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马磊[1](2020)在《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修辞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恰当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活动。修辞素养是影响言语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修辞教学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修辞教学面临严重困境,课程标准对修辞教学要求的“局限性”、教科书中修辞教学内容编排的“随机性”、教学实施中修辞教学安排的“偶然性”、学业评价中修辞素养评价的“片面性”,以及语文教师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的匮缺,反映出修辞教学的多重危机。修辞教学的现实困境与修辞教学的重要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出发,有必要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得到历史的启示,改进修辞教学的内容和策略,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通过搜集、整理、考证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史料,诸如修辞研究的论着论文、修辞学史的论着论文、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文件、有代表性的语文教科书和辅助性教材、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的相关着述等,梳理修辞教学思想和实践演变的历史事实,兼顾语文教育的历史演进和修辞研究的历史演进,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可将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史划分五个阶段,即:萌发期(1904-192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和现代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始萌发;勃兴期(1929-1949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和语文课程的稳步发展而勃兴;成熟期(1949-197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和语文课程的命名而趋于成熟;繁荣期(1977-1997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兴盛和语文课程的科学化热潮而走向繁荣;重生期(1997-2020年),现代修辞教学随着修辞学研究的跨学科拓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变革,开启新生。中国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修辞学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条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不少曲折坎坷。在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不同阶段里,修辞教学探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别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萌发期,语文课程的独立设置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在勃兴期,修辞学科的初步建立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在成熟期,双基教学的讨论明确了修辞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繁荣期,能力本位的确立理清了修辞教学的价值追求;在重生期,语境观念的凸显强化了修辞教学的情境性。现代以来,特定的社会环境为开展修辞教学提供了外部条件,修辞学科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学科基础,语文课程的独立和发展为修辞教学提供了课程基础,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主要动因。修辞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和修辞教学策略的现代化均有了历史性突破,但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仍任重道远。现代以来的修辞教学内容在学科来源、呈现方式、价值追求上有了重要发展,但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构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内容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在学科来源上,吸收了现代修辞研究的成果并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而更新,但并不总是即时和全面地将修辞的学科内容转化为语文的课程内容。第二,在呈现方式上,课程文件和教科书中既有显性的修辞知识内容,也有寓于言语作品积累和言语实践活动中的隐性教学内容;显性的修辞知识,既有系统化的呈现方式,也有零散的呈现方式。第三,在价值追求上,不仅重视修辞静态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修辞知识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的动态运用,在表述上经历了“技能”“能力”“素养”的演进。推进修辞教学内容现代化,就要综合吸收现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汲取历史上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经验,并积极引入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引入关于修辞动态过程研究的成果,积极重建修辞教学内容系统。语言研究越来越注重语言之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对于语境的分析不断深化,因此应把修辞的基本原则作为修辞教学的基础内容;结构主义语言学尽管受到了挑战,但仍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因此仍应把不同语言层级的具体修辞手段作为修辞教学的主体内容;语言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要关注言语活动承载的文化因素,因此应把修辞的情感态度作为修辞教学的高层内容。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还要划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层次,设计三个阶段的修辞学业质量标准,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现代修辞教学策略在情境性、实践性、程序性三方面作了积极追求,但教学策略的探讨仍不充分。现代修辞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情境性,历来强调修辞要适应语言环境的基本要求,这一思想随着修辞研究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二是实践性,历来重视语文课程的实践品质,将修辞教学置于言语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开展修辞教学。三是程序性,历来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对教学的程序系统作过积极的探索,但教学程序系统没有较为稳定地得以传承和发展。推进修辞教学策略现代化,就要科学认识修辞学习的路径。依据“习得”与“学得”的语言学习理论,结合基础教育阶段母语学习的现实基础,可以对“习得”和“学得”作进一步的划分,形成“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层次。在语文课程中,修辞学习存在着自然习得、引导习得、情境学得、系统学得四个路径,四个路径的理性程度递进提高。对具体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修辞学习四个路径的框架下进行,才能使教学方法的探讨走出经验主义的范式,建构教学方法的科学系统。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应该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指引,基于上述对现代修辞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语文教科书的编写、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语文学业评价的开展诸方面,作出相应变革。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要大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素养和修辞教学素养。一方面,要改进语文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新充实修辞学相关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理论素养和修辞实践素养;另一方面,要变革语文教师教育的课程实施方式,通过“答辩式说课”“追问式评课”等途径,提升修辞教学的实践反思能力,培育语文教师的修辞教学素养。要努力培养面向未来修辞教学需要的、能继续推进修辞教学现代化的语文教师。对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的专门研究才刚刚起步。在后续的研究中,要将修辞学与教育学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争取建立起较成熟的汉语修辞教学理论,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修辞教学现代化。
张丹[2](2020)在《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语文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各种教学模式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洪镇涛作为一位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在理论发展与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培养语感的教学理念,不仅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认同,其教学模式也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认为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章在阅读和分析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及其语感教学实录的基础上,对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理念及模式进行了再探索,希望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考。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在新课标下研究语感教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次,交代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最后,根据前期整理的文献资料撰写和语感教学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第一章,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梳理、分析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并对比分析其他语文教育教学家的教学理念,明确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是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也符合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第二章,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模式。关于教学模式,则从分学段和分文类的角度分析。根据洪镇涛的语感训练教材和语感教学实录,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有四步:语言品味、了解中心、思考问题、抄写词语,注重对语言基本含义的掌握。中学阶段要求更高:语言品味、主旨把握、问题探究、语言积累,在小学的基础上推敲语言的深层含义。洪镇涛在语感培养教程中,将文本分为“古典诗文”和“白话美文”两大类。通过对其语感教学实录的分析和梳理,其教学模式都遵循着“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一途径。第三章,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探索。首先,分析新课标中有关语感的学习要求,明确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重视。其次,结合新课标对其语感教学理论进行再探索。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重视思维的作用;还要以语感为基础,语感规律为指导进行语感教学;不仅要在阅读中进行语感培养,还要在写作和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结合新课标对分学段、分文类的教学模式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第三部分是第四章,根据新课标要求,选择初中和高中阶段的选文,在语感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第四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明确新课改下语感教学的重要地位,反思在语感教学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的期望。
薛范圆[3](2020)在《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感对于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知识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相对于其他学段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由无意识的记忆转化为有意识记忆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表达的黄金时期,学生需要有着利用语感来直接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而把习得的知识转化为表达输出的能力。因此,语感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主要研究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的现状和培养策略,首先运用文献法对语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之后主要通过测验法对上海市L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感现状进行分析,制定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测试卷,从字形感、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共十二大题对四年级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四年级学生语感的特点,并提出语感培养的相应策略。通过研究发现,中年级小学生的语感具有普遍性,但存在差异,有个人表达上的特点。中年级小学生对汉字认识深刻清晰,普遍具有良好的字形感;对于常用词的掌握度较高,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感知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了良好的语义感。在语法感上有不同的表现,较好掌握句式,词性转换较弱。小学语文教育是正规训练语言的起始阶段,要利用不同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感水平。
杨姣[4](2019)在《小学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文中指出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相对于其他学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处在语言发展黄金期。因此,语感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有关语感教学的研究中,对措施的指导过于琐碎,而对语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语感教学的宏观策略把握不够。科学有效的语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感养成的自觉,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开辟捷径,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养成。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教学实例的观察总结,发现学生语感自发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语感“流亡”、语感“错位”和语感“过度”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语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语感失位、语感失真和语感失性的不足。这些都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障碍。基于此,可以从更为宏观的六个维度提出语感教学策略:明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核心任务的核心语感策略;立足两大教学主体和教学环节的全元语感策略;基于小学阶段语感教学特殊性的启蒙语感策略;根据学生个体不同语感水平和个性特征的个性语感策略;强调语感应当反复操练和不断实践的实践语感策略;回归日常生活以触发语感的日常语感策略。这六大宏观策略的施行,对于促进教师语感教学理念的更新,优化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丰富小学阶段的语感实践,有着较大的意义。
荀航[5](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研究也日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多数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则少之又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学会读书,也要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基于这种思考,笔者致力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想通过此研究一方面建构起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体系,弥补研究的不足,为教师提供教学启发,一方面为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例证。既推进整本书阅读,又在整本书阅读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与方法,通过梳理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学术着作,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文献把握当前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一章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该部分主要界定了本研究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特征与必要性,理顺了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第二章节,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调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中生的阅读情况,又通过访谈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与真实想法。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便于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第三章节,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建构。是本文的核心章节。通过理论梳理,归纳总结出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开发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评价。第四章节,案例设计。为了让读者清晰的看到第三章节构建的教学体系是如何在实际运用的,笔者选取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以小专题三个课时的具体设计展现核心素养是如何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得到落实的。
杨晓琦[6](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虽然“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界不算是个新话题,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感教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尽管许多一线教师及科研人员对语感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已达成共识,但语感教学的方法却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标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小学中高段是进行语感教学的最佳时期,注重这个阶段的语感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语感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前人的研究中,很少有将语感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的,所以本文拟在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感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寻到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可行之处与内容纬度,这两者的有效整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基本情况的概述章,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进行理论阐释,包括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语感教学特点、语言学习理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感教学的现实要求等;第二章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的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第四章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语感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应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应用语感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史雅晶[7](2019)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对长春市三所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阅读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阅读对人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是人们获取消息,增长知识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现代人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选择更加多样化。阅读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赖于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课堂不仅是对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验收与查缺补漏的升华,同时也为学生进入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纵观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采用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当前长春市三所小学高年级的语文阅读现状进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师施教、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状态、阅读教学特点体现五个观察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语文课堂压力大,教师传授和学生所要掌握的信息量大;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常规教学仍以讲读法为主;学生阅读参与度不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培养语感应该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努力形成“策略性知识”,与已有阅读材料建构联系;积极激发学生主动自主阅读的兴趣,同时将阅读主动权回归学生;教师通过“说”“读”“写”,巩固学生阅读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陈海红[8](2018)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阅读教学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其中的语感培养,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则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并且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感教学中采取了更多的策略,整体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仍然难以让人完全满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体现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现在的发展现状,那就是总体局势良好,但是问题不容忽视,未来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研究首先介绍了语感的相关概念,并且对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文献研究做了阐述;第一章介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展开详细分析;第二章介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意义,从语感教学的特征、重要性和加强语感教学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章提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课堂设计,从语感能力的把握、语感训练的目标和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章提供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对策,从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本文立足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现实情况,依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探索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力图取得预期研究成果,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整体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蕾[9](2010)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感的重要性,决定了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充分重视语感培养,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首先阐明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语感的特征,假设了理想的语感教学状态。紧接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整理、分析了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缺失的几种类型: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学生的语感能力水平;教师在语感教学中方法单一;教师无法寻找到有效实施语感培养的突破口。文章的主体部分,针对问题的症结分别从明确语感培养目标、寻找实施语感培养的突破口和实践并提炼有效的课堂语感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实施语感培养的实际实践问题。最后部分,以语感培养三个层次及具体的案例分析论证了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可行性,落实以语感培养为切入口的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实效问题,以确保语感培养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由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追求 |
第一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渊源 |
第一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背景 |
一、古代修辞研究的发展 |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发展 |
第二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内容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体现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分化凸显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 |
四、修辞教学内容的近代转型 |
第三节 古代修辞教学的策略 |
一、将“修辞立其诚”作为教学基本要求 |
二、将修辞教学融入言语实践的过程 |
三、力求“盈科而进”探索程序系统 |
第二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萌发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萌发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的草创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语文课程的正式独立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初步探索 |
一、语文独立设科背景下对“言语形式”的重视 |
二、国文课程中“文法要略”教学内容的登场 |
三、国语课程中“修辞学大意”教学内容的明确提出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初步寻求 |
一、以“贵明通”作为修辞教学的基本要求 |
二、重视“于练及言语与文章之际”开展修辞教学 |
三、对特设教学时间和单独编写教材的追求 |
第三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勃兴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勃兴的背景 |
一、现代修辞学科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
二、教育战线的坚守与国文国语课程的稳步建设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基本成型 |
一、修辞教学内容的自立门户 |
二、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建构 |
三、修辞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良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全面探究 |
一、确立“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教学要求 |
二、强调修辞要“随选文”依次教授 |
三、追求修辞教学“有系统的概念” |
第四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成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成熟的背景 |
一、现代汉语修辞学的正式建立 |
二、教育事业的新纪元和语文教育的新开拓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继续充实 |
一、“语文”课程中白话修辞教学地位的提升 |
二、汉语文学分科试验与汉语修辞教学系统的建设 |
三、“工具说”的确立与修辞“双基”教学的探讨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持续推进 |
一、“文道统一”教学观的确立和“语境”思想的提出 |
二、从强调“相机教学”到重视“基本训练” |
三、基于语文课程内容整体的修辞教学程序系统建设 |
第五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繁荣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繁荣的背景 |
一、修辞学研究的全面兴盛 |
二、教育事业的拨乱反正与语文课程的科学化追求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回归与丰富 |
一、修辞知识的回归与“精要好懂有用”知识观的提出 |
二、能力本位的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
三、能力训练的强化与篇章修辞教学的突显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改进与提升 |
一、“得体”原则的确立和“语体中心论”的提出 |
二、对修辞“训练”的重视与“习得”观念的引入 |
三、从知识教学程序系统到能力训练程序系统的建设 |
第六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重生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重生的背景 |
一、跨学科背景下修辞学研究的演进 |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突出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与调整 |
一、“语感”的讨论与修辞教学内容的淡化 |
二、课程内容的泛化与修辞教学的失落 |
三、语言本位的重新确立与修辞教学内容的重构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转向与变革 |
一、修辞教学对“语言运用情境”的关注 |
二、从“感悟”到“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 |
三、修辞教学系统的解构与重构 |
第七章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现代修辞教学的反思 |
一、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特征 |
二、现代修辞教学的发展动因 |
第二节 现代修辞教学内容系统的建设 |
一、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修辞教学内容系统建设的构想 |
三、修辞学业质量标准建设初探 |
第三节 现代修辞教学策略的探讨 |
一、“引导习得”的策略 |
二、指导“情境学得”的策略 |
三、指导“系统学得”的策略 |
第四节 语文教师修辞素养与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一、语文教师修辞素养的培育 |
二、语文教师修辞教学素养的培育 |
结语 |
一、研究的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史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2)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综述 |
(一) 关于“语感教学”的研究 |
1. 语感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
2.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
3. 语感教学的方法研究 |
(二) 有关洪镇涛语感教学方法的研究 |
(三) 新课标下语感教学的研究 |
(四)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研究 |
第一章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基本理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
一 知名语文教育专家关于语文教学本体的认识 |
二 洪镇涛的语文教学本体论:以语言为本体 |
三 洪镇涛语文教学语言本体论评价 |
第二节 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
一 名家论语文教学与“语感” |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 |
三 洪镇涛语感教学论评价 |
第三节 语感教学的基本步骤: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四个步骤 |
(一) 感受 |
(二) 领悟 |
(三) 积累 |
(四) 运用 |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步骤评价 |
第四节 语感教学的两个抓手: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 |
一 语感实践 |
二 语感分析 |
三 洪镇涛语感实践、语感分析论评价 |
第二章 洪镇涛的语感教学模式 |
第一节 不同学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
一 小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
二 中学阶段的语感教学模式 |
第二节 不同文类的语感教学模式 |
一 古典诗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
二 白话美文的语感教学模式 |
第三章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
第一节 新课标与语感教学 |
一 2011版义务教育课标与语感教学 |
(一) 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
(二) 语感与语文素养 |
二 2017版高中课标与语感教学 |
(一) 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
(二) 语感教学与语文教学目标 |
第二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再探索 |
一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一致性 |
(一) 以学习语言文字为根本 |
(二) 重视语感的培养 |
(三) 注重学生的个人语文能力 |
(四) 提倡在语言实践中学习 |
二 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的不适应之处 |
(一) 只提出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
(二) 将思维训练视为语文学习的派生任务 |
三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念的再探索 |
(一) 全方位培养语感 |
(二) 以语言为本体,重视思维的作用 |
(三) 以语感为基础,语言规律为指导 |
第三节 新课标背景下洪镇涛语感教学模式 |
一 分学段语感教学模式 |
(一) 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 |
(二) 能够有效达成学段目标 |
二 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 |
(一) 奠定深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功底 |
(二)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
三 分学段、分文类语感教学模式的不足 |
第四章 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的案例设计 |
第一节 初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老王》 |
一 教学内容分析 |
二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能力 |
(二) 过程与方法 |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三 教学重难点 |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
五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二) 初读课文,说说作者 |
(三) 再读课文,说说老王 |
(四) 三读课文,说说自己 |
(五) 四读生活,说说他人 |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
第二节 高中阶段的散文教学设计——《荷塘月色》 |
一 教材内容分析 |
二 教学目标 |
(一) 知识与能力 |
(二) 过程与方法 |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三 教学重点难点 |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
五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
(二) 自主朗读,熟悉全文——感受语言 |
(三) 再次朗读,把握全文思路——理解语言 |
(四) 重点朗读四五段,分析景物描写——分析语言 |
(五) 选择富有意蕴句子的朗读——品味语言 |
(六) 朗读成诵,背诵四五六段——积累语言 |
(七) 布置作业——运用语言 |
六 基于语感教学理论的设计说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语感的定义 |
1.2.2 语感的分类 |
1.2.3 语感的功能 |
1.2.4 语感在小学生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
1.2.5 国内语感培养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语感的形成机制及其特点 |
2.1 语感的内涵 |
2.2 语感的形成机制 |
2.2.1 语感基于语感图式形成机制 |
2.2.2 语感基于转换生成形成机制 |
2.2.3 语感基于个体言语经验积累形成机制 |
2.3 小学生语感的特点 |
2.3.1 直觉性 |
2.3.2 整体性 |
2.3.3 差异性 |
2.3.4 兼容性 |
2.3.5 习得性 |
2.4 影响小学生语感的因素 |
2.4.1 内部因素 |
2.4.2 外部因素 |
第3章 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的研究设计与结果分析 |
3.1 测验设计 |
3.1.1 测验目的 |
3.1.2 测验对象 |
3.1.3 试卷的编制 |
3.1.4 测验的实施 |
3.2 测验的结果与分析 |
3.2.1 测验总体情况 |
3.2.2 测验具体情况 |
3.3 测验的结论 |
第4章 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培养策略 |
4.1 注重言语积累,夯实语感培养的基础 |
4.1.1 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 |
4.1.2 在阅读和写作中积累 |
4.1.3 在想象和体验中积累 |
4.2 细化培养策略,提高语感培养的效率 |
4.2.1 带入情境,培养语感 |
4.2.2 口语交际,强化语感 |
4.2.3 写作练笔,应用语感 |
4.3 优化语言环境,注重语感培养的氛围 |
4.3.1 优化课堂语言环境 |
4.3.2 优化校园语言环境 |
4.3.3 优化校外语言环境 |
4.4 强化教育者语感理论认识,提高语感教学能力 |
4.4.1 强化语感理论认识 |
4.4.2 提升语感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四年级小学生学生语感状况测试卷(一) |
附录二 关于四年级小学生学生语感状况测试卷(二) |
致谢 |
附件 |
(4)小学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第2章 小学语感教学的意义 |
2.1 形成语言自动机制 |
2.2 开辟阅读理解捷径 |
2.3 瞄准人格养成端口 |
第3章 小学语感教学的问题 |
3.1 学生语感养成中存在的问题 |
3.1.1 语感“流亡” |
3.1.2 语感“错位” |
3.1.3 语感“过度” |
3.2 教师语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语感失位 |
3.2.2 语感失真 |
3.2.3 语感失性 |
第4章 小学语感教学的策略 |
4.1 核心语感策略 |
4.1.1 保证语感的准确性 |
4.1.2 促进语感的流畅性 |
4.1.3 丰富语感的情感性 |
4.2 全元语感策略 |
4.2.1 树立全元语感主体 |
4.2.2 拓展全元语感环节 |
4.3 启蒙语感策略 |
4.3.1 唤醒语感自觉意识 |
4.3.2 培养语感养成习惯 |
4.3.3 确立语感表达自信 |
4.4 个性语感策略 |
4.4.1 语感教学的“辅潜” |
4.4.2 语感教学的“培优” |
4.5 实践语感策略 |
4.5.1 阅读实践与语感养成 |
4.5.2 写作实践与语感养成 |
4.5.3 口语交际与语感养成 |
4.6 日常语感策略 |
4.6.1 建立语境互通 |
4.6.2 模糊师生关系 |
4.6.3 营造生活课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三、研究现状 |
(一)核心素养 |
(二)整本书阅读 |
(三)学术着作 |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
(三)学术着作 |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 |
二、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特征 |
四、核心素养与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关系 |
(一)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
(二)核心素养是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向指引 |
第二章 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学生调查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师访谈 |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构建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
(一)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
(二)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依据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 |
(一)关键能力的提升 |
(二)必备品格的养成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
(一)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
(二)必备品格的培养策略 |
(三)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四)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策略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以朱光潜《谈美》为例 |
一、教学准备 |
二、教学过程设计 |
三、教学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6)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小学中高段 |
三、语感教学 |
第二节 语感教学特点 |
一、综合性 |
二、实践性 |
三、主体性 |
四、长期性 |
第三节 基本理论支撑 |
一、语用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节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感教学的现实要求 |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
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 |
三、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的现实要求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现状 |
第一节 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总体情况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现状与原因 |
一、教师方面的分析 |
二、学生方面的分析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语文教师在语感教学中的意识策略 |
一、思想上重视语感教学 |
二、明确语感教学的目标 |
三、探寻语感教学的方法 |
第二节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识字教学中激活语感 |
二、在写字训练中触碰语感 |
第三节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倾听想象中触发语感 |
二、在朗读默读中增强语感 |
三、在字词推敲中领悟语感 |
第四节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以读促写中激发语感 |
二、在以说促写中运用语感 |
三、在以练促写中丰富语感 |
第五节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情境创设中引发语感 |
二、在随文学习中促发语感 |
三、在双向互动中渗透语感 |
第四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一、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二、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
三、语法知识案例分析 |
第二节 注意的问题 |
一、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
二、结合生活感悟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三、必要的语文知识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对长春市三所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
1.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
2.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
(二)调查活动设计 |
1.选取对象 |
2.设计问题 |
3.实施活动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
1.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2.语文教师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 |
2.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过于模式化 |
3.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欠缺,学生语言积累较差 |
(二)原因分析 |
1.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繁多,造成教师忽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
2.教师对阅读教学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 |
3.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失语言材料有效积累的意识和方法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
(一)积极激发学生主动自主阅读的兴趣,将语文阅读教学向学生阅读体验倾斜 |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
2.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
(二)通过“说”“读”“写”,打破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化形式 |
1.让“说”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 |
2.让“读”成为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 |
3.让“写”成为提升阅读能力运用的“秘诀” |
(三)阅读中努力形成“策略性知识”,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的培养 |
1.明确目标,分类进行积累 |
2.与已有阅读材料建构联系,形成语言积累的递进式发展 |
3.进行有效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
4.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长期阅读积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教学内容课堂观察表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语感的概念 |
二、语感教学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意义 |
五、国内、外相关研究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现状 |
一、教师教学方面 |
二、学生学习方面 |
三、教学效果评价方面 |
第二节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重视教师主导,忽视学生主动性 |
二、注重实践教学,轻视理论研究 |
三、语感教学理念落后,方法创新不足 |
第三节 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对教师与学生语感教学中的位置认知出现偏差 |
二、对语感教学理论研究价值认知不足 |
三、语感教学创造性不足 |
第二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意义 |
第一节 语感的特征 |
一、直觉性 |
二、联想性 |
三、整体性 |
四、情感性 |
五、体验性 |
第二节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
一、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
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
三、语文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 |
四、语感教学在农村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
第三节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的必要性 |
一、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 |
二、语文教学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 |
三、语文教学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
四、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索的新需求 |
第三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课堂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中语感能力特点的把握 |
第二节 课堂设计中语感训练的目标 |
一、深刻理解语感的形象感 |
二、准确感知语感的意蕴感 |
三、深刻感悟语感的情趣感 |
四、逐步理解语感的形式感 |
第三节 课堂设计中语感训练的实施 |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增加实践机会 |
二、语言训练与形象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仔细揣摩比较 |
第四章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对策 |
第一节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基本原则 |
一、主体性原则 |
二、启发性原则 |
三、参与性原则 |
四、全面性原则 |
第二节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具体措施 |
一、重视课堂教学,落实听说训练,激发学生语感 |
二、重视比较和品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语感 |
三、重视文章背诵,拓宽阅读范围,提高学生语感 |
四、重视文章写作,依托仿写,培养学生语感 |
第三节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保障措施 |
一、重视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评价,创造良好语感教学环境 |
二、重视课堂教学,提供外部支持,培育语文创新教学理念 |
三、重视合作教学,强化学习和研讨,提高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9)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课题研究的缘起 |
二、概念阐释 |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五、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对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认识 |
第一节 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
一、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
二、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
三、高年级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
第二节 语感的特征 |
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
二、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
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四、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
第三节 理想的语感培养状态 |
一、能激发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
二、能培养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
三、能培育悟性与灵性,提高表达水平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缺失的几种类型 |
第一节 教师无法正确把握学生的语感能力水平 |
一、现状 |
二、原因 |
第二节 教师在语感培养中方法单一 |
一、现状 |
二、原因 |
第三节 教师无法寻找到有效实施语感培养的突破口 |
一、现状 |
二、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实施语感培养的实践 |
第一节 明确语感培养目标 |
一、快速听辨和阅读相当程度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
二、准确理解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语气和节奏的能力 |
三、分辨及感受不同文体风格和情调的能力 |
四、运用积淀准确揣摩语言文字的分寸感、形象感的能力 |
第二节 语感培养的途径 |
一、正确把握的关键——语言形象的塑造 |
二、突破“单一”,走出误区 |
三、寻找语言形象塑造的突破口——素读 |
第三节 实践并提炼有效的课堂语感培养策略 |
一、语感类别和课堂语感培养策略的提炼 |
二、语感生成和课堂语感培养策略的提炼 |
三、语感品质和课堂语感培养策略的提炼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三个层次 |
第一节 初级层次——感知、积累 |
一、听说结合,感知语感 |
二、读写结合,积累语感 |
三、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 |
第二节 中级层次——领悟、分析 |
一、情感共鸣 |
二、理法分析 |
第三节 高级层次——内化、运用 |
一、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对语言材料进行品评与鉴赏 |
二、敢于质疑,进行多途径的语感实践,语感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现代修辞教学发展研究[D]. 马磊. 扬州大学, 2020(01)
- [2]新课标下洪镇涛语感教学实践研究[D]. 张丹.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3]中年级小学生语文语感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 薛范圆.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小学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D]. 杨姣.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学术着作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D]. 荀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D]. 杨晓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对长春市三所小学语文教学的调查[D]. 史雅晶. 长春师范大学, 2019(02)
- [8]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研究[D]. 陈海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9]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问题的研究[D]. 张蕾. 苏州大学, 2010(07)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