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论文文献综述)
燕宝琛[1](1992)在《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教委新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对于传统的中等师范教育思想是一个突破,是一个改革。贯彻新方案,中师的教育质量必将得到全面提高。新的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中等师范学校的特点和规律,主动适应
燕宝琛[2](1996)在《做人为师的楷模 办学执教的武器》文中指出 我校近几年来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前进,根据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比较好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毕业生能够百分之百地服从分配,到农村、到山区去当小学教师,学校多次获得荣誉,受到表彰,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主动地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以他的光辉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端正办学思想。陶行知先生是我们做人为师的楷模,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办学执教的武器。
阎可珍[3](1994)在《师范教育改革与学习陶行知─—对太谷师范等三校教育改革情况的考察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师范教育改革与学习陶行知─—对太谷师范等三校教育改革情况的考察报告阎可珍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笔者曾先后对我省学陶师陶,进行教育改革比较先进的太谷师范、运城幼儿园和长治师范等三校,进行了考察。他们学陶师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进行师范教育改革,培...
张铭[4](1993)在《中师理科教改三原则浅探》文中指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昌盛势必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正当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改革深入之际,中师教育改革也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 中师理科教育应当以何种姿态来迎接政治、经济的挑战呢?中师理科教育应当如何“主动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呢?中师理科教育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呢?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荆世华,陈屏[5](1996)在《师范教育与素质教育》文中指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关键在提高教师的素
汪柏树[6](1998)在《试行新方案要主动适应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文中认为 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明确指出,师专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需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培养跨世纪初中师资的任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学生适应性。师专毕业生绝大多数是要到农村初中去从教的。
朱莉莉[7](1996)在《谈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做合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教学做合一”是二十年代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教学理论,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对现在仍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做”便是实践,强调“做”就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教”和“学”必须建立在“做”的基础上,把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亦即是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与中师教学方案的原
陈久国[8](2007)在《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为改善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中宣部、教育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新课程方案,并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和吸取以往失误所带来的教训的情况下,编写出了新的教材。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好新方案精神,使用好新教材,这需要从教学这一重要环节着手,尤其是需要教师处理好与中学教学的关系,搞好教学衔接工作。这是因为,实现教学衔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有利于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种衔接何以可能?除了大学与中学这两个学段紧密相连外,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性质的统一性、目的的一致性、内容的连贯性和教学形式的相似性,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为教学衔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但当前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改革的进程以及教师队伍与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多负面因素,影响了教学衔接的实施。为此,要实现教学衔接,就需要从教学理念入手,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又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机协调。这一切都需要教学的主导因素——教师来推动,教师是教学衔接能否实施和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搞好衔接,必须从教学的多个环节共同来努力:第一,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衔接;第二,科学制定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衔接;第三,积极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衔接;第四,合理选择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衔接;第五,全面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衔接;第六,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衔接。
张盛文[9](2005)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模块”教学模式探索》文中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国际、国内新环境。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了增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宏观上,我们必须作战略性思考与判断,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走实践战略之路,以社会实践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有力的依托和改革的突破口,更好地贯彻新方案,探索教学新模式。 本文依据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文件,从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出发。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针指导下,我们客观分析了改革背景,经过具体实践和探索,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模块”教学模式。即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以专题讲座教学为补充,以社会实践教学为延伸、内化、检验、运用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这对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张梦莹[10](2020)在《《东方杂志》儿童体育传播》文中研究指明在近代,儿童被看作成人的“附属品”,依附于成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但随着中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的开展,大量出版物的引介,社会思想逐渐开化,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儿童的重要性,纷纷提出要解放儿童。在儿童地位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东方杂志》也开始关注儿童体育。《东方杂志》于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刊,终刊于1948年,历时45年,共出版44卷,在学术界有“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库”、“杂志界的重镇”、“杂志的杂志”等称号,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近代不可忽视的一份综合性杂志。《东方杂志》已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新闻传播、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对于儿童体育的研究,还鲜少有人涉猎,但当时的《东方杂志》对儿童问题是十分关注的,也有大量体育史料散见其中。因此,《东方杂志》中的儿童体育内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东方杂志》中所刊载的儿童体育文本、广告和作者群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传播者与传播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东方杂志》儿童体育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后,从健康卫生、教育、军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儿童卫生分为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两个方面,是近代儿童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理卫生包含儿童日常卫生、传染病防护、产妇分娩及产前护理和家庭卫生等多个方面,体育对儿童心理卫生健康也作用颇大,主要体现在对儿童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但相比于儿童心理卫生,《东方杂志》给予儿童生理卫生的关注更多,仅刊登了一些儿童心理卫生的相关书籍广告。在教育层面,本文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环境出发,分析《东方杂志》对儿童体育教育的传播,在学校教育方面,主张体育与德育、智育并重,家庭教育也受到重视。《东方杂志》十分关注当时社会时兴的儿童公育思想,但它也未给出明确的态度,而是刊登了支持与反对双方的意见,让读者自行评判。在儿童军事体育层面,《东方杂志》鼓吹童子军训练,并且在“东方画报”栏目刊登童子军训练的图片。对于儿童军事体育的目的,《东方杂志》在不同的时期态度也有有所转变,在1916年前后,军事体育目的主要围绕强国强种展开,而到40年代中期,转为了为军事战争服务。除文本外,《东方杂志》的儿童体育广告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内容。儿童体育广告主要可分为图书广告和商业广告,图书广告大部分板式简单,并且只介绍了书名、作者、价格以及书的主要内容。商业广告则不同,它呈现出图文并茂,受众明确的特点。从传播者来看,《东方杂志》的作者群并不局限于教育界或是体育界,而是涉及报刊编辑、军事将领、教育学家等。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儿童体育确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二是儿童体育未形成系统的学说,整个学界仍在探索之中。为当代儿童体育能更好发展,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儿童体育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二是儿童体育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三是让儿童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二、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论文提纲范文)
(7)谈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做合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做中训练基本功 |
二、结合小学教材,提高学生体育教学能力 |
三、教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自制体育器材 |
(8)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 相关研究现状 |
(三) 本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
(一) 有利于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 |
(二) 有利于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
(三) 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
(四) 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
二、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何以可能 |
(一) 课程性质的统一性,为实现教学衔接提供了基础 |
(二) 教学目的的一致性,为教学衔接提供了方向 |
(三)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为教学衔接提供了依托 |
(四) 教学形式的相似性,为教学衔接提供了条件 |
三、当前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学教学衔接意识不强 |
(二) 教学目标设置不太科学,目标单一、层次不清 |
(三) 大学教材过于强调理论体系,与中学内容重复过多 |
(四) 教学改革的进程不同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衔接 |
(五)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大学与中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沟通不够 |
四、如何实现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
(一) 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衔接 |
(二) 科学设置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衔接 |
(三) 积极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衔接 |
(四) 合理采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衔接 |
(五) 全面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保证教学衔接 |
(六)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衔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模块”教学模式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文文摘 |
序言 |
第一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背景 |
一、新时期的变化发展决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客观性 |
二、高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改革的必然性 |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其改革的必要性 |
(一) 教学内容多而难,课时数少而散 |
(二) 教材内容重复性较大,理论性强 |
(三)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存在着问题 |
(四) 教学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手段落后 |
(五) 过于追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 |
第二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 |
一、中共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指导方针 |
(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 |
(二) 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针 |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自身规律要求 |
(一) 坚持贴近学生,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凝聚力提供坚实基础 |
(二) 坚持贴近生活,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提供有力保障 |
(三) 坚持贴近实际,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提供有力保证 |
(四) 坚持“双主教育”,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力提供有效途径 |
第三章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究 |
一、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
(一) 树立人文关怀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突显素质教育功能,提升教学思想底蕴 |
(二) 创新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
二、运用专题讲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
(一) 专题讲座教学的特点 |
(二) 专题讲座教学法的步骤 |
(三) 专题讲座教学的意义 |
三、创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
(一) 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是其教学的本质特征 |
(二) 创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途径 |
(三) 抓好重要环节,保证社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
(四)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10)《东方杂志》儿童体育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杂志的研究 |
2.1.1“杂志”的来源 |
2.1.2 杂志的定义 |
2.1.3 杂志的发展史研究 |
2.1.4 近代杂志的体育传播研究 |
2.2 关于《东方杂志》的研究 |
2.3 关于儿童体育的研究 |
2.3.1 近代关于儿童体育的研究 |
2.3.2 现代关于儿童体育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文本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东方杂志》儿童体育内容研究 |
4.1.1 儿童健康卫生与强民保种 |
4.1.2 儿童军事体育与强种救国 |
4.1.3 儿童体育教育与育儿强国 |
4.2《东方杂志》儿童体育广告分析 |
4.2.1 图书广告 |
4.2.2 商业广告 |
4.3《东方杂志》儿童体育作者群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致谢 |
7.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论文参考文献)
- [1]贯彻新方案与学习陶行知[A]. 燕宝琛.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92
- [2]做人为师的楷模 办学执教的武器[A]. 燕宝琛. 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96
- [3]师范教育改革与学习陶行知─—对太谷师范等三校教育改革情况的考察报告[J]. 阎可珍.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06)
- [4]中师理科教改三原则浅探[J]. 张铭. 课程.教材.教法, 1993(12)
- [5]师范教育与素质教育[A]. 荆世华,陈屏. 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96
- [6]试行新方案要主动适应农村初中教育改革[J]. 汪柏树. 黄山学刊, 1998(02)
- [7]谈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做合一[J]. 朱莉莉. 徽州师专学报, 1996(02)
- [8]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 陈久国.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4)
- [9]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三模块”教学模式探索[D]. 张盛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4)
- [10]《东方杂志》儿童体育传播[D]. 张梦莹.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