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衡阳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邓振串[1](2020)在《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大同市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煤炭等重工业是大同市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稍显不足。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着保障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大同市要协调好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使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科技政策起着引领和规范农业科技发展的作用,对于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农民的服务培训、推广队伍的建设、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大同市现行的农业科技政策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肯定了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提高机械化水平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三个方面,发现在政策的制定上目标不清晰、缺乏农民参与;在政策的执行上通过对大同市下属村庄的调查发现农村基层的农业科技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执行能力上还有一些不足;在政策评估上反馈不够及时、缺少以农民为主的政策反馈机制。通过查阅文献和深入思考,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结合成因分析,针对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在政策制定上完善制定体系、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加强执行力度以及构建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通过以上措施,以期可以对大同市的农业科技政策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
张淑敏[2](2020)在《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要想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连接桥梁,没有农业推广服务组织的推动,再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嘉兴农业发展己迈入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制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制度已经过时,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的发展。所以,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体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任务刻不容缓。本文笔者将从研究意义和国内外有关农业服务中心发展的研究出发,实地调研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包括对区级农业部门、镇政府、农技人员、农民四个主体的考察。经过细致的研究和科学的整理归纳,发现当前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机构设置上不够规范和合理,农技人员安排不均、专业性不强,农业服务配套设施及专项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农技服务推广方式与农业生产不相适应等问题较突出。基层农技人员也普遍反映缺少培训及再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农民问卷中也体现出农技推广服务的方式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农业部门及政府部门的调研,笔者总结出相应对策措施,各级农业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应明确权责关系,合理规划职能部门。并从制度、政策上保证农技人员再教育机会。农技人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能让农民可接受的服务措施,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推动嘉兴市农业走向农业现代化。
李红[3](2020)在《机构改革背景下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农技推广服务是引导农民采纳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政府机构部门调整与职能优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政府涉农机构改革,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论文以机构改革为背景,以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推广学、公共政策学相关理论,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在系统阐述了农业推广学、公共政策学相关理论基础上,描述了机构改革后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现状,分析了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机构改革,优化该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机构改革背景下,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职能与人员调整衔接不顺畅、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资金投入不足、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队伍配备不充分、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新业务难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不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权责不清、农技推广投入资金缺乏制度保障、缺乏专业的农技推广服务人才、从业人员素质影响农技推广业务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偏离农户需求;为此,提出机构改革后太仓市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的对策有: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建设与改革,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农技推广服务资金投入,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对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训,扶持新型农业主体、开拓农技推广服务新思路,促进农民增收。
阳春瑜[4](2020)在《衡阳市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农业推广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本文在调研全市推广体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保障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在实现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阳春瑜[5](2020)在《衡阳市农技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农业生产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农业推广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在调研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保障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在实现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王文君[6](2020)在《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运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使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克服自身条件弊端、获得规模化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服务形式。目前,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已基本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不断丰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不断创新。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已从单一的生产服务转变为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阶段的服务,服务内容不断充实,形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分为利益驱动机制、产业带动机制以及政府引导机制三种。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主要有农资供应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农业金融贷款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产权交易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等。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等问题上取得一定成绩,并初步形成一套符合济源市农业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是,现阶段济源市农业社会服务化仍存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匮乏、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自身定位不准、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水平有限、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制度本身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中观层面是政府职能定位混乱不清晰,对公益性服务主体重视不够、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存在缺位现象,宣传效果明显不佳;微观层面是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相应的培训不到位,农技推广人员人数有限导致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通过三个层面的原因分析,针对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相应对策建议:一是加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人才培养力度、二是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活力、三是拓宽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渠道、四是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金融支持环境、五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张冉[7](2020)在《淮阳区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农业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助推器。在农业农技推广过程中,先进的科技示范户是普通农户中的先驱,他们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的理念,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可以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和带头作用。农业技术在推广时,科技示范户对于农技推广服务的满意度,可以从推广效果中反映出来,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在本文中,对淮阳区科技示范户满意程度的调查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对于帮助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农业技术扩散和农户满意度为理论基础,首先考察了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基本概况,并且分别从淮阳区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淮阳区农技推广的概况。又围绕着农技推广服务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农技推广服务的现状。设计了来自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10个乡镇的267名科技示范户的问卷调查。依据调查数据,统计了科技示范户从不同方面对农技推广服务的满意度,之后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科技示范户的文化水平、年龄性别、所拥有土地面积、科技应用程度、农技员的培训次数等14个方面。最后得出淮阳区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基本满意以及最能提高周口市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的科技示范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是使培训技术内容与农户需求相匹配等相关结论。本文依据模型实证分析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当前急需改进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包括:搭建技术推广体系、农户反馈机制;改进现有的农业技术人员选拔机制,持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丰富农技推广知识,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调动科技示范户积极性,发挥示范户带头作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建设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等。为提高农业推广服务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持续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模式和内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及相关案例分析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各项因素对农技员、供给主体的影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户的满意度情况。本研究从农技推广的角度,充分考虑农户的满意度,同时以农户科技示范户作为代表,识别出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关键问题。不足之处是在确定调查范围时,因时间原因只选取了周口淮阳区境内18个乡镇中的10个乡镇,使本文的调查范围受到了限制,以后的研究可以将调查范围尽可能的扩大以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
孔康[8](2019)在《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农村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三农”问题受到极大的关注,先进的农业技术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方式。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正是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诸暨市作为传统型农业大县,当地政府一直通过加大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科研项目以及示范单位推广等重点项目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援助。然而,鉴于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不足,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能与当前农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相互适应。为此,本文在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施现状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性探讨,基于二手数据、19位农技推广专家和27位农业大户访谈结果,主要结论如下:(1)从人员构成来看,诸暨市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男性居多,女性偏少;年龄在45周岁以上人员居多,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学历主要为专科学历,高素质人才紧缺;农技推广人员职能众多,主要为畜牧员;农技人员的专职化较少,兼业和提任人员较多。从仪器设备来看,农技推广过程中可以调用的资源较多,但是资源设备分配不均衡,设施较差,给农技推广造成不小的困扰。(2)结合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具体情况,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扶持力度、推广运行机制、推广人员素质不高以及推广创新能力等缺陷。(3)为了进一步论证诸暨市农技推广体系的问题所在,文章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四个主要指标,即推广能力、效益、满意度及创新力,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评价体系,并结果表明:诸暨市的推广满意度和推广效益总体得分较高,分别为18.35和35.28,推广创新力低于整体水平,分数仅为11.25。针对以上问题,文章从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加强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新模式;遵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律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宋雨林[9](2019)在《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文在了解大量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动态的基础上,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运用查阅资料、调查、对比等方式方法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并借鉴山东省其他12个地市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通过对荷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推广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山东济南、临沂、聊城和日照等地市的典型做法,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整体现状。论文认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益于烟台市的农业自然禀赋、推广机构的努力及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单纯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推广过程中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但总体而言,依然存在推广模式单一,科研、推广和生产脱节,推广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推广经费不足以及推广法不健全等问题。论文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要多元化,且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将沟通、咨询、信息化等要素广泛应用结合。本研究兼顾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对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论文认为:要加强能力建设、实施品牌强农工程、示范带动、帮扶补贴和相关保障等措施。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充分调动科研人员、推广人员、企业共同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为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贡献更大力量。
刘中[10](2019)在《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在政府对三农问题不断深入改革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改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情况的分析后,对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但目前我国农业体系处在发展初期,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健康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创新农业、农业产业化……,这些都关乎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及生产安全。在高速增速之后,我们现在是应该放慢节奏,静下心来梳理思路,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然生态和谐、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激励驱动、全球产业战略定位等角度对中国的农业进行再优化再调整,找到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推广技术,真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在众多需要发展农业的城市中,存在较多类似广东茂名之类,从工业GDP占比较大城市到农业GDP占比较大的城市转变中的典型问题;本文从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机械化规模、推广人员、管理机构和发展模式的现状出发,主要采用文献检索、统计年鉴检索、统计部门数据收集等方法。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和模型对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建立数据模型,从推广费用的投入、机械化规模和推广人员三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影响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因素。最后参照省内其他样本城市,结合茂名市的实际情况和成功案例的参考,从农业技术推广的角度对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和实际生产力的最后桥梁,随着农村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农业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生产周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的更新和延伸密切相关,它也管理体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衡阳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衡阳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
2.1.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科学理论 |
2.2.2 农业发展理论 |
2.2.3 公共政策理论 |
3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的现状 |
3.1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
3.1.1 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政策 |
3.1.2 农业技术服务政策 |
3.1.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 |
3.2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 |
3.2.1 推广队伍建设政策 |
3.2.2 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
3.3 农业科技政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3.3.1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
3.3.2 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
3.3.3 农业机械化稳步提升 |
4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存在的问题 |
4.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业科技政策目标确定不清晰 |
4.1.2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缺乏农民参与 |
4.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4.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 |
4.2.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能力不足 |
4.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
4.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不及时 |
4.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对农民关注不够 |
5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不完善 |
5.1.1 农业科技政策制定忽视信息收集 |
5.1.2 农业科技政策对象参与意识薄弱 |
5.2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
5.2.1 农业科技政策执行与农村实际脱节 |
5.2.2 农业科技政策在执行中存在阻碍 |
5.3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不成熟 |
5.3.1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效率有待提高 |
5.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有所缺失 |
6 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完善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制定体系 |
6.1.1 深入调查研究确立合适政策目标 |
6.1.2 注重农民在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与 |
6.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力度 |
6.2.1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实地调研 |
6.2.2 加强农业科技政策执行的考察监督 |
6.3 完善农业科技政策评估体系 |
6.3.1 打通农业科技政策评估渠道 |
6.3.2 农业科技政策评估要重视农民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采取技术路线 |
1.4.4 研究的实施步骤 |
1.4.5 研究创新之处 |
2 全国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发展 |
2.1 产生的背景 |
2.2 机构设置 |
2.3 作用和职能 |
3 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
3.1 嘉兴市农业概况 |
3.2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模式 |
3.2.1 政府主导模式 |
3.2.2 联合建设模式 |
3.2.3 股份合作模式 |
3.2.4 农业企业独立组建模式 |
3.3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
3.3.1 组织结构 |
3.3.2 人员情况 |
3.3.3 技术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
3.3.4 农业服务中心资金情况 |
3.3.5 农技人员后续学习情况 |
3.4 对农业服务中心的评价 |
3.4.1 县市业务部门的评价 |
3.4.2 镇政府的评价 |
3.4.3 农户的评价 |
3.5 农户问卷调查的结果 |
3.5.1 农户耕地面积 |
3.5.2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 |
3.5.3 农户对技术信息的需求 |
3.5.4 影响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 |
3.6 农户接受农业技术的调查结果分析 |
3.6.1 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 |
3.6.2 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 |
3.6.3 农户与各部门的关系 |
3.6.3.1 农户与农业服务中心的关系 |
3.6.3.2 农户与镇政府的关系 |
3.6.3.3 农户与其他农业组织的关系 |
4 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机构设置不合理 |
4.1.2 人员专业不对口 |
4.1.3 岗位设置不科学 |
4.1.4 经费严重不足 |
4.1.5 农技人员专业性不强 |
4.2 原因分析 |
4.2.1 管理权力分散 |
4.2.2 农技人员任务繁重 |
4.2.3 工作职权不明确 |
4.2.4 政府资金投入少 |
4.2.5 农业专业培训少 |
5 完善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 |
5.1 机构改革 |
5.1.1 重新核定编制 |
5.1.2 理顺管理体制 |
5.2 人事制度改革 |
5.2.1 改革用人机制 |
5.2.2 实行农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
5.3 明确职责范围 |
5.3.1 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服务观念 |
5.3.2 引进参与式推广方法 |
5.3.3 使用正确沟通技巧 |
5.3.4 改进推广服务手段 |
5.4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5.4.1 加大资金投入 |
5.4.2 改善基础设施 |
5.5 增加农技人员的再教育机会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机构改革背景下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论文的创新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1 农业技术服务 |
2.1.2 农业技术推广 |
2.1.3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户行为理论 |
2.2.2 公共物品理论 |
2.2.3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
2.2.4 双向沟通理论 |
第3章 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的现状 |
3.1 太仓市机构改革前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基础设施建设 |
3.1.3 人员情况 |
3.2 太仓市及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改革做法 |
3.2.1 成立改革机构组织 |
3.2.2 组织宣传发动 |
3.2.3 实施举措 |
3.2.4 保障措施 |
3.3 机构改革后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成效 |
3.3.1 理顺管理机制 |
3.3.2 优化服务职能 |
3.3.3 拓展服务内容 |
3.3.4 创新服务手段 |
3.3.5 提高服务质量 |
第4章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职能与人员调整衔接不顺畅 |
4.1.2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资金投入不足 |
4.1.3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队伍配备不充分 |
4.1.4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新业务难拓展 |
4.1.5 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不高 |
4.2 成因分析 |
4.2.1 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权责不清 |
4.2.2 农技推广投入资金缺乏制度保障 |
4.2.3 缺乏专业的农技推广服务人才 |
4.2.4 从业人员素质影响农技推广业务开展 |
4.2.5 农技推广服务偏离农民需求 |
第5章 机构改革后优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优化的政策建议 |
5.1 推进农技推广服务建设与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
5.2 保障农技推广服务资金投入,助推产业发展 |
5.3 加强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 |
5.4 加强对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训,扶持新型农业主体 |
5.5 开拓农技推广服务新思路,促进农民增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对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对乡镇农技服务站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太仓市农技推广人员情况表 |
致谢 |
(4)衡阳市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
1.1 推广体系健全 |
1.2 保障水平提升 |
1.2.1 设施场地改善。 |
1.2.2 推广队伍建设精干。 |
1.2.3 人员待遇改善。 |
1.3 服务措施多样 |
1.3.1 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方式。 |
1.3.2开展对口及定点服务。 |
1.3.3 实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
1.3.4 组建科技服务队。 |
1.4 落地成果丰硕 |
1.4.1 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 |
1.4.2 畜牧水产技术成效显着。 |
1.4.3 农机技术迅速发展。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农业推广体系关系不顺 |
2.2 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
2.3 农业推广人员待遇较低 |
2.4 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老化 |
2.5 基层推广人员学识水平不高 |
2.6 产学研推脱节 |
3 对策及建议 |
3.1 理顺推广机构关系 |
3.2 加大以财政为主多渠道投入力度 |
3.3 强化队伍建设 |
3.4 加强农技推广法规宣传 |
3.5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
3.6 实现产学研有效对接 |
3.7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
(5)衡阳市农技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衡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
1.1 推广体系 |
1.2 保障水平 |
1.2.1 设施场地 |
1.2.2 队伍建设 |
1.2.3 人员待遇 |
1.3 服务措施 |
1.3.1 创新农业科技培训方式 |
1.3.2 开展对口及定点服务 |
1.3.3 实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 |
1.3.4 组建科技服务队 |
1.3.5 办点示范 |
1.4 主要成效 |
1.4.1 农业新技术广泛应用 |
1.4.2 畜牧水产技术成效显着 |
1.4.3 农机技术迅速发展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农业推广体系关系不顺 |
2.2 农业推广经费不足 |
2.3 农业推广人员待遇较低 |
2.4 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老化 |
2.5 基层推广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
2.6 产学研推脱节 |
3 对策及建议 |
3.1 理顺推广机构关系 |
3.2 加大以财政为主的多渠道投入力度 |
3.3 强化队伍建设 |
3.4 加强农技推广宣传 |
3.5 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
3.6 实现产学研有效对接 |
3.7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
(6)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
1.研究创新 |
2.研究不足 |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概念界定 |
1.农业社会化 |
2.农业社会化服务 |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相关理论 |
1.交易成本理论 |
2.制度变迁理论 |
3.公共物品理论 |
三、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 |
(一)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
1.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服务模式 |
2.以农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
3.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
(二)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 |
1.利益驱动机制 |
2.产业带动机制 |
3.政府引导机制 |
(三)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 |
1.农资供应服务 |
2.农业保险服务 |
3.农业科技服务 |
4.农业金融贷款服务 |
5.农业产权交易服务 |
6.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 |
7.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 |
(四)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 |
1.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
2.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3.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五)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
(六)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调查数据分析 |
1.良种与农技推广 |
2.农机服务 |
3.融资贷款 |
4.农业保险 |
5.农业生产信息 |
四、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 |
1.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匮乏 |
2.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自身定位不准 |
3.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水平有限 |
4.农业社会化服务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
5.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
(二)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问题成因 |
1.宏观层面原因 |
2.中观层面原因 |
3.微观层面原因 |
五、促进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加大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人才培养力度 |
(二)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活力 |
(三)拓宽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渠道 |
(四)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金融支持环境 |
(五)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淮阳区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计量经济学分析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 淮阳区农技推广概况和服务现状 |
2.1 淮阳区农业概况 |
2.2 淮阳区农技推广概况 |
2.2.1 农技推广体系构成 |
2.2.2 农技推广管理模式 |
2.2.3 农技推广机构概况 |
2.2.4 农技推广人员概况 |
2.3 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现状 |
2.3.1 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方式 |
2.3.2 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内容 |
2.3.3 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成效 |
2.3.4 淮阳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3 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
3.1 问卷调查设计和数据来源 |
3.2 淮阳区科技示范户情况 |
3.2.1 淮阳区科技示范户的主要作用 |
3.2.2 淮阳区科技示范户的主要特征 |
3.2.3 淮阳区科技示范户样本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 |
3.2.4 科技示范户自身因素与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 |
3.2.5 农技推广机构因素与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 |
3.2.6 农技员因素与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 |
4 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4.1.1 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 |
4.1.2 变量的选择与赋值 |
4.2 模型回归结果 |
4.3 回归结果分析 |
4.3.1 科技示范户自身因素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
4.3.2 农技推广机构因素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
4.3.3 农技员因素与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
5 提高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
5.1 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户反馈机制 |
5.2 优化农业技术人员选拔机制,提高推广队伍整体素质 |
5.3 丰富农技推广内容,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率 |
5.4 调动科技示范户积极性,发挥示范户带头作用 |
5.5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建设农技推广服务网络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回顾与评述 |
1.3.1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模式和组织形式研究 |
1.3.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研究方法 |
1.3.3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研究 |
1.3.4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原因研究 |
1.3.5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策建议研究 |
1.3.6 综合评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
1.6.1 数据来源 |
1.6.2 技术路线 |
1.7 研究特色与难点 |
2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技术推广 |
2.1.2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
2.2.2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
2.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 |
3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
3.1 诸暨市基本情况 |
3.2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优势 |
3.2.1 农业发展基础雄厚 |
3.2.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高 |
3.2.3 政策支持 |
3.3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
3.3.1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组织建设 |
3.3.2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人员构成 |
3.3.3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仪器设备 |
3.3.4 诸暨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方式 |
3.3.5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 |
3.4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取得成效 |
3.4.1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
3.4.2 施肥技术推广成效明显,显着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
3.4.3 保障农技人员待遇,有效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 |
3.4.4 农技推广服务水平有效提高,促进农民科技能力的提升 |
3.4.5 积极开展合作项目,农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 |
3.4.6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
4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评价研究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
4.3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
4.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4.3.3 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
4.4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的评价测评 |
4.4.1 推广能力测评 |
4.4.2 推广效益测评 |
4.4.3 推广满意度测评 |
4.4.4 推广创新力测评 |
4.4.5 综合测评 |
4.5 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发展存在问题研究 |
4.5.1 政府的扶持力度不足 |
4.5.2 缺乏适应市场发展的推广运行机制 |
4.5.3 推广人员素质待提高 |
4.5.4 农技推广激励机制不合理 |
4.5.5 推广服务体系创新能力不足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环境,开展人才引入政策 |
5.2.2 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加强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
5.2.3 不断加强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主要研究情况 |
二、国内的主要研究情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二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
第一节 烟台市农业概况 |
第二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
一、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
二、烟台农技推广中心 |
三、烟台市农业科学院 |
四、烟台市果茶工作站 |
五、烟台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第三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总体思路 |
第四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一、发布全市农业主推技术 |
二、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
三、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 |
四、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
五、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
六、大力实施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
七、开展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
八、全面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
九、举办全市农业技术推广大讲堂 |
第五节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案例 |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
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 |
三、蔬菜绿色发展技术的推广 |
四、苹果集约化果园免袋栽培技术的推广 |
五、果菜有机肥替代技术的推广 |
六、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 |
七、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 |
第三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单一 |
二、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 |
三、农业科技推广有脱节现象 |
四、缺乏经费保障 |
五、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
六、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
第二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农业产业自身的性质 |
二、农技推广体制的性质 |
三、保障经费投入不足 |
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 |
第四章 山东省其他地市农业技术推广典型 |
第一节 半岛地区 |
一、青岛为果农助推新技术 |
二、威海举办推介会 |
第二节 鲁中地区 |
一、济南章丘“粮改饲” |
二、泰安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 |
三、淄博建立山东首家生态无人农场 |
四、潍坊“智能种植床” |
第三节 鲁西南地区 |
一、济宁减少残膜“白色污染”,助力农业“绿色增收 |
二、临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
三、日照推广玉米花生间作模式 |
四、菏泽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 |
第四节 鲁西北地区 |
一、聊城制定新的农技推广模式 |
二、滨州打造数字农业样板 |
第五章 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
第一节 加强能力建设 |
一、加强农技推广系统的自身建设 |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
三、加强合作交流 |
四、强化农民培训与科普服务 |
第二节 实施品牌强农工程 |
一、提升品牌工程 |
二、建设品牌农业 |
三、优化地理标志产品 |
四、培育品牌农业主体 |
五、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
第三节 示范带动 |
一、发挥农民的示范作用 |
二、强化新兴经营主体的引导作用 |
三、挖掘公司或企业的潜力 |
四、发挥农林院校的导向作用 |
第四节 帮扶补贴 |
一、完善工作方案 |
二、补贴农机购置 |
三、加大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力度 |
四、强化物化补贴 |
五、结合产业扶贫 |
第五节 相关保障 |
一、完善推广法律法规 |
二、加大投入保障机制 |
三、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 |
四、建立多元化的农技投入方式 |
五、完善推广队伍管理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技术 |
2.1.2 农业技术推广产生及发展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
2.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
2.2.3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
2.2.4 小结 |
2.3 农业推广效率及影响因素 |
2.3.1 效率定义 |
2.3.2 影响因素 |
3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发展现状 |
3.1.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农业装备水平低 |
3.1.2 经营方式和社会化服务相对落后 |
3.2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和特点 |
3.2.1 农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情况 |
3.2.2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农村农业科技需求的适应情况 |
3.3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
3.3.1 推广经费影响 |
3.3.2 先进农机具投入影响 |
3.3.3 推广人员总体素质偏低 |
3.3.4 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 |
4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分析 |
4.1 模型介绍 |
4.2 本市农业推广数据纵向比较 |
4.2.1 纵向指标说明 |
4.2.2 纵向效率测算 |
4.2.3 纵向测算结果分析 |
4.3 省内农业推广数据横向对比 |
4.3.1 横向指标说明 |
4.3.2 横向效率测算 |
4.3.3 横向测算结果分析 |
5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5.1 农户对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农户个体综合素质对农技推广效率的影响 |
5.1.2 风险承担意愿对农技推广效率的影响 |
5.1.3 农技推广是否满足需求对目前农技推广效率的影响 |
5.1.4 参加意愿对农技推广效率的影响 |
5.2 农技推广机构推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农技推广机构职责及现状 |
5.2.2 农技推广人员及机构对农业推广效率影响的分析 |
5.3 政府支持对农技推广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6 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升对策 |
6.1 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与参与 |
6.1.1 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头示范能力 |
6.1.2 政府牵头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
6.2 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和渠道 |
6.2.1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 |
6.2.2 拓宽农业技术推广的途径 |
6.2.3 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 |
6.3 建立科学化的农户培训制度 |
6.4 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专业队伍 |
6.4.1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 |
6.4.2 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结构 |
6.4.3 提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 |
6.4.4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考评机制 |
6.5 完善人才引进制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问卷 |
附录一 农户问卷 |
附录二 推广机构问卷 |
致谢 |
四、衡阳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同市农业科技政策研究[D]. 邓振串.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2]嘉兴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对策研究[D]. 张淑敏.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1)
- [3]机构改革背景下太仓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优化研究[D]. 李红. 扬州大学, 2020(05)
- [4]衡阳市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阳春瑜.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5)
- [5]衡阳市农技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阳春瑜. 作物研究, 2020(03)
- [6]济源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D]. 王文君.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7]淮阳区科技示范户对农技推广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冉.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8]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评价研究[D]. 孔康.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研究[D]. 宋雨林. 烟台大学, 2019(06)
- [10]广东省茂名市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