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1](2021)在《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鸭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产业,也是大多数养殖户的选择。但在实际雏鸭养殖中,有很多疾病对雏鸭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雏鸭大面积死亡。鸭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菌类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会严重影响雏鸭正常生长,严重时还会导致雏鸭死亡,对于鸭养殖业发展有非常大的阻碍效果,也会传染给人,对养殖户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影响。
于堃[2](2020)在《致病性鸭源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传播速度快,雏鸭死亡率高,成年鸭常呈隐性经过,成为主要传播源之一。近些年,沙门氏菌病成为一种重要细菌病,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防治该病过程中,因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引发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增强,甚至出现多重耐药。本研究首先应用选择培养基、PCR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对从河南和浙江地区部分鸭场采集到的220份粪便样品进行鸭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和药敏试验分析,然后选择流行率较高的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从中鉴定获得致病性菌株,并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前噬菌体序列等,从而探讨鸭源沙门氏菌可能的耐药机制和临床防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培养基、PCR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分离到18株鸭源沙门氏菌。血清型检测发现,18株鸭源沙门氏菌分属于4种血清型,其中印第安纳沙门氏菌14株、图莫迪沙门氏菌1株、阿贡纳沙门氏菌1株、阿尔顿道府沙门氏菌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鸭源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西环素的敏感性很高,适合用于临床治疗。但对头孢哌酮、四环素、诺氟沙星、吡哌酸、甲氧苄胺嘧啶耐药率较高,达75%,其中15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印第安纳沙门氏菌47号分离株半数致死量为1.553×108,雏鸭感染鸭源沙门氏菌后,表现出明显的沙门氏菌感染症状,肝、心、脾均有一定病理变化,尤以肝损伤更典型,从中获得致病性菌株SAP。根据致病菌株SAP基因组测序结果,从NR库中注释得到10个抗性基因、CARD库中得到10个抗性基因簇和分析得到五条前噬菌体相关的插入序列,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别为:氟喹诺酮类抗性基因gyr B,磷霉素抗性基因glp T、Uhp A和Uhp T,头孢菌素抗性基因bla SPG-1,肽类抗生素抗性基因van RI,以及介导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二氨基嘧啶类等耐药的MFS外排泵家族基因Aba F和Aba Q,R ND外排泵家族基因ade L和CRP。五条前噬菌体相关的插入序列与沙门氏菌噬菌体e psilon 34和沙门氏菌噬菌体SJ46相似度极高,epsilon 34的gtr ABC基因簇与宿主菌血清型有关,SJ46噬菌体携带的bla CTX-M-27耐药基因可垂直和水平传播。综上所述,从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分离鉴定出18株鸭源沙门氏菌,分属于4种血清型,表现出对多种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而这些耐药现象与其所携带抗性基因和基因簇有一定相关性,这些试验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及耐药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有望为这些地区沙门氏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孙伟,贾建华[3](2020)在《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文中认为本文就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等诊断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有效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希望能够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尽可能减少该病可能造成的损失。
罗甲新,刘雪文[4](2019)在《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鸭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属中的单一菌种或者多菌种混合感染引发的鸭急性或慢性传染病的总称,主要的病症包括鸭副伤寒。该类病菌的宿主多为禽类,对养鸭业的发展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影响养殖户的同时又可以感染人,因此,需要对该病加以了解并予以防治。
王东,吴奢[5](2019)在《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分析》文中提出据中国报告网的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肉鸭养殖行业生产总值达65.09亿元,同比增长6.7%。随着肉鸭养殖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肉鸭沙门氏菌病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一旦肉鸭发病经由呼吸道或消化道在鸭群内迅速传播扩散,可给养鸭户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刘水珠[6](2019)在《1例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1例雏鸭沙门氏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并提出了隔离消毒、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等防治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氟苯尼考混入饲料投服,连续5 d;逐羽注射强力霉素,1次/d,连续5 d,治疗效果显着。
刘慧,周辉,薛敏开[7](2017)在《一例高邮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9月,江苏省高邮市某种鸭场,有一批20日龄高邮鸭1000只,发现部分雏鸭精神萎靡、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不食、伴有拉稀、肛门周围有粪便沾污,常突然死亡,且死亡持续不断,每日死亡平均8只,延续3d。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最终诊断为鸭沙门氏菌病;经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后进行治疗,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诸红新[8](2015)在《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文中认为鸭沙门氏菌病又称鸭副伤寒,是由鼠伤寒等几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属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引起雏鸭发病,常呈地方流行,并可引起大批死亡。其他家禽都可发病。幼鸭多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成鸭则常为慢性或隐性经过,成为带菌者。其主要症状以腹泻、眼结膜炎和消瘦为特征。病理变化特征是肝肿大,表面常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盲肠肿大,呈坏死性肠炎、肠内容物呈干酪样。1诊断1.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自数小时(一般为
刘汉章[9](2015)在《几种容易混淆鸭病的鉴别诊治》文中研究表明我地处于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河流众多,有着大量的稻田和沟渠,农牧结合为养鸭提供了良好的饲养环境。但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严重的影响,鸭的发病率较高,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常见的鸭病有鸭瘟、鸭冠状病毒性肠炎、鸭的禽霍乱、鸭大肠杆菌病、鸭病毒性肝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鸭沙门氏菌病。而这几种疾病由于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因此要进行鉴别诊断,以便
唐田[10](2015)在《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评价》文中认为鸭沙门氏菌病,俗称鸭伤寒病。是雏鸭、肉鸭、番鸭、樱桃谷鸭等多种家禽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腿软、脚掌发干,出现乍毛、下白痢等,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分别高达75%和60%。鸭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为沙门氏菌属中的一些血清型,最常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占75%~95%;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约占11.3%;鸭沙门氏菌,约占4.7%;鸡白痢沙门氏菌约占1%。目前对禽类沙门氏菌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陆禽(鸡),受感染的鸡肉和鸡蛋能够经食物链将沙门氏菌传染给人。与欧洲以及美洲多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传统的鸭养殖与消费大国,鸭肉以及鸭蛋的产量居于全世界第一位,因此,我国居民因食用受污染的鸭肉以及鸭蛋而感染沙门氏菌病的几率较其他国家会更高。本文对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我国部分地区肉鸭沙门氏菌流行情况、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减毒株构建及疫苗用前景评价等开展研究,获得了以下的研究结果:1.建立了基于fimY基因的沙门氏菌属特异性LAMP检测方法(fimY-LAMP)通过多重序列比对,我们在fimY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引物,建立了fimY-LAMP检测法。该方法在纯培养条件下每反应管能够分别检测到6.0 CFU以及4.8 CFU的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ca)和鸭沙门氏菌(S.anatis),而常规的PCR检测法只能分别检测到60 CFU以及48 CFU的肠炎沙门氏菌和鸭沙门氏菌。此外,在有外源DNA干扰如:人工混入0.01g鸭肝脏或脾脏DNA的条件下,fimY-LAMP法每反应管仍然能够检测到6.0 CFU的肠炎沙门氏菌。2.我国部分地区鸭源沙门氏菌的检测、分离和鉴定运用fimY-LAMP法对临床采集或送检的部分样本进行了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结果表明178份样本(115份鸭肝脏以及63份鸭脾脏样本)中有12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进一步分离,我们得到了12株沙门氏菌。此外,从部分地区采集的153份健康鸭的肛门拭子中,我们分离得到了6株沙门氏菌。全部18株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结果均为鼠伤寒沙门氏菌。3.鸭源鼠伤寒沙门氏插入突变株和完全缺失株构建从18株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筛选得到一株不含有氨苄、卡那、氯霉素以及四环素抗性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命名为TT-1。以TT-1作为亲本株构建了7个含有四环素抗性的插入突变株,分别为:T7-3(△hilA::tetRA)、T7-A(△ssrB::tetRA)、TT-5(△ phoP/phoQ::tetRA)、77-6(△ompRr::tetRA)、TT-7(△rpoS::tetRA)、77-%(△ slyA::tetRA)以及TY-9(△clpP::tetRA);7个消除了四环素抗性的完全缺失株,分别为TT-17(△ hilA)、TT-lZ(△ssrB)、TT-19(△phoP/phoQ)、T7-20(△ompR)、TT-21(△rpoS)、TT-22(△ slyA)以及TT-23(△clpP)。4.亲本株及缺失株毒力、缺失株在鸭体内的定殖与代谢亲本株TT-1对1日龄雏鸭的口服LD50值为1.2×108CFU。敲除了hilA、slyA或者rpoS基因的缺失株TT-17(△hilA)、TT-22(△sfyA)以及TT-21(△rpoS)对1日龄雏鸭的减毒效果并不明显,而ssrB、phoP/phoQ、ompR以及clpP基因缺失后的菌株TT-18(△ssrB)、TT-19(△phoP/phoO)、TT-20(△ompR)以及TT-23(△clpP)对1日龄雏鸭的减毒效果十分明显,4个缺失株的口服LD50值均大于100倍亲本株TT-1的口服LD50值。用含有四环素抗性的插入突变株TT-4(△ssrB::tetRA), TT-5(△ phoP/phoQ::tetRA)、 TT-6 (△ ompR::tetRA)以及TT-9(△clpP::tetRA)来分别模拟TT-18(△ssrB)、TT-19(△phoP/phoQ)、TT-20(△ompR)以及TT-23(△clpP)这4个缺失株在鸭子体内主要靶器官肝脏和脾脏的定殖和代谢情况。结果表明虽然TT-18(△ ssrB)、TT-20(△owpR)以及TT-23(△clpP)这三个缺失株对1日龄雏鸭的毒力降低了,但是它们仍然能够定殖在鸭子的肝脏和脾脏。其中TT-4(△ssrB::tetRA)突变株在鸭子肝脏和脾脏的停留时间超过了28天,表现出潜伏感染的特性。而TT-5(△ phoP/phoQ::tetRA)突变株在整个试验周期内一直无法定殖于鸭子的肝脏和脾脏。5.疫苗候选株TT-18(△ ssrB)、 TT-19(△phoP/phoQ)、TT-20(△ompR)以及TT-23(△clpP)的免疫保护力我们观察到1日龄雏鸭在口服免疫了106CFU的TT-18(△ssrB)、TT-19(△ phoP/phoQ)、T7-20(△ompR)或者TT-23(△clpP)后第7天均能100%的抵御10’0CFU野毒株TT-1的口服感染,而阴性对照组则有60%的鸭子死亡。1日龄雏鸭口服接种了108CFU的TT-18(△ssrB)或TT-23(△clpP)缺失株后第7天分别有85%和80%的雏鸭能够抵御1010CFU野毒株TT-1的口服感染。6.建立了基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外膜蛋白的ELISA检测法,并运用该方法对免疫鸭子血清中的特异性IgM、IgG以及胆汁中特异性的IgA抗体进行了分时检测,同时还对诱导产生的功能性抗体进行了相应评价对疫苗株TT-18(△ssrB)、TT-19(△phoP/phoQ)、TT-20(AompR)以及TT-23(△clpP)进行体液免疫评价时,我们发现这4个缺失株均能诱导鸭子产生特异性的IgM, IgG以及IgA抗体。其中特异性的IgM抗体产生的时间最早,于感染后第5天便能够在免疫鸭子的血清中被检测到;IgG其次,于免疫后第7天出现在免疫鸭子的血清中;特异性IgA抗体出现的时间最晚,于感染后第14天才从免疫鸭子的胆汁中被检测到。对比不同菌株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我们发现在鸭子体内停留时间较长的TT-18(△ssrB)以及TT-23(△clpP)缺失株刺激鸭子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维持的时间也较长。而在鸭体内停留时间较短或无法停留的TT-20(△ompR)和TT-19(△phoP/phoQ)刺激鸭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和维持的时间也较短。与ELISA检测结果稍有不同的是,诱导相对较少特异性抗体的TT-20(△ompR)块失株却诱导了较多的功能性抗体,其诱导的免疫血清对亲本株TT-1的生长抑制作用较TT-18(△ssrB)、TT-19(△phoP/phoQ)、以及TT-23(△clpP)试验组更加显着(P<0.01)。7.应用ELISA方法对免疫鸭子血清中IFN-γ、IL-2、IL-4的含量进行了分时检测在免疫了TT-18(△ssrB)、TT-19(△phoP/phoQ)、TT-20(△ompR)以及TT-23(△clpP)后不同的时间点,我们采集了免疫鸭子的血液,分离血清后检测了其中IFN-γ、IL-2、IL-4的含量。结果表明免疫鸭子血清IL-2的含量在免疫后第3天开始增加,而第7天后开始逐步降低。血清IFN-γ的含量在免疫后第5天开始增加,到了第35天后开始衰减。与IFN-γ含量的变化正好相反,免疫鸭子血清中IL-4的含量在第7天开始降低直至免疫后第35天才恢复至免疫前的水平。基于这样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这4个突变株均诱导了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二、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症状 |
2 诊断 |
2.1 急性 |
2.2 慢性 |
2.3 隐性 |
2.4 解剖诊断 |
3 治疗 |
3.1 中药 |
3.2 西药 |
4 预防 |
4.1 加强仔鸭沙门氏菌病防治宣传 |
4.2 提升雏鸭免疫力 |
4.3 加强饲养管理 |
4.4 药物预防 |
5 结束语 |
(2)致病性鸭源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沙门氏菌的命名 |
1.2 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 |
1.3 沙门氏菌的鉴定方法 |
1.4 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和病变 |
1.5 沙门氏菌耐药性研究 |
1.6 沙门氏菌耐药机制 |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一鸭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型分析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试验二鸭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4 试验三鸭源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试验四致病性鸭源印第安纳分离株SAP基因组测序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3)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特点 |
2 临床症状 |
2.1 急性型 |
2.2 慢性型 |
2.3 隐性型 |
3 剖检变化 |
4 治疗方法 |
4.1 中药治疗 |
4.2 西药治疗 |
5 预防措施 |
5.1 加强雏鸭的饲养管理 |
5.2 强化卫生消毒工作 |
5.3 药物预防 |
(4)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流行病学 |
2 临床症状 |
3 诊断 |
4 治疗 |
4.1 雏鸭 |
4.2 育成鸭 |
5 防治措施 |
5.1 防治蛋壳污染 |
5.2 提升雏鸭免疫力 |
5.3 加强饲养管理 |
5.4 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 |
5.5 免疫预防接种 |
6 结束语 |
(5)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病情概况 |
1.1 肉鸭病情与临床症状 |
1.2 病理剖检结果 |
2 肉鸭沙门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
2.1 细菌培养 |
2.2 PCR诊断 |
3 病鸭治疗方案与防范处理对策 |
3.1 治疗方案设计 |
3.2 防范处理对策 |
(6)1例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症状 |
3 剖检变化 |
4 实验室检测 |
4.1 直接涂片镜检 |
4.2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
4.3 药敏试验 |
5 治疗 |
6 体会 |
(7)一例高邮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
2 病理变化 |
3 实验室检查 |
3.1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3.2 细菌染色镜检 |
3.3 生化试验 |
3.4 药敏试验 |
3.5 结果和分析 |
3.5.1 病料于37℃培养24h后, 生长良好, 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湿润光滑的圆形菌落, 且有β溶血环;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
3.5.2 在生物显微镜的油镜下可以观察到大量两极着色深、短而粗、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未形成芽孢, 无荚膜。 |
3.5.3 细菌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 |
3.5.4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
4 诊断 |
5 治疗与预防措施 |
5.1 将发病鸭进行隔离饲养, 并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用百毒杀对鸭舍及受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1d1次, 病情控制后改为常规消毒。 |
5.2 整个鸭群用环丙沙星按0.01%饮水, 连用5 d, 病鸭肌注卡那霉素, 每日2次, 每次1mg, 连续3 d。头孢类药物也有治疗效果, 只是本次发病鸭是三周龄雏鸭, 用头孢类药物有一定弊端, 所以决定用环丙沙星和卡那霉素治疗。 |
5.3 在饲料中加入适量新宝维他和维生素B族粉, 能增强雏鸭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 |
5.4 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鸭和成年鸭必须分开饲养, 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 减少外界环境的各种应激因素。 |
6 体会 |
(8)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
2 防治策略 |
(9)几种容易混淆鸭病的鉴别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及流行特点的区别 |
2 主要临床症状的区别 |
3 病理变化的区别 |
4 防控措施 |
(10)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基因的研究进展 |
1. 沙门氏菌属特异性检测靶基因 |
2. 沙门氏菌种特异性检测靶基因 |
3. 血清型特异性检测靶基因 |
第二章 沙门氏菌毒力调控子的研究进展 |
1. 沙门氏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 |
2. 沙门氏菌的主要毒力调控子 |
2.1 SPI1与SPI2的关键调控子 |
2.2 与鞭毛基因表达或装配相关的毒力调控子 |
2.3 始祖毒力调控子 |
2.4 毒性质粒相关毒力基团及其调控子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三章 沙门氏菌属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 |
1.2 检测样本来源 |
1.3 主要仪器 |
1.4 分子操作相关的试剂 |
1.5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2. 方法 |
2.1 细菌培养 |
2.2 细菌平板计数 |
2.3 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2.4 基于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fimY的fimY-LAMP法的构建 |
2.5 PCR检测方法 |
2.6 LAMP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 |
3. 结果 |
3.1 LAMP最佳反应温度的确定 |
3.2 LAMP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3.3 LAMP检测法的最佳反应程序 |
3.4 LAMP检测法的特异性 |
3.5 LAMP检测法与PCR检测法在纯培养条件下的敏感性比较 |
3.6 在有外源DNA干扰条件下LAMP的检测极限 |
3.7 LAMP特应性扩增子的酶切鉴定 |
3.8 LAMP法对临床样本的检测 |
4. 讨论 |
4.1 检测法的选择 |
4.2 fimY-LAMP检测法的建立与优化 |
4.3 fimY-LAMP检测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4.4 fimY-LAMP法直接检测样本中沙门氏菌的可行性 |
5.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部分地区肉鸭沙门氏菌流行情况的调查 |
1. 材料 |
1.1 待检样本来源 |
1.2 部分培养基及试剂盒来源 |
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样本处理 |
2.2 沙门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
3. 结果 |
3.1 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死亡鸭子的肝脏及脾脏的LAMP直接鉴定结果 |
3.2 疑似沙门氏菌菌落的PCR及LAMP检测 |
3.3 疑似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种属及血清型鉴定 |
4. 讨论 |
4.1 鸭沙门氏菌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4.2 感染鸭子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
5. 小结 |
第五章 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突变株的构建 |
1. 材料 |
1.1 菌株 |
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3 主要培养基的配制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抗性鉴定 |
2.2 重组质粒PKD46的抽提 |
2.3 重组质粒PKD46转化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亲本株TT-1 |
2.4 TT-2菌株的纯化与保存 |
2.5 打靶片段的制备 |
2.6 一次重组 |
2.7 二次重组 |
3. 结果 |
3.1 插入突变株PCR鉴定结果 |
3.2 完全缺失株PCR鉴定结果 |
3.3 完全缺失株测序结果 |
4. 讨论 |
4.1 同源重组方法的选择 |
4.2 两步red重组的优势 |
5. 小结 |
第六章 鼠伤寒沙门氏菌单突变株的毒力及在其鸭体内主要靶器官的定殖能力评价 |
1. 材料 |
1.1 菌株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主要培养基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冻存菌株的复苏及再次鉴定 |
2.2 亲本株TT-1毒力的复壮 |
2.3 OD600与细菌数量曲线的构建 |
2.4 平板计数 |
2.5 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亲本株TT-1对一日龄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
2.6 完全缺失株的毒力测定 |
2.7 完全缺失株对鸭子体内主要靶器官的定殖与清除速率测定 |
3. 结果 |
3.1 沙门氏菌OD600与细菌数量曲线的构建 |
3.2 1日龄雏鸭亲本株TT-1 LD50的测定结果 |
3.3 完全缺失株的毒力测定结果 |
3.4 突变株对鸭子体内主要靶器官的定殖与清除速率测定 |
3.5 突变株定殖数量差异性分析 |
4. 讨论 |
4.1 亲本株TT-1及其缺失株的毒力评价 |
4.2 完全缺失株对鸭肝脏和脾脏的定殖情况 |
5. 小结 |
第七章 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减毒株作为沙门氏菌活疫苗的免疫及保护力评价 |
1.材料 |
1.1 菌株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免疫及样本采集 |
2.2 鸭抗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阳性血清的制备 |
2.3 阳性血清抗体滴度的检验 |
2.4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OMPs)的提取及鉴定 |
2.5 体液免疫评价 |
2.6 细胞免疫评价 |
2.7 缺失株的保护力评价 |
3. 结果 |
3.1 阳性血清凝集效价 |
3.2 沙门氏菌外膜蛋白提取结果 |
3.3 ELISA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结果 |
3.4 ELISA临界值的确定 |
3.5 ELISA法特异性测试结果 |
3.6 细胞因子ELISA试剂盒标准曲线拟合及方程式求解 |
3.7 体液免疫反应的结果 |
3.8 细胞免疫反应的结果 |
3.9 突变株保护力测定结果 |
4. 讨论 |
4.1 缺失株的诱导的免疫保护力 |
4.2 缺失株诱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介绍 |
四、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J]. 赵建.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06)
- [2]致病性鸭源沙门氏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于堃.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3]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J]. 孙伟,贾建华. 中国动物保健, 2020(07)
- [4]鸭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J]. 罗甲新,刘雪文.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15)
- [5]肉鸭感染沙门氏菌的诊断及治疗分析[J]. 王东,吴奢. 家禽科学, 2019(08)
- [6]1例雏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治[J]. 刘水珠. 养殖与饲料, 2019(02)
- [7]一例高邮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 刘慧,周辉,薛敏开. 家禽科学, 2017(03)
- [8]鸭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策略[J]. 诸红新. 水禽世界, 2015(05)
- [9]几种容易混淆鸭病的鉴别诊治[J]. 刘汉章.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07)
- [10]鸭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评价[D]. 唐田. 四川农业大学,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