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美太空活动的一些统计数据

关于苏美太空活动的一些统计数据

一、苏美空间活动的一些统计数字(论文文献综述)

苏美祥,陈丽霜[1](2021)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的理论适用与探索实践——基于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平潭综合实验区自成立以来,坚持对台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发展之路。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作出了"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探索"的重要指示,并为平潭擘画了"一岛两窗三区"的战略定位。产业发展是平潭践行战略定位的基石,作为新开发的区域,平潭产业发展具有一般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其首创性又意味着"探索"之路充满艰辛。当前平潭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潭发展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平潭综合实验区战略定位,总结平潭产业发展进路及经验,充分调动平潭资源、对接并导入外部资源,加快发展"轻""新"产业,勇于探索平潭产业发展新路。.

李晓如[2](2020)在《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的组建及其活动(1945-1949)》文中研究说明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彻底结束之前,反法西斯盟国就已经开始考虑和协商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问题了。1944年11月14日,美、苏、英三国签署了《对德管制机制协议》,提出了一个“分区管辖(占领)+共同协调”的管制模式。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6月5日,反法西斯盟国按照已达成的协议正式对德实行分区占领。自此,德国最高权力由美、苏、英三国政府和法国临时政府接管,四国总司令在各自占领区内分别担任最高领导,并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四国集体权力机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为防止德国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和重建,苏联认为必须对德国社会进行根本性改造。1945年6月6日,苏联人民委员会颁布决议,正式宣布成立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负责实行苏联在德国占领区内的所有管制事宜。为了落实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有关处置德国的相关政治决议,在苏占区开展了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广泛领域的“非纳粹化”改造。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关社会治安、德国当地居民和移民的劳务安置和社会保障、卫生和教育系统修复等诸多方面的措施,以整顿战后苏占区社会生活的混乱状态。此外,对德国科学技术、专利成果以及科技精英进行的大规模转移和利用使苏联快速且彻底地改变了“科技前线”的形势,尤其对战后苏联军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苏联对德军事管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规定,是落实盟国有关对德管制协议的重要步骤,作为对苏占区实施管制的领导和直接工作机构,在实现管制目标、完成管制任务以及对未来德国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选择和预设上,都发挥关键作用。在按照苏联模式改造德国社会的同时,完成了苏联所认为的政治上非纳粹化和民主化,建立起由左翼亲苏派为主的德国政治、经济中央机构及其分支,从而保证了苏联利益的落实与实现。然而,随着对德国纳粹残余影响的逐步肃清以及美苏“冷战”局面的日益升级,盟国间在对德占领政策和作为统一国家的原则问题上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战时盟国合作关系成立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逐步坍塌,最后近乎形同虚设。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11月5日,在德国行使职能近四年半时间的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也最终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苏联对德管制委员会。

王继泽[3](2018)在《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文中认为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转变为竞争对手,在战略武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竞赛;不仅给国家发展造成负担,还加剧了两个阵营的敌对,危机频频出现。在危机严重性不断提升的同时,美苏意识到双方的战略力量都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的大体均衡;为稳定战略关系,两国就战略武器开展谈判,达成多项军控协议,构成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会谈(SALT)的背景。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是美苏在1969年至1979年间开展的系列谈判,旨在达成限制双方战略武器。经过外交折冲,美苏同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但在界定谈判范围、确定核查方式、设定数量质量限制等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并展开了激烈博弈。虽然在会谈中双方均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妥协,且达成了一定共识,但美苏并不满足于战略均衡的状态,两国在军备控制领域博弈的同时还在谈判桌后开展着激烈的军备竞赛。核军备控制与核军备竞赛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两者都服从并服务于美苏整体战略;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作为美苏实现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工具,其最终目标的失败有其内在必然性。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历时近十年,其后美苏(俄)两国也进行了相关后续谈判;可以说会谈不仅构成了美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冷战中美苏整体战略的清晰脉络,并为美苏(及冷战后的俄罗斯)开展后续核军控谈判提供了可遵循的路径模式。

凌霞[4](2016)在《苏联意识形态转向中的美国文化渗透因素及反思——以持不同政见者为中心》文中指出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苏美仍旧处于"冷战"之中,但外交关系已相对"缓和",这种局面为美国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创造了有利条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和利用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通过文化领域积极向苏联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与此同时,苏共却不断地加强对持不同政见者的管控与打压。但是苏联大学生还是表现出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同情与追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明显倾向于西方,苏联陷入了被动的局面,最终走向解体。苏美之间围绕意识形态宣传而展开的文化冷战,其结果值得反思。

罗晓彤[5](2016)在《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在20世纪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苏联同美国的关系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双方关系的演变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苏美经济关系作为其政治关系的晴雨表,伴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曲折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依托苏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与外交战略,对整个冷战时期的两国经济关系进行分阶段研究。我们认为,双方经济关系从遏制与反遏制到有限缓和,再由缓和到对抗,之后又经历了新一轮缓和,经济关系始终是两国相互牵制、相互施压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挖掘各个阶段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政治背景、发展状况、阻碍因素等问题,逐渐揭开经济冷战的神秘面纱,并根据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特点,为国际经济格局的现状及苏联解体寻求解释。

陈璧君[6](2016)在《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取得。国有企业的股权投资在特定的背景和监管下,多数是经由行政划拨、合并重组而成。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以往的投资模式和结构越来越无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精神,从2014年5月份开始,汇鸿集团着手推改革重组整体上市工作。在此情况下,对集团公司股权进行梳理、研究和分析,可为汇鸿集团的投资转型理清脉络,在股权投资方向上提供参考。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股权投资研究的意义,并对投资理论、产业选择理论和兼并企业发展理论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的决策机制、规模和结构,并对股权投资组合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三家同行业企业在股权投资方面成功的运作模式,找出股权投资可资借鉴的经验,进而提出通过包括完善投资战略、优化投资结构、建立与投资战略匹配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江畔[7](2015)在《苏美公司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造价值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目标,存在即价值。价值创造是指投资者通过投资活动获取的收益高于其投入的资本的那部分价值差额。这里的资本成本既包括债务性资本成本,也包括权益性资本成本。当企业所获得的投资收益高于其投入的资本成本,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反之,若收益小于资本,即使当期利润为正值,企业的价值也处于毁损的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关注视角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向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管理思想发生转变,很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也纷纷开展以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新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我国对价值创造的研究起步较晚,从而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对价值创造的支撑作用方面的研究。国际经济形势风起云涌,对外贸行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企业内部经营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显露弊端,这种内外部环境的转变就促使以往的核算型财务管理必须要面对转型,完成向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变革。以苏美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为研究背景,分析其特色的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模式。从苏美公司财务管理引导、支持、促进企业价值创造三个角度阐述了其支撑价值创造的举措:通过委派财务人员获得管理权限,建立科学的价值创造管理体系,转变财务部门的价值定位引导企业价值创造;通过主动参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借助管理会计、预算管理、风险管控这几方面支持企业价值创造;通过建立价值基础上的绩效评级体系以及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总结了苏美公司的财务管理转型的成功经验,即加强了企业内部对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认识、奠定了财务部门在价值活动中的关键地位和在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并由此提出在外贸行业推行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模式的合理化建议,希望由此为我国外贸行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问题提供现实的参考。

范海虹[8](2014)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外层空间竞争(1945-1969)》文中指出外空竞争是国家科技、经济、军事乃至国家制度与国民素质的综合竞争。从“外空时代”诞生的那一刻,人类在外层空间的探索活动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冷战的烙印。苏联和美国都将外空活动作为推行其冷战战略、赢得人心与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赢得冷战的胜利有力工具。本文对1945年-1969年苏联与美国外层空间竞争进行研究。根据苏美解密的大量原始档案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把冷战时期苏美外层空间竞争分为前史、开端、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围绕着苏美国家安全战略、苏美外层空间目标的变化、以及苏美的外空活动分专题进行探讨,追述从二战结束到六十年代末期苏美外空竞争的开端、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冷战对苏美外空政策的巨大影响及其与冷战的双向互动关系。苏美外空竞争的前史(1945-1953),论述了苏美早期对外空的探索及冷战的形成对苏美空间技术的推动作用。苏美外空竞争的开端(1953-1960),论述了苏联人造卫星给西方带来的心理冲击。在苏联一系列卫星攻势下,美国不得已仓促应战,拉开了苏美外空竞争的序幕。苏美外空竞争的发展(1960-1964),将冷战形势的演变与外空竞争的发展联系起来。为重振美国国威,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启动了阿波罗登月计划。苏美外空竞争的高潮(1964-1969),叙述了苏美登月竞争过程。赫鲁晓夫下台与科罗廖夫逝世后,苏联的空间科技水平迅速走向衰落。在美国的主动出击中,苏联陷入被动应战的局面并走向失败。本文利用苏美解密的大批原始档案材料,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说明以下问题:(1)外层空间竞争是冷战政治的表现形式,是苏美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全面对抗的产物。在冷战这场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苏美利用空间科技来维护国家安全,捞取政治利益,影响西欧与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借机扩大各自势力范围。(2)外层空间竞争是苏美国家实力的竞争,是双方在科技、经济、军事乃至国家制度与国民素质上的综合较量。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期,外空竞争与冷战进程的演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苏美之间的对立与猜疑,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冷战的终结。

马睿颖[9](2012)在《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文中指出本文排比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九套大学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包括许国璋主编的《英语》、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胡文仲主编的《大学英语教程》、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黄源深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以及何其莘和童明编着的《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等教材的初版及修订版,其内容涉及教材的编写依据,编写理念,编写体例,课文主题以及教辅配套材料。通过对50年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主导教材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英语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而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诸方面:第一,从单纯传播语言知识到注重发展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转变。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第三,从以单词、句子教学为中心向注重语义、语篇教学的转变。第四,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转变。第五,从强调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对这九套教材全方位的详析与对比揭示出一种突出的发展走向:我国英语专业精读教材(包括改称为“综合英语”的教材)精读性质逐渐淡化,综合性质大大加强。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外语界引进并深受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本课题研究有以下意义:一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语言观;二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外语学习观;三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与其社会文化的相关性;四是通过梳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选择教材,让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论文就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评估理论以及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等三个方面理清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发展走向并提出建议。

李凤艳[10](2011)在《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文中认为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惨重的灾难。如何根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消除其侵略性,使其不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成为国际社会探索的重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就采取新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即对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国民思想进行全面改造,并形成了指导这种改造的所谓“四化”原则,即“非纳粹化”、“非军事化”、“非集中化”和“民主化”。战后,在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并对其进行改造过程中,现实利益冲突与价值观念对立相互交织,致使苏联与美英法之间关系恶化并爆发冷战,而冷战又促使各占领方调整对德改造政策,这些因素复杂互动导致德国分裂并各自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从而对德国、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利用俄罗斯近年解密的大量原始档案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厘清苏联对德国改造政策形成、实施与调整的轨迹及其与冷战的互动关系,探究苏联对德国进行改造所追求的目标、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考察这种改造对德国及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由于国际关系史上,一国或多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后,以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安全的名义,对战败国进行改造,这种事例并不鲜见,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人类仍在进行着这样的实践,揭示苏联对德国改造政策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为各国决策者提供历史参照。本文在综合运用史学、国际政治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对俄罗斯解密档案进行细致的梳理分析,最终试图说明以下问题:(1)维护本国及欧洲国家安全是苏联对德国进行改造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传统的割地、赔偿、驻军监管外,还采取了以本国的价值理念对德国国家制度和国民思想进行改造这一新型手段。但因目标与手段难以相互兼容,改造产生了多重后果;(2)苏联对德国改造目标的设定及手段的选择与冷战的爆发互为因果,相互激荡,是导致德国分裂并走上不同发展之路的根源;(3)苏联对德国的改造,对于推动德国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功不可没,同时也使东部德国走上了畸形化发展之路。

二、苏美空间活动的一些统计数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美空间活动的一些统计数字(论文提纲范文)

(2)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的组建及其活动(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建立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对德国处置的原则与政策
        一、盟国对德国处置政策的确定
        二、苏联与西方盟国对德国处置的不同方针政策
    第二节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组建
        一、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的机构设置
        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中的苏联派出机构及其构成
    第三节 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中苏联与西方盟国的关系
第二章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的组成及其建制
    第一节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的构成
    第二节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的中央机构
        一、指挥部
        二、参谋部
    第三节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的地方机构
        一、苏联驻德国各省军事管制局的设置及编制
        二、柏林苏占区警备司令管理局
        三、地区、市和区警备司令部
第三章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与德国非军事化
    第一节 盟国关于德国非军事化的决定和苏联相应的政策
        一、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关于德国非军事化的决议
        二、苏占区和西方占领区在德国非军事化上的方针政策差异
    第二节 苏占区德国军事工业潜力的清除
        一、德国军事经济潜力的统计
        二、德国军事工业设施的清除
    第三节 苏占区德国军用武器和技术设备的销毁
        一、火炮、装甲坦克武器和弹药的销毁
        二、空军和海军军械的销毁
        三、军事化学武器、有毒物质和化学弹药的销毁
        四、通讯器材和工具的销毁
    第四节 德国军事技术成果的转移和利用
        一、德国军事科技人才的审查和统计
        二、苏占区德国军事科研机构的清除
        三、德国军事技术成果的研究和利用
第四章 苏占区的政治改造
    第一节 非纳粹化的政治改造进程
    第二节 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合并及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发展
        一、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合并
        二、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发展
    第三节 苏联占领期间其他主要党派的活动
        一、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二、德国自由民主党
    第四节 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德国政治改造问题上的分歧与争执
第五章 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与德国科学技术的转移
    第一节 苏联为转移德国科学技术设立的执行机构及其变化
        一、苏联驻德科研机构的成立
        二、德国科学技术成果研究局的发展
        三、苏联各部委驻德科技机构的发展
        四、苏联驻德机构科研工作的经费问题
    第二节 苏占区德国科技发明与专利成果向苏联的转移
        一、苏占区德国科技发明与专利转移工作的开展及专利法问题
        二、发明专利批准和获得处的成立与发展
        三、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德国科技发明与专利转移问题上的差别
    第三节 德国科学技术人员的审查与转移
        一、德国科学技术人员的搜寻与统计
        二、德国科学技术人员的转移与利用
        三、苏联针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的政策
        四、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向苏联的转移
第六章 苏占区的社会生活
    第一节 苏占区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治理
        一、社会治安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措施
        三、对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和德国警察局内部违法违纪的整顿
    第二节 苏占区德国人的迁移和安置
        一、苏占区德国移民和战俘的接收与粮食供给
        二、德国居民的劳务安置和相关政策
    第三节 苏占区卫生系统的修复
        一、对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卫生监督
        二、性病和地方传染病的防治
        三、柏林苏占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第四节 苏占区教育系统的恢复
        一、德国学校的军事监督和对教育干部的清理
        二、德国教师的培训
结论 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模式与苏联对德占领管制实践
    一、反法西斯战争后期军事政治逻辑与苏联参与占领德国
    二、自主+联合:盟国对德管制模式
    三、盟国对德管制模式下苏联的得与失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3)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写作思路与创新
第二章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及战略考虑
    2.1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背景
        2.1.1 会谈的政治基础: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关系缓和及达成多项军控协议
        2.1.2 苏联战略核力量大跃升,美国有必要通过会谈进行遏制
        2.1.3 苏联有必要限制美国研发先进核技术
    2.2 美国对启动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2.1 谋求通过会谈达成美苏战略稳定,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2.2.2 以会谈满足西欧盟国缓和与苏联关系的愿望
        2.2.3 通过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摆脱越南战争泥潭
    2.3 苏联对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战略考虑
        2.3.1 通过会谈减轻经济压力
        2.3.2 以会谈减轻社会主义阵营分化带来的压力
        2.3.3 通过会谈与美国达成战略稳定
    2.4 美苏启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
        2.4.1 美苏启动会谈的外交折冲
        2.4.2 美苏启动会谈的博弈策略与手段
第三章 会谈中美苏围绕战略武器界定与核查的博弈
    3.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博弈
        3.1.1 美苏在战略武器界定方面的分歧与外交折冲
        3.1.2 美苏围绕战略进攻性武器和战略防御性武器关联性问题的博弈
    3.2 美苏围绕核查问题的博弈
        3.2.1 核查对限制战略武器的重要意义
        3.2.2 美苏围绕现地核查的博弈
        3.2.3 美苏在加密核查问题上的博弈
第四章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系统问题的博弈
    4.1 美苏反弹道导弹系统争议的缘起
        4.1.1 美苏在反导系统发展方面的竞赛
        4.1.2 美国国内对发展反弹道导弹的争议
        4.1.3 反弹道导弹技术的进步对战略稳定构成挑战
    4.2 会谈中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激烈博弈
        4.2.1 美国提议限制反导系统与苏联的反击
        4.2.2 苏联态度的逆转与美苏博弈进程
        4.2.3 美苏在反导系统问题上的博弈成果
第五章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5.1 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的发展及其战略后果
        5.1.1 应对苏联发展反导系统:美国推动分导式多弹头技术研发
        5.1.2 苏联追赶美国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5.2 会谈中美苏围绕分导式多弹头问题的博弈
        5.2.1 美苏在分导式多弹头上的立场
        5.2.2 限制发展分导式多弹头提议的搁置
        5.2.3 尼克松政府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发展上的再次努力
        5.2.4 美苏在限制分导式多弹头问题上的妥协
第六章 会谈中美苏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与质量上的博弈
    6.1 限制数量的博弈
        6.1.1 战略核武器数量博弈的焦点:潜射弹道导弹及战略核潜艇
        6.1.2 会谈中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数量的博弈
    6.2 美苏由限制数量的博弈到关注质量的博弈
        6.2.1 在逆火式战略轰炸机问题上的博弈
        6.2.2 在巡航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6.2.3 在新型导弹问题上的博弈
第七章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失败
    7.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及其局限性
        7.1.1 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阶段性成果
        7.1.2 阶段性成果的局限性
    7.2 战略态势变化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第二阶段协议
        7.2.1 会谈启动后美苏战略力量对比的变化
        7.2.2 苏联扩张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影响
        7.2.3 美国对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的反思
        7.2.4 美国国内及西欧盟友反对会谈的压力增大
    7.3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无法完全达成限制军备竞赛的目的
        7.3.1 美苏在会谈期间仍然大力扩张核发展
        7.3.2 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对军备竞赛的有限限制
    7.4 作为工具的会谈无法解决美苏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分歧
        7.4.1 美国的“缓和战略”:缓和的有限性和遏制的绝对性
        7.4.2 缓和“外衣”包装下的苏联全球扩张战略
        7.4.3 作为工具的会谈及其失败的必然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苏联意识形态转向中的美国文化渗透因素及反思——以持不同政见者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利用持不同政见者撼动苏联文坛
    (一)诺贝尔文学奖橄榄枝垂青苏联作家
    (二)“萨米兹达特”与“塔米兹达特”
    (三)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亚文化的冲突与切换
二、苏美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对立态度
    (一)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与书报检查制度
    (二)苏联对持不同政见者的惩戒措施
    (三)美国的缓和战略与犹太人移民问题
    (四)《赫尔辛基协议》与美国人权外交
三、文化渗透对苏联大学生意识形态冲击的后果
    (一)自由主义改革派对西方制度的向往
    (二)自由民族主义派开展民族分裂活动
    (三)民主社会主义派抨击苏联体制的弊端
四、对苏美文化冷战结果的反思
    (一)美国文化入侵战略精准,逐渐获得主动权
        1、美国政治文化及新闻署的文化渗透策略
        2、中央情报局与自由文化联合会
        3、美国间谍与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的密切联系
    (二)苏联对外文化宣传由盛转衰,处于被动地位
        1、铁幕之下苏联文化宣传强势掌控全局
        2、和平攻势撼动了苏联文化宣传的优势地位
        3、苏联文化政策的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5)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атация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冷战时期影响苏美经济关系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第一节 冷战时期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二、国际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第二节 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一、确立期
        二、调整期
        三、发展期
    第三节 冷战时期苏联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及外交战略
        一、斯大林时期的“阵营对抗战略”
        二、赫鲁晓夫时期的“三和”路线
        三、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缓和”战略
        四、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新思维对外政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演进
    第一节 斯大林后期的苏美经济关系:遏制与反遏制
        一、苏美经济对话
        二、经济冷战初现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有限缓和
        一、苏联积极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
        二、美国反应冷淡,关系缓和有限
        三、粮食贸易凸显关系缓和
    第三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由缓和到对抗
        一、缓和时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二、对抗时期(80年代上半期)
    第四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美经济关系:新一轮缓和
        一、政治新思维下的苏美外交关系出现突破
        二、双边贸易出现向好势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
    第一节 苏美经济合作的不稳定与冷战的推进
    第二节 经济冷战与苏联解体
        一、经济冷战加剧苏联经济结构的畸形
        二、经济冷战阻碍苏联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经济冷战影响苏联硬通货收入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6)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主题和背景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股权投资的基本内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股权投资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 优化股权投资的意义
    第三节 主要相关理论
第二章 行业投资经验和借鉴
    第一节 苏美达集团
    第二节 厦门建发集团
    第三节 冯氏集团
    第四节 经验借鉴
第三章 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的实践
    第一节 历史演进
    第二节 基本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
第四章 优化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投资战略
    第二节 优化投资结构
    第三节 建立与投资战略匹配的公司治理结构
    第四节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苏美公司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特点与模式
    2.1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原则
        2.1.1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2.1.2 强调以“过程”为导向
    2.2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特点
    2.3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模式
3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举措
    3.1 财务管理引导企业价值创造的活动的举措
        3.1.1 委派财务人员拥有管理权限
        3.1.2 建立科学的价值创造管理体系
        3.1.3 将自身定位为价值创造中心和价值创造支持中心
    3.2 财务管理支持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举措
        3.2.1 在经营活动上主动参与和服务
        3.2.2 在投资项目上参与决策与管理
        3.2.3 借助管理会计支持价值创造
        3.2.4 借助预算管理支持价值创造
        3.2.5 利用风险管控防范价值毁损
    3.3 财务管理促进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有效开展的举措
        3.3.1 建立侧重于未来价值增长的绩效评价体系
        3.3.2 完善基于价值创造的奖惩激励制度
4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效果与成功经验
    4.1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效果
        4.1.1 财务管理全方位介入公司经营管理过程
        4.1.2 苏美公司价值增长幅度明显提高
    4.2 苏美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成功经验
        4.2.1 企业内部加强对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认识
        4.2.2 奠定了财务部门在价值活动中的关键地位
        4.2.3 在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价值创造
    4.3 在外贸行业推行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建议
        4.3.1 加强外部沟通
        4.3.2 树立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新理念
        4.3.3 财务部门明晰关键价值驱动因素
        4.3.4 重视价值评价工作的落实
        4.3.5 引入相应的财务信息系统工具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外层空间竞争(1945-196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论文中涉及到的概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苏美外空竞争的前史(1945-1953)
    第一节 战前苏美对外空的探索与努力
    第二节 战后苏美对德国火箭技术的争夺
    第三节 冷战形成对苏美导弹技术的推动
        一、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导弹工业
        二、 杜鲁门时期美国的导弹工业
第二章 苏美外空竞争的序幕(1953-1960)
    第一节 冷战扩大化与苏联外空时代的确立
        一、 赫鲁晓夫早期苏联远程导弹技术的突破
        二、 人造卫星与苏联外空时代的确立
        三、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外空发展目标和管理体制的确立
        四、 苏联的人造卫星攻势
    第二节 苏联卫星与美国外空政策的确立
        一、 苏联卫星对美国社会的冲击与影响
        二、 埃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外空政策的确立
        三、 美国宇航局与“水星计划”
第三章 苏美外空竞争的发展(1960-1964)
    第一节 六十年代早期苏联的外空竞争战略
        一、 苏联的“大空间计划”
        二、 通向东方之路
        三、 “东方号”载人外空飞行
    第二节 肯尼迪时期美国外空政策的深化
        一、 肯尼迪对美国外空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 肯尼迪时期美国的外空竞争战略
        三、 决策登月
    第三节 冷战前沿的较量
        一、 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的“登月合作”
        二、 苏联月球计划的出台
第四章 苏美外空竞争的高潮(1964-1969)
    第一节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空竞争战略
        一、 勃列日涅夫对苏联外空计划和管理体系的调整
        二、 苏联月球计划的重新确立
        三、 败绩初现
    第二节 约翰逊时期美国外空竞争战略
        一、 约翰逊时期美国外空发展总体思路
        二、 约翰逊时期美国对苏联的外空竞争战略
        三、 冷战荣誉的扞卫——苏美登月竞争
        四、 苏美登月竞争的结束
结论
    一、苏美外空竞争的实质及其在冷战中的地位
    二、苏美外层空间竞争成败得失的原因与教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9)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在国内外语界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编写原则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四、国内大学英语教材与英语课程研究现状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二、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一、本选题研究拟采取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二、本选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学术意义
第二章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二、当代语言学时期
        三、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二节 西方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国外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三节 西方语言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四节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影响
    第五节 国外英语教材评估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影响
        一、Cunningsworth的教材评估体系
        二、Jo McDonough与Christopher Shaw的细则
        三、MichaelP.Breen与Christopher N.Candlin的指南
        四、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困境
第三章 建国后起步阶段(1949-197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建国后高校英语教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概况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介绍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
        二、俞大絪主编《英语》第5-6册
        三、徐燕谋主编《英语》第7-8册
    第三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语言观
    第四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外语学习观
    第五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四章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1978-1985)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研究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1979-1981年修订版)介绍
        二、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1992年修订版)介绍
        三、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语言观
        四、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五、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研究
        一、《高级英语》1-2册(1980年初版)介绍
        二、《高级英语》1-2册(1995年修订版)介绍
        三、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语言观
        四、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外语学习观
        五、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83-1987年初版)介绍
        二、《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92-1996年修订版)介绍
        三、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五节 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1986-199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概况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研究
        一、《新编英语教程》1-4册(1986年版)介绍
        二、《新编英语教程》5-8册(1994-1997年版)介绍
        三、《新编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新编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新编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研究
        一、《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1987年版)介绍
        二、《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2000年版)介绍
        三、《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语言观
        四、《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外语学习观
        五、《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上)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研究
        一、《新编英语教程》(1998-2008年修订版)介绍
        二、《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语言观
        三、《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四、《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社会文化观
    第三节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研究
        一、《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6册(2002年版)介绍
        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语言观
        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学习观
        四、《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社会文化观
    第四节 黄源深主编《综合英语教程》研究
        一、《综合英语教程》1-6册(1998-2003年第一版)介绍
        二、《综合英语教程》1-6册(2005-2007年第二版)介绍
        三、《综合英语教程》:语言观
        四、《综合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五、《综合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下)
    第五节 何兆熊主编《综合教程》研究
        一、《综合教程》教材1-8册(2005-2008年版)介绍
        二、《综合教程》:语言观
        三、《综合教程》:外语学习观
        四、《综合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六节 何其莘、童明主编《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研究
        一、《文化透视英语教程》(2004-2010年版)介绍
        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语言观
        三、《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四、《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第七节 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一、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二、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第八章 后方法时代及其启示
    第一节 外语教学:能动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外语教学: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
    第三节 外语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一、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专业教材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节 外语教学: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第五节 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第九章 总论:结语与建议
    第一节 结语
        一、改革开放起始、发展和创新阶段九套大学主导教材的特色研究
        二、九套大学英语主导教材关于听、说、读、写项目设计情况比较
    第二节 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与建议
        一、重新审视新一代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
        二、加强中国英语专业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三、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
        四、局限与超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构想
    第一节 卫国战争初期改造德国政策的提出
        一、以使德国“无害化”为核心目标的改造
        二、洛佐夫斯基报告与制定对德改造政策的启动
    第二节 卫国战争后期改造德国政策的形成
        一、改造德国问题清单与分割德国的瓦尔加报告
        二、改造德国“四化”原则的形成
        三、分割德国设想的放弃
第二章 苏联对德国苏占区的政治改造
    第一节 非纳粹化:为建设新德国清除障碍
        一、非纳粹化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非纳粹化政策的实施
        三、冷战与非纳粹化政策的调整
        四、对非纳粹化效果的评估
    第二节 对苏占区政治力量的重组与监控
        一、斯大林关于建立议会民主制的设想与朱可夫的第2 号令
        二、反法西斯政党同盟的组建
        三、“亲疏有别”的政党政策
        四、冷战与苏占区政党政策的调整
第三章 苏联对德国苏占区的经济改造
    第一节 索取赔偿:双重目标的改造
        一、苏联对德索赔政策的形成
        二、苏联与美英确定德国经济水平的谈判
        三、占领初期索赔政策的实施
        四、冷战与索赔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经济非军事化:三重意义的改造
        一、经济非军事化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经济非军事化政策的实施
        三、冷战与经济非军事化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工业非集中化:由私人资本垄断到国家垄断
        一、工业非集中化改造政策的形成
        二、工业非集中化改造政策的实施
    第四节 土地非集中化:由大地主所有到农民所有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二、土地改革政策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三、各力量对土地改革的态度
        四、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及其结果
第四章 苏联对德苏占区民众的思想改造
    第一节 文化改造:赢得心灵的战斗
        一、文化改造的背景与目标
        二、文化改造的主要措施
        三、冷战与文化改造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高校改革:培养新型知识分子
        一、占领初期高校改革的目的与措施
        二、冷战与高校的全面苏维埃化
        三、改革引发的斗争
结语
    一、苏联对德改造政策目标的多重性与矛盾性
    二、对德改造与冷战的互动关系及其后果
    三、苏联的改造对德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多重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四、苏美空间活动的一些统计数字(论文参考文献)

  • [1]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的理论适用与探索实践——基于开发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分析[J]. 苏美祥,陈丽霜. 现代台湾研究, 2021(06)
  • [2]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的组建及其活动(1945-1949)[D]. 李晓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3]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博弈研究[D]. 王继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4]苏联意识形态转向中的美国文化渗透因素及反思——以持不同政见者为中心[J]. 凌霞. 俄罗斯研究, 2016(06)
  • [5]冷战时期苏美经济关系研究[D]. 罗晓彤.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6]汇鸿集团股权投资研究[D]. 陈璧君. 南京大学, 2016(06)
  • [7]苏美公司财务管理支撑价值创造的案例研究[D]. 江畔.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09)
  • [8]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外层空间竞争(1945-1969)[D]. 范海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 [9]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D].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3)
  • [10]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 李凤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标签:;  ;  ;  

关于苏美太空活动的一些统计数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