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舒关冲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gG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高媛[1](2019)在《妇炎舒胶囊对醋酸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妇炎舒胶囊对醋酸致痛小鼠模型的扭体阳性率、扭体潜伏时间、扭体次数及镇痛率的影响,探讨妇炎舒胶囊的镇痛作用,同时观察小鼠血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脑组织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s,β-EP)的含量,进一步探讨妇炎舒胶囊的镇痛机制。方法:选取SPF级KM小鼠72只,常规饲养7天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妇炎舒低剂量组、妇炎舒中剂量组、妇炎舒高剂量组、康妇炎胶囊组、阿司匹林组、空白组,每组各12只。分组当日开始灌胃,每天1次,连续7天。末次灌胃结束60min后,各组腹腔注射0.9%冰醋酸以诱导小鼠扭体反应,记录注射致痛剂后20min内各鼠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计算扭体阳性率及镇痛率。观察扭体行为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8只小鼠采集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PGE2、NO及脑组织中β-EP的含量。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妇炎舒高、中剂量组均能够显着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时间以及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妇炎舒高剂量组的扭体潜伏时间明显的长于低剂量组(P<0.05),其最低扭体阳性率最低为33.33%,最高镇痛率为95.26%,且妇炎舒中剂量组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与阿司匹林组和康妇炎组无明显差别(P>0.05)。2.与空白组比较,妇炎舒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地降低小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P<0.05),且妇炎舒中剂量组降低PGE2的效果与阿司匹林组和康妇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3.与空白组比较,妇炎舒高、中剂量组血清中的NO的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且妇炎舒中剂量组降低NO的效果与阿司匹林组和康妇炎组无明显差别(P>0.05),妇炎舒高剂量组血清中NO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4.与空白组对比,各组小鼠脑组织中β-EP的含量并无明显趋势,各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妇炎舒胶囊能够明显地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缩短扭体潜伏时间,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2.妇炎舒胶囊可能通过降低PGE2的含量发挥镇痛作用。3.妇炎舒胶囊可能通过降低NO的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夏琦[2](2019)在《土茯苓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胃、肝经。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湿疹、银屑病等免疫相关疾病,提示土茯苓可影响免疫调节。因此本课题通过亢进及抑制的免疫模型,期望揭示土茯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主要物质基础,并初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为土茯苓研究填补空缺,也为免疫调节剂的研发积累数据。方法:1.土茯苓水提取液对环孢素免疫抑制模型影响: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咪唑阳性对照组、土茯苓水提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用环孢素A溶液连续腹腔注射造模五天。成模后,土茯苓治疗组分别给予高(13.65 g·kg-1)、中(9.1 g·kg-1)、低(4.45g·kg-1)剂量土茯苓水提浓缩液,阳性对照组给予左旋咪唑溶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五天;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研磨成细胞浆,利用流式细胞测定仪分别考察土茯苓水提液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CD3+CD4+,CD3+CD8+的影响;小鼠脾脏组织经过包埋、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的过程,使用光镜显微镜拍照观察土茯苓水提液对脾脏的影响;小鼠脾脏组织研磨裂解后,酶标仪570nm波长下测定OD值,计算各个样本的蛋白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脾脏中IL-6、IL-2、IFN-γ蛋白水平,判断土茯苓水提液对免疫抑制下的脾细胞因子的影响。2.落新妇苷对血瘀银屑病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建立小鼠脾虚血瘀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他小鼠冰水游泳加饥饱失常15日;此后,造模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落新妇苷低(30.7 mg·kg-1)、中(61.4 mg·kg-1)、高(92.1 mg·kg-1)剂量组、甲氨蝶呤组(3.79 mg·kg-1),小鼠背部涂抹5%普萘洛尔乳剂制备血瘀-银屑病模型,造模同时给予对应治疗药物6日,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给予生理盐水;对小鼠背部皮损进行PASI评分;取材后测定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淋巴细胞、淋巴结淋巴细胞Treg/Th1/Th17细胞数量;对小鼠皮肤病理切片进行Baker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皮肤炎症因子IL-6/IL-17/IFN-γ以考察落新妇苷对血瘀银屑病模型影响。3.土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影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土茯苓多糖低(0.3595 g·kg-1)、中(0.7189 g·kg-1)、高(1.0784 g·kg-1)剂量组,左旋咪唑组(7.58 mg·kg-1),每组6只。除了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环磷酰胺(40 mg·kg-1)腹腔注射造膜,造模同时给药,连续十天。造模结束后取材,测定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脾脏CD3+CD19+细胞数量,考察土茯苓多糖对T、B细胞影响;通过细胞毒性试验,考察土茯苓多糖对刀豆蛋白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法测定,考察土茯苓多糖对小鼠脾T细胞的影响。结果:1.土茯苓水提取液对环孢素免疫抑制模型影响:环孢素A造模后,小鼠体重增长缓慢,脾脏肿大,脾指数显着增加,而胸腺指数显着降低,提示造模成功。左旋咪唑组和土茯苓中剂量组显着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除此之外,左旋咪唑组可使环孢素诱导降低的胸腺指数升高,土茯苓水提液对胸腺指数无显着影响;流式测定结果显示,土茯苓显着增加脾脏中T淋巴细胞CD4+的数量,对CD8+无显着影响;病理切片结果显示造模后脾脏被膜增厚浮肿,白髓萎缩,土茯苓可缓解脾脏白髓萎缩状态;土茯苓水提液可显着调低环孢素诱导后小鼠体内升高的IFN-γ的含量但对IL-6、IL-2无影响。2.落新妇苷对血瘀银屑病模型免疫功能影响:血瘀银屑病造模后,小鼠背部皮肤发红、增厚,部分小鼠有红斑,轻触有疼痛表现。落新妇苷中剂量、高剂量组小鼠背部皮肤皮损发红现象稍退,红斑处开始结痂脱落;落新妇苷高剂量组小鼠背部红色消退明显,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类似;PASI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PASI评分显着升高,落新妇苷可剂量依赖性减轻皮损及降低小鼠PASI评分,降低幅度低中高分别为10.42%、17.71%、27.08%;皮肤Baker评分结果显示,落新妇苷中剂量组可显着降低Baker评分;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造模后小鼠淋巴结中Treg、Th17及Th1数量显着增加,落新妇苷低、中、高剂量均显着降低Treg、Th1数量,但落新妇苷对小鼠脾脏Treg影响不大;小鼠皮损部位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血瘀银屑病造模后IL-17A、IL-6、IFN-γ在银屑病皮损部位显着升高,而落新妇苷可降低皮损部位IL-17A、IL-6、IFN-γ 含量,对 IL-17A、IFN-γ 影响更显着。3.土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影响:模型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多糖各给药剂量组可剂量依赖性逆转该趋势,以高剂量组效果最突出;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脾T、B淋巴细胞数量均降低,多糖可显着增加CD3+标记的T淋巴细胞数量,对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无显着影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剂量多糖组脾脏CD4+T淋巴细胞增加。结论:本课题结果表明,土茯苓水提液可促进T细胞介导的免疫作用,土茯苓多糖为其有效部位;土茯苓水提液中主要黄酮类成分落新妇苷对血瘀型银屑病模型有免疫抑制作用。落新妇苷和土茯苓多糖共同作用构成了土茯苓的免疫调节活性。
龙渊[3](2014)在《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关节,此外,肺、心、神经系统等器官或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翳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的侵蚀,滑膜反复炎症,最终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1]。随着现代医学对RA认识的进展,中医学者能结合现代医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治疗
李越[4](2014)在《牛磺酸对育成期蛋鸭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牛磺酸对5-10周龄笼养育成期蛋鸭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5周龄健康、体重接近的金定蛋鸭18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V组)分别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05%、0.10%、0.15%、0.20%牛磺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重一次并将余料回收,计算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随机抽取一只健康试鸭,进行颈部采血,并分离血清,测定其生化指标,然后将鸭完全放血处死,摘取免器官(脾脏、胸腺、法氏囊)待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0.15%牛磺酸时可显着提高生长期蛋鸭日增重(P<0.05),添加0.10%牛磺酸可显着降低料重比(P<0.05),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随饲粮牛磺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机体中抗氧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牛磺酸显着提高了血清和肝脏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添加0.10%-0.15%牛磺酸时显着提高了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但对肝脏中GSH-PX活性、血清中MDA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且抗氧化指标随着牛磺酸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机体中激素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牛磺酸可显着提高血清中生长激素的浓度(P<0.05),添加0.15%牛磺酸可显着提高血清中胰岛素的浓度(P<0.05)。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0.1%的牛磺酸显着降低葡萄糖(GLU)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P<0.05);添加0.1%~0.15%的牛磺酸能显着降低总胆固醇(TC)和尿素氮(BUN)的含量(P<0.05)。血液中免疫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0.15%的牛磺酸可显着提高血清中IgG、IgM的浓度(P<0.05),对血清中IgA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0.1%的牛磺酸对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影响显着(P<0.05),而对胸腺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0.1%牛磺酸时胸腺指数最大。添加0.15%的牛磺酸显着提高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P<0.05);添加0.05%~0.20%牛磺酸可提高血清中IL-2的浓度,且添加0.15%组浓度最大。由生长性能、机体免疫、代谢激素及抗氧化指标等变化可以得知,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的牛磺酸提高了蛋雏鸭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等功能。综合考虑各指标,通过二次曲线回归模型估测得出牛磺酸适宜添加水平为0.103%-0.141%。
宁青梅[5](2013)在《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为组方原则的临床经验方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瘀血痹阻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肝肾不足、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治则治法,为临床提供思路及方法。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照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期限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第0、4、8、12周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中医症候积分、VAS、HAQ、DAS28-3积分等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第0、12周血红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等实验室指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记录各种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替代指标消耗量。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ACR20、50、70标准及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疾病疗效评价:试验组达到ACR70标准3例,达到ACR50标准14例,达到ACR20标准11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达到ACR70标准0例,达到ACR50标准5例,达到ACR20标准13例,总有效率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30例临床控制4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控显率63.33%;对照组30例临床控制0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0%,控显率2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及控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比较:在关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关节压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夜间疼痛加重、腰膝酸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药物在改善上述症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疼痛夜间加重和腰膝酸软方面,疗效突出。在HAQ、VAS、实验室指标、替代指标及安全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不足、痰瘀痹阻证,在疾病疗效、症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安全级别方面,优于单用来氟米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肝肾不足、瘀血痹阻的病机特点,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是其有效的治法。
侯宏理[6](2013)在《顽痹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顽痹康丸治疗RA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本方对RA的临床安全性,阐明补肝肾清虚热方药和治法治疗RA的作用和机理,为滋补肝肾、清退虚热法治疗RA提供理论依据,为研制治疗RA高效安全天然药物奠定基础。方法:根据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原则,入选90例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以及中医辨证符合肝肾阴虚证标准的病人。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0例,以甲氨蝶吟片+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胶囊)+顽痹康丸治疗;对照1组30例,以甲氨蝶吟片+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胶囊)+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照2组30例,以甲氨蝶吟片+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①治疗后3组病例疗效比较(采用ACR标准),治疗组达到ACR70标准、ACR50标准及ACR20标准分别为0例、9例及17例,总有效率86.6%;对照1组达到ACR70标准、ACR50标准及ACR20标准分别为0例、5例及10例,总有效率达50.0%;对照2组达到ACR70标准、ACR50标准及ACR20标准分别为0例、3例及12例,总有效率达50.0%。3组均没有1个月治疗痊愈的病例。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3组在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及有效例数分别为16例、8例及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1组临床缓解、显效及有效例数分别为10例,6例,及7例,总有效率达76.6%;对照2组临床缓解、显效及有效例数分别为8例,9例,及7例,总有效率达73.3%;3组均没有1个月治疗痊愈的病例。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临床观察指标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总体减轻和消除患者症状、体征、炎性活动指标等方面有明显疗效(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比,治疗组在炎性指标ESR、CRP方面与对照1组相比无差距(P>0.05);而与对照2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关节压痛数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1);在关节肿胀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组在治疗后下降幅度方面,患者对疼痛的评价、患者对病情活动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HAQ指数方面,治疗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有显着性差异,而类风湿因子、晨僵时间指标3组相比均无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3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康丸方案治疗RA肝肾阴虚证比白芍总苷方案治疗或单纯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在改善症状等方面疗效更显着,在控制疾病活动的炎性指标方面亦有确切疗效。且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金凤[7](2013)在《芍药除血痹的理论探讨及其在肾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芍药是临床常用中药,现代方书记载其功效多为养血柔肝,行瘀止痛等。然而《本经》所言芍药“除血痹”(即祛风湿)的功效,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本研究系统整理、总结了中医古籍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对芍药祛风湿的认识及运用,为芍药祛风湿功效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帕夫林胶囊(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以进一步验证白芍总苷祛风湿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摘录古医籍对芍药的研究记载,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临床运用等,以进一步明确芍药的功效。收集符合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诊断,GFR≥60ml/min·1.73m2,且24小时蛋白定量≤1g,未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为帕夫林治疗组,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常规、24小时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Scr、BUN、UA)、血白蛋白(Alb)、肝功能、血常规,同时记录不良事件。并且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风湿症候积分。从而对帕夫林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芍药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通过对其在经方、历代治痹方中的运用探讨以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芍药具有除血痹祛风湿的功效。通过临床治疗发现,芍药制剂—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对慢性肾炎患者,能改善其风湿症候,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风湿症候积分更低(P<0.01);降低患者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夫林治疗组中长疗程组、高剂量组效果好于短疗程组、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帕夫林不良反应轻,主要表现为便溏、腹泻,经调整药物剂量后能改善。结论一、通过对芍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古籍研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在经方、历代治痹方中芍药运用探讨,明确芍药具有除血痹祛风湿的功效。二、帕夫林能明显改善慢性肾炎患者风湿症候,降低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但效果较弱,且与使用时间及剂量有关,治疗时间长、治疗量大,则其疗效愈佳。帕夫林不良反应轻,主要表现为腹泻,相比其他免疫抑制剂更大的副作用,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虞佳乐[8](2013)在《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致残率高,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RA主要的致残原因为滑膜炎症、关节血管翳形成后造成的关节骨质破坏。本病为全球性疾病,多发在育龄期妇女,RA的发病率在我国约为0.4%,全球为0.5%~1.0%。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属中医“痹证”范围。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已经明确破骨细胞(OC)是导致RA发病过程中多关节进行性软骨和骨质侵蚀破坏、骨矿物质密度溶解丢失的重要参与者,而RANK/RANKL/OPG系统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最重要的信号通路,参与RA骨破坏的基本过程。《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因其疗效确切,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前研究表明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减轻RA的临床症状,使病情缓解。但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RA的治疗作用的机制还尚不明确,需要近一步的研究。研究目的:采用病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指标,观察经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鼠骨破坏的抑制作用,以免疫抑制剂和非甾类抗炎药作对照,探讨其对骨破坏的作用机制。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公认的II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arthritis CIA),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非甾体抗炎药萘普生作对照,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来氟米特组;萘普生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共五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4组均以含II型胶原的完全弗氏佐剂致敏后第14天后,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CIA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况,各个时间关节肿胀程度的变化。在免疫4周后,脱颈处死大鼠,HE染色制作左后肢踝关节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IA大鼠踝关节组织RANKL/OPG的表达水平。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缓解和抑制CIA大鼠关节骨破坏的作用机理。结果:在对关节炎的改善程度上,给药2周时,桂芍知母汤组与萘普生及来氟米特组疗效相当,药物干预4周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萘普生组,差异显着(P<0.01);与来氟米特组疗效相当,差别无意义(P>0.05);对OPGmRNA、RANKLmRNA光密度值的影响上桂枝芍药知母汤组优于萘普生组,差别有意义(P<0.05);来氟米特组与桂枝芍药知母汤组相比,疗效相当,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CIA模型鼠继发性关节肿胀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其可能通过通过抑制RANKL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OPGmRNA的表达水平,起到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化,达到缓解或阻止关节的损伤破坏的作用。
吕耿彬[9](2013)在《双藤微乳凝胶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本课题为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双藤微乳凝胶剂的临床前开发研究”(编号:2012B091100486)部分研究内容。课题组拟将临床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药雷公藤和青风藤配伍,并制备成微乳凝胶新剂型,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药效学的初步研究,开发成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微乳凝胶新剂型,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本课题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为更多其他外用中药有效成分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2方法2.1双藤微乳凝胶制剂处方前研究对雷公藤甲素、青藤碱HPLC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考察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2.2双藤微乳的制备根据油相中雷公藤甲素、青藤碱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增溶量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成型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并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化空白微乳处方。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载药量考察,确定双藤微乳处方,并对双藤微乳的理化性质进行考察。2.3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对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工艺以及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外观性状、体外经皮渗透速率等为指标,筛选凝胶骨架类型和用量,并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2.4双藤微乳凝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对制备成型的双藤微乳凝胶的外观性状、黏度、pH值、粒径、含量、稳定性、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和皮肤刺激性等内容进行考察。2.5双藤微乳凝胶药效学的初步研究2.5.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利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比较双藤微乳凝胶组、单用青风藤、雷公藤提取物的微乳凝胶,以及市售的醋酸泼尼松软膏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以体重足趾容积的变化、关节炎指数(AI)、动物状态观察为指标进行记录,给药组与对照组间作差异显着性t检验。2.5.2镇痛实验研究利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比较双藤微乳凝胶与单用青风藤、雷公藤提取物的微乳凝胶以及市售的消炎镇痛药布洛芬软膏的镇痛效果。记录各鼠20分钟内扭体反应次数,并计算抑制率,对给药组与对照组间作差异显着性t检验。3结果3.1双藤微乳凝胶制剂处方前研究雷公藤甲素、青藤碱HPLC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如下:雷公藤甲素:色谱柱为 Agilent TC-C18 ODS 柱(5μm,250mm×4.6 mm);Phenomenex保护柱;流速:1mL·min-1;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45:55);检测波长为218nm。青藤碱: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55:45),水中加入0.2%的三乙胺;检测波长为265nm。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雷公藤甲素、青藤碱的出峰时间分别为13.8min和8.6min,峰型良好,精密度和稳定性符合分析要求,且色谱峰分离度较高,阴性对照无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油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P分别为0.69 和 1.98。3.2双藤微乳的制备通过考察不同油相中指标成分雷公藤甲素、青藤碱的溶解度,表面活性剂的增溶量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成型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为油酸、AEO-9和OP乳化剂(8:2)、无水乙醇;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出Km1:1、Km1:2、Km1:3、Km3:2、Km2:3、Km2:1六个成型性较好的空白微乳处方;按照0.5%的载药量和不同的Km值制备六种含药微乳,并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表明Km2:1的微乳为最佳处方;通过载药量考察,确定双藤微乳最大载药量为1%,最终确定双藤微乳的处方为1%药物,1.58%油酸,7.58%AEO-9,1.89%OP-乳化剂,4.73%乙醇,83.22%水。双藤微乳理化性质考察结果如下:双藤微乳为金黄色透明澄清液体;通过染色法证明双藤微乳为OW型的微乳;通过对三批双藤微乳粒径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其平均粒径为20.8±0.3nm,通过对三批双藤微乳的黏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平均黏度为11.3±0.2mpa·s;对三批微乳的pH值进行测定,结果分别为5.89、5.77、5.86,平均pH值为5.84±0.06,RSD=1.07%,证明双藤微乳为弱酸性的液体。通过离心实验考察双藤微乳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微乳离心后仍澄清透明,未见相分离、沉淀或者浑浊等现象的出现,稳定性较好。3.3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当选择卡波姆940作为凝胶骨架基质时,所制得的双藤微乳凝胶为金黄色澄清透明的凝胶状制剂,黏性较强,久置后未见浑浊,因此本实验选择卡波姆940为凝胶骨架基质,而最佳的卡波姆940浓度为2%。3.4双藤微乳凝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双藤微乳凝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如下:外观性状为金黄色且澄清透明、均匀、细腻的凝胶状制剂,稳定性良好;通过对三批双藤微乳凝胶的黏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平均黏度为16.3±0.1pa·s;对三批微乳凝胶的pH值进行测定,表明其平均pH值为6.14±0.07,证明双藤微乳凝胶适合经皮给药。通过对三批双藤微乳凝胶中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青藤碱的含量为5.969mg·g-1,雷公藤甲素的含量为2.993μg·g-1。通过耐热、耐寒、室温留样试验对双藤微乳凝胶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双藤微乳凝胶外观性状良好,pH值、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表明双藤微乳凝胶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可知双藤微乳、双藤微乳凝胶中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24h累积渗透量和经皮渗透速率均优于凝胶组,微乳中加入凝胶骨架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经皮渗透速率低于微乳组。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表明,双藤微乳凝胶中的药物以及基质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但对破损皮肤具有轻度的刺激性。3.5双藤微乳凝胶药效学的初步研究3.5.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双藤微乳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雷公藤或者青风藤组,作用强度与醋酸泼尼松软膏组相似。提示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两药的用药剂量,对佐剂性关节炎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3.5.2镇痛实验研究双藤微乳凝胶组的疼痛抑制率较高,在所用的配伍剂量下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抑制的增强作用不明显。
杨敏[10](2010)在《补肾活血胶囊对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补肾活血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djuvant arthritis,AA)的实验研究,探讨“补肾活血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补肾活血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造模,造模后“补肾活血胶囊”不同剂量组用其水溶液灌胃,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水溶液灌胃,空白组用蒸溜水灌胃。观察“补肾活血胶囊”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的关节炎指数(AI)、足跖肿胀厚度、体重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以及观察左后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补肾活血胶囊”不同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大鼠左、右足跖肿胀厚度和AI以及抑制TNF-a、IgG、IgM、IL-1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P<0.01),并能增加大鼠体重(P<0.05);“补肾活血胶囊”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大鼠右足跖肿胀厚度和AI以及抑制TNF-a、IgG、IgM、IL-1的表达,其中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中、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活血胶囊”不同剂量组在病理改变方面均能抑制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其中以高剂量组的作用更明显。结论:“补肾活血胶囊”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基础可能与抑制机体体液免疫,拮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关。
二、舒关冲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gG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舒关冲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gG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妇炎舒胶囊对醋酸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S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中医药治疗PID及SPID的实验研究概况 |
1 药效学研究 |
1.1 镇痛作用 |
1.2 抗炎作用 |
1.3 抗菌作用 |
2 疗效机制研究 |
2.1 抗炎机制 |
2.1.1 调节致炎/抗炎失衡 |
2.1.2 调节粘连相关因子 |
2.1.3 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 |
2.2 抗氧化机制 |
2.3 细胞凋亡机制 |
2.4 调节血液黏稠度 |
2.5 调节机体免疫力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动物饲养环境 |
1.3 实验主要器械和设备 |
1.3.1 主要器械 |
1.3.2 主要设备 |
1.4 实验试剂 |
1.5 实验药物 |
1.5.1 实验组药物 |
1.5.2 阳性对照组药物 |
1.5.3 化学试剂 |
1.5.4 0.9%冰醋酸及药物混悬液的配制 |
2 方法 |
2.1 确定冰醋酸浓度 |
2.2 分组 |
2.3 实验设计 |
2.4 标本采集与处理 |
2.5 检测技术与方法 |
2.5.1 观察小鼠扭体行为 |
2.5.2 检测小鼠血清PGE2、NO的含量 |
2.5.3 检测小鼠脑组织中β-EP的含量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扭体反应的实验结果 |
3.1.1 小鼠扭体阳性率 |
3.1.2 小鼠扭体潜伏时间 |
3.1.3 小鼠扭体次数 |
3.1.4 小鼠扭体镇痛率 |
3.2 小鼠血清中PGE2、NO及脑组织中β-EP的实验结果 |
3.2.1 PGE2 的实验结果 |
3.2.2 NO的实验结果 |
3.2.3 β-EP的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研究模型的选择 |
4.1.1 研究模型 |
4.1.2 温度和醋酸浓度对小鼠扭体模型的影响 |
4.2 妇炎舒胶囊的相关研究 |
4.2.1 妇炎舒胶囊药物分析 |
4.2.2 妇炎舒胶囊的前期研究 |
4.3 PGE2、NO、β-EP与镇痛作用的关系 |
4.3.1 PGE2 与镇痛作用的关系 |
4.3.2 NO与镇痛作用的关系 |
4.3.3 β-EP与镇痛作用的关系 |
5 结论 |
主要工作与创新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2)土茯苓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土茯苓研究现状 |
1.1.1 土茯苓的临床研究 |
1.1.2 土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
1.1.3 土茯苓药理药效研究现状 |
1.2 中药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
1.2.1 免疫系统调节原理 |
1.2.2 免疫系统对疾病的调节 |
1.2.3 中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1.2.4 中药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1.3 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动物模型概况 |
1.3.1 免疫抑制模型 |
1.3.2 免疫亢进模型 |
1.4 本文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土茯苓水提液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动物 |
2.1.2 药物 |
2.1.3 试剂 |
2.1.4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试药和试剂的配制 |
2.2.2 环孢素免疫抑制模型制备[68]及给药 |
2.2.3 脾脏淋巴细胞前处理及检测 |
2.2.4 小鼠脾脏HE染色切片制备及观察 |
2.2.5 小鼠脾脏细胞因子测定 |
2.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4 实验结果 |
2.4.1 土茯苓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 |
2.4.2 土茯苓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组织的影响 |
2.4.3 土茯苓水提液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2.4.4 土茯苓水提浓缩液对免疫抑制小鼠脾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 |
2.5 讨论与小结 |
2.6 小结 |
第三章 土茯苓主要成分落新妇苷对亢进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探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动物 |
3.1.2 药物 |
3.1.3 试剂 |
3.1.4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土茯苓提取液中落新妇苷的含量测定 |
3.2.2 药液的制备 |
3.2.3 普萘洛尔微乳制备 |
3.2.4 血瘀模型的制备 |
3.2.5 血瘀银屑病模型制备[78]及给药 |
3.2.6 试验观察与评分 |
3.2.7 皮肤HE染色切片制备及观察 |
3.2.8 小鼠脾脏T调节细胞测定 |
3.2.9 小鼠淋巴结Th1/Th17辅助细胞亚群及T调节细胞测定 |
3.2.10 小鼠皮肤细胞因子测定 |
3.3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4 实验结果 |
3.4.1 含量测定结果 |
3.4.2 模型制备情况 |
3.4.3 落新妇苷对小鼠血瘀-银屑病模型皮损程度的影响 |
3.4.4 Baker评分考察落新妇苷对小鼠血瘀-银屑病皮损影响 |
3.4.5 Baker评分考察落新妇苷对小鼠血瘀-银屑病皮损影响 |
3.4.6 落新妇苷对血瘀-银屑病小鼠皮肤细胞因子的影响 |
3.4.7 落新妇苷对血瘀-银屑病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四章 土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1.1 动物 |
4.1.2 药物 |
4.1.3 仪器 |
4.1.4 试剂 |
4.2 实验用药配制及提取 |
4.2.1 土茯苓多糖提取 |
4.2.2 溶液配制 |
4.3 实验方法 |
4.3.1 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的制备[117]及给药 |
4.3.2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力测定 |
4.3.3 小鼠脾T、B淋巴细胞流式检测 |
4.3.4 小鼠脾T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 |
4.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4.5 实验结果 |
4.5.1 土茯苓多糖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 |
4.5.2 土茯苓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4.5.3 土茯苓多糖对脾脏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
4.5.4 土茯苓多糖对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随机数表 |
附录2: 随机数字分组 |
附录3: 英文缩略语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分期辨证治疗 |
2.2 分型辨证治疗 |
2.3 专方治疗 |
2.4 其它疗法 |
3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效学研究进展 |
3.1 对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
3.2 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
3.3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选择性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
3.4 病理形态学观察 |
3.5 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观察 |
3.6 对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
3.7 中医药对RA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
3.8 中医药对RA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
4 结语 |
(4)牛磺酸对育成期蛋鸭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鸭生产概况 |
1.1.1 我国鸭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
1.1.2 我国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2 牛磺酸的概况 |
1.2.1 牛磺酸的结构与性质 |
1.2.2 牛磺酸在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
1.3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 |
1.3.1 调节脂类代谢 |
1.3.2 促进糖代谢 |
1.3.3 促进蛋白质、氨基酸代谢 |
1.3.4 促进矿物质元素代谢 |
1.3.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3.6 牛磺酸的抗氧化作用 |
1.3.7 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1.3.8 牛磺酸对繁殖性能的作用 |
1.4 牛磺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
1.4.1 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
1.4.2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5 牛磺酸的制备 |
1.5.1 从天然物中提取 |
1.5.2 化学合成法 |
1.6 牛磺酸的生产概况 |
1.6.1 牛磺酸的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
1.6.2 牛磺酸面临的问题 |
1.7 试验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方法 |
2.2.1 饲养试验 |
2.2.2 样品采集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饲养试验结果 |
3.1.1 牛磺酸对试鸭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
3.1.2 牛磺酸对试鸭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
3.1.3 牛磺酸对试鸭料重比的影响 |
3.1.4 生产性能对牛磺酸添加量的估计 |
3.2 生化指标结果 |
3.2.1 牛磺酸对血清和肝脏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3.2.2 抗氧化指标对牛磺酸添加量的估计 |
3.2.3 牛磺酸对试鸭血清中相关激素GH、InS浓度的影响 |
3.2.4 血清中相关激素对牛磺酸添加量的估计 |
3.2.5 牛磺酸对试鸭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的影响 |
3.2.6 GLU、TG、BUN对牛磺酸添加量的估计 |
3.3 免疫指标结果 |
3.3.1 牛磺酸对试鸭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3.2 牛磺酸对试鸭血清中IgG、IgA、IgM免疫性能的影响 |
3.3.3 牛磺酸对试鸭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 |
3.3.4 免疫指标对牛磺酸添加量的估计 |
4 讨论 |
4.1 牛磺酸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
4.2 牛磺酸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1 牛磺酸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4.2.2 牛磺酸对机体激素代谢的影响 |
4.2.3 牛磺酸对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尿素氮的影响 |
4.3 牛磺酸对试鸭免疫器官及免疫性能的影响 |
4.3.1 牛磺酸对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3.2 牛磺酸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4.3.3 牛磺酸对总蛋白、白蛋白、IL-2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设计 |
2.1 总体设计 |
2.2 随机方法 |
2.3 样本含量 |
2.4 对照方法 |
3.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 |
3.1 研究人群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4.治疗方案 |
4.1 试验药物 |
4.2 辨证治疗方案 |
4.3 合并用药规定 |
5.临床试验步骤及观察指标 |
5.1 临床试验流程图 |
5.2 观察指标 |
6.有效性评价 |
6.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6.2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
6.3 DAS28-3 |
6.4 实验室指标评价 |
7.不良事件观察 |
7.1 定义 |
7.2 不良事件的记录 |
8.统计分析 |
9.研究结果 |
9.1 治疗前数据分析 |
9.2 治疗后数据分析 |
9.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肾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理论依据 |
1.1 肝肾不足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
1.2 瘀血痹阻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病机关键 |
2.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补益肝肾法现代医学研究 |
2.2 活血化瘀法的现代医学研究 |
3.肾痹汤的配伍特点及功效 |
3.1 组方特点 |
3.2 方药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顽痹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临床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
2.2 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型的中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的选择标准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研究方法 |
1 临床研究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治疗组(顽痹康丸)治则 |
1.2.2 对照1组(白芍总苷胶囊)适应症 |
1.2.3 对照2组(甲氨蝶呤片+美洛昔康胶囊) |
1.2.4 常规维持用药 |
2 观察指标 |
2.1 人口学资料 |
2.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3 观察时间 |
2.4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临床一般资料 |
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疾病状态比较 |
3 治疗前后病人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证候比较 |
3.1 治疗前后3组间比较 |
3.2 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 |
3.3 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 |
3.4 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 |
4 疾病疗效分析 |
5 证候疗效分析 |
理论探讨 |
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与研究 |
1.1 RA的病因研究 |
1.2 RA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1.3 RA的现代医学治疗 |
1.3.1 传统药物治疗 |
1.3.2 糖皮质激素 |
1.3.3 小分子化合物 |
1.3.4 生物制剂 |
1.4 外科治疗 |
1.4.1 滑膜切除术 |
1.4.2 人工关节置换术 |
1.4.3 其他软组织手术 |
2 中医对RA的认识与研究 |
2.1 中医病名 |
2.2 中医病因及病机 |
2.2.1 痹证病因 |
2.2.2 中医病机 |
2.3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 |
2.3.1 辨证论治 |
2.3.2 专方经验 |
2.3.3 单味中药治疗 |
2.3.4 针灸 |
3 中药治疗RA的机理 |
4 顽痹康丸的组成及作用机理分析 |
4.1 本方药物组成 |
4.2 功用主治 |
4.3 配伍分析 |
4.3.1 君药 |
4.3.2 臣药 |
4.3.3 佐药 |
4.3.4 使药 |
5 毒副作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B 病例观察表 |
(7)芍药除血痹的理论探讨及其在肾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芍药除血痹的理论研究 |
一、中医古籍文献对芍药的研究 |
(一) 赤白芍之分 |
(二) 芍药的性味 |
(三) 芍药的归经 |
(四) 芍药的功效主治 |
二、对痹证与血痹的认识 |
三、芍药祛风湿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四、芍药除血痹在古医籍中的运用 |
(一) 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
1. 黄芪桂枝五物汤 |
2. 桂枝芍药知母汤 |
3. 桂枝汤 |
4. 附子汤 |
5. 乌头汤 |
6. 真武汤 |
(二) 历代古医籍中的记载 |
1. 唐代 |
2. 宋代 |
3. 明代 |
4. 清代 |
5. 现代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1. 纳入标准 |
2. 排除标准 |
(二) 研究方法 |
1. 分组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西医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临床疗效 |
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 临床疗效比较 |
(三) 两组患者主要评价指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变化 |
2.治疗组治疗时间、剂量及疗效变化 |
(四) 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8)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
综述二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CIA 模型的建立 |
2.2 分组及处理 |
2.3 关节炎评价指标 |
2.4 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 |
2.5 OPGmRNA、RANKLmRNA 光密度值测定 |
2.6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9)双藤微乳凝胶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雷公藤的研究现状 |
1.1.1 化学成分 |
1.1.2 药理作用 |
1.1.3 不良反应 |
1.1.4 减毒增效研究 |
1.2 青风藤的研究现状 |
1.2.1 化学成分 |
1.2.2 药理作用 |
1.2.3 不良反应 |
1.2.4 改剂型研究 |
1.3 微乳凝胶剂的研究现状 |
1.3.1 微乳的研究现状 |
1.3.2 微乳凝胶的研究现状 |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现状 |
1.4.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 |
1.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因 |
1.4.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1.4.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
1.5 本课题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设计、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1.5.1 选题依据 |
1.5.2 研究内容设计方案 |
1.5.3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章 双藤微乳凝胶制剂处方前研究 |
2.1 仪器与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
2.2.2 雷公藤甲素、青藤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2.3 讨论 |
2.3.1 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HPLC分析方法的研究 |
2.3.2 油水分配系数测定方法的选择 |
2.3.3 雷公藤甲素、青藤碱的油水分配系数 |
第3章 双藤微乳的制备 |
3.1 仪器与材料 |
3.1.1 仪器 |
3.1.2 试药 |
3.1.3 实验动物 |
3.2 方法与结果 |
3.2.1 空白微乳的制备 |
3.2.2 含药微乳的制备 |
3.2.3 双藤微乳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研究 |
3.2.4 双藤微乳载药量考察 |
3.2.5 最佳双藤微乳处方的理化性质考察 |
3.3 讨论 |
3.3.1 油相的种类和用量考察 |
3.3.2 乳化剂的选择及微乳的成型性 |
3.3.3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其稳定性 |
3.3.4 关于三元相图的绘制 |
3.3.5 体外渗透实验对微乳处方的筛选 |
3.3.6 关于微乳的载药量 |
第4章 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 |
4.1 仪器与材料 |
4.1.1 仪器 |
4.1.2 试药 |
4.1.3 实验动物 |
4.2 方法与结果 |
4.2.1 凝胶骨架的选择 |
4.2.2 凝胶浓度的确定 |
4.2.3 制备工艺的确定 |
4.3 讨论 |
4.3.1 关于凝胶骨架的选择 |
4.3.2 关于微乳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 |
第5章 双藤微乳凝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5.1 仪器与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药 |
5.1.3 实验动物 |
5.2 方法与结果 |
5.2.1 外观性状 |
5.2.2 黏度 |
5.2.3 pH值测定 |
5.2.4 粒径考察 |
5.2.5 含量测定 |
5.2.6 双藤微乳凝胶初步稳定性考察 |
5.2.7 双藤微乳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考察 |
5.2.8 双藤微乳凝胶皮肤刺激性研究 |
5.3 讨论 |
5.3.1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的稳定性 |
5.3.2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经皮渗透特性 |
5.3.3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的皮肤刺激性 |
第6章 双藤微乳凝胶药效学初步研究 |
6.1 仪器与材料 |
6.1.1 仪器 |
6.1.2 试药 |
6.1.3 实验动物 |
6.2 方法与结果 |
6.2.1 双藤微乳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作用 |
6.2.2 双藤微乳凝胶镇痛实验研究 |
6.3 讨论 |
6.3.1 关于AA大鼠模型的制备 |
6.3.2 双藤微乳凝胶的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 |
6.3.3 关于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 |
6.3.4 双藤微乳凝胶镇痛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10)补肾活血胶囊对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部分 |
一、祖国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二、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三、中医从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四、导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经验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主要药品及试剂 |
1.3 实验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造模方法及分组 |
2.2 给药方法 |
2.3 选择的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补肾活血胶囊”对 SD 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的影响 |
3.3 “补肾活血胶囊”对 SD 大鼠双侧足跖肿胀厚度、体重的改变的影响 |
3.4 补肾活血胶囊对 SD 大鼠 TNF-a、IgG、IgM、IL-1 的影响 |
3.5 各组 SD 大鼠左后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改变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4.2 对照药物的选择 |
4.3 检测指标的选择 |
4.4 补肾活血胶囊的组方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
4.5 补肾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
4.6 结论 |
5 存在的问题及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舒关冲剂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IgG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妇炎舒胶囊对醋酸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高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土茯苓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D]. 夏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与治疗[J]. 龙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11)
- [4]牛磺酸对育成期蛋鸭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李越.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5]肾痹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宁青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顽痹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肝肾阴虚型的临床观察[D]. 侯宏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10)
- [7]芍药除血痹的理论探讨及其在肾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D]. 金凤.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2)
- [8]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踝关节RANKL/OPG水平的影响[D]. 虞佳乐.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双藤微乳凝胶剂的研制[D]. 吕耿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补肾活血胶囊对SD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 杨敏. 陕西中医学院,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