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高巧莲[1](2011)在《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所涉主要法律问题》文中认为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和国际公约背景下,论述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同时辅以案例,深入分析,最后给出关于完善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的几点建议。关于该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文章分三部分展开论述,一是通过论述国际航行船舶供应及其类型,引申出对我国国际航行船舶市场准入和对企业主体监管的法律环境的分析;二是对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企业之供应行为所引发主要法律问题和法律关系,即行为主体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分析;三是针对供应企业遇到的典型民事案例,逐层分析,梳理其中的法律关系和问题所在。最后,文章以对完善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的几点建议作为结尾,其中论述了我国和国际船舶供应商协、会及其规章规则,及其对供应企业发展的作用。由于该行业所具有的涉外性和航运特点,讨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所涉主要法律问题,势必需要对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协会展开讨论。在理论层面分析公约,明晰国际公约的含义和原则;在实践上,将有助于更好的处理供应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对国际行业协会进行讨论,有助于我国行业协会更好地借鉴成熟经验,也有助于加强与国际协会的交流合作,开拓视野,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试图能使读者,无论是监管当局、行业协会、供应企业本身,还是其他相关人士,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框架下,对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从而,也有助于供应企业加强管理和自律,控制风险、提高竞争力;也助于监管当局更加高效地对该行业的监管和引导。
许家义[2](2008)在《当前我国港口船舶供应市场为何还不能正常开放》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主要港口的船舶供应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这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最先对外开放的港口航运市场领域里更是咄咄
洪毅辉[3](2012)在《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管理与培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为规范港口船舶服务业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行业结构,提高行业水平,促进健康发展,根据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管理和培育措施:开展专项整治,打击无证经营;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深化法制建设,明确准入条件;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注重员工培训,提升企业形象;建立评价体系,促进行业发展;统一联合经营,形成行业超市。
国务院办公厅[4](1992)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文中指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来往我国港口的外轮和远洋国轮日益增加,港口船用物料、伙食的供应工作日趋繁重。对于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国务院十分重视,并有过明确规定。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插手经营,港口的供应工作出现了价格混乱、外汇流失等问题,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做好港口的供应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特作如下通知:
于东升[5](2003)在《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市场的转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为我国经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船供企业作为航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一个新的环境。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管理机制、经营理念落后,使得企业的经营发展陷入了困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作者通过对船供企业的成本定量分析,提出了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用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本文从选题背景出发,首先论述了当前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然后分析了我国船供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经营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经营问题,并通过对企业进行成本定量分析,确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方法,最后提出了相关结论。
国务院办公厅[6](1995)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补充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为维护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的正常秩序,国务院办公厅于1992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2]2号),对理顺和加强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起了一定作用,应继续贯彻执行。港口是国家的门户和对外贸易的一
钟成栋[7](2006)在《中远船舶物资供应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远洋运输事业获得飞速发展。作为航运配套服务行业的船舶供应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国外同行的严峻挑战。但是近年来,由于企业包袱沉重、管理机制落后、思想观念束缚等原因,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从选题背景出发,首先论述了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营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确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战略、思路、具体措施以及应当予以注意的问题和保障措施,为指导今后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8](1995)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补充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为维护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的正常秩序,国务院办公厅于1992年下发了《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2]2号),对理顺和加强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起了一定作用,应继续贯彻执行。港口是国家的仃户和对外贸易
张家仓[9](2010)在《青岛外轮供应有限公司纵向一体化战略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爆发,使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全球经济贸易密切相关的航运业更是受到较大冲击,由繁荣迅速走向衰退。由于航运业的不景气,导致航运业配套产业的船舶供应业的经营困难。同时,国家船舶供应市场于2009年10月进一步开放,竞争进一步加剧。处于我国船舶供应行业的特殊时期,资源有限的青岛外轮供应有限公司(下称“青岛外供公司”)应该如何发展?才能使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也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船舶供应行业是涉外性较强的行业,因此受到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影响较大。本文在分析宏观环境对青岛外供公司的影响时,利用PEST分析方法对青岛外供公司所处的宏观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接着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青岛外供公司所处的产业环境,最后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青岛外供公司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通过分析可知:由于我国船舶供应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致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船舶供应市场参与竞争,产生竞争激烈的局面。而在青岛外供公司的企业经营上还存在着企业管理不善、采购流程不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青岛外供公司要根据行业性质、自身优势及供应物品属性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整合企业的上下游资源,即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参与广度和深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接着本文对青岛外供公司的纵向一体化的实施进行研究,提出企业应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高附加值船用商品的生产促使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使企业供应物品更专业、更具市场竞争力,进而满足客户的快速及时的一站式供货需求;同时使企业更容易获得供应物资,并且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空间。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青岛外供公司的纵向一体化战略,力求增强青岛外供公司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服务水平,从而赢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青岛外供公司的健康稳步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对其他船舶供应企业经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关于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只是对青岛外供公司目前需要采取的发展战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青岛外供公司的企业经营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对其他船舶供应企业经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杨海涛[10](2013)在《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船舶国籍登记既是我国海事行政机关担负的一项重要的海事行政管理职能,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船舶登记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严格船舶登记制度,对船舶国籍登记的各项要求与相关监管都很严格,这虽有利于维护我国航运市场的稳定,但也导致了大量中资远洋轮出籍海外而严重削弱我国的国际航运实力与国际航运地位的问题。曾经面临类似问题的挪威、丹麦等传统海运强国通过建立、实施兼具严格型与灵活性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而有效解决了前述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已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建立起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创新试点,准备今后在全国范围内适时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但相关研究还较为薄弱,国内在此方面的立法也属空白,为此本文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求探索出符合我国航运发展实情与需要的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基本立法与司法制度,从而为今后相关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论文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三大部分。引言主要就论文的研究范畴与价值、相关研究状况、研究方法以及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作简要介绍。正文按照从总到分、由外到内、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是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概述,通过厘清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后文的深入剖析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对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相关船舶国籍登记制度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比较分析,由此揭示出该法律制度的优势与缺陷;第三章是对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以此为我国今后建立、实施该法律制度提供重要的制度参考;第四章是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研究;第五章是从多方面来论证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第六章是结合我国海运的发展情况与我国的法律环境,提出今后构建我国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建议,重点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提出详细的立法建议。最后,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在对全文加以概括、整合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所涉主要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及其法律分析 |
第一节 国际航行船舶供应的定义、类型和形式 |
一、国际航行船舶供应的定义 |
(一) 国际航行船舶的含义 |
(二) 国际航行船舶供应的含义 |
二、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企业的类型 |
(一) 从是否有代理关系上看 |
(二) 从提供供应服务的内容上看 |
三、国际航行船舶供应的形式 |
(一) 港口供应服务 |
(二) 一般贸易形式下的船舶供应服务 |
第二节 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市场准入和企业主体监管的法律分析 |
一、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市场准入问题的现状与分析 |
(一) 国际航行船舶供应垄断经营的法律背景 |
(二) 市场放开后的现行法律环境 |
二、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企业主体的法律监管 |
(一) 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企业均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二) 伙食食品供应企业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三) 船用油品供应企业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四) 提供污油废水等接收服务的企业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五) 免税商品供应企业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六) 港口供应企业车辆进出港区应办理的手续 |
(七) 登外轮从事供应服务应取得的行政许可 |
第二章 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为所引起的主要法律问题与法律关系分析 |
第一节 伙食供应行为 |
一、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与责任 |
二、在民事和刑事法律关系中义务与责任 |
第二节 船用油品供应行为 |
一、供应企业在油品供应过程的义务与责任 |
二、供应企业在采取环境污染应急预案与措施行为时的义务与责任 |
(一) 制定应急预案 |
(二) 签订船舶污染清除协议 |
(三) 行政责任 |
三、供应企业在船舶油污保险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与责任 |
(一) 油污损害强制保险及其限额 |
(二) 行政刑事责任 |
四、供应企业在环境污染损害民事赔偿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与责任 |
(一) 油污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
(二) 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及其限额 |
(三) 特别注意 |
第三节 船舶备件物料供应行为 |
一、产品质量法律关系及其义务与责任 |
二、违约或侵权赔偿义务与责任 |
三、法律适用问题 |
第四节 提供航次修理服务的行为 |
一、提供修理承揽服务时的义务与责任 |
二、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的义务与责任 |
第五节 提供废油污水等接收服务的行为 |
一、接收废油污水时的防治环境污染的义务与责任 |
二、压载水接收时防治环境污染的义务与责任 |
第三章 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企业所涉典型民事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定期租船期间的船舶油品供应欠款纠纷案 |
一、法律适用问题 |
二、法律关系分析 |
三、其他救济途径 |
第二节 光船租赁期间船舶物料供应欠款纠纷案 |
一、法律适用问题 |
二、争议焦点分析 |
三、光船租赁登记问题 |
四、船舶优先权问题 |
第三节 适用外国法审理的光船租赁期间的供应合同欠款纠纷案 |
一、法律适用问题 |
二、供应合同有效性分析 |
第四节 船舶融资租赁期间的船舶燃油供应欠款债权确权之诉 |
一、法律适用问题 |
二、融资租赁合同分析 |
三、船舶优先权问题 |
第五节 船舶供应合同欠款追偿程序之"扣船"与海事债权确权案 |
一、法律适用问题 |
二、扣船与海事债权确权问题 |
第六节 通过扣押船舶程序解决船舶供应合同之海事债权债务纠纷案 |
一、案件性质 |
二、船舶扣押的法律性质 |
三、船舶扣押法律关系的客体分析 |
(一) 扣押当事船舶 |
(二) 扣押其他船舶 |
四、关于"活扣押" |
第七节 沿海运输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适用法律问题案 |
一、国际公约适用问题 |
二、现行法律条件下的国际公约适用分析 |
第四章 关于完善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的几点建议 |
第一节 促进供应主体监管的规范化 |
第二节 以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供应企业的发展 |
一、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协会及其规则制度 |
二、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协会及其规则制度 |
第三节 促进保税仓库模式的发展 |
第四节 统一行政促进效率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管理与培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发展概况 |
2 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
3 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管理现状 |
4 行业管理及培育措施 |
5 结语 |
(5)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构成 |
第2章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
2.1 企业战略与企业发展环境 |
2.2 船供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的基本框架和分析技术 |
2.3 船供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
2.3.1 入世后船供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3.2 船供企业的政策环境 |
第3章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 |
3.1 船供企业经营内容与形式 |
3.2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特点 |
3.2.1 具有行政保护特色 |
3.2.2 纳入国际船舶供应市场 |
3.2.3 船供行业涉及范围广 |
3.2.4 船供市场竞争无序 |
3.2.5 船供企业在市场上具有多种身份 |
3.3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的竞争优势 |
3.3.1 我国船供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 |
3.3.2 我国船供企业具有价格优势 |
3.3.3 我国船供市场前景看好 |
3.3.4 船供市场主体清晰.操作简单 |
3.4 我国船供企业存在问题 |
3.4.1 我国船供企业经营负担过重 |
3.4.2 我国船供企业人员素质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
3.4.3 我国船供企业基础设施落后 |
3.4.4 我国船供企业营销手段落后 |
3.4.5 我国船供企业思想束缚严重 |
3.4.6 我国船供企业管理不善 |
第4章 船舶供应企业经营成本管理 |
4.1 目标成本管理 |
4.1.1 目标成本管理的特点 |
4.1.2 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 |
4.1.3 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 |
4.2 目标成本体系的建立 |
4.3 目标成本的预测 |
4.3.1 目标成本预测的一般程序 |
4.3.2 目标成本预测的方法 |
第5章 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
5.1 我国船供企业总体发展思路 |
5.2 我国船供企业经营策略 |
5.2.1 适应市场竞争,加快体制改革 |
5.2.2 依托公司主业,开展多元经营 |
5.2.3 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 |
5.2.4 提高员工素质,培养管理人才 |
5.2.5 利用现有资源,开展物流服务 |
5.2.6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船供企业的合作 |
5.3 实施经营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5.3.1 多元化经营要围绕主业开展 |
5.3.2 体制改革要顺应市场竞争 |
5.3.3 解决企业包袱问题要当机立断 |
5.4 保障措施 |
5.4.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4.2 进行员工培训 |
5.4.3 企业文化建设 |
第6章 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远船舶物资供应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论文构成 |
第二部分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及经营特点 |
一、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诞生与发展 |
二、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内容与形式 |
三、船舶供应企业的经营特点 |
(一) 具有部分行政保护特色 |
(二) 将逐步纳入国际船舶供应市场 |
(三) 行业涉及范围广 |
(四) 在市场上具有多种身份 |
第三部分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改革背景及环境分析 |
一、中远船舶供应企业改革的背景 |
(一) 中远集团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
(二) 船舶供应市场的客观需要 |
(三)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生存的需要 |
(四) 现行体制严重限制了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 |
(五)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改革的目标 |
二、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 |
(一)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二)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
三、中远船舶供应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 |
第四部分 中远船舶供应企业发展战略建议 |
一、战略方向 |
二、总体发展战略 |
三、发展思路 |
四、具体发展措施 |
(一) 加快体制改革,实施整合,构建中远船舶供应股份有限公司 |
(二) 依托公司主业,开展多元化经营 |
(三) 适应市场竞争,建立高效的战略发展与经营决策体系 |
(四) 探讨新的业务运行模式 |
(五) 提高员工素质,培养管理人才 |
(六)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服务保障体系 |
(七) 加强与国外先进船舶供应企业的合作,实现战略联盟 |
(八) 加强企业形象推广,增加企业国际知名度 |
第五部分 战略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及保障 |
一、中远船舶供应企业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
(一) 坚持主业突出,多元化经营围绕主业开展 |
(二) 体制改革顺应市场竞争需要 |
(三) 解决企业包袱问题应当机立断 |
(四) 正确处理专业化总公司与地方公司的分工与侧重 |
二、保障措施 |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二)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
(三) 进行员工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 |
(四) 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建设 |
(五) 中远集团强有力的支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文详细摘要 |
(9)青岛外轮供应有限公司纵向一体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的思路、内容 |
2 纵向一体化战略理论综述 |
2.1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概念与内涵 |
2.1.1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概念 |
2.1.2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内涵 |
2.1.3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特点 |
2.2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机 |
2.2.1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规模经济优势 |
2.2.2 纵向一体化战略的范围经济优势 |
2.3 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方式 |
2.3.1 内部发展 |
2.3.2 并购或兼并 |
2.3.3 组建战略联盟 |
3 青岛外供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3.1 船舶供应企业概念界定 |
3.1.1 船舶供应企业的内涵 |
3.1.2 船舶供应企业的类型 |
3.2 青岛外供公司的发展历史介绍 |
3.3 青岛外供公司的经营现状分析 |
3.3.1 青岛外供公司的现有业务分析 |
3.3.2 青岛外供公司的资源分析 |
3.3.3 青岛外供公司的能力分析 |
4 青岛外供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4.1 青岛外供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 |
4.1.3 技术环境 |
4.1.4 社会文化环境 |
4.2 青岛外供公司的产业环境分析 |
4.2.1 现有行业竞争者 |
4.2.2 供应商的侃价能力 |
4.2.3 客户的侃价能力 |
4.2.4 潜在进入者 |
4.2.5 替代品生产者 |
5 青岛外供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选择 |
5.1 青岛外供公司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分析 |
5.1.4 威胁分析 |
5.1.5 青岛外供公司SWOT综合分析 |
5.2 青岛外供公司的远景规划目标 |
5.3 选择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和适用条件分析 |
5.3.1 原因分析 |
5.3.2 适用条件分析 |
5.4 纵向一体化的具体定位:后向一体化 |
5.5 后向一体化发展利弊分析 |
5.5.1 后向一体化的优势 |
5.5.2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 |
6 青岛外供公司后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
6.1 科学选择后向一体化领域: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
6.2 实施后向一体化的具体方式:建立战略联盟 |
6.3 后向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风险规避 |
6.3.1 资金风险规避 |
6.3.2 多个业务领域经营的风险规避 |
6.3.3 难以集中优势的风险规避 |
6.3.4 生产能力失衡风险规避 |
6.4 实施后向一体化的具体步骤 |
6.4.1 制定战略 |
6.4.2 寻找盟友 |
6.4.3 明确合作方案 |
6.4.4 对合资工厂协调分工管理 |
6.4.5 建立有效组织机构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概述 |
1.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概念辨析 |
1.1.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概念 |
1.1.2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严格船舶登记制度辨析 |
1.1.3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开放船舶登记制度辨析 |
1.2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嬗变 |
1.2.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产生背景 |
1.2.2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发展现状 |
1.3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法律依据 |
1.3.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国际法依据 |
1.3.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内国法依据 |
1.4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特点 |
1.4.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法律性质 |
1.4.2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基本特点 |
第2章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相关登记制度的比较 |
2.1 船舶所有权要求的比较 |
2.1.1 各制度对船舶所有权的登记要求 |
2.1.2 各制度间船舶所有权要求的比较 |
2.2 船舶安全性要求的比较 |
2.2.1 各制度对船舶安全性的登记要求 |
2.2.2 各制度间船舶安全性要求的比较 |
2.3 船员配备要求的比较 |
2.3.1 各制度对船员配备的登记要求 |
2.3.2 各制度间船员配备要求的比较 |
2.4 航运公司管理与资本构成要求的比较 |
2.4.1 各制度对航运公司管理与资本构成的要求 |
2.4.2 各制度间航运公司管理与资本构成要求的比较 |
2.5 税费征收的比较 |
2.5.1 各登记制度的税费征收 |
2.5.2 各制度间税费征收的比较 |
2.6 各船舶登记制度利弊的总体比较 |
2.6.1 严格船舶登记制度的利弊 |
2.6.2 开放船舶登记制度的利弊 |
2.6.3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利弊 |
第3章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间的比较 |
3.1 船舶登记机构的比较 |
3.1.1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机构的设置情况 |
3.1.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机构的比较 |
3.2 登记要求的比较 |
3.2.1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船舶的登记要求 |
3.2.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船员配备的要求 |
3.2.3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间登记要求的比较 |
3.3 登记程序的比较 |
3.3.1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登记程序设置 |
3.3.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间登记程序的比较 |
3.4 税费征管的比较 |
3.4.1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税费征管情况 |
3.4.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间税费征管的比较 |
3.5 制度实施效果的比较 |
3.5.1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实施效果比较 |
3.5.2 域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实施效果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4章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必要性 |
4.1 我国现行严格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发展的制约 |
4.2 域外开放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业的冲击 |
4.2.1 域外开放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业的冲击状况 |
4.2.2 中资船舶大量移籍域外开放船舶登记国的危害 |
4.3 特案免税政策作用的局限性分析 |
4.3.1 特案免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在我国的实施情况 |
4.3.2 特案免税政策实施效果有限的原因分析 |
4.4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5章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可行性 |
5.1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立法条件 |
5.1.1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立法依据 |
5.1.2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立法基础 |
5.2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与航运发展形势的契合 |
5.3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国家政策支持 |
5.4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港口依托条件 |
5.4.1 上海港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港口条件 |
5.4.2 天津港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港口条件 |
第6章 我国建立实施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建议 |
6.1 制定《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的总体建议 |
6.1.1 《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的立法价值目标 |
6.1.2 《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的框架体系设计 |
6.2 制定《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的具体建议 |
6.2.1 第一章《总则》的制定建议 |
6.2.2 第二章《登记管理》的制定建议 |
6.2.3 其他章节的制定建议 |
6.3 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相关立法与司法管辖权的建议 |
6.3.1 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相关立法的建议 |
6.3.2 完善国际船舶登记相关司法管辖权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我国国际航行船舶供应行业所涉主要法律问题[D]. 高巧莲. 复旦大学, 2011(01)
- [2]当前我国港口船舶供应市场为何还不能正常开放[J]. 许家义. 中国港口, 2008(11)
- [3]厦门港口船舶服务业管理与培育措施[J]. 洪毅辉. 水运管理, 2012(11)
-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外轮和远洋国轮港口供应工作的通知[J]. 国务院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2(01)
- [5]我国船舶供应企业经营管理研究[D]. 于东升. 大连海事大学, 2003(03)
-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补充通知[J]. 国务院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1995(03)
- [7]中远船舶物资供应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钟成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际航行船舶港口供应工作的补充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湖南政报, 1995(04)
- [9]青岛外轮供应有限公司纵向一体化战略研究[D]. 张家仓.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4)
- [10]国际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 杨海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