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背筋膜炎41例

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背筋膜炎41例

一、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项背筋膜炎4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嘉芮,李占林[1](2021)在《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由于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刺激体表小神经而出现的疼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在MPS的治疗中优势突出,尤其是以针刺、推拿、拔罐、艾灸、中药热敷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具有独特优势、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经济简便的特点。兹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MP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覃家能,刘湘慧[2](2021)在《针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背肌筋膜炎是发生于背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背部弥漫性钝痛、活动受限,近年来背肌筋膜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近几年临床研究报道,各类针法在背肌筋膜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例如小针刀、浮针、电针等均有显着疗效。文章将对近年来各类针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综述,并对现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

莫雯智[3](2021)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王祖庆,李艳[4](2021)在《激痛点特种针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现代颈肩疾病的频繁发生,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mdrome, MPS)已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因素。针刺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因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对2009—2019年间有关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针刺治疗肌筋膜炎、激痛点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和筛选,从激痛点特种针刺手法运用,特种针具使用以及复合其他温热电等针刺疗法临床运用3个方面来对激痛点针刺治疗颈肩MPS临床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发现颈肩MPS在激痛点行特种针刺疗法有显着的疗效。

王金伟[5](2021)在《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 P)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临床效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本课题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颈肩MPS病例共72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设计,分为刃针治疗组36例与干针对照组36例,分别干预上斜方肌左侧MTr P3、左侧MTr P5、右侧MTr P3、右侧MTr P5四个激痛点治疗颈肩MPS患者。3日治疗一次,7次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以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激痛点疼痛值极差、颈椎活动度、Mc Gill疼痛量表、颈椎康复功能评定量表为观察指标。结果:1.VAS评分分析在即刻疗效和整个疗程疗效方面,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极显着降低(P<0.01)。即刻疗效方面,刃针组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P<0.01);整个疗程疗效方面,刃针组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干针组(P<0.05)。2.激痛点疼痛耐受分析在即刻疗效方面,刃针组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增大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P<0.01)。刃针组每个激痛点疼痛值极差较治疗前均极显着增大(P<0.01);干针组除右侧MTr P5第一次治疗后疼痛值极差无显着差异外(P>0.05),其余激痛点疼痛值极差均较治疗前显着增大(P<0.05)。整个疗程后,刃针组左侧MTr P3疼痛值极差较干针组显着增大(P<0.05),其他激痛点疼痛值极差无明显差别(P>0.05)。每个激痛点两组疼痛值极差较治疗前均极显着增大(P<0.01)。3.颈椎活动度分析在即刻疗效方面,刃针组颈椎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P<0.01),刃针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极显着增大(P<0.01),干针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较治疗前显着增大(P<0.05)。整个疗程后,刃针组颈椎活动度改善程度较干针组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均极显着增大(P<0.01)。4.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分析在即刻疗效方面,刃针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干针组(P<0.01),两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极显着降低(P<0.01)。整个疗程后,刃针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降低程度较干针组无显着差别(P>0.05),两组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极显着降低(P<0.01)。5.临床疗效评定分析即刻临床疗效对比,刃针组总有效率75.8%,干针组总有效率35.3%,刃针组即刻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干针组(P<0.05)。整个疗程临床疗效对比,刃针组总有效率90.9%,干针组总有效率88.2%,两组临床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6.整个疗程治疗次数和天数分析疗程结束后刃针组人均治疗5.45次,人均治疗16.35天;干针组人均治疗6.29次,人均治疗18.87天;刃针组较干针组人均次数减少0.84次,人均天数减少2.52天。结论:1.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MTrPs均能减缓颈肩MPS患者疼痛。在即刻疗效上,刃针在减缓患者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疼痛耐受、对患者颈椎活动度的改善和临床疗效评定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干针治疗。在整个疗程疗效上,刃针减缓患者疼痛的程度优于干针,临床疗效评定的总有效率略优于干针,在提高患者激痛点疼痛耐受和对颈椎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无显着差别。2.整个疗程结束后,刃针组较干针组能降低患者治疗次数、减少患者治疗天数。

肖贝[6](2021)在《激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客观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寻求出一种安全易行、简便有效的疗法,期望能够在临床上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次临床研究所观察的样本均属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接受诊治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共计72例。对纳入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编号后,再将72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1:1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针刀松解术组各36例,分别采用普通针刺法与激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最终完成本研究分别为33和35例。分别于研究开始前、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结束随访1月时由专业研究员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评分表、关节活动度评分表评定,评定后数据由第三方工作人员录入,对数据结构进行归纳分析并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水平(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症状评分(Mcgill评分、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2)Mcgill疼痛评分:两组治疗后、随访期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差异(P<0.01)。(3)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评分:疗程后、随访期两组患者分别与本组治疗前组内比较,均具有差异(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针刀松解术组的评分下降趋势比常规针刺组更明显(P<0.01)。(4)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两组患者疗程后、随访期关节活动度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1);疗程后组间比较也有差异(P<0.05),随访期则无差异(P>0.05)。(5)综合疗效评定:针刀松解术组和常规针刺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和81.82%,两组总体疗效有差异(P<0.05)。结论:(1)激痛点针刀松解术与常规针刺对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均有着良好的效果。(2)针刀松解术组与常规针刺组在Mcgill疼痛评分、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评分、ROM评分改善上均有良好的疗效,均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远期改善均得到了保持,且针刀松解术组在治疗后、随访期较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为显着,但常规针刺组在改善ROM评分远期疗效上与针刀松解术组相当。(3)激痛点针刀松解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对肌筋膜炎治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且临床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聂文婷[7](2020)在《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以探讨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72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符合纳入和诊断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背部阳经透刺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作为症状是否改善的主要观察指标,并采用尼莫地平法拟定VAS减分率进行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作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SPSS25.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由于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由于数据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1)治疗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功能障碍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3)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由于分组指标是二分类变量,分析指标是有序多分类变量,故采用秩和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1.82%,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1.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能够改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与单纯背部阳经透刺相比,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疗效更显着,是治疗腰背肌筋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郑荣林[8](2020)在《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文中研究表明从不同的中医疗法如单用针刺治疗,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推拿、刮痧、拨罐、雷火灸、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其他治疗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近况。

刘佩慧[9](2020)在《毫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运用临床科研方法及医学统计软件探讨毫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通过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临床效果,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对患者进行SF-MPQ、NDI、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疗效评价。结果:1.1个疗程结束后,毫火针组和普通针刺组的SF-MPQ、NDI、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2.毫火针组的SF-MPQ评分较普通针刺组明显下降(P<0.01),而NDI评分与普通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软组织损伤症状积分除功能障碍、感觉异常、便秘、失眠改善效果相当外(P>0.05),其余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效果毫火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4.总疗效方面,治疗后毫火针组总有效率达96.67%,普通针刺组达93.3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和普通针刺均可有效改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毫火针治疗本病在镇痛效果以及综合疗效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潘婷[10](2020)在《刃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此次实验的临床观察对象是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CMPS)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刃针配合热敏灸法,并与普通针刺法做对照,更客观评价两种方法结合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能够在临床上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方法:本次实验总共收入了72例CMPS的患者,采集的病例都来自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及疼痛科的患者,收录的时间是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并且符合CMPS的诊断标准。实验开始前首先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实验中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刃针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6例实验中行常规针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实验患者用颈痛量表(NPQ颈痛量表)、麦吉尔(Mcgill)疼痛量表进行评价分析。NPQ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量表作为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疗效的判定标准。分析数据用SPSS 22.0软件完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水平,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2)两组患者治疗前NPQ颈痛评分、Mcgill疼痛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NPQ颈痛评分和Mcgill疼痛评分比较:(1)NPQ颈痛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数据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而言疗效更好。(2)Mcgill疼痛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数据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而言疗效更好。(3)综合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55%。两组总体疗效经秩和检验P<0.01,表明两组数据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刃针配合热敏灸的治疗方法和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对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都有良好的疗效。(2)在缓解和治疗患者的疼痛问题时,刃针配合热敏灸的治疗方法比普通针刺的治疗方法更显效。(3)刃针配合热敏灸的治疗方法对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是安全的,并且疗效可见,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二、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项背筋膜炎4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项背筋膜炎4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MPS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临床辨证
        1.2.1 五体辨证
        1.2.2 脏腑辨证
        1.2.3 经络辨证
2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MPS
    2.1 针刺治疗
    2.2 推拿治疗
    2.3 拔罐治疗
    2.4 艾灸治疗
    2.5 中药热敷
3 小结

(2)针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针法治疗
    1.1 传统针刺疗法
    1.2 针刀疗法
    1.3 浮针疗法
    1.4 电针疗法
    1.5 银质针法
    1.6 拨针疗法
    1.7 火针疗法
    1.8 其它针法
2 结束语

(4)激痛点特种针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痛点特种针刺疗法临床应用
    1.1 特种针刺手法
        1.1.1 合谷刺
        1.1.2 挑刺
        1.1.3 排刺法
        1.1.4 恢刺
        1.1.5 齐刺
    1.2 特殊针具的使用
        1.2.1 铍针
        1.2.2 揿针
        1.2.3 刃针
        1.2.4 磁圆梅针
    1.3 复合其他温热电等针刺疗法
        1.3.1 内热针
        1.3.2 火针
        1.3.3 银质针
        1.3.4 针刀治疗
2 小结
3 讨论

(5)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中止或退出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及编号
        2.2 操作方法
        2.3 疗程设置
        2.4 指标评价
        2.5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3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治疗结果
        2.1 VAS评分变化比较
        2.2 激痛点疼痛耐受比较
        2.3 颈椎活动度比较
        2.4 Mc 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2.5 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2.6 整个疗程治疗次数、天数比较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认识
        1.1 MPS、MTrP定义和命名
        1.2 临床研究和医治手段分析
    2 祖国医学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认识
        2.1 定义和命名
        2.2 和经络系统密切的相关性分析
    3 选题背景、激痛点选择、针具选择分析
    4 讨论
        4.1 VAS评分、激痛点疼痛耐受和McGill疼痛量表评分讨论
        4.2 颈椎活动度讨论
        4.3 临床疗效评定讨论
        4.4 整个疗程治疗次数、天数讨论
        4.5 肌筋膜激痛点与传统筋结、阿是穴的关系讨论
        4.6 刃针和干针干预上斜方肌激痛点对治疗颈肩MPS临床优势性讨论
        4.7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和颈椎病关系讨论
        4.8 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必要性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激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中止与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临床研究设计及随机方法
        3.2 盲法
        3.3 样本量估算(考虑脱落)
        3.4 技术路线图
        3.5 治疗方案
        3.6 不良反应及处理
        3.7 观察指标
        3.8 安全性评价
        3.9 统计分析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临床资料比较
        4.3 研究指标比较
        4.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现代医学对项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1.1 肌筋膜炎的概念
        1.2 项背肌筋膜炎发生的病因与机制
    2 现代医学对激痛点的认识
        2.1 激痛点的定义
        2.2 激痛点致痛机制
        2.3 项背肌筋膜炎的西医治疗现状
    3 项背肌筋膜炎的中医认识
        3.1 项背肌筋膜炎概念
        3.2 病因病机
        3.3 激痛点与阿是穴及压痛点的关系
    4.针刀医学理论概述
    5.激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机理探讨
        5.1 运用激痛点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机理探讨
        5.2 运用针刀松解术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机理探讨
    6.研究结果分析
        6.1 临床疗效比较
        6.2 Mcgill量表疼痛评分比较
        6.3 软组织损伤分级量化评分
        6.4 关节活动度改善方面
        6.5 安全性评价方面
    7 结论
    8 局限性与可推广性
        8.1 局限性
        8.2 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项背部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一 表Mcgill疼痛评分量表
致谢

(7)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于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1.1 病名及相关文献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学对腰背肌筋膜炎的认识
        2.1 病名及临床特点
        2.2 肌筋膜的生理功能
        2.3 腰背肌筋膜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特点
        2.4 发病原因
        2.5 西医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针具设备
        2.3 分组治疗
        2.4 不良事件及处理
        2.5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2.7 医学伦理准则
        2.8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与统计
        3.1 一般资料的统计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3.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4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后VAS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3.8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循经远取动法的应用依据
    2 背部阳经透刺的应用依据
    3 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的应用依据
    4 电针及波形的应用依据
    5 疗效分析
    6 小结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用针刺治疗
2 针刺结合其他中医疗法
3 推拿、刮痧、拨罐、雷火灸及中药等中医特色治疗
4 穴位注射治疗
5 其他治疗
6 小结

(9)毫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MPS的研究概况
        一、肌筋膜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二、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概述
        三、现代医学对MPS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MPS的研究概况
        一、概念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针灸治疗MPS的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和脱落标准
        六、中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案
        二、随机分组方法
        三、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评定标准
        六、统计学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分析
        二、疗效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疗效分析
    第二节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依据
    第三节 毫火针治疗MPS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选穴依据
        一、阿是穴
        二、风池穴
        三、大椎穴
        四、颈百劳穴
        五、肩井穴
        六、后溪穴
    第五节 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的观察
    第六节 结论
    第七节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10)刃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1 实验方案
        1.1 研究内容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纳入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脱落标准
        1.3 注意事项
        1.4 异常情况的处理
        1.5 总体疗效评定
        1.6 主要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基线水平
        3.2 NPQ颈痛评分
        3.3 Mcgill疼痛评分
        3.4 总体疗效
    4 讨论
        4.1 肌筋膜炎相关理论认识
        4.2 刃针和热敏灸治疗的理论依据
        4.2.1 刃针治疗的理论依据
        4.2.2 热敏灸治疗的理论依据
        4.3 激痛点相关理论认识
        4.3.1 激痛点概念
        4.3.2 颈肩部常见激痛点位置及相应解剖
        4.3.3 激痛点与热敏穴关系探讨
        4.4 关于穴位选择的探讨
        4.5 关于疗效选取的探讨
        4.6 实验结果的讨论
        4.6.1 基线水平分析
        4.6.2 NPQ颈痛评分分析
        4.6.3 Mcgill疼痛评分分析
        4.6.4 总体疗效分析
        4.7 安全性分析
        4.8 依从性分析
    5 不足及展望
    6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项背筋膜炎4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胡嘉芮,李占林. 河北中医, 2021(09)
  • [2]针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J]. 覃家能,刘湘慧. 大众科技, 2021(07)
  • [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莫雯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激痛点特种针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 王祖庆,李艳. 世界中医药, 2021(09)
  • [5]刃针干预上斜方肌肌筋膜激痛点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D]. 王金伟.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激痛点针刀松解术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 肖贝.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聂文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颈肩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近况[J]. 郑荣林. 当代医学, 2020(18)
  • [9]毫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刘佩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刃针配合热敏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潘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火针消除激痛点治疗背筋膜炎4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