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

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

一、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祝玉卿[1](2012)在《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然而该项技术在兽医领域发展缓慢,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小动物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则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尚无该项技术应用于猫的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猫的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猫腹腔的探查;并在最佳气腹压条件下完成了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切断吻合术和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同时与相应的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本实验选用本地杂种成年猫50只,雌雄各半,平均体重3kg。在同一条件下饲养一个月,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健康即开始试验,整个实验过程中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试验在呼吸麻醉下进行,于麻醉前15min,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04mg/kg体重;静脉注射丙泊酚1mL/kg体重,诱导麻醉;用3.0号气管插管在喉镜辅助下进行插管,插管固定完毕后即刻吸入1.3MAC异氟烷,维持麻醉,同时设定呼吸麻醉机的吸呼比为1:2,潮气量为15~20ml/kg体重,呼吸次数为15~20次/分钟。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A组为麻醉组,即非气腹对照组,B组气腹压为4mmHg,C组气腹压为6mmHg,D组气腹压为8mmHg,E组气腹压为10mmHg。并设定在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10min(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放气10min(T7)、放气30min (T8),相对应麻醉对照组在麻醉0min(T0)、10min (T1)、20min (T2)、30min (T3)、45min (T4)、60min (T5)、90min (T6)、100min (T7)、120min (T8),以上9个时间点检测这四种气腹压值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体温监测、呼吸功能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电监测、脑电监测等。同时观察并拍摄不同气腹压下,腹腔的膨隆状态和腹腔脏器的暴露程度等。将试验猫随机分成七组,每组6只,利用试验确定的较理想气腹压值充气腹,完成猫的腹腔镜腹部探查术、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腹腔镜肾脏与肾盂切开缝合术和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输尿管断端吻合术、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并对腹腔镜和开放性手术进行术前(TO)、术后即刻(T1)、术后1d (T2)、2d (T3)、3d (T4)、4d (T5)、5d (T6)、7d (T7)八个时间点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和氧化应激指标、呼吸和循环功能、肝脏和肾脏功能等的监测,以及对精神状态、饮食欲、疼痛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的评价。监测指标中,呼吸循环功能主要测定实验动物的体温、呼吸、脉搏和心律等;血常规和血液生化主要测定白细胞数和肝、肾功能;创伤应激主要检测皮质醇(CORT)和儿茶酚胺(CA);氧化应激主要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性谷光甘肽(GSH);免疫指标主要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疼痛主要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以及SDS评分和VAS评分。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C02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力维持在6mmHg已能满足猫的部分腹腔镜泌尿系统手术的需要,而且对体温、呼吸、循环、血气、心电和脑电等各参数虽然有变化,但仍在机体代偿的范围之内,是安全的。而高气腹压对机体的影响明显高于低气腹压,应尽量避免选择10mmHg和10mmHg以上的高气腹压。2.腹腔镜技术在猫腹腔探查术中的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行猫的腹腔镜探查术,具有创伤相对小,视野开阔,层次清晰,且具有放大效应,可直接观察腹腔脏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甚至包括病变情况,确诊率高,减少了探查的盲目性,更有助于决定手术方式及切口部位选择,因此极具临床诊疗价值。3.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在最佳气腹压下成功的完成了18例猫的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腹腔镜肾脏肾盂切开缝合术和相应的18例开放性手术,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并且各项监测指标检测结果证明了腹腔镜手术组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性术式,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猫的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猫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同时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临床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特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张士霞[2](2014)在《微创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消化道瘘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创外科是外科领域中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腹腔镜外科是微创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微创、视野清晰、出血少、疼痛反应轻、术后机体恢复快和组织粘连少等优点,该技术已经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和肯定。人医腹腔镜手术技术的研究中,消化道各部位的瘘管手术已有报道,在动物医学中,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的开展还相对比较滞后,目前国内外尚无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型猪消化道瘘管安装的报道。因此,本课题进行了小型猪腹腔镜手术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的选择实验;在最佳气腹压条件下设计并完成小型猪腹腔镜胃瘘管手术、小型猪腹腔镜十二指肠瘘管手术、小型猪腹腔镜回肠瘘管手术;评估小型猪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的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小型猪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将小型猪随机平均分为5组,每组6头,进行最佳气腹压的筛选实验。A组为麻醉组,即OmmHg气腹压组;B组为6mmHg气腹压组;C组为8mmHg气腹压组;D组为10mmHg气腹压组;E组为12mmHg气腹压组。各组分别于设定的时间点来监测小型猪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氧化应激参数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筛选出对机体影响较小,既安全又适合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将小型猪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6头,进行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和开腹消化道瘘管手术实验。通过最佳气腹压值充气腹、手术通路建立、腹腔镜下脏器查找、缝合固定、荷包缝合、瘘管插入、瘘管引出及腹腔闭合等操作步骤进行小型猪腹腔镜胃瘘管手术、小型猪腹腔镜十二指肠瘘管手术和小型猪腹腔镜回肠瘘管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监测小型猪的临床体征、心率、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小型猪术后的精神状态、饮食欲、伤口愈合情况和术后消化液的采集情况,以及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的粘连情况。并于术后抽取耳缘静脉血检测白细胞总数、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p和肿瘤坏死因子-α。实验结果表明,低气腹压下难以满足手术中观察及操作的要求,高气腹压下手术视野显露充分,手术操作方便,但手术危险性较大。10mmHg气腹压表现出对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内分泌激素影响不大,很快恢复,其中丙二醛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变化较为明显,丙二醛在气腹40mmin一直到放气后4h还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极显着,放气后1d基本恢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气腹25min到气腹60min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极显着,放气后10min基本恢复。所以,小型猪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为10mmHg,10mmHg气腹压既安全义适合进行手术。本课题在最佳气腹压下成功的完成了小型猪腹腔镜胃瘘管手术、小型猪腹腔镜十二指肠瘘管手术、小型猪腹腔镜回肠瘘管手术,以及相应的开腹手术。所有小型猪全部存活,术中和术后没有发生较大的并发症。从手术结束到瘘管移除过程中,所有小型猪精神状态良好,未发现任何弓腰、呻吟等疼痛表现,饮食欲和排便情况正常。术后腹壁瘘管引出位点未发现有消化液渗漏的情况,但存在轻微的炎症,所有小型猪均于术后5-7d炎症消失。术后均能有效的取出消化液。术后35d腹腔镜二次探查中,胃、十二指肠、回肠与腹壁间分别形成稳定的粘连,未见其他异常。小型猪腹腔镜胃瘘管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50min,手术套管切口平均长度为2.5cm,相应开腹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7.67min,切口长度平均约8cm小型猪腹腔镜十二指肠瘘管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4.83min,手术套管切口平均长度为2cm,相应开腹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3min,切口长度平均约6cm;小型猪腹腔镜回肠瘘管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3.38mmin,手术套管切口平均长度为2cm,相应开腹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3.67min,切口长度平均约6cm。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和开腹消化道瘘管手术对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心率、体温、血压、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所有小型猪都能正常耐受,并且很快恢复到正常,但是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对机体的影响较小。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仅仅短期内对机体炎性反应产生影响,表现为术后全血中白细胞总数的升高,血清中IL-6、TNF-α、IL-1β浓度的增加,炎性指标含量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很快就可恢复,但是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引起的机体炎性反应程度比开腹手术要轻。通过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注射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身麻醉和小型猪自主呼吸的状态下,小型猪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为1OmmHg,10mmHg气腹压既安全又适合进行手术。2.成功地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小型猪胃瘘管手术、小型猪十二指肠瘘管手术和小型猪回肠瘘管手术,证明了腹腔镜技术在小型猪消化道瘘管安装中的可行性。3.通过手术期间对小型猪临床体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进行监测,以及术后对小型猪精神状态、饮食欲和伤口愈合等进行评估,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小型猪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的安全性。4.与开腹消化道瘘管手术相比,小型猪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对动物机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机体炎性反应程度轻,术后恢复较快。

殷越[3](2020)在《不同冷水浴方案对耐力型和速度型运动后生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和练习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冷水浴来缓解运动后的疲劳,加速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恢复。以往研究采用的多种不同水温和时间组合的冷水浴方案均能够产生一定的恢复效果,但有助于短期内恢复的适宜冷水浴方案仍然难以确定,尚需在对不同冷水浴方案中水温与时间组合加以控制的条件下寻求其相对较佳的恢复效应。恢复的效果是针对不同运动类型的需求而言的,而以往研究中选用的运动项目比较单一,代表性较低。本研究选择3种不同水温与时间组合的冷水浴方案作为耐力型运动和速度型运动后恢复手段,探讨其对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短期恢复效应。目的:本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水温与时间组合的冷水浴方案与被动恢复对一次性耐力型运动和速度型运动后生理机能及短时间内再次运动能力的恢复效果,探索其机制,为冷水浴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整理已有文献资料,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本研究招募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4名,随机将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2人,每位受试者需参与4次实验。一组受试者采用耐力型运动,运动方案为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测试,起始功率50w,每3min递增50w,转数维持在55-65RPM之间,直至受试者无法维持规定转数即运动结束。另一组受试者采用速度型运动,运动方案为Wingate测试,受试者需全力骑行30s,阻力选择0.075kg/kg·BW。实验前对每位受试者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包括年龄,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以及身体质量指数。正式实验中,受试者到达实验室后安静休息15min,随后对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血流灌注指数、核心体温和体表温度进行基础值采集。基础值采集完毕进行第一次运动,运动结束即刻采集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核心体温和体表温度,耐力型运动后记录运动时长,速度型运动后记录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运动结束后恢复1h,恢复过程中每次实验受试者采用1种恢复方案,恢复方案分别为被动恢复和3种冷水浴方案,即CON(PAS),C1(15℃,15min),C2(10℃,10min)和C3(10℃,15min)。恢复过程中第5,10,15,60min采集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血流灌注指数、核心体温和体表温度;恢复阶段15-45min进行Omegawave身体机能测试,记录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机制活性。恢复结束后再重复一次运动方案,运动结束后采集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核心体温和体表温度。结果:耐力型运动方案:恢复阶段第5min,C2组血流灌注指数为11.38±6.03,显着高于CON组4.88±2.45(P<0.05),C3组血流灌注指数为14.14±2.84,显着高于C1组9.25±3.40(P<0.05)和CON组4.88±2.45(P<0.01)。恢复阶段第10min,CON组体表温度为33.84±0.67℃,显着低于C1组34.97±0.94℃(P<0.05)。恢复阶段第15min,CON组体表温度为33.55±0.79℃,显着低于C1组35.05±0.70℃(P<0.05)和C2组35.32±0.40℃、C3组35.27±0.91℃(P<0.01)。恢复阶段第60min,C2组心输出量为7.20±1.27l,显着高于C1组5.55±0.85l(P<0.05);C2组血流灌注指数为4.30±0.40,显着高于C3组1.17±0.49(P<0.05);CON组体表温度为33.50±1.10℃,显着低于C3组34.57±0.60℃(P<0.05)。C2组迷走神经调节机制活性为0.41±0.07,显着高于CON组0.19±0.05、C1组0.19±0.08和C3组0.20±0.09(P<0.01)。C2组交感神经调节机制活性为24.83±14.50,显着低于CON组56.14±19.14(P<0.01)、C1组55.42±13.67(P<0.01)和C3组43.16±27.72(P<0.05)。CON组第二次运动时长为619.71±87.77s,显着少于C1组646.57±104.92s(P<0.05)。速度型运动方案:在恢复阶段第10min,C2组血流灌注指数为8.01±2.08,显着高于CON组4.18±1.68和C1组4.05±1.96(P<0.05)。在恢复阶段第15min,CON组心输出量为6.66±0.63l,显着低于C3组8.08±0.91l(P<0.05);C2组血流灌注指数为5.07±1.91,显着高于C1组3.08±1.63(P<0.05)。CON组第二次运动峰值功率为827.47±93.79w,显着高于C1组773.51±43.78w、C2组765.88±69.01w和C3组777.08±58.94w(P<0.05)。其余指标4组之间各个时间点未发现显着性差异。结论:1、不同时间、温度组合的冷水浴对于运动后缓解疲劳的效果有所不同,尤其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更应选择适当的冷水浴方案。2、耐力型运动后采用温度较高、时间较长的冷水浴方案,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恢复;而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的冷水浴方案则更有利于运动后生理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应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对应的温度与时间组合。3、冷水浴对于短时间内第二次速度型运动峰值功率有抑制作用,且温度越低抑制越明显,在运动前与两次运动间歇期不宜采用冷水浴。

张诗怡[4](2019)在《皮肤微环境与术中获得性压伤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描述武汉某三甲医院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伤的发生情况。2.探索手术患者受压部位微环境(皮肤温湿度)的变化规律。3.分析术中皮肤微环境与压伤发生的关系。4.找出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推断实施预防措施的关键节点,为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中压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手术室择期进行脊柱后入路手术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确立研究数据收集表,该表主要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和术中受压部位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压伤发生情况。资料收集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研究员人员完成。通过查阅病历填写患者一般信息及相关检查指标。术中分别用WTM-2000无线体温监测仪和菲斯凯尔皮肤水分测量仪测量皮肤表面温度和湿度(监测部位分别为,颧骨下2cm及髂前上棘前侧2cm)。使用体温探头连续监测研究对象的核心温度(监测部位:鼻咽部)。同时控制手术室环境温度是22-24℃,相对湿度为50-55%。测量并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中每30min、手术结束时受压部位的温度以及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的湿度。评估并记录术前即刻患者的皮肤状况、术后即刻至术后3天患者压伤发生情况。数据统计方法因数据种类而异: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选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术中压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1.研究对象共99例,发生术中压伤10例(40处),压伤发生率为10.1%。术中压伤多发在手术结束后24h内。颧骨及髂前上棘为压伤好发部位。俯卧位压伤发生后,转归良好。2.不同时间点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组内比较⑴皮肤温度(1)未发生压伤的患者(A组):颧骨和髂前上棘皮肤温度均持续升高,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显示,颧骨处:从手术开始至手术2.5h,相邻两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5h至4.5h,除手术3.5h与手术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髂前上棘处:从手术开始至手术4h,相邻两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4h与手术4.5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压伤的患者(B组):颧骨和髂前上棘皮肤温度均持续升高,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显示,颧骨处:从手术开始至手术4.5h,相邻两个时间点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髂前上棘处:从手术开始至手术2.5h,除手术0.5h与手术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2.5h至手术4h,除手术3h与手术3.5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相邻时间点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4h与手术4.5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皮肤湿度(1)颧骨处:A、B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髂前上棘处:A、B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同时间点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组间比较⑴皮肤温度(1)颧骨处:手术开始至手术3h,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5h至手术4.5h,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温度改变量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髂前上棘处:手术开始至手术4h,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4.5h,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改变量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皮肤湿度(1)颧骨处,手术开始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度改变量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髂前上棘处,手术开始时与手术结束时,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度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术中低血压、核心温度升高、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湿度升高与术中压伤发生有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低血压(OR=6.9,P<0.05)、核心温度升高(OR=11.5,P<0.05)、表面温度升高(OR=7.0,P<0.05)是术中压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脊柱后入路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伤发生率为10.1%。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发生压伤组和未发生压伤组皮肤表面温湿度、核心温度均持续上升。受压部位不同,皮肤温湿度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护理工作者术中应密切关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颧骨处可在手术3h时,髂前上棘处可在手术4h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皮肤温度,减少术中压伤的发生。核心温度升高、皮肤温度升高、术中低血压为术中压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张智慧,王文华,石彩晓,贾英萍[5](2018)在《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联合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方法将行腹腔镜下联合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记录患儿入手术室时(T1)、麻醉后30 min(T2)、60 min (T3)、9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中心体温(T)、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深度(BI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ETCO2、Sp O2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T4时间点中心体温较T1时间点下降,并在T5时间点下降到最低,T4、T5时间点两组中心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BIS值随着手术结束逐渐增高,HR值没有较大的改变;对照组的HR在T4、T5时间点显着增快,BIS值没有较大的改变,观察组在T4、T5的BIS、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低体温发生,维持术中体温正常,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腹腔镜下联合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成功率。

刘运枫[6](2008)在《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外科微创化是21世纪外科的发展方向,而做为外科微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腹腔镜技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出血量少、微创、对机体影响小、疼痛反应轻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类医学。在兽医领域国外早就有腹腔镜技术在动物中应用的报道,并且涉及到的动物种属多、应用领域广泛。然而国内腹腔镜技术在动物领域中的应用还很局限,多数都是用于繁殖领域,还未见有关犬的相关基础研究和手术。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进行了犬最佳充气腹所用气腹压的选择试验;利用试验选择确定的最佳气腹压充气腹,完成犬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以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优缺点。30只犬,平均体重18kg,雌雄兼有。在同一条件下饲养21天,经临床和试验室检查健康后,开始进行试验。将试验犬随机分成五组,A组为麻醉组;B组气腹压值为0.80kPa;C组气腹压值为1.06kPa;D组气腹压值为1.33kPa;E组气腹压值为1.60kPa。分别于设定的七个时间点来监测试验犬的一些临床体征、体温(BT)、血压(SBP、SD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同时分别于设定的六个时间点,采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免疫系统指标: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肾功能:肌苷(Crea)、尿素氮(BUN)。除此之外,还分别用0.80、1.06、1.33、1.60kPa四种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通过以上指标的监测与检测,并结合腹腔的膨隆情况确定一个最佳气腹压值。然后利用该气腹压值,进行每组6只犬的腹腔镜脾脏摘除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和腹腔镜胃固定术。最后进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的对比试验。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所用时间、切口长度和一些免疫应激指标来验证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果:1.不同CO2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在气腹过程中,随着气腹压增大,气腹维持时间的延长,各监测和检测指标发生相应的变化。气腹压越大,这种改变越大。通过不同气腹压来充气腹,观察腹腔的膨隆是否能够充分显露术野的试验得知,压力为1.33 kPa时,术野显露很充分,完全可以进行手术。虽然E组暴露的术野更显着,但其对机体的损伤也明显大于B、C、D组;尽管B、C组对以上临床体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最小,但术野暴露不够充分。所以,1.33 kPa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气腹压值。2.腹腔镜技术在犬的临床应用选用1.33kPa的气腹压进行的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均无感染,只有一例膀胱切开与缝合的手术有轻微的粘连,术后第二天食欲、精神状态基本恢复了正常。证明腹腔镜技术可以在兽医临床和外科手术中应用。3.犬腹腔镜和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得知,完成犬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平均需30min;而完成开腹胆囊手术平均需要50min;腹腔镜胆囊切摘除术手术切口总长度为3.3cm;手术完成后,只需要进行1针结节缝合直径11mm的穿刺孔,直径为5.5mm的穿刺孔不需要缝合。而开腹胆囊摘除术时,切口长度大约平均15cm,术后要常规结节缝合8-10针。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增多,但开腹手术组的这些指标变化都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腹腔镜手术要优于开腹手术。综上所述,本试验首次在国内进行了犬腹腔镜手术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犬腹腔镜充气腹的最佳气腹压值为1.33kPa,并把该试验结果运用到腹腔镜手术中,进行了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探讨了腹腔镜技术在兽医临床与外科手术中的实用性与可行性,验证了腹腔镜外科的微创优点,为该技术在国内兽医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耿赵[7](2019)在《术中联合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及内稳态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保温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与内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4月在安徽某三甲医院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保温组(对照组)和联合保温组(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以及常规保温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动力充气式保温毯预保温和术中保温。于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60min)、T2(麻醉诱导后120min)、T3(术毕)、T4(离开麻醉恢复室前5分钟)等时间点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于T0、T3时间点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内稳态(PH值、血糖、剩余碱、乳酸)。结果:(1)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名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体温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4时的体温明显低于试验组同时间点(P<0.05);试验组患者体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稳,而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较快,尤其是T1T3时段下降最快;T3时对照组患者平均温度低于36℃,而试验组患者各时点温度均在36℃以上。试验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5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T0时,对照组和试验组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PH)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和试验组P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对照组和试验组葡萄糖(Glucose,Glu)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和试验组Glu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对照组和试验组剩余碱(Base Exce,BE)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和试验组BE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对照组和试验组乳酸(2-Hydroxypropanoic acid,La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和试验组La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联合保温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提供良好的体温保护,有效降低低体温发生率。(2)采用联合保温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中,改善患者内环境紊乱,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杰[8](2019)在《预防性加温输液对急诊创伤患者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探究预防性加温输液对急诊创伤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包括体温值、凝血指标以及酸碱指标。2.探究预防性加温输液对急诊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寒战、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目的抽样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84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适宜的室温、保持身体干燥、减少躯体暴露、进行心电监护、室温下液体输注。观察组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外增加预防性加温输液。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生理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1h、12h、24h、48h体温值;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凝血指标与酸碱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寒战、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84例研究对象均完成资料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入院即刻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温值各时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后体温值均呈下降趋势,且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明显,两组在分组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分组因素单独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即刻与入院后1h体温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h、24h、48h体温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时间因素单独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观察组患者体温值的单独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患者体温值的单独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患者体温值进行各时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入院即刻分别与入院后1h、12h、24h、48h体温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h与入院后48h体温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2h与入院后48h体温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各时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凝血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在分组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PT与APTT值分组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因素对观察组患者PT与APTT值的单独效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患者PT与APTT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PT值入院即刻与入院后24h、48h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h与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PTT值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指标FIB(纤维蛋白原)值在分组和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行主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分组因素对患者FIB值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对患者FIB值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各时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FIB值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前后各时点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均数比较结果显示:入院即刻、入院后24h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h,两组患者PT与FIB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AP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院后酸碱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酸碱指标各时点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酸碱指标在分组和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行主效应分析显示:分组因素对患者pH值与乳酸值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对患者pH值与乳酸值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进行各时点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患者pH值与乳酸值在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各时间点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时点两组患者酸碱指标均数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h、48h酸碱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寒战、感染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深静脉血栓人数少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结论:1.预防性加温输液可以稳定急诊创伤患者体温,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稳定患者凝血指标和酸碱指标,改善凝血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稳态。2.预防性加温输液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寒战、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该方法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张雅静[9](2020)在《回阳九针对犬全身麻醉苏醒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提出手术是当前小动物临床中治疗某些疾病最有效的手段,而全身麻醉的安全性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进行和疾病有效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目前有多种麻醉药和复合麻醉方案可用于小动物临床中,但麻醉本身造成的中枢系统抑制作用以及麻醉药物的不良作用依然为尚未成熟的小动物麻醉过程带来不可避免的风险。同时全身麻醉过程中的血液流动性及黏滞性改变影响了外周静脉的血液流动,增大了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因此,一种促进麻醉动物快速苏醒、改善苏醒过程中各项指标以及改善麻醉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方法有待研究。本文采用针灸回阳九针穴的方法,分别在试验犬与临床手术病例犬中通过对比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苏醒过程及苏醒时的心率、无创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体温以及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探究回阳九针对于促进全身麻醉犬苏醒时间、苏醒体征和血压流变学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回阳九针缩短了全身麻醉犬的苏醒时间:在试验犬中,针刺组恢复正常呼吸用时小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恢复吞咽反射用时和首次抬头用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去势手术犬中,针刺组的犬恢复吞咽反射用时和首次抬头用时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回阳九针改善了全身麻醉犬苏醒过程中及苏醒时的体征:在试验犬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苏醒过程中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体温的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效应显着(P<0.05),针刺组的心率和体温随时间下降趋势均比对照组平缓,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也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针刺组心率和体温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手术病例犬中,针刺组苏醒时心率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3.回阳九针改善了全身麻醉犬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试验犬中,针刺组麻醉前后全血黏度、血流阻力、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下降程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病例犬中,针刺组麻醉前后全血黏度、血流阻力、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等指标下降程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术后24 h血流变指标有一定升高但未见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全血黏度、血流阻力、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系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显着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回阳九针有助于缩短全身麻醉犬的苏醒时间,促进其快速苏醒;回阳九针对于全身麻醉犬苏醒过程及苏醒时的心率、体温和呼吸功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其苏醒质量;回阳九针对于全身麻醉犬麻醉前后及术后的血液黏稠度改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有助于预防围术期血栓的形成。

张菊霞,黄枭,吴安石[10](2020)在《HTP102型无创鼓膜温度持续监测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中由HTP102型无创持续鼓膜温度监测装置测量的鼓膜温度和由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的肺血温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从而评估无创持续鼓膜温度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并记录全麻术中不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术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鼓膜温度与肺血温度的数值,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HTP102鼓膜温度传感器用于全麻术中监测患者体温的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术中情况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land-Altman显示偏倚为(0.125±0.176 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73 9~0.278 9)℃。组内相关系数为0.968。Pearson相关系数r=0.938。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可知:经非球多变量检验中的Roy’s maximum root test检验时间变量F值为72.95,术中各时间点体温与初始体温对比可知术中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初始体温。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明显相关(P=0.004)。术后住院天数与术后24 h纵隔引流量明显相关(P=0.032)。结论 HTP102型鼓膜温度传感器可准确反映患者术中的核心室温度,能够替代肺血温度监测,广泛应用于其他全麻手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中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低体温,尤以全麻维持期最为明显。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情况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有明显相关。

二、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1.1.1 泌尿外科腹腔镜相关技术的发展
        1.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入路的发展
        1.1.3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1.2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与预防
        1.2.1 经腹腔途径并发症
        1.2.2 经腹膜后途径并发症
    1.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1.3.1 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动物的基础研究
        1.3.2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3 腹腔镜技术在小动物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用药品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
        2.2.3 生物反射的监测
        2.2.4 最佳气腹压的确定
        2.2.5 腹腔镜腹腔探查术
        2.2.6 腹腔镜膀胱切开缝合术
        2.2.7 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吻合术
        2.2.8 腹腔镜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9 开放性膀胱切开缝合术
        2.2.10 开放性输尿管吻合术
        2.2.11 开放性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
        2.2.12 麻醉苏醒
        2.2.13 术中监测
        2.2.14 术后护理
        2.2.15 术后监测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3.1.1 不同气腹压对体温的影响
        3.1.2 不同气腹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不同气腹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4 不同气腹压对心电的影响
        3.1.5 不同气腹压对脑电的影响
        3.1.6 不同气腹压时腹腔视野显露情况
    3.2 腹腔探查情况
        3.2.1 仰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2 右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3 左侧卧位腹腔镜探查结果
        3.2.4 腹腔探查术后
    3.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3.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3.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3.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3.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4.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4.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4.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4.4 伤口愈合和二次探查比较
    3.5 腹腔镜与开腹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试验结果
        3.5.1 手术时间的比较
        3.5.2 切口长度的比较
        3.5.3 监测指标的比较
        3.5.4 伤口愈合和活检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对猫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二氧化碳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4.1.2 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1.3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4 二氧化碳气腹对心电的影响
        4.1.5 二氧化碳气腹对脑电的影响
    4.2 腹腔探查
    4.3 腹腔镜与开腹膀胱切开与缝合术对比研究
    4.4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输尿管吻合术对比研究
    4.5 腹腔镜与开腹膀肾脏和肾盂切开缝合术对比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微创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消化道瘘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腹腔镜外科的介绍
        1.1.1 腹腔镜外科历史发展
        1.1.2 现代腹腔镜组成
        1.1.3 腹腔镜手术的综合评价
    1.2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1 在牛病诊断中的应用
        1.2.2 在马病诊断中的应用
        1.2.3 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3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3.1 在牛病治疗中的应用
        1.3.2 在马病治疗中的应用
        1.3.3 在小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4 腹腔镜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
        1.4.1 腹腔镜技术用于人工授精
        1.4.2 腹腔镜技术用于胚胎移植
        1.4.3 腹腔镜技术用于卵子采集
    1.5 动物消化道瘘管手术的应用进展
    1.6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试剂及药品
    2.2 方法
        2.2.1 小型猪腹腔镜手术气腹方法的研究
        2.2.2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胃瘘管
        2.2.3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十二指肠瘘管
        2.2.4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回肠瘘管
        2.2.5 开腹胃瘘管手术
        2.2.6 开腹十二指肠瘘管手术
        2.2.7 开腹回肠瘘管手术
        2.2.8 手术的监测
        2.2.9 术后护理
        2.2.10 消化液的采集和瘘管的移除
        2.2.11 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粘连情况
        2.2.1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小型猪腹腔镜手术气腹方法的研究
        3.1.1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临床体征的影响
        3.1.2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呼吸系统的影响
        3.1.4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3.1.5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心肌酶谱的影响
        3.1.6 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1.7 最佳二氧化碳气腹压对小型猪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3.2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胃瘘管
        3.2.1 手术效果
        3.2.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3.2.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3.2.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3.2.5 炎性反应的检测结果
    3.3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十二指肠瘘管
        3.3.1 手术效果
        3.3.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3.3.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3.3.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3.3.5 炎性反应的检测结果
    3.4 腹腔镜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回肠瘘管
        3.4.1 手术效果
        3.4.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3.4.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3.4.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3.4.5 炎性反应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对小型猪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不同气腹压对小型猪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4.1.2 不同气腹压对小型猪心肌酶谱的影响
        4.1.3 不同气腹压对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4.2 最佳气腹压对小型猪氧化应激水平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4.2.1 最佳气腹压对小型猪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2.2 最佳气腹压对小型猪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4.3 腹腔镜胃瘘管手术
        4.3.1 套管定位
        4.3.2 胃瘘管的安置
    4.4 腹腔镜十二指肠瘘管手术
        4.4.1 套管定位
        4.4.2 十二指肠瘘管的安置
    4.5 腹腔镜回肠瘘管手术
    4.6 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的探讨分析
        4.6.1 瘘管的选择
        4.6.2 减少腹腔污染的措施
        4.6.3 牵引线的使用
        4.6.4 术后护理
    4.7 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对小型猪生理功能的影响
    4.8 腹腔镜消化道瘘管手术对小型猪炎性反应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不同冷水浴方案对耐力型和速度型运动后生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水浴研究概述
        2.1.1 冷水浴
        2.1.2 温水浴
        2.1.3 热水浴
        2.1.4 冷热水交替浴
    2.2 冷水浴研究现状
        2.2.1 冷水浴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2.2.2 CWI对生理系统功能的影响
        2.2.3 CWI对炎症、DOMS及 EIMD的影响
        2.2.4 CWI对主观感受的影响
        2.2.5 CWI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2.2.6 CWI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2.2.7 小结
    2.3 CWI促进运动性疲劳缓解的机制
        2.3.1 水温
        2.3.2 静水压力
    2.4 影响CWI效果的因素
        2.4.1 水温
        2.4.2 浸泡时长
        2.4.3 浸泡位置
        2.4.4 身体成分和形态
        2.4.5 性别
        2.4.6 年龄
        2.4.7 冷耐受能力
    2.5 CWI注意事项
3 研究方法
    3.1 技术路线
    3.2 实验方案
        3.2.1 实验假设
        3.2.2 实验参与者
        3.2.3 实验过程
    3.3 测试指标及实验仪器
        3.3.1 心血管系统指标
        3.3.2 体温指标
        3.3.3 神经系统指标
        3.3.4 运动指标
        3.3.5 实验室条件控制
    3.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不同CWI方案对耐力型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4.1.1 不同CWI方案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4.1.2 不同CWI方案对体温调节系统功能的影响
        4.1.3 不同CWI方案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4.1.4 不同CWI方案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4.2 不同CWI方案对速度型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4.2.1 不同CWI方案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4.2.2 不同CWI方案对体温调节系统功能的影响
        4.2.3 不同CWI方案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4.2.4 不同CWI方案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5.1 不同CWI对耐力型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差异分析
        5.1.1 不同CWI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1.2 不同CWI对体温调节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1.3 不同CWI对运动功能的差异分析
        5.1.4 不同CWI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1.5 小结
    5.2 不同CWI对速度型运动后恢复效果的差异分析
        5.2.1 不同CWI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2.2 不同CWI对体温调节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2.3 不同CWI对运动功能的差异分析
        5.2.4 不同CWI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差异分析
        5.2.5 小结
    5.3 总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皮肤微环境与术中获得性压伤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术中获得性压伤的定义和分期
        1.1.2 术中压伤的发生率
        1.1.3 微环境与压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资料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政策伦理方面的考虑
    2.7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的描述
    3.2 术中压伤发生时间、部位、分期
    3.3 研究对象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比较
    3.4 术中压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3.5 术中压伤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术中压伤的发生情况及其转归
    4.2 研究对象主要受压部位微环境的分析
    4.3 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压伤发生的影响因素
    4.4 研究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2:数据收集表格

(5)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 1 观察组
        1.2.1. 2 对照组
        1.2.2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中心体温变化监测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儿术中不同时间点Sp O2、HR、PETCO2、BIS监测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导致幼儿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3.2 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维持术中体温正常、恒定
    3.3 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措施能减少不良反应, 避免苏醒延迟的发生

(6)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腹腔镜手术的发展史
        1.1.1 腹腔镜外科百年发展史
        1.1.2 腹腔镜手术的综合评价
    1.2 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1.2.1 与腹腔镜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1.2.2 与气腹相关的并发症
    1.3 动物腹腔镜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1.3.2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用药品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麻醉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2.2.2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2.2.3 犬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2.2.4 犬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研究
        2.2.5 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术后粘连情况
    2.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麻醉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3.1.1 麻醉对犬临床体征的影响
        3.1.2 麻醉对犬循环系统的影响
        3.1.3 麻醉对犬呼吸系统的影响
    3.2 不同二氧化碳气腹压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3.2.1 不同气腹压对临床体征的影响
        3.2.2 气腹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2.3 气腹压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2.4 气腹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2.5 气腹压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2.6 不同气腹压时腹腔内视野显露情况
    3.3 犬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3.3.1 犬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3.3.2 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3.3 犬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
        3.3.4 犬腹腔镜胃切开与缝合术
        3.3.5 犬腹腔镜胃固定术
    3.4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结果
        3.4.1 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
        3.4.2 手术对犬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气腹压值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
        4.1.1 二氧化碳做人工气腹的利弊
        4.1.2 二氧化碳气腹对临床体征的影响
        4.1.3 二氧化碳气腹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4.1.4 二氧化碳气腹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4.1.5 二氧化碳气腹对体温的影响
        4.1.6 二氧化碳气腹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1.7 二氧化碳气腹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4.2 犬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4.2.1 犬腹腔镜脾脏摘除术
        4.2.2 犬腹腔镜胆囊摘除术
        4.2.3 犬腹腔镜膀胱切开与缝合术
        4.2.4 犬腹腔镜胃切开、缝合与固定术
    4.3 犬腹腔镜与开腹胆囊摘除术对比试验研究
        4.3.1 手术与体温、白细胞、淋巴细胞
        4.3.2 手术对于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的影响
        4.3.3 手术与血糖
        4.3.4 手术与免疫球蛋白
        4.3.5 手术与CD_4~+、CD_8~+
        4.3.6 腹腔镜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的发生机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术中联合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及内稳态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术中低体温概述
        1.1 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1.2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内稳态的影响
        1.3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2 食管癌根治术术中低体温
        2.1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易发生低体温
        2.2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对患者内稳态的影响
    3 充气式保温毯及其在手术中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测量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3.3 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3.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H值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Glu的比较
    3.6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E的比较
    3.7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乳酸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联合保温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的影响
    4.3 联合保温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内稳态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创新、局限和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预防性加温输液对急诊创伤患者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评价指标
    1.4 干预方法及内容
    1.5 质量控制
    1.6 科研伦理原则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入院后生理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创伤低体温预防的现状及进展
    3.2 预防性加温输液对创伤患者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综合性低体温预防措施的探讨
4 结论与意义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9)回阳九针对犬全身麻醉苏醒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动物临床常用全身麻醉药研究进展
        1.1.1 注射麻醉药
        1.1.2 吸入麻醉药
    1.2 全麻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研究进展
        1.2.1 血液流变学概述
        1.2.2 全麻围手术期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1.2.3 全麻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3 针灸在全麻围手术期的作用
        1.3.1 针灸减少麻醉剂及止痛药用量
        1.3.2 针灸减少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1.3.3 加强术后镇痛
        1.3.4 保护重要器官
        1.3.5 促进麻醉苏醒
    1.4 回阳九针的研究进展
        1.4.1 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
        1.4.2 对椎动脉狭窄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1.4.3 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治疗效果
        1.4.4 对老年痴呆的治疗效果
        1.4.5 对四肢痛痹的治疗效果
        1.4.6 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回阳九针对试验犬全身麻醉苏醒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剂、仪器与耗材
        2.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
        2.2.1 回阳九针对苏醒用时的影响
        2.2.2 回阳九针对苏醒过程体征的影响
        2.2.3 回阳九针对苏醒时体征的影响
        2.2.4 回阳九针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回阳九针对试验犬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
        2.3.2 回阳九针对试验犬全身麻醉苏醒过程各项体征的影响
        2.3.3 回阳九针对试验犬全身麻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回阳九针对去势手术犬苏醒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剂、仪器与耗材
        3.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回阳九针对苏醒用时的影响
        3.2.2 回阳九针对苏醒过程体征的影响
        3.2.3 回阳九针对苏醒时体征的影响
        3.2.4 回阳九针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回阳九针对去势手术犬苏醒时间的影响
        3.3.2 回阳九针对去势手术犬苏醒过程各项体征的影响
        3.3.3 回阳九针对去势手术犬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HTP102型无创鼓膜温度持续监测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流程
    1.3 数据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两种体温监测方法的比较
    2.3 预后情况与术中情况的相关分析
3 讨论

四、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技术在猫的泌尿外科临床应用的研究[D]. 祝玉卿.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2]微创手术技术安装小型猪消化道瘘管的实验研究[D]. 张士霞. 东北农业大学, 2014(01)
  • [3]不同冷水浴方案对耐力型和速度型运动后生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D]. 殷越. 首都体育学院, 2020(12)
  • [4]皮肤微环境与术中获得性压伤关系的研究[D]. 张诗怡.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5]围术期一体化保温护理模式在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J]. 张智慧,王文华,石彩晓,贾英萍. 广东医学, 2018(17)
  • [6]犬腹腔镜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D]. 刘运枫.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 [7]术中联合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体温及内稳态的效果研究[D]. 耿赵.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预防性加温输液对急诊创伤患者生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D]. 李杰.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9]回阳九针对犬全身麻醉苏醒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张雅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10]HTP102型无创鼓膜温度持续监测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J]. 张菊霞,黄枭,吴安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04)

标签:;  ;  ;  ;  ;  

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