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盐法自钾长石制取氯化钾扩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邓琴[1](2017)在《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钾盐和钾肥需求国之一,钾肥消费量一直大于生产量,钾肥对外依附度达50%左右。合理开发利用国内储量丰富的难溶性含钾盐矿制造钾肥,积极开展提钾工艺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缺乏可溶性钾盐资源的不足,缓解我国钾肥供需矛盾。钾长石是一种自然界分布极广,我国储量极其丰富的难溶含钾硅酸盐矿物。本文以四川乐山峨边五渡低钾含量钾长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反应制备多元素矿物质肥料。论文通过四川乐山峨边五渡低钾含量钾长石XRD、XRF分析,确定该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K2O。物相组成为斜微长石、石英、钠长石。不同粒径矿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矿物粒度的减小,硅的含量SiO2的含量在67.90%到69.31%范围内逐渐减少,而K2O的含量在9.57%到10.19%范围内略有增加,斜微长石的含量在56.61%到60.27%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矿石K2O平均含量约为10%。以钾的溶出率和产物肥料中有效K2O含量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法进行了反应工艺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氧化钙为助剂,K的溶出率和产物中有效K2O的含量随温度、压力、液固比、时间的增大而呈增加的趋势。K的溶出率随CaO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产物中有效K2O含量随CaO用量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温度、CaO的用量对K的溶出率和产物中有效K2O的含量影响均较为显着。确定工艺条件:以氧化钙为助剂,Ca/(Si+Al)摩尔比为1.00,液固比仅为1.8∶1,反应温度为250℃,压力为8Mpa,反应时间20h。水热反应后的产物中钾的溶出率可到达85%,产物中K2O的含量可达4.76%。产物肥料经XRD、XRF、SEM分析可知其主要组成是托贝莫来石(分子式为Ca5Si6O18·5H2O)和水钙铝榴石(分子式为Ca3Al2(Si O4)(OH)8)和斜方硅钙石(分子式为Ca4Si3O10·2H2O),钾多以KOH的形式存在。用0.5mol/L盐酸溶液和蒸馏水作为浸取剂,对产物中的肥料组分进行浸取,由ICP-OES分析结果可知,产物有效肥料组分分别为:>4%可溶性钾(以K2O计量,包括水溶性和枸溶性)、>25%枸溶性硅(以SiO2计量)、>44%的枸溶性钙(以CaO计量)以及总含量>0.4%的枸溶性铁和镁以及锌硼锰等微量元素;实验考察了产物中钾的时间释放效应,产物中的水溶性钾在水中的释放速率较慢,可能是矿物肥料中钙、等硅难溶性的组分包裹所致,枸溶性的钾在酸的作用下释放速率较快。对产物外观特征进行了测定,其疏松堆密度为0.65g/cm3左右,与SEM图示产物结构疏松,存在大量微米级孔径的结论相符合。产物pH值为11左右,为碱性肥料,适用于酸性土壤,含水量低于0.5%。探讨优化工艺条件下,钾长石矿的分解机理以及水热反应中各元素存在形式及组成变化。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固体反应物XRD分析可知,反应助剂中的Ca2+交换了钾长石中的K+,OH-破坏了钾长石的晶体结构,由原来的斜微长石转变为过渡态C-S-H凝胶,C-S-H再转变为最终的托贝莫来石和斜方硅石,Al2O3与部分SiO2以及CaO在水热条件下形成了水钙铝榴石。通过土培实验得出,产物肥料对作物肥效明显,有利于提高产量,并且中和了酸性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初步验证了产物的肥效。
郑春丽,陈敏洁,袁浩容,王建英,张雪峰[2](2015)在《采用固体发酵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利用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白云鄂博地区富钾板岩资源生态化利用的问题,采用固体发酵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的方法对富钾板岩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可以同时制备出固体和液体两种肥料.肥效验证结果表明,液体与固体肥料均能显着提高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MDA施肥在西红柿生长期间的各个时间段都显着低于MDA不施肥,说明所生产肥料可显着提高番茄的生长效率并可增加其抗损伤能力,证明用微生物分解白云鄂博地区富钾板岩制备复合肥料是生态、环保、可行的方案.
白仟[3](2015)在《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钾盐产业作为将钾盐资源转变为钾盐产品的专业行业部门,肩负着为农业提供钾肥以及为社会发展提供钾盐产品的重任。我国作为人口与农业大国,对钾盐产品具有巨大需求。本论文选题开展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试图通过全球钾盐资源分布与产出特征、资源属性与钾盐资源开采和技术的系统总结以及对钾盐资源保障能力、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力、企业经营绩效、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与定量分析,提出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以期为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其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素材。论文明确了钾盐产业的属性、结构及其关联关系,认为它是将钾盐资源转变为钾盐产品的专业行业部门,由采矿、选矿和加工等链条组成,属于第二产业;该产业向上与第三产业的地质勘查业关联,向下与第一产业的农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关联。系统总结了钾盐的资源属性,强调了钾石盐、光卤石、钾盐镁矾、无水钾镁矾等水溶性矿物在钾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我国钾盐资源相对短缺、资源属性较差的特点。研究认为,我国钾盐产业经过半个世纪的艰难发展,在现代盐湖钾盐资源采选与加工领域形成了相对技术优势,盘活了大量低品位、难利用资源,提高了我国钾盐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障能力。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近十年来钾肥进出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钾肥进口量与价格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认为进口价格升高是导致进口量降低的原因。采用多指标定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全球及我国钾盐资源的综合保障能力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竞争力和企业绩效,发现全球范围内钾盐资源保障能力非常强,但我国较弱;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企业综合绩效较好,但产业综合竞争力偏弱。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重要考量”的钾盐产业发展思路以及未来10年钾盐产业发展的“1234566”目标,即:每年平均新增水溶性钾盐可采储量1000?104t左右;建设23个规模化钾盐产业基地;培育34家产能在150?104t以上的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以氯化钾、硫酸钾和硫酸钾镁肥为主、长效缓释钾肥与新型复合钾肥为辅的产品格局;钾盐产能控制在600?104t左右;钾盐自给率保持在60%左右。
时雅滨[4](2015)在《海水提钾关键设备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农业生产中钾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肥料,但是陆地中的钾储量很低,且不易开采,而海水中钾的储藏量十分可观,因此对已工业化的斜发沸石离子交换法提钾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硫酸钾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无氯钾肥,通过对结晶器内流场的模拟优化实验条件,确保硫酸钾晶体粒度足够大。因此本文对离子交换柱内流场和硫酸钾结晶器内流场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本文利用Fluent软件对离子交换柱内流场进行计算,并通过改变离子交换柱直径、入口流速、入口管道直径、填料高度和进口数对所得流场速度分布、速度矢量分布、速度范围分布以及压力分布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条件对交换柱内流场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最适宜工艺条件:离子交换柱直径为3 m,入口流速为0.10 m/s,入口管道直径为0.8 m,填料高度为8 m,并分析结果可知交换柱选取两进口两出口利于离子交换过程。完成离子交换柱内流场模拟后对结晶器流场进行模拟。首先,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完成了模型验证,证实了结晶器流场模拟的合理性。之后改变结晶器结构、导流筒结构、桨叶转速、桨叶直径、桨叶位置、固体粒径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上述条件对结晶器内流场分布、湍流动能分布、晶体混匀时间、晶体不均匀度以及搅拌轴功率的影响。结晶器模拟结果表明:结晶器内挡板的安装改变了流体流型,减少了混合时间,增加了搅拌效率,利于结晶相的均匀分布。在导流筒直径为100 cm,高度为110 cm的时候流体流型规范,混合时间短,混合效率高,不均匀度低,搅拌轴功率也不大。搅拌桨转速和直径的变化对流体流型以及流线没有影响,最终搅拌桨最佳转速选取150 rpm、最佳直径为90 cm。搅拌桨安装最适位置为H/3,而结晶器不均匀度会随着固体粒径的增大而变大。
刘艺玮[5](2014)在《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及磷尾矿的矿物学研究及浮选工艺》文中指出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三种营养元素。我国磷矿资源丰富但优质磷矿少;难溶性钾资源丰富,但可溶性钾资源稀缺,钾肥主要依靠进口。大力发展低品位磷矿及难溶性钾资源是我国化肥工业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中磷与钾的品位都比较低,单独利用均无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的磷尾矿大部分被简单的堆放,造成了较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磷钾伴生矿及磷尾矿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研究了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的矿物组成、粒度、结构与脉石矿物间的嵌布关系等矿物工艺学特征。以矿物工艺学为依据,对磷钾伴生矿进行浮选工艺研究。针对宜昌地区磷尾矿磷品位低、镁含量高的难题,采用两粗一精的浮选方案。主要结论如下:(1)磷钾伴生矿中主要有用矿物为钾长石、胶磷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此外还有少量黄铁矿、白云石。其中钾长石67%、石英11.46%、胶磷矿6.54%、黄铁矿2.42%。胶磷矿呈不规则粒状产出,与黄铁矿、石英连生,属于细粒嵌布。钾长石主要呈细粒状、片状结构,部分石英浸染于钾长石中。脉石矿物嵌布细小,粘土矿物为包裹体,通过磨矿可使部分脉石矿物解离。(2)研究了石英与钾长石的单矿物浮选。两种矿物在相同浓度的十二胺溶液中,回收率随pH值(110)的升高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缓。回收率的差异在酸性介质中较碱性介质中明显。两种矿物在相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中,钾长石回收率与pH值呈负相关,石英回收率受pH值影响不明显。在十二胺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两种矿物表面较在单一捕收剂中时有更强的疏水性。(3)利用TSM-46正浮选磷钾伴生矿,对P2O5品位为4.7%的磷钾伴生矿,在60℃下,以硅酸钠作为抑制剂,经过一次粗选,磷精矿P2O5品位达到16.2%。通过扫选除磷、镁后,浮选槽中剩余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石英。研究了十二胺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石英与钾长石的分离效果。以单矿物浮选为依据,最终确定在酸性条件下正浮选钾长石的优化工艺参数:矿浆pH值为2,矿浆浓度50%,十二胺400g/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0g/t。采用该工艺K2O的含量由原矿8.95%提高到11.35%,回收率可达到52%。(4)根据磷尾矿脱镁难题,对宜昌地区磷尾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95.23%时,矿物基本实现了单体解离。以硫酸与磷酸作为胶磷矿的pH值调节剂和抑制剂,以TSM-96药剂作为白云石的捕收剂经过三次反浮选,最终磷尾矿P2O56.63%、MgO11.46%达到磷精矿P2O525.32%、MgO1.34%的良好指标。(5)通过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捕收剂与矿物间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钾长石与石英的零电点分别为1.88、2.42,在纯水中的两者有相似的荷电性。在十二胺溶液中两者动电位变化趋势相似,仅靠物理吸附,两者的可浮性差异较小。十二胺在钾长石与石英表面的主要吸附形式有:胺离子的静电吸附作用,胺分子间缔合力的吸附作用以及胺分子靠氢键作用的吸附。
白仟,袁俊宏,王章俊[6](2014)在《国内外水溶性钾盐资源及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对世界钾盐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我国水溶钾盐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矿床类型、矿石品位、资源储量进行了总结。在对全球10余个重点钾盐产区产能以及钾盐开采与加工技术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钾盐资源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钾盐国际贸易为背景,重点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钾盐进出口贸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钾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思路与建议。
王娜[7](2012)在《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几种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磷和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施用磷肥和钾肥是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农田中施用大量水溶性磷肥容易随排水流失,易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我国是世界上钾肥消耗和进口依赖最大的国家之一,而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又属于紧缺矿产资源。微晶化磷、钾矿粉是一种新型肥料,具有加工简单、节约硫酸、充分利用磷矿和钾矿资源而不易污染环境等优点。本试验在多地(山东莒县、滨州、高密、曹县)和多种作物(花生、冬枣、甘薯、冬小麦)上进行了磷、钾矿粉的田间应用试验,为验证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农田大面积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微晶化磷钾矿粉能够改善作物的农艺性状,促进作物的生长。其中花生的叶长增加了13.1%~37.6%,叶宽提高了13.0%~43.5%,主茎高增加了7.9%~22.6%,侧枝长提高8.5%~26.5%。增加冬枣果实的单果重,特别是>16g的果实所占比例增加幅度较大。提高冬小麦的出苗量、冬前分蘖数和冬前生物量;对增加小麦分蘖成穗率、增大小麦旗叶大小也有效果。2.微晶化磷钾矿粉对提高作物品质有明显作用。与空白相比,显着提高了花生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荚果的优果率分别增加了12.5%和8.7%;提高冬枣果实着色度,增加果实干物质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达2.19%~2.25%、2.55%~3.80%;提高甘薯块根干物质含量,促进了块根对磷钾元素的吸收。3.微晶化磷钾矿粉可以使作物增产,提高经济效益。花生荚果产量增加10.62%~19.33%,经济效益提高4.01%~8.76%;春甘薯增产33.1%~81.1%,夏甘薯增产36.7%~81.2%;冬小麦产量提高14.19%~28.80%。4.微晶化磷钾矿粉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效磷钾效果明显。而且由于其缓释的特性,一次大量施入后,土壤中残留的有效含量也较常规施肥多,对提高农业复种指数、推进耕地补钾工程以及缓解钾肥紧缺矛盾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陈静[8](2000)在《含钾岩石资源开发利用及前景预测》文中提出我国钾盐资源严重不足 ,开展富钾岩石资源利用的研究 ,应成为解决我国钾资源紧缺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外这方面研究已有一些可资借鉴的成果。我国钾长石、富钾岩石、绿豆岩、霞石、明矾石等富钾矿物及岩石资源丰富。目前探索其利用途径有直接法、浸取法、挥发法、生物法等 ,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充分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治理污染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乔繁盛[9](1998)在《我国利用钾长石的研究现状及建议》文中认为本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概述了我国在利用钾长石方面的工艺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开发利用钾长石的几点建议。
杜桂林[10](1998)在《我国钾肥工业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我国钾盐资源概况,介绍按资源类型采取的钾肥工艺路线,近十年来开发由氯化钾制硫酸钾的科研成果、装置建设和生产情况,并对我国钾肥工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更多地支持钾盐资源的勘察工作,企业应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做好技术进步工作,满足农业对钾肥的迫切需求。
二、食盐法自钾长石制取氯化钾扩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盐法自钾长石制取氯化钾扩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我国钾肥行业概述 |
1.2.1 钾肥行业主要种类 |
1.2.2 我国钾肥供需关系 |
1.3 我国钾长石资源分布 |
1.4 钾长石制钾肥研究现状 |
1.4.1 焙烧法 |
1.4.2 酸碱分解法 |
1.4.3 微生物分解法 |
1.4.4 水热化学法 |
1.5 课题的研究目标 |
1.6 研究内容 |
1.7 研究路线技术图 |
第2章 乐山峨边五渡钾长石矿分析 |
2.1 乐山峨边五渡钾长石矿系概述 |
2.2 乐山峨边钾长石矿头矿成分分析 |
2.3 不同粒度的矿物中主要组分含量及分布规律 |
2.4 小结 |
第3章 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1.1 实验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原料 |
3.2 实验流程与分析方法 |
3.2.1 实验方法 |
3.2.2 分析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反应助剂的筛选 |
3.3.2 反应nCa/n(Si+Al)的影响 |
3.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3.4 反应压力的影响 |
3.3.5 反应液固比的影响 |
3.3.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4 工艺特点 |
3.5 经济成本估算 |
3.6 小结 |
第4章 产物的组成与性质 |
4.1 产物的化学性质 |
4.1.1 产物组成分析 |
4.1.2 产物溶解性能测试 |
4.1.3 时间对产物有效钾溶解影响 |
4.1.4 产物组分的可利用率分析 |
4.2 产物的物理特征 |
4.2.1 形貌分析 |
4.2.2 堆密度分析 |
4.2.3 化学酸碱度 |
4.2.4 水分的测定 |
4.3 小结 |
第5章 钾长石水热反应过程分析 |
5.1 钾长石矿分解原理 |
5.2 实验优化体系的反应过程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土培实验 |
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设计 |
6.2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2)采用固体发酵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利用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方法 |
1.2.1 目标微生物的菌液制备 |
1.2.1. 1 巨大芽孢杆菌菌液制备 |
1.2.1. 2 胶质芽孢杆菌菌液制备 |
1.2.2 液体和固体复合肥料的制备 |
1.2.3 矿物质元素含量测定 |
1.2.4 肥效验证 |
1.2.4. 1 液体肥对西红柿种子萌发的影响 |
1.2.4. 2 固体肥拌土盆栽试验 |
1.2.4. 3 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液体肥料和编号“混合”固体肥料部分矿物质元素含量 |
2.2 肥效验证 |
2.2.1 液体肥料验证 |
2.2.2 固体肥料验证 |
2.2.3 MDA含量 |
3 结论 |
(3)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钾与植物生长 |
1.1.2 钾肥与农业发展 |
1.1.3 钾肥与钾盐产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战略地位 |
1.1.4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以资源为核心的“增储扩产”发展战略 |
1.2.2 以市场为导向的“稳进口”战略 |
1.2.3 以“走出去”为目标的海外发展战略 |
1.2.4 以“技术”为支撑的非水溶性钾矿开发利用战略 |
1.2.5 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综合效应型”发展战略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钾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钾盐资源概述 |
2.2 钾盐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 |
2.3 国内外钾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3.1 国内外钾盐产业发展概况 |
2.3.2 国内外典型钾盐企业对比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钾盐资源属性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3.1 钾盐资源的时空分布 |
3.1.1 钾盐矿床的时间序列 |
3.1.2 钾盐矿床的空间分布 |
3.2 钾盐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
3.2.1 钾石盐型矿床 |
3.2.2 光卤石型矿床 |
3.2.3 硫酸盐型矿床 |
3.2.4 混合型矿床 |
3.2.5 我国水溶性钾盐矿床的主要特征 |
3.3 典型钾盐矿床的资源属性 |
3.3.1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钾盐矿床 |
3.3.2 俄罗斯涅普钾盐矿床 |
3.3.3 德国蔡希斯坦盆地钾盐矿床 |
3.3.4 察尔汗盐湖钾盐矿床 |
3.3.5 新疆罗布泊盐湖钾盐矿床 |
3.3.6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 |
3.4 资源属性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钾盐资源开采与加工技术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
4.1 钾盐开采方式与技术 |
4.1.1 固体钾盐的地下开采 |
4.1.2 固体钾盐的地下溶采 |
4.1.3 现代盐湖钾盐的开采 |
4.1.4 地下富钾卤水的开采 |
4.2 钾盐选矿与加工技术 |
4.2.1 钾石盐型钾矿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
4.2.2 光卤石型钾矿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
4.2.3 硫酸盐型钾盐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
4.2.4 混合型钾盐的选矿方法与技术 |
4.3 钾盐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
4.3.1 氯化物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
4.3.2 硫酸盐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
4.3.3 碳酸盐型卤水综合利用工艺与技术 |
4.4 钾盐开采与加工技术对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钾肥进出口贸易及其对我国钾盐产业的影响 |
5.1 国际钾盐市场概况 |
5.2 我国钾盐及钾肥进出口贸易概况 |
5.3 近十年来我国钾肥进出口贸易特征 |
5.4 我国钾肥进口贸易的时间序列分析 |
5.4.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5.4.2 差分序列的协整检验 |
5.4.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5.4.4 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 |
5.5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钾盐产业的影响 |
5.6 小结 |
第六章钾盐产业发展环境与竞争力及其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6.1 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6.1.1 研究方法 |
6.1.2 结果与讨论 |
6.2 钾盐产业竞争力分析 |
6.2.1 评价指标构建及数据处理 |
6.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及其显示竞争指数计算 |
6.2.3 结果与讨论 |
6.3 钾盐企业经营绩效分析 |
6.3.1 研究方法 |
6.3.2 结果与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7.1 钾盐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
7.1.1 钾盐市场需求分析 |
7.1.2 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
7.2 对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
7.2.1 影响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的若干因素 |
7.2.2 对中国钾盐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
7.3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海水提钾关键设备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提钾技术现状 |
2.1.1 固体钾石盐为原料的提钾技术 |
2.1.2 盐湖卤水为原料的提钾技术 |
2.1.3 钾长石为原料的提钾技术 |
2.1.4 海水为原料的提钾技术 |
2.2 结晶学理论基础 |
2.3 硫酸钾结晶过程研究现状 |
2.4 计算流体力学在搅拌中应用现状 |
2.5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三章 Fluent软件模拟基础理论 |
3.1 计算流体力学 |
3.1.1 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与发展 |
3.1.2 计算流体力学实现方法 |
3.2 Fluent软件介绍 |
3.2.1 Fluent软件简介 |
3.2.2 Fluent软件程序结构 |
3.2.3 Fluent软件可解问题 |
3.2.4 Fluent软件优点 |
3.3 小结 |
第四章 富钾系统流场模拟研究 |
4.1 多孔介质模型简介 |
4.1.1 多孔介质模型动量方程 |
4.1.2 多孔介质模型能量方程 |
4.1.3 多孔介质阻力模型 |
4.1.4 渗透性和惯性损失系数C_2的确定 |
4.2 Fluent求解步骤 |
4.2.1 导入网格 |
4.2.2 选择求解器 |
4.2.3 设置材料物理属性 |
4.2.4 设定边界条件 |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4.3.1 离子交换柱直径的影响 |
4.3.2 入口流速的影响 |
4.3.3 入口管道直径的影响 |
4.3.4 填料高度的影响 |
4.3.5 进口数量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晶器搅拌过程流场模拟研究 |
5.1 搅拌过程模型简介 |
5.1.1 连续性方程 |
5.1.2 动量方程 |
5.1.3 湍流模型方程 |
5.1.4 组分运输方程 |
5.2 搅拌过程模型验证 |
5.2.1 结晶器模拟步骤及参数设定 |
5.2.2 结晶器结构及网格划分 |
5.2.3 结晶器模型实验验证 |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5.3.1 结晶器挡板的影响 |
5.3.2 导流筒直径的影响 |
5.3.3 导流筒高度的数值模拟 |
5.3.4 搅拌桨转速的数值模拟 |
5.3.5 搅拌桨直径的数值模拟 |
5.3.6 搅拌桨安装高度的数值模拟 |
5.3.7 固体粒径的数值模拟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5)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及磷尾矿的矿物学研究及浮选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磷矿资源概述 |
1.1.1 世界磷钾矿资源概况 |
1.1.2 我国磷矿资源概况 |
1.2 磷矿石的主要选矿方法 |
1.3 全球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与研究 |
1.3.1 国外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与研究 |
1.3.2 国内中低品位磷矿的利用与研究 |
1.4 钾长石介绍 |
1.4.1 钾长石及其性质 |
1.4.2 钾长石的分布 |
1.4.3 钾长石提纯的研究方法 |
1.5 钾长石的利用现状 |
1.5.1 钾长石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
1.5.2 钾长石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6 磷、钾矿开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6.1 磷矿开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6.2 钾矿开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7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1.7.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7.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研究方法 |
2.1 试样来源与制备 |
2.2 试验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
2.2.1 试验设备及药剂 |
2.2.2 试验方法 |
2.2.3 测试方法 |
第3章 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矿物学研究 |
3.1 矿石的化学成分分析 |
3.2 矿石的矿物组成分析 |
3.2.1 矿石 XRD 分析 |
3.2.2 磷钾伴生矿矿物成分计算 |
3.2.3 显微镜下矿石的嵌布特征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磷钾伴生矿选矿试验研究 |
4.1 正浮选胶磷矿试验 |
4.1.1 矿石可磨性与磨矿细度的影响 |
4.1.2 Na_2CO_3用量试验 |
4.1.3 Na_2SiO_3用量试验 |
4.1.4 TSM-46 用量试验 |
4.1.5 温度对浮选的影响 |
4.1.6 小结 |
4.2 扫选试验的研究 |
4.3 各药剂精选脱硅试验初探 |
4.3.1 单矿物浮选实验 |
4.3.2 矿石在十二胺中的可浮性 |
4.3.3 组合捕收剂中钾长石的可浮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磷尾矿反浮选试验研究 |
5.1 磷尾矿全元素分析 |
5.2 磷尾矿的单因素试验 |
5.2.1 磨矿时间与磨矿细度试验 |
5.2.2 磨矿时间的确定 |
5.2.3 硫酸用量试验 |
5.2.4 捕收剂用量试验 |
5.2.5 小结 |
5.3 磷尾矿两粗一精选矿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
6.1 红外光谱分析 |
6.2 Zeta 电位研究 |
6.3 捕收剂对钾长石的作用机理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几种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磷在植物发育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
1.2 磷矿资源利用现状 |
1.3 磷矿的加工技术 |
1.3.1 磷肥的生产 |
1.3.2 磷矿粉的活化技术 |
1.4 国内外磷矿粉的发展状况 |
1.4.1 国内外磷矿粉的施用情况 |
1.4.2 国内外磷矿粉研究现状 |
1.5 国内外钾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2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冬枣上的应用研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3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4 微晶化磷矿粉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设计 |
2.4.3 田间管理 |
2.4.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 |
3.1.1 施用微晶化磷钾矿粉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3.1.2 施用微晶化磷钾矿粉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3.1.3 施用磷钾矿粉对土壤的影响 |
3.1.4 经济效益分析 |
3.2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冬枣上的应用研究 |
3.2.1 不同处理对冬枣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处理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枣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3 微晶化磷钾矿粉在甘薯上的应用研究 |
3.3.1 施用微晶化磷矿粉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
3.3.2 施用微晶化磷钾矿粉对甘薯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
3.3.3 施用微晶化磷钾矿粉对甘薯养分吸收的影响 |
3.4 微晶化富磷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
3.4.1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 |
3.4.3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 |
3.4.4 不同施肥处理对麦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对微晶化磷矿粉有效性的评价 |
4.2 微晶化磷矿粉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含钾岩石资源开发利用及前景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富钾岩石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
2 我国富钾岩石资源现状 |
2.1 钾长石 |
2.2 富钾岩石 |
2.3 绿豆岩 |
2.3 霞石 |
2.4 明矾石 |
3 当前含钾岩石的利用途径 |
3.1 直接法 |
3.1.1 在土壤中直接用含钾岩石作为含钾肥料 |
3.1.2 用含钾岩石直接制得含钾肥料 |
3.2 浸取法 |
3.3 挥发法 |
3.4 生物法 |
4 我国钾肥资源形势及含钾资源开发前景 |
四、食盐法自钾长石制取氯化钾扩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钾长石水热法制备矿物钾肥工艺研究[D]. 邓琴.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2]采用固体发酵与微生物浸出相结合利用白云鄂博富钾板岩的方法[J]. 郑春丽,陈敏洁,袁浩容,王建英,张雪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3]中国钾盐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 白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2)
- [4]海水提钾关键设备的优化研究[D]. 时雅滨. 河北工业大学, 2015(07)
- [5]宜昌地区磷钾伴生矿及磷尾矿的矿物学研究及浮选工艺[D]. 刘艺玮. 武汉工程大学, 2014(03)
- [6]国内外水溶性钾盐资源及我国钾盐产业发展现状[J]. 白仟,袁俊宏,王章俊. 资源与产业, 2014(02)
- [7]微晶化磷钾矿粉在几种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D]. 王娜.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8]含钾岩石资源开发利用及前景预测[J]. 陈静. 化工矿产地质, 2000(01)
- [9]我国利用钾长石的研究现状及建议[J]. 乔繁盛. 湿法冶金, 1998(02)
- [10]我国钾肥工业概况[J]. 杜桂林. 硫磷设计,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