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宇宙航行规划中使用的行波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松柏,陈汝淑,刘盛纲[1](1973)在《国外微波电子管及其应用的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一、微波管发展简况微波管自出现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期间获得很大的发展(见表1)。最初,微波管主要用于雷达设备和现形加速器,特别是二次大战末期,各中新型微波管
赵德强[2](2021)在《基于高阶模的太赫兹辐射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一直是太赫兹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真空电子器件是重要的太赫兹辐射源之一。随着频率的增加,高阶模工作是高频真空电子器件克服频率限制的一种有效方法。模型竞争是目前高阶模工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电子注从中间穿过亚波长孔阵列结构,可以产生窄带增强的Smith-Purcell辐射。基于这种辐射特点提出了克服高阶模工作中模式竞争的新思路,并设计了工作电路。下面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论文首先基于电子穿过亚波长孔阵列结构产生的窄带增强Smith-Purcell辐射分析了该窄带增强辐射的特征和产生原因。然后,介绍了真空电子器件相关的特性参数,为后续将该辐射与真空电子器件结合来研究和和设计太赫兹辐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上述窄带增强辐射现象提出了改善高阶模工作真空电子器件模式竞争的新设计方法。首先,在阵列周期确定时,孔长边可以调节Smith-Purcell辐射的峰值频率,根据预期器件的工作频率确定孔长边的值,并设置Smith-Purcell辐射主频带。然后,根据谐振腔高度与高阶模频率的对应关系,设计合适的谐振腔。最后,加上合适的输出结构,完成了腔体电路设计。根据上述方法,我们设计了工作在TM51-2π模,频率为468GHz的辐射源,并获得了 10W以上的仿真输出。并且进一步探索了该设计方法改善模式竞争的机制。为了研究该设计方法的适用性,从两个角度出发,快速设计了工作在不同高阶模的辐射源。首先,保持亚波长孔阵列不变,改变谐振腔的高度,使得TM31-2π模、TM71-2π模分别落到主频带,设计了工作在TM31-2π模、TM71-2π模的辐射源。如果保持谐振腔高度不变,调整孔长边的值来改变Smith-Purcell辐射主频带,使之分别对应到TM31-2π模和TM71-2π模,也可控制辐射源在TM31-2π模、TM712π模工作。带状电子注相对于圆柱形电子注在高频波段表现出了许多优点。本文采用带状电子注设计了工作频率为350GHz、工作模式为TM51-2π模的工作电路,获得了205W的输出功率。将Smith-Purcell辐射机制,引入互作用腔体电路结构设计,使其工作在高阶模同时抑制模式竞争,这为真空电子器件向太赫兹方向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且可行的设计思路。
耿虎军[3](2016)在《星际探索中的电子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各种各样的深空探测器持续地扩展着人类的认知范围。通过对几次典型深空探测活动的成败分析,总结电子技术在星际探索任务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星际探索任务中电子设备应用所获得的经验和启示。认为电子设备的功能、性能、寿命、可靠性是星际探索任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电子技术甚至成为了限制星际探索能力的一个瓶颈。进而论述了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对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以期对未来电子系统的研制有所借鉴。
马天琦[4](2018)在《天基平台互联终端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适应空间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卫星平台提出了组网互联、任务协同、综合处理的共性需求。进而,亟需解决各类卫星平台的接口差异性、接入网络后的资源虚拟、时空大跨度、自组网与网络服务等各方面问题。天基互联终端可为卫星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环境底座,推动“天上三网”融合发展并实现业务服务。天基平台互联终端由计算、存储、处理、网络服务等模块组成,通过接口总线相互联接,形成统一对外服务能力和统一的接口能力。在接口方面,可面向主流的卫星总线,提供多种适配的对内接口;在计算方面,可根据卫星本身处理能力,提供高中低档的计算模块;在存储方面,可根据卫星任务本身需求,提供大中小的存储模块;在处理方面,可根据载荷的能力要求,提供适配的处理器;在网络服务方面,可根据卫星任务要求,提供对应的网络服务处理模块;通过应用插件的动态在家实现功能的转化升级,通过资源虚拟分批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调度和优化等功能。本文深入分析了天基平台互联终端需求背景,调研了国内外卫星编队、天基组网、微小卫星项目技术特点和现状;研究了卫星互连拓扑结构、接入协议、通信体制,互联终端软硬件需求特点等技术体制选择问题。进而开展了互联终端总体方案设计,研究了其软硬件架构、组网传输方案、随遇接入方案、资源池化、信息虚拟化方案、分布式空口同步技设计、网络交换设计、网络管理服务设计、低功耗小型化平台设计等。最后,搭建了以天基互联终端为核心的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介绍了仿真验证系统物理组成和体系架构,提出一个统一的天基网络协议模型库,开展了典型路由协议效能验证、TCP和SCPS-TP协议吞吐性能比较,以及空间分布式计算效能验证,证明了网络互联及资源虚拟技术的有效性。
二、在宇宙航行规划中使用的行波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宇宙航行规划中使用的行波管(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高阶模的太赫兹辐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太赫兹科学技术概述 |
1.1.1 太赫兹波的特点 |
1.1.2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
1.1.3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及其发展 |
1.2.1 太赫兹辐射源的研究现状 |
1.2.2 高阶模工作的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
1.3 论文工作创新点 |
1.4 论文基本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Smith-Purcell辐射设计真空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 |
2.1 Smith-Purcell辐射 |
2.2 亚波长孔阵列结构的Smith-Purcell辐射研究 |
2.2.1 亚波长孔阵列结构的Smith-Purcell辐射特性 |
2.2.2 窄带增强Smith-Purcell辐射原理 |
2.3 真空电子器件基本特性参数研究 |
2.3.1 色散特性和同步条件 |
2.3.2 品质因数和特性阻抗 |
2.3.3 起振电流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mith-Purcell辐射的高阶模工作的电路设计 |
3.1 电路设计 |
3.1.1 互作用结构设计 |
3.1.2 谐振腔的结构设计 |
3.1.3 输出耦合孔的设计 |
3.2 模式竞争分析 |
3.2.1 亚波长孔阵列Smith-Purcell辐射对模式竞争的影响 |
3.2.2 辐射特性对E_z场分布和特性阻抗的影响 |
3.2.3 辐射特性对起振电流的影响 |
3.3 粒子模拟仿真研究 |
3.3.1 仿真结果分析 |
3.3.2 电流和电压对输出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设计方法的应用扩展研究 |
4.1 同一亚波长孔阵列结构设计不同阶次的工作电路 |
4.1.1 调整高阶模的频率 |
4.1.2 粒子模拟仿真验证 |
4.2 改变亚波长孔阵列结构设计不同频率的工作电路 |
4.2.1 Smith-Purcell辐射主频带的调整 |
4.2.2 粒子模拟仿真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带状电子注互作用器件的研究 |
5.1 带状电子注的特点 |
5.2 带状电子注互作用腔体电路设计 |
5.2.1 带状电子注通道的变化对工作模式的影响 |
5.2.2 带状电子注通道的变化对Smith-Purcell辐射的影响 |
5.3 带状电子注器件粒子模拟仿真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3)星际探索中的电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令人惊叹的深空探测任务 |
1.1 飞行了38 年的深空探测器 |
1.2 惊险迭出的“隼鸟”探测器 |
1.3 生命力顽强的古老探测器家族 |
1.4 迄今最先进的火星巡视器 |
2 深空探测任务中的电子设备 |
2.1旅行者等古老探测器给予人们的启示 |
2.2 “隼鸟”等航天器给予人们的启示 |
2.3 目前的深空地面测控能力 |
2.3.1 NASA的深空地面网 |
2.3.2 ESA的深空地面网 |
2.3.3 中国的深空地面网 |
3 未来深空任务中的先进电子技术 |
3.1 空间能源技术 |
3.1.1 太阳能源技术 |
3.1.2 核能源技术 |
3.2 空间计算技术 |
3.3 深空测控通信技术 |
3.3.1 星际互联网技术 |
3.3.2 空间激光通信技术 |
3.3.3 高精度的时频产生及分发技术 |
3.3.4 空间射频技术 |
( 1) 大口径天线技术 |
( 2) 天线组阵 |
( 3) 大功率发射机 |
( 4) 制冷接收机 |
4 结束语 |
(4)天基平台互联终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技术体制选择 |
2.1 拓扑结构分析 |
2.2 接入空口协议分析 |
2.3 通信体制分析 |
2.4 硬件、软件设计考虑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
3.1 组网传输方案 |
3.2 随遇接入设计 |
3.2.1 分集接入技术 |
3.2.2 自适应随机接入 |
3.2.3 基于无速率码的自适应传输方案 |
3.2.4 用户动态接入方案 |
3.3 资源池化设计 |
3.3.1 基于多元资源组的资源高效利用策略 |
3.3.2 资源导向的服务匹配机制与接入策略 |
3.3.3 网络资源的虚拟化技术 |
3.3.4 信息虚拟化设计 |
3.4 分布式空口同步设计 |
3.5 边缘网络交换设计 |
3.6 在轨网络管理服务 |
3.6.1 基于策略的天基网络自主管理 |
3.6.2 多维资源实时高效管理 |
3.7 低功耗小型化天基平台互联终端设计与实现 |
3.7.1 功能设计 |
3.7.2 处理架构选择 |
3.7.3 处理器选择 |
3.7.4 主要硬件模块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半实物仿真验证系统设计 |
4.1 物理组成 |
4.2 体系架构 |
4.3 模型库 |
4.4 典型场景仿真验证情况 |
4.4.1 路由协议验证 |
4.4.2 传输协议验证 |
4.4.3 分布式计算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束语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在宇宙航行规划中使用的行波管(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微波电子管及其应用的新进展[J]. 李松柏,陈汝淑,刘盛纲. 电子管技术, 1973(06)
- [2]基于高阶模的太赫兹辐射源研究[D]. 赵德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星际探索中的电子技术[J]. 耿虎军. 无线电工程, 2016(01)
- [4]天基平台互联终端技术研究[D]. 马天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标签:太赫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