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一、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谢欢来,余惠平[1](2017)在《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一种,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近年来中医药发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不仅发展了一批优势病种的治疗及相关研究,而且为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给予了希望,运用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收效突出,该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给予了展望。

李万辉[2](2008)在《芪龙颗粒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设计和实施》文中提出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脾脏切除术可使70%以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数量稳定在安全水平,约30%患者使用这些措施无效,这部分患者即属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范围。RITP具有效果差、易反复等特征,故治疗非常棘手。药物联合是RITP治疗的一大特点,但文献报道疗效差异很大,且治疗周期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危害可能高于疾病本身,同时,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使相关的治疗费用上扬,也限制了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RITP前景可观。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使RITP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维持在安全水平,并且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就中医药临床研究而言,存在①辨证论治无明显规律可寻;②临床研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有待提高;③安全性研究有待深入等不足,难以真正体现中医药的内在价值。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提出“气虚血瘀”是RITP的主要病机,并拟定了“益气活血”的治则,为了客观地证实芪龙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RITP的临床疗效,我们在国内首次采用了目前公认最先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思路,严格临床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估标准,并制定临床病例报告表,进行多中心临床观察。本课题因此被首都医学发展基金批准为2005年度中医临床研究自主创新课题(课题编号:SF-2005-031)。课题目前尚未完成,在具体的临床试验工作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完善自我,芪龙颗粒治疗RITP的客观临床疗效有待在课题完成后进一步揭示。

郎海燕[3](2012)在《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血液系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糖皮质激素是其一线治疗首选药物,但一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另有部分患者长期使用产生激素依赖及激素抵抗,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他疗法诸如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等疗效有限,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ITP属于中医“血证”等范畴,临床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为基本病机。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ITP患者以“气血两虚、气不摄血”型为多,结合兼有血瘀的证候特点,确立“益气养血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原则,以“益气养血活血方”为治疗药物,观察治疗了40例应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初步总结了临床疗效。根据研究方案,将符合ITP诊断标准与中医“气血两虚、气不摄血”证型标准的45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疗程结束时,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40例。研究结果显示:①按ITP疾病总疗效标准,显效3例,占7.50%;良效16例,占40.00%;进步19例,占47.50%;无效2例,占5.00%;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7.50%与95.00%。②按ITP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1例,占2.50%;显效31例,占77.50%;有效8例,占20.00%;无效0例,占0.00%;证候改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与100.00%。③临床症状总评分从治疗第8周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出血症状各单项症状评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从治疗第6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疗程结束后,各单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④血小板计数从治疗第2周开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疗程结束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⑤治疗后骨髓颗粒型、裸核巨核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髓产板型、幼稚型巨核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益气养血活血方对18-60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优于<18岁、>60岁患者,对中度、重度病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优于轻度病情患者。除此以外,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病情对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均无明显影响,P>0.05。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病情对最终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影响,P>0.05。⑦应用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过程中,仅10.00%的患者出现咽痛、便秘等不良反应,治疗均未受影响。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ITP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但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尚待后续试验进一步探讨。

谢欢来[4](2017)在《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原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09年国内正式进行了更名,其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引起自身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其发病率为0.46/10万,20%-30%ITP患儿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慢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临床治疗中运用糖皮质激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因此,积极寻找治疗ITP有效的方法是必须的。导师以自拟"扶正解毒方"临床疗效满意。因此,我们提出扶正解毒方能调理儿童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多种发病机制如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这一假说,拟以血小板相关抗体为切入点,借助导师前期对血免疫细胞亚群的相关临床研究,客观评价扶正解毒方在儿童持续性、慢性ITP治疗和机制研究中的价值,为ITP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就诊儿童中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30名气不摄血型持续性、慢性ITP患儿。观察周期:观察12周,随访4周。干预措施: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名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为治疗组,予扶正解毒方协同小剂量激素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干预;B为对照组,予中药模拟剂协同小剂量激素西医常规治疗进行干预。两组受试者皮肤及黏膜出血明显者,辅助多维片、复方芦丁片治疗。观察指标:入组当天:A、B两组必须首先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治疗前(入组当天)完成安全性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主要观察指标(血常规、血小板相关抗体)。2/4/6/8/10周:A、B两组进行体格检查,完成血常规。12周:A、B两组进行体格检查,完成安全性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主要观察指标(血常规、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1.两组PLT整体走向是为上升趋势,对照组中个别患儿PLT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前PLT均值相近,但随治疗周期展开两组PLT均值拉开距离,相比来说治疗组较对照组整体上升趋势明显,且更为平稳。2.治疗组:总有效9例(64.3%),完全反应8例(42.9%),有效3例(21.4%),无效5例(35.7%);对照组:总有效4例(28.6%),完全反应0例(0%),有效4例(28.6%),无效10例(71.4%);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治疗组疗效优势更为明显且更为平稳。在临床观察周期中,未发现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有任何不良影响,提示两组干预措施临床安全性均比较好。3.两组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较低,可能与样本量太少及本研究对象特殊有关,具体的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探讨。对四种抗体进行统计发现,血小板相关抗体大部分数值均有所下降,相比来说治疗组下降例数稍多一些,但两观察组检测的四种抗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差异也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扶正解毒方一定程度上可对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影响,但其变化差异并不显着,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不排除可能为观察周期及监测次数对本研究造成的影响,具体原因仍尚需进一步探讨。另外有相关报道过ITP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值与血小板寿命及血小板计数呈负向的关系,本研究数据并无直接表明,其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结论1.扶正解毒方能安全、平稳、有效地提高气不摄血型持续性、慢性ITP患儿的血小板数目,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2.扶正解毒方对血小板相关抗体在一定程度产生影响,具体作用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及探讨。

段云雁[5](2019)在《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1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107例。参照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维生素C治疗,试验组则联合归脾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患者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16±0.51)d,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45±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要高,PAIgG、PAIgM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PAIg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王涣群[6](2007)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性,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1)查阅中医历代古典医籍中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记载,并对近年来中医学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进行综述。(2)检索近年来现代医学有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3)临床研究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发作期辨证属血热妄行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法为主,方选犀角地黄汤合三七,兼见阴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二至丸以滋阴清热,宁络止血,兼见气虚者在前方基础上加用参芪四物汤合四君子汤以健脾养血,益气摄血。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随访6个月,评价客观疗效,血小板计数及其维持时间,临床症状积分,骨髓巨核细胞数,不良反应,再次入院次数的观察。结果:两组总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提升血小板保持稳定性,在改善出血症状,减轻头晕、失眠、盗汗、疲乏等副作用,减少入院次数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结论:祖国医学虽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之说,但对本病从症状、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预后转归均有一定的论述,现代中医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多集中于一方一法,对综合治疗的研究有限。与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在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许亚梅[7](2003)在《益髓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文中认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RITP)是指既往确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例,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脾脏切除术无效,并需要采用其它综合治疗措施来维持血小板数量在安全范围的血液系统难治病。约三分之一ITP患者为RITP。目前,RITP还没有公认较好的治疗方案,诸多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可取得一定疗效,但疗效维持时间短,停药后易复发,毒副作用大,或价格昂贵,限制了临床应用。RITP属于中医"血证"等范畴。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约70%的RITP患者具备“气阴两虚、血瘀内阻”证候,故确立“益气养阴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原则,并以"益髓颗粒剂"为治疗药物,进行小样本病例观察,与长春新碱对照,初步总结了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研究方案,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符合RITP诊断与中医证候标准的37例患者按5:1分配原则,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30例,对照组6例。研究结果表明:①按RITP临床疗效标准,治疗组显效2例,占6.67%;良效12例,占40.00%;进步15例,占50.00%;无效1例,占3.33%;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6.67%与96.67%。对照组显效1例,占16.67%;良效1例,占16.67%;进步2例,占33.33%;无效2例,占33.33%;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与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疗程结束后临床主症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神疲懒言、头晕乏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血瘀主症单项症状评分改善差值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后2周、4周、8周、12周及对照组疗后2周、4周、8周与自身疗前出血症状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从疗后第1周开始血小板计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第2、3、4、6周,对照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12周时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疗后骨髓颗粒型、裸核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型巨核细胞数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01。⑤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抗血小板抗体、血凝指标的PT与INR、总补体活性、IgG以及T细胞亚群的CD4+与Th/Ts数值较疗前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组女性、病程≤36个月、年龄≤55岁以及中度以上病情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年龄≤45岁者临床疗效好于年龄>55岁者。⑦益髓颗粒剂临床应用仅6.67%患者出现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我们认为,益髓颗粒剂作用机制与调控患者机体免疫,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维持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影响造血调控因子,促进造血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分化以及增加血小板功能,改善凝血机制有关。

范小莉[8](2016)在《中药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meta分析及“鸡尾酒”疗法疗效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4/10万,约2/3可以痊愈,20%-30%的患儿逐渐发展成持续性、慢性ITP。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缺少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上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病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经过系统评价现阶段口服中药治疗儿童ITP的有效性疗效,基于导师余惠平多年临床治疗儿童ITP,提出“鸡尾酒”疗法,以自拟“扶正解毒方”为基本方,配合小剂量激素、多种营养素组成。“鸡尾酒”疗法本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多种药物组合,综合治疗;第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目的:系统评价口服中药治疗儿童ITP的有效性疗效;总结分析“鸡尾酒”疗法治疗持续性、慢性儿童ITP的有效率,探索有效、低副作用的治疗慢性儿童ITP的新思路。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EMBASE、 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收集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统计导师余惠平采取“鸡尾酒”疗法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儿科门诊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经治疗3个月、6个月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PLT)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2013年提出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系统评价共纳入13个RCT,945例患儿。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n=376)采用单独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n=224)采用单独常规剂量激素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疗效比较,试验组(n=174)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n=171)采用单独常规剂量激素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愈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激素组(OR:2.40 95%CI[1.67,3.34]),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激素组(0R:2.92 95%CI[1.87,4.53]);在有效方面:中药治疗组优于激素组(OR:3.78 95%CI[2.55,5.61]),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激素组(OR:3.03 95%CI[1.59,5.79])。目前证据表明口服中药、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ITP可取得较激素好的疗效。导师余惠平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以“鸡尾酒”疗法共治疗持续性、慢性ITP儿童45例,经治疗3个月后,完全反应率26.7%,总有效率是51.1%,经6个月治疗后完全反应率46.70%,总有效率68.90%,结论:系统综述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设计更为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鸡尾酒”疗法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疗效满意,以口服药物为主易被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郭云山[9](2015)在《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经验初探及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当今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中西医诊治进展,对导师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的临床经验进行初步学习整理。方法:本文分西医综述、中医综述、临床研究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概述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再通过查阅对比近30年来不同时期国内外西医文献中提出的ITP的病名及代表性诊断标准,分析人们对本病的认识过程。由于ITP是一种排除性诊断的疾病,该部分从机制入手列举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鉴别诊断。最后筛选汇总近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等文献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儿童治疗相关内容,整体把握本病的治疗进展情况。第二部分梳理诊治儿童ITP的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文献。一方面从《中华医典》等数据库中查找ITP相关症状、病名的代表性古代中医文献,加以分析总结。另一方面,现代中医文献内容则主要来源于近5年CNKI数据库及专着,并以简要介绍导师诊治ITP的观点为结尾。第三部分以导师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初诊中药处方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并归类,统计患儿治疗前后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疗效,对导师的经验进行初步总结。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以原因未明的单纯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特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被称作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血常规等检查,尚没有金标准,不典型者可完善骨穿、免疫及病毒病原等相关检查除外其他疾病。本病的分期主要根据病程长短划分为新诊断ITP、持续性ITP及慢性ITP。西医治疗本病常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无效者酌情选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促血小板生成剂、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治疗。但相对成人而言,多数ITP患儿预后良好,约3%慢性ITP会发展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更为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古代文献中“血证”、“鼻衄”、“肌衄”等病证的论治可以作为治疗儿童ITP的借鉴。现代医家根据其发病特点及机制,发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分阶段、辨标本,从五脏虚实、气血阴阳盛衰的角度循方选药,或者与一线西药同用,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导师余惠平主任医师根据临床所见,认为ITP早期多以热迫血行为主要病机,后期多有血脉瘀阻、气血不足、阴虚火旺之候,而热与瘀贯穿本病始终。故以自拟仙芍丹归草汤辨证加减治疗。对于病程较长、疗效不佳的患儿,导师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疗法,酌情配合免疫调节、抗感染等西药,丰富了治疗手段,疗效也较为满意。本研究观察了22例在导师门诊就诊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统计初诊中药处方以补气温阳药(炙黄芪、太子参/党参、大枣、菟丝子、肉桂)、养阴补血药(煅龙骨、山茱萸、白芍、当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药(黄芩、土茯苓、白茅根、生地黄、牡丹皮、仙鹤草)为主要构成,佐以川芎等行气活血,细辛、桂枝祛风散邪,苍术、鸡内金健脾助运,再根据患儿情况加减。治疗期间配合口服多种维生素,部分患儿继续服用未减停的小剂量激素并适当补钙。治疗3个月时绝大多数(11/15)患儿已无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较前无明显变化。将治疗未满3个月的病例也纳入统计,则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疗效的总有效(完全反应+有效)率分别为15.0%、15.8%、33.3%。在本次观察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22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36.4%,其中5例有复发,中药治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尚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长期观察研究。治疗的安全性评估也需要更多样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病例随访。结论:导师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时扶正与解毒并举,从补气温阳、滋阴养血、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多个方面入手,兼顾阴阳互根互用,气血同调,去瘀生新,从整体把握患儿体质,从疾病发展阶段分析虚实变化,辨证施治。患儿在3个月左右出血情况大都明显好转,血小板计数较为稳定。

富琦[10](2004)在《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因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治疗收效甚微。本项研究拟选用不加任何干预因素建立 ITP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进行芪龙调血方治疗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试图从宏观与微观结合方面验证建立 ITP 病证结合模型的可行性,也为芪龙调血方临床推广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实验研究依据。2方法首先采用免疫法制造 ITP 模型,造模前将 24 只 BALB/C 小鼠按外周血小板计数分正常、模型两组。模型组按 100μl/20g 剂量体积隔日 1 次腹腔注射 1:4 稀释的 APS,造模 2 周后,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观察胸腺及脾脏病理学改变,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同时,动态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行动、大小便、毛发、反应、姿势、皮肤瘀斑、进食量,饮水量,体温,体重,游泳时间、实质脏器是否萎缩及内脏有无瘀血、出血等中医证候变化,以判定病证结合模型是否可行。在确立 ITP 病证结合模型实验成功后,按血小板计数将 84 只 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血康口服液、醋酸泼尼松、芪龙调血方大、中、小剂量 7 组,于造模一周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及治疗药物灌胃,每日一次,共一周。通过观察造模小鼠外周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免疫机制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客观指标及出血程度、中医证候变化评价芪龙调血方治疗效果。在确定疗效后,我们按上述造模方法,以芪龙调血方大剂量组为治疗药物,选择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与 T 细胞亚群,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IL-2、6、8 水平,采用 TUNEL 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脾及胸腺细胞凋亡指数与 Fas、Bcl-2 基因表达,探讨芪龙调血方可能的作用机制。3结果结果发现: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具有外周血小板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伴成熟障碍,以及“气虚血瘀”的病证结合模型特征,与 ITP 临床表现基本相符。②经芪龙调血方治疗后,血小板恢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大剂量组恢复最明显;芪龙调血方大、中剂量组不成熟的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受到抑制,产板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同时发现,各治疗组凝血时间均明显缩短,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气虚血瘀”症状,芪龙调血方大剂量组改善最显着。③芪龙调血方可显着提高 ITP 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荧光强度,改善血小板功能;可使外周血 CD3+、CD4+含量升高,血浆 IL-2、IL-6 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芪龙调血方可使造模小鼠脾生发中心 Bcl-2 表达减少,胸腺皮质淋巴细胞 Fas 表达也降低,使 T、B 淋巴细胞凋亡恢复到正常水平。<WP=5>2 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机制研究4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本项研究结论如下:①在国内首次证实了不加任何干预方法可以建立病证结合 ITP 动物模型,并证实“气虚血瘀”为 ITP 的重要病机特征;②芪龙调血方能有效恢复 ITP 小鼠的血小板计数,并能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分化,与醋酸泼尼松疗效相当;③芪龙调血方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T 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并通过调节胸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与 Bcl-2、Fas 基因表达,调控免疫功能来降低外周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提高血小板数量,提高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荧光强度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施治
3 专方论治
4 其他中医治疗手段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相关实验研究
7 评述及展望

(2)芪龙颗粒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设计和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研究方案
    1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4 临床疗效
    5 不良事件观察
    6 质量控制
    7 数据管理
    8 统计处理
    9 医学医学伦理要求
病例报告表
临床研究药品使用记录表
实施体会
    一、国内首次进行以中药为主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二、研究实施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三、研究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综述二 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有效率整理
致谢
个人简历

(3)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诊断
    4 预后
    5 治疗
    参考文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中成药的动物实验研究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既往治疗情况
诊疗标准
    1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察指标
    3 标本釆集和检测方法
    4 不良事件观察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学问题
结果
    1 临床症状
    2 实验室指标
    3 临床疗效
    4 不良反应
讨论
    1 古典文献中关于ITP的描述
    2 “气血两虚、瘀血阻络”病机理论的提出与方药解析
    3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4 治疗结果及分析
    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ITP诊断及疗效标准
    1 ITP的诊断标准
    2 ITP的分型
    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4 出血程度分级标准
    5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6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4)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疗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现状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传统医学文献综述
    综述二 传统医学对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3. 相关实验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 临床研究结果
        2. 实验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2. 前期相关基础研究
        3. 本研究疗效分析
        4. 作用机制探讨
        5. 问题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结果

(5)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4 两组血小板计数、PAIgA、PAIgG、PAIgM等指标比较
3 讨论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1.病名及证候表现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3.1 传统方治疗
        3.2 自拟方治疗
        3.3 分型论治
        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西医研究进展
    1 病因
        1.1 人微小病毒B19(HPVB19)
        1.2 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Epstein Barr病毒(EBY)
        1.3 人类第6型疮疹病毒(HHV—6)
        1.4 肝炎病毒
        1.5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2 发病机制
        2.1 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
        2.2 红细胞Cab受体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2.3 细胞因子
        2.4 巨核细胞的变化
        2.5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2.6 血小板破坏
        2.7 基因对ITP患者的影响
    3 预后
    4 治疗
        4.1 肾上腺皮质激素:
        4.2 免疫抑制剂:
        4.3 丙种球蛋白:
        4.4 脾脏切除术:
        4.5 达那唑:
        4.6 氨苯砜(DDS):
        4.7 a-干扰素:
        4.8 环孢菌素A(CsA):
        4.9 抗-Rh(D)免疫球蛋白
        4.10 血浆置换(PE):
        4.11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临床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中医诊断标准
        4.纳入标准:
        5.病例排除标准:
        6.脱落、终止、剔除标准:
        6.1 剔除标准
        6.2 脱落标准
        6.3 终止标准
        7.病情轻重分级
        8.中医症状记分标准
        9.治疗方法
        9.1 基本治疗
        9.2 中医治疗
        10.治疗疗程及随访
        11.观察项目
        11.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1.2 疗效性观测
        12.统计学方法
        13.临床资料分析
        13.1 病人基础资料
        13.2 基线齐性比较
        13.3 临床疗效比较
        13.4.不良反应观察
        14.研究结论
        15.讨论
        15.1.药物机理研究
        15.2.导师经验
        16.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益髓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讨论
文献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药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meta分析及“鸡尾酒”疗法疗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1 中医关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历史沿革
        2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病机
        3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及各家发挥
    综述二 西医对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念
        2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3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4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分型
        5 慢性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
        6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患者的生活质量
        7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患者的护理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口服中药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剔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资料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3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3 讨论
        3.1 疗效分析
        3.2 证据的质量和存在问题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鸡尾酒”疗法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5例疗效报告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3 治疗方法
    4 疗效评定标准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经验初探及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西医诊断与治疗综述
    1 概述
    2 诊断
        2.1 国内标准的历史与现实
        2.2 国外标准的差异与统一
        2.3 鉴别诊断
    3 治疗
        3.1 治疗理念与反思
        3.2 治疗策略与临床实践
        3.3 预后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相关的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综述
    1 从中医典籍中挖掘他山之石
        1.1 衄(鼻衄)
        1.2 血溢
        1.3 肌衄
        1.4 汗血、血汗
        1.5 葡萄疫
        1.6 发斑
        1.7 小结
    2 现代中医对ITP的临证发挥
        2.1 诊疗标准的发展
        2.2 各家论点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临床病例观察初探导师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经验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设计
        2.1 观察项目
        2.2 疗效标准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患儿基本信息及病程、既往治疗情况
        3.2 初次观察时患儿情况
        3.3 初次观察时的用药记录
        3.4 治疗后观察
    4 讨论
        4.1 导师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ITP经验归纳
        4.2 本研究的不足及问题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证结合模型建立与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束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J]. 谢欢来,余惠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2]芪龙颗粒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设计和实施[D]. 李万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3]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D]. 郎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4]探索扶正解毒方对ITP患儿PLT、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的影响[D]. 谢欢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J]. 段云雁.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6)
  •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综述 ——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临床疗效小结[D]. 王涣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7]益髓颗粒剂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D].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2)
  • [8]中药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meta分析及“鸡尾酒”疗法疗效报告[D]. 范小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经验初探及临床观察[D]. 郭云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芪龙调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与机制研究[D]. 富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维生素C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