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深圳市审计局[1](1994)在《对试点股份制企业审计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深圳市是全国推行企业股份制试点较早的城市之一,从1987年发行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组,其中有24家公司已批准为公众公司。仅1992年,深圳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金额达424亿元,比1991年增加389亿元,全年印花税收入达1.85亿元。我市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健康发展,为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努力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向新经济体制过渡,促进我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政府审计机关,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把握时机,强化股份制企业的审计监督,促进证券市场的发育和完善,确保经济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
深圳市审计局[2](1994)在《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文中指出 国有关证券管理法规的组织学习以及对西方证券市场发展历史的研究探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了审计机关为什么应及早介入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这个问题。 第一,开展股份制企业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企业实行股份制,不仅是拓宽筹资渠道,使社会闲散资金通过股票、债券转化为经济建设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现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实现优化配置资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宏伟目标。为了保证股
高键,赵卫华[3](1995)在《浅谈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文中认为 审计机关如何对股份制企业开展审计监督,在许多方面有待于广大审计人员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就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特点、重点审计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一、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特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主体的双重性。从长远看,股份制企业审计的主体应是承担资产评估、验资或验证的社会审计组织,这是在《公司法》中已经明
深圳市审计局综合处[4](1994)在《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文中提出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深圳市审计局综合处深圳市是全国推行企业股份制试点较早的城市之一,从1987年发行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开始,到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组。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政府审计机关,在这急剧变革时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连承俊,曲连壁,李龙,张振江[5](1994)在《股份制企业审计初探》文中提出 实行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近年来,股份制公司获得较大发展,这是企业深化改革的有益探索,这种新的形势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不要对股份制企业进行审计?如何审计?审计监督如何促进股份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亟待作出回答。今年以来,我们对股份制企业审计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尝试,现就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必要性、内容与方法、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谈点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开展股份制企业审计的必要性(一)开展股份制企业审计,是促进企业深化改革、保证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攻坚阶段,股份制正是为解决企业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在企业制度上所进行的大胆创新。一方面,通过股份制改造,明晰产权关系,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另一方面,实行股份制,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使企业成为拥有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投资的多元经济利益实体,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如何健全和完善企
程群[6](1996)在《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审计》文中研究表明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工交审计工作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企业审计为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结合省制定的一百家试点企业改革方案,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
谢德仁[7](2000)在《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描述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作者对企业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及其变迁的有关研究及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 ,构建了一个融时间、产权主体多元程度、主导经济的意识形态、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范式与离散度、企业类型五维的描述与分析框架 ,对中国 1978- 1999年间的企业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进行描述与分析 ,以期能够梳理和更好把握该二十年中国的企业会计变迁史 ,并形成若干基本结论。
王耕初[8](1994)在《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 深圳市是全国推行企业股份制试点较早的城市之一,从1987年发行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组,其中有24家公司已批准为公众公司。1992年,深圳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金额达424亿元。我市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健康发展,为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活力,努力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向新经济体制过渡,
余先仕[9](2000)在《谈审计监督在股份制企业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恩山[10](2011)在《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 ——理论归纳、经验证据与制度解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供给方面的推动与需求方面的牵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通过做大做强等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审计市场的供给。但在需求方面,多年来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这无疑不利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进一步高质量地发展。本文将研究视线定位为审计需求,力求准确把握我国审计需求的现状,探究背后的制度成因,为改善我国审计需求现状、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本文利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有关原理为指导,在描述审计需求现状、探究制度成因的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三点创新:1.构建了更一般化的企业审计需求决定模型。借鉴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企业的审计需求看做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审计需求的有机合成,认为企业的审计需求取决于两个因素:(1)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偏好;(2)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表达能力。其中,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偏好取决于利益相关者自身利益与该审计类型的一致性;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其对企业审计需求决策的影响力,这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如股权表决制度、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区域市场化程度等。2.提出了通过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股权回避的方式来完善审计委托制度的制度改革设想。现行审计委托制度下,股东大会对审计委托事项进行表决时,所有股东的股权都不回避,结果委托权实质性地落在了同时是大股东的经营者手中,经营者提供会计报表,并请人来审计自己,出现审计悖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单独表决的成功实践以及上市公司对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审计委托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充分条件,于是本文大胆提出了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所持股权在表决审计事项时回避的制度改革建议。同时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外部股东监督权与经营股东经营权的制衡,建议独立董事选举时,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对应股权也应回避的制度建议。3.发现并分析了证监会的“审计需求表达困境”。我国当前的IPO制度是核准制,证监会对上市申请不但要进行形式审查还要进行实质性审查,面对千差万别数以百计的待上市公司,证监会确需高质量审计的帮助以鉴别申请资料的可信度,证监会因此成为现实中最大的审计服务消费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消费偏好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但作为“审计服务消费者”的证监会却没有这一权利,原因就是它同时是审计市场的监管者。作为审计市场的监管者理应遵循公平原则,对待被监管对象一视同仁,证监会若表现出一定的“消费偏好”,将形成权力经商,严重危害审计市场的公平竞争。所以,证监会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对待自己的审计需求偏好,经常是遮遮掩掩、欲言又止,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证监会的审计需求表达困境。全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言”。介绍本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路径与结构安排。第2章是“文献综述”。从审计需求理论假说、审计需求现状和影响审计需求的制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为本文的研究确定理论坐标。第3章是“审计需求的决定:理论归纳”。本章包括历史回顾、概念界定与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企业审计需求决定模型、企业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偏好、以及我国审计需求制度背景初步分析等共5节,构建了企业审计需求的决定模型,为后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本章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的审计需求取决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偏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表达能力两个方面,而外部股东在各类利益相关者中是最需要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第4章是“审计需求的现状:经验证据”。研究我国审计需求的现状,先用历史梳理和文献归纳的方法对我国的审计需求现状给出一个总体判断,然后用实证的方法分角度为这一判断提供经验证据。该章分为四节,主要内容包括:(1)我国审计需求现状的总体特征是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有三种表现:企业的低质量审计审计需求偏好、外部股东对审计质量的理性冷漠、审计需求的行政依赖。(2)利用近三年的年报审计数据研究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为企业的低质量审计需求偏好提供经验证据。(3)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我国A股IPO数据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对IPO定价的影响,为人们理解投资者对审计质量的冷漠态度提供经验证据。(4)利用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逐步明确的支持态度,为审计需求的行政依赖提供新证据。第5章是“审计需求现状的成因:微观制度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公司治理的一个环节,而产权性质、股权结构则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在行政权力对市场利益分配具有重大而直接的影响时,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会有审计需求上的行政依赖,只是目的不同而已。国企在审计需求上的行政依赖是一种路径依赖的表现,因为政府是其“大老板”,国企官员的升迁决定权在政府手中。而私企在审计需求上的行政依赖主要是功用性的。一股独大仍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特征,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高质量审计需求越大。当前高质量审计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其他股东缺乏对第一大股东的制约能力。而更直接的制度原因是现行审计委托制度存在缺陷。谁掌握审计委托权,企业的审计需求就更多地表现出谁的意愿。现行审计委托制度下,股东大会对审计委托事项进行表决时,所有股东的股权都不回避,结果委托权实质性地落在了同时是大股东的经营者手中,出现审计悖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流通股股东单独表决的成功实践以及上市公司对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步完善为我国审计委托制度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充分条件,于是本文大胆提出了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所持股权在表决审计事项时回避的制度改革建议。在分析这一制度建议的必要性时,本文将思路稍作扩展,提出“外部股东监督权”的概念,审计委托权只是外部股东监督权的一项内容。为了公司治理的完善,建议在所有外部股东监督权事项表决中都实行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的股权回避。第6章是“审计需求现状的成因:宏观制度解析”。该章探讨宏观制度与审计需求的关系,包括五节:概述、市场化改革进程与审计需求的关系、资本市场行政监管与审计需求的关系、资本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与审计需求的关系,以及宏观制度改革建议。主要结论有:审计需求与市场化程度显着正相关;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整体表现出“前紧后松”的特点,这是导致投资者对审计质量保持冷漠态度的重要原因;证监会面对审计服务,存在角色冲突,正深陷“审计需求表达困境”,即证监会既是应一视同仁的管理者又是可以偏好明显的审计服务消费者,两者存在明显的冲突。第7是“结语”。归纳全文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和创新点,明确本文研究的局限,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
二、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3)浅谈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特点 |
二、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7)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描述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描述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
1.文献综述 |
2.描述与分析框架的构建 |
二、1978-1991年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 |
三、1992-1999年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 |
四、结语 |
(10)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 ——理论归纳、经验证据与制度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动机 |
1.2 研究对象 |
1.2.1 企业审计需求的决定因素 |
1.2.2 企业审计需求的现状 |
1.2.3 企业审计需求现状的制度成因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路径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审计需求理论假说的研究 |
2.1.1 监督假说 |
2.1.2 信息假说 |
2.1.3 保险假说 |
2.1.4 简要评述 |
2.2 关于审计需求现状的研究 |
2.2.1 审计需求的表现 |
2.2.2 审计需求的检验 |
2.2.3 简要评述 |
2.3 关于审计需求制度环境的研究 |
2.3.1 行政管制与审计需求 |
2.3.2 国有产权与审计需求 |
2.3.3 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 |
2.3.4 公司治理与审计需求 |
2.3.5 简要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审计需求的决定:理论归纳 |
3.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审计需求发展进程 |
3.1.1 产权的多元化与审计需求的产生(13世纪至20世纪初) |
3.1.2 股东的大众化与审计需求的发展(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 |
3.1.3 股东的外部化与审计需求的扭曲(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
3.1.4 股东保护制度的强化与审计需求的规范(21世纪初至今) |
3.1.5 启示:企业的审计需求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需求博弈的结果 |
3.2 审计需求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审计需求的相关概念界定 |
3.2.2 审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 企业审计需求决定模型 |
3.3.1 企业的审计需求 |
3.3.2 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偏好 |
3.3.3 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需求表达能力 |
3.4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偏好 |
3.4.1 股东、经营股东与外部股东 |
3.4.2 证监会 |
3.4.3 债权人等其他相关者 |
3.4.4 小结:外部股东最需要高质量审计 |
3.5 对我国审计需求制度背景的初步分析 |
3.5.1 我国经济制度总体特色 |
3.5.2 审计需求现状的制度成因分析思路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审计需求的现状:经验证据 |
4.1 我国审计需求现状的形成:历史回顾与总体判断 |
4.1.1 我国审计需求的变革与发展 |
4.1.2 对我国审计需求现状的总体判断 |
4.2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企业的低质量审计偏好 |
4.2.1 研究假设 |
4.2.2 研究设计 |
4.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2.4 结论 |
4.3 审计师声誉与IPO抑价:投资者的理性冷漠 |
4.3.1 研究假设 |
4.3.2 研究设计 |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3.4 结论 |
4.4 政府支持与大所优势:审计需求的行政依赖 |
4.4.1 研究假设 |
4.4.2 研究设计 |
4.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4.4.4 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审计需求现状的成因:微观制度解析 |
5.1 影响审计需求的微观制度概述 |
5.2 企业的产权性质与审计需求 |
5.2.1 一般分析 |
5.2.2 经验证据 |
5.2.3 私有产权性质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5.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 |
5.3.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对策 |
5.3.2 股权结构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5.4 企业的股权表决制度与审计需求 |
5.4.1 审计的起源与审计铁三角 |
5.4.2 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与审计悖论 |
5.4.3 国外对审计悖论的应对 |
5.4.4 我国对审计悖论的应对 |
5.5 微观制度改革建议 |
5.5.1 通过股权回避完善审计委托制度的必要性 |
5.5.2 通过股权回避完善审计委托制度的可行性 |
5.5.3 通过股权回避完善审计委托制度的具体设想 |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审计需求现状的成因:宏观制度解析 |
6.1 影响审计需求的宏观制度概述 |
6.2 市场化改革进程与审计需求 |
6.2.1 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 |
6.2.2 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差异 |
6.2.3 市场化程度影响审计需求的经验证据 |
6.3 资本市场行政监管与审计需求 |
6.3.1 新股发行(IPO)的监管与审计需求 |
6.3.2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与审计需求 |
6.3.3 上市公司股票流通制度与审计需求 |
6.4 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诉讼与审计需求 |
6.4.1 现行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
6.4.2 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制度对审计需求的影响 |
6.5 宏观制度改革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语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本文创新点 |
7.4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附录1:取得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 |
附录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对试点股份制企业审计的探索[J]. 深圳市审计局. 审计研究, 1994(02)
- [2]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J]. 深圳市审计局. 中国审计, 1994(03)
- [3]浅谈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J]. 高键,赵卫华. 山东审计, 1995(01)
- [4]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J]. 深圳市审计局综合处. 审计理论与实践, 1994(01)
- [5]股份制企业审计初探[J]. 连承俊,曲连壁,李龙,张振江. 山东审计, 1994(06)
- [6]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企业审计[J]. 程群. 广东审计, 1996(01)
- [7]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描述与分析[J]. 谢德仁. 会计研究, 2000(12)
- [8]对股份制试点企业审计的探索[J]. 王耕初. 广东审计, 1994(01)
- [9]谈审计监督在股份制企业中的作用[J]. 余先仕. 江西审计与财务, 2000(09)
- [10]我国企业对CPA审计的需求 ——理论归纳、经验证据与制度解析[D]. 王恩山.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