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发热及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发热及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一、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效应和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洋[1](2021)在《基于“物相结构”的石膏煅制原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物,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石膏的常用饮片规格有生石膏(Gypsum fibrosum)和煅石膏(Gypsum ustum),生石膏甘、辛、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等。煅石膏甘、辛、涩、寒,功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临床多外用,用于治疗溃疡不敛,外伤出血等。石膏在不同的煅制温度条件下能产生三种不同物相的稳定结构变体,分别为半水石膏、可溶性硬石膏和难溶性硬石膏。不同物相结构的石膏煅制品空间结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空间结构会影响石膏煅制品的理化性质,进而影响临床疗效。本研究以生石膏及三种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为研究对象,对物相结构、理化性质及药效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确定石膏煅制品的最优物相结构,为优化石膏煅制工艺,提高煅石膏质量,确保煅石膏临床疗效提供依据。目的通过比较生石膏与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理化性质和烫伤修复作用,探究生石膏与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物相结构、理化性质及药效活性,确定煅石膏的最优物相结构,为提高煅石膏质量,确保临床疗效奠定基础,也为阐明石膏“生熟异用”的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1)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制备用热重法模拟石膏的热分解过程,结合高斯分峰拟合方法,得到各个热分解反应阶段的微商热重(DTG)曲线。运用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六个产地石膏的热解活化能。分别选取150℃、350℃和750℃三个煅制温度,煅制1.5h,得到三个不同的石膏煅制品,采用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生石膏(RG)和三个不同石膏煅制品进行表征分析,确定生石膏和三个不同石膏煅制品的物相结构。(2)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理化性质采用扫描电镜、分光测色计、物性分析仪、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考察生石膏及其三种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微观特征、颜色和质地差异、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直径以及水化能力。(3)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皮肤烫伤修复作用研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评价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抗炎活性。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考察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状态和表面结构的损伤程度,综合评价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抑菌活性。建立小鼠皮肤烫伤模型,通过观察皮肤外观愈合程度,结合皮肤组织病理切片、皮肤免疫组化,评价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皮肤烫伤愈合作用。结果(1)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制备六个产地石膏的DTG曲线可分峰拟合为两个彼此交叉的高斯拟合峰,当升温速率为10℃/min,第一失水过程的温度区间为70~220℃,活化能E1范围为78.98~96.48 kJ/mol;第二失水过程的温度区间为145~190℃,活化能E2范围为312.05~457.95 kJ/mol。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到的石膏煅制品分别为CG150、CG350和CG750,结合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和X射线衍射光谱特征确定:RG的主要物相结构为石膏,CG150的主要物相结构为半水石膏,CG350的主要物相结构为可溶性硬石膏,CG750的主要物相结构为难溶性硬石膏。(2)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理化性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RG表面呈板状层叠,结构致密,表面光滑无裂痕;CG150表面结构出现裂隙;CG350表面结构出现断层,质地变得疏松。CG750表面具有裂隙,结构较为致密且断面整齐。RG结构致密,CG150和CG750均有一定的裂隙,但疏松程度较低,CG350结构最为疏松。分光测色计的结果表明,从黑白色度分析,与RG相比,CG150、CG350和CG750的白色更明显。从红绿色度分析,CG350和CG750样品的表面更偏红。RG和CG150样品表面均偏绿,CG150样品表面颜色偏绿程度小于RG。从蓝黄色度分析,CG150、CG350和CG750样品的表面均偏黄色,RG样品表面偏蓝色,黄色偏移程度排序为CG350>CG750>CG150。物性分析仪结果表明,从硬度值分析,RG的硬度远大于CG150、CG350和CG750,CG150、CG350和CG750的硬度值排序为:CG350>CG150>CG750。从样品粉末的弹性、黏着性、咀嚼性结果可以,CG350样品粉末的弹性、黏着性、咀嚼性最大,CG750最小。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果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排序为:CG350>CG150>CG750>RG,平均孔直径排序为:RG>CG750>CG150>CG350。其中CG350的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但平均孔直径最小,表明该样品结构内微孔十分密集且数量多。低场核磁共振结果表明,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水化作用强弱的顺序为 CG150>CG350>CG750≈RG。(3)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皮肤烫伤修复作用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抗炎活性如下:CG150和CG350的抗炎效果均强于RG和CG750,并且CG150和CG350的抗炎效果无明显差异。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抑菌活性如下:CG150、CG350和CG750均具有一定抑菌活性,而RG无明显抑菌活性。CG150和CG750对于大肠杆菌的表面造成轻微的损伤,在CG350组中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严重破坏,皱缩最为严重。CG150和CG750的抑菌作用均弱于CG350,表明CG350抑菌效果最好,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皮肤愈合作用如下:CG750和CG350具有明显的皮肤烫伤愈合作用,RG和CG150不具有明显的皮肤烫伤愈合作用。CG750和CG350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纤维组织、肉芽组织和毛囊组织新生,下调IL-1β表达和上调TGF表达。但是相比于CG750,CG350的愈合作用更好。因此,CG350对小鼠皮肤烫伤组织的愈合作用最好。结论石膏经过不同温度煅制失去结晶水的同时,物相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生成半水石膏、可溶性硬石膏和难溶性硬石膏。主要物相结构为可溶性硬石膏的CG350样品其表面结构酥松,颜色符合煅石膏传统性状特征,质地更加酥脆,表面积和孔体积更大,具有一定的水化作用,体外抗炎作用、体外抑菌作用和皮肤烫伤组织的愈合作用更好,表明可溶性硬石膏为煅石膏的最佳物相结构。在高温煅制的条件下,石膏完全失去结晶水,物相结构发生变化,适宜的物相结构是煅石膏发挥收湿敛疮作用的物质基础,从烫伤修复作用角度说明了石膏煅制前后药效具有明显差异,阐释了石膏生熟异用。

夏志强[2](2020)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应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应用规律,以期加深对仲景学说的理解,丰富对石膏的认识,为石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分析的方法,从方剂和条文概况、基原、剂量、药性和功效、配伍,以及炮制、煎煮法和禁忌等六方面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结论:1.条文概况:包括附方在内,除去重复的方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着作中含有使用石膏的方剂共19首,涉及的条文共有31条。2.基原:《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石膏和《神农本草经》及《神农本草经集注》中所载石膏与现今药用正品石膏是一致的,其基原为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品种为其中的白色品种。3.剂量:16首含有石膏的汤剂中,石膏最大剂量为72两,合约1080克,最小剂量0.25两,合约3.75克,剂量中位数为8两。5~8两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16两,72两、0.25两、1两和2两使用频率较低。石膏使用16两时涉及的病证最多;其次为8两和6两。主要用于热证,表证,汗、吐、下、产后,汗出,疼痛,呕吐,渴,虚等症。4.药性和功效:张仲景对石膏药性的认识为微寒的可能性更大。《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基本功效是清热。通过清热,石膏可以间接发挥解肌、除烦、降逆、止痛、止渴等功效。5.配伍:《伤寒杂病论》中与石膏配伍频次大于等于2次的药物共有15种:甘草、麻黄、桂枝、大枣、生姜、知母、半夏、粳米、干姜、杏仁、人参、芍药、白术、细辛、五味子。以补虚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使用次数较多。6.炮制、煎煮法和禁忌:《伤寒杂病论》中所用石膏为生品,绝大多数为入汤剂水煎服,也可入丸剂,入汤剂一般皆当打碎包煎,而不需先煎,无明确使用禁忌。

张林芳[3](2019)在《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百合固金汤加味对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肺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胸部CT、肺功能、痰涂片、痰培养、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综合评价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NTM肺病的疗效。研究方法:筛选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60例符合肺肾阴虚型NTM肺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抗NTM基础治疗,试验组予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抗NTM基础治疗。试验疗程为3个月.最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受试者60人(对照组30人,试验组30人)。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进入符合方案分析集者57例(对照组29例,试验组28例)。2.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中医单项临床症状(主症)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盗汗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咯血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胸部CT评价:治疗后两组胸部CT病灶吸收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肺功能评价: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6.痰涂片及痰培养转阴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痰涂片、痰培养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CD3+、CD3+CD4+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D3+CD48计数、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安全性结果: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百合固金汤加味联合抗NTM基础治疗在改善肺肾阴虚型NTM肺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胸部CT吸收、提高患者CD3+、CD3+CD4+计数水平上优于单纯应用抗NTM基础治疗方案,我们认为百合固金汤加味对治疗肺肾阴虚型NTM肺病有增效作用。

李妍[4](2017)在《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膏是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为临床常用药。临床常用饮片规格为生石膏和煅石膏,生石膏甘、辛、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等;煅石膏甘、辛、涩、寒,功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临床多外用,用于治疗溃疡不敛,外伤出血等。可见,石膏经煅制后药性缓和、功效和临床应用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研究表明,煅制温度是影响煅石膏炮制质量的关键因素,对炮制品的药理作用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阐明煅制温度与煅石膏质量和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提高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手段,对确保石膏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矿物分析中常用的热分析、电子显微镜、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应用于石膏的炮制研究,以严格控制炮制条件,明确煅制温度对石膏失重、结晶水去除、主要物相、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微量元素、钙离子溶出等理化性质及解热、抑菌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质-构-效关系,确定石膏最佳煅制条件。目的研究不同煅制条件对煅石膏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石膏煅制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药理学实验,探讨石膏煅制前后功效发生改变的炮制原理,为优化石膏煅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1产地因素对石膏品质的影响为考察地理因素对石膏的影响,选取湖北、山东、山西、安徽、河北、河南6个不同产地来源的石膏,分别进行红外光谱,X-衍射光谱和热分析研究,从化学结构、物相组成、热解特性等角度探究不同产地石膏的质量。2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湖北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热分析结果与煅制要求,选择110、140、170、200、250、300、350、400、450、750℃共10个煅制温度点,程序升温煅制后的样品,分别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衍射光谱分析和化学滴定法等多种分析手段,考察石膏炮制前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分析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变化规律。3煅制对石膏药理作用的影响以生、煅石膏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为指导选取适宜药理模型。采用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生、煅石膏的解热作用;采用体外抑菌实验,考察各煅制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产地因素对石膏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法测定并标定6个产地的石膏在3545.59、3406.35、3237.38、2920.56、2850.47、2241.84、1687.54、1621.05、1115.42、668.44、601.31、462.95 cm-1 附近有 12个共有峰,为石膏的红外特征峰。不同产地红外光谱图相似,不同产地各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955。其中湖北和河北产地的相似度最高,相似度为0.9998。X-衍射光谱分析得到13个共有峰为石膏的XRD特征峰。不同产地石膏XRD图谱的相似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同产地石膏X-衍射光谱图的峰数及峰强有所不同,但没有其他杂质峰出现。其中以道地产地湖北石膏与其他产地的差异最大,其在晶面间距(d)为7.55和3.79时的峰高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石膏,说明湖北石膏纤维性较强。室温至900℃程序升温热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产地石膏热重曲线、差热曲线基本一致。石膏样品从升温至80℃开始失重,升温至200℃时已基本失重完全,升温至350℃DTA曲线出现放热反应峰,说明石膏晶型结构发生了改变。DTG曲线结果表明,生石膏在加热过程中,先失去3/2个结晶水,最后失去剩余的1/2个结晶水。2炮制条件对石膏理化性质的影响热分析结果表明,石膏从80℃开始失重,说明在此温度下石膏就开始失去结晶水,但失水过程较为缓慢;之后,煅制温度越高,石膏失水速度越快,失去结晶水所用时间越短。在实验条件下,煅制温度为140~250℃时,石膏在1Omin内即完成失水过程,但晶型结构没有发生改变。在300~350℃煅制条件下,DTA曲线开始出现放热反应峰,说明此时石膏不但快速失去结晶水,晶型也发生了变化。继续升高温度,石膏失重规律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扫描电镜、红外及XRD研究均表明,石膏的热转变温度在300~350℃,从半水石膏转变为可溶性硬石膏。在该温度条件下煅制石膏,煅制品结构最为疏松,继续加热晶体结构反而变致密。此时石膏完全失水,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粉末及水煎液中钙离子溶出较多3炮制对石膏药理作用的影响生石膏高、中、低剂量组对酵母发热大鼠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生石膏各组从7h开始发挥解热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在7、8、9、10、12、13h有显着性差异。煅石膏基本无解热作用。煅石膏对金黄色葡萄球群、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以300、350℃煅制的样品效果最好。结论不同产地的石膏其组成与结构基本相似,产地因素对石膏的影响较小。湖北石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扫描电镜、红外及XRD研究均表明石膏的热转变温度在300~350℃,从半水石膏转变为可溶性硬石膏。此时石膏完全失水,微量元素含量及钙离子溶出较多,符合药典规定,解热作用消失,产生一定的抑菌作用。综合分析,认为300~350℃为煅制石膏的适宜温度。

周晓英[5](2016)在《针刺曲池与合谷对发热大鼠PGE2和cAMP及IL-1β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针刺曲池、合谷穴观察发热大鼠体温变化情况,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及血浆IL-1β含量,探讨针刺退热效应及其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外,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按随机表随机分成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中药组(灌服银翘解毒颗粒混悬液)、西药组(灌服阿司匹林混悬液)、单纯针刺组(针刺曲池、合谷)、非经非穴组(针刺曲池、合谷穴旁开0.5cm),每组10只。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在治疗后2h取腹主动脉血及下丘脑,予以待检血浆IL-1β及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的含量;各组其余的5只大鼠在治疗后1h、2h、3h、4h分别测量体温并记录,并于治疗后4h测量体温后取腹主动脉血及下丘脑,予以待检相应指标。结果:1、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西药组、中药组、针刺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体温均下降,其中西药组、针刺组在治疗后各个时间点体温均低于中药组,针刺组治疗后1h体温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西药组治疗后2h,针刺组治疗后4h体温与正常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经非穴组体温变化与模型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及血浆IL-1β含量的影响各组治疗2小时后,针刺组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血浆IL-1β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小时后,针刺组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血浆IL-1β分别与模型组、中药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正常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2h、4h各组的体温值分别与相应PGE2、c AMP、IL-1β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1、针刺组、中药组、西药组均有退热效应,其中西药组、针刺组退热效应优于中药组,针刺退热存在穴位特异性;针刺组退热起效时间优于西药组,西药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解热时间优于针刺组,针刺组优于中药组。2、针刺曲池、合谷退热机制可能主要是通过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GE2、c AMP、血浆IL-1β含量而实现的。

宋若会[6](2016)在《郑日新教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总结导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学术经验。2方法2.1通过梳理导师的家族传承脉络与文化、家传医学思想、以及导师的教育背景和治学理念,探寻导师的学术渊源。2.2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和跟师学习,总结导师辛凉养阴学说的理论和治疗咽喉外感热病临床经验。2.3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辛凉养阴法对温病的作用,并推断可能的作用机制。3结果3.1导师的学术渊源:通过对导师的家传医学传承体系以及习医经历的梳理,厘清了其学术渊源。(1)新安郑氏喉科的学术渊源新安郑氏喉科的传承脉络:新安郑氏自明中叶始执大小方脉,历500年,代有传人,尤自清康熙年间执喉科后,以喉科名,医家辈出,着述博丰。导师郑日新教授是郑氏医学第十四代、喉科(南园)第九代传人。新安郑氏喉科的家风医风:新安郑氏喉科的家风是“善、贞、白”,医风是“一腔浑是活人心”。新安郑氏喉科的学术思想:新安郑氏喉科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主要有:辛凉养阴治疗咽喉外感热病、养阴清肺治疗咽喉疫病、三针学说、十二字审证学说、药贵中病说、命门水火贵阴说。导师自幼即接受家传医学以及郑氏家风医风的熏陶,更有其伯父郑景岐教授的亲临传授,均对导师传承家传医学,总结、挖掘和发扬郑氏喉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名师大家的学术思想导师除接受家传医学的教育外,尚经历了安徽中医学院的中医本科教育、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硕士教育、南京中医学院中医师资班教育以及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教育等,先后跟师侍诊程亦成主任、王乐匋教授、巴坤杰教授、干祖望教授、谭敬书教授等。他们对导师学术思想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导师的治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导师的着述、论述进行梳理,总结导师的治学理念和治学方法。导师的治学理念和方法具体体现在“重经典”、“宽基础”、“精专业”三个方面。3.2导师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最早见于郑梅涧《重楼玉钥》,其子郑枢扶在《续重楼玉钥》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导师根据经典,结合现代研究以及临床经验,对咽喉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辛凉养阴法的特性做了进一步的阐微,并通过临床案例的举隅,阐明导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学术思想。(1)对咽喉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导师认为:咽喉诸病,皆伤于风;热郁肺胃是其病机关键;气滞血瘀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风痰则是其发展的病理产物。(2)对咽喉外感热病的治疗认识:导师认为当“辛凉而散,兼养阴以制之”,即“辛凉养阴”。此法强调以养阴为贵,忌辛温发散,慎用苦寒清热,具有“拦定风热,气血并治”和“未病先防”的作用。(3)导师临床医案的举隅:列举了导师运用辛凉养阴法选药组方治疗乳蛾(急性扁桃体炎)、喉关痈(扁桃体周围脓肿)、喉喑(急性喉炎)、鼻渊(急性鼻窦炎)、脓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耳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蛇串疮(Hunt’s综合征)等疾病,体现了导师辛凉养阴治疗咽喉外感热病(耳鼻咽喉口齿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学术思想。3.3新安郑氏喉科辛凉养阴法对温热病家兔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基于辛凉养阴法选药组方的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温热病模型家兔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实验家兔的体温、ELISA法检测家兔血清中IL-1、IL-10、TNF-α的含量,以及HE染色法观察家兔肝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验证基于郑氏辛凉养阴法的紫正地黄散加减方的疗效,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新安郑氏喉科辛凉养阴法的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温热病模型家兔具有解热作用;能下调温热病模型家兔血清中IL-1、TNF-α含量,同时上调血清中IL-10的含量;并能改善温热病模型家兔的肝肺损害。这些作用在卫、气分证期尤为明显。4结论4.1导师学术渊源深厚,对导师的学术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2通过文献比较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了辛凉养阴学说的新颖性、科学性和实用性。4.3郑氏辛凉养阴法对温热病模型家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清IL-1、TNF-α、IL-10的含量来实现。4.4郑氏喉科辛凉养阴法可作为咽喉外感热病的治疗原则,本治则强调的“拦定风热,气血并治”,早期防治,把握气分关,对体会外感热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郭超峰,陈升[7](2015)在《桂枝汤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回顾》文中指出对桂枝汤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回顾,桂枝汤主要影响发热环节中的内生致热原以及发热中枢介质的产生从而发挥其解热作用,并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

柳佳[8](2013)在《侧柏炭凉血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枝梢及叶,具有凉血行气、散瘀止血、祛湿热痹痛等功效。中医临床内服常由于治疗咳嗽、高血压、细菌性痢疾、风湿痹痛及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诸多出血症,外敷还可用于治疗丹毒、痄腮、烫伤、跌打等外伤。侧柏叶炒炭后寒凉之性减弱,而止血功效增强,附方如十灰散(《十药神书》),细粉入药,主治吐血、咯血、呕血、漱血;四季侧柏散(《奇效良方》),细末入药,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止血散(《中医治法与方剂》),粉末入药,清热止血,主治消化道出血;神效汤(《经验良方》),水煎服,主治血淋或尿血。然而,侧柏炭虽为中医临床常用止血药,但国内外学者对于其凉血止血功效、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等尚未提出明确结论。本论文主要通过运用两种符合中医临床辨证特点的大鼠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对侧柏炭凉血止血功效进行验证,并对其止血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同时结合运用HPLC对有效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提供依据。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籍和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炮制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侧柏叶生品及其炭品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同时总结了前人对血热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本论文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及考察指标奠定了基础。二、基于中医临床辨证特点建立大鼠血热复合出血模型的研究1.干酵母皮下注射致大鼠急性出血兼发热模型的研究。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g·kg-1干酵母混悬液,辅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监测注射后大鼠12h内肛温,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皮下注射后1~3h大鼠肛温均低于正常组、且先下降后上升,3h后逐渐上升并高于正常组,7~10h体温持续最高,10h后体温有所下降;RBC、HGB、HCT、血浆黏度及全血各切变率下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TT、APTT显着延长(P<0.01),PT显着缩短(P<0.01),FIB含量显着增加(p<0.01)。肉眼观察,舌和胃组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表面散有粉红色出血点;光镜下观察,舌和胃组织局部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可见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狭窄、间隔充血及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P<0.01)。2.干姜水煎剂灌胃致大鼠血热出血模型的研究。以5%乙醇代替自由饮水,采用大鼠灌胃15 g·kg-1干姜水煎剂,连续给药14天,观察大鼠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测定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组织学检查舌、肺、胃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给药7天后,大鼠饮食量下降、饮水量增加,而尿量明显增加(P<0.05)、粪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给药14天后,大鼠肛温显着升高(P<0.01),饮食量、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增加(P<0.05,P<0.01),粪便量和粪便含水量显着减少(P<0.01),且尿量增长率比饮水量增长率高;HGB、HCT、血浆黏度及全血各切变率下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TT、APTT显着延长(P<0.01),PT显着缩短(P<0.01),FIB含量显着增加(P<0.01);肉眼观察,舌和胃组织无明显变化,肺组织表面散有暗红色出血点;光镜下观察,舌和胃组织局部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可见间隔充血、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狭窄及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P<0.05,p<0.01)。由此认为,该两种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建立成功。三、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采用干姜致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在造模同时给予侧柏炭各受试药物,以一般体征(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量、粪便含水量及肛温)、血液流变学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相关参数、甲状腺功能参数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为考察指标,比较侧柏炭不同剂量及给药形式对该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1)侧柏炭水煎剂低剂量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肛温、饮水量、粪便含水量和体重增长率(p<0.05,P<0.01);明显降低血浆T4、rT3含量,使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对血液高黏状态、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及肺组织出血性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作用。(2)低剂量侧柏炭粉末对该模型大鼠的肛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粪便含水量和体重增长率有明显改善(P<0.05,p<0.01);明显降低 WBC、RBC、HGB 及 HCT(P<0.05,P<0.01),显着缩短TT和APTT(P<0.01),明显降低血浆T4、T3含量;光镜下观察可见肺间质出血及炎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轻(P<0.05,P<0.01)。(3)侧柏炭水煎剂中剂量和高剂量对模型大鼠一般体征的各项指标均匀明显改善(P<0.05,P<0.01),明显降低WBC、RBC、HGB、HCT、血浆黏度及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P<0.05,P<0.01);使TT、APTT明显缩短,PT明显延长,FIB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可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浆中T4、T3和rT3含量,使TSH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且病理学检查显示,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均得以有效改善;且以上各指标效果高剂量均优于中剂量。(4)侧柏炭水煎剂或粉末入药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作用较弱。比较侧柏炭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形式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的治疗效果,低剂量下粉末>水煎剂,水煎剂入药时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并推测其凉血止血作用机制与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内外源性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四、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止血作用的研究采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并在发热7h时(皮下注射干酵母后发热体温持续最高时间段7~10h),灌胃1mL无水乙醇,复制大鼠发热复合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参照,对侧柏叶炒炭前后及相同剂量下粉末、水煎剂及复合提取物(先醇提后水提,混合两次提取物)的凉血止血作用进行考察。比较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T、APTT、PT、FIB、ADP 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BC、HGB、HCT、PLT、PCT、MPV、PDW及肺、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侧柏叶生品和炭品均显示一定的止血作用,但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下侧柏炭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侧柏炭复合提取物凉血止血整体效果较好,主要表现为:明显降低血热出血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P<0.05,P<0.01);显着缩短TT和APTT(P<0.01),显着降低FIB含量(P<0.01);明显降低大鼠PLT、PCT、MPV及PDW(P<0.05,P<0.01);使肺损伤得到明显修复(p<0.05,p<0.01)。为下一步止血有效部位的筛选实验奠定了基础。五、侧柏炭凉血止血有效部位的筛选根据前一段实验结果,以先醇提后水提为提取方式,对侧柏炭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对该侧柏炭提取物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侧柏炭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及水部位。采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并于注射后7h灌胃1mL无水乙醇复制大鼠血热出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参照,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TT、APTT、PT、FIB、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RBC、HGB、HCT、PLT、PCT、MPV、PDW、TXB2、6-keto-PGF1α及肺、胃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凉血止血作用。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p<0.05);明显缩短TT、APTT(P<0.05),使血浆中FIB含量明显降低(P<0.05);明显降低PDW(P<0.05),明显提高ADP诱导的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使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着降低(P<0.01),TXB2的含量显着升高(p<0.01);使肺泡壁厚度显着减小(p<0.01),明显抑制肺间质出血及间隔充血(p<0.05),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侧柏炭正丁醇部位可明显增加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使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着降低(P<0.01)、TXB2含量明显增加(P<0.05);侧柏炭水部位明显降低血浆黏度(P<0.05),使TT明显缩短(P<0.05),且血浆中FIB及6-keto-PGF1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而侧柏炭石油醚部位对模型大鼠凝血系统各环节的作用较弱,且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作用程度均不及乙酸乙酯部位。由此,初步认为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为其凉血止血有效部位。六、侧柏叶炮制前后及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1.以第四章药效实验中所用的大鼠灌胃受试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考察侧柏叶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及不同提取方式对主要成分溶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中黄酮类含量丰富,主要包括杨梅苷、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等,故以这8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为参考指标对大鼠灌胃用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侧柏叶炒炭后杨梅苷、芦丁和槲皮苷含量显着降低,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明显升高,芹菜素含量也有所升高,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也相应减少;比较不同提取方式对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先醇提后水提对各种成分的提取率均大于水提。2.以第五章药效实验中所用的大鼠灌胃受试药物为研究对象,以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为参考指标,采用HPLC法考察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这6种黄酮类成分主要分布在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次之;水部位可检测出少量槲皮素、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而石油醚部位只能检测到少量穗花杉双黄酮。

龚成珍[9](2011)在《白虎汤治疗内毒素致家兔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家兔为实验动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通过经典药方白虎汤进行治疗和验证,观察家兔的体温变化和临床表现,对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生化指标、免疫学和抗氧化指标进行检测。为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的建立、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提供一些技术资料支撑。将18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气分证组,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5μg/kg,灌服生理盐水7 ml/kg。白虎汤组,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5μg/kg,灌服白虎汤7 ml/kg;注射内毒素后6和12 h时再灌服白虎汤两次。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服生理盐水7 ml/kg。观察各组家兔体温、症状表现和体征的变化。对照组和气分证组于注射内毒素2.5 h后心脏采血,采血完毕后处死家兔,对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各项血清指标。白虎汤组于注射内毒素24 h心脏采血,采血完毕后处死家兔,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各项血清指标。1、注射内毒素后,与气分证组比较,白虎汤组家兔体温升高缓慢,蜷缩、发抖、耸毛、呼吸、心率加快及渴饮等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一切正常。说明白虎汤可降低气分证家兔的体温,明显改善气分证症状和体征,能够减轻主要脏器病理组织损害。2、气分证组血清IL-2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5),而IL-4、IL-6、IL-10和IFN-γ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5);气分证组TNF-α水平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1),对照组显着高于白虎汤组(P<0.05)。3、气分证组血清ET-1、ALP和AST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5),而血清UA和URE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气分证组血清ALT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CREA和TP的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1);气分证组血清TC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低于白虎汤组(P<0.01)。4、气分证组血清CH50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5),而血清IgA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和白虎汤组(P<0.05);气分证组血清IgG和IgM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气分证组血清MDA和NO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T-AOC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气分证组血清SOD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白虎汤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

戴璐[10](2011)在《寒性中药对实热证疗效的表述及大黄、黄连对实热证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大黄(大黄水提物、大黄水煎液)和黄连(黄连水提物、黄连水煎液)对实热证大鼠体温、寒热趋向、自主活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甲状腺轴功能、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趋势、特点及规律,探寻寒性中药治疗热性疾病的药效机制,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指数。方法:观察实热证大鼠给予寒性中药后的体温、寒热趋向、自主活动等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肝糖原、甘油三酯、丙酮酸、ATP酶活力、琥珀酸脱氢酶活力;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法检测血浆T3、T4、TSH、TRH、IL-1β、IL-6、IL-8、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黄、黄连均能显着降低实热证大鼠体温;均能减少活动次数;均能升高肝糖原及甘油三酯含量,抑制丙酮酸的生成;均能降低ATP酶及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均能抑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均对细胞因子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寒性中药对实热证大鼠的体温、自主活动次数、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甲状腺轴功能、细胞因子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今后的寒性中药药性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二、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效应和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效应和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相结构”的石膏煅制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石膏基原、炮制和应用历史沿革的研究
        第一节 石膏基原考证
        第二节 石膏炮制历史沿革
        第三节 生石膏和煅石膏的“古今”临床应用
        1 生石膏的“古今”临床应用
        2 煅石膏的“古今”临床应用
        第四节 生石膏和煅石膏成方的现代临床应用
        1 生石膏成方的现代临床应用
        2 煅石膏成方的现代临床应用
    第二章 石膏和煅石膏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鉴别方法
        第二节 元素以及微观结构
        第三节 药效研究
        1 药性研究
        2 生石膏的药效作用
        3 煅石膏的药效作用
    第三章 石膏的热解过程及其脱水相研究
        第一节 石膏热分解研究进展
        第二节 石膏及其脱水相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制备
        第一节 基于高斯分峰拟合法探究石膏热解过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石膏样品的煅制与物相结构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理化性质研究
        第一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扫描电镜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色差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质构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五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水化作用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烫伤修复作用研究
        第一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抗炎活性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体外抑菌活性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生石膏及不同物相结构石膏煅制品的烫伤愈合作用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应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
    3.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第一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方剂和条文概况
第二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基原
    2.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基原研究的必要性
    2.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基原的考证
第三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剂量
    3.1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剂量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的处理
        3.1.1 不同剂型的问题
        3.1.2 原方剂量与单日剂量的问题
        3.1.3 古今剂量换算的问题
        3.1.4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的问题
    3.2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不同剂量的使用频次
        3.2.1 汤剂
        3.2.2 丸剂
    3.3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不同剂量与主治病证的关系
第四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药性和功效
    4.1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药性
    4.2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功效研究
第五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配伍
    5.1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方剂用药情况
    5.2 《伤寒杂病论》中石膏方剂药物频次研究
    5.3 《伤寒杂病论》石膏方剂中药物的功效分类研究
        5.3.1 配补虚药
        5.3.2 配解表药
        5.3.3 配化痰止咳平喘药
        5.3.4 配清热药
    5.4 《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石膏药对配伍分析
        5.4.1 石膏配麻黄
        5.4.2 石膏配知母
        5.4.3 石膏配人参
第六部分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炮制、煎煮法和禁忌
    6.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炮制
    6.2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煎煮方法
    6.3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使用禁忌
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石膏的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3)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1.3.4 退出标准
        1.3.5 中止试验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随机对照分组方法
        1.4.2 治疗方案
        1.4.3 观察指标
        1.4.4 评分及疗效评价标准
        1.4.5 安全性评价
        1.4.6 随访
        1.4.7 流程图
        1.5 统计学分析
        1.5.1 统计分析集选择
        1.5.2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病例来源及统计分析人群划分
        2.2 基线资料比较
        2.2.1 人口学资料
        2.2.2 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
        2.2.3 治疗前两组中医临床症状(主症)积分比较
        2.2.4 治疗前两组胸部CT情况比较
        2.2.5 治疗前两组痰涂片、痰培养比较及菌种分布情况
        2.2.6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比较
        2.2.7 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2.5 入组前安全性指标
        2.3 治疗后疗效比较
        2.3.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2.3.2 中医单项症状(主症)疗效结果比较
        2.3.3 胸部CT评价结果比较
        2.3.4 痰涂片、痰培养转阴结果比较
        2.3.5 肺功能疗效比较
        2.3.6 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评价
    3.讨论
        3.1 百合固金汤的立方依据
        3.2 百合固金汤的方义分析和现代研究
        3.3 百合固金汤加味中的药物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3.4 研究结果分析
        3.4.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结果分析
        3.4.2 胸部CT评价结果分析
        3.4.3 痰涂片、痰培养转阴情况分析
        3.4.4 肺功能结果分析
        3.4.5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
        3.4.6 安全性结果分析
    4.结论
    5.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石膏基原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
        第一节 历代本草研究
        第二节 现代研究
    第二章 中药石膏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第一节 药理作用
        第二节 临床应用研究
    第三章 石膏及其炮制品的古今应用分析
    第四章 石膏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第一节 古代炮制方法研究
        第二节 现代炮制方法研究
    第五章 矿物药的常用研究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一、化学分析法
        二、热分析(TA)技术
        三、红外光谱(IR)技术
        四、X光衍射(XRD)技术
        五、扫描电镜-能谱仪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产地因素对石膏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产地石膏红外光谱分析
        第二节 不同产地石膏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三节 不同产地石膏热分析研究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扫描电镜分析
        第二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能谱分析
        第三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热分析
        第四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第五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
        第六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样品的钙离子含量分析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煅制对石膏解热及抑菌作用的影响
        第一节 生、煅石膏解热作用比较研究
        第二节 不同温度煅石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针刺曲池与合谷对发热大鼠PGE2和cAMP及IL-1β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酵母致热模型制备
        2.3 处理方法
        2.4 取材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1、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情况
    2、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PGE2含量的比较
    3、各组大鼠血浆IL-1β含量的比较
    4、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cAMP含量的比较
讨论
    1、关于模型动物及致热方式的选择
    2、中西医对发热的认识
        2.1 中医发热的病因病机
        2.2 西医发热机制
    3、选经、选穴的依据
    4、实验结果讨论
        4.1 针刺曲池、合谷对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4.2 针刺曲池、合谷退热的机制探讨
    5、问题和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针刺退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B

(6)郑日新教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郑日新教授简介及学术思想渊源
    1 导师郑日新教授简介
    2 导师郑日新教授的从医之路
        2.1 幼承庭训,立志中医
        2.2 自学为医,初惠乡民
        2.3 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2.4 广泛拜师,各取所长
    3 郑日新教授的学术渊源
        3.1 家学渊源
        3.2 师承渊源
    4 郑日新教授的治学理念和方法
        4.1 重经典
        4.2 宽基础
        4.3 精专业
第二部分 郑日新教授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经验总结
    1 外感热病因机证治的沿革
    2 辛凉养阴法简介
    3 郑日新教授对辛凉养阴法的认识
        3.1 风、热、瘀、痰是咽喉外感热病的病理因素
        3.2 咽喉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
        3.3 辛凉养阴是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原则
    4 郑日新教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温热病举隅
第三部分 辛凉养阴法对温热病家兔模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器材
        2.4 实验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紫正地黄散加减方的配置
        3.2 动物选择与分组
        3.3 内毒素血症家兔模型的复制
        3.4 治疗
        3.5 标本采取
        3.6 检测指标
        3.7 检测方法
    4 统计方法
        4.1 实验结果
        4.2 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实验家兔解热作用的研究
        4.3 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实验家兔血清IL-1、IL-10、TNF-α 的影响
        4.4 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温病模型家兔肺脏的保护作用
        4.5 紫正地黄散加减方对温病模型家兔肝脏的保护作用
    5 讨论
    6 结论
    7 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养阴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侧柏炭凉血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侧柏叶及侧柏炭的研究进展
        1 炮制历史沿革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4 临床应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血热出血模型研究现状
        1 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2 血热复合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热复合出血大鼠模型的制备
    第一节 干姜水煎剂及干酵母混悬液对大鼠一般体征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干姜水煎剂及干酵母混悬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干姜水煎剂及干酵母混悬液对大鼠舌、肺、胃组织的病理性损伤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初探
    第一节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一般体征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侧柏炭对干姜致血热出血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性损伤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研究
    第一节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侧柏叶炮制前后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肺、胃组织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侧柏炭凉血止血有效部位的筛选
    第一节 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材料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侧柏炭各极性部位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肺、胃组织病理性损伤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侧柏叶炮制前后及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黄酮类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第一节 侧柏叶炮制前后黄酮成分的含量变化及不同提取方式对黄酮成分溶出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侧柏炭不同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附页
结语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白虎汤治疗内毒素致家兔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白虎汤治疗温病气分证的研究进展
    1 温病气分证及其动物模型的建立
        1.1 温病气分证及其研究状况
        1.1.1 温病气分证
        1.1.2 气分证阶段主要的病理变化
        1.1.3 气分证阶段的免疫相关性探讨
        1.1.4 温病气分证的防治
        1.2 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
    2 内毒素及其温病气分证动物模型
        2.1 内毒素及其化学组成
        2.2 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
        2.3 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2.3.1 内毒素诱导细胞因子的合成与分泌
        2.3.2 过敏性毒素
        2.3.3 血小板活化因子
        2.4 内毒素建立温病气分证的研究
    3 白虎汤及其现代药理临床应用
        3.1 白虎汤之历代评述
        3.1.1 各家方论集锦
        3.1.2 名家医案
        3.2 白虎汤的药理研究
        3.2.1 君药石膏清热机理
        3.2.2 知母作为臣药的清热机理
        3.2.3 石膏和知母的合用疗效
        3.2.4 白虎汤增强免疫及抗感染作用
        3.3 白虎汤临床应用和研究
        3.4 白虎汤治疗温病气分证的研究
第二章 白虎汤治疗内毒素致家兔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及药品
        1.1.3 仪器设备
        1.1.4 中药白虎汤汤剂
        1.2 方法
        1.2.1 气分证模型建立
        1.2.2 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各项指标测定
        1.2.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体征变化
        2.1.1 症状表现与体征变化
        2.1.2 体温变化
        2.2 病理学观察
        2.3 血清指标测定
        2.3.1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2.3.2 血清生化指标
        2.3.3 血清免疫学指标
        2.3.4 血清抗氧化指标
    3 讨论
        3.1 白虎汤对家兔气分证症状表现及体征的影响
        3.2 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3.3 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3.5 白虎汤对气分证家兔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寒性中药对实热证疗效的表述及大黄、黄连对实热证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实热证的相关概述
        1.1 实热证的古代研究
        1.2 实热证的现代研究
        1.3 实热证模型复制方法
    2 寒性中药治疗实热证的相关概述
        2.1 寒性中药治疗实热证的古代文献整理
        2.2 寒性中药治疗实热证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药品制备
        2.2 实验动物分组、模型复制及给药
        2.3 指标记录及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的宏观体征的影响
        3.2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3.3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体内能量代谢的影响
        3.4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血浆中T_3、T_4、TSH、TRH 含量的影响
        3.5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血浆中IL-1_β,IL-6,IL-8,TNF-α含量的影响
讨论
    1 关于动物模型的选择
    2 关于实验用药及剂量的选择
    3 检测指标及结果
        3.1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宏观体征的影响
        3.2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3.3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体内能量代谢的影响
        3.4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血浆中T_3、T_4、TSH、TRH 的影响
        3.5 实验药物对实热证大鼠血浆中IL-1_β、IL-6、IL-8、TNF-α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性发热效应和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相结构”的石膏煅制原理研究[D]. 刘凯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石膏的应用规律研究[D]. 夏志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肺肾阴虚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观察[D]. 张林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煅制温度对石膏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影响研究[D]. 李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针刺曲池与合谷对发热大鼠PGE2和cAMP及IL-1β含量的影响[D]. 周晓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3)
  • [6]郑日新教授运用辛凉养阴法治疗咽喉外感热病的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D]. 宋若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桂枝汤解热作用的机制研究回顾[J]. 郭超峰,陈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08)
  • [8]侧柏炭凉血止血作用研究及机制初探[D]. 柳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1)
  • [9]白虎汤治疗内毒素致家兔温病气分证的实验研究[D]. 龚成珍.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5)
  • [10]寒性中药对实热证疗效的表述及大黄、黄连对实热证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D]. 戴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中药石膏对家兔内毒素发热及脑脊液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