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养殖大型鱼种试验初报

流水养殖大型鱼种试验初报

一、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古勇明,卢薛,胥鹏,曾爽,周磊,曾雷,李朝兵[1](2015)在《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鳜鱼苗种培育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鳜苗种培育的影响,以翘嘴鳜鱼苗(体长0.71cm)为对象,在不同密度下投喂麦瑞加拉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小规格苗种(<2.5cm)的放养密度宜在4000尾/m3左右,大规格苗种(2.56.5cm)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800尾/m3。(2)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与鳜鱼苗养殖密度成显着正相关,水泥池中进行鳜鱼苗种培育不宜密度过高,密度越高,疾病暴发的风险越大。(3)分级过筛选取鳜苗体长为23、56、89cm时的3个节点进行,保持饱食投喂,能较好地提高鳜鱼苗种的整齐度,降低残食率,提高成活率。

杨小猛[2](2012)在《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草鱼是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经济鱼类,但目前尚无经过选育的新品种。选择育种是鱼类育种中最常用的方法,家系选育是最有效的手段。家系选育过程中对选育个体系谱关系的确定和准确跟踪非常重要。将不同家系混养,需要对所有家系的个体进行标记来把握系谱信息,而对幼小的鱼苗进行标记极为困难。将各个家系分开养殖可以保证系谱信息不混淆,单独饲养需要提供大量的池塘或网箱。本文比较了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的效果,研究了在水族箱中不同营养供给模式对草鱼鱼苗生长的影响、放养密度对草鱼鱼种生长的影响,以期探索草鱼家系选育中苗种培育有效的单独饲养方法。现将研究内容归纳如下:1.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效果的比较在室内用营养液(I)、卤虫(II)、浮游动物(III)和流水养殖(IV)4组方式于水族箱中培育草鱼鱼苗,并与池塘组(V)作对比。结果显示,IV组在体重和增重率上与V组无显着差异(P>0.05),III组次之,但显着高于I组和II组(P<0.05);成活率上,V组(62.5%)最高,III组(59.8%)次之,II组(18.9%)最低;在体型及体成分分析中,水族箱各组在肥满度与含脂量上与池塘组差异极显着(P<0.01)。结果显示草鱼鱼苗水族箱在中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2.草鱼鱼苗不同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L9(34)将影响草鱼鱼苗生长的放苗密度(1000尾/m3、2000尾/m3、2000尾/m3)、流水时间(24h、12h、0h)、投喂次数(2次、3次、4次)和投喂量(D1:D2:D3=1:2:3,其中D1为放苗后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量2万只,6-10天每次4万只,11-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2万只和0#料5g,16-20天每次投喂0#料10g,21天-40天每次15g)设计成9种营养供给模式,对草鱼鱼苗的生长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每个模式设两个重复。以5日龄(0.0013±0.0002g)草鱼水花为实验对象,以鱼苗增重率与增长率为指标,进行为期40天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供给模式显着影响草鱼鱼苗的生长,其中体重与体长最优的为模式6(放苗2000尾、不流水、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D2),但该模式养殖成活率较低,仅14.7%。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水族箱培育草鱼鱼苗较为可行的营养供给模式为:放养密度为2000尾/m3,投喂量为放苗后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量4万只、6-10天每次8万只、11-15天每次投喂浮游动物4万只和0#料10g、16-20天每次投喂0#料20g、21天-40天每次30g,每天20:00-8:00共12h流水,每天分别在11:00、14:30投喂1次。3.水族箱培育草鱼苗种的生长性能与养殖效果的比较在水族箱中用3种不同密度培育草鱼鱼种,并对其生长速度与养殖效果进行比较。在对草鱼苗种的养殖效果分析中发现:草鱼鱼种最低平均体长已达10.02cm,最小平均体重也达到了19.97g,这种规格已经可以将草鱼鱼种打上PIT标记放入池塘混养。说明水族箱培育方法可以用于草鱼家系选育中鱼苗和鱼种的培育。

邓国平[3](2010)在《湘云鲫实用养殖技术》文中指出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及笔者的养殖经验,在介绍湘云鲫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湘云鲫从鱼种培育到成鱼养殖的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渔民有所裨益。

蒋高中[4](2008)在《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早在殷商末年就开始养殖鱼类。至秦汉时期,我国已有淡水养殖专书面世,淡水鱼的养殖已从小型水体的池塘发展到大型水体的湖泊。隋唐时期,我国淡水养殖鱼的种类增加,除养殖鲤鱼外,传统“四大家鱼”——“草、青、鲢、鳙”均在这一时期出现。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进一步发展,为我国近现代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04年,愤于“中国渔政久失,士大夫不知海权”的近代资本家张謇,力举商部组织渔业公司,拉开我国近现代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帷幕。不过,由于解放前长期的军阀混战、国内战争频繁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影响我国近代淡水养殖事业及其养殖技术的发展,致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在20世纪的上半叶基本上仍主要承袭传统养殖技术而没有大的变化。解放初期,由于广大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得我国淡水养殖技术获得空前发展,首先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改变了我国几千年来完全依靠捕捞天然鱼苗发展渔业的被动局面;其次是在鱼苗培育上,正确采取“肥水下塘、适当稀养、施肥和投饵相配合”使我国鱼苗培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池塘养鱼方面总结出“水、种、饵、混、密、轮、防、管”“八字精养法”;在湖泊、水库、河道养殖以及人工饵料及鱼病防治技术等方面也获得相应进步。文革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我国渔业管理机构及部分科研机构被撤,淡水养殖生产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城郊渔业仍有一定发展,养殖技术亦在不少方面取得可喜进步,如在人工繁殖与育种方面,当时对河鳗、柏氏鲤、黄尾密鲴、长江鲟、中华鲟等进行卓有成效的人工繁殖研究;同时用兴国红鲤与苏联镜鲤杂交,获得生长良好的“红镜鲤”;用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杂交,获得深受群众欢迎的“福寿鱼”;用兴国红鲤与散鳞镜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荷包红鲤与湘江野鲤杂交,分别培育出“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岳鲤”等新品种;用青灰色鲤鱼、红鲤和荷包红鲤为材料,将其囊胚期的细胞核注入到鲫鱼卵去核的细胞质中,结果获得正常生活的鲤、鲫杂交鱼,克服了在远缘鱼类有性杂交所难以逾越的困难。此外,还进行鱼类多倍体育种的探索性实验,获得了能发育的2倍体红鲤和3倍体团头鲂。在池塘养殖技术方面,当时大力推进鱼池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塌塘改好塘、死水塘改活水塘,极大地提高池鱼产量;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方面亦逐步从粗放、粗养、粗管向着半精养、精养方向发展。在人工饵料方面,重点进行代用饲料研究;在渔业机械方面,这时期有了一项重要突破,发明增氧机,这对控制池鱼浮头和防止泛池有明显效果,为其后池塘高产稳产养殖提供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渔业经济经历了一场极为深刻、极其广泛的巨大变革。水产品市场全面放开,群众养鱼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我国多年徘徊的淡水渔业生产局面被一举打破,渔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这一时期我国的鱼苗培育除大力推广了湖汉、库湾、塘堰种植稗草饲养鱼种,网箱、网拦以及草浆培育鱼种等新技术外,还研究了用螺旋鱼腥藻培育白鲢鱼种,用敌百虫控制鱼苗下塘时适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用工厂化方法培育鱼种等,通过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放养规格和不同放养时间,采用成鱼养殖生产中使用的增氧、换水等办法,使常规鱼种产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人工繁殖和育种技术上,主要对大鲵(娃娃鱼)、香鱼、鲥鱼、梭鱼、长吻鮠、花鱼骨、鲻鱼、革胡子鲶、黄鳍鲷、粗糙沼虾、大口黑鲈、淡水白鲳、淡水青虾、淡水龙虾、鳖、麦瑞加拉鲮鱼等进行人工繁殖研究。还利用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鲮鱼(♀)与湘鲮(♂)、东北银鲫(♀)与日本白鲫(♂)进行杂交试验,并通过杂交选育出具双隐性重组的红镜鲤,具有鲜明特征的建鲤和湘鲫。同时利用雌核发育技术建立优良家养鲢鱼品系,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的尼罗罗非鱼、雌核发育三倍体鲤鱼。同时,还在莫桑比克非鲫中获得一批染色体为YY型的“超雄”鱼;取得高等生物生长激素基因转移至泥鳅的成功试验。在种质鉴定与保种技术方面,补充完善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鱼种的鉴定参数,建立了适用于鱼类特点且实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种质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技术;同时还建立了不同水系中华绒鳌蟹的判别技术,初步确定了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鱼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间的分子水平平均遗传变异度指标等。在养殖技术方面,无论在池塘还是湖泊、水库、河道等养殖中,均大力推广配合饲料的使用,发展综合养鱼和生态养鱼技术,使各种不同水体养殖产量得到很大提高。与此同时,科技工作者还对大中型湖泊普遍进行了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积极开展人工放养与移植驯化工作,大力发展围拦养殖系统工程和湖泊规模化养殖技术,发展了冷流水、温流水、河道与水库流水、工厂流水、人工机械化流水和组装式生物系统工程循环流水养鱼等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等。在人工饵料方面,基本查清主要水产动物所需饵料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需要量,同时对青鱼、草鱼、鲢、鳙、鲤等20余种淡水鱼、虾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系统研究;对银鱼、中华鳖等数种主要淡水名优产品的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进行分析,制定了鲤、草鱼、尼罗罗非鱼等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在鱼病防治技术方面,除对寄生虫鱼病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外,还对细菌性鱼病、病毒性鱼病以及霉菌病、藻类引起的鱼病等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控制淡水鱼病和促进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起到重大保障作用。在养殖机械方面,这一时期的增氧机品种已发展到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喷水式、充气式、涡流式等多种型式。渔用颗粒饲料机械得到发展,同时还研制成功自动投饲机、溶氧测定仪、电加温器、活鱼运输装置、水质净化机等机械设备。总结我国20世纪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变迁,我们不难看出,淡水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受到国家政治、发展方针政策以及科学和教育发展的影响。20世纪我国淡水养殖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名优品种繁殖育种研究薄弱问题,病害防治仍存在严重隐患以及养殖环境研究不足等问题。要彻底扫除上述我国淡水渔业发展的障碍,实现21世纪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快我国淡水渔业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加强分子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病害防治技术、饲料技术等基础性研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渔业科学技术,加强政府对渔业科技的宏观管理和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渔业科技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水产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与养殖业在更高水平上持久地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洪贵,黄种持,赖铭勇[5](1999)在《大口鲶池塘养殖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当年繁殖的大规格鱼种,以不同规格及密度进行大口鲶池塘单养试验,并对饲料配制及投饲方面作了新的探索。经过3个月的饲养,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43、670.7、211.6g/尾,成活率分别为99.1、99.0、98.6%,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3.2、2.9、3.6:1,日总平均增重分别为3.8、5.1、1.8g/尾·天。

河南南湾水库鱼场[6](1976)在《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群众性渔业生产进展很快,情养鱼塘不断扩大,鱼苗鱼种产量连年增长。南湾鱼场广大职工在省、地区水利局的关怀和鱼场党支部领导下,大干社会主义,实行科学养鱼,进行了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Administrative Board of the Tao-Yuan-Ho Reservoir,Hupei Province Section of Introduction Acclimation,Laboratory of Fish Genetics Breeding,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Hupei Province[7](1975)在《细鳞斜颌鲴的养殖及其生物学研究》文中认为细鳞斜颌鲴是在我国分布较广而又为群众所喜爱的一种野生经济鱼类。这种鱼在某些天然水体中可成为优势种群,产量较大,最高可以占总渔获量的50%以上。但有许多水体中却没有这种鱼或数量不大。通过试验和研究,我们已能对这种鱼进行大规模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近年来,已将数万尾大规格鱼种投放到一原来只投放“家鱼”(泛指鲩、青、鲢、鳙,以下均同)的水库中,并将检验其增产效果。实践证明斜颌鲴在池塘中与现有“家鱼”混养时,非但不影响“家鱼”的生长,并可使池塘总产量增加10%以上;原因是这种鱼主要以其他养殖鱼类尚未利用或未能充分利用的腐屑、腐泥和着生藻类为食物。该鱼头两年生长较快,两周年可达一市斤左右,并第一次达到性成熟,这种规格的鱼上市就是经济价值高的优良食用鱼。因其在池塘中易于捕捞,故也是丰产塘中轮捕轮放的好对象。按普通“家鱼”种的培育方法当年鱼可养成4寸左右,第二年底都能在半斤以上,大的可达8两半。由于该鱼头小肉多而味美,故即使2—3两重的鱼在市场上也受到顾客的欢迎。本文还介绍了养殖这种鱼的方法及其有关的生物学资料,并讨论了在天然水体中促使这种鱼增产的可能途径。

孙志鹏[8](2021)在《梭鲈人工繁育技术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徐华建,卢宙民,林斌,刘庆山,谭冬初,韦学耀,谭德清,何兴恒,丁瑶,张健,何能镇,韦祥,胡世贵[9](2021)在《乌原鲤驯养及人工繁育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对乌原鲤(Procypris mera)的亲鱼驯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相关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鱼苗开口后采用室外水泥池肥水下塘培育,平均全长6~10 mm的水花经过30 d培育,平均全长达30~40mm,成活率达68.7%,转入夏花培育阶段。

叶志祥,张辉,吴金明,杜浩,杨海乐,邹巧林,危起伟[10](2021)在《中国西南区水域增殖放流回顾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作为修复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西南区域已持续开展多年,但目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分析。本文基于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数据,对2016—2019年西南区增殖放流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1) 2016—2019年西南区共对其56处江河、湖、水库进行了增殖放流活动,涉及95种水生生物,包括鱼类92种,两栖类1种,龟鳖类2种,隶属于8目15科54属。(2) 4年间总计放流53890.15万尾,投入资金27128.16万元,其中鲤科鱼类居多。(3)放流的水生生物中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主,放流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中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为主。(4)放流的规格大多为1~15 cm,放流的时间集中在秋末冬初。(5)从西南区4年间总体放流种类与数量来看,其放流的目的以促进渔民增收及生物净水为主;从西南区各水域放流种类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特有鱼类。结果表明,西南区2016—2019年增殖放流活动中在放流种类的选择、时间、规格、效果评估、社会宣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制定放流规划到放流效果评估整个增殖放流过程提出了在新形势下西南区开展增殖放流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后续开展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二、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2)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鱼类苗种培育方式的研究进展
    1.1. 海水鱼类
    1.2 淡水鱼类
    1.3 展望
第二章 水族箱与池塘培育草鱼鱼苗效果初步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草鱼鱼苗不同培养模式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水族箱培育草鱼苗种的生长性能与养殖效果的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及难点
    四、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淡水养殖技术的奠基
    第一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渔业的诞生
    第二节 传统水产养殖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近代我国的水产科学试验及水产教育
    第四节 20世纪上半叶我国淡水养殖业生产概况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
    第三节 鱼苗培育及育种技术的发展
    第四节 池塘“八字精养法”的提出
    第五节 湖泊、水库养殖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六节 河道养殖与捕捞技术的提高
    第七节 人工饵料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八节 鱼病防治技术的初步发展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 文革时期我国淡水渔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人工繁殖及育种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节 湖泊、河道养殖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 网箱养鱼技术的开发
    第六节 人工颗粒饵料技术的进步
    第七节 增氧机及其它渔业机械的发明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一)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鱼苗培育与人工繁殖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池塘养殖技术与生态养鱼技术的进步
    第四节 湖泊和水库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淡水养殖技术的发展(二)
    第一节 流水高密度养鱼技术迅速发展
    第二节 人工饵料技术全面发展
    第三节 鱼病防治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第四节 淡水养殖机械进一步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淡水养殖技术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悠久的养殖历史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必要前提
    第四节 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淡水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第五节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是淡水养殖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
第七章 淡水养殖技术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作用及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一节 淡水养殖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淡水养殖业快速发展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探讨
    第三节 对进一步发展我国淡水养殖技术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乌原鲤驯养及人工繁育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来源
    1.2 亲鱼驯化培育
        1.2.1 培育池条件
        1.2.2 亲鱼驯化及投喂
        1.2.3 亲鱼强化
        1.2.4 培育池水质管理
    1.3 人工繁殖
        1.3.1 人工催产时间
        1.3.2繁殖亲鱼挑选
        1.3.3 人工催产
        1.3.4 人工授精
        1.3.5 孵化
    1.4 鱼苗培育
        1.4.1 鱼苗培育池的准备
        1.4.2鱼苗放养
        1.4.3 饲养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亲鱼驯养
    2.2 人工繁殖结果
    2.3 人工孵化结果
    2.4 鱼苗培育结果
3 讨论
    3.1 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3.2 人工催产与人工孵化
    3.3 人工孵化
    3.4 鱼苗培育

(10)中国西南区水域增殖放流回顾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放流情况总述(种类/数量/投入资金)
    2.2 放流种类分析
        2.2.1 经济种放流情况
        2.2.2 珍稀濒危种放流情况
        2.2.3 放流物种类别分析
        2.2.4 物种放流目标分析
    2.3 放流规格
    2.4 放流时间
    2.5 各水域增殖放流情况
3 讨论
    3.1 西南区水域增殖放流现状分析
    3.2 西南区水域增殖放流活动存在的问题
        3.2.1 放流物种/区域缺乏系统规划
        3.2.2 放流时间与规格缺乏科学研究
        3.2.3对放流效果的评价不足
        3.2.4 对增殖放流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
        3.2.5 增殖放流的社会效益还需加强
    3.3 在西南区开展增殖放流的建议
        3.3.1 科学制定增殖放流规划
        3.3.2 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3.3.3 完善渔业生态补偿机制
        3.3.4 强化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
        3.3.5 加强水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
附录1 Appendix 1

四、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鳜鱼苗种培育的影响[J]. 古勇明,卢薛,胥鹏,曾爽,周磊,曾雷,李朝兵.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6)
  • [2]草鱼苗种水族箱培育效果的研究[D]. 杨小猛.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 [3]湘云鲫实用养殖技术[J]. 邓国平. 江西水产科技, 2010(02)
  • [4]20世纪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变迁研究[D]. 蒋高中.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5]大口鲶池塘养殖试验初报[J]. 黄洪贵,黄种持,赖铭勇. 福建水产, 1999(02)
  • [6]流水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初报[J]. 河南南湾水库鱼场. 内陆水产, 1976(01)
  • [7]细鳞斜颌鲴的养殖及其生物学研究[J]. Administrative Board of the Tao-Yuan-Ho Reservoir,Hupei Province Section of Introduction Acclimation,Laboratory of Fish Genetics Breeding,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Hupei Province.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75(04)
  • [8]梭鲈人工繁育技术及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 孙志鹏.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9]乌原鲤驯养及人工繁育试验[J]. 徐华建,卢宙民,林斌,刘庆山,谭冬初,韦学耀,谭德清,何兴恒,丁瑶,张健,何能镇,韦祥,胡世贵. 湖北农业科学, 2021(08)
  • [10]中国西南区水域增殖放流回顾与对策研究[J]. 叶志祥,张辉,吴金明,杜浩,杨海乐,邹巧林,危起伟. 中国水产科学, 2021(07)

标签:;  ;  ;  ;  ;  

流水养殖大型鱼种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