52.5%-70%之间;三是致病力明显低于BC 6-85的毒株,如QZ,AQ-1,ZC-3等毒株,其ELD50在10-2.0/0.1ml-10-2.875/0.1ml之间,雏鸡致死率在2.5%-7.5%之间。 3.IBD疫苗免疫保护试验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D78苗,B87苗,CA+CF+B87三价苗,法氏囊组织灭活油苗分别免疫鸡群,然后分别用LQ-1、CL-2、SQ-3、GM-2、QZ、ZC-4等6个IBDV毒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法氏囊组织灭活油苗对鸡群保护指数均为100%,CA+CF+B87三价苗的保护指数分别为80%,85%,94.7%,90%,53.3%和42.9%,D78苗和B87苗对鸡群保护指数在25%-73.7%之间。 4.IBD综合预防措施及推广应用 针对IBD发病原因,制定了IBD综合预防措施,并在10个曾发生过IBD的鸡场推广应用,结果有8个鸡场未发生IBD,仅2个鸡场各有一群鸡发生IBD,发病率分别为25%和16.7%,在实行综合预防措施前,这10个鸡场均有IBD发生,发病率在20%-100%之间,这说明利用综合措施预防IBD是必要的。 5.IBD综合治疗措施及推广应用 依据IBD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制定了IBD综合治疗措施并在15个自然发病鸡
毕丁仁[2](1991)在《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文中提出对湖北省4个鸡场共7个发病鸡群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鸡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确定该鸡病为鸡传染性法氐囊病(IBD)。用琼脂扩散法均可在7个病鸡群病变的法氐囊中查到IBD病毒抗原,病愈2周后的血清中有IBD病毒抗体,将病变法氐囊制成乳剂,通过差速及梯度离心提纯病毒,在电镜下可见有散在的病毒颗粒。将病变法氐囊制成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病毒粒子。通过隔离、封锁病鸡群,严格消毒以及自制灭活乳剂苗的应用,控制IBD的流行。
辛盛鹏[3](2004)在《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对国内及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在标准体系方面。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标准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员培训、标准的推广体应用、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为加强标准的建设规划工作,重点对现有的畜牧兽医(特别是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基本摸清了我国目前畜牧兽医标准的基本情况;并在分类整理的基础上,首次将那些已经不适应现在畜牧业发展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汇总,提出了国(行)标修订(废止)目录;同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分类提出了生产中急需制定的标准,形成了需要制定的国(行)标目录,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质检体系方面。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根据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结合畜牧业产业带,合理布局国家和部级检测机构,各省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综合性的动物产品安全质检中心,改善检测中心软硬件设施、强化人员培训,加强检测方法方面的技术研究等,县级质检机构以建立快速检测方法为主。 在产品质量认证方面。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意见:在认证管理体系方面,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壮大认证检查员队伍,提高检查员的资质水平。在具体认证工作方面,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规范产地认定的各项规定,统一规范产地认证申请人的资格、环境条件、质量控制措施以及产地认定工作中的现场检查工作程序、方法、判定依据等;将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实质性地结合在一起,确保通过认证产品的质量。 在HACCP管理体系应用方面。本文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在肉鸡生产和生猪屠宰中应用的HACCP管理体系模式,为实际生产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邓凯文,徐斌,何琴,张强,侯磊[4](2015)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文中提出为了对内江市某养鸡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病死鸡进行诊断,并对致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合病毒分离和动物回归试验、血清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证明该鸡场发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并分离到致病毒株,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姜金三[5](2016)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高度的接触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不仅仅会对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有引发免疫抑制和缺陷,甚至是死亡,危害性极强。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病原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法氏囊病的疫病特点以及病症表现等,进而结合亲身体会,就其综合诊断与防控进行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朱莲玉,王运华,李祖传[6](2016)在《综合诊断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发的一种鸭急性或者慢性的败血性传染病。其在23周龄的小鸭中较易发生,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危害性传染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为高度接触性感染疾病,是由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禽类传染病。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时,如不及时诊断以及治疗,极易导致鸭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探讨综合诊断以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一下综述,旨在提高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率,减轻养殖户的损失。
星东[7](2017)在《ND-IBD二联灭活苗对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与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的防控仍然是国内家禽养殖业面临的两大难题。IBD和ND疫苗在蛋鸡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生产中其免疫效果仍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且经常由于苗毒毒力过强造成免疫器官损伤。而ND-IBD二联灭活苗经生产工艺改进,提高了抗原含量,且可以减少免疫次数,能够有效的避免活苗的缺陷。ND-IBD二联灭活苗在商品蛋雏鸡的免疫效果及机体对该疫苗的免疫反应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试验比较了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1、7日龄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并比较了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苗对7日龄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同时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后免疫因子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为ND-IBD二联灭活疫苗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具体内容如下:方法:1、ND-IBD二联灭活苗对1、7日龄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研究。选取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的1日龄商品蛋雏鸡360只,随机分成A、B和C三个处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B组为1日龄疫苗免疫组,雏鸡1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mlND-IBD二联灭活疫苗;C组为7日龄疫苗免疫组,于雏鸡7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mlND-IBD二联灭活疫苗。试验期56d,免疫后每7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ND抗体水平;并采用中和试验检测IBD抗体水平;同时采集法氏囊和脾脏,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CD8+、IL-6、IFN-β的mRNA表达量。然后每7d对各组鸡进行IBDV攻毒保护试验,攻毒剂量0.2ml/羽,并于攻毒后72h剖检,观察法氏囊病变情况,并计算攻毒保护率。2、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苗对商品蛋鸡免疫效果比较研究。选取体重、日龄相近的健康的1日龄商品蛋雏鸡240只分成3个处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B组为IBD活苗免疫组,雏鸡7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mlIBD活疫苗;C组为ND-IBD二联灭活疫苗免疫组,于雏鸡7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mlND-IBD二联灭活疫苗。试验期42d,免疫后每7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中和试验检测IBD抗体水平;同时采集法氏囊和脾脏,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反转录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4+、CD8+、IL-6、IFN-β的mRNA表达量。然后每7d对各组鸡进行IBDV攻毒保护试验,攻毒剂量0.2ml/羽。攻毒后72h剖检,观察法氏囊病变情况,并计算攻毒保护率。结果:1、ND-IBD二联灭活苗对1、7日龄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研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在28~56日龄,C组的IBD和ND抗体水平显着高于A组与B组(P<0.05);35日龄前,C组攻毒保护率显着优于A组,且相差10%。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表明:在法氏囊与脾脏中,28~56日龄时,C组基因CD4+、CD8+、IL-6、IFN-β的mRNA表达量,相比A组与B组显着升高(P<0.05)。2、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苗对7日龄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比较研究。抗体检测结果表明:28~42日龄,C组IBD体水平显着高于B组与A组(P<0.05);35日龄前,C组攻毒保护效果高于B组与A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21~42日龄时,法氏囊与脾脏中基因CD4+、CD8+、IL-6、IFN-β的mRNA表达量,C组显着高于B组与A组(P<0.05)。结论:1.ND-IBD二联灭活苗免疫7日龄商品蛋雏鸡可显着提高IBD与ND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中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ND-IBD二联灭活苗免疫7日龄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优于IBD弱毒苗。
龙进学[8](200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造成鸡群机体免疫抑制,导致鸡群疾病复杂多变的主要因素,其中vvIBDV和vIBDV危害尤为严重。建立一种能对IBDV不同致病型进行快速鉴别诊断的实用技术是该病防制的关键所在。 首先,研究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病毒结构蛋白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VP2 variable domain,vVP2)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各种不同致病型的12株参考毒株进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679bp的目的片段,而阴性对照的常见5种鸡病病原: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IV)、大肠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没有扩增到任何片段;应用建立的技术对疑似IBD的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同时在基础RT-PCR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一对引物进行Nested-PCR。结果基础RT-PCR方法检测到其中11份病料为阳性,Nested-PCR则检测到23份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和敏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的Nested-PCR则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提高52.1%)。为IBD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一种有用而可靠的新技术。另外,建立的基础RT-PCR和Nested-PCR对各种IBD疫苗免疫鸡后不同时间进行检测(接种后3、4、6、9、15天),未能检测到相关的疫苗病毒,说明研究建立的方法在临床检测上是否为IBDV野毒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应用经典的病毒分离方法:鸡胚绒膜尿囊膜(CAM)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对PCR技术检测为阳性的23份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分离到11株IBDV。 第二,本研究的基础RT-PCR和Nested-PCR所扩增的片段均是横跨IBDV的vVP2的,所以,可直接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研究。选用具有分型意 庐卢人耸2003 届硕十学位论文2义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SaCI和 SsPI)建立的 REA,对 5株属于 CIBDV的疫苗株和 6株标准强毒株;属于 VVIBDV的毒株 GX、YLI、YLZ和 YLZ等分离毒:属于叶**V的美国变异E株进行酶切分析,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相符。另外,针对不同强弱毒株的1**V的*PZ高变区序列的差异:设计合成了vvIBDV的型特异性引物(*IBDa+vvIBDs人建立型特异的RT-PCR,只需一次反应即可区分 CIBDV和 VVIBDV。 第三,应用本研究建立的REA和 VVIBDV型特异性RTPCR技术,对34份采自广西不同地区的IBDV病料,其中PCR反应阳性的23份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和特异性引物扩增。结果发现 1993年至 2003年的病料或分离的毒株中,有 8株确定为 VVIBDV,13株踊定为 CIBDV,另外,有两株不能确定。
张燕欣[9](2013)在《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更好的观察天津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病鸡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本试验用实验室已分离的IBDV-TJ-hg株(GenBank:JX846905)进行鸡胚繁毒,分离得到鸡胚病毒液并对其进行鉴定和理化特性进行分析,随之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发病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鸡胚病毒液病毒即为IBDV-TJ-hg株,攻毒后剖检可见法氏囊和脾脏都发生肿胀,病理组织学观察到的法氏囊和脾脏的炎症反应也很典型,这些都表明该毒株有较强的致病力。为了给免疫组化试验提供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滴度的抗体,本试验采用天津地区IBDV-TJ-hg株的鸡胚病毒液,制备鸡IBDV-TJ-hg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健康成年兔,获得兔抗鸡IBDV-TJ-hg高免抗体,对该抗体进行提纯后进行纯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兔血清中琼脂扩散抗体效价为1:32,蛋白含量为27.1mg/mL,纯化后IgG琼脂扩散抗体效价仍为1:32,蛋白含量降为11.6mg/mL,经紫外光谱分析法和SDS-PAGE进行纯度分析,纯化后抗体纯度明显提高。为了系统的认识IBD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发病机理,试验通过对免疫组化条件进行摸索和筛选,建立了检测了IBDV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工感染鸡不同时间不同器官的分布和带毒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感染1d时,在盲肠、肝脏、心脏和肺脏中检测到IBDV-TJ-hg病毒;感染第3d时,免疫器官和非免疫器官中均可检测到IBDV-TJ-hg病毒,但在法氏囊、脾脏和胸腺中这些免疫器官的含量远远大于盲肠、肝脏、肾脏、肺脏和心脏的含量;感染第9d时,所有非免疫器官皆检测不到IBDV-TJ-hg病毒,免疫器官的带毒量也有减少;感染14d时,免疫器官仍能检测到病毒,且法氏囊的带毒期一直持续到第21d。
龙进学,韦平,阳秀英[10](2003)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已发表的IBDV各致病型毒株的序列,在病毒结构蛋白VP2编码基因的高变区(VP2variabledo-main,vVP2)两端外侧的保守序列内设计合成了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各种不同致病型的12株参考毒株进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检测.结果12个参考毒株均能扩增出约679bp的目的片段,而对作为阴性对照的常见5种鸡病病原NDV、IBV、CAIV、E.coli、pM均没有扩增出任何片段;应用建立的技术对疑似IBD的34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同时在基础RT-PCR扩增的片段内设计另一对引物进行Nested-PCR检测.结果基础RT-PCR方法检测到11份阳性,Nested-PCR检测到23份阳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建立的IBD的RT-PCR诊断技术具有特异、快捷、敏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的Nested-PCR则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提高52.1%).
二、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研究进展 |
1. 历史和分布 |
2. 病原学 |
3. 流行病学 |
4. 症状 |
5. 病变 |
6. 诊断 |
7. 危害 |
8. 防治 |
参考文献 |
试验研究 |
第二章 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 |
摘要 |
1. 调查方法 |
2. 调查内容 |
3. 结果 |
4. 结果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山东潍坊地区 IBDV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IBD疫苗免疫保护试验 |
摘要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IBD综合预防措施及推广应用 |
摘要 |
1. IBD可能的致病原因 |
2. IBD综合预防措施 |
3. IBD综合预防措施的推广应用 |
4.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IBD综合治疗措施及推广应用 |
摘要 |
1. IBD综合治疗措施 |
2. IBD综合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
3. 讨论与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3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国际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状况 |
2.1 美国食品安全性管理 |
2.2 加拿大食品安全性管理 |
2.3 国外食品安全性检测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 |
2.4 国外食品安全检测与实验室的设置 |
2.5 世界各国动物产品安全性研究状况 |
2.6 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 |
3.1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 |
3.2 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状况 |
3.3 国外标准化系的状与发展 |
3.4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的现状及问题与差距 |
3.5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面临的任务与发展措施 |
3.6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研究 |
4.1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在保障动物产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
4.2 我国畜牧兽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 |
4.3 我国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4.4 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动物产品质量认证的现状与发展 |
5.1 实施质量认证的意义 |
5.2 质量认证发展的过程 |
5.3 我国质量认证的发展 |
5.4 我国畜产品质量认证现状 |
5.5 我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现状 |
5.6 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
5.7 小结 |
第六章 HACCP在我国畜牧兽医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
6.1 HACCP管理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在各国的应用情况 |
6.2 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与实施步骤 |
6.3 HACCP管理体系在饲料企业中的应用 |
6.4 HACCP管理体系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
6.5 HACCP管理体系在生猪屠宰加工场中的应用模式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
2方法 |
2.1临床症状观察 |
2.2剖检病理变化 |
2.3病料的处理 |
2.4病毒SPF鸡胚分离 |
2.5琼脂扩散试验 |
2.6RT-PCR鉴定 |
2.7中和试验 |
2.8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 |
2.9动物回归试验 |
3结果与分析 |
3.1病毒SPF鸡胚分离结果 |
3.2琼脂扩散试验结果 |
3.3RT-PCR鉴定及测序结果 |
3.4中和试验结果 |
3.5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的测定结果 |
3.6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
4讨论 |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症状 |
4 治疗 |
5 预防 |
6 结语 |
(6)综合诊断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情况 |
2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特点 |
3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表现 |
4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解剖变化 |
5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实验室检查诊断 |
5.1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毒鉴定诊断 |
5.2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细菌鉴定诊断 |
5.2.1 镜检 |
5.2.2 分离培养 |
5.2.3 生化试验 |
5.3 药敏试验 |
6 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措施 |
7 结语 |
(7)ND-IBD二联灭活苗对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词列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ND与IBD研究进展 |
2 ND和IBD疫苗的研究进展 |
2.1 ND与IBD活苗的研究进展 |
2.2 ND与IBD灭活苗的研究进展 |
2.3 疫苗佐剂 |
2.4 ND与IBD的疫苗免疫研究进展及注意事项 |
3 ND-IBD二联灭活苗研究进展 |
4 疫苗对免疫因子的影响 |
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免疫1、7日龄商品蛋鸡的免疫效果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毒株 |
1.3 试验用疫苗 |
1.4 试剂及试剂盒 |
1.5 主要试验仪器 |
1.6 试验用饲料 |
1.7 试验基地 |
1.8 试验数据分析相关软件 |
2 试验设计 |
2.1 动物分组 |
2.2 抗体检测 |
2.3 攻毒保护试验 |
2.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5 组织RNA抽提 |
2.6 cDNA的合成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商品蛋鸡血清IBD抗体水平检测 |
3.2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IBD抗体的影响 |
3.3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ND抗体的影响 |
3.4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3.5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法氏囊中CD4~+、CD8~+、IL-6、IFN-β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6 ND-IBD二联灭活疫苗对商品蛋鸡脾脏中CD4~+、CD8~+、IL-6、IFN-βmRNA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IBD活疫苗免疫7日龄商品蛋雏鸡的效果比较研究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毒株 |
1.3 试验用疫苗 |
1.4 试剂及试剂盒 |
1.5 主要试验仪器 |
1.6 试验用饲料 |
1.7 试验基地 |
1.8 试验数据分析相关软件 |
2 试验设计 |
2.1 动物分组 |
2.2 抗体检测 |
2.3 攻毒保护试验 |
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5 组织RNA抽提 |
2.6 cDNA的合成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 结果与分析 |
3.1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IBD抗体的影响 |
3.2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3.3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法氏囊中CD4~+、CD8~+、IL-6、IFN-βmRNA表达量的影响 |
3.4 ND-IBD二联灭活疫苗与弱毒活苗对商品蛋鸡脾脏中CD4~+、CD8~+、IL-6、IFN-βmRNA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前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之一 IBDV的RT-PCR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 |
之二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致病型的鉴别 |
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介 |
(9)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IBD 的基本概况 |
1.1 IBDV 的病原学和理化特性 |
1.2 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 |
1.3 致病机理 |
1.4 IBDV 基因组及蛋白 |
2 IBD 的鉴定与检测方法 |
2.1 IBDV 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 |
2.2 组织学观察 |
2.3 电镜观察 |
2.4 血清学检查 |
2.5 分子生物学检测 |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3.1 免疫组织化学定义和分类 |
3.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兽医诊断中的应用 |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 IBDV 在机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IBDV-TJ-hg 的扩增与鉴定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鸡胚接种及收毒 |
2.2 鸡胚毒的鉴定结果 |
2.3 鸡胚毒理化特性测定 |
2.4 动物回归试验 |
2.5 病理组织学观察 |
3 讨论 |
3.1 IBDV 的鉴定 |
3.2 IBDV 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
3.3 IBDV 的动物回归试验分析 |
第三章 兔抗鸡 IBDV-TJ-hg 高免血清的制备及 IgG 的纯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抗原检测结果 |
2.2 抗体检测结果 |
2.3 蛋白含量及纯度测定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免疫组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 IBDV-TJ-hg 动态分布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间接免疫组化试验最佳工作条件的确定 |
2.2 免疫组化试验流程的确定 |
2.3 特异性试验 |
2.4 IBDV 人工感染病理组织学动态分布规律 |
2.5 免疫组化检测 IBDV-TJ-hg 分布规律 |
3 讨论 |
3.1 免疫组化的操作要点 |
3.2 IBDV-TJ-hg 在感染鸡体内病理学发展规律 |
3.3 IBDV-TJ-hg 在感染鸡体内抗原分布规律 |
3.4 IBDV 致病机理的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I |
附录Ⅱ |
附录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 料 |
1.2 方 法 |
2 结 果 |
2.1 基础RT-PCR方法的建立及特异性试验 |
2.2 应用基础RT-PCR对临床病料的检测 |
2.3 Nested-PCR的建立 |
2.4 临床病料的基本情况及检测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四、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潍坊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研究[D]. 刘海.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1)
- [2]鸡传染性法氐囊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研究[J]. 毕丁仁. 湖北农业科学, 1991(01)
- [3]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研究与HACCP在生产中的应用[D]. 辛盛鹏.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4]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和鉴定[J]. 邓凯文,徐斌,何琴,张强,侯磊.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18)
-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体会[J]. 姜金三.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09)
- [6]综合诊断及治疗在樱桃谷肉鸭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应用[J]. 朱莲玉,王运华,李祖传. 南方农业, 2016(03)
- [7]ND-IBD二联灭活苗对商品蛋雏鸡免疫效果及机制研究[D]. 星东.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8]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D]. 龙进学. 广西大学, 2003(01)
- [9]IBDV-TJ-hg在鸡体内主要器官动态分布规律的研究[D]. 张燕欣. 天津农学院, 2013(08)
- [10]传染性法氏囊病快速诊断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J]. 龙进学,韦平,阳秀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