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频电场与黄瓜早熟增产(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贤[1](2019)在《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塑料温室作为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满足人们对跨季节、跨地区的高品质、高产量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温室长期处于风吹日晒的自然环境中,投入使用2至3年后,棚膜上会附着一层由灰尘、青苔等组成的混合物,导致棚顶薄膜透光率降低,从而影响温室内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定期对温室棚顶进行清洗,而现有又没有合适的清洗设备,所以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清洗,但人工清洗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危险系数高和清洗不彻底等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南方普遍使用的带有遮阳网的连栋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棚顶覆盖的薄膜不能作为着力点且搭建温室棚顶的钢骨架为圆弧形,提出了一种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方案。本文对清洗机的整体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首先设计了多自由度磁力轮行走机构和自适应毛刷清洗机构,多自由度磁力轮行走机构包括左右两侧各两个由行走电机驱动的磁力轮和多自由度行走机构,自适应毛刷清洗机构包括8个由清洗电机驱动的圆盘毛刷和平行四边形自适应机构;其次通过简化磁力轮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磁力轮所需的驱动力和行走电机的参数,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磁路的磁阻和使用ANSYS仿真磁力轮的磁通密度和磁力,设计磁力轮的具体结构和尺寸参数:每个磁力轮由两个对称布置的左半磁轮和右半磁轮(即左右半磁力轮)组成,左右半磁轮的形状与拱形钢骨架圆管的弧形相适应,当永磁体小端直径即磁力轮直径为44mm、宽度为24mm、内径为20mm,包覆角为45°时,轴向充磁时能提供62.34N的磁力,保证清洗机稳定行走在直径为40mm的拱形钢骨架上;再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采用PIC18F46K22作为主控芯片,通过DRV8412双H桥电机驱动芯片控制四个直流减速行走电机,通过IGBT来控制8个清洗电机的工作,并通过采样电阻实时检测清洗电流,通过控制板上的开关来控制清洗机的行走和清洗工作,软件程序设计主要有初始化、检测电池是否欠压、设定行走电机和清洗电机转速、清洗电机和行走电机过流检测、清洗操作及工作指示报警灯程序;把清洗机放在试验平台上试验调试,并将评价清洗效果的透光率、评价工作效率的耗时量和评价工作所需水量的耗水量统一量纲后取相应权重值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用来评价清洗作业工作,应用正交试验选取影响清洗工作的主要因子:单个圆盘毛刷组件重量、行走速度、毛刷转速和喷水量,最后现场试验验证磁力轮在温室棚顶拱形钢骨架不同弦切角下的行走稳定性和清洗机的清洗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功能,人员将清洗机置于天沟侧的拱形钢骨架上,通过控制板上的开关控制清洗机在温室棚顶拱形钢骨架不同的弦切角下可以平稳地行走和清洗;调整单个毛刷组件重量为0.5kg和喷水量为6L/min,匹配行走速度为3.5m/min和毛刷转速为115r/min时清洗机的清洗工作效果最好;设计的清洗机在清洗工作影响因子的最优组合下进行实地试验,进过清洗后塑料温室棚顶的透光率由清洗前的20%35%提高到清洗后的80%以上,清洗效果良好,系统工作可靠稳定。
汤小婷[2](2017)在《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及后期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已广泛使用于多种作物,被证实可提高种子活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胁迫能力。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的作用目前主要认为是通过刻蚀种皮来提高种皮通透性与放电过程产生的带电粒子对种子表面的消毒作用,与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有关,提高了种子的健壮度;在分子层面的探讨几乎空白,需要深层次挖掘分析。穿心莲来源于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地上部分,干燥后为临床常用中药材。研究报道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可提高的出苗率和整齐度,促进植物生长速率。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出苗、生长速率的影响,从分子层面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揭示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等离子体处理促进穿心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采用大气压条件下低电压(30 V~50 V)高频交变电场激发常温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考察了激发电压、处理时间、处理后存放时间等多个因素,筛选促进其萌发的最佳条件,探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萌发、出苗、生长、等多方面的影响。用30 V激发的等离子体处理种子3 s后放置4~6 d再置种,发芽势显着提高;放置时间过长再置种,处理的效果下降或消失。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发芽势显着提高、出苗加快、出苗率升高、幼苗及植株生长量增加、生殖生长加快及抗逆性增强。2.等离子体处理后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中基因表达概况本论文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仪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测序,共得到106.34 Gb 的 Clean Data,84749 条 Unigene,平均长度为 758.03 bp,注释到 Nr、KEGG、GO、Swiss-prot、COG等公共数据库的Unigene数共36567条,建立了穿心莲种子转录组平台。对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吸胀期(分别为a,A)、萌动期(b,B)、萌发高峰期(c,C)三个阶段差异基因进行stem趋势聚类分析,发现对照组和处理组显着富集的趋势相同,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并未改变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的主要表达趋势,整体遵循种子萌发基因表达特有的规律性变化。等离子体处理与未处理穿心莲种子相对应三个萌发过程时间点的转录组比较发现:在萌动期,处理组和对照组有12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物质代谢相关KEGG通路;差异表达基因主要GO富集到翻译、初级代谢过程、有机物代谢过程、代谢过程、氧化还原过程等,调控种子萌发物质代谢,与KEGG富集情况一致。分别对对照组和处理组中这125个基因间达显着相关的基因做基因相关性图,对照组和处理组这125个基因间的相关性关系存在巨大差别,体现了等离子体对基因表达调控关系的影响。本文对萌发过程中处理组与对照组相同阶段特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筛选,并进行富集分析,KEGG富集结果发现处理组从吸胀期到萌动期富集通路差异较大,处理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富集基因最多;在对照组则不在前10条富集通路,对照组中核糖体通路富集到基因数最多;从萌动期到萌发高峰期,两组基因富集情况类似,等离子体处理在种子萌发过程的调控主要表现在种子萌发的前期,即吸胀期到萌动期。对ab(对照组从吸胀期到萌动期)、bc(对照组从吸胀期到萌动期)、AB(处理组从吸胀期到萌动期)、BC(处理组从吸胀期到萌动期)这4个阶段特有的差异表达中物质代谢基因与该阶段特有的植物激素、转录因子、病程相关基因进行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基因调控网络具有显着差异性,等离子体处理改变了种子萌发过程中这些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本实验选择了与种子萌发相关的6个基因进行qPCR,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的表达趋势模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大部分一致,说明测序可靠性较高。
汤小婷,曾湘达,卓一南,詹若挺,何瑞,童家赟[3](2017)在《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低电压激发的空气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其抗逆性的影响。方法考察激发电压、处理时间和处理后放置天数等3个因素,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筛选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促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采用优选的条件处理种子后进行发芽和育苗试验,测定出苗率;发芽试验7 d和育苗1个月测定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在种植2个月时测量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结果 30 V电压处理3 s后放置46 d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明显;该条件处理穿心莲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分别提高40.2%54.9%、80%,促进植株后期生长,处理组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101.02%、127.85%、14.04%;提高了幼苗期及植株生长期抗氧化酶活性,其中幼苗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12.70%、MDA含量降低10.41%,生长期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分别提高33.93%、33.47%。结论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穿心莲种子活力,促进幼苗和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
陈建中[4](2016)在《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幼苗生理效应研究》文中提出电场作为自然界存在物质,对环境中生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高压电场这项物理技术处理植物种子,提高其萌发活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已成为生物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中,谷子种子的萌发试验在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生理试验室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作物生理试验室进行,大田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南化农场进行。本试验以农大八号谷子种子为试材,利用高压电场发生装置处理谷子种子,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回归建模,筛选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的优化条件;在(二因素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与发芽综合指标Y)回归建模基础上,以Y最大值时,二因素取值作为优化电场处理条件(电场强度为340kV/m,处理时间为14min)对谷子种子进行处理,测定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谷子种子萌发生理的影响;在优化处理条件的区间范围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取电场强度为300kV/m,350kV/m、400kV/m,处理时间为5min、10min作为处理条件处理谷子种子,测定并分析谷子种子萌发期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在大田实验中,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探讨高压电场对谷子苗期光合特性及孕穗期抗旱生理的影响,结论如下:1、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电场强度为50-600kV/m、处理时间为5-20min范围内处理谷子种子,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7项发芽指标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除T4的发芽势、发芽率和T5的发芽率、根长略低于对照外,其余各处理的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发芽指数、鲜质量和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尤其是芽长和活力指数提高的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为52.47%、31.53%。对以上7项发芽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综合指标Y=0.357Z1+0.375Z2+ 0.372Z3+0.385Z4+0.372Z5+0.384Z6+0.400Z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高压电场处理后,各处理的萌发活力综合指标值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排序依次为T10、T11、T9、T13、T12、T8、T2、T3、T1、T7、T6、T4、T5、CK,其中处理T10、T11、T9、T13、T12所对应的Y值与CK相比,提高幅度较大,T8也有明显提高,T5提高幅度不大。2、对综合指标Y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Y的数学模型Y=2.3800+0.7337X1+0.6985X2-2.3963X12-0.8963X22-1.0500X1X2。结果表明:不同电场处理条件对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均达显着水平(P<0.05),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性较好,能够较好反映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与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关系;对模型的主因素效应解析表明:二因素对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效应顺序为电场强度>处理时间,且都表现为正效应。单因素效应表明:二因素对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存在临界效应。二因素耦合效应解析表明:二因素对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有阈值效应,且呈现显着负交互效应(P<0.05)。经模型寻优,满足谷子种子发芽综合指标≥0.35优化方案为:电场强度295-432 kV/m,处理时间10-17min。3、在对综合指标Y回归建模基础上,以Y为最大值时,电场强度取340kV/m,处理时间取14min,作为电场处理条件对谷子种子进行处理,在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萌发前干种子、种子萌动、胚根长为种子长1倍、2倍、3倍、4倍、发芽结束)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能诱导谷子种子中内源IAA、ZR和GA含量增加,抑制ABA含量的增加;种子萌动前后,内源IAA、GA迅速上升、ABA快速下降,ZR在萌动时也达到极值,有利于胚根突破种皮,促进种子的萌动;GA/ABA、IAA/ABA处理后比值均高于对照,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后内源激素比值的变化是种子萌发活力提高的诱因,而ZR/ABA处理在其后呈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值仍高于对照,表明ZR促进种子的萌发,但对后期胚根的伸长贡献逐步减小;α-淀粉酶活性在萌发过程中呈现逐步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萌发阶段,优化处理条件下α-淀粉酶活性都要高于对照,这可能与GA对其的诱导调控有关。4、在优化区间内,电场强度取300 kV/m、350 kV/m.400kV/m,处理时间取10 min、15min,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对谷子种子进行处理,测定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S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对照,丙二醛(MDA)的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后,可加快种子内营养物质的转换和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活动,促进了种子的萌发,且有效地减轻膜脂过氧化的作用,增强膜系统的修复能力。5、优化方案(电场强度取300kV/m、350kV/m.400kV/m,处理时间取10min、15min)处理谷子种子后,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大田试验,测定谷子苗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各处理组谷子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为T4>T2>T6>T3>T5>T1>CK,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T2>T4>T3> T6>T5>T1>CK,表明适宜的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后,对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苗期叶片在各时段内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高于对照,胞间CO2浓度(Ci)均低于对照。光合特性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数值变化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与胞间CO2浓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6、优化方案(电场强度取300kV/m、350kV/m、400kV/m,处理时间取10min、15min)处理谷子种子后,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大田试验,利用遮雨棚对谷子生长进行抗旱处理,测定谷孕穗期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后的谷子叶片可溶性总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T4、T2提高最为明显,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余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各处理的SOD、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与对照组间的差异都达到显着水平(P<0.05)(除T1外),T2、T4提高幅度较大;各处理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
闫华[5](2016)在《典型作物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查阅、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典型地区设施作物灌溉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数据库,并开发了灌溉制度查询系统。为准确掌握土壤墒情信息,提高灌溉决策精确度,设计制作了高精度剖面土壤水分传感器。以温室番茄为例开展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制度下温室番茄的生理生态指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产品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法对灌溉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温室内外小气候变化规律及作物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设施作物需水量温度灌溉决策模型,并将灌溉制度数据库和灌溉决策模型集成应用于智能灌溉决策系统中。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系统分析和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构建了灌溉制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评价分析,获得最优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数据库,并开发了设施作物灌溉制度查询系统,为优化各地区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2、基于高频电容边缘场效应,采用有限元法对探头微量化电容周围电场强度和电容值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优探头结构,设计制作了结构新颖的高精度剖面土壤水分传感器。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测量,测量精度为±1.31%,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3、以温室番茄为例开展田间试验,对不同灌溉制度下番茄的生理生态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果实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生育期灌水量的差异对形态指标、干物质量、根冠比、产量等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开花坐果期对灌水量反应最大;b)各生育期耗水量大小顺序为,开花坐果期>苗期>果实成熟期;各生育期土壤水分敏感程度,开花坐果期最大,果实成熟期和苗期的敏感程度较小;c)灌水量增加可以增加单果重,降低糖酸比;开花坐果期适度的减少灌水量可以提高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d)采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法对不同灌溉制度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最优灌溉制度:苗期灌水量37mm,开花坐果期灌水量44mm;果实成熟期灌水量为17mm。4、基于实验数据,对温室内外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设施作物需水量主要与作物生长季节、灌水量和室内温度有关;通过对设施作物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和室内温度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作物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相关性较差,但与室内温度相关性较好。根据室温和作物需水量的日均值分析结果,建立了设施作物需水量温度灌溉决策模型。5、以数据库及数据管理为基础,以灌溉决策模型为核心,研制了基于作物需水量的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系统集成了灌溉制度数据库、土壤墒情、作物需水量灞度灌溉决策模型和基于气象信息的作物需水量模型等节水灌溉智能决策模型,实现了墒情监测、灌溉决策、灌溉监测、生产管理等功能。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在大兴区榆垡镇千亩设施蔬菜示范园进行了示范应用,提高了灌溉决策的科学性,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胡建芳[6](2015)在《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高压电场处理种子,具有操作简单、低耗高效、投资小、无污染等特点,适宜的高压电场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活力。本项研究中,高粱种子的萌发试验在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培试验室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在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生理生化试验室进行,大田试验在棉花研究所农场进行。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利用高压静电发生装置处理高粱种子(晋杂122),通过主成分分析把种子7项发芽指标简化为综合指标Z,建立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的二因素综合指标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出高压电场的优化处理区间;利用完全随机设计,在优化区间内处理高粱种子,测定其萌发期间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及机制,选取最佳优化条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处理高粱种子,进行大田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苗期高粱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特性,揭示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对苗期生长生理效应的影响,结论如下:1、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电场强度100-800kV/m、处理时间5-60min范围内处理高粱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除T4、T6的发芽率和T5鲜重略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利用主成分分析把7项发芽指标简化成发芽综合指标Z,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发芽综合指标Z的数学模型:Y=2.36600+0.64096X1+0.56077X2-2.61613X12-0.76112X22-1.08750X1X2。对模型的主因素效应解析表明,试验中的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效应顺序为电场强度>处理时间,且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其影响都有临界效应;对模型的二因素耦合效应解析表明,电场强度和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的影响有阈值效应,造成阈值效应的原因是不同的高压电场剂量下,生物体会表现出促进、抑制或无应答的响应机制,同时,二因素耦合效应还表明二因素对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影响呈现显着(P<0.05)的负交互效应,二者具有互相替代和互相消减的作用。经模型解析,能够满足高粱种子发芽综合指标≥-0.1723的优化方案为:电场强度400-600 kV/m,处理时间20-55min。2、种子萌发期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场处理能减轻膜系统的损伤程度,提高保护酶系活性和α-淀粉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内源G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除CAT外,其它生理指标间均有显着相关性,且电导率、内源ABA与其它指标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6.07%,基本反映了所有指标的相关信息;对第一、第二主成分分析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生理指标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得分排序为:CK<T9<T8<T7<T1<T6<T3<T2<T4<T5,各处理的得分都高于对照,其中T5各项生理指标对萌发活力贡献最大,其次为T4、T2。3、苗期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T1(,500kV/m×40min)、T2(500kV/m×30min)、T3(400 kV/m×40min)处理条件下,苗期叶片的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的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T1效果明显,其影响顺序依次为T1>T2>T3。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其区组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不显着;而各生理生化指标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高压电场处理后的高粱苗期叶片在各时段内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高于对照,而胞间C02浓度(Ci)均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数值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2浓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高压电场处理后气孔导度的增加可能是提高净光合速率的重要原因。
艾治余[7](2015)在《超声波对流体的作用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针对石油领域中对原油管输降粘的迫切需求,研宄超声波对流体的作用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超声波降粘技术的研究。研究了超声波作用下原油粘度下降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超声波参数对其作用性能的影响,据此开展了超声波作用效应的试验研究,设计了基于作用效应因子的正交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超声波降粘影响因子的最优组合。设计了一套超声波发射系统,该系统包括频率与功率均可控的超声波电源、压电陶瓷超声波换能器、超声作用平台等。其中自行研制的超声波电源具有功率大、频率可调、功率可控、功率因数高、能耗低等一系列优点,此压电陶瓷换能器功率大、机电转换效率高,整套系统工作稳定,满足试验要求。室内开展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系统有良好的降粘效果。通过开展本文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了一些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超声波作用理论依据,也经过对此套室内超声波作用系统的设计制作,积累了一些大功率设备的设计经验,为后续开展大型现场原油降粘系统工程工作提供了设计基础。
郭龙芳,薛福东,郭九峰,那日[8](2014)在《部分物理因子在植物上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为了充分发挥物理因子在植物生产上的作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压静电场、离子束、紫外线辐射、微波、激光等物理因子在植物种子发芽特性、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物理因子在植株上的效应是多方面的,可以用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诱导遗传变异。最后讨论了物理因子生物效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开展各种物理因子在农业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发展物理农业提供参考。
郭光照[9](2014)在《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日光温室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利用空间电场3DFC-450高压静电场和SZ-C型声波助长仪处理辣椒、豇豆和番茄植株,在生长过程测量了株高和茎粗,在果实成熟期测定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含水量、纤维素和果形指数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2012年秋,安装空间电场的日光温室辣椒的单果重和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0.4%;安装了空间电场、声波助长仪的日光温室辣椒的单果重和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总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7.7%;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都可以增加辣椒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2013年春,15号和14号日光温室的辣椒株高、茎粗与13号日光温室的辣椒的株高、茎粗相比,辣椒株高分别增加了9.4%和4.1%,辣椒茎粗分别增加了9.1%和4.5%;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辣椒的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纤维素含量和单果重有极显着影响,声波助长仪对辣椒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有极显着影响,空间电场对辣椒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没有显着影响;与13号日光温室辣椒的总产量相比,15号和14号日光温室辣椒的总产量,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6.1%和9.9%。2、2012年春,24号日光温室能显着增加豇豆的产量,产量增加达24.7%,但空间电场对豇豆的前期产量影响效果不很明显。24号日光温室三组数据的平均值都高于25号日光温室,24号日光温室豇豆的果形指数比25号日光温室豇豆的果形指数高,果形较好。2013年春,12号日光温室豇豆的株高、茎粗、总产量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12号日光温室豇豆的与对照相比,总产量增加了8.6%,单果重增加了6.6%;声波助长仪对豇豆可溶性糖、维生素C、蛋白质、含水量和纤维素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3、2012年春,30号日光温室番茄的产量比31号日光温室番茄产量提高了13.96%,空间电场温室番茄的单果重增加了25.05%,30号日光温室番茄含糖量比31号日光温室番茄含糖量增加了0.06;30号日光温室番茄商品率比31号日光温室番茄商品率高了2.6%,30号日光温室番茄畸形率比31号日光温室番茄畸形率降低了1.54%。综上所述,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能有效促进辣椒、番茄、豇豆等蔬菜的生长发育,对果实的品质影响效果显着。在日光温室中合理配置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能改善蔬菜生长环境,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韩飞[10](2014)在《植物种子磁场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在农业化学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当代社会,物理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物理农业由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两方面相结合,它利用了具备生物效应的电、磁、光、声、核、热等物理因子去控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环境,使传统农业逐渐脱离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抗生素等化学物质的依赖,达到实现优质、高产、无毒害农产品的目的。磁场处理植物种子技术是物理农业的一种典型应用。经过磁场处理的种子可以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质量等指标,使植物根系发达、活力增强,并且能改善植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植物吸收水份和养料的能力增强,因而提高产量。本文为植物种子磁处理实验设计了一种磁场处理器,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处理多种小型植物种子。磁场产生部分由铁心与线圈组成。铁心由铁磁材料硅钢制成,可以使通电线圈中产生的磁场强度大幅度提高。铁心形状设计为C型回路,一侧开有较小空隙放置种子,装置运行后产生的磁感线几乎完全穿越种子,使磁场得到充分利用。通过磁场原理进行计算分析,证明了在一定电流范围内,装置可以产生实验要求的磁感应强度值,并确定了铁心部分的具体尺寸,以及线圈的匝数、线径、电阻等参数。电路控制部分由单片机及外围电路组成,并完成了各个部分相对应的软件程序设计。主要部分有:单片机与数字电位器的控制电路;DC-DC稳压输出可调电路;霍尔传感器与A/D转换器采样电路;键盘输入及显示电路。装置将磁感应强度的输入值与实际值进行实时对比反馈,调整实际输出值,使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稳定。磁场处理器设计完成后,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值进行了误差分析,验证了装置满足实验的基本要求。利用该装置对番茄种子磁处理后进行了发芽率实验,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分析,对种子磁处理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二、高频电场与黄瓜早熟增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电场与黄瓜早熟增产(论文提纲范文)
(1)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温室的概述 |
1.1.1 温室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
1.1.2 塑料温室的概况 |
1.2 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温室清洗机的研究现状 |
1.3 磁力轮的研究现状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机械结构设计 |
3.1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整体结构 |
3.2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
3.2.1 滑轨套筒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
3.2.2 活动支架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
3.2.3 连接块式多自由度行走机构 |
3.3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自适应清洗机构 |
第4章 磁力轮的设计与仿真 |
4.1 磁力轮的设计 |
4.1.1 磁力轮的结构及尺寸设计 |
4.1.2 磁力轮行走速度及行走电机参数选择 |
4.1.3 磁力轮磁性材料的选择 |
4.2 磁力轮的磁路分析与仿真 |
4.2.1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
4.2.2 磁力轮的磁路理论分析 |
4.2.3 磁力轮的磁路仿真 |
第5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
5.1 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5.2.1 行走电机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
5.2.2 清洗电机驱动和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5.3.1 主程序设计 |
5.3.2 初始化程序设计 |
5.3.3 电池电压检测子程序设计 |
5.3.4 设定行走电机和清洗电机转速子程序设计 |
5.3.5 清洗操作子程序设计 |
5.3.6 前进子程序设计 |
5.3.7 清洗电机过流报警子程序设计 |
第6章 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清洗机的试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
6.1 试验的条件和设备 |
6.2 试验方法 |
6.2.1 优化目标与影响清洗工作的因子水平的确定 |
6.2.3 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6.3 清洗机清洗效果的实地试验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授权专利 |
(2)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及后期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种子活力及影响因素 |
1.1.1 种子活力的概念 |
1.1.2 种子活力的影响因素 |
1.1.3 种子活力保存和提高的方法 |
1.2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 |
1.2.1 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调节 |
1.2.2 细胞修复对种子萌发及活力的调控 |
1.2.3 翻译和翻译后修饰对种子萌发的调控 |
1.2.4 种子活力与萌发的管家代谢-甲硫氨酸代谢 |
1.3 等离子体处理影响种子活力 |
1.3.1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 |
1.3.2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技术效果 |
1.3.3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作用机制研究 |
1.4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
1.4.1 转录组概况 |
1.4.2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
第二章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1 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促进种子萌发最佳剂量的筛选 |
2.2.2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出苗率及幼苗生长量的影响考察 |
2.2.3 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不同生长时期酶活力测定 |
2.3 指标测定 |
2.3.1 发芽参数 |
2.3.2 穿心莲苗期生长指标 |
2.4 数据处理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促进种子萌发最佳剂量筛选结果 |
2.5.2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5.3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5.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等离子体处理后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的转录组研究 |
3.1 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转录组测序样品准备 |
3.2.2 总RNA提取 |
3.2.3 转录组测序分析流程 |
3.2.4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 |
3.3 测序结果的Q-PCR验证 |
3.3.1 总RNA提取 |
3.3.2 第一链cDNA的合成 |
3.3.3 18S rRNA基因的扩增 |
3.3.4 引物设计 |
3.3.5 普通PCR扩增 |
3.3.6 扩增效率检测 |
3.3.7 目的基因在不同穿心莲样品中的相对表达量分析 |
3.3.8 数据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穿心莲转录组分析取样时间点确定 |
3.4.2 RNA质量检测结果 |
3.4.3 转录组测序结果 |
3.4.4 等离子体处理与对照组穿心莲种子差异基因分析 |
3.4.5 测序结果的Q-PCR验证 |
3.5 小结和讨论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1.1 确定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
4.1.2 建立了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转录组平台 |
4.1.3 明确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的影响 |
4.2 展望 |
4.2.1 本文实验及设计局限性思考 |
4.2.2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萌发过程植物激素表达影响 |
4.2.3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对穿心莲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论文发表及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 |
1.3 试剂 |
1.4 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种子 |
1.5 穿心莲种子发芽试验 |
1.6 等离子体处理后穿心莲种子发芽曲线绘制 |
1.7 等离子体处理组及对照组穿心莲幼苗及植株数据测定 |
1.7.1 出苗情况及生长量测定 |
1.7.2酶活力测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等离子体处理穿心莲种子条件优化 |
2.1.1 不同剂量空气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2 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时间对穿心莲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 等离子体处理后穿心莲种子发芽曲线的变化 |
2.3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出苗率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
2.4 等离子体处理对穿心莲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1 等离子体处理对发芽7 d穿心莲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4.2 等离子体处理对育苗1个月穿心莲膜脂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幼苗生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 谷子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
1.1 谷子的形态特征 |
1.2 谷子的用途 |
2 谷子的生物学特性 |
2.1 谷子的生长发育 |
2.2 外界环境因子对谷子生长的影响 |
3 谷子的生产栽培和种植区划 |
3.1 谷子生产栽培简况 |
3.2 谷子的种植区划 |
4 谷子的研究现状 |
5 物理农业研究概况 |
5.1 物理农业的概念、内涵 |
5.2 物理农业的技术特点 |
5.3 物理农业技术的主要应用 |
5.4 发展物理农业的意义 |
5.5 发展前景 |
6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概况 |
6.1 电场的产生和种类 |
6.2 影响电场生物效应的因素 |
6.3 电场生物效应的特点 |
6.4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
7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7.1 研究意义 |
7.2 研究主要内容 |
7.3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1.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
1.3 发芽指标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 |
3.2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对其萌发活力影响的综合评价 |
3.3 二因素对综合萌发指标的模型建立、解析及高压电场优化条件筛选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对其萌发活力影响的评价 |
4.3 模型解析及优化条件筛选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条件筛选与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1.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
1.3 试验指标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3.2 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比值的动态变化 |
3.3 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动态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动态含量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
1.3 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期丙二醛含量(MDA)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期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5.4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时过氧化物(POD)酶活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对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1.2 试验区自然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光合特性指标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叶绿素和氮含量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谷子叶片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高压电场处理对孕穗期抗旱生理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装置 |
1.2 试验设计和试验方法 |
1.3 抗旱性生理指标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谷子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谷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谷子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谷子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5 主成分分析及抗逆性排序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对孕穗期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 结论与创新点 |
1.1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1.2 高压电场处理谷子种子条件筛选与优化 |
1.3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内源激素及比值动态含量的影响 |
1.4 高压电场优化处理对谷子种子萌发期α-淀粉酶活性动态含量的影响 |
1.5 高压电场对谷子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 |
1.6 高压电场对谷子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1.7 高压电场对谷子孕穗期抗逆性的影响 |
1.8 创新之处 |
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2.1 存在问题 |
2.2 研究展望 |
Abstract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
(5)典型作物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灌溉制度数据库及查询软件实现 |
2.1 灌溉制度数据库构建 |
2.2 灌溉制度查询软件实现 |
2.3 小结 |
第三章 剖面土壤水分传感器研究与开发 |
3.1 测量原理 |
3.2 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分析 |
3.3 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
3.4 传感器性能试验 |
3.5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灌溉制度对温室番茄生长、品质与产量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
4.1 试验方案设计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实验方案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设施作物灌溉决策模型建立 |
5.1 温室内外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
5.2 温室作物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的相关性研究 |
5.3 温室作物需水量温度灌溉决策模型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集成与应用 |
6.1 总体结构 |
6.2 关键技术 |
6.3 功能特点 |
6.4 系统应用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 高粱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
1.1 高粱生物学特性 |
1.2 高粱地理分布 |
2 我国高粱的起源和栽培历史 |
2.1 高粱的起源 |
2.2 高粱的栽培历史 |
3 国内外高粱生产现状 |
3.1 国外高粱生产现状 |
3.2 国内高粱生产现状 |
3.3 国内高粱的种植分布 |
4 山西省高粱的生产现状 |
4.1 山西高粱的分布情况 |
4.2 山西高粱的产量与播种概况 |
5 电场生物效应的研究现状 |
5.1 电场生物效应特点 |
5.2 影响电场处理的因素 |
5.3 电场对动物的影响 |
5.4 电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
5.5 电场对植物的影响 |
5.6 电场对植物生物学效应的机理研究 |
6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6.1 研究意义 |
6.2 研究主要内容 |
6.3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优化筛选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处理条件的优化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优化条件筛选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活力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条件的筛选与优化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高粱种子萌发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SP)的影响 |
3.8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9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效应综合分析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项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5 小结 |
5.1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电导率的影响 |
5.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5.3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4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脯氨酸含量的的影响 |
5.5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5.6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5.7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时各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1.4 高粱种子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3.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
3.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6 高压电场对高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叶绿素、N含量的影响 |
4.2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4.4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5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6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影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1 结论与创新点 |
1.1 高压电场处理高粱种子萌发条件优化筛选 |
1.2 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效应的影响 |
1.3 高压电场对高粱苗期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
1.4 创新之处 |
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2.1 存在问题 |
2.2 研究展望 |
ABSTRACT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
(7)超声波对流体的作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对超声波的研究 |
1.2.1 超声波基础理论的研究 |
1.2.2 超声波传播机理的研究 |
1.2.3 超声波技术在石油领域的应用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超声波作用系统的设计理论 |
2.1 超声波参数的确定 |
2.2 系统参数的选择和设计 |
2.2.1 声功率的确定 |
2.2.2 声强的确定 |
2.2.3 辐射声场分析 |
2.3 超声波对原油的作用效应 |
2.3.1 原油及其特性 |
2.3.2 超声波降粘技术 |
2.4 超声波降粘机理 |
2.4.1 机械效应 |
2.4.2 热效应 |
2.4.3 空化效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声波发生系统的研制 |
3.1 超声波试验用系统 |
3.2 超声波发生系统 |
3.2.1 超声波驱动电源 |
3.2.2 超声波换能器 |
3.2.3 换能器的匹配 |
3.2.4 系统的阻抗匹配 |
3.2.5 控制电路 |
3.2.6 超声波发生系统的调试 |
3.3 恒温水槽 |
3.4 粘度测量仪器 |
3.5 超声波声强测量仪 |
3.6 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声波降粘试验 |
4.1 超声波作用效果影响因子的分析 |
4.1.1 关于频率因素的试验 |
4.1.2 关于声强因素的试验 |
4.1.3 关于作用时间因素的试验 |
4.1.4 关于作用环境温度因素的试验 |
4.2 超声波正交试验设计 |
4.2.1 试验目的 |
4.2.2 试验方案 |
4.2.3 超声波作用稠油的正交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输油管线上的超声波降粘技术研究 |
5.1 管式降粘系统 |
5.2 罐式降粘系统 |
5.3 驻波场降粘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 |
6.2 得出的主要结论 |
6.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6.4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8)部分物理因子在植物上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压静电场对植物种子特性的影响 |
1.1 高压静电场的果蔬保鲜技术 |
1.2 高压静电场对植物愈伤组织的影响 |
2 离子束注入植物的生物效应 |
3 紫外线辐射对植物的影响 |
4 微波对植物的生物效应 |
5 激光对植物的作用 |
6 磁场对植物种子的生物效应 |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9)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日光温室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声频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1.3 空间电场研究进展 |
1.4 物理农业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秋延后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3章 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早春茬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4章 空间电场在日光温室早春茬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5章 声波助长仪对早春茬豇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5.5 结论 |
第6章 空间电场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4 讨论 |
6.5 结论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效益分析 |
7.3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10)植物种子磁场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植物种子磁场处理器的理论基础 |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 |
2.1.1 麦克斯韦方程组 |
2.1.2 恒定磁场基本方程 |
2.2 产生磁场类型的确定 |
2.3 磁通类型的选择 |
2.4 磁化特性 |
2.4.1 铁磁性物质 |
2.4.2 铁磁物质的磁化特性 |
2.4.3 铁心材料的选择 |
2.4.4 铁心型号的选择 |
2.5 控制部分原理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磁场产生部分设计 |
3.1 磁路模型的设计 |
3.1.1 安培环路定律 |
3.1.2 磁路计算 |
3.2 线圈电阻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4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硬件设计 |
4.1.1 单片机介绍及选型 |
4.1.2 芯片供电电路 |
4.1.3 DC-DC可调输出电路 |
4.1.4 磁感应强度测量电路 |
4.1.5 键盘和显示电路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4.2.1 主流程图 |
4.2.2 数字电位器控制流程 |
4.2.3 采样中断控制流程 |
4.2.4 按键控制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 磁感应强度测量结果 |
5.2 植物种子磁处理实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高频电场与黄瓜早熟增产(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力轮式塑料温室棚顶清洗机的设计与研究[D]. 李晓贤. 西南大学, 2019(01)
- [2]等离子体预处理对穿心莲种子萌发过程基因表达及后期生长的影响[D]. 汤小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2)
- [3]等离子体对穿心莲种子萌发、幼苗和植株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J]. 汤小婷,曾湘达,卓一南,詹若挺,何瑞,童家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7(03)
- [4]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幼苗生理效应研究[D]. 陈建中.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5]典型作物设施农业灌溉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D]. 闫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6]高压电场对高粱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 胡建芳.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7)
- [7]超声波对流体的作用效应研究[D]. 艾治余. 西安石油大学, 2015(12)
- [8]部分物理因子在植物上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 郭龙芳,薛福东,郭九峰,那日.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7)
- [9]空间电场和声波助长仪对日光温室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D]. 郭光照.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10]植物种子磁场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D]. 韩飞. 东北农业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