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年结肠癌21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武雅峰[1](2021)在《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及癌变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太钢总医院内镜中心共有2574例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发现结肠息肉,所有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均已接受了病理检查,并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对比其性别、息肉分布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以及癌变特征。结果:(1)性别与年龄:纳入的2574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417例、1157例(1.22:1),男性息肉患病率高于女性。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其男女比例分别为1.24:1、1.32:1和1.12:1。三个年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2574例患者中,有2548例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26例被诊断为结肠癌。(2)息肉数量:254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其中息肉单发患者1012(39.7%)例,多发患者1536(60.3%)例,青年组多发比例占38.16%,中年组多发比例占57.59%,老年组多发比例65.03%,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多发比例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息肉位置:3个年龄组结肠息肉分布位置均以左半结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位于左半结肠的比例降低,全结肠的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特征:2548例结肠息肉患者共检出5320枚息肉,均以炎性息肉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异型增生程度:2574例患者中有468例患者合并异型增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高级别瘤变比例逐渐升高,但年龄与异型增生程度无关。(6)癌变特征:癌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占73.08%(19/26),左半结肠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女性癌变患者多于男性。但两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癌变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13,P=0.011)。结论:(1)结肠息肉的发生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与年龄相关。(2)癌变与位置及性别无关,与年龄密切相关。(3)中老年患者应重视全结肠的观察,及早发现病变并切除,尽可能阻断结肠癌的进展。
苏闫兵[2](2021)在《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人文学科的视角,首先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发展沿革和合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主题演化和引文网络两个维度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脉络,进一步以学科交叉视角,定量揭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结构特征,以期对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和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学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数据来源国内数据: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作为国内数据来源,分别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题录数据,经融合去重、去除无效和不相关数据后,最终获得国内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4159条,每条数据包含标题、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国际数据:选取Web of Science(Wo S)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和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为国际数据来源,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题录数据。每篇文献包含标题、作者、来源期刊、发表年份、摘要、关键词、作者地址信息、参考文献和被引频次等信息。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调查、阅读和分析肿瘤多学科诊疗和科学计量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书籍和政策文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创新点,以求全面客观的梳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演化规律。2.科学计量学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社会网络分析使用Pajek、VOSviewer和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实现节点中心性分析、网络聚类分析等,并绘制网络图。4.引文分析法使用Histcite软件构建引文网络,利用Cit Net Explore实现引文网络可视化和聚类分析,并利用Pajek软件提取引文网络主路径。5.专家咨询法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向肿瘤学领域相关专家请教,对论文观点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完成论文中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聚类的凝练。研究结果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国际: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稳定增加,2006年以来,呈现指数式增长趋势;美国发文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国际论文2010年以后开始快速增长,但是发展速度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和法国的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是影响力最高的科研机构;国际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是乳腺肿瘤、肺肿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四种肿瘤;期刊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受到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等高影响力期刊的广泛关注。国内:1983年到2019年,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9年到现在为快速发展期;合作网络指标和发文分析发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八个医院不但自身影响力较为突出,而且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合作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注最多的癌症;精准医学、大数据、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住院时间等是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几年新增加的热点。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合作现状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和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合着率和合作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国家/地区合作论文被引频次要高于国内机构间合作论文,高于同机构作者合作论文,并且都要高于独着论文;科研合作研究的全球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最为密切,并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核心,而我国大陆则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而且合作伙伴比较单一,与美国合作论文占到我国跨国/地区合作论文的60%以上;机构合作网络形成8个具有地理临近特征的聚类;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都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3.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脉络20篇领域内高被引论文中16篇发表在2006年及以前,并且有5篇关键论文与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没有直接关系;主路经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可以分为早期应用研究阶段,中期的学科团队结构、功能和组织实现的探讨阶段和最近的多学科团队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阶段;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引文网络聚类分析发现6个规模较大的类团、规模最大的聚类关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结直肠癌等不同肿瘤的多学科诊疗组织构架、患者管理、诊断分期、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多学科诊疗相关的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余5个规模相对较大的聚类中论文主题相对集中。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词不断增加、关注的主题不断扩展,继承关键词占比不断升高,领域内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并且稳定性不断增加;主题演化分析表明,诊疗手段、姑息治疗和诊断方法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四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主题;近十年来,精准医学和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的主题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主题的出现、成长、分化及转移分析发现,持续性的研究主题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如姑息治疗主题从最开始的疼痛管理在后期逐渐扩增了疲劳、抑郁、质量指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研究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与学科交叉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均持续增长,表明该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同时间段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学科程度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在不同学科方向均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要局限于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呼吸系统几个学科;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和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研究结论1.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数据库论文发文趋势均显示,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2009年以后均进入快速发展状态,但是从国际数据库中国家/地区论文的分布分析发现,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引文影响力,都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机构发文和被引分析同样发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麻省理工总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相较于上述机构,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术圈的影响力仍然偏低。2.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国际/地区合作率和篇均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机构合作增加尤为明显,逐渐成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流合作方式。国家/地区合作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合作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国家/地区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而我国大陆、土耳其和埃及等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合作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边缘。3.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从内容和时间维度上总体可以分为早期探索、肿瘤多学科团队结构、功能、组织实现的探讨和如何提高多学科团队决策质量三个阶段。多学科会议时间优先级的高低、患者的诊断和病理信息是否充分、需要讨论病例的数量、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的特征等均为多学科团队决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多学科诊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是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呈多样化发展,新的研究主题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发现,从1971-2000年期间到2016-2019年期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持续上升,研究热度明显提高,主题之间演化更加复杂;主流演化方向稳定发展并持续成为研究热点,新的研究主题和稳定的专业主题不断出现。“治疗手段”、“姑息治疗”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主题,受到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人员的持续不断的关注,而“精准医学”、“肿瘤心脏病学”作为领域的新出现的主题,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相关问题,但是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分布差异明显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在时间序列上持续增长,代表着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科交叉指数总体上也在持续增长,意味着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总体上看,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地区主要倾向于从肿瘤学和外科学这两个学科角度来研究肿瘤诊疗相关的问题。美国从不同学科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程度都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而其他国家,除了在肿瘤学和外科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以外,英国在内科学、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领域,法国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和泌尿科学,意大利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血液学等领域表现突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医学研究与实验科学和呼吸系统,而其他学科研究比较薄弱。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肿瘤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在我国各个省区的顺利实施。2.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鼓励我国各区域之间积极开展跨区域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合作,以促进各区域肿瘤多学科诊疗质量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参与跨国/地区科研合作,寻求新的跨国/地区合作伙伴,加强与不同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尽可能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多学科诊疗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3.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学科体系,在强化固有学科方向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医学领域学科和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医学、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非医学领域学科的重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肿瘤的诊疗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肿瘤诊疗决策质量的提高。主要创新点肿瘤多学科诊疗受到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但还主要集中于临床诊疗实践和评价、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构成等方面,缺乏对领域产生、发展、演化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将科学计量学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题战略图、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和学科交叉测度等方法有机结合,同时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更加直观、科学的展示领域合作网络、知识演化和学科交叉图谱,系统梳理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合作、演化脉络和学科交叉情况。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以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对领域研究现状、合作、知识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缺乏多学科团队成员学科构成和不同学科专家在团队中角色的深入探讨。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对国内外肿瘤领域论文中作者添加主题标签,结合领域内专家建议,对作者的学科进行识别,探索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或者不同肿瘤诊疗团队成员的学科构成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方法确定不同学科专家在肿瘤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肿瘤多学科团队专家学科构成的一般特征,为我国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组织实现提供参考。
张秀莲[3](2020)在《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基础疾病史等多方面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分析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从而筛查出高危人群,为有效防治结直肠息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做出系统性回顾分析,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经过严格筛选,符合结直肠息肉患者病例组500例,对照组为电子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500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病案病历收集个人资料,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和生活习惯(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既往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胆囊切除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等资料,以及入选者的电子肠镜报告和病理报告。将以上所有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录入到Excel表格,核对无误后,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NAFLD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中单发息肉118例,多发性息肉382例,多发性息肉组中男性、高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史等指标比例高于单发息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进展期腺瘤237例,非进展性腺瘤的息肉病例263例,男性、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2型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的人,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2.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胆囊切除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NAFL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单发性息肉14例,多发性息肉5例,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NAFLD的青年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3.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NAFLD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多发性息肉组男性、年龄、吸烟史比例高于单发性息肉,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男性、55-59岁、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冠心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较高年龄的中年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的人,有更高的结直肠息肉风险。4.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1)病例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NAFLD有统计学统计学差异(P<0.05)。胆囊切除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多发性息肉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比例高于单发性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进展期腺瘤组男性、60-65岁、吸烟史、肿瘤家族史、高血压病比例高于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有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NAFLD的人群,有更高结直肠息肉风险。结论:1.男性、高龄、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2.高龄、男性,合并吸烟史或肿瘤家族史或高脂血症者,多发性息肉及进展期腺瘤的发病率高。
侯辉[4](2019)在《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比较:系统评价与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目前对于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OLR)相比,在原发性肝癌以及结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的差异,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因此,我们利用循证医学以及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对LLR以及OLR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文献检索,对于LLR与OLR疗效的临床研究被纳入分析。Meta-analysis将根据PRISMA(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的操作指南去完成。同时,本中心2012年-2018年行开腹肝切除和腹腔镜肝切除的患者临床资料也将被纳入本研究。结果:总共40篇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共4734位患者。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肝切除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且这种优势对于原发性肝癌、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都适用;腹腔镜肝切除的远期效果并不比开腹手术差。亚组分析的结果提示:肝硬化以及肿瘤的大小,并不会影响腹腔镜肝切除的短期预后;腹腔镜肝切除术能显着的提高肿瘤的R0切除率。结论: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有更好的围手术期肝功能恢复。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包括对于大肝癌的治疗。
黄俊婷[5](2017)在《结肠癌术后随访的价值及其影响复发的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随访,利于早期发现术后的复发病灶以及结肠息肉等结肠病变,探讨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和镜下对症治疗对降低结肠癌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的临床意义;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可能会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潍坊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共445例已行结肠癌根治术(包括结肠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患者)且有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进行定期结肠镜随访检查,包括升结肠癌130例,横结肠癌70例,降结肠癌95例,乙状结肠癌150例。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的部位、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水平。随访过程中,结肠镜检查对可疑结肠病变取活检标本送病理科做进一步检查,抽血检测CEA的水平,发现结肠息肉后及时行镜下高频电或圈套器套扎术治疗。对发现可疑病变的复查者进一步做多普勒彩超和CT检查,判断术后有无复发。根据结肠镜和影像检查结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中CEA水平、肿瘤原发部位以及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对结肠癌术后预后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所有结肠癌患者术后两年内每6个月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吻合口复发癌40例,多原发癌28例,吻合口炎45例,腺瘤性息肉51例,共105枚,均行结肠镜下高频电摘除或圈套器套扎术治疗。随访结果显示: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情况与原发癌发病时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原发癌的部位关系并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肠癌的复发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复发率分别为高分化腺癌(14.3%),中分化腺癌(18.3%),低分化腺癌(27.9%),乳头状腺癌(4.7%),以及粘液腺癌(15.3%),Ⅰ期患者(9.1%),Ⅱ期患者(11.7%),Ⅲ期患者(22%),Ⅳ期患者(33.9%);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水平以及是否已发生淋巴结转移也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原发癌患者血清中CEA水平越高,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率显着增高,复发率分别为CEA水平≥25 ng/ml的患者21.5%,CEA水平介于525ng/ml之间的患者16.8%,CEA水平≤5ng/ml患者5.7%。因此,CEA水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结论:1.结肠癌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是结肠癌手术治疗后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目前根治术后随访最有效的检查手段。2.通过结肠镜能够对结肠息肉直接行电凝切除,有效阻断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向癌症转化,对降低结肠癌术后的再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3.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与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性别以及原发肿瘤的位置相关性不大。4.结肠癌的复发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其中原发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等级越高,结肠癌术后的复发率越高。5.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水平以及是否已发生淋巴结转移也是影响根治术后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原发癌患者血清中CEA水平越高,以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率显着增高,因此,CEA水平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姜艳芳,魏志,孙自勤[6](2016)在《中国青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2004年-2009年我国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总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公布的2004年-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及2003年-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与死亡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数据,计算2039岁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析近年来我国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比较城市与农村,男性与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结果 2004年-2009年我国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农村青年大肠癌发病率逐年降低;2004年-2009年城市青年大肠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农村青年大肠癌死亡率相对较高;2003年-2007年全国及城市青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农村青年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较结肠癌高。结论近年来,我国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及日常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有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中国青年大肠癌刻不容缓。
许沈华,毛伟敏,葛明华,高永良,凌志强,林能明,高赟[7](2013)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文中指出全文记述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的科研发展历程。多年来医院和研究所科研取得巨大进步,获得的科研成果有:①大肠癌研究建细胞系填补国内空白。②建卵巢癌模型提供研究转移理想工具。③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④肺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起示范作用。⑤头颈部恶性肿瘤转化型研究不断推进。⑥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迈入分子靶向时代。⑦食管癌研究推陈出新前景辉煌。
阿尔夏提·阿衣提哈力[8](2013)在《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析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5例小于45岁的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对其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肿瘤大小、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量、远处转移、术前CEA、CA19-9及肿瘤分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111例年龄≥60岁我院同期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青年人在同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占10.33%,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表现中以脓血便(36.82%)及腹痛(19.90%)多见,与对照组(老年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部位上与老年组对照无显着差异(P>0.05)。在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等方面与老年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病理类型中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共29例(27.62%),TNM分期中Ⅲ、Ⅳ期共71例(67.62%),均高于老年组,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人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主要以脓血便、腹痛及粘液便多见;青年人结直肠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远处转移率高,TNM分期晚。
罗文文,赵洁,傅云仙[9](2013)在《青年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早期预防》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青年人(≤35岁)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开展早期预防注意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7年6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癌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结肠癌老年人(≥60岁)患者80例,分别从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分期、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青年组中有家族史者占15%,明显高于老年组5.0%(P<0.05)。青年组误诊率高达41.7%,明显高于老年组的8.8%(P<0.01);②两组患者均以血便或粘液血便、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青年组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均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而青年组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③青年组低分化、未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占71.7%,明显高于老年组33.4%(P<0.01);青年组Duke分期C、D期占80%,明显高于老年组37.5%(P<0.01);④青年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21.1%、12.3%,均明显低于老年组的87.7%、56.2%、31.5%(P<0.01,P<0.01,P=0.01)。结论:青年结肠癌恶性程度高、分期晚、进展迅速、容易误诊、预后不良,故应加深对结肠癌的认识,积极开展早期预防,提高临床患者生存率。
二、青年结肠癌21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年结肠癌2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标准 |
1.3.1 年龄 |
1.3.2 部位 |
1.3.3 数量 |
1.3.4 病理类型 |
1.3.5 异型增生程度 |
1.4 方法 |
1.4.1 器械及术前准备 |
1.4.2 手术过程 |
1.4.3 手术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息肉数量 |
2.3 息肉位置 |
2.4 病理类型 |
2.5 异型增生程度 |
2.6 癌变情况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 |
3.2 息肉内镜下特征 |
3.3 息肉癌变特点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内镜下息肉及肿物切除治疗方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肿瘤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概况 |
1.2.2 科学计量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分析工具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论文创新点 |
2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历史脉络分析 |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2.2 结果分析 |
2.2.1 引文网络总体分析 |
2.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知识基础 |
2.2.3 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 |
2.2.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
2.3 讨论和小结 |
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态势分析 |
3.1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
3.1.1 数据处理 |
3.1.2 分析方法 |
3.1.3 相关指标 |
3.2 结果分析 |
3.2.1 国际数据库论文年度分布 |
3.2.2 国际数据库论文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
3.2.3 国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特征 |
3.2.4 国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特征 |
3.2.5 国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特征 |
3.2.6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不同肿瘤分布特征 |
3.3 讨论和小结 |
4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合作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
4.1.2 合作类型 |
4.2 结果分析 |
4.2.1 研究论文合作率变化趋势 |
4.2.2 合作规模分析 |
4.2.3 不同合作类型引文影响分析 |
4.2.4 国家/地区合作网分析 |
4.2.5 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
4.2.6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
4.3 讨论和小结 |
5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
5.1.1 研究方法 |
5.1.2 数据预处理 |
5.1.3 研究时区划分和关键词阈值的选择 |
5.2 结果分析 |
5.2.1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进覆盖动态分析 |
5.2.2 不同时区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分析 |
5.2.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 |
5.3 讨论和小结 |
6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分析 |
6.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
6.1.1 数据来源 |
6.1.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
6.2 结果分析 |
6.2.1 国内数据库发文趋势分析 |
6.2.2 国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和合作分析 |
6.2.3 国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和合作分析 |
6.2.4 国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 |
6.2.5 不同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的时间趋势分析 |
6.2.6 国内数据库论文主题聚类和热点分析 |
6.3 讨论和小结 |
6.3.1 当前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
6.3.2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
6.3.3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但跨团队合作尚需深化 |
7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及国家/地区差异动态演化 |
7.1 研究方法 |
7.2 结果分析 |
7.2.1 学科整体状况分析 |
7.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测度的数据构建及测度 |
7.2.3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国家/地区学科交叉程度差异分析 |
7.3 讨论和小结 |
8 讨论与结论 |
8.1 研究结论 |
8.1.1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
8.1.2 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 |
8.1.3 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
8.1.4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 |
8.1.5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学科分布差异明显 |
8.2 对策建议 |
8.2.1 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 |
8.2.2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 |
8.2.3 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分类、定义与判定标准 |
2.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1.1 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1.1.1 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1.1.2 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1.1.3 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1.1.4 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1.2 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1.2.1 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1.2.2 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1.2.3 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1.2.4 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1.2.5 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1.2.6 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1.3 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3.1 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3.2 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4 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2.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2.1.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2.1.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2.1.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2.1.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2.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2.2.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2.2.2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2.2.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2.2.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2.2.5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2.2.6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2.3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1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3.2 青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2.4 青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3.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3.1.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3.1.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3.1.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3.1.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3.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3.2.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3.2.2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3.2.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3.2.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3.2.5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3.2.6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3.3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1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3.2 中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4 中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4.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家族史的相关性 |
4.1.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4.1.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4.1.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4.1.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4.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疾病的关系 |
4.2.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 |
4.2.2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高血压的相关性 |
4.2.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4.2.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
4.2.5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
4.2.6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4.3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病理特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1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数目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3.2 老年组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息肉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 老年组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结直肠息肉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 |
2. 结直肠息肉与吸烟、饮酒的相关性 |
3. 结直肠息肉与肿瘤家族史的相关性 |
4. 结直肠息肉与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
5. 结直肠息肉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
6. 结直肠息肉与NAFLD的相关性 |
7. 结直肠息肉与胆囊切除史的相关性 |
8.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直肠息肉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
1. 年龄、性别和种族 |
2. 遗传基因 |
3. 生活习惯 |
4. 幽门螺杆菌感染 |
5. 代谢综合征 |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7. 胆囊疾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个人经历 |
三、 发表论文 |
四、获奖情况 |
五、承担或主研课题情况 |
(4)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比较:系统评价与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腹腔镜肝切除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手术的比较系统评价 |
1 前言 |
1.1 原发性肝癌 |
1.2 结肠癌肝转移 |
1.3 肝脏恶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
1.4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发展 |
1.5 腹腔镜肝切除的方式 |
1.6 腹腔镜肝切除的应用与局限性 |
1.7 腹腔镜手术在HCC中的应用 |
1.8 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肝转移(CRCLM)患者中的治疗 |
1.9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之间的争议 |
1.10 循证医学以及PRISMA操作指南 |
2 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策略 |
2.2 纳入标准 |
2.3 观察目标结果 |
2.3.1 首要观察目标 |
2.3.2 次要观察目标 |
2.4 数据的提取以及质量评估 |
2.5 亚组分析 |
2.6 敏感性分析 |
2.7 临床资料 |
2.8 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总体的分析结果 |
3.2 亚组分析 |
3.3 敏感性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第二部分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比分析OLR与 LLR的临床数据 |
4.临床资料及方法 |
4.1 临床资料 |
4.2 手术方式 |
4.3 观察指标 |
4.4 统计学方法 |
5.结果 |
6 讨论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1.系统评价的总体分析结果(Overall of all the estimates) |
8.1 首要观察指标 |
8.1.1 术后并发症 |
8.1.1.1 不同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 |
8.1.1.2 不同肿瘤大小的亚组分析 |
8.1.1.3 肝硬化程度的亚组分析 |
8.1.2 术后住院天数 |
8.1.2.1 不同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 |
8.1.2.3 不同肝硬化程度的亚组分析 |
8.1.3 手术切缘(cm) |
8.1.3.1 不同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 |
8.1.3.2 不同肿瘤大小的亚组分析 |
8.1.3.3 肝硬化不同程度的亚组分析 |
8.1.4 手术死亡率 |
8.1.4.1 不同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 |
8.1.4.2 不同肿瘤大小的亚组分析 |
8.1.4.3 不同肝硬化程度的亚组分析 |
8.1.5 手术时间(min) |
8.1.5.1 不同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 |
8.1.5.3 不同肝硬化的亚组分析 |
8.2 次要观察指标 |
8.2.1 术中出血量 |
8.2.2 术中输血率 |
8.2.3 肝门阻断次数 |
8.2.4 肝门持续阻断时间 |
8.2.5 总生存率 |
8.2.5.1 1年总生存率 |
8.2.5.2 3年总生存率 |
8.2.5.3 5年总生存率 |
8.2.6 无瘤生存率 |
8.2.6.1 1年无瘤生存率 |
8.2.6.2 3年无瘤生存率 |
8.2.6.3 5年无瘤生存率 |
9 附录2个人简历 |
10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结肠癌术后随访的价值及其影响复发的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 临床资料 |
2 主要试剂 |
3 主要仪器和耗材 |
实验方法与随访方案 |
1 实验方法 |
2 随访方案 |
3 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 随访检查结果 |
2 不同年龄组、性别以及原发癌手术部位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
3 原发癌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
4 原发癌TNM分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
5 原发癌转移情况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
6 血清中CEA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
7 结肠癌患者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检查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中国青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计算方法 |
2 结果 |
2.1 我国青年男性及女性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
2.2 我国不同地区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
2.3 2003年-2007年我国总体及城市、农村男性和女性青年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 |
2.4 我国不同年龄段青年大肠癌发病率变化趋势 |
3 讨论 |
(7)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癌研究建细胞系填补国内空白 |
2 建卵巢癌模型提供研究转移理想工具 |
3 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
4 肺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起示范作用 |
5 头颈部恶性肿瘤转化型研究不断推进 |
6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迈入分子靶向时代 |
7 食管癌研究推陈出新前景辉煌 |
(8)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排除及纳入标准 |
1.3 一般资料情况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青年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早期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家族史及误诊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
2.3 两组患者发病部位比较 |
2.4 两组患者病理类型比较 |
2.5 两组患者Duke分期比较 |
2.6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
3 讨论 |
3.1 家族史及误诊原因分析 |
3.2 临床特点 |
3.3 肿瘤生长部位、病理、Duke分期及预后 |
3.4 早期预防要点 |
四、青年结肠癌21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D]. 武雅峰.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D]. 苏闫兵.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D]. 张秀莲.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4]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比较:系统评价与病例对照研究[D]. 侯辉.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5]结肠癌术后随访的价值及其影响复发的因素分析[D]. 黄俊婷. 青岛大学, 2017(01)
- [6]中国青年大肠癌发病趋势分析[J]. 姜艳芳,魏志,孙自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6(09)
- [7]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J]. 许沈华,毛伟敏,葛明华,高永良,凌志强,林能明,高赟. 中国肿瘤, 2013(12)
- [8]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 阿尔夏提·阿衣提哈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9]青年结肠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早期预防[J]. 罗文文,赵洁,傅云仙.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